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5 15:41: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安全的防范原则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流动采血;护理工作;血液污染;问题
随着无偿献血工作的普及, 采血模式已经由原本的政府指令执行单位集中采集[1-3], 逐渐发展成为街头流动采血车的居民志愿参与无偿献血。因为流动采血受到气温、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积极开展有效防范措施是确保血液质量的重点。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增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 血液质量的好坏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现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 针对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本站流动采血车参加无偿献血的268例, 包括男168例, 女100例。年龄21~49岁, 平均年龄(32.51±5.49)岁。
1. 2 防范措施 ①在实际工作中, 应该不断强化护理安全意识, 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查找安全隐患问题, 并制定相应、有效的防范解决措施, 加大落实力度。②坚持严格要求、高标准的原则[3], 在护理工作、服务方面不断完善, 同时围绕质量管理的要求, 逐渐完善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才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护理工作的质量, 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隐患问题, 为献血者创造优质、安全的护理, 积极保障献血者的安全, 进而避免或减少护理差错问题、护理纠纷的发生。③采血不但要求娴熟、过硬的技术水准, 并且还要提供专业、优质的服务, 才可以保证血液的质量。所以, 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 严格律己, 并且技术上应该精益求精。血液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生命安全, 流动采血时必须将安全的血液质量放在一切行动的首位, 努力提高质量意识。④根据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基础, 加强把控质量管理, 在根本上保证临床用血的安全, 严格内部管理, 不但改进各项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 提高工作人员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自觉性, 严格抓好质量, 同时这也是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最终目标, 血液质量的好坏是维持生命的根本, 优质的服务是医院输血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2 结果
流动采血护理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是环境问题与工作问题。本组268例献血者中, 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 从而造成血液污染, 约为1.12%。
3 讨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医疗安全的关键所在, 重视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 增强护理管理是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流动采血车为便于献血者无偿献血主要以流动式运行。采血车一般停泊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车内环境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车内空间有限, 很难划分采血区与非采血区。人员流动性大, 频繁进出, 车内不容易保洁, 很容易污染采血环境。护理人员或献血者如果衣着不规范、随意进出车内[2], 也会污染采血环境。大部分献血者不是特意前来献血, 一般多是临时路过, 献血的随意性比较大, 所以不会特别注意个人卫生、衣着卫生等, 很容易污染采血环境。因为献血者的性别、年龄以及体质等一般资料各有差异, 对献血的认识程度不同, 在献血时身体状况不同, 一些献血者存在劳累过度、睡眠不足、空腹、体虚以及烦躁等情况, 均会造成突发事件的发生。护理人员对献血者身体状况缺乏评估, 未了解详细的既往病史。对于献血者献血次数、上次献血时间未进行询问了解, 献血者的资料不完善或发生误差, 均会对献血者、采血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护理人员服务意识的高低对献血者的献血状态具有直接的影响, 消极态度、生硬的语言均会导致献血者的身心不适, 引发献血不良反应的产生。护理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也会导致血液的污染或献血者发生交叉感染。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不够熟练, 不仅会增加献血者的痛苦, 还会提高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本研究268例献血者中, 通过加强流动采血过程中的防范措施干预, 仅3例献血者由于环境在质控中会有菌落超标, 从而造成血液污染, 约为1.12%。因此, 在实际护理工作中, 仍需继续努力加强防范措施, 提高护理服务意识, 将护理安全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正确诠释护理安全的重要性, 不断提高护理的理论水平、强化专业技能, 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保持严谨的工作作风, 注意观察, 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杜绝安全隐患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郝琼, 夏华红.流动采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探讨.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11):163-164.
[2] 蒋会远.流动采血护理服务质量与管理问题探讨.中国卫生产业, 2011, 23(12):631-632.
目前我院东西医疗楼各有一个手术部,共24个洁净手术间,15个手术科室,自2005年至今共完成各类手术73 379例,其中危重2 886例、特大41 559例、急诊14837例,年均增长率约15%~20%,而手术室护理人员流动大,新员多,风险高,我科通过建立系统的“手术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管理,严格落实,确保了手术患者的安全,避免了重大事故的发生。多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2 建立完善的手术安全管理系统
在实施手术安全防护措施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2.1 健全的管理组织及模式:手术患者手术期的护理安全是在护理部领导及总护士长的指导下,由护士长、各专科组长、质量控制员组成管理小组。实施层级管理,负责指导重大、疑难、新业务手术配合,规范手术配合常规;对新、特、重手术采取预见性管理,主动控制新情况引发的风险;即时相关案例通报,分析警示。我院两个手术部采取独立运行,平行管理的模式,管理统一规范,运行顺畅。
2.2 完善的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在设施、物品、操作、流程、标准方面达到规范化;在专科知识、制度、常规方面达到系统化;在手术配合、各项工作达到程序化。具体包括: 各岗位责任制、接送患者制度、查对制度(术前物品、手术患者、手术物品清点、安置、术中用药、取血、输血、病理标本送检)、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急救物品管理制度、护理文书记录管理制度、抢救预案与意外应对预案、预防医院感染管理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缺陷制度、预防医疗护理纠纷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皮肤护理常规、小儿麻醉手术护理常规等。
2.3 持续质量控制(要素、环节、终末质量)
2.3.1 包括全部环节、全部过程、全面的措施、方法及全体人员参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3.2 采取绩效考评(每月对每人),公示考评成绩,分析讲评(表扬/缺陷),改进措施,通报并警示全体。
2.4 组织各种形式学习专科核心制度与常规:采取多媒体授课、护理查房、作业自学、考核,强化按制度依法工作,提高制度知晓度,落实“照章办事” 。
2.5 落实安全例会[2] (每月):现状分析、大家谈、考核记录、明确改进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吸取他人教训、养成照章做事习惯。
3 运行中把握规律,注重细节
手术室易发生差错事故及护理缺陷的环节很多,应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环节,完善制度保障,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学习。
3.1 总结完善手术期易发生问题的客观规律(3种人、8个时机、20个环节),完善防范措施,并全员熟知。
3.1.1 3种人:新人;性格特点偏激的人;有情绪的人。
3.1.2 8个时机:抢救时;交接班时;手术时间超长时;有人际矛盾时;实习轮转同学换科时;夏休期间参加手术技术力量薄弱时;节假日时;各种因素冲击人们的思想时。
3.1.3 20个环节:防止接错患者;防止摔伤碰伤患者;防止因器械不足或不良造成意外;防止手术部位错误;防止错用药;防止燃烧爆炸意外;防止器械或纱布等异物遗留创口或体腔内;防止取错血;防止输错血;防止烫伤烧伤患者;防止创口感染;防止病理标本遗失或弄错;防止术中皮肤压伤;防止仪器设备故障及损坏;防止态度语言引起纠纷;防止护理记录不规范;防止防错、漏、多收费;防止低体温;防止麻醉风险;防止自身损伤等。
3.2 注重细节管理[3]:分析常见安全问题,制定解决措施。
3.2.1 手术患者的查对:规范查对的内容及方法;全员示教并做出书写样板。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实施三方核对(巡回护士/洗手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并依次核对3 次。要求病历、手术通知单、腕带标识等项目必须相一致,方可实施麻醉和手术。
3.2.2 手术部位查对:凡左右脏器、器官等,手前手术部位要做标记,手术通知单同手术医嘱要填写清楚并一致,同时既要同患者核对还必须要求手术医生查对X光片。
3.2.3 手术安置:熟练掌握手术摆放原则,要充分显露术野,顺应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感觉舒适和安全、妥善固定,防止术中移位、保护受压部位,防止并发症。
3.2.4 物品清点[4]:防止手术器械、纱布、缝针等异物遗留体腔。责任人:由洗手护士、巡回护士和第二助手共同清点;清点内容:手术台上全部器械及物品。清点时机:分别为手术开始前、关闭体腔前、体腔完全关闭后、皮肤完全缝合后。要求:术中添加物品及填塞纱布等应即时详细记录在手术清点记录上;台上掉下的物品,应及时收起,放固定位置等。
3.2.5 药品的管理:统一执行口头医嘱查对的内容及方法;严格毒麻药的请领、使用、登记等环节;梳理、对照检查、更新标示、规范各环节。
3.2.6 小儿手术的护理:要求依据病历由医、护、家长、孩子、共同查对;加强静脉穿刺技术培训;用药精准;严格术中护理;密切观察:出入量、出血量、尿量、呼吸;固定、保暖等。
3.2.7 压疮的预防:落实皮肤护理常规;术前评估,护理措施,术后评估方法,报告流程;制定眼部压伤的预防措施。
3.2.8 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5]:备全员培训,掌握后操作,严格操作规程并定期检修与维护。
3.2.9 接送患者安全:重点人反复培训(推车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定期检修转送车;严格与病房进行交接并记录。
3.2.10 用血安全[6]:严格规章制度;抢救核对的落实;温血方法;特情处理等。
4 讨论
4.1 在手术护理工作中,健全的规章制度及系列安全防范措施,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手术室是提供治疗、诊断及抢救的重要场所,具有技术性强、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风险高的特点[7], 因此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做到“任务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使得手术室各项护理工作在各项规章制度引导下完成。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是防止差错事故,提高工作质量的保证,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关键。
4.2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总结易发生差错事故的规律并持续质量改进,是提升手术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细节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中围绕管理战略的实施,对细节进行辨认、分析、补充、完善、延伸、控制 超越的过程[3]。运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8], 将细节融入到各项操作、细化操作流程确保细节管理的有效落实,为手术患者营造安全的护理文化氛围,护士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心态更积极,工作更仔细,同时加强业务及法制观念的培养,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讨论教育会。
4.3 在实施手术患者安全防护措施中,不断加强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是手术患者安全的保障。通过学习各种法律法规知识等,树立患者安全第一的服务意识[9]。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调动员工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以护理操作规范实施各项操作,强化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护士责任感,树立“患者第一、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观念,保障手术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朱建丽.从患者安全十大目标看医疗过程中的患者安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5):309-310.
[2]张代英,何燕洁.手术患者接送风险评估及核查[J].护理学杂志,2012,27(4):48-49.
[3]黎玉伦,谭淑芳,郑楚莲.细节管理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3):183-185.
[4]赵书云,申六女,郝丽军.体腔手术使用有带纱布的护理风险及防范[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5(11):101.
[5]陈燕阳,张红雁.关于高频电刀安全使用的若干问题[J].中国医疗设备,2008,23(1):111-113.
[6]王雅文,傅 金,毛静馥.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危险因素与对策研究[J].护理管理,2012,32(3):62-63.
[7]支洪敏.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3):106-107.
【摘 要】 目的 通过分析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组织实施,为病人提供安全有序的优质护理。方法 分析新时期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关护理安全问题,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重新修订护理规章制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结果 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使护理事故零发生,护理投诉纠纷明显减少,住院病人满意度上升到98%以上,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结论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要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关键词】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配套文件的颁布实施,依法管理应引起管理者的关注。护理工作面对“人”这一特殊的服务对象,一旦出现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无法挽回和弥补[2]。本文找出了护理安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帮助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的应对能力。
1 护理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护理人员责任意识差,法律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传统的护理习惯自我保护意识缺乏[3],护士为病人解决一个又一个的护理问题,但由于工作繁忙,忽略了记录或进行回忆式记录,发生纠纷时提不出真实的有利证据。有时甚至是护理管理者为了应付考核,要求护士重新抄写护理记录,以至于破坏了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护理记录与医师记录不符。在目前的新形式下,病案与法律、法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医疗纠纷或医疗诉讼中常成为敏感而重要的证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观察和实施护理措施的原始文字记载,它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临床医疗、护理科研、教学、护理行政管理上均具有特殊价值。书写必须及时、准确、完整、规范,并妥善保管。
1.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护理人员整体专业理论技术水平不足,缺乏人文知识和社会学等知识,交流沟通能力差,整体素质与社会对护理专业的期望值差距较大。年轻护理人员缺乏临床经验,缺乏与护理相关知识的积累,缺乏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缺乏应对病人紧急复杂病情变化的能力。
1.3 护理队伍缺编,护理人员劳动强度大,无法完全满足病人的权利 护理人员的配置1978年由卫生部定编为病床与护士比为1.0∶0.4,医护比为1∶2。设编与国际标准相对偏低。即使按1978年卫生部的要求,目前抽查的医院均未达到[4],与患者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成正比,护理工作平凡琐碎,护理人力资源缺乏,加上工作负荷增大工作任务繁重,无法顾及患者情绪和心理反应,服务不到位,病人不满意。护士容易产生身心疲劳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认知行为变慢、工作质量下降,最终导致产生差错的概率增加,导致护理纠纷增加,一旦发生纠纷,护士很难举证自己无过错[5]。因此,合理配备护理人力是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
1.4 管理机制不完善 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业务培训不到位,设备物资管理不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教育薄弱,管理监管不得力等影响护理安全的组织管理因素,这不仅是发生纠纷和事故的主要原因,还是对患者安全的最大威胁[6]。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思想教育薄弱,安全意识不强,未把安全教育纳入护理管理的重要议事日程。②规章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对职责制度,常规的监督检查不到位。③业务技术训练抓的不紧,对新护士、进修及实习的护士业务培训及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方面的训练未能及时跟上。④管理不到位,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对护理工作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措施或采取的措施不利。
2 培养护士护理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
2.1 加强“三基”训练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熟练使用抢救仪器,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我院护理部采取了以下效果显著的措施:①严格见习护士的岗前培训及管理。凡参加护理工作护校毕业生,须完成护理部有关职业道德、法律知识的课程培训,并通过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的考核之后,方可上岗。②加强对见习护士的培养。要求各科室严格执行护理部制定的对见习护士的培训计划,并进行考核,合格者方可转正。③强化在职护士的专业水平的训练。为提高护士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护理部除根据需要每年举办相关的继续护理学教育课程外,还加强了对临床护士的考核。护理部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护理专业理论考试,每月进行护理操作技能的抽样考核,同时将考核的结果作为护士长护理管理的评价指标。
2.2 加强法律法规的培训学习 举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学习班,组织学习法律法规。请熟悉医疗法规的律师进行专题讲座,及时通报其他医院有关护理安全的信息,组织医疗护理纠纷的个案分析会等。护理部严把新护士岗前培训关,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等作为必学必考必通过内容,还扩展学习了护理专业以外的安全管理知识,如紧急情况下安全通道的使用,消防设施监控等。在尊重和维护患者合法权益的同时懂得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开展学习并征集“护理安全警示”的活动,对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继续护理教育,重点培训、考核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缺陷的意识和能力。
3 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3.1 明确护理安全管理职责 在护理部的领导下,由专人负责具体护理安全管理,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定期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议,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负责及时收集本科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识别在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上报,采取措施。
3.2 制定安全管理规定 我院护理部在原有“护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相继补充和修订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范、护士各班工作程序、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涉及安全管理的制度主要包括:①护理新技术、新业务管理制度。②护理缺陷及不良事件登记及上报制度。③重要护理操作前后的告知程序。④各种护理质量关键过程流程(如患者交接流程等)。⑤临床各种不良事件的应急预案等。
3.3 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将各项护理技术操作中易发生的安全问题及防范的措施组织讲课、考试和临床提问。制定了《护理安全用药规定》,如用药须严格二人备药核对制,制定了《护理记录书写规定》,规范护士观察的重点范围和记录的频次。提出专科护理观察的重点项目,保护护士的合法权益。护理记录是住院病人医疗文件记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载了病人临床护理全过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演变,对确保病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法律证据。贺彩芳记录因具有以下优点[7],希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广泛推行:①记录实用性,能及时动态的反映病情变化。②简化护理病历书写。③符合法律要求,保护护士的合法权利。④健全法律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4 我们采取的措施 ①本着“遵循法规,客观反映,便于记录”的原则,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护理病历书写标准样板。简化书写表格,节省记录时间,突出病历内涵又涵盖法规要求的目的。②成立护理病历指导小组,一是了解护士在临床实际书写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二是分层次举办病历书写方法学习班。三是随时解答、指导护士在书写病历方面的具体问题。四是参与护理病历书写的质量控制工作。③完善书写质量的考评标准,记录完整、真实、客观、及时和书写规范,体现专科特点等内容。④实施书写质量全程监控。一级护士自查。二级护士长检查。三级护理部抽查。
3.5 规范护理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 一是制定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卡并挂于仪器旁。定期检查仪器性能。二是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报告制度。如对医院采购的一次性输液器或注射器等物品在使用前注意质量、性能是否符合要求,能否对病人及操作人员构成潜在危险,检查物品有无商标、厂址、合格证书等,发现问题,立即报告。
3.6 科学管理 我院护理部于2006年成立了由护理部质控组和科护士长组成的“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各类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差错、投诉、意外伤害、突发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等)。本着“重原因、轻结果;重系统、轻个人”的原则,找出事件发生原因,并制定策略,目标是通过改善系统管理来减少临床不良事件的发生。
4 讨论
通过不断识别护理工作中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不断完善各种工作制度,以及技术质量的改进,使护理投诉、纠纷显著减少,住院病人满意率达到98%,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到0.5%。
护理安全是一项长期的持续工作,需不断培训护士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安全管理机制,有效的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
2 王华芬,沈晓知.护生法律知识调查与培养对象.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74-75
3 占建华.从举证倒置谈护士的自律行为.中华护理杂志,2003,38(5):350-351
4 许苹,谭晓杰.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及其研究现状.中国卫生经济,2001,20(7):55-56
5 张优琴,章亚娟,黄琼英,等.“举证责任倒置”对护理工作的潜在影响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13-114
6 左月然.对加强护理安全管理的知识和思考.中华护理杂志,2004,39(3):191-192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 实践 效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患者的基本需要,是医院生存的根本。安全管理是指为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科学、及时、有效的控制[2]。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控制或消灭不安全因素,避免发生护理纠纷和事故的客观需要。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举证倒置”的出台,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与开展,以及卫生部颁发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近五年来,我院护理部注重护理安全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现将方法及体会报导如下:
1 方法
1.1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控制网络。
1.1.1我院护理管理实行院长—副院长领导下的护理部主任负责制,实行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管理。设立护理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委员会,下设:病房管理小组、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消毒隔离管理小组、急救物品与技能管理小组、护理文件质量管理小组、护理服务品质管理小组。各质控小组按照《护理质量评价标准》每月有侧重点的对全院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每季度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跟踪落实。
1.1.2建立护理缺陷、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实行“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护理部每季度对全院护理缺陷汇总、分析、讨论,通过总结经验来共同分享,避免类似缺陷发生。
1.2注重护理管理者的培训,注重安全的管理,提升管理技能。
1.2.1我院带教老师、副护士长、护士长岗位均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制,充分发挥了人的潜能及提高工作积极性。2004年起每年组织中层干部(包括护士长)至新加坡参加为期一周的高级行政管理培训,回院后书写心得体会,把新的管理理念与大家分享。护理部积极安排护士长参加苏州市及江苏省的护士长岗位培训。
1.2.2患者安全的管理。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危重患者使用腕带;神志不清患者、老年患者、婴幼儿、危重患者使用床栏防护;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预防跌倒措施的教育;提供安全的环境,如呼叫铃、合适的床位高度、足够的照明,浴室厕所加上防滑地垫,执行跌倒报告与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做好健康教育,告之患者不做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引起晕厥等症状而发生危险。教会患者一旦发生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按呼叫铃告知医护人员;防范与减少患者褥疮发生;认真实施有效的预防褥疮的具体措施,防范与减少护理并发症。执行褥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和程序。
1.2.3护士长在排班上实行弹性制排班,工作中严把重点人物(病人、护士)、重点时段(节假日有一日护士长负责)、重点环节(中夜班、交接班)的质量关,结合有效的时间管理,吸收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技能。转贴于
1.3每年举办2-3次的全员性护理安全教育。由业务院长、护理部主任、医院法律顾问主讲,学习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我院或兄弟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通过活生生的案例发人深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来指导我们的护理工作。
1.4严抓护士的规范化培训。
1.4.1培训对象:新毕业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本科、专科毕业生(2004年至2010年共66人)。
1.4.2培训要求:大专学历3年、本科学历2年(在每个培训阶段内,病、产、事假超过3个月,延长培训时间1年)。
1.4.3培训时间、阶段设置:
培训分三个阶段:(具体时间安排)
通过对年轻护士的规范化培训,使她们的护理技能在反复实践中得到提高,为护士队伍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有利于年轻护士的发展和成长,推动了护理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
1.5严格落实各项制度、护理常规,规范操作流程。
护理部制定了各项工作制度、护理常规及护理操作考核的年计划,月重点,由护士长负责培训,科护士长抽查考核。在护理实践中不断完善、细化操作流程,使护士新手能更快适应护理工作。
1.6建立绩效考核制度。
护理部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公开奖惩考核内容。每月对各护理单元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奖罚分明。
2 存在问题
2.1临床护士人力资源的不足:我院临床床护之比达不到规定的1:0.4,护士超负荷工作,使护理质量下降,表现为沟通不到位,观察不全面,简化工作流程等。
2.2目前护士的综合知识水平偏低,在临床工作的护士多数年资较低,学历不高,缺乏自我提高的能力和继续教育的机会。由于护理人员素质不高,护理业务知识欠缺,护理经验不足在护理工作中不能预见和发现问题。
3 体会
通过实施以上方法,实行护理安全管理以来,我院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及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态度及服务质量明显提高[3],每月开展的“出院病人满意度服务调查”由2007年的96.24%上升至2010年的99.3%,每二月开展的“住院病人满意度服务调查”由2007年的95.31%上升至2010年的99.5%。护理缺陷积极上报,护理缺陷及护理服务投诉较前明显减少,护理部质控小组进行的护理质量考评充分显示综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只有注重护理安全管理,才能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护理满意服务。 参 考 文 献
[1]阎成美,翁庐英,李 妮.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
[2]史自强,马永祥,胡浩波等.医院管理学[M].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238.
关键词:安全管理;护理质量;加强与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使得人们更多的关注在进行就医时的护理质量。患者的不安全事件统称为护理不良事件。是指由于技术、服务、管理方面的失误所出现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不希望发生的事件。零缺陷是护理安全的理想追求。患者的安全管理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医院质量管理主要关注的焦点。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必备条件,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是医疗的基本原则,更是质量管理的核心。护理安全管理范畴包括人、物、信息的安全管理,以及护理过程的安全管理。本篇文章着重探讨如何提升患者的安全管理情况,对患者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护理,促进护患之间的和谐发展。
1护理质量的核心内容
对于护理质量而言,其核心的内容就是安全教育内容,如何提升护理质量,也就是说如何提升对护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目前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教育会议。通过从思想和认识上对护士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保证护士能够深刻的意识到安全教育的深刻内涵,促进护士树立一种安全和质量并重的观点,保证不断提升自我对安全的认识,有效进行护理安全的措施,保证爱岗敬业,对患者进行热情的服务,帮助患者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尽量解决患者的医疗难题;②保证遵守护理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工作,针对制度安排工作,切实实行责任到人的制度,组织全员的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法规以及事故树立办法等文件的学习工作,开展一些安全讲座,针对经典案例进行分析,保护护理人员的安全;③加大安全管理程度。对于护理安全而言,保证其基础的内容就是安全管理内容,一旦工作质量不够,没有较为严格的护理质量监管,很容易导致护理人员的工作懈怠,积极性差。当护理人员的管理落实到个人时,能够保证其岗位的责任,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合理的分工,稳定有序的工作,能够做到忙而不乱,维持和谐的工作关系。提升患者的护理质量。下面,对安全管理内容进行着重的描述。
1.1安全管理内容 做好护理安全管理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一位护理人员的责任;面对患者的安全,我认为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在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②患者的安全管理;③护士自身安全管理。根据以上三点,在工作中护理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1.1管理者 作为管理者,改变过去的管理理念,从流程与系统层面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运用PDCA的管理理念来分析和处理事件。从人、环境、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四个方面来分析看待安全问题。鼓励护士发现问题,并向其他人发出警示,形成人人关心安全的文化氛围,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对护理工作各个环节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管,设立相关质量监督小组,定期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护理情况进行调查,及时纠正护理人员的违规操作和护理缺陷,对护理制度进行完善,加强护理监管力度,类似的错误在今后的工作中杜绝再次发生,一旦发生严惩不贷。护理质量落实到个人。
1.1.2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加强人员培训 护士的配置和合理的排班是决定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科室根据实际情况对每班工作强度和难度、护理工作量等因素,合理安排人员数量。我院根据内、外科、中医、蒙医科的护理工作特点,合理配置护理人员,人事科针对护理人员流动性大的特点,随时储备护理人员的详细信息,及时增减护士。采取弹性排班,对忙的科室每班配置两名主班护士,以及护理班、责任班、治疗班。随时加强人力,并合理搭配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确保工作安全完成。对于新入院患者进行及时的介绍,保证患者的积极配合,由于新入院的患者会导致内心对疾病的恐惧,导致行为发生异常,这时需要护理人员能够耐心细致的对患者进行讲解,降低患者的不安情绪,有效配合医生和护士的工作,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
1.1.3不断更新护理知识,重视专业理论与技术操作培训 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护理安全的培训,通过电教讲座,加深认识,建立安全意识的培养。护理人员具有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技术能力是工作的基础。加强专科护理常规考核,护士每日一问,技术操作考核,包括西医操作考核与中医拔罐、涂药的操作考核。并进行新知识新业务的讲座、法律法规的培训、以及抢救器械仪器的应用及现场操作演练、复杂护理问题的讨论分析等,从而加强理论基础,精通技术操作,熟练抢救技术,这样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镇定自若,防止护理安全的发生。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有计划的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升专业素养,拥有较高的护理技术,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能够降低护理时发生的技术方面的缺陷,从而改善护理人员出现护理差错,尽量保证护理安全。通过核对各项操作器械,保证药物合理正确的使用,当药物处于有效期外,药品质量发生变化,配药出现禁忌时,需要立即进行纠正。
2做好患者的安全管理
2.1对于病区患者 对病区患者在院与否做到心中有数,对离院患者认真填写请假单,对不请假私自外出者及时通知医生及患者家属,保证知晓患者的去向。
2.2对整个病区患者病情 要观察细致,对高龄患者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我院为预防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制订了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评估表,加强护士对患者跌倒、坠床知识的学习。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因子的评估,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重点关注。并做了健教手册,和健康处方,下发给患者和家属,增强他们的自我防护知识,预防了跌倒、坠床的发生。对有心理疾病患者注意防止患者的自伤、自残行为。对急、危重患者重新制定了预防压疮记录单,防止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3对整个病区环境安全管理 注意病区各项设施及水、电、气的使用情况,有安全警示标示,并做好宣教工作。对患者反应的问题及时查看,与后勤部门联系及时维修。让患者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关爱。
3护士自身安全管理
3.1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制度,加强护理管理 加强十六项核心制度的学习、严格三查八对制度、做好药品及急救物品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了护士安全意识。
3.2自身学习 加强专业理论的学习及操作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对科室新开展的业务要及时学习掌握,新的仪器设备要熟练使用。有了丰富的专业知识在观察病情时能够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和潜在问题,防患于未然。
3.3合理沟通 沟通是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开始,学习沟通技巧,能与患者有效沟通。
3.4提升知识 不断的加强各项医学方面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要善于总结。
【关键词】儿 科; 护理安全; 病房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51-01
儿科病房收治的对象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小儿,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症状不典型,意外事件多,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大,护士工作量大,容易发生差错事故。针对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我们应善于识别潜在的和客观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对应对策,使护理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1]。
1 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分析
1.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岗位职责是工作的指南,是护理的法宝[2]。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直接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实际工作中,少数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欠缺,诸如查对不严,交接班不认真,违反操作规程,巡视患儿不及时,导致打错针,发错药,抽错血,为患儿抽血或静脉穿刺后忘松止血带等现象的产生。值班时未体现慎独精神,不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从而延误治疗和抢救时机。
1.2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儿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一般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儿科护士特殊的素质要求,要求护士具有爱心、耐心、同情心。由于护士超负荷工作,加上社会地位相对较低,使护士身心疲惫,工作质量下降,易发生差错事故。个别护理人员对业务不熟练,观察病情不到位。服务态度不好,解答问题语言生硬,或不予解答,不能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与家长发生冲突。这些因素容易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3 带教因素:由于护生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熟悉程度欠缺,基础理论薄弱,操作能力较差,必须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工作。带教老师的指导十分重要,直接关系护生业务能力的提高和责任心的加强,从而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
1.4 病房管理因素:病房是患儿治疗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应当加强管理。特别是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患儿多,房间拥挤,恢复期和急性期患儿共处一室,如果不能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易发生交叉感染,这些也会成为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因素。
1.5 用药安全因素:小儿在用药上特殊性强,用药剂量小,个体差异大,加药程序复杂,新药品层出不穷,药物的商品名称繁多,剂量复杂,不易掌握,易发生配错药,剂量换算错误等。家长不遵医嘱给患儿服药。由于儿童血管壁薄,通透性高,在输液过程中使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穿刺部位常出现皮肤苍白,渗出肿胀,甚至坏死等,给患儿带来痛苦。这是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的重大隐患。
1.6 患儿及家长因素:患儿年龄小,不配合治疗,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常识,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不配合治疗和护理,经常住院患儿家长的依从性差等。这些行为也给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带来影响。
2 针对影响儿科病房护理安全因素的护理对策探讨
2.1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由于护士的工作有章有循,通过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护理行为达到安全和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和保障护理质量[3]。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遵守护理工作制度,执行各种护理操作常规,真正用制度约束自己,用制度来管理自己。护士的责任要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人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患儿负责。要熟练掌握儿科护理技术操作,减少患儿的痛苦和不必要的伤害,将护理隐患消失在萌芽状态。
2.2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重视专业理论学习和技术操作训练,尤其是对急救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护士的专科理论水平得到提高,熟练掌握护理抢救知识和抢救技术,能做到反应速度快、稳、准。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得到家长的尊重和理解。提高自律性,尤其倡导值班护士的慎独精神,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准则,不要侥幸某次用污染的针头给病人注射没有引起感染,也不能轻视值班时减少巡视病房次数的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加强与家长和患儿的沟通,增进理解,使他们有安全感和信任感。儿科病房陪护家长频繁更换,面对每一位家长的提问应心平气和,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符合个性化的语言向家长说明,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2.3 加强护生的带教和管理:加强对护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分配到本科室的护生首先要接受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了解护理对象的特殊性,熟悉本科的环境,疾病护理常规,儿科特殊的治疗和护理,使他们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工作中应有带教老师正确引导,全程监督,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加强责任心,做到放手不放眼,耐心讲解、示范,因人施教,带教期间在保证护理安全的前提下,要让护生学有所获,完成实习进修计划。
2.4 加强病房管理:改善患儿的就医环境,分流患儿,分室收治不同时期,不同病种的儿童,减少探陪人员,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湿式打扫,病室内每日空气消毒2次,每日开窗通风2~3次,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保持温湿度适宜。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工作人员的手、物品、消毒液进行检测。做到一婴一用一消毒,控制示教人数,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交叉感染[4]。
2.5 确保患儿用药安全:组织护士学习保障用药安全的重点内容,如通过收集药品说明书,组织业务学习,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等。儿科用药根据公斤体重计算药量,具有用药量小,用药种类多,间隔时间短,护士在配药时要精确计算,忙而不乱。经常进行技术操作培训,提高护士的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尽量使用留置针,如病情需要可实施PICC,减少对患儿的伤害,确保护理安全。向家长宣传安全用药知识,让家长了解药物使用的目的,服药注意事项。
2.6 做好健康宣教:对患儿应给予关心爱护、抚摸、微笑,经常给他们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们配合治疗和护理。针对一些家长缺乏安全意识,以及医学知识缺乏,对治疗护理不了解所存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
3 结论
儿科护理人员要做好安全隐患的防范,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各项护理常规和操作规程,加强对儿科病房的安全护理管理,确保护理安全。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以患儿为中心,把患儿的生命放在第一位,为患儿提供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李冠芳.新生儿病房护理安全管理[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7,10:133.
[2]张风清,李珍,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6):67.
【关键词】安全问题;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53-02
护理安全是指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护理安全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及纠纷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
1 常见的安全问题
1.1 与护理人员有关的安全问题
(1)未严格执行职责、制度、缺乏职业道德和责任心.(2)理论专业技术水平偏低。(3) 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书写不规范。(4)忽视病人心理变化。 (5)服务态度生硬。
1.2 与管理者有关的安全问题
护理管理人员对自身要求不严,未认真履行管理者的职责,对工作中各个不安全的环节缺乏预见性,未及时主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发现和处理问题不及时、措施不当。①对护理人员缺乏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安全意识不强;②对各种职责、制度、常规的落实情况监控力度不够;③对低年资及业务水平低下的护士的业务培训未能跟上;④在差错事故高发时段未做好人力资源的调整;⑤未及时做好病区设备、物质的准备。
1.3 与患者有关的安全问题
护理是一项护患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的密切配合及支持。但患者的一些违医行为可直接影响护理人员的安全执业,如:①不假外出、不按时服药、拒测体温、血压、拒绝翻身等. ②防范措施
2 解决安全问题的护理对策
2.1 加强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安全护理与法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护理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法律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依法施护的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2]。
2.2 提高护士业务素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做好护理安全工作的重要保证,护士尤其是年轻护士应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举办的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强护理查房,拓宽了学习知识面。并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各种新仪器、新设备的使用。在工作中,还要增强责任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杜绝差错和事故的发生,从而减少护患纠纷。
2.3 成立护理安全小组
科室成立护理安全小组,由科室的护士长担任组长,各班护士是护理防范的操作者,负责科内安全管理工作。建立护理工作缺陷登记本,并对其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吸取教训,掌握如何规避临床风险和预防患者安全事故。
2.4 强化护理人员的证据意识
2.4.1 加强护患医沟通履行告知义务
病人入院时应告知病人:病区环境及设施,有关的医护人员,本院与病人有关的规章制度和安全劝告等。治疗护理过程中告知病人:接受治疗护理的名称、目的、注意事项、副作用及应承担的风险。特殊检查治疗前应征得病人的同意,履行签字手续;对于神志不清、昏迷、无行为能力的患者,对其家属履行告知义务,对危重病人要及时向病人家属告知病情取得家属的配合;病人出院时告知病人出院以后的疾病康复知识、正确用药方法、饮食休息要求、功能锻炼方式,复诊时间必要时以书面形式告知病人。护士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对医嘱有疑虑或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报告,不能自作主张。当主管医生不采纳护士意见时可向上级医生反映,并记录在案,以免日后互相推卸责任。
2.4.2 正确书写病例
护理记录是病案的一部分,是临床工作的原始文字记录,具有重要的法律效力[3]。护理人员应当用法律的思维书写护理记录,做到客观、真实、完整、准确、及时,与医疗文件同步,与医生记录相符。认真学习《护理病历书写要求及质量标准》,遵循护理文书书写原则,从法律的角度规范护理文书;禁止涂改、粘贴、错写、漏写;使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保证病人安全的意识,同时也有自我保护的意识。
2.5 加强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理工作中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加强与病人的交流沟通,与病人建立诚信关系,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4]。
2.6 增加护理风险意识
对风险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才能达到护理安全效果[5],加强管理医疗护理风险是与医疗护理安全并存的。因此,要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把护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确保病人及医患人员的安全。
2.7 建立多方位、多渠道、多途径的监控体系
医院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落实护理安全检查措施。建立以护理部-科室护士长-临床护理组长为主体,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的护理安全检查体系。院、科质控小组每月分别对临床科室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及病人满意度调查;监控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服务态度;护理部、病房护士长随机对科室护士进行护理制度、职责及安全知识等方面的提问,加大护理安全质量的监控;同时利用晨会时间不定时在科室督促护理规章制度和重病人护理的落实情况,及时掌握各种信息;通过夜查房加强夜班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倡导慎独精神。
3 小结
安全是护理质量的重要内涵和基础,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上均有可能涉及到各种潜在的法律问题,作为一名护理工作者,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加强护患的交流沟通,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对护理环节进一步调整、补充、完善,才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温馨、安全、满意的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 潘绍山.现代护理管理学[M].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9-340.
[2] 苏若兰,谢淑娟.1028份护理记录中相关法律性问题的分析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9):688.
[3] 薛利红.护理安全管理防范策略[J].护理研究,2007,21(12):3359-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