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计算机网络能力

计算机网络能力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计算机网络能力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计算机网络能力

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实践能力培养

本文提出了计算机网络课程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教学的教学方法,探讨了网络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和实验教学环境构建进行介绍,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采用、实验教学环境的现代化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进行分析。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目前

计算机网络教学比较偏重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结构抽象,网络理论和网络实验的深入研究都需要消耗个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教师个人知识结构的更新和发展会有许多不利影响,因而很多教师只是在理论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有较成熟的认识。并且常见理论课教师对实验部分不够重视,相当一些学校只是象征性地开展网络实验,实验室小,设备陈旧,软件落后,重理论、轻实践。以至于很多高校毕业生不具备能满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社会需求的网络实践操作能力。为此,网络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教学势在必行。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日趋复杂化的今天,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不仅要求理论教学内容现代化,对实践性教学内容也要逐步现代化,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开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措施。

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理论和实验教学活动;并且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参与考核活动,由被动变主动,培养更好的网络动手能力,从而掌握网络的基础理论。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剥离并不是摆脱理论课的指导,而是强化理论对实验的指导,并找到理论的最终归宿——指导实践,为实践服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网络实践操作能力。

2.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具体实施方案

在实践中体会理解抽象的理论传统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理论课与实验课教师为同—人,网络课程也不例外。那么网络教师的备课就会比较复杂,既要讲好理论课程内容,同时又要兼顾实验课程。实行了理论课与实验课相剥离的教学方式,安排专门的实验课教师,其形式就是使实验课从理论教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课程进行考核评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网络理论知识,从而加强对其网络实践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受教材的限制,大多数以OSI参考模型为基础,讲述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和计算机网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感到枯燥和抽象,难以接受。例如在讲解物理层的基本理论和作用时,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网卡的结构和特点,再亲自动手制作网线,然后在课堂理论教学时使学生了解物理层协议的具体实现。这样在实践指导理论的前提下,学生就很容易接受抽象的协议和具体实现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网络基础知识,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践操作性不是很强,但它是一门技术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相应的网络实践为前提,学生是很难对网络理论有较深入的理解。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正是一个必需的实践场所。因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必须要有完善的设施和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强网络实验室建设是学生实践能力增强和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障。

网络实验室应该能让每一个学生面对真实的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运行、设计各类网络实验。

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应体现开放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良好的实践环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学生在动手安装、配置、调试中锻炼工程应用能力,强化网络工程化的观念。 开放的实验环境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应用能力达到了教学要求,而且对其它课程的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强调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是被动探讨计算机网络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地接受知识的一方,而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计算机网络理论课与实验课只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有所不同。在理论课上,教师的主导地位突出;而上网络实验课时,学生面对的则是电脑和相应的网络实验环境,有着极大的灵活性和自由度,这就需要加强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理论课教师上课时可以设置疑问,这样在上实验课之前学生脑子里就融入了相关问题的悬念,并在实验中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来解决每个问题。这样不仅使学生认真操作实验,而且实验气氛特别活跃,在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中就没有无所事事者,学生能够主动地发现问题,通过老师引导能很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师配备的环节上,应该选拔既有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有较强网络实践能力的教师,以便给学生充分的指导,从而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会浪费时间,遇到无法完成的实验部分或错误都可以很快地解决,进一步激发出学生对网络实践操作的兴趣,真正体现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

更重要的是实验项目的开设。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但要掌握网线制作实验、基本服务器的配置实验,而且还要进行有关协议分析的实验;而非计算机专业只要掌握网线制作、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实验即可。通过不同性质的实验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兴趣,有效地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帮助学生深人理解和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原理和技术,提高学生理解网络、运用网络的能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学习的协作精神,从而达到网络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3.结论以加强学生网络实践能力培养为着力点

篇(2)

关键词: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课程建设;计算机网络

2003年教育部下发《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以来,包括高职院校在内的国内高校各级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就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目前已有包括本科、高职两个层次,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多个层次的数十所院校的精品课程项目得以立项、建设。精品课程的建设目标是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1]。国内兄弟院校前期开展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建设[2-3],大多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师资队伍、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和创新,取得显著成效,产生了很好的借鉴和示范效应。

我校是一所有着二十四年办学历史的地方性高职高专院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之路,十分重视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工作。计算机网络是我校信息与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我们在精品课程建设中汲取他人宝贵的经验,借鉴兄弟院校的创新成果,同时结合自身地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定位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以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组)建设和改革新路子,这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1高职毕业生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1.1网络技术岗位特点分析

计算机网络是当今信息社会最基本、最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之一。社会用人单位对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持续旺盛,工作岗位呈现多样性。IT行业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主要特点可概括如下。

1.1.1技术更新快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猛,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因此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和能力提升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不可能仅仅依靠学校所学的知识和养成的能力去适应其长久职业生涯的发展需要,这就要求学生注重自我学习、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高职高专学校2~3年的在校学习时间本身比较短暂,如何兼顾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以快速适应未来就业岗位;以及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之具备未来在岗知识更新的要求需要很好地加以平衡。

1.1.2实践能力要求高

与其他IT技术岗位类似,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对毕业生的实践能力,特别是实际动手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要求也非常突出。学生无论从事的是网络组建、网络运行、网络开发,还是网络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工作,都需要在熟悉典型网络技术、掌握典型网络设备运用技能的基础上,突出实践、注重应用。这就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路子――那就是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以真实工作岗位的模拟环境为实践教学空间,立足应用能力的培养。

1.1.3知识的复合特点明显

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除了要有一定计算机科学素养,熟悉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础知识外,另外具体岗位类型的细分,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还提出了一定的复合要求。比如,从事网络应用,如网站开发和管理工作的学生,除了对计算机局域网、互联网比较熟悉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数据库、程序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1.2网络技术典型工作岗位及其能力规格分析

我系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于1993年,多年来,先后为周边地区企事业单位培养、输送了一大批IT技术应用型人才。在先期开展的毕业生就业典型岗位调查中,我系针对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提出了包括企事业单位中小型局域网管理与维护、企事业单位网站建设与管理、企事业单位中小型MIS系统程序员等6个典型工作岗位,并对不同的职业岗位分析了各自应重点培养和训练的核心专业能力。

从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从事网络技术工作的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职业岗位能力,包括核心技能、行业通用技能和职业专门技能等。从实际岗位的需求看,毕业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分析如表1所示。

2 “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具体实践

表1的网络技术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能力分析,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相关课程组的体系构建提出了目标,指明了方向。

2.1计算机网络课程组体系设计

从高职高专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培养计划中计算机网络课程组的设置,既要突出未来从事网络技术工作学生的能力培养,也要兼顾未来从事其他IT技术工作学生的需要[4-5]。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提出计算机类专业“网络技术课程组体系设计”,如图1所示(图中“*”课程系选修课)。

为使学生通过相关课程组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具备计算机网络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和管理的能力,图1中网络技术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以下4个不同的层次。

2.1.1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课程

主要包括3门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PC组装与维护、Linux操作系统。这一模块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奠定基础。全部课程为必修课。

2.1.2计算机网络基础(核心课程)

该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典型局域网组网技术,深刻理解TCP/IP原理和技术,培养学生典型网络技术的基本专业素养。该课程作为网络技术课程组中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是课程建设的重点。课程的教学采用“理论+实验”的形式组织,实验部分可分为模拟环境的验证性实验和真实环境的开放性实验两类。

2.1.3网络基础架构能力培养课程

主要包括实用组网技术和PDS与组网两门课程。前者以基本路由、交换技术为重点,以著名网络设备厂商的典型设备为背景,学习、掌握常见网络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的配置和管理技术,使学生熟悉业界主流网络基础设备的应用;后者为选修课,供有意从事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选学。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知识,训练其实践应用能力。同时,该课程中通过典型组网案例的分析、课程实训等环节,使学生具备独立开展一般中小企业内部局域网、互联网接入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2.1.4网络综合技能训练教学环节

由“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实训”以及“网络技术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培训”构成。该模块强调的是网络综合应用技能的训练,属于提高性课程,旨在使学生在前述3个模块学习的基础,进一步延伸、拓展专业知识,进一步训练网络综合工程能力。

2.2核心课程的优化与重组

课程建设初期,通过对我校及兄弟高职院校现行课程教学情况的调研,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

(1) 课程应用性特点尚不鲜明。

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是一门具有很强应用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但传统国内高校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以OSI/RM七层模型为主线加以组织,“学院”气息很重。这一点对高职高专院校来说,问题特别突出。过于强调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的深度、广度和系统性,显然与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定位实际不相符合,导致课程教学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普及的现状严重脱节。

(2) 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呆板。

一般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大多采用“课堂教授+验证实验”的教学形式。从该课程教学内容的特点看,这本无可厚非,符合课程的教学特点。现今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由于过多强调课程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形式的风行,课堂教学内容陈旧、枯燥,特别是网络体系结构和协议分析部分,高职学生往往如坠云雾,师生难以互动,学习趣味索然。

(3) 师资队伍不能与时俱进。

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许多担任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教师,自身缺少专业实践背景,从学校到学校,从书本到书本的现象普遍存在,授课只能纸上谈兵,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其次,部分教师不注重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和知识更新,使课程教学与技术发展不相适应。

(4) 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滞后。

受专业建设时间和教学经费投入的制约,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与本科院校的差距十分明显,而计算机网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两者的矛盾比较突出。单纯依靠普通计算机机房开设基于模拟环境(如Boson、Packet Tracer等)的网络基础实验,使得学生在网络技术诸多专业的技能训练上受到很大制约,存在很多缺失。

基于上述分析,我系计算机网络课程建设实践,首先从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重组入手。其基本思路是:

(1) 突出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突出职业性和岗位性。通过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神州数码网络大学等著名网络教学平台的合作,开展课程设计与课程开发。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岗位需求和职业能力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课程的教学贯穿于实际的网络构建、应用和管理的工作过程中,突出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培养和训练。

(2) 强调学以致用,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与周边网络、通信行业、企业的联系与互动,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课程开发新路子;充分发挥已建立的“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等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深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构建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实训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以验证性基础实验、案例式组网实训、网络工程综合实训和实际岗位实践等形式,充实完善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3) 课程教学与职业证书有机结合。

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引入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在前期已开展的“网络设备调试员”培训考证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思科、H3C、神州数码等著名网络行业资格证书,丰富课程的教学模块,凸现课程教学的职业性。

为此,我们在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大胆摈弃了传统的OSI/RM模型为主线的组织体系,新的教学内容的组织体现了一般知识基础、基本技术方法和综合技术应用3个层次,兼顾了网络与通信基本原理、典型局域网技术、TCP/IP原理与技术和Internet典型应用等4个重点,如表2所示。

2.3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我们的课程改革探索中,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其中的重点工作。首先在实践教学内涵的充实上,初步构建了以下较为完善的体系。

(1) 网络基本原理实验:以校内“网络实验室”、“网络工程训练中心”为基地,采用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如Cisco Packet Tracer、Boson等)相结合的实验方式组织开展。

(2) 典型案例综合实验:在校内“网络工程训练中心”及校外合作企业中国电信衢州分公司、衢州市爱得发网络工程公司等基地分别组织实施。

(3) 网络工程实训:主要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在校外实习实施,并与学生的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有机结合。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我们通过依托校外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聘请了十余名行业技术专家,参与实践教学的指导。本系教师在配合外聘教师工作的同时,也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锻炼机会。

2.4课程教学与职业技能取证的有机融合

为了体现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职业性特点,我们将网络技术职业技能取证与相关课程组建设加以融合。相关证书与课程教学内容的关系如下:

(1) 网络设备调试员(管理员)技能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应覆盖该证书所要求的知识、能力规格,学生修完该课程,完成全部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2) CCNA、HCNE、DCNE等行业通用证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上述证书的部分教学模块供学生课内选修。学生修完本课程,选修网络技术课程组后续课程,或利用课程网站自主学习,扩展知识能力结构,经过短期培训后,具备参加该证书考试的条件。

3结语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组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开展以来,大大推进了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能力“中小型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组建、运行、维护和管理能力”的训练工作。限于篇幅,课程建设其他层面的工作,如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本文没有系统介绍,留待后续进一步总结和报告。

鉴于课程建设工作的系统性和长期性特点,我系前期开展的围绕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组建设工作,尚在进一步完善和深化之中。此前的许多改革实践,借鉴了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在此深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EB/OL]. [2003-4]. /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1193&infoid=13676.

[2] 蔡开裕,朱培栋,徐明,等. 国家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教材建设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8):69-70.

[3] 张继山,杜玉桥,王坤. 精品课程建设――三联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实施[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 (10):54-55.

[4] 尹德志.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高等教育研究,2007(3):65.

[5] 周鸣争,汪军.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综合化的尝试[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74-76.

Professional Competence-oriented Computer Network Course Group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N Yi-ming, QIN Ben-tao, LI Lin-jing, ZHENG Yue-zhai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Engineering, West Branch of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zhou 324000, China)

篇(3)

【关键词】课程体系开发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实践专家研讨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2-0028-01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中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开发工作日趋系统性与完善性。尤其对于新开办专业来说,如何确定该专业开设哪些课程、这些课程的授课前后顺序如何、每门课程需要放置哪些授课内容以及如何进行学时分配,都成为困扰专业负责人的一大难题。

基于上述要求,笔者作为从业多年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讲解如何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有效分析,进而为课程设置、课程内教学任务选择以及课程培养目标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想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最好的途径就是“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对于国内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学生培养的终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最终实现与市场接轨并成功就业的目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就业导向”。

想要实现就业导向,对于高校来说也面临着“与市场与企业脱轨”的严峻现状。目前,高校各专业开设的课程大多来源于传统教学,或者参考其它高校相同专业的课程体系开课。但是,据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业后明显感觉到动手能力不足,无法参与企业真实项目,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训期后才能真正参与企业的项目开发。

为什么出现上述状况?最直接的原因是学校在开课前没有深入企业进行实际调研,不了解企业目前的真实项目有哪些,更不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能与素质要求。所以,各专业要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探讨如何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以实现教学与就业的真正接轨。

一、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

1.确立会议目的与指导思想,制定会议方案

2.确定主持人

主持人应熟悉众多不同职业岗位的课程开发理念与流程;应具备一定的耐心、组织协调以及决策能力;应掌握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本原则;善于提问(比如针对工作分析,要具体问:这个岗位实际需要做什么?在你们单位这一工种的技术员做什么)。

3.确定记录员

最好选择本专业的教师担任记录员,因为他能够熟悉专业现状,并了解常用的专业术语,要求记录员文字记录速度快、头脑灵活,思路清晰。

4.挑选实践技术专家

实践专家研讨会的主要参加者除了专业课程开发的骨干教师以外,还应该有6-10名企业实践专家。实践专家的选择标准是:

①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优秀技术工人和技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和基层部门负责人。

②所服务的企业包括不同所有制(国有、民营、合资和外资企业等)单位,企业规模有别,不能一味选择大公司的技术人员作为实践专家,也要兼顾小公司的员工,这样能够采集到比较全面的信息。

5.录像工作人员:全程录像,为课程建设准备素材和佐证材料。

6.材料的准备

首先确定研讨会会议室,会前写好座位名牌,按会议室布置规则摆放座位名牌。准备好白板、白纸、录音笔、横幅(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专家研讨会)、材料袋(内含会议日程、相应表格、填表说明和典型案例等)。

二、确定主要就业岗位

经过问卷调查或者语言沟通等方式,向参会的企业专家调研主要就业岗位。经过系统而全面的调研,无论公司规模大小,招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生均主要面向以下几个就业岗位:网络管理员、系统维护员、网络综合布线、办公室职员、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网页制作员。依据就业岗位又确定了“网络工程”与“网站建设与管理”两个专业(技能)方向。

三、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依据上述就业岗位,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每个岗位上的典型工作任务。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有: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办公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图形图像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综合布线与测试、网络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管理与维护。

将典型工作任务按照难易程度进行排序,经过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和整合,确定了课程名称。

四、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及对应的职业能力

请企业专家帮助确定所有典型工作任务的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典型工作任务为例,子任务与职业能力介绍如下:

子任务1.组装与调试计算机

职业能力1:能够组装计算机;

职业能力2:能够安装计算机各类操作系统;

职业能力3:能够进行新机兼容性调试。

子任务2.维护计算机软硬件

职业能力1:能够检测和维修计算机硬件故障;

职业能力2:学会软件更新的操作;

职业能力3:能够维护操作系统。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面的子任务即是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需要实践和学习的两个项目,而这里的职业[dylW.net专业提供毕业论文写作和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能力即是该项目的能力目标。描述职业能力的语言有较为规范的要求,比如“能够做一件什么样的事”、“学会哪些技能”。

工作任务分析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性工作,也是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主要成果和特色所在,其成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开发工作。

经过对各专业进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我们可以归类行动领域,形成学习领域课程,构建包含公共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课、拓展训练五大系列的课程体系,更好地满足“培养与时俱进的高技能人才”的规格要求,制定素质拓展教学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首岗胜任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岗位适应能力以及岗位迁移发展能力。

以上仅是笔者作为一线教师从业多年来积累的微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篇(4)

【关键词】中职网络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80-02

随着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会对网络的应用率大幅度提高,网络已经成为信息社会的运行平台和实施载体。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维护、网页制作等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中职学校要顺应时展潮流,紧跟技术发展步伐,为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技术型网络技术人才,实现学生的工作能力与岗位对接。因此,必须努力构建与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有机对接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合格人才,以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

一、职业能力的结构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的职业活动所具备的个体能力,是人们成功地从事某一特定职业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稳定的、综合性的个性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和创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大部分组成,在纵向层次上可分为一般能力、群集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能力。

通过对行业、企业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合广西区域经济,确定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网络建设与管理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两类职业岗位群。根据对岗位群的工作过程分析,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所需的职业能力分为三个模块。

第一,一般能力。一般能力是基于人类劳动的共同特征,具有普遍的可适应性和广泛的可靠迁移性的能力,是解决问题过程中必备的能力,包括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能力要素可分解为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第二,群集职业能力。群集职业能力是基于小类、中类或大类工作性的同一特征,反映同一行业内部各职业间的共性要求,是面向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能力要素可分解为计机操作使用能力、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办公软件的应用能力、网络操作和系统操作的能力、网络应用维护能力、网络系统安全管理能力、系统软硬件维护的能力、信息产品营销能力等。

第三,岗位职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是基于细类的工作性质,反映具体职业对个体要求的能力,是劳动者完成具体岗位工作前提和保障。能力要素可分解为中小型网络的设计与搭建能力、网络工程和综合布线能力、网络操作系统安装设置、网站的设计与规划、网页制作能力、数据库构建与管理能力等。

二、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思路

职业能力培养是职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以就业为指导,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企业、职业岗位群对从业者能力和素质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目标,从分析行业和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构成入手,建立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体系。根据“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分析职业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置;以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按照能力培养递进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使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职业性。

三、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措施

(一)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项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主要载体,是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构建的核心。按照“建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起点,以网络建设与管理和网站建设与管理两类职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依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把网络技术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和设计教学活动,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岗位对接的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根据的能力的分类,课程体系由基本素质模块、基本能力训练模块、专业群基本能力模块、网络建设与管理模块、网站建设与管理模块和顶岗实习模块组成,如表l所示。

(二)以项目为载体,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是以工作任务(项目)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项目课程实施中,把职业活动过程设计成学习过程,以职业活动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开展教学,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情境下展开学习。通过任务驱动的学习实践过程,有目的地、系统化地组织学生在实际或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咨询、设计、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价六环节的完整工作过程,使学生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最终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三)建立突出职业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

能力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否达到能力培养目标的标准,是专业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重要环节。能力的考核评价体系要以职业岗位对人才素质、能力、知识的要求为依据,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改变单一的知识性考试评价方式,实行终结性考核与过程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根据不同课程特点建立不同的考核标准和方式,考核的手段和方式注重适用性、应用性、创新性。

篇(5)

关键词:应用能力;高职;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一、课程体系与学生群体的现状

1.课程体系的现状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主要还是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模式,由主修课、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组成。这些课程又可分为专业课与文化课两个大方向,不论专业课还是文化课教学都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育为辅。课程体系的开展也没有围绕社会与岗位的需求,违背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因此,改革现有的课程体系迫在眉睫。

2.高职学生群体的特点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学生属于理工科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有活跃的思维,对喜欢的问题能积极思考,但因为自身学历的原因常常存在自卑心理,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不如本科生,这样的心理状态往往严重影响学习效果与学习热情。

3.缺乏实践机会

当前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学缺乏实践环节,虽然随着教育的深入,高职院校逐渐意识到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践的机会与课程安排还远远不够,还是偏重理论教育,导致一些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良好,但在生活与工作中运用这些知识就变得束手无策了。

二、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要让实践教育与理论教育并重,结合企业实训操作的教学方法。用先进的多媒体课件丰富课堂内容,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注重培养高职学生适应社会与自主学习能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教育相对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必须要有特色。着重培养学生动手与动脑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开展整周实训工作,让学生能真正地接触企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了解将从事的行业,真正做到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2.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以往的课堂气氛沉重,任务感过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教师的授课方式没有创新,让课堂气氛低沉,学生和教师的沟通很少,教师教学也没有针对性,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课程其实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实践不仅能让学生把理论知识转换为实际应用,还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操作,对个别存在问题的操作,教师要给予指导与点拨。校方通过加设实验课的方式,让学生重视实践。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定向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可以通过让学生到企业中实习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树立新考核制度

在传统的考核制度中,成绩是最主要的评判标准。要“注重过程剩余结果”。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要想改革,修改考核制度也是必要的工作。 要建立以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考核中心的考试观念,实操考核不仅能检测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能进一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也提升了高职学生的岗位竞争优势。

三、总结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结合高职教学的特点,提出符合高职人才培养计划的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社会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要多加设实训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训机会。在实训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职业规范意识与共同协作意识,为企业输送更多“合格员工”。

参考文献:

篇(6)

论文摘 要: 现在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低下,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数量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职业教育归根结底是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的教育,专业课是主课,而将英语等基础文化学科视为鸡肋,更甚之被学生认为是令人头痛的课程。这一现象要彻底改变,可以尝试一种途径:以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目前我们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教学观念、模式、方法,不仅使学生没有了个人学习的时间、空间,而且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并且因为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只需机械地获得标准答案,从而使学生丧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滋长了学生的惰性,泯灭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能力。现在职校学生普遍的观念认为英语课是专业课的从属,有的学生甚至对学习英语产生厌恶心理,如能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必然能在英语学习上呈现出另一番景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综合实践活动到底是什么?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综合实践活动”,是以《英语课程标准》为核心,让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学习英语,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英语实践活动是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途径之一,以学生基本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自主学习、直接体验和研究探索为基本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的英语情境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项以贴近学生生活中最为关注的自然现象和社会问题为基本内容的非学科性综合活动,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综合实践活动是打破学科界限的活动课程,我们可以把英语课程和其他课程密切相关的内容融合起来,甚至借鉴其他学科的方式方法,活学活用,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正如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教、学、做合一”的理念,“learning by making”,让学生在做中学,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形态进入英语领域的学习,突破了传统英语课程教材和课堂的约束。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英语资源进行自学和探究,将英语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融合起来。在这种交叉、交融的过程中,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一种真实的情境交流,英语的学习能力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而且这一过程也有助于形成一种基于广泛资源的学习模式。 

二、为什么要借综合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它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密切围绕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注重体现与各专业的相关性,着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岗位适应能力。从职业教育育人目标出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和健全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将英语能力培养纳入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框架之中,凸现英语学习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念也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 

那么,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应该用怎样的理念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呢?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个突破口,可以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能力。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因此,很多人会认为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无非就是让学生学会记记单词、语法而已,没有意识到英语学习实际上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它是一个从领会语言、随意掌握语言开始到自发的言语使用的过程。也就是从英语语言知识到英语言语技能的转化。而英语语言知识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基本语法、词汇、语音等,而英语言语技能则指的是英语的听、说、读、写。所以要完成这两个过程的转化,如果一味地实行课堂“一刀切”,一味地“满堂灌”,学生则被动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这样做只会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从而一味地依靠老师,不会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突破口,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激起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让学生通过活动获取信息,在“做中学”,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大,才会乐在其中。 

我觉得学习英语就像是找朋友一样。只有喜欢这些朋友,愿意经常和他们在一起才能真正掌握他们,并且能够在生活和考试中运用自如。英语是有乐感的语言,从学生有兴趣的话题入手,可以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在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下逐步提高英语学习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我尝试从他们日常熟悉的话题入手,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1.以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激发。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时常不失时机地运用各种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

兴趣激发。或随机根据课堂上的学生思想动态,见缝插针进行点化,以热情、欢迎和接纳的态度鼓励学生。比如我在一节课的开始前,现场拆卸主机,展示实物,这些都是学生们平时在专业课上熟知的,通过现场实践,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降低了英语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综合实践活动。多方面提供参与机会,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健康有趣的活动,并能给学生及时的点评与鼓励,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其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和迎头赶上的信心。比如在计算机英语的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各种不同的竞赛任务,围绕这几种处理方式,让学生分别通过“说、写、画、唱”几种方式表达出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增大了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几种形式源于生活,并且结合了专业,同时也锻炼了技能。 

3.抓住综合实践活动的契机。善于把握契机,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自信心。如果在英语学习上我们只满足老师“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这样才能提高效率,达到好的学习效果。我引导学生以rap的形式唱出了计算机硬件名称,让他们乐在其中。抓住了这样的“契机”,让学生尽情展示,并布置相关的学习任务,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三、怎样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只从英语语言知识方面谈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是不够的,要从英语言语技能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线,比如:在听说方面,应鼓励学生多听英文歌曲,并向他们推荐各种好的声光辅助教材,同时还应辅助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自己学英文歌曲,并要求在课堂上演唱。或者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让学生进行复述、对话表演等。在阅读方面,除了完成教材中的基本阅读量以外,还应多鼓励学生在课后尽量多读英语文章,然后让其用自己的话尽可能地复述课文。但只培养学生自己阅读的习惯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在阅读时,对一些长句的结构分析。因为往往使学生感觉阅读困难的因素中,除生词量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不会断句。他们一旦看到长句就发憷,而当我们对这些看似复杂的长句进行一些句法和语法分析后就往往容易多了。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学生往往会受到诸多的限制、束缚、控制、规定。而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性学习中,英语学习有较明确的目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方式,体验幸福和快乐,并能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享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快地实现语言习得。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健康有趣的综合实践活动,找寻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实践,我总结了一些具体活动形式。 

1.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课前进行5分钟左右的会话训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内容须健康、有趣味。不要限制形式,可以是会话、讲故事、唱英文歌等。刚开始也不要限制会话的资料来源,可以在报刊媒体网络上摘抄。为保证质量,我要求学生事先进行预演,通过了再在课堂上表演,在表演前让他们出1—2个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同学听到内容后回答问题。这种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课外活动,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2.英语竞赛。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组织朗诵比赛、单词比赛、听力比赛、会话比赛等。教师在学生比赛前及比赛过程中要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以提高学生比赛的质量和学习外语的热情。 

3.英语墙报。出墙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增长见闻。出墙报要有计划,我将全班分为四至五组,一个月一组,轮流进行。出墙报要有一定的目的和主题,避免随意性。墙报形式要结合生活,应当生动活泼,图文并茂,美观醒目。内容可以包括故事、对话、谜语、小传,英语国家的文化、风情等,也可以摘抄名句、名言、名段、名诗或学习方法之类的知识。 

4.英语角。结合鼓楼英语角的模式,创建班级英语角,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在我们班的英语角,大家可以随便交流,教师帮助学生设立一些话题,但不准说中文,时间可选择一个至两个小时,活动地点可以班级或是校园的某一场合。通过实践,学生的听、说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职业学校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应站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高度,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这个阵地,使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渗透到综合实践活动中,从而使职业教育更有针对性、实效性。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教师在其中起着极为重要的引导和启发作用,正如一句古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正是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做中学”。一切源于生活,学生才会熟悉;学生熟悉,才会有兴趣;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提高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庭芗.英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2]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戴军熔.话语分析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 

篇(7)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可靠性 优化

一、前言

计算机在特定的环境中,如操作维修方法、负载条件、温度、辐射条件等,以及给定的时间内,计算机能够保证网络连通和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即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随之发展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作为这一系统工程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已经逐渐完善并形成比较完整健全的体系。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能够对网络的运行能力做出有效的反应,是实现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基础。

当前,计算机互联网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使用。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军事研究以及文化教育等等几乎所有的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包括信息的存储、传输、处理、政府的宏观调控决策、灾害预测和救济、银行资金转账、股票证券交易、能源数据、个人密码信息、网购安全等等。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的运行,不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使用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阐述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1、网络设备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网络设备主要包括用户设备和传输交换设备两部分。作为直接面对用户的网络设别,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影响比较大。网络设备的交互能力比较强,对应的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也就高,但是由于网络环境比较复杂以及存在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使得网络设备对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影响占到首要地位。

2、网络管理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计算机网络具有结构比较复杂、综合程度比较高和规模庞大的特点,在实际的网络运行中,有效的网络管理手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降低信息的流失,保障信息的正确传输,及时排除网络故障。在计算机网络的实际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的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一方面科学合理的选择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另一方面制定必要的网络管理制度,并加强网络应用人员的培训。

3、网络拓扑结构对网络可靠性的影响

在计算机网络中,各部件的连接都是采用拓扑结构,主要包括总线结构的网络拓扑和星型结构的网络拓扑,网络拓扑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的影响十分重大,也是实现分析计算机网络故障的前提条件以及保证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重要基础。

三、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原则

计算机网络是实现计算机之间信息联系的基础,网络在任何时间段和地点一旦出现故障,其损失都是十分巨大的,这与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有关,提高可靠性问题是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条件。因此,对设计过程中经验进行总结,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应遵循以下要求和原则:(1)在遵循国际标准的基础上利用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余度设计和容错技术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2)计算机网络要充分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将先进性、成熟性、实用性和通用性相结合;(3)计算机网络要考虑整个系统的造价,以及后期的维护和运行费用后比较少,保证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性价比要高;(4)计算机网络中使用到的设备要充分使用质量和信誉比较好的产品,保证所有的网络产品都满足网络可靠性的指标要求;(5)为了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要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6)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的投资要进行保护,对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现有的配件设施、网络布线进行合理地调配;(7)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人工或者自动的检查维护工作。

四、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方案

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最有效的方案是提高其网络系统的容错性。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就是寻找最常见的故障点,通过冗余来加强它们,以最大限度地缩短计算机网络故障的持续时间。本文根据实际需要提出了四种提高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设计方案。

1、 容错性设计方案

遵循“并行主干,双网络中心”的原则,将所有的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线路进行并行设计,计算冗余,通过这种设计方案可以使用户终端的连接处于两个主要的网络点上,形成了一个双网络的连接方式,提升网络的容错性。这种设计方案,在网络出现故障的时候,避免网络中其他用户受到干扰。因此,此设计方案有助于提升计算机网络抗故障的能力,实现了网络的可靠性提升。

2、双网络结构冗余设计方案

这一设计方案简单理解是在原网络结构基础上再添加一个备用网络。使用这种双网络结构形式,能够提升数据信息的同步传输能力。在计算机网络中出现故障或者主网络出现故障无法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备用网络系统会替代原网络系统,保证网络数据信息的传输,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双网络设计方案相对于容错性设计方案造价较高,但对于故障的排除却相对比较简单和容易发现。

3、构件层次布局的设计方案

将计算机网络系统分为网络应用层、网络服务层、网络操作系统层和网络物理硬件层四个层次来逐步完善计算机网络系统。在计算机网络中对各个层次的设计要合理,明确各个层次的作用,从而一个一个完整的网络磁通,提高整个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

目前,有学者从整体网络体系角度提出设计方案,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内部结构的延伸,有效地解决了计算机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整个网络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