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42:0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技术创新的主要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 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 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 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 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 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 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 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 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 Y=L∕[1+A?exp(-B·t)] )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 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 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 t为时间自变量, 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 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 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 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 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 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 这样, 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 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 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 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 其中, 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 避免了其缺点, 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 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 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 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 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 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 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 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 所以, 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 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 往往带有主观性,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 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 以克服自身的不足, 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 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 (1) 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 (2) 经济效果; (3) 社会效果; (4) 风险性, 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 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 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 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 同时, 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 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 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 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 均处于研究
之中, 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 (1) 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 (2) 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 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 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 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 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 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 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 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 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 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 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 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 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 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 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 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 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 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 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 (1) 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 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 (2) 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 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 (1) 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 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 (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 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 (3) 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 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 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 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 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 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 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 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 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 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 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 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 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 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 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 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 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 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 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 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 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 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 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 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 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 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 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 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 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 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 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 先从某一行业出发, 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 然后, 逐步扩展, 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 进行实证研究, 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 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
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
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针对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存在技术创新风险和对风险的防范不足的问题,探讨技术创新风险的管理和对创新风险的防范,通过对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总结,从理论角度归纳了一些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和防范的策略。
【关键词】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创新风险管理;防范策略
1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概念及特点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具体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技术创新风险监控体制,加强创新信息获取的能力、改善组织自身的机制,使用技术创新风险控制手段,技术创新风险的回避手段,以及技术创新风险的分摊手段和技术创新风险的转移手段来降低企业技术创新风险,从而达到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成功概率,同时最大程度减少技术创新带来的的风险损失。
从这个定义上我们可以清晰的归纳出中小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有以下主要特点:(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的基础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可能源于外部环境,如项目本身的难度、外部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客观风险,也可能源于内部条件,如决策者的风险观念、决策失误等原因导致的主管风险。(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的方法主要是风险回避、分摊、转移、控制等手段。(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降低企业技术风险,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2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2.1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思路
2.1.1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原则
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中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信息原则,即有效的风险管理需建立在有效的创新信息的基础上。企业对于相关创新信息知悉的充分性、真实性和准确性将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动态原则。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伴随着创新项目的实施,一些隐形的风险因素会逐步显现,一些不确定的风险因素也会变为确定.中小企业只有动态识别和利用,才能真正的有效应对技术创新风险。三是持续原则。正如上述,技术创新风险有着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所以要识别、控制和管理技术创新风险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这就需要中小企业能够全过程加以统筹管理和把握。四是综合原则。技术创新风险产生的基础可能是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等诸多因素,单一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中小企业应当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过程综合采用技术研发管理、战略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等多种方式和手段。
2.1.2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程序
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中小企业一般通过以下程序来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管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管理及其防范效果评价。风险识别是指对技术创新活动中存在的主客观风险进行系统的鉴别,明确创新风险的真正来源。风险评估是指运用相关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创新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风险控制是指中小企业根据技术创新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控制型技术和财务型控制技术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以实现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及其效果评价是指采用综合运用各种风险管理措施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适用性和可行性进行具体分析和检查,此来验证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1.3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目标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目的通过技术创新风险管理,树立技术创新风险意识,明确技术创新风险的来源,完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措施,以较低的成本使技术创新风险较低到最低,从而实现技术创新活动向预期目标发展,以保证技术创新项目的成功。
2.2 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
使用恰当的技术风险管理措施和方法不仅有利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而且能够降低技术创新中不必要的损失。常用的技术创新方法有以下几种:
2.2.1风险回避.技术创新风险回避是指在进行技术创新决策时,中小企业容易选择风险较低的项目和方案,尽量回避那些不可控、不可转移或者不可分散性的高风险的技术创新领域。
2.2.2风险转移.技术创新风险转移是指中小企业通常采取与其他组织或机构签订合同来转移自身的财务风险和法律风险,从而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
2.2.3风险分散.技术创新风险分散是指中小企业在同一个技术创新项目中,通过将整体项目分散组合的方法形成各个不同且有相互联系的项目组合,进而使不同的技术创新项目之间尽量处于相互独立或者负相关,从而能够最大限量的降低项目组合的整体风险。
2.2.险隔离.技术创新的风险隔离是指企业通过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一定的分离,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从而可以使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不受更大的损失和不比要风险.这样可以减少我们在技术创新中的资源损失
2.2.5风险结合.技术创新的风险结合是指中小企业通过与其它单位和组织的合作,使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风险承受力更强.从而增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的承受力.进而可以达到降低技术创新的风险的目的.
3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管理体系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都是存在着不同的风险,企业不能因为存在着风险而不进行技术创新,在对创新风险的研究中发现,风险也不是没有规律和无方法可循的.我认为主要从以下的几个方面对技术创新的风险进行管理.
3.1 对技术创新战略进行管理
技术创新战略就是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总原则,总的方向和目标.因此对技术创新战略管理是从源头控制技术创新的风险.综合国内外研究的成果来看中小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发展战略:1技术领先战略,是指中小企业靠自有的技术和市场优势比竞争对手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和较高的垄断利润的战略.当然技术领先战略的风险第一在于技术研发风险和市场风险,其二的风险是创新投入较大,研发成本较高,最后是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2技术跟随战略,是指中小企业跟随行业的领先企业开展相应的技术创新活动.跟随者的风险在于情报和市场信息分析能力的不同,对反应的时间就会不同,伴随的风险就会相应增加3技术模仿战略是指中小企业不专门从事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而是依靠购买他人的技术进行仿制,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创新的风险在于消化,吸收之后的再创新上面.4合作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以合作各方的共同的利益作为合作的基础,以优势互相补充和合作各方资源能够共享作为前提,合作方有共同和明确的目标,方向以及规则,最终达到共享技术创新成果,共同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战略.创新合作的风险在于不能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5低成本领先战略,是指能够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价格运作价值链的过程.风险在于价格过低抑制了企业利润的增长,从而限制企业的未来发展.
从上面的地几种策略分析可以看出,都有各自的风险存在,要根据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各自特点,选择好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法
3.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风险管理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是以项目的形式进行的,对项目风险进行管理就相当于对技术创新风险进行了管理.具体的风险管理有如下几个方面:
3.2.1完善项目风险审计制度和健全风险审核制度.因为中小企业都存在自身对风险的认识不足的问题,建立完善的制度对于项目风险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项目风险的审计制度
3.2.2完善项目风险管理机构和健全项目风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制度,首选就是要建立一个完善和健全的项目风险管理机构.有专业的团队去负责项目风险的评估和管理.
3.2.3重视管理人才和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才是中小企业未来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而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在技术创新风险管理的作用更是不言而喻的.
3.2.4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的不足,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原因,所以只有加大对于研发的投入才会降低技术创新项目的未来风险,也保证了企业未来发展的动力
3.2.5营造和培育技术创新制度的环境,有技术创新的制度和机构还是不够完善的,还要有为技术创新制度提供好的激励环境,来保障制度的顺利和最佳的执行.从而最终降低技术创新项目的风险
3.3 中小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中的风险管理
企业合作进行技术创新是最主要的中小企业创新模式之一,做好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管理,对合作技术创新的效果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3.3.1增强合作双方的信任度.合作双方的信任度对合作技术创新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保证合作技术创新能够顺利进行
3.3.2理性选择合作技术创新伙伴.为保障合作双方和多方的合作效果,合作对象应选择能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势互补的,创新目标一致的,风险可以降低的.
3.3.3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为保证合作伙伴间的各自职责,设立相应的机制加以约束
4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风险防范策略
针对技术创新风险因素的辨别,以及技术创新风险可能出现的概率和损失的预测和精确的评判,采取针对性强的控制方法和策略来消除风险.或是在风险产生后降低技术创新风险带来的损失..从国内的众多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应在以下的四个方面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4.1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研发中的风险防范 1积极关注创新信息情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2重视技术发展方向与市场主流导向3为新技术研发团队储备替代技术研发团队
4.2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市场方面的风险防范1重点关注市场动向的预测与市场的相关论证2确定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3增强企业的研发部门与市场部门的紧密合作
4.3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人力资源方面风险防范1加大企业内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开发2健全与完善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激励制度3使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流失降到最低
4.4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在面对外部环境的风险防范1使中小企业新技术的生命周期能有效延长2提高我国中小企业对宏观风险的驾驭能力3增大对高发和多发风险的防范
【参考文献】
[1]邓聚龙.《灰色系统理论教程》.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2]张春勋.《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因素识别及模糊评价研究》,载《科学与科学技术研究》
[3]徐若虹.《企业技术创新风险评价的现状》载《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国外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农业技术创新的特性、组织管理及政府政策等因素对农业技术创新的影响,StephenD.Biggs(1981)通过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分析了农业技术创新的环境和生物特性,同时分析农业技术创新系统的组织和管理问题:农民和科研人员的联系及其管理方法,但对于科研人员如何识别、搜集和挖掘农户生产实际的创新信息方法等却没有探讨。DavidSunding(2001)主要分析了制度和政府政策对农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和政府科研投资的经济效果,等等。纵观国外农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对于如何根据农户生产需求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源进行挖掘的方法、步骤却鲜有研究。国内对农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的相关研究,集中在农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模式、需求与供给等。白硕等(2003)认为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的技术创新与农户和农业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高启杰(2004)认为,农业技术创新有效供给不足的原因主要来自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适应等几个方面。朱希刚(2004)认为政府的农业研发机构主要从事公益性农业技术的研发,并且认为对经营性农业技术的研发应引入市场机制,逐步使企业成为竞争性技术研发的主力,余庆来分析了如何评价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卢东宁(2011)认为农业技术创新链中每次循环都是从新的需求起点上进行技术发明产生新的农业技术等等。国内对农业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大多指出了目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如何从农户生产需求的角度有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与可操作性对策却没有深入探讨,特别是如何根据农户生产实际需求进行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的识别、获取、转换为相应的农业技术产品的构思的研究几乎没有,更不用说相应的运行机制的研究。
2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应将农户生产需求
信息作为重要创新源农户作为农业技术的主要消费者,他们的需求规定着农业技术发展的方向,因此需要研究以农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根据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构思符合农户需求的创新农业技术,才能真正为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供给提供保障。对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而言,应该根据农户对农业技术的具体生产需求,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信息源的识别、挖掘和构思研究。只有真正把农户的生产技术需求放在首位,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才可以真正实现,相应的农业技术推广才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因此,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要了解目前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根据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研制开发适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及不同类型农户的适用技术。特别是在科研选题、立项、试验、示范环节积极让创新农户参与进来,在成果的完善、提高、改进等环节吸取农户采用成果后的信息反馈,使农户实际生产中的技术需求信息体现在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的农业技术创新构思的过程中,从而使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科技企业研发的创新技术真正符合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解决农业技术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
3建立符合农户生产需求创新信息源挖掘运行机制
由于目前以农户需求为导向的农业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尚没有建立起来,农业技术创新机构和同农户的结合上尚存在一系列的制度。首先是农业科研机构没有专门调研和挖掘农户生产需求信息的专门分支机构,也没有支持农业科研人员挖掘农户生产需求信息的制度保障。虽然国家各部委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创新科研支持项目,但这些项目多是针对基础研究,并不针对应用研究;而涉农企业应该是农业应用研究的主体,但目前条件下我国的很多农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不足,特别是针对农户需求的创新技术。在所在组织没有相应的政策激励和制度保障的条件下,农业科研人员当然没有深入农户调研农户生产需求信息的激励动力,毕竟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对农业科研人员而言在目前制度下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一是深入农户生产实际进行深入访谈条件很艰苦;二是在条件艰苦的条件下深入农户需要一定的调研经费支持。特别是第二个条件,没有一定的农户生产需求技术信息调研经费支持或其它的项目经费支持,农业科研组织的研发人员很难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去调研相关的信息源。即使部分农业科研院所或农业科技企业对农户进行了一定的生产需求信息的调研,也往往仅限于农户生产技术需求信息的简单调查搜集,而没有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和深入访谈挖掘潜在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要加强以服务农户生产需求为动力的农业技术创新,必须在制度上有一个保证,建立以识别、挖掘农户生产需求技术信息为创新源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挖掘运行机制,促进和协调农业科研单位的研发人员立足农户实际生产需求,详细并深入挖掘农户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信息,研发符合农户生产需求的农业新技术。
3.1激励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户挖掘农业技术创新
信息源机制对农户生产技术需求的识别、搜集、挖掘需要深入农户生产一线认真观察和体验、深入农户进行深入访谈,只有这样才能挖掘出能够满足农户生产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这就要求农业科研机构对农业科研人员深入农户生产实际挖掘农业技术的创新信息源给予一定的项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毕竟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对农业科研人员而言不仅条件艰苦而且需要付出艰辛的思考并付出一定的时间、精力,如果没有相应的经费支持和制度保障,那么农业科研人员个人由于不想做额外的工作而不会主动深入农户生产实际对农户生产实际的创新信息源进行调研、搜集、挖掘。因为对农业科研人员个体而言,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他们在决定行动前会考虑成本收益的问题,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经费支持或项目支持和相应的制度保障,自己为挖掘获取农户生产需求技术创新信息源所耗费的时间、精力将是非常不经济的,这就使得农业科研人员对农户生产需求技术创新的信息源没有深入调研、搜集、识别、挖掘的动力,势必会导致农业科研人员研发出的农业创新技术和农户生产的实际需求相互脱节,从而导致农业技术创新的有效供给不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相对较低。因此,应该建立激励农业科研人员挖掘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的相应机制,支持有创新思路的符合农户生产实际需求的农业科研调查研究项目的立项,当然,如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要有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为农业科研人员挖掘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提供动力支持。以促进符合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挖掘和相应农业技术的创新,为实现我国特定条件下的农业现代化贡献相应的力量。
3.2挖掘农业技术创新农户信息源的方法和步骤
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需求信息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选择什么样的的农户进行调研、收集和挖掘什么样的信息、采用什么样的信息收集方法和信息挖掘方法决定了农户信息源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价值大小。创新信息来源的选择是决定创新信息挖掘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收集信息时采取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也十分重要。传统的农户调查和市场研究方法虽然使用广泛,但对农户深层次的、潜在需求的生产技术信息的挖掘效果不大理想。关于挖掘农户信息源的方法和步骤,虽然没有直接关于如何挖掘农业技术创新概念研究阶段的农户生产需求信息源的研究,但可以参考借鉴工业产品创新中VonHippel的“领先用户”信息源挖掘方法和陈劲的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创新信息源的领先用户方法以及范晓屏的产品创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体系。由于玉米、小麦和水稻这样的主要粮食作物,国家本身对相应的农业技术创新投入很大,研究出的适用农业技术创新成果也很多,以下没有探讨其农业技术创新的信息源挖掘问题,以下主要针对果蔬和经济作物种植过程中农业技术创新信息源的挖掘方法和步骤进行探讨。所谓农业技术创新户是指对农业生产实际过程比较敏感,能够率先提出一些他人尚未意识到的农业生产技术需求,并能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率先采用农业技术的农户。一般而言,农业技术创新户是农户中的创新领先者,他们对农业生产实际的技术需求的体验和感受远比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深刻,对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访谈得不到的技术需求信息可以从农业技术创新农户处访谈得到。
步骤1:具体识别创新示范户和落后农户的方法,可以根据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收入通过和本村的村干部了解确定本村的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收入大户或种植技术能手为农业技术创新户,同样的道理,落后农户也可以通过和本村的村干部了解确定本村的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种植收入较低农户为农业技术落后户,跟随农户可以在两类农户之外随机抽样确定。当然,在科研项目经费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对果蔬或其它经济作物集中区采取大样本的调研方法根据农户特征和收入科学综合确定创新户、跟随户和落后农户。具体而言,可以根据农户的主要成员的敏感性、冒险性、独立性、外向性等特征与人的创新性正相关关系和农户的收入特征来筛选出相应的创新户、跟随户和落后农户。
步骤2:对识别出的农业技术创新户深入入户访谈确定农户农业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农业生产技术问题并且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解决技术的相关需求信息。访谈过程中,不仅要搜集创新户表达出所需求的农业技术创新信息,还要挖掘探索创新户没有表达出来的深层次潜在隐性需求的生产技术创新信息。因此,在调研过程中,要求调研者本人熟悉农业生产实际。具体收集、识别和挖掘农户需求的农业生产技术信息而目前还没有解决的相关技术的信息的方法可以参考手段-目的方法、登梯技术等方法,具体方法如下:首先要识别和挖掘农户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农产品特性、产品销售过程中的问题等。然后将这些问题转换为相应的技术功能或产品功能信息,并经农业技术创新户验证相应构思的技术功能和产品功能开发是否能够解决他们生产实际的问题。
步骤3:将从农业技术创新户深入访谈得到的需要解决的生产技术信息和相应的技术功能或产品功能开发信息,到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处验证,确认他们是否在农业生产实践中也迫切需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和相应的技术或产品功能的开发能否满足他们的生产实际要求。根据笔者2011年对陕西太白县无公害和绿色A级蔬菜基地的不同蔬菜种植村调研,调研中按照农户特征和蔬菜种植收入特征进行分类抽样,通过对97户跟踪农户的入户深入开放式访谈发现:创新示范户能够通过蔬菜苗的大田移植过程认为由于劳动量投入很大应该发明一种机械化的栽苗技术,而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则只是认为该移苗过程由于劳动量投入大认为自己家里劳动力不足应该雇佣一定量的劳动力;创新示范户在蔬菜田畦间的锄草劳动过程中自己发明了简易的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切方便的锄草工具,而跟随农户和落后农户则只是认为该锄草过程由于劳动量投入大和由于蔬菜间距离狭小认为除草非常不方便。综合以上信息源的识别和挖掘,可以确认太白蔬菜种植基地目前需要节约劳动力的大田移苗技术和节约劳动力的方便的非施农药除草的除草技术。
4结论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社会到来,科技创新已成为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与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从定量定性分析可见,我国必须激励并增加研发投资、重视与强化专利发展策略、积极推进产学研的改革、积极鼓励原创性研发、协调投资与保护社会生态化发展的关系,实现社会真正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国际竞争力经济效益
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创新经济学的创始人熊彼特(J.A.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生产能力,以获取潜在利润。具体来说,创新包括: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新的供应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另外,熊彼特还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学范畴而非技术范畴。发明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创新则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实施。发明往往是创新的一个环节,创新并不一定需要发明,发明只有应用到经济之中并带来利润才算是创新。伊诺思(J.L.Enos)认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工用人和开辟市场等。英国经济学家斯通曼(P.Stoneman)认为:技术创新是首次将科学发明输入生产系统,并通过研究与开发,努力形成商业交易的完整过程。澳大利亚学者唐纳德·瓦茨(Donald.Watts)认为:技术创新是企业对发明和研究成果进行开发并通过销售而创造利润的过程。
二、实现信息化发展目标主要靠技术创新
十六大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目标,应提出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信息化之路。强调科技兴国,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是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的重大举措。信息化的道路是把握当今经济需求,总结经济建设经验,走出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之路。科技含量是新型的专业化道路的一个重要体现。无论是一个企业,还是一个国家,不能从单纯的产值来判断,如一个企业产值有l0多个亿,但不能以此断定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创新能力,是科技含量。这是企业竞争力最关键的一个因素。因此,无论是传统产品,还是高新技术产品,关键要有技术含量。现在,有些企业遇到困难,就说行业选择得不对。这存在片面的认识。一个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要看它是不是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要谋求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这几年,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规模利润达到5300亿,连续4年保持较高的增长。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方面有一个明显的变化。尤其当企业要面对国际竞争,就必须把技术创新放在一个举足轻重的位置。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这要靠科技进步和成熟技术的推广。人力资源开发,则需要培养一批适合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就我国人力资源状况而言,一方面,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全国有600多万的下岗职工,每年还要增加800多万的新就业人员。另一方面,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尤其是企业的高级技工,在全国范围内只有60多万,供给远小于需求,其他技工的缺口总计达上千万。所以,人力资源要得到充分开发利用,就要和现状结合在一起。工业园区作为信息化的一个载体,更应该在科技上下工夫,走出一个高起点高效益的道路。
三、“十五”期间技术创新的目标和任务
“十五”期间,国家技术创新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技术创新的主体应该是企业,研究技术创新就要从企业入手。“十五”期间,创新目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基本形成三大体系就是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企业创新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一个政府、企业、社会互动的三个环节紧密联系的体系。二是建立三大机制,包括围绕产业的经济发展调整的开发机制、观念开发机制和前瞻性开发机制。三是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技术开发机构的建设,主要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多渠道的投资机制,尤其是在大型企业,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入手,注重技术人员的培养,尤其应将技术人员的分配制度和一般技术管理员的分配区分开来,成立一套新的激励机制。科技人员的分配机制体现他们的共性化,现在国家正准备试点,鼓励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技术创新的合理股份体现,大力推动企业专利技术保护制度的实施。通过企业专利试点,促进企业专利意识、专利战略、专利发明,并利用和保护专利。
四、技术创新的重点和主要政策。
1、加大企业创新体制的建设。社会技术服务体系建立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力争在“十五”期间,在全国建立100个技术创新服务的中介机构,形成面向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专业性的服务中心。
2、逐步形成技术创新规律,开发服务创新的体系,提高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加大技术信息网络建设,实现相关科研院校、中介机构、科研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加大信息服务,及时通过公开招标技术信息,进一步完善规范技术市场。
3、建立以法律手段、经济手段为主的市场调控技术调整体系。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但政府要为技术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制定相应的法律规范、加强技术部门的推广应用、保护知识产权、加强国际合作等。政府要做的主要是为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而不是限定企业的研究方向,因为相比而言企业更了解自己的发展需求,知道开发什么样的技术,应该怎样开发。与此同时国内外的一些大型企业应参与这一环境的构建,在与技术开发直接相关的立法、执法对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等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加速产业化发展进程,通过加大技术开发投入,改变传统产业的生产销售模式。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逐步代替传统产业,特别是加大电子信息新产品的开发,重点开发数字化医疗、大众专用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和提高生活水平相关的大众消费品质量,提高国外市场占有率,真正成为具有创新力的企业竞争实体。以信息技术为指导,提高传统产业的自动化,控制职能化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以重大技术装备和科研设备为重点,提高行业专业制造水平;以节水、节能、综合利用和环保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效益和发展,提高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鼓励发展能源技术、环保技术,大大减少工业环境的污染。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推动工业发展更重要的位置。
4、企业建设应具备一个具体的信息化建设方案,重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政府机关,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立一个信息化发展的平台,使企业技术创新能在信息化环境下进行。二是实行体制创新战略,浙江地区市场经济发展比较完善,没有太多的计划经济影响。但是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企业普遍带有家族化、封闭化的倾向,因为企业大多由家庭分工开始,家族化、封闭化是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企业创新应按现代企业制度法人结构去改造。三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工业园区的发展,必须考
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节水、节油、降低消耗、降低污染等方面统筹考虑。
五、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我国技术创新的各个主体还没有充分感受到市场的压力,受计划经济残留影响,企业还没有充分觉察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因而导致技术创新缺乏市场激励。以下是对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企业应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力量,在技术创新中居于主导地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主要依赖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源,以生产低技术含量的数量型产品来求得生存与发展,还没有对技术的创新投入足够的重视,市场难以发挥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功能。
2、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科研院所至今主要由政府投资,其员工由国家发放工资,项目由国家计划立项审批,成果由国家审定。在此情况下,创新主体的生存与发展依赖的是政府而不是市场,其人员的投入依赖的是财政而不是市场。由于没有进入市场,因而市场的规律、规则与机制无法对技术创新产生激励作用,技术创新对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也就难以发挥。
3、有效投融资机制梗阻。技术创新资金投入不足仍是阻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最大障碍,加上我国风险投资体系不发达、证券市场的发展尚未完善等原因,当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
4、现行企业人才机制不完善,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技术创新的成功与否、创新效果如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企业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并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而是缺乏激励技术创新人才成长的机制,无法刺激创新人才进行创新的积极性。因此,我国企业应形成完备的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傅家骥、仝允桓、高建:技术创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3]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 企业文化 技术创新 企业精神 管理理念 市场营销理念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整合,为技术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以团队精神为标准,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高度整合,使企业精神成为企业文化的基石,促进企业员工成就强烈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并帮助企业员工明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为技术创新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1.使员工明白企业发展的原动力是技术创新。产品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科技开发、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的缩影。企业要兴旺发达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产品,以便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独特产品的产生、产品的增值主要来源就是技术创新。只有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才能不断地增强产品的效率、效益以及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才能保障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获得丰厚的利润,实现技术创新的价值,增大企业的收益,扩大企业的规模。可见,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永不枯竭的动力,是企业生存、壮大的源泉。
其次,使企业员工明白技术创新的成功必须依靠团队精神。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技术创新过程中,将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整合,促使全体员工清晰明白团队、团队精神的内涵及作用:所谓的团队,是指在心理上相互认识,在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利益上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为了达到共同目标而结合在一起的人群集合体。
技术创新活动包括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产品开发、产品营销等,这几个过程的顺利完成,无不以一个团队为实施主体、以团队精神为保障。所以,团队精神在整个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2.使企业员工明白技术创新的基础是学习。企业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学习,作为企业精神的活灵魂的创新精神更不能脱离学习,无论是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观念创新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学习的升华,离开学习的创新是无根无据的奇思异想。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不管是基础研究、成果转化,还是产品开发、产品营销,都必须以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且将这些理论与工作实践密切结合,才能保障技术创新的成功。而这些理论只能从不断的学习中得来,并需不断地创新。
二、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融合,为技术创新提供保障
在整个技术创新活动中,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到产品营销,它们的顺利实施都是以卓越管理作为保障。因此,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必须将企业文化与管理理念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加强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和促进,从而保障技术创新活动的顺利完成。笔者认为这种新的管理方法就是人性化管理。
1.人性化管理的内涵在企业文化驱动下的人性化管理很适合技术创新活动,因为技术创新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大多数是知识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决定了人性化管理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必然选择。人性化管理有其丰富的内涵:
(1)人性化管理要体现员工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消除行为管理导致的人是机器和分工的异化物的现象,把管理从着眼于人与物的关系转移到人与人的关系上来,使“上下同欲”、“和为贵”、“同心同德”的团队精神因时而生并发扬光大,体现每个员工都是技术创新的参与者的地位,从而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促进技术创新顺利成功。(2)人性化管理体现员工的多方面需求的原则。在技术创新的管理过程中,以员工的需求层次理论、企业管理的最终目标为根本,实现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消除“ 经济人”和“复杂人”的片面观点,在物质、精神、人身价值、企业价值等方面综合满足员工的需求,并将奖励和制约适度结合,才能使员工和企业最终融为一体,促进技术创新顺利成功。(3)人性化管理要有效地全面地提高员工的素质。学习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在人性化管理中,必须要求员工不断加强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员工的以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为主的综合素质,而员工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正是技术创新成功的重要条件。
2.人性化管理的基本方法。人性化管理是一种“ 以人为本”的新的管理方法,它包括以下几种基本方法:
(1)情感管理。情感管理是通过情感的双向交流和沟通实现有效的管理,它是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人的认识过程,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稳定性等特征进行管理,其核心内容是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消除员工的消极情绪。采取情感管理需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诚心诚意原则,管理者要诚心诚意地倾听员工的意见,让他们知道你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二是鼓励原则,情感管理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经常鼓励员工去取得成功,并用语言和行为明确表示对他们的支持。(2)民主管理。民主管理要求管理者坦诚地,不受自己利益、感情、知识及先入为主的影响,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去看问题,并不留余力地集思广益,民主地让员工参与决策。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全体员工的智慧、力量来完成技术创新等企业行为。(3)自主管理。这种新型管理方式是民主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它主要是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自主制订计划、实施控制、实现目标,把个人意志和企业的意志统一起来,从而使员工心情畅快地为技术创新做贡献。民主管理的根本点在于对员工的正确认识,“信任型”管理和“弹性工作时间制”是民主管理的两种典型方式。(4)文化管理。文化管理是人性化管理的最高层次,它通过企业、文化培育、管理文化模式的推进,使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行为规范。文化管理重视人和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文化覆盖人的心理、生理、人的现实与历史,把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全面显示出来,使个人行为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被集体所接受的共同理想、标准、价值观、行为准则整合。
目前,我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技术创新存在严重脱节,因此,我们在技术创新活动中,将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密切结合起来,切实发挥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为技术创新的成功扫除障碍。
技术创新是一项系统复杂工程,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当前我国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融资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增强企业竞争力。技术创新首先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在之后大量学者做了这方面研究。(DanielShefer,AmmnonFrrenke 2003)指出R&D用在创新上,反过来会促进经济增长。(AnnE.Harrison,InessaLove,Margarets,S.MsMillan 2004)提出公司经常引用融资约束作为投资的主要障碍。Stefano Caselli通过研究发现企业发展会经历一个生命周期,每个周期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呈现不同特点。(迟宝旭,2002)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资本的缺乏使得我国技术发展还存在一些阻碍。财务管理作为一项企业管理活动,和技术创新有共同目标,都是为了增强企业竞争力。本文从财务管理角度视角出发,从筹资、投资、分配三方面优化企业技术创新融资,促进技术创新发展。
一、财务管理和技术创新关系
1.技术创新和财务管理有同共同目标
财务管理的目标有利润最大化、股东权益最大化、相关利益者利益最大化等,这些目标的立足点都在于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根本目的也是在于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财务管理和技术创新虽说手段不同,但都是为了企业持续发展,由此,技术创新和财务管理拥有共同目标。
2.技术创新和财务管理相互影响
技术创新是增强企业财务实力的重要手段。技术创新获取的技术是企业获得超额收益的主要原因。新技术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获得更多收益。另外,技术创新获得的知识产权是一笔重要的无形资产。技术创新需要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资金短缺将导致技术创新的停滞甚至失败。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众多变量因素造成预计资金需求与实际需求间的差距,同时,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也加大融资困难,如果技术创新失败,前期投入将付之东流,加大企业财务风险。
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支持环节,为企业筹措资金是财务管理的职能。财务管理的筹资活动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保障。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筹资规模的大小影响着技术创新规模。其次,财务分析提供的数据预测能对技术创新的风险有所预警,有利于规避技术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二、财务管理优化技术创新
1.筹资管理优化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很高要求。企业技术创新筹资要坚持多元化、多渠道、全方位原则,各种筹资方式相互配合,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筹资支持。具体而言:第一、开发内部潜力。企业资金投入是技术创新资金的重要来源,建立内部技术创新投入机制,逐渐降低技术创新资金对外部资金的依赖程度。第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资本市场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企业在技术创新筹资中应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改变过去高度依赖银行信贷的间接筹资方式。第三、借助风险资本,提升筹资效益。技术创新企业往往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这正好符合风险投资的投资要求。风险投资可作为企业技术创新筹资方式的重要补充。
2.投资管理优化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对资本需求是各方面的,不仅需要货币资本,对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信息资本、组织资本等都有需要。为促进技术创新发展,投资管理应做到如下几点:第一、综合分析技术创新全过程,有的放矢进行投资。技术创新大致分为种子期、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五个过程,不同技术创新阶段具有不同特点,对资本要素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投资管理侧重应有所不同。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管理。技术创新成功的关键是正确的投资决策。加强投资前的预测,重点分析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建立科学有效的长期投资决策机制,坚持科学的决策方法和决策程序,在掌握充分可靠的信息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促进技术创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