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现代农业

高效现代农业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2:0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现代农业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效现代农业

篇(1)

关键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是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到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也是科研机构、政府与农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经过长期的发展,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显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多。新形势下,农业技术推广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科研、教育和推广部门强强联合,实现农业生产快速推进。

1 基层农技推广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缺乏

随着农业形势不断变化与发展,基层农技队伍结构老化、专业知识弱化、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思想陈旧,整体素质比较差,很难适应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近年来产业发展变化快、农民需求变化大,但基层农技人员由于国家投入经费有限,接受专业知识培训的机会很少、知识更新比较慢,同时也由于基层从事农技推广工作条件相对比较艰苦,薪资待遇有限,许多专业人才不愿意留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流动更新很慢、人才出现断层现象。

1.2 推广经费投入少,推广方法及配套服务不到位

发达国家在农技推广方面的投入经费一般占到农业总产值的0.6%~1.0%,发展中国家也平均在0.5%左右,而我国的投入却不足0.2%。而且实际过程中真正用于农技推广项目的投资还不到推广经费总数的20%,尤其是基层推广部门的事业经费严重缺乏。基层推广虽然要求服务到田间地头,但由于服务对象较广,经费缺乏等原因,导致农技人员无法全部做到手把手服务,仅能服务极少数,很难服务到位。

1.3 推广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我国现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运行机制是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农技推广活动是带任务、带指标进行的,带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考核指标就是完成上级任务的情况,这样的评价体系,不能约束推广人员充分履行责任,不利于积极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1.4 农民的学习能力不强

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我国农民在生产的过程中为了规避新技术的风险,往往采取比较保险的农业生产技术,高新技术在农村很难得到有效推广。此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设备具有严格的使用操纵技术,很少有农民可以快速掌握。新的技术成果往往还需要较高的资金投入,农民缺乏购买的能力和欲望。

2 解决对策

2.1 提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业务素质

一是加大资金的投入。作为公益性的工作,农业技术推广需要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大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投入。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信息设备建设,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于进行过市场化改革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可以采取融资手段,加大对各方资金的吸收力度,扩大农业技术推广的可支配资金范围;二是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要对技术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深造,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

2.2切实落实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

国家对农业工作高度重视,各级财政应切实落实好上级的文件精神,加大对乡(镇)农业技术部门的经费补助力度,在提拔重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方面放宽条件,高度关注农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为农业技术推广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工作及生活条件。

2.3 规范考核机制,调动农技推广人员的积极性

规范考核机制,实行业绩与效益挂钩,对工作完成好的乡(镇)与个人要给予适当奖励,以调动农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4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农业技术的推广需要广大农民的积极配合,只有作为经营主体的农民切实地认识到农业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和有效性,农业技术才能得到更快更有效的推广。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生产成果的使用需要农民提高科技素质,农民可以通过参加技术培训、电视讲座、远程教育以及专家授课来提高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也可以组织各种科技培训活动,加强与农民之间的交流,指导农民快速掌握科学技术和科技成果,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推广。此外,农业生产的分散是短时间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需要加大工作力度,扩大科技成果的推广范围,以此来解决技术推广难题。

3 结语

篇(2)

关键词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对策;江苏海门

中图分类号F30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8-0385-02

近年来,海门市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不断改造传统农业,坚持把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作为发展农村生产力、优化农村生产关系的切入点,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高效设施农业规模不断扩张,生产效益不断提升,农民增收的效应不断显现,为海门市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该文以海门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具有显著标志的高效设施农业为切入点,通过召开座谈会、走村访户、外出考察等形式,旨在摸清海门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借鉴先进经验,找出现代农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探索下阶段现代农业发展对策,从而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发展现状

近年来,海门市紧紧围绕“全省高效农业规模化第一强市”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高效农业的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高效农业在项目带动中加速推进,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同步提升,连续5年获“江苏省高效农业规模化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1.1高效农业成效显著

2011年全市中高效农田面积4.20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70.28%,同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设施农业面积1.67万hm2,占总耕地面积的27.88%;钢架大棚面积0.65万hm2,同比增长13.95%。高效设施农业占比保持全省先进。

1.2设施农业快速推进

2011年全市新(扩)建农业园区121个,其中种植业园区51个,畜牧业园区38个,水产业园区15个,休闲农业园区17个。其中,新建百亩以上连栋大棚园区8个;百亩以上单体钢架大棚园区12个。官公岛、沿江片区、通东片区和三厂临江片区4个万亩现代农业园区初具雏形,官公岛万亩现代农业园区跻身江苏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全国蔬菜标准园行列。

1.3规模养殖再创新高

2011年全市生猪饲养量42.46万头,规模养殖比例达88.83%;家禽饲养量1 750万只,肉禽、蛋禽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97.23%和92.75%;山羊饲养量176万只,新增千头羊场6个,成立了省内首家、全国一流的海门市山羊研发中心,为海门市山羊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增高效规模渔业面积533.33 hm2,新增设施渔业面积166.67 hm2,水产品总量达到8.2万t。

1.4优势产业发展迅速

近年来,海门市已形成了特色瓜蔬、海门山羊、“四青作物”3个超10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形成了特粮特经、果品苗木、优质家禽、优质水产4个超5亿元的优势产业。以三方、开泰、东方雁等为代表的羊肉加工企业拉长了山羊业的产业链;以中宝、东绿、顺星为代表的“四青作物”速冻冷藏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5万t以上,拉动了“四青作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2主要做法

2.1政策扶持引导现代农业发展

自2007年以来,在搞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海门市连续5年出台了“关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的扶持政策,对现代农业发展予以税收优惠、农业、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等全方位的鼓励,重点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户等各类农业产业发展主体进行产业基地、品牌农业、质量农业、外向农业、设施园艺、高效农业园区、畜禽规模养殖基地、高效设施水产园区、农机具购置等予以财政扶持,吸引各类能人主动投身现代高效农业。

2.2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海门市结合当地种养情况和区域产业发展基础,紧紧围绕现代农业、高效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切实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引进与推广力度,在蔬菜、特粮特经、优质畜禽、水产等高效规模和配套技术方面取得了新突破,农业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通过引进培育新品种,促进了农产品优质化;通过推广应用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标准化;通过创新应用新模式,促进了农业园区高效化。

2.3质量农业保障现代农业发展

进入21世纪,海门市把发展质量农业作为保障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做。切实抓好农业“三品”认证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积极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通过实施农药残留周检制、公示制、通报制、溯源制等,确保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有效衔接。全面禁止销售与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建成了全省第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和生态农业县。以实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项目为契机,并以蔬菜、西甜瓜、海门山羊标准化核心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整体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2.4品牌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海门市非常重视品牌农业建设,农业品牌建设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海门山羊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海蜜牌甜瓜、绿庭牌鸡蛋、海盛牌猪肉等被评为江苏名牌农产品,东方雁牌羊肉被评为江苏名牌产品。从而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现代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3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海门市高效农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以下问题不容忽视:一是当地农民参与程度不高,成效持续增收机制还未真正形成;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较为脆弱,农业有效投入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三是农业专业化组织程度不高,农民科技素质偏低,种养结构与经营方式落后于市场需求,农业生产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四是长效考评机制不健全,补贴对象与标准不科学,地区间发展不平衡。这些问题将制约海门市现代农业的升级[1-2]。

4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是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也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更是统筹城乡发展、繁荣农村经济、提升农村小康水平的迫切要求,要采取相应措施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篇(3)

一、盐城市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盐城市提出了“打造全省高效农业第一市”的战略目标,着力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做法是:

1、加强载体建设,为现代农业构建发展平台。一是着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已达168个,面积规模已达59万亩,辐射带动面积超过300万亩,累计投资总额达15.52亿元。二是加快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目前已在全市范围内规划建设了13个县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规划面积5.32万亩,已完成道路、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2.2亿元。50个重点镇中有42个已在工业集中区中规划设立了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三是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全市已建成农产品批发市场65个,累计投资总额26.2亿元。全市已经基本形成了“市有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县有综合批发市场、乡有特色批发市场、村有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有农产品经纪人”的五级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

这三大载体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盐城市高效农业的发展。2009年全市新增高效农业72.2万亩,比年初增20%,总规模已达431万亩;新增设施农业22.6万亩,比年初增27.6%,总规模已达104.5万亩;高效农业占农业的比重已达35.2%,设施农业占高效农业的比重达23.7%。

2、着力制度创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一是建立了土地“预流转”制度。盐城阜宁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土地“预流转”制度,为现代高效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创造了条件。所谓土地“预流转”,就是由村组与土地承包农户预先签订流转意向协议,并向农户预付一定数额的订金。在未正式流转前,土地仍有原承包户经营,当有现代农业项目进入时再与农户签订正式流转合同,流入方按合同每年向农民支付租金,以此增加农村土地储备。既尊重农民意愿,又确保农民在流转中受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流转的积极性。2009年阜宁新增流转土地20.3万亩,全县已累计流转农村土地37.84万亩,占总承包地面积的41%。二是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需要较高投入,很多农民就因为“囊中羞涩”,贷款难而萌生资金互助合作的动因。目前全市已成立资金互助合作社114个,共有10.27万社员入社,吸纳社员股金及互助金11.12亿元,投放互助金9.33亿元。三是创立了“党支部+合作社”的新型组织化模式。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东台市富安镇在1998年7月组建了全国第一家蚕农合作社;2000年7月,成立了合作社党委。在栽种、收烘、缫丝等环节,每个关键岗位都是党员带头,为大伙树立榜样。他们的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就把党支部建到哪里。该合作社已经带动了近30万农民致富。目前,盐城全市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845个,居全省首位,其中80%以上的规模合作社建立了党支部。

3、强化科技兴农,形成现代农业的差别化竞争优势。一是引进新品种。甜叶菊是天然的甜味剂植物,其干叶加工成糖甜度比白糖高300倍,而热量只有白糖的三百分之一。东台市特有的沿海富钾沙土壤和海边气候,使种植甜叶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被认定为最适宜生长甜叶菊的全球少数几个地区之一。在产业化带动下,东台市2009年的甜叶菊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2万亩,正向“世界健康糖源之都”冲刺。近年来,盐城市每年引进的新品种有5~10个。二是引用新技术。好品种需要新技术作支撑,旧品种也能因为新技术而焕发新的生命力。抢占农业新技术领域制高点,全方位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已经成为盐城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涵。在阜宁县三灶镇头灶村境内的航天育种基地,有被称为“植物伟哥”的黄秋葵,有孕妇和糖尿病病人食用大有益处的“菜用肉西瓜”,还有可长到如高尔夫球一般大小的草莓及入口即化、口感特甜的太空西瓜。据了解,目前至少有30位以上的博士级人才分布在盐城各地从事现代农业的种植和加工,为提升盐城农业的市场竞争力注入新的活力。三是推广高效立体种养新模式。大丰市推广的30多种稻田、棉田种养高效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0.3%。东台、阜宁、盐都、射阳、建湖等县市区采用多种复合经营模式,有的实现一年五种五收甚至六种六收,亩收入万元以上。

二、盐城市发展现代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盐城现代农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突出表现为龙头企业数量少、个头小、带动力弱。盐城在江苏乃至全国来说都算是农业大市,无论是农业生产规模还是农副产品产量在全省都遥遥领先,但在农副产品加工上却有些滞后,还没有培育出像徐州维维那样销售几十个亿、上百亿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盐城市龙头加工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与农业大市的地位极不相称,农产品绝大部分以原料或初级加工品形式出售,附加值很低,这也是盐城市农业生产规模全省前列,而农民收入却处在全省中下游的重要原因。

2、农民组织化程度低。近年来盐城市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以下三个问题:一是覆盖面小,组织化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都不大,联系农户有限,服务半径小,带动能力弱。二是运作程序不规范,缺乏发展的后劲。目前大多数农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操作还不够规范,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机制尚未完善。三是重中间环节、轻产前产后,类型单一。大多是生产型或中介性质,而作为产前服务尤其是产后加工环节的专业合作组织数量极少,对农产品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作用极为有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果不能将分散的农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农民将无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农民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地位也很难确立。

3、土地流转工作面临困难。有些农民不愿意将土地转让给别人,哪怕雇人种也不转让。原因在于:一是目前农业税已经全部减免,农民种田不但没有税收,而且还有补贴。二是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在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他们轻易不会放弃。三是传统的种植习惯,使农民对土地产生了依赖,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他们有安全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土地流转的成本和难度。虽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但若要大面积推广,还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4、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者需要技术和服务,另一方面是传统的农业服务体系严重弱化,而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这导致技术推广难,农药、化肥等生产资料浪费严重。

三、加快发展盐城市现代农业的对策和建议

(一)要大力培植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有些地方的现代农业发展快,关键是有龙头企业作支撑。因此,盐城要把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1、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一头连着基地,一头连着市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推动力量。对成长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要积极通过战略培育、资本运作、品牌战略等各种途径,使企业做大做强。要认真落实扶持龙头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在资金、信贷、用地、用电、市场开拓、人才培训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切实减轻企业不合理的负担。要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使土地成为企业的绿色车间,使农民成为企业的产业工人。

2、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功能。要加快推进企业与基地的一体化进程。必须进一步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关系,真正把基地作为龙头企业的“第一生产车间”。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加快一体化经营步伐;基地建设也要围绕龙头企业的生产经营,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二)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特色是现代农业的核心竞争力,盐城的农业资源、产业、发展路径等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必须发挥优势,塑造特色,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1、着力打造区域特色。沿海县(市)要依托丰富的沿海资源,大力发展海水灌溉农业、耐盐农业和海产品养殖,加快建设沿海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基地;大市区及周边地区要重点在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上求突破,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上带好头;镇村要以“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为目标,强化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创建一批特色强镇、强村。

2、大力培育产业特色。目前响水的百合鲜切花、滨海的生猪、阜宁的苗木花卉、射阳的麦牙、建湖的葡萄、亭湖的食用菌、盐都的草莓、大丰的海水蔬菜、东台的设施蔬菜等产业特色鲜明,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自身的优势,把这些特色产业培大、强,同时要把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好。

3、积极创建品牌特色。农业发展要走品牌化经营的路子,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把这些优势特色产品做出规模,把品质创优、品牌叫响。围绕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名牌产品,精心组织农业招商活动,积极推进射阳、盐都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创建工作,并以此为平台,加大产业招商力度,争取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投资盐城农业,加快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步伐。

(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

1、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准确、传递畅通是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尽快建立规范、高效、诚信的农业信息收集、整理和制度,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政策、供求、价格、气象等农业信息服务,避免农民盲目生产经营。在加强农业部门自身信息队伍建设的同时,要加强对村组干部、农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训,建立农村信息员队伍,发挥农业信息“二传手”的作用。农业信息服务是一项社会公益性职能,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完善硬件设施,配备专门人员,落实专项经费。

2、健全农业市场服务体系。农产品销售难,关键是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首先要构建畅顺高效、便捷安全的农产品流通体系。要进一步完善五级市场流通网络。市一级要重点培育区域性中心批发市场,县一级要抓好综合批发市场建设,乡镇一级要加快建设具有本地特色的专业市场,村一级要建立农产品购销经营部,组一级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要鼓励农村能人到大中城市设立专门的批发市场、销售专柜、建立直销点等,拓展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

3、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要构建新型的农技服务体系。公益性农技体系负责病虫害防治、动植物防疫检疫、农业抗灾减灾、面上农技培训等服务;经营性农技体系重点开展种苗与农资供应、配套技术指导、加工、运销、信息等各类技物结合型服务。要积极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挂钩,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新设施的引进、消化和吸收,提升农业科技的贡献份额。

(四)要提高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层次和水平

加快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重要抓手。因此,政府应该对它们进行扶持、指导和引导,不断提升它们的层次和水平。

1、加大宣传和扶持力度,扩大覆盖面。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宣传力度,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政府要在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用电用地等方面进行扶持,为其提供登记辅导、产业发展、市场营销、运行管理方面的指导,进一步增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数量,扩大覆盖面。

2、健全产权联结、资产管理和利益分配机制。一是健全产权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参加合作,逐步形成以产权要素联结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让合作经济组织成员分享合作利益。二是健全资产运营管理机制。依法独立建账,并为每个成员单独设立账户。健全财务会计制度,实行严格的会计管理,切实加强财务审计,定期将财务状况向全体成员公布,接受全体成员监督。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按照法律的规定和章程的约定,建立合作组织盈余主要按交易量(额)返还的制度,对成员实行多形式、多环节的让利、分红和返利,保障每个成员享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

3、增强服务功能。要着力引导和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各类服务经营实体,不断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功能。要顺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引导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生产示范基地,从而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功能。

(五)要积极推动土地的合理流转

要实现现代农业所需的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加快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虽然盐城近几年在土地流转方面进展较快,率先实行了土地“预流转”制度,但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应该大力推动土地的流转。

1、加大宣传。土地只有搞规模经营才能产生规模效益,这是经济规律,但农民自身很难意识到这一点,加之耕者有其田的传统观念和土地承包30年不变的政策,使得土地流转很难实现。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号召广大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参股或出让形式,走土地规模化经营之路,创造土地流转的氛围。

篇(4)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规划为引领,以“土地产出三年倍增”计划为主题,以高效设施农业、创汇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突破口,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新型农民培育,从而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总体目标

新增高效农业1.8万亩,设施农业3500亩,高效渔业240亩,实现高效农业规模占比75%,优质水稻产业化开发34650亩,绿色稻米2940亩,有机稻米1050亩,新增花木2100亩,湖桑1050亩。确保全市农业综合考核前三名。

三、工作重点

(一)村干部带头投入农业,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投入农业。另一方面每个村干部(含大学生村官)确保流转投入30亩建设高效设施农业。注重规模效应,各村要组建各类合作社1个,其中每片要有4个村合作社达到四有五好合作社标准,加大农地股份合作社建设力度,每村要建成一个,流转土地面积完成下达任务,全镇流转25600亩。每村建立一个500亩高效农业园,300亩设施农业园区,

吸引内资达到1000万元或面积500亩设施农业项目,享受招商引资奖励政策。

(二)围绕“十二五”规划,因地制宜,全力打造花卉苗木,长寿食品,优质稻米,优质畜禽,优质蚕桑,休闲农业六个产业。

1、花卉苗木产业。全镇由北向南延伸,大力调整花木盆景产业结构,加快花卉苗木,草坪大树等规模基地建设,确保新增花木面积2100亩,以江北园艺牵头,力争注册一家二级资质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同时注重壮大农民经济人队伍建设。

2、长寿食品产业。以迪俪喜食品、康琴果蔬、申鑫蔬果、帝然农业有限公司等为龙头,加大投入扩大生产规模,整合资源,开拓市场,着力打造长寿品牌。建立塘湾、顾沈千亩设施园,丁冒、天阳千亩高效经济作物生产基地,同时围绕花木、萝卜、山芋、荞麦、芋头和黑塔菜等特色品种,做足活夏优秋文章,做强长寿品牌,确保商品率80%以上。交通欠发达的村,高效设施难落实,要在地膜花生、芋头规模化生产上下功夫。

3、优质稻米产业。今年每个村必须建一个不少于200-500亩高产优质示范方。建立稻米专业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其作用,确保每村优质水稻1650亩,绿色稻米140亩、有机稻米50亩。其中顾沈、丁冒两村要建成100亩以上的高标准有机稻米示范方。有机稻米3月底前各村必须流转好土地,下好基础设施,同时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4、优质畜禽产业。每个村建设一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生态健康示范养殖场。每片要建一个5000平方米以上的生态健康养殖场,高庄、场东建成达标准的养鸭生态健康养殖场,曹石建成达标准的生猪生态健康养殖场。

5、优质蚕桑产业。全镇必须全面完成年初下达的新增桑园1000亩和订种2.6万张的任务。每村必须完成新增桑园50亩,北片六个村和董堡、顾沈、高李三个村要大力推广蚕桑新品种,蚕园套夹种蔬菜和桑园养鸡,高庄社区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上求突破,从而提高桑园综合产出。

6、休闲农业产业。重点建设好邓高社区南海生态园,君飞生态园。力争建成上品味、上档次,集休闲度假、瓜果采摘和垂钓于一体生态园。力争创建全市休闲旅游农业前两名。

(三)每个片必须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园区,一个现代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和一个现代农业示范村(标准附后)。

1、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每个片建设一个现代农业园区。南片为顾沈村申鑫蔬果现代农业园区,具体责任人贾建华,农服中心挂钩服务责任人陆志建,四月份实施到位。中片为星港村有机果蔬现代农业园区,责任人刘正友,农服中心挂钩服务负责人徐向东,9月20日前实施到位。北片为塘湾村帝然现代农业园区,责任人丁邦宏,农服中心挂钩服务负责人刘松俊,四月份实施到位。各园区力求科技含量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产业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带动力强,确保通过市级验收。

2、以花木、蚕桑、果蔬、畜禽、渔业、优质稻米和旅游农业等特色产业为抓手,每个片建设一个现代农业特色基地。南片为高庄社区食用菌生产基地,责任人薛宜全,农服中心挂钩服务负责人景建新,4月中旬要将已流转的田块全部实施到位,同时落实好“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5月底辐射辐射周边农户50户以上。中片为曹石、邓高花卉、苗木、大树产业基地,责任人蔡显华,农服中心挂钩服务负责人陈子煌、宋丽,曹石、邓高两村花木基地要抓紧当前植树栽草的有利季节,尽快落实,加快企业申办速度,6月底前实施到位。北片十字桥网箱养殖高效渔业基地,责任人刘广权,农服中心挂钩服务负责人俞晓红,十字桥高效渔业基地4月20日前完成南延1000米网箱。基地必须进行适度规模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销售。

3、在全镇基础比较好的村,每个片必须培育一个特色品牌响,生态环境优,示范效应强和生活水平高的现代农业示范村。南片为顾沈村,中片为天阳社区,北片为塘湾村,责任人为各片片长。

四、推进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片片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村书记为直接责任人,要统筹规划,把握关键,一着不让,狠抓落实。各部门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全镇现代农业有序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激励引导。

1、严格根据磨委发[2014]8号文件精神,进行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全年分四次考核,年终考核不打和牌。奖励标准见附件2、附件3。

2、4月10日前完成现代农业园区面积达300亩以上的,一次补贴青苗费每亩300元连片1000亩且当前新增面积不少于500亩,连片500亩且当年新增面积不少于300亩,当年新增连片面积200亩以上,分别按新增连片面积400元/亩、300元/亩、200元/亩的标准进行奖补。

3、对农业综合考核前三名的村分别奖1.5万、1万、0.5万。

篇(5)

    1.1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得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这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具有自己显着的特点,只有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因此,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资源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避免过度,并注重环境保护。

    1.2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农产品销路不畅,那么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因此,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时候,应该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产业的门类、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1.3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利用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改革农业科研立项和评估体系,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改进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研发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加强科研成果的运用,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高效农业农业的发展。

    1.4做好资金投入、资金管理和农民培训工作

    增加政府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资金的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1.5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重视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改变秸秆、杂草等直接燃烧的情况,用作饲料,改善土壤肥力等;对农业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推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为广大农民致富开拓新途径。总之,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并能够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1.6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以某一特色产品为起点,适当延长食物链或者加工链,进而开发出一系列的农产品和食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物能资源、废弃物等等,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7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核心,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坚持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将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注重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规模化的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1.8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一,创新推广方式。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遴选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还有必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展示,并积极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实效。第二,健全考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业绩作为考评指标,将农村居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落实推广人员的职责,根据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确定他们的薪酬。第三,细化推广队伍。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调动农民、社团组织等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细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逐渐形成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以上种种方式,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篇(6)

关键词:庄河;现代农业;问题;路径对策

中图分类号:X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3-000-01

为了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保证农民持续增收,庄河确立了“一城两带”的发展格局,北部山区的绿色经济带与沿海区域的蓝色经济带将并肩发展,共同绘制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但是,在庄河,现代农业才刚刚起步,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相互交融,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拟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出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为庄河经济发展助力。

一、庄河现代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对发展现代农业有顾虑

尽管广大农民知道发展现代农业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但内心仍然存在不少顾虑。一是由于对现代农业缺乏整体认知,因此对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心中没底。二是由于现代农业项目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因此很多农民不愿意自己发展项目。三是担心土地流转出去,将来无地可种,因此对其他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有抵触情绪。这些顾虑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二)经营理念落后,市场意识不强

现代农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增产的主要手段是靠现代生产要素的综合投入。而庄河许多现代农业经营户却始终没有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束缚,主要还是把产量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增产的主要手段靠加大劳动的投入,通过精耕细作来提升利润的空间,这是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在这种经营理念的影响下,许多经营户的市场意识也比较淡薄,不能很好把握市场规律,经营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部分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不容乐观。

(三)规模化经营比例过低

高利润率、高商品率、高技术含量,是现代农业的内在特征,这些特征要求现代农业必须进行规模化经营。但截止2013年底,庄河形成规模化经营的农村集体土地只有12.7万亩,仅占耕地总面积的8.3%。规模化经营比例过低,难以促进现代农业的全面发展。

(四)经营粗放,技术依存度过低

现代农业是以技术为主导高效农业,科技依存度非常高,而庄河的现代农业大多是建立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之上,“资源依存型”特征非常明显,草莓、滑子蘑、水产品等农业产业项目皆是如此。在资源依存度过高的氛围下,粗放经营比较普遍,一些先进技术难以应用。

(五)经营模式不合理,成本过高

在庄河,农业大户普遍采取企业化自主经营模式,成本过高。比如,大连来宝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经营的来宝农业产业园项目,每年的经营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成本过高,导致产品价格压不下来,在市场上,很多产品还竞争不过以家庭作坊式经营的散户。

(六)市场体系不健全,销售渠道不畅

庄河尽管有许多名牌优质农产品,但由于市场体系不健全,缺少大型专业的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导致许多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没有很好发挥出来。在庄河,只有一个草莓批发市场,覆盖面明显不够。市场销售体系的不健全,使农业经营户的销售压力过大,许多经营户只能自己联系批发商。

(七)产业链条过短,产业间互动不足

在庄河,大多农业经营户都是单纯放眼于种植或养殖上,只有少数开发出自己的深加工产品,导致自己的发展后劲不足。而且,在自身工业化加工组织和商业化销售组织没有很好发展起来的时候,产业间互动也不足,许多经营户与生产企业、销售市场的对接能力较差,导致生产具有盲目性。

二、庄河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与对策

(一)加强宣传,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

提高农民对现代农业的认知水平,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工作。政府和相关组织应当高度重视,通过农校、职校、新闻媒体、农业大集等各种平台或中介加强宣传,让广大农民了解现代农业的内涵、要素、技术、政策等知识;通过典型引领、搭建平台等形式,促进广大农民对具体项目的熟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农民对具体项目发展前景和市场变化的预测能力,增强大家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的信心。

(二)转变经营理念,提高技术依存度

庄河现代农业要持续高效发展,必须摆脱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束缚,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增加综合要素的投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现阶段,庄河应在不断加强设施农业技术含量的同时,广泛应用现代技术,加强对传统农业的技术改造,提高农业的技术依存度,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三)提高规模化经营比例,发挥规模效应

小规模经营难以实现现代农业的高利润率和高商品率,也难以为新技术的应用留有空间,因此,庄河现代农业应不断提高规模化经营比例,充分发挥农业企业和大户的引领作用,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以规模效应带动现代农业全面发展。

(四)转变经营模式,建立“公司+农户”的连锁机制

农业大户自主经营模式成本太高,许多农业大户在成本的漩涡中被拖得筋疲力尽;散户分散经营,利润率、商品率、技术应用率都难以得到提高,而且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这种经营模式必须加以改变。最好的解决途径是走“中庸”之道,建立“公司+农户”的连锁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大户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的辐射作用,实现育苗、品种、技术、收购、销售的区域整合,发挥集团优势,以规避市场风险。

(五)健全市场体系,发挥品牌效应

庄河经认证的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共有213个,省级以上名牌共有15个,庄河蓝莓、庄河草莓、庄河滑子蘑、庄河山牛蒡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庄河大骨鸡被国家工商总局确定为地理证明商标。为了充分发挥这些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庄河需要加强专业化市场体系的配套建设,通过专业化的批发市场和综合性农产品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品牌产品的市场集聚和辐射效应。

(六)实行“纵横结合”的发展战略,提高产业竞争力

篇(7)

当我们一行来到太仓现代农业园,太仓农委书记、主任孙卫良热情洋溢的笑着说:“你们想了解太仓的农业情况,这太好了,我们也想宣传宣传我们太仓,宣传宣传我们的农业!”

回顾过往,展现太仓农业发展的亮点

可以说整个农业的发展是太仓市发展的一大特色。改革开放三十年,太仓和全国其它城市一样,工业化和城市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三农”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无论是在统一资源方面,还是在其它方面,农民都做了许多的让步,为工业化城市化做出了巨大贡献。回过头来再看这三十年,太仓的“三农”事实上并没有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太仓“三农”工作最辉煌的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依托了七中八样九行中的种植优势来发展农业:再加上老百姓勤劳的耕作以及国家大幅提高农产品价格的政策,土地承包制释放出巨大的优势。所以实际上,八十年代是太仓三农最辉煌,也是农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80%的楼房是在这个时期建起来的。

三十年过去了,回过头来再评判农村,农业实际上是被忽视了。无论是对农业的投入,还是对农民的扶持,对产业的推动,实际上这三十年我们做的是不够的。这和我们国家的整体情况是一致的,所以现在中央提出要转变发展方式。怎样来城乡统筹发展,做到农民、农村、农业共享发展,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课题,也是一个从国家发展层面、从太仓发展层面的转型。这个转型是实质性的,是带有战略转变的转型。

这几年来,太仓一直在想能不能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一一紧邻上海这样的区位优势来谋发展。太仓土地资源相对丰沛,人均耕地达到一亩以上:此外太仓还重视生面积态环境的建设,城乡生态环境也较好。优越的生态优势外加较好的产业基础,两者来共同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这是太仓在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现代农业方面的一个重要举措一一以园区化、载体化来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立足现实,规划下一步推进方向

什么是园区化、载体化呢?第一,要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设施化,这是发展现代农业最核心的内涵。第二,通过园区化推进高效农业、设施农业。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依托好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拓展农业功能,同时挖掘太仓的人文资源,结合我们园区,依托现有的科技支撑,现有的生态人文优势,做休闲观光农业。这个也是提升农业、发展层次、推动农业功能延伸,实现由一产衍生三产,并由三产反哺一产的一个模式。太仓人已经在这一方面做到了一定的规模。第三,努力地探索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和掌控。太仓下一步发展,最大的资本最大的资源还是这块土地。这几年,实际上就在控制外来资本、工商资本来侵占农业空间,开始注重以镇村、农村经济组织来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模经营、统一产业必须集聚的特色。这是太仓重点在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业的投入以及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十二五”期间,太仓重点要在三个方面取得重大推进。一个是高效农业、规模化要取得重大突破。二是在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上要形成太仓一大特色,形成推动太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产生态、旅游为亮点和重点。三是在科技创新上,要作为农业科技的一个高点,特别是生物种源、生物农药、肥料等方面。在下一步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将技术核心部分做大,在这方面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载体、很好的基础。

依托载体,促农业发展

太仓现代农业园南部有20000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区,是苏州唯一也是江苏唯一的双向农场。示范区遵循“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富民强村”三位一体的统筹发展理念,明确“三分之一设施、三分之一高效、三分之一生态”功能布局,主攻高效设施园艺产业。示范区创新运用“政府主导、企业带动、农民参与、市场运作”建设机制,全面展开农民集中居住、完善配套设施、做强主导产业、保障农民增收等各项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样板区。

在整体现代农业园区推进过程中,实质上我们是把农民集中居住,现代农业设施配套以及怎么带动农民致富,这三方面来统筹考虑。我们发展现代农业,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的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水平,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第一,这个20000亩的高效设施农业园区,用“园艺”来进行定位,逐步总结以当地农民参与的合作农场来发展基地,依靠“绿叶”农产品配送公司,订单式生产,基本解决从种苗培育到中间合作组织建立,规模化生产,市场销售这样一个产业化格局。这个项目在生物育种方面是强项。其中的育苗中心以公益性为主:需要育苗的种田大户,交一定手续费后,就可以让育苗中心来帮助进行育苗。同时,还负责配送到田问。此外,要生产饲料,肥料,薄膜的,也有专业的机构可以直接配送到农民手中。最后,我们配送中心把农民需要销售的蔬菜进行收购。我们有一个跟市场直接接轨的蔬菜处理配送的地方,是向处理加工企业、超市、连锁店等直接配送的。这样产品统一收购销售,那么农民的收入就稳定了。

第二,在花卉产业上也要做大。除了现在蝴蝶兰以外,还有月季、玫瑰等,现在正在建设一个组培中心。因为从国内来说,所有的月季品种太仓是最全的,另外中国唯一的月季夫人是太仓的。享誉全世界的恩钿月季公园也在太仓,而且月季夫人带有很多的人文背景。

第三,以科技为农业依托,做成江苏乃至全国现代高效农业科技支撑的桥头堡。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孵化推动,募集的资金,创投基金,以后这块也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