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41: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合同管理风险管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建筑工程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施工风险也不断地提升,使得加强工程合同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基于合同管理内容,加强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与进度等的管控,及时控制影响因素,降低风险因素对建筑工程造成的不利影响,进而确保工程能够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1建筑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项目需要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对项目施工做了明确的规定,工程各项施工内容均需要基于合同规定来开展,以确保施工的质量与进度。若疏忽了对工程合同的管理,则会使得工程进度与质量失控,增加施工风险。若能够有效的开展合同管理工作,则能够避免上述问题,同时还能够为各类施工纠纷,提供法律依据。
2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类别
2.1控制型风险
基于控制程度来划分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则可以分为可控型风险与不可控风险,如图1所示。对于可控制型风险,在进行合同管理时,要采取规范化管理流程,基于相关流程,来解决合同争议以及信用评价等问题,进而最大限度上确保工程合同主体的经济利益。而不可控型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签订时,受到经济与政治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得合同未能正常签订或者履行等,对此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的不利影响。
2.2管理型风险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基于管理角度,则可以分为直接管理风险以及间接管理风险。直接风险管理工作是指合同全过程中因为直接责任所造成的合同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主体非风险所造成的直接责任人。建筑工程企业在签订工程合同时,若合同人员对相关条款内容不够明确或者管理不规范,缺乏对工程合同的有效监督,则会给工程合同管理,造成直接风险。当企业参与到工程合同管理工作中,若工程合同相关人员,违背工程合同内容,造成合同变更,则会造成间接的工程合同风险。
3建筑工程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控制策略
3.1完善合同管理制度
为了能够提高合同管理效率,加强对合同管理风险的管控,则需要健全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建筑合同,明确参建各方的权利与义务,进而避免后期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责任推诿的情况。在进行建筑合同拟定时,要做好反复审核工作,避免发生缺项问题或者漏项问题等,基于建筑工程合同范本相关内容,规范化拟定合同内容,以确保发生合同纠纷后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企业效益。在进行合同拟定时,还需要明确建筑工程正式生效的时间以及合同签订的时间,做好合同时间把控。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确的规定建筑工程材料成本以及索赔相关内容等,清晰规定总体造价。做好合同文件保存工作,比如工程招标合同书,为后期合同管理,提供原始资料依据[2]。
3.2构建合同风险预警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合同风险管理,则需要做好风险预警体系建立工作。建立风险评估体系,选定合同对象,将其信誉等级作为分析指标,以选拨具有较强信用资质的施工单位在。做好合同全过程的综合风险评估工作,以及时发现工程合同隐藏风险,基于风险等级,制定预警机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进而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同时需要建立风险机构,针对合同管理风险做全面的评估分析,加强和工程合同管理风险的分析与研究,明确风险的诱发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除此之外还需要做好风险跟踪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降低合同管理风险,进而加强对工程造价的管控,全面提高工程合同管理效率。
3.3加强成本管理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主要包括预算成本与实际成本等,对于成本的管理,需要做好建筑工程项目预算与计划,以及成本控制与核算等工作。成本管理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效益,专业人员需要以生产经营为工作重心,落实项目经理成本管控体系。做好成本管理,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效益与质量。需要加强对施工物资的管理,加强物资采购与使用的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及时做好工程量核算工作,针对极易造成工程造价变动的因素,则需要做好相应的管控,以确保建筑工程成本管理效率。
3.4质量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质量是工程的灵魂,是管理的核心,更是评价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历来都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中心。质量管理工作综合性较强,而且较为复杂繁琐,也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难点,影响因素较多,而且多为不可控因素。从某一角度来说,质量管理影响着工程进度与工程造价管理,因此加强对项目质量的管理,有着现实的意义。这需要施工单位做好质量把控工作,施工监理部门做好质量监管工作,若发现质量问题,则需要及时做好修正工作,以确保施工进度与质量,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的效益。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工程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做好技术交底与人员技术培训工作,督促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技术标准,开展施工作业,管理人员需要及时做好工程检验工作,重点检查隐蔽工程的质量。
3.5加强施工进度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施工进度管理是主要内容,与其他管理工作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比如质量管理与成本管理,对此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管理。这需要施工单位及时上报施工进度情况,监理部门需要做好施工进度督查工作,若施工过程中,发生设计变更,则需要组织各方做好更改施工技术的讨论工作,研究能够赶进施工进度的变更方案,以此确保施工进度。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施工组织工作,确保施工材料与人力配备充足,合理的分配施工项目,在避免发生交叉施工的前提下,开展并行施工。
4结束语
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工作,受到各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影响较大,对此则需要加强对风险的防范,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对合同人员队伍的建设,完善信息化合同管理系统,进而全面防范控制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吴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防范控制探讨[J].广东科技,2014(16):21~22.
关键词:合同管理;法律风险;防范能力;动态管控
1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常见法律风险分析
受制于建筑工程项目周期长、不确定因素多、合作方关系复杂且竞争激烈的影响,加之施工企业自身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合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与法律知识欠缺、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或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法律风险[1]。
1.1合同订立前置程序违法的法律风险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达成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但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国家对必须招标项目的招投标及其流程都有明确的规定,合同订立程序违反效力性强制规定,不招标或违反招投标法规定的,都可能出现合同被认定为无效的法律风险。
1.2主体资格及合作方资信审核不严的法律风险
在合同签订前未进行严格的合同主体资格审核,发包人未获得相关行政许可不具备发包资格、专业分包单位不具备应有的施工资质等缺乏主体资格的,合同效力会受到影响;未进行全面的合作方资信情况调查,如遭遇缺乏履约能力与基本诚信的合同相对方,不仅双方合同难以得到正常履行,也会使得整个项目进程受到影响。
1.3合同未经专业审核,条款存在不足的法律风险
很多施工企业缺乏专业的合同审核能力,合同订立前未进行专业人士的合同审核,导致诸多合同文字表述不够恰当准确、必备条款不完整、合同缺乏操作性、权利义务严重不对等、缺乏违约条款等。合同条款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依据,条款的不足不仅会引发歧义和误解,更会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无法实现合同目的。
1.4缺乏动态合同管理的法律风险
施工企业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常常要面临各种合同要素的变化,而施工企业最常见的问题在于缺乏动态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未能及时有效地做好合同的变更与确认工作。在履约中不仅不重视工程联系单、会议纪要、签证索赔资料等变更资料的出具与收集,更缺乏合同变更、签证索赔的时效观念,从而因错过合同约定的时效期限被视为放弃权利的主张。
1.5资料保管不利、印章使用不当的法律风险
合同管理过程中涉及的资料繁多,不仅包括订立阶段的招投标文件、合同及附件,还包括履约中的各种变更文件。然而,施工企业常常存在资料不齐全、原件缺失、缺少盖章或有权限的人员签字、没有留存收发记录、私刻印章以及未经审核擅自使用印章等各种情况。在主张自身权利的时候,资料的缺失以及印章的不当使用往往会导致纠纷解决的失败,使企业面临不应有的损失。
2施工企业合同法律风险防范的措施与建议
2.1提升企业全员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应不断加强全员的法制宣传与教育,提升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学习行业相关案例,分析合同管理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不良后果,树立起领导层的科学决策意识、管理层的规则意识以及企业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促使企业从被动的解决问题转换为主动的风险防范。
2.2建立不断完善的动态合同管理制度
基于建设工程的特殊性,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环节多且复杂,而一个健全发展的施工企业,必然要以制度作为企业管控的纲领。因此,企业要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及工作职责;建立合同管理流程,设计出从招投标、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纠纷处理、归档终止全过程的合理流程,详细规定各个环节的工作要求,落实具体责任人员,实行科学管理。此外,企业还应做好制度的落地与监督,并结合实践不断总结反思管理制度中的缺陷与不足,及时作出制度的更新与调整,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2.3加强合同风险识别,严控风险底线
2.3.1建立合同重大风险事前核准机制
建设工程涉及的合同数量巨大,且施工合同体系庞杂、内容烦琐,往往一份施工总承包合同就是一部“巨作”。在急于订立合同的阶段,匆忙进入合同评审流程时,往往会因审核工作量过大、审核人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以及工作状态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审核效果。为能充分识别合同中的重大法律风险,提前进行合同重大法律风险的事前核准就十分重要。实现合同重大风险的事前核准,首先,要进行合同重大风险的识别,企业可以通过诸如案例研究、专家咨询、相关条线研讨、项目部调研等多种方式梳理出企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常见的或潜在的法律风险事项,并将风险事项按照不同等级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罗列,形成企业自身的风险事项清单;其次,要建立事前核准制度,明确企业在投标前或合同签订前,应对照风险事项清单进行核对,对于存在重大风险即风险等级较高事项的合同,如存在巨额垫资、放弃优先受偿权、以实物资产抵付款项、提供担保等情形的,应进行专项的合同事前核准;最后,要通过决策层与专业团队进行充分的风险分析与论证,做好有针对性的风险策划,综合考量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风险防范能力与经济效益的平衡关系,作出是否承接项目、签署合同以及履约的企业决策。
2.3.2注重签约前合同主体审查
合同签订前注重审查合同主体的资信情况[2],做好合同相对方资金实力、股东及实际控制人资信情况、涉诉案件与被执行信息、以往业绩等多角度的尽职调查。有针对性地核实发包方的项目许可情况、资金落实情况、分包单位的资质情况,并做好合同相对方履约能力、诚信水平的评估。此外,还需对合同主体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同主体与其加盖印章是否一致,签字人员是否为法定代表人或是否具有书面授权等内容。
2.3.3强化合同专业性评审与条款优化
一方面,施工企业应建立其自身的合同示范文本体系,尤其要重视分供类合同文本的拟定,注重在合同文本中将企业管理制度中诸如质量、安全、造价控制、施工管控要点等管理要求融入合同条款中,形成有约束力的条款。此外,还要设定分供类合同条款不得优于总承包合同相应条件的红线,严格落实分包结算、付款条件与总承包合同相挂钩的“背靠背”条款,通过设置规范严谨的条款,合理合法地保障企业权益。另一方面,要注重总承包合同的审核。企业应明确各条线相关人员及法务、财务等相关专业人士全面且独立参与合同评审。从合法性、严谨性、完备性、风险性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审核,及时提出专业化评审意见和条款优化的建议。
2.4重视履约管理,实现动态全过程管控
2.4.1重视合同交底
合同交底是为了实现合同目的,更好地贯彻与执行合同内容,促使相关条线与项目部人员了解合同意图、熟悉合同条款、掌握合同风险点以及合同执行计划的全过程。合同交底的本意是合同相关人员,通过交底了解合同背景与目标;通过拆分合同条件,明确各部门各条线需要完成的合同要求;通过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集体讨论、群策群力,分析合同实施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进行解决方法与风险防范的策划,以此形成具体的合同履约计划与实施方案。合同交底是学习、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统一思想、解决问题的过程。但在实践中,合同交底依然流于形式,交底内容仅限于罗列合同具体条款,缺少与项目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合同分析,更没有实施针对合同风险点化解方法的策划。因此,企业应注重合同交底的实效,通过企业管理制度设定合同交底的流程,明确具体的责任目标及责任人,建立企业合同交底的规范制度,落实定期检查、交底效果反馈以及不断改进的机制。只有通过实施合同交底,促使合同执行人员清楚知晓合同目标、合同风险,并掌握合同履行中应关注的要点,实现合同管理责任的分解与落实,促使合同履约过程整体可控。
2.4.2注重履约过程合同变更的管理
合同履行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对合同目的实现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施工企业,合同的变更、索赔与反索赔是企业合同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环节。首先,企业需要全面掌握合同履行情况,做好实际情况与合同条件的对比分析,找到偏差与原因,设定风险预警;其次,要及时提出签证索赔与反索赔、固定证据,避免因超过期限而丧失主张的权利;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合同进行及时的补充、变更和调整。
2.5注重科学的管理手段
2.5.1合同资料管理
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履约资料,整理好这些履约资料,做好原件的保存保管,对双方权利义务和责任认定、履约中的索赔和反索赔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项目部不仅要设立专门的资料员,还需要加强对资料员的教育和培训,在按照工程资料归档的要求收集资料的同时,还应该从更加严格、全面的证据资料的收集角度和标准来进行资料的收集保管。通过建立规范的企业合同资料管理清单,将与工期、质量、造价以及与双方责任有关的会议纪要、联系单、往来文件等资料,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做好归集、梳理与保存,并且定期开展资料归档情况的检查,避免因资料缺失而陷入被动局面。
2.5.2合同印章管理
加强合同印章管理,不仅要按照企业用印规范对印章保管、用印流程、用印监督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采用信息化监控手段监督用印流程,更应该从具有公示效力的角度明确有效印章的范围,如直接在项目部的公章上注明“不得用于签订经济合同或协议”;在施工合同中直接约定使用项目部印章、分支机构印章或部门印章订立的合同或协议均属无效;在合同中明确对于合同的变更、合同造价的调整以及结算的确认都必须以公司有权印章的确认为依据,未经授权的个人签字无效;在合同中明确双方存在伪造、变造各类印章的违约条款。通过多种方式,做好企业合同印章的有效管控。
3结语
合同管理中法律风险无处不在,随着施工企业法制意识的不断提升、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风险防范的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施工企业为在竞争中求立足求进步,应逐步探索出防范合同风险的措施和方法,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逐步实现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燕.建筑企业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商业,2014(3):114.
(四川中成煤炭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都 610072)
(Sichuan Zhongcheng Coal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Chengdu 610072,China)
摘要: 在建筑市场中,任何项目均有风险,协作项目的风险尤为突出。完善协作项目风险管控体系,规范协作项目风险管控流程,提高风险管控制度执行力,加强对协作项目的有效管理和监督,有利于建筑施工企业多种项目管理模式协调发展,对企业经济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及稳步健康、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Abstract: In the construction market, any project has risks, especially the collaborative projects. To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collaborative projects, standardiz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processes of collaborative project, improve 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 executive power and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oversight of the collaborative project can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project management models of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and is essential for the expansion of business economic scale, the economic benefits and the steady,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关键词 : 建筑施工企业;协作项目;风险管控;方法
Key words: construction companies;collaborative projects;risk management and control;methods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06-0151-03
0 引言
在现代建筑市场中,协作项目已成为建筑施工企业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市场经营和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协作项目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如何规范风险管控程序,加强协作项目风险管控能力,防范和规避协作项目经济、法律等风险,确保企业经济效益和维护企业社会声誉已是当务之急。
1 协作项目风险管控中存在的问题
在建筑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协作项目的存在是一种市场需要,协作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重点是对项目风险进行管控。然而,受自身管理实力、项目分布等因素的影响,协作项目在风险管理和控制的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1.1 协作准入制度不健全,项目投标风险较大 在企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方面,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缺乏足够的思考和规划。基于眼前暂得利益的考虑,在协作项目准入方面,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没有一套系统的评估制度,对项目合作人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综合管理能力等因素缺乏严谨的、完整的、具体的考核标准,项目协作准入的随意性较大。协作项目在经营方面有着或多或少的资源关系,对项目的获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然而,在项目投标过程中,协作合作人单纯依靠所谓的“关系”,并未认真研究招标投标市场政策和招标文件规定,或者恶意要求使用资质围标,恶意使用投标所需专业技术人员注册证书,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社会形象、资质和注册人力资源声誉造成了较大风险,影响了企业在建筑市场上的良性发展。
1.2 项目分布点多面广,实施过程风险偏大 目前,稍具规模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具有多个资质,专业涉及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公路、桥梁、地基与基础,甚至矿山、隧道等领域,这就决定了协作项目类型多样、地域广等特点,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造成了一定难度。协作项目的分布点多面广,各个专业工程的跨度较大,部分项目处在偏远山区或人烟稀少的地区,而建筑施工企业在各个专业工程领域的人力资源有限,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协作项目的安全、技术、质量、进度、工期、资金坐支等风险必然给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经济、法律乃至政治风险,造成经济效益得不偿失的现象。
1.3 风险制度执行力不够,风险管控效果欠佳 当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比较重视承包项目的风险管控,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承包风险抵押、安全风险抵押、民工风险抵押制度,积极防范协作项目实施带来的各种风险。然而,绝大部分协作项目合作人还没有完全认同这些管理制度,总认为建筑施工企业管得太紧、办事程序复杂,办事效率较低,对企业的风险管控持消极不配合态度,不及时完善业主合同、内部承包协议的签订手续。同时,建筑施工企业针对“管松了要出问题,管严了合作人不配合”的现象暂时未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导致现有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力不够,执行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的现象。
1.4 合作人综合实力不强,企业面临后期风险 由于建筑施工企业对协作项目合作人缺乏有效的评估,往往会出现协作项目基于特殊原因通过了项目评审,或者协作项目没有进入评审程序就得到默许进行施工,企业并不能真正掌握项目合作人的真实综合实力,面临着后期项目实施过程的各种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面对施工条件变化、人工材料涨价、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可能损失时,协作项目合作人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不会考虑项目整体的运行,工程项目往往会因此陷入困境,合作人也会甩手走人或者与企业解约。作为合同主体,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业主、建设行政部门的责任追究风险,乃至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
2 完善协作项目风险管控的方法
针对协作项目风险管控存在的问题,建筑施工企业可以从规范项目协作风险控制和实施过程风险管控方面着手,完善协作项目风险管控及决策机制,加大风险管控力度,提高企业防范、控制、规避风险的能力。同时,对协作项目合作人要提高服务质量,做好耐心解释、换位思考工作,强化多层次、多元化的合作,吸引真正具有综合实力的社会资源进入企业,促进企业经济良性发展。
2.1 提高协作准入门槛,防范项目合作风险 根据市场行情,建筑施工企业应针对协作项目预先制定项目合作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人力资源实力以及管理费标准,对潜在风险较大的专业工程设置协作禁区,提高准入门槛,积极防范合作风险。协作项目向建筑施工企业提交协作申请之时,由经营部门牵头,财务、合同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投标等部门配合,对协作项目合作人的资格、资信度、技术实力、经济实力、工程管理能力等进行严格的全面审查,达不到规定标准的项目拒绝合作。此外,在协作项目投标、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要逐步完善《协作项目合作人综合实力评估表》,职能部门配合据实填报,由企业相关领导签字审批后由合同管理部门、经营部门、工程管理部门、投标部门存档备案,作为合作人后续项目考察的重要参考因素之一。
2.2 规范项目投标程序,有效控制投标风险 近年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了加强和规范施工招投标活动的政策,对招标准备、扩大市场竞争、招标文件编制、投标资格审查、串标行为查处、项目监管实施等十二个方面作了更严格的规定,明确规定将加大建筑施工企业投标资格的审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评标工作程序及行为,对恶意低价中标、围标、串标等行为加重处罚力度,建筑施工企业投标违规行为将计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企业的信用度将受到降级,1~2年内禁止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施工投标等处罚。在协作项目投标过程中,建筑施工企业的投标、经营、合同管理等部门认真研究各类协作项目管理的文件规范,深刻理解并灵活掌握文件规定,吃透文件精神,严把协作项目报价关,严格控制恶意低价中标、串标、围标痕迹过于明显,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合理规避投标过程的相关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此外,建筑施工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大建设工程专业人员执业(职业)资格证件管理力度,努力降低专业人员证件因协作项目投标文件使用带来的风险。
2.3 完善合同评审制度,积极组织合同谈判 针对协作项目,建筑施工企业要建立合同评审制度、合同追踪制度和信息反馈渠道,建立由造价、技术、安全、财务方面专家组成合同评审小组。协作项目中标后,合同管理部门合同评审小组及协作项目合作人,深入研究合同条款、业主特殊要求与规定,对业主合同进行评审,充分预测合同风险,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概率,有效减小合同风险量。合同评审通过后,造价、财务、安全、质量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合同谈判工作,一般项目以协作合作人为主,企业派员参与谈判进行把关。重点、重大项目企业派专员负责,和协作项合作人共同与业主进行合同谈判,在挖掘合同潜力的基础上,力争扩大合同预期效益。
2.4 及时签订业主合同,完善内部承包协议 实际工作中,协作项目合作人主观上认为只要上缴管理费,其他的事情建筑施工企业就不能也不必多管,这种认识上的差异导致合作人不积极开展业主合同签订工作,工程项目已施工较长时间却未签订施工合同的现象也大量存在。在协作项目合同管理工作中,建筑施工企业合同管理部门应根据协作项目备案情况,积极与项目合作人沟通,必要时可以通过电话、书面等方式与项目业主涵接,按照《建筑法》、《合同法》有关规定,在合同可控的前提条件下及时签订施工合同。在签订业主合同的基础上,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安全管理、工程管理、法律、人力资源等部门应从服务和监管的角度,按照企业项目内部承包管理制度,与合作人及时签订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安全目标责任书、质量目标责任书,以及廉政合同和人事劳动合同,防范和规避协作项目在安全、质量、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等方面的风险。
2.5 职能部门协作配合,全面实施动态管理 协作项目的过程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项目管控措施到位对于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益有着积极作用,在过程动态管理中宜做到松紧有度、全面监控。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应积极协调配合,建立健全协作项目监管细则,对项目安全、技术、质量、经济运行等方面实施动态监督管理职能,加强施工现场各种管理要素的控制,对项目的材料供应、安全管理、质量控制等方面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确保项目风险处于受控状态。建筑施工企业还要强化服务意识,设置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工程综合服务团队,分专业分行业加强对项目安全、技术、质量、造价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及时解决项目承包人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协作项目整体经济效益。
2.6 增强资金风险意识,严格资金支付程序 协作项目在资金使用上面临的风险较大,部分项目承包人素质不高,潜意识里希望尽快尽多领取工程款,会通过与业主、监理勾兑套取或透支工程款,这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运行构成了严重威胁。针对这种现象,企业要增强资金风险意识,主动与协作项目业主、监理保持经常、必要的沟通交流,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内部监督控制的同时,防范和杜绝项目承包人透支工程款而不用于项目本身施工而带来的经济和法律风险。在资金支付方面,进一步完善工程款支付程序,在确认工程款到账情况下,由协作项目合作人填写付款申请表,通过专业公司/办事处初步审核,安全管理、工程管理部门签署付款意见,审计、财务部门根据协作项目内部承包协议和承包人履约情况进行审定及合理支付。
2.7 协作项目总体评价,建立协作资源数据库 通过对协作项目实施风险管理,建筑施工企业对合作人的实际施工能力、经济实力、管理能力、资信度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综合评估,按“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确定协作项目合作人的综合能力水平。对综合能力不合格的合作人,在再次合作时可采取不合作或提高风险保证金缴纳比例等措施,以避免企业不必要的损失。在对协作项目总体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作资源数据库,在企业各职能部门之间实现数据共享,充分利用和发挥协作资源的积极作用,为企业开拓新领域做好铺垫工作。通过协作项目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在每个专业资质方向发掘2~5名优秀的合作人,并通过对协作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完善协作项目承包管理制度和办法。同时逐步建立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施工管理团队和项目内部承包团队。在后续的协作项目合作中,选择信誉良好、资金实力较强、技术力量雄厚、管理能力较强的协作项目合作人。
3 结束语
在协作项目的风险管控中,建筑施工企业只要进一步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健全风险管理制度,提高风险管控制度的执行力,严格执行风险管控流程,建立协作资源数据库,强化协作准入和项目过程管理;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果,加强对协作项目的指导,就能提高项目经济效益,为企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积极保障,有效推动企业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尹志军,陈立文等.我国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进展研究[J].基建优化,2002-08.
[关键词]水电站项目;合同管理;现状分析;管理要点
中图分类号:F5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92-02
1、概述
某水电站项目是中非框架协议项目(石油换项目),我公司负责具体实施,该项目合同工期为42个月,开工日期为08年4月15日,该项目为EPC总承包合同,各种风险包括设计风险全部由承包商承担。
2、某水电站所处地理位置及合同管理现状分析
某水电站所在国家位于非洲中西部,土地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00万,是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主要依靠外国援助,几乎没有产业,国家所用的物资90%以上依赖进口,经济主要以林业和农业为主。上世纪90年代初,该国发现了石油,石油逐渐成为该国的重要经济收入,几乎占整个国家财政收入的90%以上,致使该国逐渐富裕起来。石油带动了该国的经济快速增长,目前已经成为非洲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94年该国人均GDP只有260美元,现今已经超过1000多美元。近几年,该国随着石油大规模的开采,收入的增长,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其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不断增加,电力项目(电网、水电站等)、公路桥梁、机场码头,楼房住宅,市政供水等先后启动,建筑行业已经成为该国的重要产业。
因历史原因,其国家的建筑行业不系统、不健全,没有本国的规范和标准,虽然建筑项目很多,但采用的规范和标准都是其它国家的,包括中国的。项目建设者是外国公司,项目监理也聘请外国人,不执行FIDIC合同条件。各公司与政府签订的合同文本不同,承包商与政府监理国别不同、文化不同,意识不同,给合同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再有,该国法律法规不健全,没有合同法,法律意识淡薄,以领导意识为主,不按合同办事,随意性大,业主不履行自己的义务给承包商带来损失也得不到赔偿。这种现象同政府部门目前的实情以及项目资金来源有一定关系。一是该国合同几乎都是EPC总价承包合同,各种风险由承包商承担,政府部门资金有限,不会为违约支付额外费用。二是贷款项目需要财政部签署贷款协议,投资增加致使贷款增加,需要重新签署贷款协议有很大困难。据了解,几乎没有获得过索赔补偿的公司。这些基本上是该国也是此水电站项目合同管理的现状。
3、某水电站合同管理的工作要点
水电站是该国国家重点项目之一,也是EPC总价承包合同,货币为100%美元。EPC合同是业主把工程的设计、采购、施工服务工作全部委托给工程总承包商负责组织实施,并由承包商承担设计、采购、施工的风险,包括汇率风险、社会风险、国际金融变化风险、价格变化、工程量增加等风险,但不包括工程所在地国家的法律法规变化的风险,不可抗力风险由业主和分包商各自承担。EPC总价承包合同,总承包商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决定了合同管理的主要工作是风险管理。
3.1 做好风险管理。研究分析本项目都有哪些风险,做好风险预测工作,采取必要的方法和手段,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尤其是对重点风险的分析预测和控制是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
①做好投标前的风险预测。在投标报价中考虑适当的风险费用,弥补风险发生时所造成的损失;在合同谈判时将一些风险转嫁给业主,如当地法律变化引起的价格上涨由业主承担;所有进口赤几的物资是免除关税的;业主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道路、通讯等);免费使用当地的资源(树木、岩石)等。
②成立风险预测评估组织机构。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不定期召开风险预测评估专题会,认真研究当前存在的各种风险,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了解当地的市场及变化情况,分析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危害。制定管控措施,采用有效方法,及时解决和处理所发生的风险。
③做好重点风险管控管理工作,减少风险给项目造成的损失。本项目的重点风险是汇率风险,本合同支付的货币是全额美元,而近几年人民币与美元汇率一直在增值。2007年3月份签署本合同时,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为7.83,目前已经增长到6.20左右,并且还有继续上涨的趋势。而该水电站大量的资金是在中国以人民币的形式消费的,如购买材料、设备、支付工人工资等,人民币增值会使项目成本增加。该水电站因汇率变化导致项目成本增加,其所占比重很大,因此做好汇率风险的预测和管控,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十分重要。对于汇率风险本项目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投标报价中考虑一定的汇率风险;合同谈判时增加预付款支付比例(合同金额的30%);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加大工程款前期结算比例;工程款到位后将美元及时汇兑成人民币,减少银行美元存款等方法。这些方法和手段,对减少汇率损失都起到很大的作用。
3.2 加强优化设计。设计优化也是EPC合同管理的重要方面。由于总承包商负责设计、采购、施工全过程的组织实施,可以更好的组织协调设计、采购、施工相互之间的关系,发挥各方的优势,在满足合同功能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做好优化设计工作,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工程量,可以降低成本。
①在投标阶段,尽可能获得较为详实的水文、地质、测量等确定设计方案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做到投标时的工程量与施工时实际工程量的差异在可控范围之内,减少因资料问题带来设计变化造成的损失。提交给业主的工程量清单不易过细,防止业主按工程量清单一一对照,造成施工设计与投标时不吻合,给设计优化带来麻烦。方案设计、设备选型也应尽量做到有利于实施。
②项目实施过程中,总承包方与设计方要及时沟通,共同确定设计方案,在保证合同要求的前提下,设计方要按总承包方的要求执行,尽量做好优化设计,尽量减少项目工程量。
③加强现场设计人员力量,及时处理设计变更。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在满足合同要求、保证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做好优化设计工作。如引水隧道的喷锚支护,取消系统支护,全部采用随机支护,根据隧道岩石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打锚杆、挂钢筋网、喷混凝土等;围堰填筑结合实际河流流量,确定施工方案等。
3.3 重视设备物资采购。该国物资匮乏,决定了水电站建设的物资大部分要从中国采购、进口,做好物资及永久机电设备采购工作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
①做好物资设备采购计划,充分考虑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包括国内招标采购、集港、海洋运输、清关等,保证物资及时到达施工现场,包括大宗材料、零星材料、永久机电设备、施工设备等,避免因物资到货不及时影响工期。物资设备采购计划编制前要召开专题讨论会,相关部室科队共同参与,保证计划的周密性和及时性。
②做好国内物资设备采购招标工作,选择实力强、信誉好、服务好的供货商,不仅要求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保证质量,尤其是永久设备的采购,保证质量是第一位的,否则会给项目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③加强物资管理,应用计算机物资管理软件,充分做好物资设备(配件)预警性管理,及时掌握和了解物资库存及现场需要的情况,既要满足施工需要,又要减少库存量。
④加强现场与国内物资采购部门的沟通,将现场的采购信息及时准确的传达到国内,并及时跟踪、询问,防止信息沟通不畅造成采购错误,采购不及时等问题。
⑤加强同当地中资公司的联系,了解当地物资市场情况,当国内物资供应不及时时,通过中资公司和当地市场解决物资短缺问题。
⑥对市场进行有效预测,尽量低价采购,提前采购,降低汇率及物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3.4 注重合同管理加强业主沟通。以合同为依据,加强同业主的沟通,得到业主的认同,通过业主的帮助,减少不必要的费用,也是合同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①加大工程进度款支付比例:该水电站工程进度款是按合同中已经确定的固定比例,按月支付。但实际上,该国国家的办事效率低,支付程序复杂繁琐,一般6个月左右才能支付一次,甚至时间更长。针对这种情况,项目部通过与业主沟通,得到业主的默许,从2008年10月份开始加大工程款前期支付比例,到2010年年底已经拿到96.2%工程款(含预付款)。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项目部资金使用问题,也降低了汇率风险。
②炸药的运输和保管:该国炸药的进口和使用,需要政府国防部批准,并要接受监管。很多公司炸药到达该国后,是由宪兵警察负责运输和保管。保管的位置由宪兵队指定。运输保管的费用由公司支付,费用很高。每次炸药领用都要给宪兵队费用,十分不便,炸药还常常丢失,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会影响工期。该水电站的炸药,虽然合同规定由业主负责运输和保管,但业主没钱,最终还是由承包商来承担,这种现象是由该国国家的实情决定的。项目部通过与业主加强沟通,以合同为依据,说服业主,不仅解决了施工现场存放炸药问题,而且花费很少的费用解决了运输保管问题,不仅使用方便,而且避免了丢失。
③政府官员到中国:该国官员都喜欢到中国,往往以检查验收在中国采购的材料设备为理由,发生的费用由中资公司负责,而且还要多次到中国不同的地方进行检验验收,否则会以种种理由拒绝材料设备运到该国。该水电站也存在这样的情况。项目部就此问题,多次同业主沟通交流,提出到中国验收检查存在的诸多困难,该水电站报价的实际情况,以合同规定:可以在中国厂家验收也可以在该国验收为理由,多次婉拒政府官员到中国,也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④其他沟通管理方法:国际EPC总价承包项目同一般项目一样,做好文档管理,加强施工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控制,也是合同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R集团公司是一个拥有多家子公司、分公司、控股公司及直属单位,多年来,在探索、加强合同管理的实践方面形成一套符合自己实际、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现做汇报,以期抛砖引玉之效。
一、确立合同管理模式
R集团公司明确:集团公司范围内(包括各级单位)的合同由集团公司管理,集团公司采取统一与授权相结合、综合与专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对合同进行管理。具体:在集团公司与各单位合同管理分工上,集团公司总部合同、各单位重要合同由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各单位非重要合同由集团公司授权各单位管理(重要合同与非重要合同的划分标准由集团公司确定,集团公司参照合同标的额、履行周期等进行确定。如对于工程类合同,R集团公司在划分重要合同与非重要合同时,标的额超过一亿元或履行期限超两年的合同定义为各单位重要合同,此类合同由R集团公司统一管理);在职能部门合同管理分工上,各专业合同由职能部门归口管理(如R集团公司范围内工程类合同、设备类合同分别由工程部、设备部管理),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对合同涉及风险最后审查把关。
二、加强合同环节管理
对合同过程各环节进行分解分析,加强合同各环节管理、管控,实现合同风险管控。R集团公司的具体做法:
(一)对合同当事人审查
(1)审查内容。1)合同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合同当事人是否适格,《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及其年检是否在有效期限之内;2)合同当事人的履约能力。审查当事人的注册资本、净资产是否与合同履行相适应,有无不良信誉记录等;3)合同当事人的签约资格。当事人是否具有签约授权,授权是否合法,有无越权等。
(2)审查程序。集团公司统一管理的合同,由集团公司合同专业管理部门负责对当事人审查;授权单位管理的合同,由各单位合同管理部门对当事人审查。
通过对当事人审查,将无签约资格,或有签约资格而无履约能力的当事人排除在外。
(二)合同起草管理
R集团公司规定集团公司及各单位设置专职或兼职合同管理员,合同管理人员负责合同起草。合同起草参照以下要求:(1)内容符合法律法规;(2)编号统一一致;(3)合同名称与合同内容一致;(4)主、从合同相应内容一致,合同附件齐备;(5)明确合同履行方式;(6)明确违约责任及承担方式;(7)合同设立担保的,明确担保的方式和范围;(8)明确管辖法院或仲裁机构等。
(三)合同会签管理
(1)合同会签。合同会签,是R集团公司职能部门按职责分工分别对合同进行审查,会签是R集团公司合同管理的重要特点。R集团公司总部合同、各单位重要合同经R集团公司合同管理部门按一定顺序会签。下面举例R集团公司合同会签及顺序(见下表):
(2)会签操作。职能部门在对合同进行审查时,审查意见可在合同会签稿上修订或批注,并及时反馈给合同承办单位或部门,由承办单位或部门采纳,或说明后不予采纳。
最后,R集团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对合同合法性、有效性进行审查把关。
(四)合同签订管理
合同经会签审查后,送R集团公司分管领导审查,报主要负责人审批(或主要负责人授权他人审批),最后,由合同管理员根据审批后的合同会签稿制作合同正式文本。合同正式文本由法定代表人或授权人签署。合同正式文本加盖合同专用章,并加盖骑缝章。
(五)合同履行管理
(1)合同履性计划。R集团公司总部合同、各单位重要合同经各方当事人签署后,承办单位或部门按照合同特点,对合同履行做总体规划,确定合同履行阶段或履行节点,制定履行计划,并明确履行阶段或节点目标。合同履行按计划、分阶段全面履行。
(2)合同备案。R集团公司总部合同、各单位合同签署后,副本由承办单位或部门报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备案,总部合同和各单位重要合同备案时附合同履行计划。R集团公司合同综合管理对备案合同登记、建账、备查,加强合同履行监管。
(3)合同履行跟踪。R集团公司总部合同、各单位重要合同履行情况由承办单位或部门定期报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和合同专业管理部门。合同综合部门对报送的合同信息及通过其他途径掌握的信息进行汇总、整理、分析,协调解决合同管理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合同管理,促进合同管理改进。
(六)合同验收、归档管理
合同验收由承办单位或部门组织,在验收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事项,在规定时间内向对方当事人提出书面异议及整改意见,并督促及时整改;验收合格的,由验收人员签署书面验收报告。
合同管理员对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的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和合同文本等凭证妥善保管,并按R集团公司档案管理要求办理归档。
三、合同管理体系的构建
为实现合同管理,为保证合同及合同管理规范、有效运行,R集团公司建立起与合同管理相适应的、其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
(一)组织体系
R集团公司建立起由董事长总经理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分管领导和合同专业管理部门分管领导集团公司合同管理部门集团公司各单位各单位分管领导合同管理员的组织保障体系。组织体系的建立健全,明确了各合同管理职能部门职责,进一步落实合同管理责任。
(二)制度体系
为适应合同管理,R集团公司进一步完善、明确了由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R集团公司合同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R集团公司各专业合同管理制度各单位合同管理规定的多层级的合同管理制度,保障了合同管理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三)合同及合同管理动态运行机制
关键词: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
一、企业法律风险概述
企业法律风险泛指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一切法律风险,如制度风险、诉讼风险、经营决策风险、合同风险、流程风险等。企业法律风险多由于企业法律主体没有依照合同约定或是法律规定来履行义务、行使权力,或是由于企业外部法律发生变化而对企业造成不良法律后果的可能性。
二、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1.国有企业并购上市以及改制的法律风险
收购与兼并是并购的主要内容。从法律风险角度来看,企业并购具有较强的复杂性,涉及知识产权法、税收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具有极高的潜在法律风险,对企业具有较大影响。企业上市与改制则有可能存在非法买卖国有资产等法律风险。而已经上市的企业,如若不按照相关监管条例来运作,企业或是相关管理人员均可能会面临股东投诉、巨额罚款、潜在刑事诉讼或是摘牌的法律风险。
2.重大经营决策行为的法律风险
企业重大经营决策行为,如担保、重大购销与投资、资本运作、战略转型等,对专业性要求极高,存在较为复杂的法律关系,并且涉及企业重大利益,如若不对该行为进行有效监管,企业很有可能会面临重大债务风险,甚至是破产的法律风险。因此,该行为会导致较大的潜在法律风险。
3.组织、行业形式设立的法律风险
组织、行业形式设立的法律风险主要体现为:(1)部分老国有企业可能会面临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集体诉讼等法律风险。(2)海外投资主要面临法律文件方面的重大法律风险。(3)高新科技企业可能会面临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较为典型的组织形式缺陷例子要数中航油的失控。2004年,中航油被评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却因为内部控制系统的不健全,内部组织不够完善,导致监督虚无,管理失控,最终导致其战略风险不可控,陷入了破产边缘。
4.合同法律风险
合同法律风险,主要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实施、转让、变更、违约责任确定、终止过程中,合同单方或双方利益受损的可能性。尤其是销售合同与采购合同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后果往往更为严重。例如,2004年,在四川长虹和APEX的贸易纠纷中,长虹未能收回的APEX所欠债务高达4.6亿美元。据长虹的季报显示,其净资产仅有132.15亿元人民币,这说明该债务竟占了企业净资产的30%左右。由此可见,合同法律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严重损失。
三、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管理对策
1.构建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制
国有企业要想全面控制与防范法律风险,首先应构建完善的法律风险防范体制,将一切企业经营活动都纳入法制化轨道。第一,应提高建立法律风险防范体制的意识,树立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救济的防范意识,并将其和优化法人治理结构以及现代化企业制度相结合,将法律风险防范纳入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第二,应完善制度化的企业法律控制环节,主要包含企业损失的追回或减少、企业法律纠纷的诉讼与非诉讼处理、企业合同的审核与控制、企业制度的合法性与风险预防评估、企业经营决策的法律风险评估等内容。第三,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经营管理特征以及战略发展目标来明确风险分类方式,并对法律风险进行归类。第四,科学排序法律风险,并对其等级进行相应划分,从而为风险管理与控制提供合理建议。
2.优化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的制度与流程
在国有企业的法律风险中,大部分风险都是由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完善所导致的,所以,应当将风险管控措施具体落实到企业相关法律管理工作中。第一,在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管理决策中应充分发挥法律风险管理的作用,并把各类法律风险管理与控制措施归入企业日常管理制度与流程中。第二,重视企业法律精细化管理方式,提高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质量。第三,积极创新管理理念,开拓法律工作管理方式,将法律工作由以往的事务性转变为操作性与管理性并重的工作。第四,应不断总结优秀管理经验,不断优化企业管理流程,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效率。
3.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的管控
国有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行为是产生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的来源,因此,非常有必要加强对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的管控。尤其是进行重大经营决策时,应事先对其可行性与合法性进行法律分析,并邀请专业法律顾问参与到决策中,以确保能够有效控制企业重大决策所面临的法律风险。此外,还应从企业日常关键环节着手,由点到面,将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行为都归到企业法律风险方法体系中,对企业经营决策全过程进行管控,促使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其自身作用。
4.重视合同风险管理工作
合同风险防范是国有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首先,国有企业应构建完善的合同管理体制。其次,组建一个专门负责合同管理的部门,对国有企业日常合同的订立、实施过程进行检查、指导与监督。在进行合同管理时,应对企业合同进行分级、分部门管理,企业各部门所签订与履行的合同由该部门专项负责,并定期向法律顾问汇报合同的执行情况。如此一来,对企业合同管理做到职责分明、层次清晰、流程规范,就能将企业合同风险保持在有效控制的状态当中。
四、结束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随着依法治国、依法治企的逐渐深入,国有企业管理应当对企业法律风险与管理予以充分重视,并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将企业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从而促使企业实现效益最大化,有效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崔毅 单位:天津市公共交通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关键词】合同 企业 财务监管 管理
一、绪论
当前经济社会全面高度发展的形势下,企业经济往来大多通过经济合同来实现,经济合同的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企业必须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管理。合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利益,高水平高质量的合同管理势在必行。但在企业合同管理实际过程中,财务监管力度不够,财务人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财务报表与真实经济业务脱节,合同管理效率低下,风险防范不足。为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必须高度重视财务监管在合同管理中的重要性,加强财务部门在监管合同签订到执行等各环节的职能作用,从而把合同风险降低或进行有效规避,以便能有效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加强对经济合同中财务监管职能,是财务部门必须履行的职能之一,有利于提高合同管理水平,有利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经济利益。
本文主要关注财务监管在合同管理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合同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分析,提出完善合同管理方面的一些建议。
二、从财务监管角度强化企业的合同管理
企业的经济业务和往来事项大部分都是通过不同的合同来实现的,可见合同在公司开展的对外经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公司必须将“合同管理”作为公司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之一,并围绕合同的一系列具体环节,展开对合同的风险预防和实时控制活动[1]。
企业合同管理是指企业对以自身为当事人的合同依法进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订立、履行、变更、解除、转让、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合同管理必须是全过程的、系统性的、动态性的。合同管理一般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合同准备阶段,包括合同策划、调查、初步确定准合同对象、谈判、拟订合同文本、审核等程序;合同签署阶段,包括正式签署、将合同分送相关部门等程序;合同履行阶段,包括合同履行、变更或转让、终止、纠纷处理等程序;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包括合同归档保管、执行情况评价等程序[2]。
加强财务部门对合同的监管非常重要,不容忽视。一方面,财务部门进行业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需要以企业签订的经济合同为依据,属于企业会计原始资料之一,加强合同的有效管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管作用,是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可以实现财务部门对合同涉及的经济事项的前、中、后不同阶段的管理。此外,合同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有效手段减少企业合同风险,提高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效率,明确合同的管理责任,有效控制合同发生的费用,降低各项成本,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可见,合同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加强对合同的管理也是财务部门要履行的重要职能之一,有利于企业严格遵守内部控制规范,完成预期的经济效益目标。
三、防范企业合同管理中财务监管的缺位现象
在企业管理事务中,大部分企业都会专门设立相应的管理部门进行合同管理,但财务管理部门与合同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无法做到信息资源共享,使得财务部门的合同监管作用受到抑制和约束,合同管理的效率不高。财务部门出具的财务报表与企业实际发生的业务脱节,导致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数据难以为企业管理者和各级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在整个合同管理过程中,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主动合同管理的积极性不高。在一系列的合同管理过程中,从合同前期谈判、到合同中期签订、合同过程履行,以及合同后期结算和合同保管等环节,财务人员往往没有主动对合同进行监管的意识,只是在合同履行后收到业务部门随时传来的结算单据,依据财务人员对合同结算单据的基本理解进行财务核算,简单发挥报销、结算、统计的作用,而不进行合同相关业务的学习和及时沟通。这种经济信息的传递过程是不准确的,也不及时,加上财务人员对有些经济业务性质不了解、对合同的具体执行情况不清楚,导致财务核算滞后、财务数据也不够真实,财务报表反应的情况与企业真实的经济业务缺乏关联性[3]。这种情况下,财务部分出具的数据不能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有用的支持,也不能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为了改变上文描述的现状,财务部门的管理人员要积极寻求各种方式方法,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合同管理中来,确保财务管理部门在企业经济正常运行过程中的知情权,发挥财务部门的监管职能。财务管理人员要凭借自身对合同风险敏感的专业判断力,准确而又及时的发现和评估潜在的合同风险,还要熟练运用各项会计制度和准则,利用相应的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把企业合同风险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因此企业的合同管理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合同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管,将财务监管从企业合同协商、合同起草的初始环节就开始渗透进去,在合同的起草环节做好财务控制,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还要求财务人员全面更新经营管理观念,努力改变财务工作环境,同时提升财务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
四、加强企业合同管理中财务监管的关键职能
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合同管理,并且合同管理也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内容,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下面三项,一是优化合同管理的流程、二是降低合同管理的风险、三是提高合同管理的效率。财务部门如何才能够在企业经济合同的管理中发挥监管的重要作用值得深入剖析探讨,本文就从合同管理的四个阶段进行分析探讨。
(一)合同订立前重点做好风险防范
风险预测和风险辨析工作要在合同签订前完成,其要由财务部门配合相关部门来完成。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分析即将进行的合同活动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保持积极沟通[4]。在风险分析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要认真严谨,仔细调查合同签订关联方的资信情况、财务情况、业务水平和履约能力,把可能涉及到的风险进行逐一的分析研判,确定可能发生风险的类型,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对策。合同本身就是合同风险一个重要的来源,财务部门需要注重相应细节,对合同中涉及财务的条款给予适当的意见。财务人员要重点关注合同标的是否符合企业业务范围;合同中提及的经济事项和相关数据是否符合企业的预算和利益;合同的格式和合同类型是否规范;合同内容和条款是否合理齐备。如合同价款的确定和支付结算方式、金额大小写、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或技术标准、履约期限和地点、违约责任的归属、争议的解决等。
(二)合同签署阶段重点监管合同签署权限及备案程序
强化财务管理部门对合同签定阶段的监管,包括两部分,一是合同正式签署环节的管控,二是分送合同到相关部门环节的管控。财务人员应重点关注签署的合同是否属于经过审核管理程序同意签订的合同;是否超越合同签署权限,严格执行企业的授权审批制度,做到重大事项审批签字有效,严禁未经授权擅自签订;签署加盖的合同印章是否与财务备案表中的印章一致。如存在授权委托的情况,财务部门还应该审查是否存在委托备案书,合同受托签字人是否与委托备案书中受托人一致,是否超出委托事项范围以及委托期限等细节。
完整合同需要专门编号并加盖公章或合同专用章,合同管理部门应当第一时间将一份完整合同的原件或副本送财务管理部门备案。财务部门应履行同签收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合同的管理,对合同的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合同发生任何变更或达成解除协议的时候应该重新走审批流程并及时报送财务部门签收登记备案。
(三)合同履行过程中及时结算并设定索赔工作流程
企业财务部门对合同签订部门送存备案的合同应关注履行过程的各种情况,依据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审核执行结算业务,按照合同内容的要求,严格清理债权债务,做好合同款项的催收,对合同的履行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凡是没有按照合同条款履约的,或者验收未能通过的业务,财务部门有权拒绝拨款。
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密切关注对合同生效后涉及的税收政策、收入情况、费用情况、资金使用情况以及合同执行情况,执行严格的合同管理及审核流程。二是,在资金管理方面要遵循集中管理、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和优化投向的原则。资金管理需要由财务部负责和具体实施。对照合同履约的实际情况,把握好资金的使用和费用的结算等方面。对于合同款项的支付,要做到各项合同支出都必须履行计划申报程序,并严格以批准的付款计划为依据。
在企业合同有任何形式的变更或任何金额的索赔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应发挥监督检查的重要职能。重点的监督包括:第一,合同变更必须符合相应的程序,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第二,变更应通过协商达成书面协议,作为原始合同的补充,做好原始记录、原始资料的保管;最后,严格按照变更后的合同内容和条款对相关费用进行审查,及时进行财务核算。需要强调的是,财务管理人员要提高合同变更后的索赔意识,明确合同变更和合同索赔职责,把合同监管工作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财务监管还要制定合同变更以及索赔的操作流程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尤其是合同中重要条款的变更,要按照内控要求,履行企业内部的领导会签和各级审批程序,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
(四)建立合同管理在履行后的保密及评价制度
送存财务部门备案的经济合同要指定专人保管,并定期对合同进行编号、统计、分类和归档登记,以实现重要文档的管理,同时还要注意财务人员职业道德,严禁以任何形式泄露合同涉及的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此外,财务部门要制定合同执行情况的评价制度,按照兼顾全面和突出重点的原则,定期对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并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做好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的财务管控。
五、健全涵盖财务监管的企业合同管理体系
经济合同的管理需要有内控和政策的支持,才能减少风险,达到合同管理的目的。同时一个健全的合同管理体系也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参与。
(一)完善企业合同管理的组织架构
企业管理本身就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工程,各部门应保证充分沟通,密切配合,单纯强调某一方面往往使管理失衡,进而影响全盘。企业应建立起由企业高层管理者主管、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统管、业务部门分管、合同管理人员专管、财务部门监管的企业经济合同管理风险评估和预防体系,并建立囊括企业合同审查制度、企业合同文档管理制度、合同变更事项管理制度等在内的全面的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从结构和制度层面进行规范,每个环节相互协调,如果企业签订合同的部门、执行合同的部门、审批合同的人员,对合同的管理的流程没有调整好,那么财务的监管就会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财务监管的基础和存在的必要性。只有在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和严密的合同管理内控体系的支撑下,对经济合同进行动态化管理,各部门相互协调配合,财务部门对合同管理的监管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建设合同管理的专业化队伍
企业合同管理部门中人员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管理效率和质量。所以财务部门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合同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可以采取的途径有讲座、培训、技术交流会等。培训内容涉及很多方面,例如,可以是强化与经济合同有关的法律知识的培训,如《合同法》等,通过培训强化经济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观念和意识;也可以是加强对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知识面的培养,提高其处理经济合同中各种事务的能力,让其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熟悉合同处理手段,以此强化其专业能力。总之,采取多项举措加强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切实保障企业合同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行和高效执行。
六、小结
合同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加强合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合同管理离不开财务监管,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对合同的监管是财务部门的职能之一,这就需要企业的财务部门主动参与到合同管理中来,充分发挥财务的监管职能作用,降低或规避合同风险,维护企业利益。在合同订立前,财务部门要做好风险预测、风险辨析工作;在合同签署阶段,财务部门应对签订合同权限、合同印章使用管理、分送合同给相关部门等方面进行监管;在合同履行阶段,财务部门应严密P注合同实际履行情况,及时结算并清理债权债务,制定合同变更索赔工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在合同履行后管理阶段,财务应做好合同的归档保管工作,建立合同管理及保密制度。加强财务在合同管理中的职能,除了在合同管理的四个阶段进行监管外,还需要企业依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企业合同的管理体系,做好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相信有了财务部门的监管,企业会更好的实现合同风险管理,避免企业合同执行的潜在风险,并提高合同执行水平,从而更好的维护企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杨林萍.关于会计人员对经济合同的审计监督之我见[J].财税纵横,2012,27:448-449.
[2]张桂祖.企业经济合同内部控制管理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4,(1):67-69.
[3]李卫花.工程财务管理如何加强合同管理[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9):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