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42: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金融风险的特点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网络金融;金融风险;应对与防范
一、网络金融风险的涵义、种类
(一)涵义。网络金融风险,顾名思义,主要是指,相关金融机构开展网络金融业务过程中形成的风险形式总称。网络金融是在互联网全面发展之后,金融行业与互联网技术不断结合下形成的产物。网络金融风险的形式很多,其中,操作金融风险、安全金融风险、技术金融风险、市场金融风险等都是较为重要的风险形式。
(二)具体种类
1、安全风险与技术风险。就现阶段而言,网络金融的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计算机系统崩溃、病毒攻击、计算机磁盘破坏等内外因素。由于上述一系列因素的客观、广泛存在,使得网络金融安全风险一直都是制约网络金融发展的重要所在。其中,来自黑客群体的有意攻击,已经成为网络金融安全风险不断滋生的集中体现。
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中衍生的技术风险,主要是伴随着支持网络金融发展的技术系统而客观存在的,任何开展网络金融的金融机构都需要选择一定的网络金融技术系统予以体现,然而,相关的金融技术系统难免存在技术缺陷或者系统漏洞,这都会引发技术风险,另外,我国各类网络金融机构的金融团队技术陈旧,系统更新不及时等一系列不良因素也能引起相应的技术风险。
2、市场风险与信誉风险。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中衍生的市场风险,主要是由网络金融机构与网络金融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很多情况下,为了更好地获取网络金融支持,一些网络金融客户利用信息不对称现象,将自己的信用情况进行“隐蔽”,结果使得相关的网络金融机构由于信息不对称原因,难以对这些金融客户的信用情况进行明确了解,以至于引发相应的网络金融风险。
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中衍生的信誉风险,会因为计算机系统崩溃等客观原因,员工操作等主观原因的广泛存在而引发,对于从事网络金融的金融机构来说,上述要素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金融机构的网络金融服务在广大金融客户群体中的信心,从而形成相应的金融信誉风险。
二、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
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风险的形式更具多元化,且具有更为明显的风险破坏性,相对而言,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成本更高。
(一)风险形式呈现多元化趋势。与传统金融不同,网络金融的交易范围更广,涉及技术更为高端,而网络金融风险受到网络金融高效性、广泛性、实时性的特点影响,其金融形式更具多元化特征。对于网络金融风险来说,其具体形式不仅包括:信誉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一般风险形式,也包括:技术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形式。网络金融风险形式更具多元化,意味着网络金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各类风险,也会在更大程度地对网络金融的具体发展形成不同的不良影响。
(二)破坏性更大。网络金融的开展,是依托互联网的开放性实现的,互联网的日臻成熟不仅能够为网络金融的繁荣提供网络环境支持,而且也会对网络金融风险的滋生,形成一定的不良影响,不仅如此,因为互联网的开放性,乃至无国界性,使得网络金融风险,甚至金融危机更具破坏性。总而言之,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风险的破坏性更大。
(三)防范成本更高。以商业银行柜台业务为代表的传统金融主要以纸质货币结算形式为主,而传统金融风险一旦形成,则能够拥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必要的风险应对,其金融风险应对防范成本较低,与传统金融风险相比,网络金融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实时性、高效性鲜明优势,而网络金融风险同样具有相应的发展特点,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网络金融机构发现已有的网络金融风险,却因为网络金融形式的实时性、高效性特点,为风险应对、风险防范举措的实施提高了解决难度,增加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成本。
三、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对策
网络金融风险不断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点,并且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明显的不良影响,为此,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各类网络金融机构都要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对策。
(一)加强基础建设。加强网络金融基础建设,需要从加强团队基础建设、硬件基础建设角度入手,其一,从团队基础建设来看,很多网络金融风险的滋生,都源于相关金融机构人才的缺失上,所以,加强团队建设,实现专业人才素养的不断提升,为形成较为优秀的网络进入业务专业人才建设,提供多途径、全方位的发展基础保障。
从硬件基础建设来看,我国现有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普遍趋于陈旧,并不能更好地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硬件保障,进而引发一系列金融风险,由此,相关政府部门、各类网络金融机构都需要结合各地发展实际情形,推动现有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升级、更新,并积极形成核心技术生产保有优势,为网络金融业务的开展形成更为良好的硬件基础保障氛围。
(二)构建防范机制。网络金融防范机制的形成、加强,是充分应对网络金融风险,保障网络金融业务不断有序、高效发展的关键举措。防范机制的具体实施,可以主要从强化防范职能、建设防范队伍、形成防范制度等几大方面入手,形成必要的防范脉络。其一,强化防范职能。网络金融风险贵在防范,所以,相关网络金融机构要重视金融防范职能的实施比例,将网络金融风险防范作为日常工作的常备部分予以保障性实施,其二,建设防范队伍。构建专业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团队,为实现金融防范工作开展形成必要的团队实施保障,其三,形成防范制度。各级政府部门,相关网络金融机构都要形成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制度,将所有的业务防范行为都置于不断完善的制度之下,并逐步形成“制度防范保障+人才防范保障+职能防范保障”的风险防范脉络。
(三)强化法制建设。我国现有的法律现状,并不能完全适应网络金融业务具体开展,所以,各级立法机关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的法律建设情况,为我国现有的网络金融业务开展的安全性、便捷性,形成更具针对性地专有法律建设,不断填补、完善应有的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不断强化网络金融法制建设的关键还在于,各级政府机构更要依托政府管理优势,促使不同地区的网络金融机构加强内部法制观念,将网络金融业务开展不仅满足、从属于中央、地区不同的法律法规之下,更要依存于金融机构内部法制机制之下。
(四)形成全面信用制度。我国网络金融业务在不断开展的过程中,由于信用制度的相对缺失,经常性地引发一系列潜在或者明显的金融风险,由此,在这一情况下,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要积极引导各类网络金融机构形成必要的信用制度。归纳而言,我国政府部门要引导网络金融机构效仿传统金融机构构建个人信用制度,并逐步实现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我国各类金融机构的网络金融业务充分开展,尤其为网络金融风险防范形成必要的信用保障氛围。
四、结语
本文以“网络金融风险应对及防范”为主要研究主题,着重从网络金融风险的主要种类分析入手,对网络金融风险的不良影响进行简要阐述,继而提出网络金融风险应对防范对策。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龙泉校区)
参考文献:
[1] 黄剑.论我国网络金融的风险防控[D].西南财经大学,2014.
【关键词】金融风险 风险管理 金融机制
深化金融、财政以及计划经济制度,完善宏观调控与协调各项管理操作办法。需要实行适度从严的财政管理办法以及货币办法。在进行调控时需要注意力度的控制,按照相关法律条文对其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操作,维护金融市场的发展秩序,能够有效的预防及化解风险因素。
一、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
(一)金融管理的特点
金融管理的目的是协调资金的运行,对金融关系进行处理的基本管理形式,其是将货币计量作为基本的操作手段,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全面有效的反映了经济管理当中的主要因素、形成办法以及完成的效果。所以,金融表现形式是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过程以及最后结果的表现形式。金融管理的活动具有操作范围广泛、综合能力突出、稳定可靠、内容多样的基本表现特点。因为这些特点的存在以及与一定的环境进行相应的结合,风险就很容易出现了,当中也存在着资金损失的潜在风险。
(二)外部环境的变化
现在的金融管理操作办法是没有办法完全将实际存在的各种金融问题进行良好有序的解决的。对于存在的各种不确定变化因素,传统的金融知识操作办法都没有办法满足现实发展的具体需求,这是因为金融市场的变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传统的金融分析方法分析的金融环境是静止不变的。人们根据这种操作办法对自身的理论进行实际的指导实践,可能会遭遇到困难阻碍。这也就是人们之所以要不断的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最基本的原因。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金融发展体制并不合理,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宏观调控的方式不灵活,呈现的模式是一调控就僵死,一放任就混乱,混乱了又调控的恶性循环形式。并且相关的政府单位对金融发展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得金融机构的存在成为了一个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金融机制的残缺,执法力度虚弱、管理监督不强等等。因为我国的金融行业实行的管理办法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各自发展的形式。这样的话造成各个金融主体不按照金融法规肆意按照自身的想法进行发展操作,使得各种形式的金融风险不断出现。
三、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操作模式组建
为了能够将金融风险良好的化解,需要不断的加强风险管理操作办法,组成建立一个金融风险管理操作模式,让风险的管理工作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因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开展相关的操作工作。
(一)金融法制法规的不断完善
加快发展速度,完善金融市场,是有效推动金融体制变革的重要操作办法。在这些工作当中,包含了建立统一的行业拆借市场,创造真正的利润市场化模式。国家需要继续完善操作政策研究操作体制,推行稳定健全的货币政策,并且维持一定的控制力度,保证在国民经济不断增长的同时进一步的加强我国在国际金融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良好的完成金融风险的管理工作。
(二)订立金融风险管理的基本操作形式
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分级、风险管理策略选择以及风险管理效果评析是风险管理的基本组成部分。风险管理的实现是通过内部的基本管理体制,通过内部的管理调控实现的。金融风险管理等基本操作思路与其类似,但是也拥有自身的发展特点。风险识别是一项连续性和整体性的操作工作,金融风险的管理人员需要时刻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对其进行相关的辨认操作。将风险找出之后,需要对风险坑造成的损失进行估测,并且制定出最佳的防御办法。完成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衡量之后,要对其进行序列的排列,将其列入不一样的风险等级当中。风险管理效果评价是对风险管理的组成策略的实用性以及具体效果进行分析操作,当中的决定因素是可否用最低的资金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风险管理报告需要相关的部门依据实际存在的风险因素相应的风险报告。报告当中的内容需要包含最近一段时间当中的金融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治理办法。风险管理信息需要在金融管理单位当中进行有效合理的沟通操作,这是风险控制的一个重要形成因素。
(三)建立金融外部监管操作部门
对于区域性的管理工作需要加强管理手段的操作实施,当中包含的具体部门有各个地方政府、各个金融行业以及各个金融社会监管部门。加强这方面的管理工作,能够从基层开始入手,实现金融管理的有效方法操作。一方面地方企业没有自身的约束行为,必须要采取适度从严的财政、货币政策,但是在某些时候,需要依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节操作。
四、结语
金融风险有着各种各样的类型形式,出现金融风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而且其表现出来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要想对金融风险进行良好有序的化解和发展,就不能够单单用一种方法进行操作,需要结合多种操作办法共同完成。加强法制建设,推进新的金融立法发展进程,另外,执法操作也需要严格进行,维护法律的威严。
参考文献:
[1]商瑾.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J].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经济体系不断完善,金融市场也开始繁荣发展。人们对金融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在这种环境下金融机构必须要实施金融创新,推出能够适应社会变化需求的创新性金融产品,满足人们对金融产品的需求。在金融创新的环境下必然会伴随着金融风险,所以金融市场必须要加强金融风险管理,合理规避风险,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从金融创新环境方面研究我国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模式。
[关键词]
金融;创新环境;风险管理模式
金融业的本质就是高风险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也逐渐成熟,在这种环境下各个企业纷纷实施金融创新,随之而来的金融风险也不可避免,而且金融风险对我国经济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像我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监管机制仍然不够完善,而且没有统一、规范的成功发展经验,比较容易出现金融危机,进而容易侵害投资者利益,为了解决类似问题,我国金融创新环境下必须要做好金融风险管理工作。[1]
1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之间的关联性
1.1金融创新总述
通常情况下,“金融创新”指的是在金融环境中各种要素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而形成的新事物。[2]金融创新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一种发展趋势,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金融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生产的金融产品逐渐出现同质化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证券等金融服务产品逐渐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3][4]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客户推出金融创新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金融创新产品出现越来越多的同质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地进行创新。其次,金融产品在创新中主要关注的是理财创新,人们手中有很多闲置的资金,金融机构抓住这个机会,大量推出理财产品,但是在此过程中他们对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导致金融产品出现一种非平衡状态的发展,这种发展形态不利于2017年产品健康长久的发展。因为我国金融市场中金融结构界限划分比较模糊。[5]金融环境下,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之间界限不清晰,金融行业在发展中格局变化比较大,传统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
1.2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管理的关系
在金融市场中,风险管理是金融创新的必然产物,金融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实施创新发展才能维持其长久健康稳定的发展。风险管理和金融创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6]科技信息发展环境下金融市场不断发展,建立在金融利益和损失利益基础之上,使损失和利益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下,同时实施金融产品创新,有效降低金融风险,实现宏观风险的转移,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1.3金融创新的特点
(1)金融市场的理财属性。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理财观念也不断提高,传统的储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随着收益的增加人们理财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7]这种金融发展环境下,各个银行开始推出各种不同的理财产品,而且各个理财机构之间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外资银行的注入加剧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竞争。(2)金融机构出现严重同质化现象。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金融机构类型多种多样,这些机构之间一般界限比较清晰,各自负责各自的金融业务。但是随着金融创新产品的增多,各个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多种样式的金融产品,使原本清晰的界限变得模糊,各个金融机构之间业务也出现交叉。导致各个机构的业务形式也出现较多的同质化现象,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3)业务领域抓紧扩大。理财产品的推出,是金融行业创新的一大特点,金融行业不断扩大自己的理财业务,导致一些银行完全脱离了传统的应用模式,开始向电子银行和个人理财的领域发展。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已经有20多家银行推出了保险业务、证券业务、融资业务等。从这方面来看金融行业的业务领域发展越来越广,不断促进我国金融市场创新。
2金融创新环境下金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方式单一
目前,我国金融创新环境下金融风险管理仍然采用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不利于金融经济的繁荣发展。原本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一般采用的是风险评估,但是这种方式应用在金融创新环境下是很难与国际接轨的,在这种模式下只要国家推出了金融有关的政策,金融市场就会出现萎缩的现象,导致整个金融市场流动性资金出现不明确,进而导致整个资金企业盈利不均,影响社会稳定发展。
2.2风险测评方式滞后
在金融创新环境下,我国金融风险管理中风险测评方式发展比较滞后,进而影响整个金融风险管理有效性的提高,比如金融信息滞后、金融考评机制不严格以及金融动态不及时等,如果这个时候金融市场出现任何差错都无法及时地解 决问题,导致风险测评机构发展滞后,进而影响金融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
2.3金融创新机制滞后
我国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工作实施考评工作,一般情况下是以经营企业发展规模的大小进行衡量,并不是依据金融企业创新模式进行衡量,这种发展模式导致企业发展中忽略了金融产品的创新性,进而导致整个金融行业出现金融风险。金融机构界限模糊。金融创新趋势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金融机构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正因金融行业包容、开放的态度,促使行业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经营模式、风险管理模式等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才能够更好地适应金融现代化发展趋势。虽然我国的金融创新机制发展比较活跃,但是在创新的过程中在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各个机构之间相互复制,导致金融创新中实际的新东西数量并不是很多,存在着大量的同质化现象。
2.4资产证券化增加金融风险
新经济环境下,金融创新有效促进我国金融业向证券化趋势发展,在这种发展环境下,资金流动性非常快,金融产品逐渐出现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这种发展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也给投资者带来了较大的经营风险,对于一些银行类型的投资者来说,如果正常化之后不能达到预先效果,就会严重影响银行的信誉,严重影响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一些发展比较好的货币企业来说,这种新模式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能力,降低货币当局对货币发行的控制率,这种情况下就比较容易增加风险发生概率。
3预防金融风险的管理模式实施措施
3.1加强金融市场内外部管理
金融市场的内部管理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金融企业存在着客观的风险因素,必须要加强金融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建立全面科学的金融风险预防体系。对于市场上出现的金融产品过度开发现象要从初期开始预防金融风险的出现,解决金融创新发展过程中风险问题,从而有效促进我国金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金融市场的外部管理一般是由相关政府部门完成,其管理直接影响着整个金融市场稳定的发展,所以必须为金融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限制不合理的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手段,为金融企业打造一个稳定、规范的发展环境,同时要为金融企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全面、严格的管理标准,为金融创新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3.2构建规范的金融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在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风险管理模式的建立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金融市场的经济效益。首先,金融企业可以采用复合式金融风险管理模式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以将金融风险作为一个系统的体系进行分析和测评;其次,金融企业也可以根据用户金融心态和金融特点制定特殊的金融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而且在金融风险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征求金融企业各个部门的意见,科学地对金融新产品实施评估和测评,进而更好地降低金融风险。最后,在金融风险管理中还要提高风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首先金融企业要定时不定时地为员工实施培训,提高专业知识的掌握;其次要引进一些与金融风险有关的知识培训,提高金融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从而在平时的工作中降低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
3.3有效实施金融创新,进而控制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比较繁荣,金融创新产品比较丰富,在这种环境下要想更好地控制金融风险必须要制定合理的措施和计划。首先,在金融服务方面必须要结合相关金融机构和客户群体的特点制定具有特色的金融产品,而且在实际发展中必须要积极地落实相关管理制度,构建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有效提高我国金融服务质量,积极落实客户的实际利益,并从客户的角度分析金融产品的特点;其次,预防金融市场出现风险和危机必须要在市场中引入程序化机制,实现对金融事业更好的发展,保证客户资金安全,提高金融市场控制风险的能力,稳定我国金融市场;最后,必须要在金融市场上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利用市场机制制定金融风险控制措施,将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从而及时发现金融市场存在风险的产品,并正确指导金融创新产品向新的方向发展。
3.4积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控制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金融企业的发展也比较自由、开放,这个时候如果我国金融企业仅仅依靠宏观调控实施管理,对各类金融产品的风险进行管控势必会导致金融风险的出现,所以我国金融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形成国家金融防范体系。首先要积极与其他国家政府签订监管合作协议,并主动地参与到国际金融产品监管市场中,在监督自己国家金融市场的同时对其他国家金融市场进行分析,为我国金融创新提供支持。其次要建立健全的控制金融风险制度,在金融创新环境下金融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风险,我们必须要加强对金融市场的观察,探索符合市场发展的金融产品,为金融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最后要加强金融市场关注力度,金融机构要实现独立运行和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有重要的联系,首先必须要分析市场发展现状;其次要认真而全面地分析各类数据、信息,进而提出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使我国金融决策更加科学。
4结论
近几年,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环境下我国金融市场不断繁荣,金融创新产品较多,有效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的活跃发展。但是在金融创新环境下必然伴随着金融风险,所以金融企业必须要制定各种措施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建立科学金融风险管理模式,加强金融风险内、外部管理,加强国际间的合作等,从多方面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吴有红,潘爱玲.网络化生态环境中集团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实施[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5):135-140.
[2]李墨,李爽.发达国家农村小型金融机构风险管理模式及对我国村镇银行的经验借鉴[J].商业经济,2012(15):12-13,27.
[3]陈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模式及改进思路[J].中国金融电脑,2011(10):71-73.
[4]周毓炜.解析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风险管理模式[J].中国经贸导刊,2016(23):32-33.
[5]刘永宁.浅谈发起行对村镇银行的垂直风险管理[J].银行家,2012(4):113-115.
[6]王众.城商行外汇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青海金融,2012(12):30-3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
前言: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日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及生活中关注的重点。我国在积极进行互联网金融建设的过程中,金融市场当中的主要竞争开始向消费者的需求方向转变。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是建立在匹配金融资产风险以及消费者风险吸收能力基础之上的。在这种情况下,本文首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失灵的表现进行了探讨,并从信息的充分披露和提升风险转移及预警能力两个角度出发,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展开了探讨,希望对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失灵的表现
在互联网金融成立之日起,金融风险的存在是客观不可避免的。发现功能在资金融通以及价格当中体现的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特点,而对其进行优化需要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充分的利用,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利用得以实现。在对小微投融资人员进行吸收的过程中,是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关键,这一过程中,还将小额化处理应用于金融资产当中[1]。促使市场流动性在金融平台以及融资者之间进行充分的体现,并保证这一流动同投资者投资过程中花费的资金以及能够承担的风险比例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信用交易中开始增加对传统金融以及新兴行业等的吸收,而这一过程中,随之增加的是市场杠杆以及融资者负债现象。小微融资者在对互联网平台进行利用的过程中,不仅应用了其包装以及小额化金融资产的销售等功能,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金融风险。信用风险是金融风险的中心,与此同时更多的风险产生,通常情况下,互联网金融运行过程中,主要的风险形式为:信用风险,融资者在进行股权和债权交易的过程中,对股权众筹平台以及P2P平台进行利用;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下,融资者运行过程中面对的道德风险等。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
(一)信息的充分披露
P2P平台运行中,应能够在短时间内快速地进行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工作,针对金融投资者来讲,应对其进行实名认证,并对其信息进行有效的审核,在实践中不断健全融资计划并保证其合法性,一旦较大的变化产生于融资计划当中,融资方应接受中介机构的监督,并及时将相关信息报告给投资者;中介机构日常运行过程中应积极记录健全的融资记录和投资者个人信息。投资者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应注重理性化投资,将相关的信息公开到监管和自律部门;营业者在互联网金融当中,应将经营相关信息向金融风险以及监管部门进行公开。P2P平台在向监管机构进行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应包含借款人的信息等,为信息的披露奠定良好的基础,融资人员和P2P平台运行中是对资产证券化交易实施的,因此在进行信息披露的过程中,相关模式的应用应对金融债券等资产所利用的模式进行借鉴;《证券法》等是股权众筹在运行整个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的相关法规,应将其作为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融资计划书应当由股权众筹来实施,其具有私募型特点,该计划书在应用过程中,可以对投资风险进行充分的解释,并包含相关处理办法,有效解决募资过程中超额和资金不足问题,并对社会经济主体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进行披露,包含运行状况、财务管理以及资金利用程度等,更重要的是,将对投资者利益具有直接影响的信息进行充分的披露[2]。
(二)提升风险转移及预警能力
在积极构建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路径的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风险转移以及预警系统。较大的风险存在于互联网金融交易当中,同时也存在于融资方的信用和道德当中。这一过程中,如果较低的专业能力以及资产净值是投资者的特点,那么需要对审慎监管规则进行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说,在还没有进行交易的时候,必须对融资者平台进行充分的了解,并明确其中包含的风险,对风险备付金以及风险资本金等进行充分的利用,定价融资者的道德以及信用风险。近年来,大数据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信息供给过程中所需的费用明显降低,在这种情况下,在要想充分了解信用风险在股权众筹、第三方支付以及P2P平台中的体现,应利用公共信息工具来替代信用风险[3]。从监管规则的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平台应积极对平台风险保障金规则等进行利用,将大数据系统应用过程中的优势进行充分的发挥,构建全新的预警机制,在对流动性风险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应对大数据的信息优点进行充分的利用。
结论:
综上所述,在构建金融风险规制的过程中,应建立在提升信息对称能力以及提升金融资产投资者风险吸收能力的基础之上。现阶段,我国所构建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在长期的发展中,应从信息的对称以及风险转移及预警能力提升的角度出发,逐渐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规制。
参考文献:
[1]唐方.互联网金融理财规制的法律路径——以余额宝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4,12:50-51.
[2]吴文嫔,张启飞.论互联网金融创新刑法规制的路径选择——以非法集资类犯罪为视角[J].中国检察官,2015,11:38-41.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
Keywords:PPPP;projectfinancing;financialrisk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016-03
0引言
PPP的含义就是“公私合营制”,它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模式。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概念。通过将公共部门的政策方面的优势和私人部门的其他优势合并,达成一个双赢的目标。但是这个模式由于存在着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使得项目存在很大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尽量减小这一模式之下的项目损失。
1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随着目前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快,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了一个愈来愈流行的名词。PP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个此最早出现在1982年,英国政府签订长期的协议,代替政府建设和管理一些公共的服务。而本文将对PPP模式进行一个详尽的定义,来论证其理论基础。
1.1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模式是指所有的融资模式的总称,这种含义下的PPP模式更加强调的是风险的分担,并且强调项目需要去衡量其价值,通过价值来估测风险,而项目的价值与风险一定程度上是成正相关的。
1.2广义定义
PPP模式的广义定义是指一些公共的部门通过和私人企业或者经济运营者建立合作的关系,将公共产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转移到私人的一种形式。虽然在国际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PPP模式的发展却是最新提出来的一种发展形态。
2PPP模式的目标与运作思路
2.1PPP模式的目标
PPP模式的目标分为低层次目标和高层次目标两层。具体的含义就是指,低层次目标也就是在特定的项目中所设定的短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高层次目标则是指将私人的部门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立,并且与私人部门进行长期的综合的合作。
2.2PPP模式的运作思路
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础设施只能由政府建造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设施建造的质量。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但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确定是这个模式中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将权利和义务分配好才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而PPP项目的运作思路是从中心扩散开来,呈金字塔的管理方式。顶部自然是政府,它是项目的制定者,政府不仅需要确定项目在运行时的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也要对私人部门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保证其项目的质量。而金字塔的底部则是这些参与建设公共设施的私人部门,他们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从而和政府进行合作,与政府相互配合,从而促进项目可以达到建设的目标,完成项目。
3风险的内涵
3.1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是因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超出预计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一定的损失。而对于金融风险来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是总结有如下观点:①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公司、企业或者和金融有关的行业中,由于金融活动或者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之前所无法预计的。②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使得市场参与者的现金流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③金融风险是指在从事金融活动的时候,由于各种政策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存在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解释,这些角度日趋复杂化。
3.2PPP项目中金融风险的含义
从上文的金融风险可以看出,很多学者认为金融风险是从事金融活动而带来的损失,而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则是指在项目融资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劳务购买等活动中的基础变量的往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导致了项目活动中项目的成本高于预算值,包括了由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4PPP项目金融风险
4.1PPP项目金融风险的特点
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风险,他还有PPP项目中金融风险自己独具的特征,例如扩散性和客观性等,并且由于PPP项目自身存在金融数额大,金融回收的周期比较长等特征,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还有以下的特征:①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的系统性的意思就是,在PPP项目中,会出现一些发起人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种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存在的大小程度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够想办法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不能够完全的避免这风险。②风险的承受期长。PPP项目一般都是经营期比较长的项目,而在这种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面临着金融风险的影响,时间越长,外部的环境就会变化越大,就会使得金融风险越大。因此,这种风险一般都有很长时间的承受期。而这个期间可能会达到很多年,甚至有些是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③风险的不确定性高。日前,国际上的利率变化幅度很大,导致金融行业由于汇率剧烈波动而产生经济方面的危机,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由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比索贬值,并且贬值非常大,同样,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的中航油这些事件,都使得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担忧愈来愈高,因此,也就越来越警惕对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而这些案例,让人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金融风险的发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很难被事先预测。因此,这也给项目管理金融风险的人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困难。④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风险和其他因子一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叠加和累积,而这些叠加和累积具体就是指很多不同的风险因子交缠在一起,像一些原子产生化学反映那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生了风险因素很大的分子。那么,风险可以叠加和累积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汇率等基础金融发生波动的时候,各种不同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例如,不同的国家存在的利率比例,在汇率市场上就会被体现成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的波动,这种情况下,由于汇率的变化,就使得金融风险叠加的可能性增加。风险叠加就像一个气球那样,慢慢的不断地累积,等到到达一个最大点的时候,最终就会爆发,而这种爆发带来的就是不可预计的非常严重的损失。⑤风险的互动性。这种特点和相关性差不多,也就是说当风险叠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产生的金融风险影响会带动PPP项目中其他的风险也产生,例如因为金融风险而导致无法按时完工、由于资金不够填补漏洞而无法按照合约进行项目合作等等。
4.2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
PPP项目中产生的金融风险,不仅仅与外部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和PPP项目融资模式自身有一定的联系。
4.2.1PPP项目融资模式
本文从PPP项目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的融资分析到最后的项目运营,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中间的很多步骤,有些项目经常超过十年以上。这么长的时间会导致这个项目不仅仅面临着当期存在的风险,也面临着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相互累积,导致PPP项目的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非常之大。除此之外,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投资成本比价高的项目,因此,其融资模式比较复杂,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汇融资的方法取得贷款。而这种贷款在另一个角度上使得PPP项目的金融风险加大。
4.2.2外部环境因素
在目前整个国际的经济体系当中,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放任汇率波动,基本对于汇率波动不加以管理。因此在这种趋势这下,就导致了很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的经济投机出现并且进一步地扩展开来。而对于国际来说,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都不得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对于PPP项目而言,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遇见金融风险是必然的事情。对于我国来说,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对于浮动汇率的制度。并且逐步放开了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2009年上半年期间,我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签约的金额达到954.7美元,占国内的金融产品90%左右。
5结语
面临风险时,首先要学会识别风险,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及时地管理和避免,不同的项目在建设的时期所遇见的风险是不一样的。PPP项目金融风险则是指由于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的金融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具有文中提到的很多其他项目所不具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特征等的研究总结,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PPP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积累的知识来帮助不同的项目找寻不同的对策,以此来保证PPP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曹聪.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3:75-78.
关键词:金融风险风险管理金融体制机制
1金融风险存在的原因
1.1金融管理的特点决定了风险存在的可能性。金融管理是组织资金运行、处理金融关系的管理行为,它以货币计量为手段,通过调节、控制资金运行的规模、方向和速度,综合反映着经济管理的重点、规律和成效。因此,金融状况是经济活动内容、过程和结果的价值体现,在经济管理中起着效益“晴雨表”的作用。这也决定了它的业务活动具有范围广泛、综合性强、可靠性高、内容复杂等特点。这些特点与一定的环境变化相结合,就会出现风险问题,存在潜在的资金损失的可能性。
1.2环境的变化是金融风险存在的决定因素。首先,现有的金融管理理论和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实际问题。面对多变的环境,传统的金融理论和方法并未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因为其分析基础是静态的,是在严格的均衡假设前提下得出的结论,然后将之应用于现实的非均衡状态。但是现实经济活动比人们的认识复杂得多,是动态的,多数情况下处于非均衡状态,偶尔处于均衡状态。人们依然用这种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必然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这就是人们要不断地适应环境变化的原因,也是人们的主观常常与客观发生冲突的根源这种冲突直接引发风险的产生。金融管理活动不可避免地面临这种现实。因此,金融风险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着。其次,环境变化引发风险管理的产生。环境因素包括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两个方面。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因素都不停地变化着,金融管理人员需要根据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情况,做出正确决策,并组织实施。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或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就会给管理目标带来不良影响。习惯的做法主要是事后进行考核、总结,这时损失往往已经发生。即使实施过程中对问题有所觉察,也因缺乏必要的机制,很难补救。因此,建立一种管理机制,事先和事中预见环境因素变化,分析这些变化对实现金融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将其及时提供给金融管理人员,使其掌握可能的变化方向程度和时间,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及责任约定,就显得特别重要。
2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2.1我国金融体制的不合理。首先是宏观调控机制不灵,表现为一控就死,一放就乱,乱了又控的不良循环;其次是地方政府职能部门人为的干预,把金融机构置于“骑虎难下”的两难境地。
2.2金融机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监管不力。由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从法律上确立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为规制主体,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保监会协助的分别对银行、证券、保险进行规制的法定地位、规制目的、规制对象,规制范围以及法律责任。这也造成了各金融主体肆意违反规定行为屡禁不止,直接造成各类金融风险迭起。
2.3由于我国金融体制的特殊性,金融改革一直滞后于经济改革。一个更为高效、合理的金融支持是经济稳定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从而引致“金融深化”程度日益提高,同时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及由此引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带动了金融深化程度的提高,但由于金融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我国全面发展在金融深化程度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金融抑制。
3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管理机制构建
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必须构建金融风险管理机制,使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为此,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完善金融法制法规,并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加快发展和完善金融市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前提。这些工作包括建立国统一的同业拆借市场,真正实现利率市场化;完善票据贴市场为企业和银行短期融资创造条件;加快资本市场发展,适度扩大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国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保持必要的力度。以期在保持民经济稳定增长和低通货膨胀率的同时,继续保持国际收的基本平衡,从而保持宏观经济的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的外均衡,进一步增强我国抵御国际投机势力和国际金融风冲击的能力,实现有效的金融风险管理。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 监管措施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与金融也形成了有机的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但是,我国互联网金融明显存在着发展不成熟和发展迅速的矛盾,使得其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互联网金融简述
(一)内涵
从广义上讲,互联网金融是指互联网在传统金融行业中的所有应用形式。
从狭义上讲,所谓互联网金融,就是指运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来达到资金融通目的的金融服务模式。
(二)特征
第一,缩小化。该特征主要是针对互联网金融参与主体来说的。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金融得到快速发展,其融资成本低的优势为投资方和融资方的直接对接创造了条件,因此,商业银行已不占有绝对的垄断地位。
第二,便捷化。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操作平台来说的。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只要有网络及相关的电子产品就可以随时随地的开展业务,不仅方便快捷,还有利于降低成本。
第三,多元化。这是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来讲的。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多元化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剧。虽然可以解决商业银行存在的一些问题,但是基于网络的金融这一前提,就注定了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因素较多。
二、我国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风险类型
(一)法律风险
目前,随着互联网在传统金融行业应用的更加广泛,我国提高了对其风险监管问题的重视,制定并实施了一些如《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的相关法律。虽然这些法律的实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作用,但是在我国依然缺少一套系统的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因此,互联网金融所存在的法律风险依然严峻。比如,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电子合同等方面法律法规的不健全,致使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其发展中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二)业务风险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金融行业的业务模式也得到不断的创新,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使个人贷款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在互联网金融业务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风险,这主要是由我国互联网金融公司开办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多数互联网金融公司都是由非传统金融机构所创立的,该类公司没有丰富的业务经验,缺乏相应的业务风险防范意识,致使一些网上理财或贷款公司等都存在一些业务风险问题。例如,有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由于缺乏对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等的控制,在其基本业务不足的情况下,出现了一定的信用风险和资金安全风险等。
(三)技术风险
从其概念可知,互联网金融有效运行的前提之一,就是要掌握并运用相关的网络信息技术,否则该行业是不可能得到快速发展的。但是由于网络信息等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此该新型的金融行业也存在一些技术风险,并造成了一些实质性的经济损失。据调查,2014年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在加密技术方面的不足,造成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
三、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措施
(一)要建立一套有关其风险监管的法律体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别注意法制方面的建设,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更是将依法治国上升到国家战略。因此,要有效的对互联网金融风险进行监管,就必须建立并完善一套相应的法律体系,并且将该风险监管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比如,各有关政府部门要根据我国互联网金融目前存在的一些风险因素及其发展趋势,加强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明确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权力、义务和市场等有关方面的规定,真正的对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实施法制化建设。
(二)要明确有关其风险监管的原则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金融监管原则已不能完全适用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监管。因此,各有关监管机构要提高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认识,根据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和特点,明确其风险监管原则。首先,要坚持综合监管。所谓综合监管,就是指在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进行监管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金融机构的功能监管,从而创新对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模式。其次,要坚持联合监管。所谓联合监管,就是建立与互联网金融监管有关的联合监管组织体系,从而有效地实施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联合监管。最后,要坚持专门监管。所谓专门监管,就是建立专门的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机构,以提高其监管质量和效率。
(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风险监管制度
从一定程度上讲,一套完善的风险监管制度对于提高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监管制度的建设力度。一是要政府要制定并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在政策上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施有效的监管。二是政府要采取有效的鼓励措施,支持并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建立其有关组织,建立并完善其自我监督和管理等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力量,从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社会监督,通过网站和电话等多种途径,形成有效的社会监管体系。
(四)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的风险因素中,技术风险是其重要的一项内容。因此,若要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有效地规避其技术风险因素,就需要制定有关的技术标准。各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互联网技术风险的监管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和人才等的投入,建立有关的研发机构,加强对其技术的研发力度,确保互联网金融的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