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4: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要点
中小学生,作为社会人群中尚未成年的较为特殊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显得更加突出。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人才建设和未来的发展,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中的关键点进行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我国的中小学的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特点以及重要性
中小学学生在我国的法律中大多数还处于未成年人,他们不管是从心理还是从生理上来讲,都还处于一个尚未成熟的阶段,而且大多数的中小学学生都有一个青春期,其由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很可能引起他们心理的波动,因此,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要针对其特点来进行辅导。
当前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新事物层出不穷,面对纷繁变化的现代社会,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是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进行加强和及时引导,可以为中小学学生在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和树立上起到应有的积极引导作用,有效防止中小学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社会活动产生不良的心理以及不良的社会行为。
二、我国当前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及表现
(一)适应不良行为
中小学学生由于升学原因或者是分班等原因,会容易出现适应新环境的问题,而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要经历从幼儿园直接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阶段,面对的是新的教学环境和新的教学模式,不但是环境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对于中学生而言,他们虽然已经适应了学校的系统教育的方式和环境,但是面对从小学升入初中或者是初中升入高中,要面对与新的同学和老师进行相处,这对于正处于青春期敏感的他们来说,也很不容易。中小学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一般会出现在性格较为内向且自卑的学生当中,他们适应社会和适应学校的能力较差,容易产生逃避和厌学的情绪。
(二)怪癖行为
中小学学生的怪癖行为往往是因为他们对外界的新兴事物充满了好奇而产生的一种行为,比如抽烟酗酒等。抽烟可能是中小学学生受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觉得抽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也可能是中小学学生特有的一种叛逆心理,越是家长和老师禁止的事情就越要去尝试,因此,在中小学学生中,特别是男生,抽烟的现象较为明显。而酗酒厌食这些行为也在中小学学生中的怪癖行为表现较为明显。中小学学生酗酒主要原因是中小学生学生的独立意识的萌发,他们想要通过一种方式来展示自己已经有独立的决定权,但是由于其心理尚未成熟,一旦被不好的环境或者是思想误导,就会产生这种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青春期问题
中小学学生的青春期问题有很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早恋以及叛逆等行为。处在青春期的中小学学生对异性有一种需要得到其关注的需求,他们愿意与异性同学或者朋友分享以及得到其关注,这种愿望和需求本应该是正常的心理,但是如果在处理中缺乏正确的健康的交往方式,就很可能对双方都产生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理波动比较大的青春期,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弱,很容易在跟异往的过程中产生偏离,从而导致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
三、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建议
(一)通过开展活动,及时引导疏解学生的紧张自卑情绪
不适应行为主要集中体现在中小学学生的升学或者是转学时期,学生在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就容易产生厌学以及跟不上课堂进度等问题。针对中小学学生的这些不适应行为,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学校可以在新学期开展多种活动,鼓励学生通过活动来认识班级中的同学,并通过拔河或者是其他需要团结和凝聚力的活动来增强班级与班级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凝聚力和团结合作的关系,这样不仅能够消除学生在陌生环境中的紧张感,还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学生对学校对班级以及对同学的认识和了解,从而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到新的环境中,及时改善不适应行为。
(二)加大社会家庭以及学校教育的力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
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怪癖行为,可以通过社会在宣传戒烟以及烟酒的危害方面多做宣传和报道,使中小学学生能够感受到抽烟以及酗酒对自身的危害和不良影响。而作为中小学教育中的最直接影响因素和环境之一的家庭,在针对中小学学生的怪癖行为时,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及时的引导。例如,家长可以以身作则,在家庭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孩子面前少抽烟或者不抽烟,少喝酒或者不喝酒,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学校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怪癖行为,应该要及时与家长以及班级老师积极配合,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三)针对青春期问题利用专题讲座等形式,对中小学学生进行心理疏导
针对中小学学生特有的青春期问题,社会和学校应该举办一些针对青春期问题的专业性讲座,请中小学的家长和学生参加,并现场请心理卫生保健专家为中小学学生的家长和学生解答关于青春期常见的问题,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青春期心理卫生保健辅导,指导学生积极面对青春期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
四、结语
对中小学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中常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并针对问题进行有效的方式方法研究和探讨,对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卫生保健教育的提高和加强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方法
一、青春期学生普遍存在的威胁心理健康的问题
(一)学习的压力
在中国,青春期学生必须要面临来自学习的重大压力,学生被寄予殷切期望,要考入重点高中,升入重点本科。所以很多学校都会给学生布置非常多的作业,仅仅是作业就几乎占据了学生所有的生活,让他们无暇再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另外,学校还会一个月甚至一周对学生进行测评,青春期学生必须要承担各种考试的压力,让学生长期处于智力超负荷运转的紧张状态,甚至有学生会因为考试而出现焦虑的情况。面对如此繁重的学习压力,反而会导致学生无法投入到学习当中,出现成绩下滑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他们可能不得不进入中职或高职学校,早早地进入社会,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残忍的,他们会更容易陷入重重心理矛盾之中,引发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
首先是亲子关系,学生在青春期与父母的关系很容易恶化,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于学生的期望过高,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子女的学习表现和考试成绩一直都是家长非常重视的问题,家长始终希望学生能够名列前茅,一旦学生成绩下滑就会选择责骂学生。另一方面是父母不能接受孩子的成长,在孩童时期,孩子一般会非常依赖父母,也非常听父母的话。但是到了青春期,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家长也存在一些思想上的差别,所以就很容易觉得父母跟不上时代或者认为父母的某些想法是错误的,渐渐与家长关系疏远。其次是同学关系,青少年时期学生渐渐与父母疏远,而更加倾向于与同龄人交流。同时青春期的学生渐渐有了异性意识,青春期的懵懂会让他们喜欢上异性朋友,但是学习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反对,心理上的羞涩很容易使学生感到不安,不知道应当如何正确地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最后是师生关系,在学校学生遇到问题,其实最好的途径就是向老师求助,但是青春期的学生大多不愿意向老师吐露自己的心事。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于老师存在畏惧心理,另一方面是因为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关心不足,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这就到导致学生感觉与老师存在距离,老师不可能会理解自己的烦恼。更严重的是,有时教师会严厉地批评学生,但是青春期学生很容易冲动,很容易直接与老师发生冲突,恶化师生关系。
二、对青春期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提高班主任和家长的心理健康素养
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过程中,班主任和家长无疑是施加最大影响力的两个方面。首先是班主任,班主任想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自己必须要具备好的心理素质以及掌握心理健康教育技能。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多阅读心理健康的相关书籍,了解最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在日常教学当中。班主任要更加认真仔细地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发展变化,经常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发生心理变化的原因,然后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正确地引导学生。班主任还应当定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班会,班会上可以首先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将自己最近的烦恼匿名写在小纸条上,随机抽取几张小纸条,与同学们一起讨论解除烦恼的有效办法。其次是家长,青春期的到来,学生会表现出自我意识高涨、逆反心理、情绪起伏大等情况。首先,家长要多多阅读书籍和观看网络上的相关教育视频,深入了解青春期学生的特点,学习应当采取怎样的方式去指导孩子,帮助他们解决青春期的烦恼。其次,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出现逆反心理,不愿意听从父母的话,家长要耐心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反对的原因,给予孩子充分的理解与支持。最后,家长要与老师常常沟通,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沟通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与心得。
(二)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虽然中学时期学生的学业繁忙,但是学校仍然应当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可以采取低年级一周一节,高年级两周一节的方式,灵活地安排课程表。心理健康教育老师要尽可能丰富教学方法,例如情景设置、角色扮演、游戏教学等方式,让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尽可能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除了心理教师的上课以外,学校还可以聘请具有丰富知识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向学生讲授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然后教会学生应当如何在面对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消除不良情绪,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学校还应当开设一个专门的心理辅导室,针对学生的各种烦恼开展个人的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会解决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排解心中的压力。特别对于校园中恋爱现象,学校要正确对待。很多学校对于学生的恋爱现象是非常反对的,一旦发现都会给予十分严厉的批评。但其实这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正常表现,所以学校应当改变之前的态度,一方面对学生及时开展青春期教育,对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让学生懂得保护自己的办法。另一方面也要及时地与学生沟通,表明自己理解的态度,但是也要向学生强调在这一时期学习也同样重要,不能因为青春期心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而荒废了学习。
参考文献:
[1]邻强,全莉娟,姚本先.浅析中小学生危机心理辅导的实施[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02).
[2]于海涛,张建平,秦秋霞.构建中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分级预警机制[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16(02).
平胸女孩,以前戏称“飞机场”,现在雅称“太平公主”,不管怎样称呼,总是带着些遗憾。
今天的女人似乎比以往面临更多的妇科问题,受问题困扰的女性也越来越多。中国女性的胸部普遍偏小、扁平,所以才导致隆胸市场越来越火。的大小,60%-70%是遗传,也与后天的生活方式有关,而的美和健康,在青春期的发育阶段尤为重要。家有女儿的父母,不妨多多留意下面这些问题。
元凶一:学习压力
女孩一般从10-12岁进入青春发育期,下方有个硬结,逐渐扩大,乳晕开始突起扩大,也逐渐长大,的身形就出来了,从发育到基本定型大约需要四、五年的时间。
的发育主要受内分泌多种激素的影响,如脑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泌乳素,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此外还需要肾上腺和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等的作用。当然,的发育也和饮食、营养等方面有关系,不过,现在的城市孩子,只要饮食均衡,一般不会出现营养不良的现象。
营养、情绪、睡眠、环境、运动锻炼等均会影响少女的内分泌系统。长期巨大的学业压力易导致精神紧张,必然会影响到少女的内分泌功能。此外,学业压力还易使甲状腺呈亢奋状态,导致皮质醇上升,加速脂肪燃烧,而胸部又是最容易流失脂肪的地方,成为“太平公主”也就不难想象了。
专家建议:戴胸罩不要过早,等充分发育后再戴,且不可因害羞而过紧地束胸。发育过程中,有时可出现轻微胀痛或痒感,不要用手捏挤或搔抓。此外,家有女儿,更要注意帮助女儿排解内心压力,经常谈谈心,互相信任,及时发现存在的心理问题。同时要鼓励她多参加体育锻炼,让女孩对自己的身体更加满意,更有自信,也更有活力。此外,妈妈还可以教女儿做做按摩,即洗澡时用热毛巾热敷3-5分钟,然后用手掌轻轻按摩,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摩20-50次。
元凶二: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的危害,众所周知。对于青春期少女危害更是深远。因为夜晚深睡期间是身体各种激素分泌的高峰期,睡眠不足,会严重干扰内分泌功能,影响青春期的发育。
不少家长说:“青春期的孩子挺不容易的,起得最早,回家最晚,睡得最少。” 教育部早在2008年颁布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明确规定,要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但调查结果显示,在学习日,中小学生平均睡眠时间为7小时37分钟,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低于国家规定时间的比例达78.1%。
专家建议:对于青春期的女孩,保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父母可以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减少课外辅导课程,以及培养孩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和作业习惯,来为孩子赢得更多的睡眠时间。
元凶三:运动缺乏
今天的孩子们坐着不动的时间更长了,运动的时间更少了。
伏案,对于女性来说,伤害最大的就是,由于经常受到桌子边沿的挤压,情况可能更加严重。因为斜着靠或趴在桌上,双乳正好处在挤压的支点上。有研究认为,如果受硬硬的桌沿挤压近一个半小时,就能够干扰乳腺内部的正常代谢,时间长了自然会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青春期的少女,长时间伏案学习,不仅会有上述危害,还可能因伏案造成含胸、驼背,导致发育不良。青少年驼背不仅影响形体美,而且还会影响心肺发育,使青少年易产生疲劳感,影响身体成长发育。
专家建议:青春期的女孩,选择竞技性小、娱乐性强的运动进行锻炼,比如健美操、踢踺子、游泳、跳皮筋和跳绳等,对少女形体塑造及的发育都是有益处的。
关注:呵护四数字
8——每天戴文胸的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更不能戴着睡觉,否则会诱发乳腺疾病。
10——现在的孩子营养摄入都非常充足,因此女孩发育的时间也由原来的12岁提早至现在的九、十岁。
【关键词】儿童期青春期过渡阶段特征健康疏导
一、 研究背景
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需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当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其主要表现为孩子任性,脾气暴躁,以我为中心,不懂规矩,没有责任感,抗压能力差,无法承受学业的压力造成了情绪困扰,环境的突然改变使得学生难以适应。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长期得不到疏导,不能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引导措施,往往会诱发一些心理问题,有些学生甚至由此产生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疾患。因此,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我们很有必要研究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行为心理特征,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 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的行为心理特征
随着孩子的成长,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会呈现出特有的心理状态。
(一)思维能力提高,自控能力差。幼儿时的情绪冲动和游戏色彩会逐渐减少,被较为自觉的意识所代替,要求家长减轻对他们的限制,开始主动了解自己的精神世界和他人的思想品质,并自觉地进行评价。只是这种评价是模仿他人的评价尺度,还缺乏客观性,行为意识对自己控制能力差。
(二)价值观初步确立,坚持能力差。这一时期,他们常以具体的形象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对于崇敬的人物和道德行为,会努力去模仿,有时带有主观性和片面性,还没有完全摆脱情感冲动的特点,坚持能力不够。
(三)心理矛盾冲突,情感易于激动。这一时期,他们容易偏激,常犯忽冷忽热的毛病。处于顺境,受到表扬,他们会激动、兴奋;遭到挫折,受到批评,他们又会垂头丧气,失去信心。如果遇到有人跟他们的认识、观点不一致,他们会同别人进行激烈争论,维护自己的观点。
(四)行为习惯逐渐形成,学习压力加大。幼儿时的习惯还是不稳定的,好习惯可能倒退,坏习惯也可能发展。任何习惯都是从一个个行为开始培养的,良好行为经过多次强化而成为良好习惯;反之,不良行为,多次强化之后就成为不良习惯。随着学习课程的增多和个人、家长期望值升高,学习压力不断加大。
三、教师的健康疏导情况调查
为了解当前民族地区教师对学生健康疏导情况,笔者采取随机抽样问卷测试与个别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选取幼儿园、小学和完全中学十所办学体制不同学校的教师进行抽样检测。经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后,检测结果显示出以下问题:
(一)缺少心理辅导教师。为进一步科学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深入发展和全面普及,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但除城区部分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心理辅导室,配备1名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外,大部分学校没有心里辅导教师。
(二)对心理教育课程重视不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学生的学习,缺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忽视了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致使部分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较低的水平,各种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辅导解决。大部分学校没有意识到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配备心理教师的必要性,以及缺失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性。
(三)家校联动作用不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必须做到学校和家庭联合进行,内容协调,步调一致。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长教育方式与态度、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对子女的心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在学校因素方面,多停留在专家呼吁、理论探讨、对分析和方法指导方面,而具体指明效果的研究很少,或者这些效果只是定性的现象描述。
四、 对策建议
(一)提高思想认识,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现代社会需要学校培养的人,必须具有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良好心理素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学业和考试成绩的提高有积极影响,但不能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当作仅仅为教学、考试服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促使他们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的和谐发展。
(二)建立心理咨询、辅导机构,建立学生信息档案。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果没有相应的机构,就不能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所以各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并在教师中培养兼职的心理辅导员。认真做好调查摸底和登记工作,建立学生数据库和“心理疏导”数据库,准确掌握结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业务综合能力。教师的心理素质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应重视引导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心理教育、辅导水平,加强心理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
(四)坚持“双访”制度,即访班主任或科任教师、访临时监护人。“心理疏导教师”要经常与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取得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委托监护人沟通,了解孩子的生活和身心健康情况。每月定期以电话、见面、书信等形式与孩子和临时监护人联系,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信或通话,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到家庭看望留守儿童,每年陪孩子过一次节日,让他们感受浓浓的温情与关爱,逐步成为儿童生活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
(五)明确教育重点,及时排除学生心理障碍。“心理疏导”要掌握学生的家庭背景、思想表现、学业成绩、日常行为,主要帮助孩子解决学习、思想、身体及生活上遇到的困难,使他们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引导关爱学生健康全面成长。
总之,提高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心理辅导机制机构,加强教师培训,充分家校联动合力,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心理辅导活动,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营造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虹.建队伍,重研究,示典范,创氛围,稳步推进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访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杜松彭同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4).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项目办主任祝燕春女士首先致欢迎词,欢迎大家到妇联做客,并介绍说,学校开展青春期健康教育还有局限性,现代青少年接受信息很广泛,途径很多,应该有一个正能量的声音来引导孩子们,最后还阐明了本次筹备会的目的和意义。她说:“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开展跨部门合作是现代的趋势。”
专家们分析了我国青春期孩子的现状,一致认为:独生子女导致了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表现极端、逆反心理严重,不能接受挫败,甚至有的孩子会出现抑郁,我们的青春期健康教育要注意培养青少年的伙伴关系;孩子的性健康关系到心理和生理,关系到方方面面,要注意加强性格的培养,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都很重要。
专家针对在校学生中男孩高发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要从心理和伦理的社会学角度去探讨,青春期的孩子处于非常脆弱和敏感时期,孩子的青春期年龄大规模前置,女孩过早成熟,男孩子出现生理、心智前置、心理后置;同龄的孩子出现心智上的差异,开展的项目和健康教育要注意虚实结合。
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设立“青春健康日”很有必要,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宣传合力,探索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新理念、新途径,创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一本书献爱心”是助力健康中国最好的切入点,向青少年推荐“一本书”很有必要,中国青少年的纸质书的阅读量比起其他国家相对较低。这本书要编好,除了生理、心理以外还得加上传统文化和法律方面内容,加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一本书”可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改变青少年的不良习惯,我们要确定这本书的公益定位,突出社会组织拾遗补缺的作用,前期要确定合作的框架和重点。
关键词:早恋;预防;引导
2007年,我在所教的年级学生中发现有个别学生对异性的爱慕之心蠢蠢欲动,出现上课发呆、课下写信、结伴同游的现象。怎么办?找家长?未必奏效;直接找学生谈话,学生未必懂得你的良苦用心。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开一次班会,让全班学生初步了解有关感情的一些问题。
班会课上,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亲情”两个字,问学生:“什么是亲情?”学生纷纷作答,然后让学生用赞美的语气读出“亲情”两个字。接着我又写出“友情”两个字,用同样的方式让学生说出“友情”指什么,并读出“友情”这个词。而后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写出“爱情”两个字,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爱情”。学生害羞地在下面偷笑不答。我解释说:“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的一种情感。恋人间的爱情是纯真、纯正的,至善至美的,体现为双方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仰慕,并有着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强烈愿望。每一个具有正常情感的人,从青春期开始就会对某个异性产生这种情感,这种青春萌动是美好的。可是你们正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生理、身体机能还没有发育成熟,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都没有真正形成,所以该如何对待这个时期对异性产生的这种‘爱’的感情呢?请同学们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这时畅所欲言,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经过梳理,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青春期的孩子对异性产生的感情属于正常现象,只是应该把它深深地埋在心底,让它在心底慢慢发育,等到进入成年以后,心理、生理都已经成熟了,那个时候再正确地处理有关感情的问题,让爱情之花在人生的旅途中绽放。
关键词:青春期;学生;心理问题;辅导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61-02
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以及身体各部位的发育形成阶段。对自己平时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的认识和处理方法,往往会影响到他们世界观的形成,这是关系到青春期学生能否科学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因此是刻不容缓的。
一、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矛盾分析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情况是既有独立性,又有依赖性;既有自尊心又会在和别人攀比过程中产生自卑心理;富有理智感又充斥着冲动性;求知欲强,但识别力低。青春期不乏那些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学生,但是也有很多容易犯错,甚至误入歧途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的行为主要有这些表现:懒惰、依赖、厌学、不诚实、虚荣、上网吧、抽烟、逃学、焦虑、恐惧……缺乏学习动力,上课不认真,课后不复习,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得过且过;做事拖沓,效率低下,知识断层,成绩跟不上,情绪紧张,成天忧虑多疑,缺乏自信;不善与人沟通,心胸狭窄,不信任老师,甚至敌视老师;缺乏责任心,无担当能力,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形象……
二、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外界的客观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在三个方面: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②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③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远航的避风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有极大影响。优良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有利于形成孩子的亲和、乐观、开朗、自信、自尊、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反之,父母分离、关系紧张的家庭,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造成孩子自卑、孤僻、不善交往、易走极端等性格缺陷。
2.社会父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社会保护尤为重要,然而现今的一些“黄、赌、毒”等负面影响较深,加上社会上一些人金钱物质第一、缺乏信仰、精神空虚等或多或少对我们的青少年具有广泛的持久的影响,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目标,没有理想,思想空虚,出现一些病态心理失衡,甚至精神崩溃。
3.学校教育因素的影响:在学生的心理形成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往往起着最主要的主导作用。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中,由于存在师资、城乡等多方面的差异,很多地方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高强的学习要求等,在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方面缺乏针对性和计划性,导致部分学生心理发展不健康,偏离了学生教育发展的目标。
三、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策略
1.开设心理培育课程。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因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现阶段,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课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社会在不断地进步,形势在不断地变化,特别是广大中小学生的成长环境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就需要从学生心理的培育上下工夫,从小开始就让他们(她们)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环境、健康的追求、健康的价值取向等。从教材的内容、环境的选择等方面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辅导,特别要重视生活和学习辅导,通过辅导让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要讲究学习方法、策略,在学习中增进自己体脑的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开发,人格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具体辅导可采用以下四种方法:①对有效利用心理健康课、影视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培养自我调控、承受挫折和压力适应环境的能力。②发挥心理教师及心理咨询的优势,加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对少数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给予科学有效的咨询和辅导,使之尽快摆脱烦恼,增强自我调节心理的能力,快乐成长。③通过对学生进行一系列心理测评,了解学生存在的不健康的学习心理及原因。④学生学习行为障碍诊断与辅导及学科学习困难诊断与辅导。分别从考试焦虑、上课强迫分心、学困生转化、潜意识厌学行为、潜能开发的教学策略等方面着手,从幼小的心灵开始培育,关注成长,达到健康的心理品质,使教育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质量。
2.设立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建立档案制度。学校教育应严格打破只重视教学,忽视心理教育的弊端,应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应对班级每个学生填写学生个人的个性、心理的度量表,给每个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做到全覆盖、全跟踪。
3.学校心理教育要融入课堂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心理健康课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工作,依赖于心理健康课培养学生健康心理是唯一的路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应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各科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脑、动手,这就需要改变课堂教学的被动局面,真正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设计教案为学案,内容、语言是心灵与心灵的碰撞,心与心的沟通,形成合力,使学生在各科教学中学到真正成长本领。特别要注重学科渗透在学科中关注学生的成功心理因素,注意学生的成功智力心理、成功情感心理、成功意志心理与成功潜意识心理的平衡的有机的发展。
4.利用好心理咨询室开展个别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室是教师与学生心灵碰撞的地方,是学生心理宣泄的地方。在咨询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全面了解学生,可以培育学生健康的心智,学生可以坦诚地公开心底的秘密,放下心理负担,舒坦心胸环境,开放自己的思想境界,通过咨询学生可以倾吐和宣泄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从而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更加和谐,也必然使学生的认识观、理想观发生转变。
5.利用各种活动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功能。各类活动是彰显学生学识、本领的活动,对心理素质好的学生可能发挥得好一些,成绩也理想一些,所以要以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心理功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地认识活动,尝试打击与失败,最终运用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品质,提高自己的素质。
6.引导家长参与对学生心理调适工作。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的最好楷模,父母身处的环境对孩子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学校、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家长参与教育和培育学生的心理。要定期对家长进行培训,让家长知道学校的成功心理辅导的意义与具体方式方法,并了解与实践在家长对孩子进行成功心理辅导的一些途经与手段,通过适时的联系和沟通以调适学生的心理功能。相信通过家长与学校的联手合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必将打造阳光灿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