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干部交流方式

干部交流方式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5 15:41: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干部交流方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干部交流方式

篇(1)

一、干部交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干部交流按照其目的来划分,一般分为培养流、回避流、任职期满交流、调整流四种类型。事实证明,不管是哪一种交流都必然会带来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改变,相应地会给干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一些直接的或潜在的影响。综合分析来看,在当前干部交流工作中,主要存在“三难”问题:

(一)逆向交流难

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三不愿”:

1、上级机关不愿平级交流到下级机关。从我国现行的政权管理体制来看,呈倒树枝状,越在上层的机构,在管理的权威性、职能的相对独立性、业务工作的宏观指导性也就越强;而越在下层的机构,对上负责的部门也就越多,受制约的因素也越多,而且接触的情况也更复杂,特别是基层乡镇一级,更是体现了“上面一根针,下面千条线”的状况。就我市来看,市级部门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任务相对轻松,环境条件相对较好。而基层乡镇情况就不同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差距呈扩大趋势;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经济发展的慢,农民增收难度大,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多,责任重,工作难度大,目标考核压力较大,往往担心一票否决,而使乡镇干部如履薄冰,担心一事不成,全盘受损。因而,从部门交流干部到镇街,除提拔交流外,平级交流到镇街的难度很大。1998年以来,我市除提拔交流41名干部到乡镇任职外,只有2名团市委书记平级交流到乡镇担任党委书记。相反,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即使降职安排,多数同志都表示愿意接受。1998年以来,从乡镇交流到市级部门任职的39名领导干部中,平级安排的仅有21名,而降职安排的达18名,其中由乡镇党政正职安排到部门任副职14名,党政副职安排到部门作一般干部4名。从乡镇交流到部门,无论是平级交流或是降职交流的,被交流者都较乐意,认为是从“糠箩筐”跳到了“米箩筐”,是组织对他们的关心和照顾。

2、条件好的地方不愿交流到条件差的地方。这是干部异地交流中遇到最为普遍的情况。比如,镇乡之间的干部交流中,有些干部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去,认为这些地方:一是经济基础差,想干事干不成,想干好干不好,甚至有可能费力不讨好,不容易干出政绩来;二是生活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商贸不旺,工作和生活都比较艰苦;三是福利待遇差,由于工作难做,按上级规定应得的奖金相对较少,加之本身经济条件差,直接影响到干部的实际收入。因而,不少干部都想到条件好的地方而不愿到条件差的地方去。

3、职权大的部门不愿交流到职权小的部门。主要体现在县市级部门之间的干部交流工作中。根据执政和发展的需要,在国家事务管理上要求设立不同的管理和服务机构,代表国家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行使不同的服务职能,这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但是,在很多干部思想中,却把部门职能大小、行使职权的实效,作为领导岗位“权力”大小的标准,如管钱管事管物和执法部门等,如果交流到这些部门任职,顿感前途光明,皆大欢喜,认为是组织的重用;若是交流到人少事杂、无职无权的部门如群团等,则往往自感无面,工作无心。如我市去年市级部门机构改革干部调整中,平级交流了2名长期在“重要”部门任职的正职领导干部到“一般”部门任职,结果两人均提出了提前退休申请,造成两个部门的正职人选出现了短期空缺,对该部门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机构改革中,市级部门内设机构负责人跨部门竞争上岗报名情况也可以看出,多数是从“冷门”部门(如办、档案局等),到“热门”部门(如建委、财政、国土房管等),报名参与的竞争,逆向报名参与竞争上岗的几乎没有。

(二)重要部门交流难

按照中央和重庆市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有关规定,区县纪检监察、审判、检察机关和组织、人事、公安、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正职,一般不得由本地籍或者本地出生、生长的干部担任,已在其原籍、出生地、生长地所在区县任职满一届的必须易地或者在部门之间交流。但事实上,由于目前各地外地籍干部普遍偏少,这些职位的领导干部基本上都只能从本地人才中选拔,而且在本地干部中,也确实存在有些干部工作能力比较强,专业比较对口,非常适合在这些领导岗位上工作。如果这些部门的主要领导职务都从外地调入,一是不了解他们的情况和特长,他们也不了解本地的情况,不利于工作;二是严重浪费本地人才资源,打击本地人才的积极性;三是没有统一调剂这类人才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因此,目前重要部门领导干部异地交流工作,还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基本上只能通过部门之间交流的方式进行。就合川市而言,目前这“八长”中,只有三位同志不是本地人,其余五位同志都是合川人。

(三)专业性强的部门领导干部交流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深化,民主法制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经济的加速发展对信息、科技运用进一步增强,这些都对领导干部所应具备的专业性和技术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领导干部,都要求具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或者执法资格,又如审计、建设、财政等部门领导干部都应当有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使组织在选择这些部门的领导干部时难度增大,而这些部门现职的领导干部若向外交流又容易造成人才浪费,这也给干部交流带来新的困难。

二、干部交流难的原因

干部交流中存在的“三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一)干部主观上的原因

1、宗旨观念不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这是干部交流中所出现“三不愿”现象的思想根源。少数领导干部没有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位和权力当作一种责任,而是视为个人社会地位的象征,表现在对领导岗位上讲权力大小,在条件上片面追求环境舒适。在干部交流中,特别是乡镇干部中有三种情况比较明显,一是进行顺向交流任职的干部,即使在生活、居住上,短期内会有较大的经济压力,但还是比较乐意;二是有些领导干部,经常找组织、找领导“诉难处倒苦水”,认为长期在条件差的地方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要求顺向交流到条件好的地方,甚至提出即使不安排任职也愿意;三是有些领导干部,在条件好的地方买了住房,这本无可非议,但是,有的干部便以此为由,要求组织“照顾”交流到家庭所在地工作。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领导干部意志不坚强,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是造成干部交流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2、看重个人利益,缺乏奉献精神。这是影响交流工作的直接原因。作为领导干部,人民的公仆,应该把人民群众的疾苦和利益摆在首位,为人民服好务、谋好利。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分配方式的多元化,有些干部的思想产生了波动,在个人利益上看得过重,不愿意到条件差、职能弱、收入低的地方和部门去,他们不是比为群众办了多少事,谋了多少利,而是比谁的收入多、职权大、条件好,表现在安排其交流任职时,以各种理由与组织上进行讨价还价,明显缺乏“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

3、知识结构单一,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一些干部由于长期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工作,受工作环境因素影响,偏重对本行业知识和能力的学习培养,而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情况了解不多,有的甚至满足于干好本职工作现状,因而在知识结构上显得比较单一,也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模式,表现较明显的又是一些文化知识底子相对较弱、年龄稍微偏大的干部,一旦提出交流,在适应新环境、新工作上存在较大难度。特别是乡镇与县市级部门之间、专业性较强部门与综合性部门之间进行交流,较难适应,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二)客观原因

4、工作条件差异,导致干部心理上的不平衡。一是乡镇之间的地区条件差异。由于自然资源环境、地理区域优势因素,当然也有长期以来的政策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必然造成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和基础条件的差异。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除了主观因素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人力财力优势等方面的基础条件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当地经济发展,也影响着干部工作积极性。从我市情况看,条件好的地方,领导干部可以全心放在抓大事求发展上;而条件差的地方,干部主要精力都花在了保持地方稳定,扶贫济困,解决农民负担,保证财政供养人口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上,甚至有些负债大的地方,只能发放基本工资。二是表现为部门之间职能职权的差异。由此导致部门之间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上的差异,那些不具备行政职权、执法和收费的部门,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相对较差。在“公务员工资水平增长过慢和部门之间收入差距过大”的调查中,共118人填写问卷,有93人认为后者更难接受,占78.8%。这些都导致了一些干部心理上不平衡,给干部交流工作形成一定的障碍。

5、交流给干部本及家庭带来的不便

从现职领导干部年龄上看,普遍都有比较固定的家庭,上有父母需要瞻仰,下有子女需要照顾,有些干部家庭经济负担还比较重,往往一个人要供养多人。但是,从目前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看,特别是西部地区还普遍比较低,一旦被确定为交流对象,就涉及到个人生活和家庭生活问题,其中最突出地又表现在异地交流任职的干部中。

对干部本人来说:一是住房问题。就目前我市乡镇情况看,财力普遍紧张,办公和住宿条件都比较差,特别是乡镇建制调整和撤并后,原来分散在几个镇的干部全部集中到一个地方,导致家在异地干部增多,给办公和住房安排上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在调研中了解到,我市39个镇街中,除市区范围的3个街道办事处能够较好地解决干部住房外,其余36个镇机关没有一个能够全部解决干部的住房,而且大多数干部只能自己掏钱租房或几人共同合租。二是生活问题。由于随着机关事务向社会化服务方向发展,多数机关食堂对内实行承包,向外开放营业,从而给异地交流的单身干部,带来个人生活不便,费用的开支增加。

对干部家庭来说:社会经济成分多元化和就业方式、住房分配制度的改变,使交流干部的家庭随迁难度加大。家属务农、经商的,由于工作性质决定不能随迁或不愿随迁;家属有固定工作的,由于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调动问题而不能随迁,特别是从部门向乡镇交流的干部,家属往往不愿随迁。从而使得干部交流后不能照顾家庭,给家属工作和照顾老小的压力增大。

(三)历史原因

6、原有干部管理制度带来的观念障碍。一是长期以来的封建思想和计划经济模式下的干部人事政策,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上形成的“做官”意识和“权力”意识一时还难以完全转变;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监督体系的还不够完善,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表现在“官”越大位越高,“权”越大事好办;三是由于干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在一些地方和部门,领导干部“不到年龄不退位、不出问题不变岗”的情况还比较普遍。这些都与领导干部交流中的“三不愿”现象密切相关。

7、原有人才分配和安置方式,使外地籍干部严重偏少。从我国干部制度政策上看,领导干部人才培养主要来自于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和干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毕业生分配和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基本上都是按照哪里来哪里去的原则,特别是区县一级的这种情况更为明显,现职领导干部绝大多数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外地籍人才严重偏少。

(四)制度原因

8、干部交流制度本身的不完善。虽然,从中央到地方都出台了关于领导干部交流的制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从制度上进行完善。一是重要部门干部异地交流,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各地方操作难度很大,以致于无法实施;二是干部交流缺乏有效的监督措施,从目前情况看,尽管各级党委对干部交流工作比较慎重,但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在确定交流的对象上随意性较大,有些符合交流条件应当交流的却没有交流,不宜交流的也进行了交流,虽然只是少数,却给干部交流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交流期限的不确定性。交流制度虽然对需要交流的情况进行了明确界定,但是对“我们交流的期限到底是多久?”,由于干部交流的目的不同和各地情况差异,很难以明确时间来界定。这种不确定性,使处于逆向交流的干部存在着较大的思想顾虑,往往担心“有去无回”,特别是在市级部门向乡镇逆向交流的干部中表现较为明显。

9、干部交流配套制度不健全。一是干部的考核制度有待细化和完善。从实践工作看,由于地区条件差异,有的地方容易出显绩,有的地方干事却不显形,干同样一件事,由于地方基础差异,干部所付出的精力和劳动存在很大的差别;另外,有部分干部,为了盲目追求“政绩”,搞短期效应,主观改变当地原有的长期规划和发展思路,表面上是发展了,但是从长远看,既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又影响本地经济正常发展,这些都给考核任用交流干部带来难度,也给干部交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二是选任制干部交流到位时间的随意性太大。这种情况在县市级部门基本不存在,而在乡镇就比较重要,由于异地交流干部往往需要重新熟悉情况,掌握民情,了解民意,但实际上到新岗位与选举时间间隔一般都比较短,给选举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交流干部增加了心理上的压力,甚至对有些情况比较复杂的地方,干部根本不愿交流去。三是交流给干部的家庭生活带来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虽然干部交流制度规定,被交流的干部,其配偶子女是否随调随迁,可尊重干部本人自愿,但是由于现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和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有些问题难以解决,如对家属系务农或个体户的,根本无法随迁;即使家属愿随迁,但住房不能随迁,等等。这些情况,都容易造成交流干部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的障碍。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思想认识。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特别是要在深入学习领会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下功夫,使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地位观,深刻认识到部门职能强弱只是服务分工的不同,而不是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和手段;地方条件差异只是经济发展上的不同,而不是个人职位升迁的跳板,作为领导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无论在何部门、何地方,都应当把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求发展的放在首位,做“三个代表”的实践者。

2、强化知识培训,提高适应能力。江总书记在为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作的《序言》,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精辟概括了我们党重视学习的历史经验,向全党发出了“坚持学习、加强学习、改善学习”的号召。当前,必须紧紧抓住建立学习型政党这个重点,以各级党校为主要阵地,强化干部的教育培训。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其他各级教育培训机构,加强干部的系统性继续教育,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不断改善领导干部的知识和能力结构,不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环境、新情况的能力。

3、完善交流制度,增强可操作性。干部交流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必须严格按照干部交流制度关于交流的目的、范围、形式、对象和条件、数量、流向、程序及交流的纪律作出规定,从干部交流的目的出发,根据各类领导班子建设、年轻干部选拔培养的需要,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计划,可以适当进行集中交流,但交流面不可过大,以免造成班子的不稳定;交流前要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包括每个干部的德才表现、性格特长、家庭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周密细致的方案,慎重考虑,力求避免不利因素产生。对必须进行交流的,应当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对交流确有困难的,应尽量减小交流的空间跨度,既实现交流的目的,又尽量照顾到干部的实际困难。同时,在交流对象上做到正副职、副职间、同级单位间的多层次交流,在交流方式上做到纵向、横向、轮岗等多形式的相结合,使干部交流规范化和制度化,尽量减少干部交流的随意性。

篇(2)

虽然,在过去的一年里,外事科为公司的生产和经营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比较明显的成绩。冷静分析,目前公司生产经营已经步入了一个向国际化能源公司迈进的新阶段。而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我们外事科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不足:

一、工作上存在的问题

(一)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新的形势下,外事工作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的重大改变,业务内容也延伸向新的领域,可以说传统的思维方式与工作作风,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而我们的同志仍然存在外事就是办理出国和翻译接待的旧观念。随着公司的国际化发展,外事科的工作观念需要进一步更新,这样才能为公司对外交流和对外合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二)管理粗放,环节薄弱。没有科学的管理,就没有可观的效益。在办理日常事务过程中偶尔还出现错用报销单、漏盖公章等失误,这说明我们的工作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在管理制度的制定上,我们在许多方面还订的不够细,奖罚上细则订的不够具体,在人员守则上没有针对外事特点去健全,由于制度的不够健全,致使我们的管理工作中出现一些漏洞和疏忽。

(三)培训较少,执行不力。企业外事工作的性质所决定,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必须是多面手,知识面要求广,能讲善写会翻译,多才多艺,这样才可以拿的起,放的下。而我们的培训还是不够经常化和制度化,业务培训内容不够丰富,执行能力欠缺,包括写作能力差,常常是一份总结、一个汇报要花很长的时间来写,写出来的材料有时又不大符合领导要求,缺少创新、不够鲜活。

(四)业务不熟,操作不精。企业外事工作的特点之一,就是业务性特别强,政治性和政策性也特别强,假如个别人员对外事管理规定、流程不够熟悉,其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可想而知,一定不会让领导满意、群众满意和基层满意。近年来,外事科一直在努力宣贯相关外事管理规定,但我们科室本身还有个别人员对规定不了解,对流程不熟悉。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廉洁教育抓的不够紧,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由于不是主要工作内容,科里对廉洁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教育内容和方式多按部就班,并且缺乏开展教育的自觉性和针对性,教育效果一般化;思想教育乏力,不能针对外事工作者理想、宗旨、纪律、作风、廉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和引导,很少触及思想,往往定格在灌输式方法上,不能产生互动,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二、改进办法和途径

(一)解放思想,创新意识

首先,要有开放的观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引向深入,经济的国际化、教育的国际化、人才的国际化,文化的国际化,要求石化企业外事工作者,必须具有国际化的眼光、国际化的思路、国际化的胸襟,同时要前瞻性的眼光和战略性的眼光看待问题,创造性地贯彻好企业的对外方针和策略,把企业党政的对外工作决策部署。落实到外事工作实践中去,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去。克服只防出错、不求出新,只求保险、不担风险,只循成规、不探新路的思维定式,应引入激励机制,使一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外事工作实践得到鼓励。再次,要有服务意识,作为外事科要为因公出国(境)办理的人员提供热情、周到、及时、有效的服务,要对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方面认真研究,切实改进服务,让办事的同志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二)精细管理,夯实基础

正因为企业外事工作有政治性、政策性强的特点,因此精细管理显得更加重要。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要求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志,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开展各项工作,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毛病,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同时,我们将夯实制度基础,建立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我们的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大力改进我们的外事工作。

(三)加强学习,提高能力

由于外事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业务性强,因此需要我们外事工作者一专多能,具备较强的工作执行力。为了提高执行能力,我们外事科在新的一年,要强化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学习,包括写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时刻牢记“外事无小事”,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好外事工作。在外事工作中要切实把握政策,维护国家的尊严、利益和形象;加强管理,健全制度,提高外事管理水平,做到工作规范化、程序化、透明化;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学中干,干中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外事工作队伍。内强素质,外树形象,通过开展国际化人才培训,提高外事部门和“走出去”员工的涉外素养,为企业外事工作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四)廉洁奉公,严守纪律

首先,按照“外事无小事”原则,要求外事人员服从组织。在涉外活动中必须加强自己的组织观念,服从组织,依靠组织,在个人的思想上、行动上与企业保持一致。在一切重大的涉外问题上,必须服从企业的统一口径,不准自作主张,另搞一套。其次,在业务纪律上,应当遵守相关的业务纪律。参与涉外交往时,应做到公私分明,勤俭节约。一方面,不允许工作人员假公济私,借涉外交往营私牟利。另一方面,则要求工作人员勤以补拙,俭以养德,勤俭办外事。进一步完善廉洁工作制度,建立起长效机制。

三、2014年工作设想

(一)不辱使命,增强三种工作意识

1、增强全局意识。外事管理工作者应牢固树立全局意识,从国家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高度谋全局、想大事,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增加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要加强对外事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科学管理,努力把管理与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加强涉外法制建设,完善各项外事管理规定,坚持依法行政的同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对因公出国(境)人员实行计划管理,健全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妥善处理涉外事件,维护公司和员工的安全和合法利益,努力为集团公司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2、增强服务意识。重点做好两个服务:一是为国家总体外交服务,做好重要代表团来访的接待保障工作,树立良好形象,扩大企业的对外影响。二是为企业发展服务,做到管理服务并举,尤其是因公出访等窗口部门要把管理融于日常服务工作中,细化服务措施,提高服务水平,本着“双赢”和“互利互惠”的原则,多建立一些合作项目。要利用已有的外事资源,结合企业“走出去”的需要和国家的总体规划,在地域、对象的选择上做长远谋划,逐步加大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3、增强创新和责任意识。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发挥利用外资在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更要重视通过引资和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环保理念,把资金投向有较好前景的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在危机中寻找机会,使中国石化的海外油气资源战略进一步向前推进。

同时,要增强责任意识。外事管理工作者应树立“外事无小事”观念,增强外事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逐步培养为外事工作科学发展作贡献的强烈事业心,事无巨细地做好各项外事工作,创造一流业绩。

(二)爱岗敬业,提升外事工作水平

1、建设高素质外事干部队伍。着眼于外事工作的长远发展,通过教育培训、实践锻炼,有计划地推进干部交流,强化多岗位锻炼,全面加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的培训和技能训练;有计划地选派年轻优秀的外事干部到企业驻外机构工作锻炼;引导和帮助外事干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培养一批政治坚定、掌握政策、熟悉业务,懂外语、懂经济、懂法律,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2、构建业务网络,加强有关方面合作。针对主要的资源大国进行分类,研究加强合作的针对性措施。目前还没有合作关系的,要通过多种渠道,想方设法地把合作关系建立起来,明确重点和方向,并扎实推进。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多边合作。在对外合作中要始终坚持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实现共赢。

3、加强外事信息管理,提升外事服务水平。外事工作要发展和创新,必须提高信息化水平,建设好外事工作信息系统。要建立外事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定期更新,及时反映集团公司外事工作的真实情况。要开发数据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集团公司、企业单位两级外事管理信息数字化和数据共享;建立外事信息、数据定期分析报告制度,为外事工作发展战略、规划部署等提供服务。

4、帮助企业拓宽引资公司对外交流工作的渠道。集团公司外事局作为集团公司引资和公司对外交流的“司令部”,使上、中、下游各企业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应积极帮助和促成企业参与国外技术交流、行业招商、产品对外推介、专家招聘等多种形式的对外交流活动,充分挖掘国外资源优势和项目优势,使企业与国外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实现对接,从而建立全系统完善的引资公司对外交流工作体系,上下联动,共同推进。

5、持“走出去”、“引进来”双向并举的工作方式。既要继续抓好“海外学成专业人才”和“外国专家”等各种“引进来”的公司对外交流活动,又要严格按照集团公司关于“统一旗帜、统一目标、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的要求,积极走出去宣传推介,开展海外市场开发和项目管理工作,定期有计划地组织全系统各企业和专业公司对外交流小分队或考察团,赴欧美、韩日等发达地区进行技术交流合作和项目推介活动。

6、重对公司对外交流工作突出单位和个人的表彰,搭建一个中石化系统公司对外交流交流平台。集团公司外事局每年进行一次全系统“公司对外交流先进集体”和“对外交流先进工作者”的评选和表彰,充分肯定和进一步激励长期从事此项工作的队伍和人员。与此同时,每年组织一次全系统公司对外交流工作培训班,或经验交流会,给系统内各相关工作部门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交流平台。

7、强技术交流,寻找战略合作项目,让技术交流赋予更高的内涵。我们在化工聚丙烯专用料的生产上,通过双方技术人员合作研发,成功开发出汽车保险杠专用料,应用于本田汽车,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品牌效应。今后,我们要继续通过交流来发现、挖掘化工和油品生产的战略合作机会,为公司创造更大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