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企业内部监管

企业内部监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1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企业内部监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企业内部监管

篇(1)

企业内部控制不力是伴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2008年初,由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在股票衍生产品交易中违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欺诈,造成该行数十亿欧元的损失,导致人们不得不越来越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现象的反思。相关研究人员在调查中发现,在受到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处罚的上市企业中,有近半数的企业是因内部控制执行不力而造成的。自从2008年以来,我国财政部门和审计等监管部门相继出台了许多内部控制监管制度,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意图规范企业的内部控制行为;相应地,2010年,为了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和评价,规范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控制审计行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制度条例,使得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地遏制。

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国内学者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其研究主要侧重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王素莲,2005;李小燕,2008),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比较(杨秀平,2010),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互动与衔接(程新生,2004;李连华,2005),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谢志华,2007;丁友刚,胡兴国,2007)和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与优化(李小云,2009)等方面。但遗憾的是,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研究却少之又少,仅有的一些研究者也只是把监管政策作为研究模型的外生变量来处理,往往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与法律法规之间的固有联系,导致不能够完整地反映内控控制的内在逻辑与监管政策的有效性及必要性。因此,在中国这个新兴国家的特殊制度背景下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行为与监管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为内部控制监管部门提供一定的决策建议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

只有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进行深刻分析,才能够真正地做到对“症”下“药”,因此,笔者首先对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表现形式进行简要的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一)会计信息失真 阎达五、杨有红(2001)认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主线,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归根结底是以最小的经济代价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所以,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为了获取更多的额外经济利益,常常人为捏造会计事实,通过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或隐瞒、虚报收入等欺诈行为导致因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信息失真的现象较为严重。随之而来的不良后果是,最直接的降低了企业的信用,增大了企业发展的风险,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而加重了企业运行的不确定性,严重危害企业与证券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该行为还间接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隐患,误导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使社会经济资源得不到合理的优化配置,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会计信息失真是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的重要表现。

(二)内部人控制 “内部人控制”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内生现象,指的是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剩余控制权的现象(黄兴孪、沈维涛,2009)。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当内部人受雇投资人经营企业时,由于所有者和内部人目标的不一致,高层管理人员凭借其对企业控制权的掌握,在制定企业发展政策时,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使本应实现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逐渐变成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陈共荣、佘利文(2009)认为“内部人控制”问题不仅是一个问题,而且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内部控制问题。首先,在一定条件下管理者可能做出违背投资者利益的事情,这就是因“内控不力”而造成的后果。其次,“内部人控制”问题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形式不一样,如在南斯拉夫主要是职工控制了企业;而在俄罗斯,则主要是经理人员控制了企业,其共同特点是在政治上发生了突然的转折,一时间出现了“权力真空”,内部人得以扩大了自己的权力,这时问题的实质是一种“内控问题”。当更多的上市企业被企业内部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自然失去其应有的效果,内部控制必然以失灵收场。当上市企业的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不能通过制度性的安排监督、控制高层经营人员,企业“内控”只能落空。

(三)资金流失严重 Johnson等人把大股东转移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称作“掏空”,其实质是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剥夺。对于许多上市企业而言,企业的大股东往往具有对企业的真实控制权,根据经济人假设的说法,任何存在于经济社会中的组织和个人都是利己的,所以,当上市企业的大股东获得企业的真实控制权以后,必然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为自己谋取更多的经济利润。当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结构和交叉持股方式分离控制权和现金流权,或者担任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且在法律对小股东的保护不到位时,大股东“掏空”行为更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上市企业缺少必要的监督机制,导致挥霍浪费严重,使公司出现巨额亏损,有的上市公司由于财产物资内部控制管理薄弱,加上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健全,造成资产大量流失,应收账款管理混乱,很多公司将潜盈、潜亏、完全无法收回的对外投资和借款等各种名目长期挂在往来账户,不作处理,并且很多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财产清查制度,经济部门与财务部门长期不对账,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以上做法突出体现了个别企业有章不循,内部控制行为混乱的局面,这种局面急切需要解决。

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原因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主要表现形式,有必要对执行不力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内部控制结构不合理 尽管我国已经颁布了许多关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法规,但从微观角度来看,真正的实施还需要靠企业自己本身。有调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设计不合理是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的重要原因,被调查人员中有接近50%的人员认为因业务岗位设置的缺陷,导致了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而授权批准不明确、授权批准层不清、授权批准范围有交叉等设计问题的比例分别达到32.9%、43.0%和30.9%;此外,在信息化会计系统应用效果方面,由于系统本身存在漏洞造成执行效果较差的比例达到23.8%。

(二)企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企业中的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但对企业人员再教育培训却没有及时跟进,有些培训流于形式,根本起不到提高企业人员素质的作用。由于企业管理层在内的众多企业员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的素质,对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内部控制作为权力制衡、规范工作流程、优化企业发展的措施,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是针对单个企业进行自我约束评价的。并且,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目标认识还不明确,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制定与实施是使企业整体运行更有序、更合理,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重要途径。

(三)内外部监督缺乏有效性 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管体系,但由于制度的不尽完善,审计人员不规范执业,加上企业管理制度的分散及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监督体系所带来的监督效果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有调查显示,41.4%的企业缺乏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内部会计控制设计和执行中的问题,并且没有及时与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进行沟通,从而造成监控不利。

除上述原因以外,公司治理程度、内部控制环境、企业文化特点等因素也是影响企业内控不力的重要因素。内部控制不力是对我国上市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一种直接评价。国外的相关研究结论无疑是我国相关研究的重要基础,但如果把外来的方法、经验直接用于我国这个新兴国家的特殊背景下来研究内部控制问题无疑是行不通的。针对上文所分析的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表现和原因,结合我国特定的制度背景,运用博弈理论来研究我国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力量对比,评估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监管效率,则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四、博弈模型构建

博弈论是建立在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其主要研究经济行为主体在发生相互作用时如何作出理性的决策以及这种决策达成何种均衡的问题。在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监管博弈中,博弈主体主要包括企业和监管部门,在博弈的过程中,企业和监管部门都会根据自身的经济目的做出某些经济行为,然后,双方又会理性地针对对方所做出的经济行为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对策,如此可能进行多次,以希望实现双方自身的效用最大化。监管政策往往被看作监管部门的行为载体,监管政策的内容往往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企业内控不力的态度;同时,企业方面也会根据监管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来预测监管部门的行为,以据此及时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在构建企业和监管部门的博弈模型之前,借鉴相关研究文献,笔者对模型研究的范围进行了必要的限定,以便合理分析相关的问题。第一,博弈参与人的行动、信息、战略、支付函数都是共同知识;第二,根据“经济人”假设条件,本文中的博弈参与人的经济行为均以实现自身的效用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第三,博弈过程中的参与人对待经济风险都是风险中性者。

(一)基本假设 (1)博弈参与人分别为企业(N)和监管部门(M)。可供企业选择的策略集有{内控不力,内控得力};可供监管部门选择的策略集有{监管,不监管},其中,如果监管部门选择监管,监管的效果集有{有力度,无力度}。博弈参与人在博弈过程中都在一定条件的约束下以一定的概率来选择自身的最优经济行为,以期望获得最优的经济效用。(2)设企业内控得力则企业可以获得正常年度收益I,若企业内控不力则可以获得额外收益 。(3)若企业内控不力被监管部门发现,将处以a*i2(a≥1)的罚款。(4)设监管部门对企业内控执行情况的监管成本为C。当监管有力时,可获取收益H,假如监管无力时,内控不力的事实在后期被发现,则监管部门将损失h。(5)设企业内控不力的概率为p(0≤p≤1),监管部门对企业内控进行监管的概率为q(0≤q≤1),并且监管有力的概率为r(0≤r≤1)。

(二)博弈分析 在企业与监管部门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双方分别在预测对方行为的基础上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策。企业在预测监管部门行为的前提下选择内控得力还是不力,监管部门则根据对企业行为的预测来确定最佳的监管策略。两方都以自身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其两方的博弈决策树如图1所示。

根据上面的论述和假设,可以得到两方的博弈支付矩阵,如图2所示。

假设企业内部控制得力时企业的收益为U0。企业内部控制不力时企业的收益为U1。那么,根据先前假设,可以得出:

U0=I

U1=q[r(I+i-ai2)+(1-r)(I+i)]+(1-q)(I+i)

则可得到企业的内部控制期望效用函数:

E(U)N=(1-p)U0+pU1=I-pqrai2+pi

同理可得到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用函数:

E(U)M=pq[r(H-C)+(1-r)(-h-C)]+(1-p)q(-C)+p(1-q)(-h)

因为企业是根据监管部门的监管概率和监管力度来决定是否内控得力或不力的,并且在一定经济条件的约束下期望自身效用的最大化。换句话说,即求解:■E(U)N=I-pqrai2+pi

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期望效用函数求解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最优条件:■=0,可得,q=■。

由上式可以得出,q与r成反方向变动,r与a成反方向变动,进而可以推出如果监管部门能够加大监管力度,加大对企业内控不力的处罚,就会减低对监管的需求概率。

同理,内控监管部门也是根据企业的内控行为来安排自己的行为决策,并期望在一定经济条件的约束下,使得自身效用最大化。换句话说,即求解:

■E(U)M=pq[r(H-C)+(1-r)(-h-C)]+(1-p)q(-C)+p(1-q)(-h)

对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用函数求解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最优条件:■=0,可得,p=■。

由上式可以得到p与r、H和h均成反方向变动,而C和H成同方向变动。所以,可以推出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加大对监管部门的奖惩力度和降低监管部门的监管成本与费用可以减少企业内控不力的现象。

将p=■,q=■同时代入E(U)N=(1-p)U0+pU1=I-pqrai2+

pi中,可以求得:

MaxE(U)N=I-■■rai2+■i=I

由所得结果可知,所得结果正好与企业内控得力时可以获得的正常年度收益I相等,进而可以推出在监管部门的有力监管下,企业和监管部门之间可以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均衡,此时如果企业再内控不力,那么可以获得的额外收益只能是0,所以企业最终会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

五、博弈模型优化

对于监管博弈,双方之间的博弈规则是否有效并不取决于博弈的参与人,而是取决于博弈局外人――法律法规制定部门和社会公众的评价。因此,对于博弈局外人来说,即使监管博弈已经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均衡,但博弈局外人仍会认为上述监管博弈均衡有帕累托改进的空间。尽管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已有三四十年的时间,但我国仍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市场经济体系结构还不完善,监管力度还不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经济违规现象屡见不鲜,并且违规行为都比较隐蔽,监管部门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管措施,致使监管力度和信度远远没有达到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监督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尤为迫切。

(一)构建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法律法规体系 近年来,尽管国家已针对企业内部控制中所存在的问题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配套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制度条例,但在这些法律法规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缺陷,如,没有明确规定违背这些规范之后所应受到的惩罚,如果惩罚力度不够,那么法规所能起到的作用就会微乎其微。从博弈分析过程可知,当监管政策只起到治标不治本的作用时,企业仍然会偏好内部控制不力来谋取额外的巨大利润,即i∞,此时,博弈均衡将不再存在,监管则没有任何效果。

(二)加大外部监管力度 外部监管部门(财政、税务、审计)要合理分工,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并要适当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网络。要进一步完善违纪追究制度,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监管。另外,监管部门应加强自身对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增强信誉度。有关部门必须对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进行监管,使注册会计师的社会监督职责到位。鼓励并支持新闻媒体对企业内部控制行为进行监督,以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最后,监管部门应该合理构建监管网络,争取把监管成本降到最低,并且在监管部门监管得力或不力的情况下,上级部门可以给与一定的奖惩。因为,当监管成本越低(C0)或对监管部门进行适当的奖惩(H∞,h∞),会使得相应的监管效率不断提高,最终有助于企业内控不力发生概率的降低。

[本文系山东理工大学社科资助项目“基于价值链的企业财务管理”(项目编号:707036)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阎达五、杨有红:《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2]朱荣恩、应唯、吴承刚、邓福贤:《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会计研究》2004年第10期。

[3]李小燕、田也壮:《持续改进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有效性标准的研究》,《会计研究》2008年第5期。

[4]程新生:《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互动关系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4期。

[5]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会计研究》2005年第2期。

[6]谢志华:《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关系与整合》,《会计研究》2007年第10期。

[7]丁友刚、胡兴国:《内部控制、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基于组织目标的概念解说与思想演进》,《会计研究》2007年第12期。.

[8]王素莲:《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9]杨秀平:《萨班斯法案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比较分析》,《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0]李小云:《论我国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1]黄兴孪、沈维涛:《政府干预、内部人控制与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经济管理》2009年第6期。

[12]朱国泓、赵佳俪、杜兴强:《大股东资金占用的监管博弈:模型建构与应用》,《管理评论》2010年第9期。

[13]陈工、陈健:《财政监督的博弈分析及其优化》,《财贸经济》2007年第4期。

[14]陈共荣、佘利文:《内部人控制程度与公司治理效率的关系研究》,《求索》2009年第10期。

[15]Johnson S,La Porta R,Lopze-de-Silanes F,Shleifer A.Tunneling.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0.

篇(2)

关键词:企业 内部控制 内控效益 内控效果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的各级管理层,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确保经济和会计信息的正确可靠,协调经济行为,控制经济活动,利用单位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形成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贯穿整个企业的工作过程,如果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它们很难提供专业、客观、公正的服务。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责任维护会计信息的公正性、客观性,使企业的发展更顺利。

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2.1企业的内控制度影响其执行效率

企业内控制度有助企业管理高层制定的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的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由内部控制具体政策、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程序组成。但在许多企业中,存在着企业不愿意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象。是在对财务采取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到位的企业,更不愿意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在这些公司中,内部控制制度由全部控制转为部分控制,甚至打折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真正作用在这些公司无法全部发挥,自然内控制度的效率和效果更是无从谈起。

2.2企业的内控情况影响其内控效率

企业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程序三方面组成: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会计系统和内部控制程序。由于企业高管层的治理控制影响到公司的内部控制执行,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情况往往并没有预期的效果显著,所以内部控制效率也不明显。内部控制从长远看,与企业远期利益有很大的联系,高管层若只顾眼前利益,内部控制不恰当,直接影响公司长期的管理控制的效果和效率。企业治理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现实导致了控制的薄弱低效。

2.3内部控制环境影响内部控制制度执行

企业作为一个系统,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运行。环境又可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内部控制是以组织结构为基础建立的制度控制,而合理的组织结构是达到内部控制目标的组织保证。组织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合作要协调。内部控制制度因素只有适应分工的技术效率的内在要求,其整体的制度效率才能提高。要加强各部门之间分工合作的协调性,以保证内部控制执行的专业化和有效的管理。

3.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措施

3.1企业要精简信息传递层次

企业要在内部进行了信息传递,因为部分企业内部组织结构过于繁琐,信息传递程序过于复杂,要想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就必须精简信息传递层次。内部审计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检查,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具体按:确定企业内控标准,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内控标准的审核来判断其操作实用性,进而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企业内控信息传递的精简内容;内部审计检查企业内控标准是否健全,在分析企业内控缺陷基础上,提出对企业内控标准健全方面的精简内容;测试企业内控有效性,在判断企业内控标准质量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出具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审人员在报告中提出具体结论、建议,供企业管理层参考与采纳,用以精简信息传递层次以改善内部控制。

3.2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

要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执行的效益和效果,就是加强企业本身的信息披露。而加强企业信息披露,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企业要加强自律,主动进行信息披露,政府有关管理部门加强监管和企业加强信息披露,二者有机结合是企业内部控制向前健康发展的强有力保证。企业加强信息披露是根基,因为出于自身意愿而自行管理,因此效率高。而政府监管主要是在企业信息披露的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不一致时,有效约束企业加强信息披露的行为。

在我国,政府监管和企业自律这两方面力度都不够,政府对企业加强信息披露的监督管理沿袭了行政体制,属于政府干预型,审计署、财政部、证监会齐手共管,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企业自律的功能发挥。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审计署、证监会、财政部、工商部门等携手组成独立的监督企业加强信息披露的委员会,行使政府监督职责。从而加强对企业的自身监管,建立企业自律机制,促使企业从公司内部自学进行内部控制,自我监督,自然。

3.3加强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维持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

确立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机构的法律地位,明确金融证券监管的法律条款和法律细则;增强金融证券的监管法律体系的完备和配套,提高和统一法律体系的整体性;增强金融证券监管的法律、法规的科学操作性,强化实效;建立并健全金融证券监管的法律、法规实施机制,加大执法强度和力度;适应金融证券网络化发展趋势,制订适宜金融证券网络化的监管制度。

3.4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信息质量

通过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状况分析可以得出,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与企业财务报告质量、企业本身的质量存在关联,高质量公司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自愿性高于低质量的。企业的治理结构与特征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也存有正向关系,设有审计委员会的企业多是积极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计划再融资的企业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而上市时间长,财务状况不好,违规的企业不愿意披露内部控制信息。

4.结语

我国研究企业内部控制及内控信息披露时间短,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益和效果不勉励突出也属正常。企业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选用高能力的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会计、审计、管理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作用。有关管理部门要加强对企业上市资格的审核和对企业信息披露情况的监管,加强对金融证券市场的监管,维持资本市场的良好秩序企业自身要精简信息传递层次,各方共同努力,一起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效益和效果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3]周小燕,罗许练.我国医药制造业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角度[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5]张艳,钟文胜.内部控制报告需要审计吗?[J].财会月刊,2011,(04).

篇(3)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问题 原因 完善对策

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未达到较为理想的状态

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大部分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力度不足。大部分企业未形成清晰、完整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层对其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发展理念并没有较为详尽的阐述。此外,大部分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不能得到企业员工的广泛认同,员工在实践工作过程中并不能贯彻落实企业的各种理念,实践工作与理念要求脱节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其二,虽然近些年来我国积极吸取国外发达国家的企业组织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与改革,但组织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企业中还是普遍存在的,权力过分集中于高级管理层、缺乏必要的监管组织要素、部分部门人员冗余等现象都严重制约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其三,我国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并不能满足大部分企业员工的发展需求,一方面表现为企业没有充分了解所有员工的待遇要求,没有建立完善的与员工长远发展相结合的薪酬制度,另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没有充分注重员工考核制度的建立,不利于企业员工的快速成长。

(二)缺乏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我国大部分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缺乏完善的信息搜集系统。我国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信息系统,不能对各种信息有效地整合、分析、处理,在企业范围内的信息利用率是非常低下的,不利于为企业会计部门以及其他部门提供更加有效的信息。其二,缺乏完善的信息传递系统。一般来说,企业信息传递包括横向传递和纵向传递。近些年来,我国企业积极吸取国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纵向信息传递系统构建较为完善,信息可以在上下级部门间高速传递,但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形成系统化的横向传递系统,信息很难在部门与部门、企业内部与外部之间得到高效传递。其三,缺乏完善的信息共享系统。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现代化办公设备普及率显著提升,智能化、信息化办公设备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但由于缺乏实践操作和管理经验,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将内部控制管理全过程融入信息共享系统中,信息化、智能化内部控制信息共享系统的构建仍然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企业内外监管作用弱化的现象普遍存在

监管体系对于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充分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我国企业内外部监管作用弱化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其一,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和监管部门并不独立存在,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人员的切实利益直接由所在企业直接控制,内部审计和监管工作人员直接向企业领导负责,在这样的管理现状下,内部审计和监管部门的工作强度和质量会受到企业领导的主观因素影响,内部审计和监管部门想要保持绝对纯洁是非常困难的。其二,我国大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第三方监管力度不足。体现在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并不健全,内部控制管理规范化建设力度不足,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并没有对我国各大企业形成很好的第三方监管。

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一)创设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想要有效提升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质量,首先要创设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针对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可以采取以下三个方面的完善对策:其一,企业要注重企业核心文化建设。企业管理层人员应该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则,将企业文化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这样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另外,企业应该定期召开企业文化建设会议,向企业员工详细介绍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管理理念,让企业员工都能对企业文化有一个全方位地了解。其二,我国企业应该选派高级管理人员去国外进行交流学习,积极吸取国外发达国家大型企业在组织结构设置方面的经验,从而通过制约体系的加入而有效限制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权利的过分集中,通过组织结构简化和重组有效改善某些部门人员冗余的现象。其三,与时俱进地创新与改进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也是十分必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与创新的根本,企业应该给有能力、有潜力的员工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足够的薪金空间,这样才能最大化激发员工潜力,提升企业员工的幸福感和创造力。企业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考核制度,让各方面能力有所突出的员工都能有所发挥、有所建树。要求员工严格遵守财务工作有关制度要求,恪守财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准则,认真完成本岗位及与本岗位密相关的各项工作以及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

企业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在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基础上,这样企业的会计信息、内部控制信息才能高效、通畅地传递,因此,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也是十分必要的。针对我国企业信息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方面的完善对策:其一,要结合市场发展趋势构建系统化的信息搜集系统。企业的风险评估与控制、内部监管、内部控制活动进行都离不开信息获取过程,将大数据处理技术合理有效地应用于企业信息获取系统中,可以对海量信息进行整合处理而输出高效信息,这对于现代化企业的快速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其二,企业应该注重信息横向和纵向传递系统的构建。为了促进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高效传递,企业可以构建专门的协调管理部门,负责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的沟通任务。员工也要加强学习,能够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另外,企业也要定期举行联谊活动,增加各部门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为信息横向传递创设良好的氛围。此外,企业要注重上行纵向信息传递系统的构建,要确保企业一线经验和信息可以快速传递到高层领导处,这对于企业的创新式发展十分必要。其三,企业要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构建多功能的信息共享平台,平台至少要包括信息输入、信息输出、互动交流、信息反馈的基本功能,企业全体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获取各种信息,也可以及时反馈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这对于企业高效流通信息环境的创设来说是十分必要的。企业财务人员要善于团结带领周围同事共同为完成一项工作克服种种困难,打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要与业务部门的同事以及外单位有关工作人员保持了良好的沟通,相处融洽,协调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进一步强化企业内外监管

内部控制监管是企业监管的重要核心,如果内部监管工作都不能顺利完成,其他监管工作将无从谈起,因此,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管也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应该在内部监管过程中融入制约因素,有效分散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部门的绝对领导和控制作用。另外,企业应该注重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培养,会计人员发现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披露,这样才能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良好的约束和监管作用;此外,随着我国会计管理理论研究地不断深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要求,同时应该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提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管的有效对策,从国家宏观角度出发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监管。另外,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第三方会计监管机构的建设,通过社会力量的监管作用约束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

(作者单位为沈阳铁路资金结算所)

篇(4)

一、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举措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当前我国企业内部审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一是企业内部财务审计。企业内部财务审计包括了从预算到会计到内部审计再到财务风险管理的一系列全链条的财务全面管理。这也是企业最主要的内部审计监管手段。二是企业内部经营审计。即是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重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审计工作,在各项经营业务过程中,注入内部审计监管意识和理念,将企业经营管理纳入内部审计控制体系当中。三是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控制。通过对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细化和分工,落实相应的监管责任,形成互相监督、共同管理的科学化组织管理体系,强化内部配置的合理性,落实内部审计的科学配置。三是内部管理人员审计。强化企业员工内部审计内控风险防范意识,并通过设置各项相应的内部审计管控奖惩措施,形成较强的人员控制体系。

二、强化企业风险导向,促进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建议

1.强化企业风险导向和内部审计理念

加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内部审计工作,首先应当强化企业上至管理层下至基层员工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意识和理念,首先要让员工们深刻认识到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意义,其次要让他们明白内部审计工作是怎样一回事,有哪些主要的工作内容和流程,自己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要做到哪些事情,在管理过程中严格自身职责,切实做好管理工作。

2.完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相关制度流程

“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的制度流程是企业健康有序开展相关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有效指引。企业应当建立起完善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的制度流程,将企业内部审计的相关制度不断细化,保障其可操作性和科学合理性,以制度的形式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对企业与审计有关的各个流程都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制度、按流程办事,以制度和流程保障各项工作的合理、有序开展。与此同时,企业内部与审计相关的部门也应当建立起积极配合内部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以制度带动执行力,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得到权力的支持和更好的开展。

3.严格企业内审计制管理责任制

没有责任,就没有压力和动力。在企业内部审计管理过程中,对于各个流程各个人员的职责和责任都要予以明确和落实。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评价,实行内部控制审计,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必须将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健全和执行情况纳入企业的考核体系,以此检验企业内部审计执行的效果和效率等,同时针对在内部审计管理过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从而能不断完善内部审计体系。

4.多管齐下强化企业内部监管

通过多方面实施保企业内部监管工作,有助于更全面、更有效地开展监管,确企业的经营安全和管理有序。首先,领导和企业应当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认识高度。其次,通过自查、抽查与审计并行的模式,多管齐下进行内部自我监督管理。最后,建立内部审计激励制度。制定财务考核办法,将企业内部审计管理工作作为财务考核的重中之重,科学界定,严格执行,规范考核,赏罚分明。

篇(5)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原则;问题;必要性;构建;建议

一、引言

众所周知,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内部会计控制是指企业会计职能部门所实施的控制,而且会计控制使得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资产活动的风险和损失都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近年来建设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企业十分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所以本文就现阶段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现阶段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了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的必要性,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强化建议,旨在能够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二、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的原则

现阶段企业构建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主要包括评价报告控制、责任控制、预算控制三个基本的模块,来对企业的目标、业务活动、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通过信息反馈,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得到不断的改变和完善,进而促进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为了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能够切实的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就必须遵守相关的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全员性原则。全员性是说内部会计控制对企业内部每一个成员都有效,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动全体人员共同参与到内部会计控制构建的工作中来,共同沟通,集思广益,相互协作,相互监督。

2.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效益原则是指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需要以降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为原则,减少不必要的程序和重复劳动为原则,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需要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

3.职务的独立性原则。职务的独立性原则是指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时需要明确各个部门和各个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各个部门和成员之间权责分开、互相配合、互相协作、互相监督。

三、现阶段企业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随着我国《会计法》等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和发展,我国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进步,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的构建工作也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严格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依旧存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有待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够高是现阶段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而企业领导却过多的关注于财务收入和各项经济效益却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作用,导致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时存在形式化和格式化,实际的指标和内容不够严格和全面,各个内部管理模块之间相对分散,操作过程中随意性和自由性比较高,进而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发生。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也是影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高效开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一些企业内控会计控制构建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强,致使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的发生;另一方面,一些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够强,对于预算、核算、记账等工作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了解和掌握的不厚健全,进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指标的不严格、体系的不规范等现象的发生,导致在实际操作和运行过程中出现了做假账等现象的发生。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过程中监管力度不够高。监管力度不够高也是现阶段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一些单位缺乏独立的监管机构,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够高;其次,一些企业虽然制定了配套的监管制度规范,但是其指标和规范不够严格,实际操作性不强;此外,监管力度不够高,监管部门在执行监管工作时受到上下级的约束,不能切实的发挥监管部门的价值,即使发现问题也不会做相关的处置。

四、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对现阶段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发现,上述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进步。其次,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不仅能够使上述问题得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而且也是企业贯彻和执行相关的法律规范的体现,使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严格化;此外,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也是企业不断强化自身经营挂历的必然要求,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抵御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同时,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也是企业逐渐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核心和关键。

五、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的建议

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是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构建工作的基础和关键,这就要求企业领导首先要加强对企业内部会计构建工作的关心和重视的程度,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内部会计控制氛围;其次,配合相关的奖惩机制来加强企业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减少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

2.加强计算机技术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中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使用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可以将更多的较为复杂的、繁琐的数据进行分析、传输和加工处理等财务活动涉及到的财务信息更加透明化和严格化,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的一体化,在实现信息共享的同时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中的风险和损失,所以在构建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引用和推广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3.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规范。建立健全配套的制度规范能够使得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变得更加规范化和细致化,这就要求企业一方面要严格相关的指标和规范,增强制度规范的实用性和适用性,使其更易于操作和掌握;其次,要规范各个部门的职责和权利、义务,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营造人人身上有责任的氛围;此外,还要健全相关的奖惩机制,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4.加强监管的力度。加强监管的力度是减少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存在风险和损失的关键,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完善相关的监管规范,构建专门的监管部门,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其次,要适当的增加监管人员的职权,使其能够切实的参与到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各个环节中,做到时时监督和管理;此外,还可以采用委派责任制来加强外部监督的力度,通过内部监管部门和外部监管部门的相互合作,能够从根本上提高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构建工作的绩效,进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六、结语

总之,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构建对于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构建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制度因素等各项因素会产生很多的风险和损失,所以企业在构建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时一定要掌握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实际运行状况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是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一直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海博,逄艳波.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中国集体经济》.2015(12).

篇(6)

【关键词】 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措施

一.引言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缺乏创新,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企业要积极分析内部会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行,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会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存在缺陷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上产经营活动上,不能直接产生显性的经济价值,而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只有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检验才能慢慢体现出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少会采取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方法。另外,企业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采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方式,需要企业设置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岗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加企业管理的程序,不仅浪费时间,还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存在缺陷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了各种规范。但是,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些制度的出台都是针对企业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不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做好方法措施。另外,这些颁布的规章制度只针对某些行业,应用的范围特别小,难以实现企业的普遍应用,缺乏统一性、公认性。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常只是一纸空文,忽视了对与会计控制制度的操作和改进。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实际的执行情况,评价、报告措施实施都很不理想。例如,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套十分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事故的认定和承担。但是在事故发生和处理的过程中,这些制度和规章都没有有效的执行,设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也非常关键。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错误认识,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对内部会计控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观念。首先要做到内部会计控制是针对企业每一个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要具备严肃性,企业领导和职工都要认真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禁止逾越。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权力制衡机制,要建立起执行、监督以及授权的“三权分立”机制,以防出现舞弊的现象。最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是发现问题,防止舞弊,更重要的是进行风险预测管理,从制度上根除错误和防止舞弊现象。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虽然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规范,但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当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协调。因此,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积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企业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和和企业内部控制无缝连接。其次,让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晚上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3.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针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问题,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监督与管理。首先,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责任划分,让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建立相应的奖励与处罚措施,是制度的实施制度公开化、透明化。其次,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不定期的审核与考察。最后,企业领导部门要以身作则,自动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4.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

企业要积极发挥财政监管的职能作用,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被确实的执行。另外,要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的培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四、结语

内部会计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措施,提高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积极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臧勇,周艺.会计信息化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11,02(04):23-25

篇(7)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4.028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4-00-01

1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内涵

据相关的文献显示,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定义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效率和效果,主要涵盖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和内部控制的执行力两个方面。在内部控制设计阶段,设计的程序越系统科学、越精细、涵盖的内容越全面,实际操作能力越强,控制中漏洞和风险也就会更少,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好,在为企业的管理层提供更有力的数据资料的同时能使企业的内部控制能力得以稳步的提升。而从内部控制的执行层面来看,内部控制执行的越好,执行力越强,就越能约束和管理企业的各项经营工作、节约企业的资金、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就越能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应有的绩效和价值。

现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外在的宏观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就是企业内部的结构体系、人员素质、职业素养等内在因素。此外,整个行业的行业氛围和行业特点也是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2 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健康和谐的内部控制环境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的基础,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和落实。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比较薄弱,首先,一些企业的组织结构不够科学合理,容易出现大量的内耗,营运成本不断提高;其次,一些企业缺乏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即便有,相关的指标和规范也不够科学合理,执行力和操作性不够强,容易出现管理混乱、顾此失彼的现象;此外,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够高、专业技能不够强,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开展和运行。

2.2 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内部控制制度的高效执行和运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自由性,往往按照上级领导的安排来执行,存在感情化,既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只是摆设,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滞后性;其次,一些企业缺乏配套的监管机制,更没有配套的奖惩机制,进而大大降低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不够,监管执行力度不强的现象十分普遍。

2.3 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偏差

对企业内部控制认识存在偏差是现阶段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又一比较严重和普遍的问题。在制度的设计环节,认为制度的设计是财务部门自己的事,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指标和标准与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往往不相符;在执行阶段,一些工作人员认为,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会约束自己的手脚,影响办事的效率,甚至认为是对自己工作的不信任,往往出现抵触的心理,进而大大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

3 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措施

对内部控制工作认识的不全面、内部控制环境的薄弱、监管机制的不健全都是现阶段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问题,不仅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进步。因此,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相关的调查研究总结出以下几点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有效性的措施。

3.1 完善既有的内部控制体系

完善企业既有的内部控制体系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高效执行和运作的基础和关键,所以就要求企业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以身作则,做好相关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其次,要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加强内部控制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最后,要完善配套的监督体系和奖惩机制,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3.2 加强对内部控制工作的理论指导工作

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高效执行不仅需要高效的执行力,更需要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引导,所以就要求企业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明确现阶段国家相关的宏观政策和法律条例,要以企业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为根本,加大对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引导的力度,使其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此外,还要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和使用力度,使更多的内部控制人员能熟练地操作和使用计算机软件。

3.3 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力度

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力度是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执行力的核心,这就要求企业:首先,要细化内部控制工作,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进行有机的结合;其次,要对企业的各项财务活动进行严格地复核,重要业务要企业各个部门共同商议,避免单独行事;最后,对于不相容的业务要进行分离,避免互相干扰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和风险,进而使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得到保障。

4 结 语

现阶段越来越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也通过完善既定的制度规范、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法来确保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所以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行情况和战略目标不断地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是企业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