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4 09:34: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老年人的护理诊断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老年人的护理诊断

篇(1)

1.1孤独老年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均趋于衰退和功能下降,处处感到力不从心,再加上老年丧偶、独居、离退休、人际交往少、社会和家庭地位及对医院环境陌生等多种原因导致心理上产生老而无用、孤独寂寞,进而感到烦躁、焦躁。

1.2恐惧与害怕这是老年人进入病人角色的初始反应。害怕医院陌生环境,过分担心自己的病情,怕连累家庭,怕别人厌烦,怕医务人员态度不好,怕发生意外等产生恐惧感。

1.3焦虑与忧虑忧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表现。既往身体好,突然患病,正常生活被打乱,无足够的思想准备,涉及未来不知所措,心理矛盾及产生焦虑心理。患慢性病者需长期治疗,若效果不佳,对自己的康复产生忧虑心理。

1.4绝望的心理认为自己老了,病后前途渺茫,已频临死亡边缘,心灰意冷,消极等待,甚至不接受治疗。

2老年人的心理护理[2]

要做好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病人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病人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病人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心理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

2.1心理评估细致观察了解病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病人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病人交谈,二是通过和病人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心理诊断分析病人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须不断完善。

2.3实施措施对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心、爱护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病人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爱护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努力消除孤独情绪对老年病人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帮他们干一些事情:打开水,打饭,洗碗等。尽可能多与他们交谈,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指导家属也这样做,鼓励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入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保持精神愉快的良好心理状态为目的。

2.3.3积极维护老年病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2.4效果评价可采用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心理护理的效果作出单独或综合性评价。一般反应在心理情绪变化上。通过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及时调整病人角色,稳定情绪,帮助其增强适应能力,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以达到促进机体抗病能力,加速身心健康恢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纯艳.社区护理学.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42-149.

2霍杰,计慧民.当代中国护理荟萃.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142-149.

篇(2)

1.政治部第四干休所门诊部,北京 100041;2.河北省军区唐山干休所卫生所,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 老年人由于年龄增大,身体情况大不如前,细胞活力明显下降,胃粘膜功能退化,更容易患上消化道溃疡疾病,严重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本文通过对112例患有消化道溃疡疾病的老年人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老年人患此种疾病的临床特点:症状不明显,并发症多,愈合康复难度大等。并介绍消化道溃疡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改变生活习惯,养成良好作息,及时治疗基础性疾病等措施降低消化道溃疡出现的概率,保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

关键词 ] 老年人;消化道溃疡;临床表现;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 R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b)-0144-02

[作者简介] 刘健(1969-),女,河北唐山人,本科,政治部第四干休所门诊部,主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老年疾病及保健医学。

消化道溃疡是一种常见病,人群中老人的发病率特别高,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也加剧了这一疾病的发病概率。一般来说,60岁以上的老人患有消化道溃疡疾病十分普遍,具体来说,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功能开始下降,胃肠道功能下降的尤其明显,胃肠道黏膜逐渐衰退,直接导致胃粘膜区域的供血量减少。由于胃粘膜长期接触各种细菌,供血量的减少造成了胃粘膜容易受到病菌感染,进而引发消化道溃疡。除此之外,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不佳,长期服用各种药物也容易导致消化道溃疡。为了加深对此种疾病的研究和认识,针对从2009年4月—2013年6月该院治疗的112例老年人消化道溃疡患者进行总结分析。

1 资料信息

112例胃溃疡患者中,男患者有84例,女患者有2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7岁。在112例患者之中,有94例患者出现腹部不适症状,腹部胀痛有52例,节奏性的腹痛患者23例,还有一些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患有消化道溃疡的老人中,胃溃疡患者有68例,占总人数的61%;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有32例,占总人数的28%;复合性溃疡患者有12例,占总人数的11%;高胃溃疡患者11例,占总人数的9%;幽门螺杆菌患者有52例,占总人数的46%。

2 消化道溃疡的临床特点

老年人身体功能逐渐衰退,种种原因导致消化道溃疡,经过长期的调查分析,老年人消化道溃疡有以下几方面的临床特点。

①临床症状不明显。这也是导致老年人消化道溃疡致死的原因之一,由于此种疾病临床症状不明显,容易引起误诊,耽误了治疗的最好时间。国内报道的该病致死率大概在10%~29%之间,国外报道的该病致死率为25%~38%[6]。患有消化道溃疡的老年人超过一半缺乏此种疾病最典型的上腹部疼痛症状,甚至有一部分完全没有疼痛,资料中显示,发病老年人中具有典型症状的只有23例,这种结果与目前的研究分析基本一致。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年人身体各项功能退化,神经感觉相对更加迟钝,在痛感上感受不深,而且由于老年人其他疾病症状的掩盖,上腹部疼痛的症状显得更加轻微,有时甚至可能会误诊成心肺问题。老年人患有此病常常由于药物服用过多导致,老年人胃粘膜功能衰退,药物的使用不慎很容易引起消化道溃疡疾病。

②老年人消化道溃疡疾病的并发症多。消化道溃疡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是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幽门不全梗阻,这一点在老年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其中的消化道穿孔是十分严重的并发症,由于患者缺乏溃疡病常见的症状,急腹症表现得也不够明显,很容易造成误诊,耽误治疗时机,进而引起更多的疾病。老年人身体各个器官的机能都在逐渐退化,身体适应能力更是急剧下降,消化道溃疡常常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并发症,而且容易出现贫血等症状,种种并发症的存在也加剧了疾病的诊断难度。统计资料显示,患有消化道溃疡的老年人中超过60%心电图诊断异常,2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脏病等疾病。

③老年人消化道溃疡中胃溃疡出现的概率最大,而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逐渐增大。患有消化道溃疡的老年人中,巨大溃疡经常出现,超过2 cm的溃疡十分常见。其原因主要在于,老年人胃动脉逐渐硬化,供血量减少,胃粘膜容易萎缩缺血,抵抗溃疡的能力降低。而且老年人的胃部功能下降,胃肠的蠕动力降低,长期的食物淤积无法笑话,也刺激了胃激素的增加,提高了胃溃疡的概率。同时老年人还经常患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疾病,肺部功能衰退,缺氧时胃壁的血管收缩明显,胃黏膜抵抗能力不足,呼吸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会促进胃酸的分泌,也加剧了胃溃疡的形成。还有一些老年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炎药物,这些药物不同程度上对胃粘膜造成了损伤,也增大了胃溃疡的可能性。老年人由于胃粘膜萎缩,对外界适应能力不强,在进行胃镜诊断时也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动作轻柔,避免由于未经诊断造成病情恶化。

④老年人消化道溃疡愈合难度大。研究结果表明,在进行消化道溃疡治疗时,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老年人的治愈率明显比年轻人的低。这主要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胃粘膜功能不足,抵抗力和自身的适应力都明显比年轻人差,胃粘膜的供血量减少,细胞活力下降,新陈代谢速度减慢,身体各项组织功能恢复功能也下降,再加上种种并发症和其他疾病的影响,老年人的消化道溃疡愈合较为困难。

3 消化道溃疡的影响因素

①年龄:随年龄增长,老年消化性溃疡发病率越发普遍和严重, 持续退化的消化道生理及功能:胃动脉硬化,胃黏膜萎缩变薄,黏膜重碳酸盐分泌减少,胃黏膜上皮更新率降低,血流减少;食物由于胃蠕动功能减退而易于淤积致相对亢进的胃肠激素分泌。

②烟酒嗜好:吸烟能降低幽门括约肌张力引起胆汁反流,抑制胰腺分泌碳酸氢盐,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机会增加,还能使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并对胃黏膜前列腺素合成造成一定影响;胃黏膜可由酒精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造成损伤,多方面,多阶段的使胃黏膜的保护机制降低。

③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目前认为消化性溃疡的首要原因为Hp感染,甚至有人提出无Hp无溃疡的观点。资料显示随年龄增长,Hp感染率会随之增高,十二指肠溃90%以上存在幽门螺杆菌,对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并使胃癌的风险增加。

④广泛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ASIDS):由于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如心脑血管病骨质增生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经常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此类药物多系弱酸脂溶性药物,对胃黏膜屏障能直接穿过,导致H+逆向扩散,造成黏膜损伤;另一方面该类药物使环氧化酶活性得到抑制,从而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与分泌得到抑制,使黏膜的保护机制削弱。

⑤病症多发:各种慢性病随年龄增高而增加或加重,且老年人各脏器功能衰退,伴随着慢性病治疗的多种药物如抗凝药,双磷酸盐类 选择性 羟色氨摄取抑制剂(SS—RIs)等药物进一步促进消化道机能的减退,同时增加了消化性溃疡发生的风险。

⑥身心因素:溃疡的发生与恐惧程度及慢性生活应激事件明显相关,影响溃疡的复发和愈合。老年人群特有的人格特征对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植物神经功能由于长期的持续心理压力易造成紊乱,导致胃肠平滑肌和血管痉挛局部组织营养障碍,使胃肠黏膜抵抗力下降,是形成溃疡病的基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使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增多,还可引起胃肠道分泌亢进,长期作用于保护机制下降的胃十二指肠黏膜而形成溃疡。

4 老年人消化道溃疡的预防措施

①改变生活习惯,养成健康作息。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逐渐下降,身体各项功能也趋于退化。针对这种情况,患有消化道的概率明显增加,应该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加强老年人对身体健康重要性的认识,对一些生活没有规律的老年人应该及时劝阻,帮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坚决戒除烟酒等不良嗜好,形成健康的作息规律。同时也应该进行定期的科普讲座,帮助老年人了解消化道溃疡的基本特点和疾病形成原因,引起老年人对这一疾病的重视,再出现相应的状况和病理特征时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②建立老年人社区,组织身体锻炼。社区中应该针对老年人建立特定的管理组织,定期组织老年人进行身体锻炼。良好的身体情况不仅仅能够减少消化道溃疡出现的概率,也有助于避免其他疾病的出现,同时通过参加老年社区活动,老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也能起到舒畅身心的作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了解老年人的心里所想,定期与老年人进行沟通交流,避免老年人由于心理问题引发身体疾病。

③及时治疗基础疾病。老年人身体健康情况普遍不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十分普遍,这些疾病容易引起并发症,导致消化道溃疡的出现。因此应该对老年人的基础疾病进行及时的治疗,防止疾病恶化,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尽量避免服用一些刺激性药物,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更要避免,一旦出现消化道疾病,应该及时诊断治疗,防止疾病复发。

5 思考与体会

①重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诊断。临床表现上,老年患有消化性溃疡常常不会表现出典型的腹痛症状,因此在进行诊断时,治疗医师应该对老年人多加注意,有些此病患者可出现胸闷、食欲不振、贫血等症状,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因此,在遇到老年人出现类似症状时要及时让其进行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及时的诊断能够确保老年人得到最为准确的治疗,减少误诊对老年人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影响。

②合理用药治疗老年人消化性溃疡。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故应合理选用药物进行治疗。目前,临床上主张使用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在使用此疗法时要嘱咐患者坚持按疗程用药。由于老年人的消化性溃疡常常引起其他疾病,而且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好,很多老年人都有长期服用药物的经历,在进行消化道溃疡的治疗时,应该注意其他药物的服用,对于一些刺激胃粘膜的药物,服用时要更加慎重,避免多种药物的相互作用给老年人身体带来更多的危害。

③重视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护理工作。老年人身体状况不如年轻人,基本上每个老年人的都会患有多种疾病,在进行消化性溃疡治疗的同时,也要服用其他药物或者接受其他的治疗,长期的疾病缠身会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带来很不利的影响。因此应该对老年人进行定期的沟通和护理,开导老年人,帮助养成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工作,以保证药物的有效性。

6 结语

老年人身体情况逐渐退化,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消化道溃疡由于临床症状不明显,经常被误诊为其他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对老年人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了解消化道疾病的基本临床特点,能够帮助治疗医师在诊断时留意老年人是否患有此种疾病,并及时提出合适的诊断方法。消化道溃疡的常常会伴随许多并发症,因此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多加注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避免服用刺激胃粘膜的药物,定期的锻炼身体,能够降低消化道溃疡出现的概率,减少疾病的折磨。

[

参考文献]

[1]江太发.老年人消化道溃疡可引发贫血[J].山西老年,2013(12):61.

[2]杨丰木.社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特点与预防措施[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28):68.

[3]费宏艳.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27):469-470.

[4]郑敏.幽门螺杆菌所致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消化道溃疡相关性研究[J].西部中医药,2013(9):135-136.

[5]孟燕.护理干预在消化道溃疡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养生,2014(2):172.

篇(3)

【关键词】 老年肺炎 临床特征 护理体会

老年人容易患肺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延误诊断,延长治疗。为了进一步认识老年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治疗和护理水平,我们对近3年收治的老年肺炎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对老年肺炎的临床观察和护理,由于老年人适应能力低,所以临床症状常不典型,老年患者中85%出现咳嗽,72.5%出现咯痰,60.2%出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50.7%出现发热,10.6%出现胸痛,但除发热、胸痛发病率较低外,其他症状较明显。

123例老年肺炎患者均为我科2001年3月―2004年5月收治的住院病人,均符合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108例,女15例,年龄65-81岁,除2例死于呼吸衰竭外,其余均好转出院。

老年患者中117例(95%)伴有基础疾病,以冠心病最多(47例),其次为高血压病(4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18例),陈旧性或急性血管疾病(17例),慢性支气管炎(12例),支气管哮喘(7例),糖尿病(7例),恶性肿瘤(3例)。

2 临床护理

2.1 热情接待病人,为病人创造一个整齐、干净、肃静的病室,病室湿度为60%-70%,温度为20-24℃为宜。

2.2 吸氧 由于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基础肺功能差,多数对缺氧不敏感,慢性缺氧易造成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紫绀,曾患有肺心病病人吸氧,一般主张氧流量为2L/min,氧浓度为29%持续吸入,等症状改善后改为每日吸氧6―8h。

2.3 促进有效排痰 因老年人体弱多病,营养不良,呼吸肌疲劳,使有效排痰能力降低,由于胃肠功能减弱进食进水量少,呼吸频速导致失水增多,使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因此指导患者正确排痰方法尤为重要,促进有效排痰,鼓励病人多饮水(少量多次,每次约60ml,30min饮水1次),并给予静脉补液,同时配合超声雾化吸入化痰消炎药物等。要让患者经常变换、拍背,通过叩击震动病人背部,间接地使附着在肺泡周围及支气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但切忌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肋骨骨折,肺泡破裂等意外发生。

2.4 心理护理 经过看望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鼓励和安慰病人,让病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切忌紧张、焦虑和悲伤。因为一切过激的心理反应,均可导致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及血浆儿茶酚胺含量升高,使自身血管收缩,大量血液转移到肺循环内,肺血容量急剧增加,使肺的顺应性降低,呼吸困难加重,痰液不易排出,使肺炎加重。要求护士在护理操作时要做好到稳、准、冷、轻,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赖感,以消除各种不利的心理因素。

2.5 健康指导 预防老年性肺炎很关键,北方的冬季是老年肺炎发病率最高的季节,所以老年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预防受凉感冒,如患者上呼吸道感染要及时彻底地进行抗感染治疗,以防发展成肺炎,患慢性病尤其是是合并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要积极治疗,还可以定期注射肺炎疫苗,另外老年人应适量合理地锻炼身体,使机体逐渐适应天气冷热变化,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还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日多吃一些营养高,易于消化的食物,多饮水,以利痰液稀释排出,不吸烟、不酗酒,尽量少去人声嘈杂、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

3 总结

肺炎系肺实质性急性炎症,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老年人全身反应能力差,肺炎常无典型症状,发病比较隐蔽,一般没有发热、咳嗽、胸痛、畏寒等肺炎的主要症状,因而使诊断困难,因此,老年性肺炎的发现和诊断非常重要,这需要病人,特别是病人家属多了解老年性肺炎的常识。另一方面,医生的明确诊断要以X线胸片为主要依据,在护理上只要我们护理人员参与家属配合,根据患者不同症状,给予不同的护理,使老年肺炎早期康复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临床表现和肺炎旁胸腔积液特点[J].中年老年医学杂志,2003,2(2):22.

篇(4)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1(a)-130-01

老年性焦虑是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疾病。人到老年,生理和心理状况发生变化,性格逐渐向以自我为中心、顽固、狭隘、多愁以及孤独等方向发展,稍有情绪刺激,就易发生心理失衡而出现焦虑等情绪,还会使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人体免疫力下降,疾病也就随之而至。老年性焦虑往往与躯体疾病并存,而且焦虑情绪可加重原有的躯体疾病,甚至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使疾病越来越重。因此,加强老年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生活质量,在护理工作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将老年性焦虑患者的心理护理介绍如下:

1老年期主要的心理社会问题

1.1健康状况

老年因机体老化,各种疾病明显增多,据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70%以上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因患慢性疾病而影响活动能力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增多。许多老年人有记忆力减退、焦虑、烦躁、抑郁、消极情绪等。躯体健康直接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功能和心理状态。

1.2退休后的生活方式

职业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人际交往中受尊重的程度密切相关。老年人退休后脱离了工作岗位,他们喜欢回首往事,留恋失去的事业,慨叹交往中受的冷落,痛惜亲友的离别,开始会感到寂寞,无所事事,整天忧心忡忡,出现“退休综合征”。如果老年丧偶,子女又不孝顺,加上疾病缠身,就更容易滋生悲观情绪,须经过一段时间,多数老年人才会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并寻找到新的人生价值。

1.3家庭问题

退休后家庭成为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是否受到尊重,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影响较大。目前我国的家庭结构中,几代人同住的家庭较普遍,大多数老人能得到尊重,并对自己的生活状况满意,在组合家庭中,老年人与配偶、子女之间的相互适应及心理协调,直接影响老年人的情绪及身心健康。“丧偶、丧子、空巢”等生活事件,也会对老年人的精神状态带来严重影响。

1.4经济问题

据调查资料表明:经济问题是影响老年人情绪的重要因素之一。城市老年人大部分有独立经济收入:男性95%以上有退休金,女性老人也有40%有退休金,农村老年人多无固定收入,生活水平较低。由经济问题所带来的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是影响老年人精神状态的重要因素。

2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

2.1孤独心理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后,生活变得单调,无所事事,加之患病、住院后环境生疏,人际交往缺乏,家人不能时时陪伴,常会产生孤独寂寞的心理。

2.2焦虑心理

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大多病程长,易反复,他们对治疗和身体康复产生种种疑虑,表现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焦虑,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反复询问病情和治疗方案,担心医护人员对他们隐瞒病情。

2.3恐惧心理

老年患者,尤其对自己的病情一知半解者,往往自我关注心态严重,在检查和治疗中不合作,担心医生的诊断结果、给予的护理是否合理等。

3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3.1提高心理素质

重视心理护理是预防身心疾病的首要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素质,切实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通过健康教育使老年人了解有关防病及保健知识,同时加强道德修养,增强自我保健意识。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待人谦和热情、处事心平气和、不易动怒的人,不致产生心理压力。

3.2培养业余爱好

使不良情绪得以尽快好转,当进入角色时,先前的不愉快和烦忧便烟消云散,心理很快恢复到平衡状态。

3.3改善人际关系

保持心情愉快,防止情绪激动引起心理失衡。保持家庭和睦、尊老爱幼、互助互帮、克服嫉妒心理。

3.4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

合理膳食,不吸烟、不酗酒,劳逸结合,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在心理护理中,要注重情志护理和语言护理。因为情志的变化不仅可直接影响心理改变,而且可损伤脏腑。及时调整病人情志,有利于身心疾病痊愈。无论进行躯体护理或心理护理都离不开语言这一表达工具,在心理护理中语言就显得更为重要,但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清晰性和规范性,同时要有针对性、教育性和幽默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总之,心理护理适用于任何疾病,贯穿疾病全过程,因护理工作的对象是病人,是身心相互作用的整体,易受社会环境等因素影响,科学的心理护理,使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生理状况下接受治疗,才能使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郭慧婷,武伟琦.社区老年人生活方式调查与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导报,2007,4(24):68-69.

[2]戴淑惠.心身疾病与心理护理[J].现代护理,2003,9(8):53.

[3]周玉琴.心身疾病与全人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1996,12(3):132.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45-01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感染性疾病。人与人之间呼吸道传播是本病传染的主要方式。其主要临床表现有全身疲乏、失眠、盗汗、午后潮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等。肺结核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病人除了躯体发生病理变化外,心理上也随之有一系列变化。在肺结核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发现患者心理压力大是影响身体健康好转的主要原因。因此,根据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来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从而战胜疾病、恢复健康是很有必要的。目前,肺结核仍是我国一个常见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性肺结核亦有增加趋势,尤其在一些偏远地区更为突出,且临床发病隐匿,症状不明显或不典型,治疗效果不佳。

1 概况

老年人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衰退性改变,包括:呼吸运动效率的减退、部分小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及引流不畅、肺组织顺应性下降、肺泡表面积减少。由于老年人呼吸系统防御功能及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老年肺炎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明显高于中青年。随着人中向老年化发展,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发病率及患病率高峰向老年人推移,并和许多老年疾病一样,老年人肺结核病人同样具有症状、体征不明、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重、恢复慢、并发症多及多脏器受损等特点,其胸部X线表现也可不典型,因此老年肺结核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常较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治疗不及时,影响疗效及预后,而且被误、漏诊的病人还可能是家庭、老年公寓和敬老院等集居老年人群的结核病传染源。

2 临床表现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常见症状与其他年龄组病人一样,可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盗汗、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症状。

常与肺部病变轻重,起病缓急,有无基础疾病等有关,但部分老年病人可有以下不典型表现:

多数老年病人起病隐匿,无明确发病史,近三分之一的老年肺结核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

肺结核病人常见的发热、盗汗、咯血等症状,在老年病人中的出现频率明显低于中青年病人。而常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消瘦等症状,而易被误认为老年性自然改变。

老年病人常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当肺结核病活动进展时,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加重,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急性发作或继发感染等。

老年人罹患结核性胸膜炎时,该病常见症状如高热、起病较急、因咳嗽、深呼吸而加剧的锐性胸痛及呼吸困难等常不突出,易被误认为“冠心病”。

少数老年病人可罹患急性血型散播性结核病,常有高热、无力、衰弱、食欲不振等症状,而呼吸系统症状不明显被误诊为急性感染性疾病。

老年肺结核病人常伴有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及贫血等,易被误诊为慢性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

3 诊断要点

老年肺结核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及其它辅助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

3.1 老年人,尤其是并发糖尿病、矽肺、恶性肿瘤及营养不良等疾病者,易发生结核病。

3.2 老年肺结核病人起病可隐匿,结核中毒症状可不明显,而慢性咳嗽、咳痰、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又易与原有慢性心肺病混淆。需提高注意,对咳嗽、咳痰持续2~3周不见缓解者宜进一步检查。

3.3 部分老年肺结核病人可能无继发性肺结核的典型胸部X线改变。对出现下叶肺野病变或空洞者,尤其抗感染治疗不见好转时,应考虑到老年肺结核病的可能性。

痰结构分枝杆菌检查是重要的诊断依据,应多次连续检查(包括涂片、培养),并注意痰标本的质量。

3.4 老年病人PPD皮肤试验可阴性或可能阳性,但不能据此而否定结核病的诊断。PPD试验强阳性者结合临床及X线表现可有明显的提示作用。

3.5 当老年病人胸部X线表现为肺部圆形阴影或肺门团块阴影或双肺多发小结节影或胸腔渗液时,需注意与恶性肿瘤及其它疾病鉴别。

4 治疗原则

老年肺结核病人的抗结核治疗也应坚持早期、联合、规律、全程、适量五大原则。

5 护理要求

篇(6)

【关键词】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374-02

跌倒是指突发、不自主、非故意的改变,倒在地上或更低的平面上。据统计,65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约有1/3的人跌倒1次或多次[1],并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住院病人跌倒产生的严重不良后果为增加病人痛苦,降低病人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同时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护理费用,还可能引起医疗纠纷。我们对2010年至2012年我院老年住院病人跌倒的30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护理部不良事件上报表,2010年――2012年入住我院后发生跌倒30例,跌倒后出现损伤者共24例。

1.2 调查方法 查阅这30份病历及护理记录,根据护理记录对跌倒的描述确定为跌倒,按年龄、有无跌倒史、疾病种类、所服药物、跌倒的原因、跌倒发生地点、跌倒后出现的损伤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 果

2.1 年龄 最小61岁,最大92岁,其中61-70岁2例(6.7%),71-80岁13例(43.3%),81-93岁15例(50%),平均(82.23±3)岁,均能独立或靠助行器行走。

2.2 跌倒史 有跌倒史6例(20%),无跌倒史24例(80%)。

2.3 疾病分类(该次入院第一诊断) 高血压病19例(63.3%),冠心病15例(50%),脑动脉供血不足9例(30%),脑血管意外后遗症6例(20%),糖尿病5例(16.7%)。全部病例均有两种以上诊断。

2.4 所服药物 使用抗高血压药有17例(56.7%),镇静催眠药有11例(36.7%),降血糖药有5例(16.7%),利尿剂5例(16.7%)。

2.5 跌倒的原因 走路时站立不稳跌倒14例(46.7%),下床或从轮椅上起来时跌倒9例(30%),上厕所时起来跌倒5例(16.6%),自己锻炼时跌倒1例(3.3%),地面湿滑跌倒1例(3.3%)。

2.6 跌倒发生地点 床边跌倒12例(40%),病室外卫生间内跌倒8例(26.7%),走廊跌倒6例(20%),病室内卫生间跌倒3例(10%),坐椅边跌倒1例(3.3%)。

2.7 跌倒所导致的后果 软组织损伤12例(40%),股骨颈骨折4例(13.3%),手臂骨折2例(6.7%),硬膜下出血2例(6.7%),髌骨骨折1例(3.3%),皮肤擦伤3例(10%)。

3 护理措施

3.1 全面评估 护士在病人入院后,全面收集资料,填写住院病人预防跌倒护理评估表。此评估表为我院结合多家医院评估表自行设计的。内容包括:年龄、既往跌倒史、神经精神情况、视听力、疾病因素、肢体情况、药物使用、其他8个方面共57分。筛选易跌倒的高危人群,2分为轻度危险,3-5分为中度危险,>5分为高度危险。对于中度及中度以上危险患者,在床头悬挂红色标识牌,写有“防止跌倒”,中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一次,重度危险患者每周评估二次。责任护士随时对病人住院环境评估,护士长组织护士学习跌倒应急预案,每周对不良事件因素评估一次,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3.2 干预措施

3.2.1 预防老年人自身疾病导致的跌倒 对患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及性低血压的老年病人应高度警惕,入院时应了解其晕厥史,定期监测血压。对于高危人群,做交接班工作,护士应将病人的病情、可能跌倒的危险因素、护理采取的措施,向病人和家属做详尽的说明,取得家属的配合。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如起床、散步、如厕、洗澡等随时有人照顾[2]。对有跌倒史的老年人,应询问其发生细节,加强心理护理,缓解老年人恐惧心理。预防措施要有针对性,能够适应个体的需要。

3.2.2 正确指导老年人合理用药 护士给药前应了解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对于使用可能增加医院内跌倒危险的药物,把用药的注意事项向病人及家属作详细的解释。如对于服用镇静、安眠药的老年人,嘱其未完全清醒时勿下床活动;服用降压、降糖、利尿药的病人,应遵医嘱服药,注意用药后反应。

3.2.3 建立适合老年人的生活环境 病室布局合理、安全;光源充足,夜间设置脚灯;通道无障碍物;物品放置有序,病人经常需要的物品放于随手可及的地方。保持地面干燥,可使用防滑垫;调节床的高度,固定好床脚刹车;在病室走廊、浴室、坐便器旁安置扶手,经常检查扶手的稳定性;呼叫器安装在病人能触及位置,教会患者使用床头呼叫铃。

3.2.4 加强心理护理 护士要帮助老年人正确认识自己的躯体功能状态,克服不服老、爱面子的心理,鼓励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帮助其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并选择正确的、适宜的活动。部分老年人因为曾经跌倒或险些跌倒而对进行某种活动失去信心,护士要帮助老年人重新建立自信心,鼓励其在正确自我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活动,减少生活依赖性[3]。

3.2.5 加强健康教育 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后,要求责任护士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跌倒的注意事项及发生跌倒后的一般急救措施[4],及时填写告知书。提示其生活起居由卧位改为坐位或由坐位改为站立时,缓慢改变,逐渐坐起或站立。穿合适的鞋子、衣裤,夜间床边放置便壶,减少起床次数,避免去卫生间。另外应增强护理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急预案演练等。

4 小 结

由于老年人跌倒常由多因素导致的,因此预防措施不能是单一的,一项来自澳大利亚的研究表明多学科联合干预,对预防老年人跌倒有效,因此老年人跌倒的护理重点在于正确的评估、预防和健康教育等多方面的综合预防。

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与老年人跌倒相关的临床因素.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4,15(3):141-142.

[2] 陆燕弟.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护理[J].护理研究,2007,21(4C):10411043.

篇(7)

【关键词】急性腹膜炎;老年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中图分类号】R473.5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68-01

随着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老年急性腹膜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该病临床表现不典型,易于出现漏诊,没有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造成多发性腹内脏器的病变,甚至出现死亡[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具体说明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2年2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占有60例,平均年龄72.4岁,女性有40例,平均年龄68.7岁。这些患者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发热、身体不适、腹部压痛、停止排气等,病因为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继发性腹膜炎、腹内脏器穿孔、腹内脏器急性感染、绞窄性肠梗阻、原发性腹膜炎等。

1.2 一般方法

对这10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重点观测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并发症等。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结果

3结论

老年急性腹膜炎症状不明显,若不稍加留意,容易出现漏诊的情况,在对此类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应对其作出全面的检查,根据检查资料对其症状作出判别。本组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100例,其中存在典型腹膜刺激征的患者仅43例,患者临床表现以肠鸣音减弱为主,体征发热患者有39例,白细胞数上升患者有64例,中性粒细胞数超标者有62例,腹穿可抽吸气体、液体者有14例。100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中存在14例漏诊,会出现此种情况时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组织、细胞出现退化或变异,身体机能不足,炎症反应相对低下,其各方面症状不突出,在患者诊断时嘱其作腹腔穿刺、腹部X线片或透视等,可为进一步诊断疾病提供参考依据[2]。本组73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病死率为8.21%,非手术治疗患者病死率为18.51%,两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后,观察到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行手术治疗效果更佳。

随着时代与医学的不断发展,麻醉技术、监护技术日益提高,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应在可行手术的时期,就立即进行手术治疗,从而彻底解决疾病的困扰,帮助其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他们一个健康、幸福的晚年。腹腔镜下手术是治疗老年急性腹膜炎最佳的手术方法,早期对该病进行诊断,可减少病死率的发生,也可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3]。当老年人各项器官、组织、身体机能不足时,尽早行手术治疗,易于术后治疗效果和恢复,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因此,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应在早期就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进一步控制疾病的发展,有助于降低该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术后治疗效果,帮助老年人治愈疾病、恢复健康,促进其寿命的延长,保障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蒋燕萍.老年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甘肃省卫生学校,2004(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