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3: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财会队伍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存在问题
一是管理错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经济社会体制,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被排除在体制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县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是队伍不稳。造成农村会计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是:1、领导不让干。2、村民不让干。3、自己不愿干。自己不愿干的原因还是有三:一是工作忙,家庭负担重不愿干;二是报酬低不愿干;三是和领导合不来或不愿意与一些不正派的领导同流合污,怕担责任犯错误,怕领导给“小鞋”穿,不愿干。
三是素质低下。农村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没有会计从业证书。有些“会计”名为会计,实际上什么都不懂,不仅不会记账,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借据或收条都不会写。
四是财务混乱。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乱记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计资料残缺不全,绝大多数村不能做到财务公开,按时公布账目。
二、对策及建议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形势决定全国形势。农村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下,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村集体资财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严重影响了全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创新机制,健全管理机构
在县级财政局设立农村会计管理局。由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局对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财务工作实施管理。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局的任务是:1、对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批准聘用或解聘农村会计;2、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业务学习和培训;3、对农村会计人员业绩进行考核定级;4、建立农村会计人材档案;5、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指导;6、对农村财务工作进行检查;7、维护农村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8、查处农村会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
(二)稳定会计队伍
会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会计队伍稳定,有利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保持财务账目的连贯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有利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聘任制以镇财经所为聘用主体,具备会计任职资格的人员为客体的一种聘用与被聘用的主客关系。
实行会计聘任制,有利于稳定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不良做法;有利于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是当前农村财会队伍的共病,这一弊端直接涉及农村财务管理,所以必须千方百计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以县为单位,以县财政局为主体,建立会计培训中心。二是县乡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帮助财会人员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达到提高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的目的。三是积极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及会计后备人员参加财校财院学习或函授。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从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一是举办财会人员思想教育培训班,使财会人员成为坚持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的标兵。
二是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村村会计人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健全财务制度
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督促村民委员会定期公布账目,报送报表,接受村民和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股(室)的双重监督。
(六)定期进行审计
由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股(室)和县审计局会同乡镇财所对村民委员会的账目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处理。
(七)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办公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现在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 其功能之广,速度之快,精度之高,对计算机的应用会在现在和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计算机将成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工具。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要创造条件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八)落实农村财会人员待遇
农村财会人员大多都是村里德高望重,有知识、有水平、有群众基础的能人。而农村财会队伍不稳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会人员不愿干。因为他们工作忙,待遇低;误工多,补贴少。
(九)严肃财经纪律
对村民委员会干部及村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销毁会计凭证,做假账,贪污挪用公款公物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的奖惩制度,鼓励财会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县乡两级每年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农村财会人员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建立农村财会人员考核评比办法,年终由县乡农经部门进行考核、评比,对评为先进的要大张旗鼓的表彰,通过这些形势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一、存在问题
一是管理错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城乡分割二元结构经济社会体制,农村会计工作和财务工作被排除在体制之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县财政部门只管理到本行政区域内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及县办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是队伍不稳。造成农村会计队伍不稳定的因素是:(1)领导不让干。(2)村民不让干。(3)自己不愿干。自己不愿干的原因还是有三:一是工作忙,家庭负担重不愿干;二是报酬低不愿干;三是和领导合不来或不愿意与一些不正派的领导同流合污,怕担责任犯错误,怕领导给“小鞋”穿,不愿干。
三是素质低下。农村会计人员绝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没有会计从业证书。有些“会计”名为会计,实际上什么都不懂,不仅不会记账,甚至连一张简单的借据或收条都不会写。
四是财务混乱。会计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记账不规范,错记漏记乱记的现象十分严重。会计资料残缺不全,绝大多数村不能做到财务公开,按时公布账目。
二、对策及建议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形势决定全国形势。农村财会队伍不稳定,业务素质低下,村级财务管理混乱,不仅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造成农村集体资财大量流失,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同时严重影响了全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针对农村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
(一)创新机制,健全管理机构。
在县级财政局设立农村会计管理局。由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局对农村会计工作和农村财务工作实施管理。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局的任务是:1、对农村会计人员任职资格进行审查,批准聘用或解聘农村会计;2、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业务学习和培训;3、对农村会计人员业绩进行考核定级;4、建立农村会计人材档案;5、对农村会计工作进行指导;6、对农村财务工作进行检查;7、维护农村会计人员的合法权益;8、查处农村会计人员违法违纪行为。
(二)稳定会计队伍。
会计人员是专业技术人员。保持会计队伍稳定,有利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利保持财务账目的连贯性和资料的完整性;有利搞好农村财务管理。农村会计聘任制以镇财经所为聘用主体,具备会计任职资格的人员为客体的一种聘用与被聘用的主客关系。
实行会计聘任制,有利于稳定农村会计队伍;有利于避免“一朝天子一朝臣”的不良做法;有利于调动财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工作健康发展。
(三)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村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下是当前农村财会队伍的共病,这一弊端直接涉及农村财务管理,所以必须千方百计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农村财会人员的业务素质,要从三个方面抓起。一是以县为单位,以县财政局为主体,建立会计培训中心。二是县乡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帮助财会人员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手把手传授,面对面指导,达到提高业务素质与理论水平的目的。三是积极组织农村会计人员及会计后备人员参加财校财院学习或函授。通过考试取得国家认可的会计从业证书。实行持证上岗。
(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质。
一是举办财会人员思想教育培训班,使财会人员成为坚持原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路线、政策的标兵。
二是对农村会计人员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增强村村会计人员廉洁奉公、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五)健全财务制度。
健全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民主理财制度。督促村民委员会定期公布账目,报送报表,接受村民和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股(室)的双重监督。
(六)定期进行审计。
由县财政局农村会计管理股(室)和县审计局会同乡镇财所对村民委员会的账目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和处理。
(七)配备现代化办公设备,提高办公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
现在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计算机已进入社会主义的各个领域, 其功能之广,速度之快,精度之高,对计算机的应用会在现在和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长期存在,计算机将成为人们工作的主要工具。会计电算化、网络化已成为当前会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要创造条件对财会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让他们能够掌握一般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工作效率。
(八)落实农村财会人员待遇。
农村财会人员大多都是村里德高望重,有知识、有水平、有群众基础的能人。而农村财会队伍不稳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财会人员不愿干。因为他们工作忙,待遇低;误工多,补贴少。
(九)严肃财经纪律。
对村民委员会干部及村会计人员伪造会计凭证,销毁会计凭证,做假账,贪污挪用公款公物等违纪违法行为,要按照党纪政纪严肃查处。触犯刑律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十)建立健全奖惩制度。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的奖惩制度,鼓励财会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县乡两级每年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农村财会人员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建立农村财会人员考核评比办法,年终由县乡农经部门进行考核、评比,对评为先进的要大张旗鼓的表彰,通过这些形势来鼓励先进,鞭策落后。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财会人员;队伍建设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者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管理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商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新的业务不断推出,核算内容、业务流程不断发生变更,新的工作平台、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这对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但目前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复合型的财会人员;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相关内部控制不能体现;财务管理混乱,预算资金使用缺乏计划性;网络体系建设滞后,部分财会人员电算化水平不高。这些都直接影响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财务人员不但要熟悉国库集中支付条件下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方法,而且要加强业务学习,吃透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改变知识结构,扩大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新制度、新形势的要求。
一、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职业道德
首先,要转变观念。改革现行财政国库管理方式,建立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主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财政的内在要求。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强了预算管理,严格了计划开支,对预算的执行更有约束力。同时,国库集中支付是一种全新的财政资金支付管理方式,它改变了几十年来形成并已经习惯的财政资金按部门和预算级次分散支付的方式,必然引起各方面尤其是预算单位的强烈反应。由于国库集中支付增加了财政支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对一些部门和个人的既得利益有所影响,使改革遇到了重重阻力。在分散支付条件下,各部门和单位使用资金时,不受预算硬约束,自主性强,资金存入银行后既可生息,又有争取项目贷款的条件。改革后,这些“好处”将不复存在,因此,地方和部门自然会有抵触和阻挠。这就要求预算单位转变观念,规范管理,正确树立财务权力的意识,按规范来安排资金,尽量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只有在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的基础上,才能转变观念,才能搞好新的支付制度下的财务工作。为了保证国库集中支付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财务人员要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重要意义。
其次,要依法理财。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受到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理财观念的影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务会计变革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甚至可能涉及人动、权力的置换等上层建筑的问题,以及来自财政部门内部、国库、商业银行以及预算单位本身等阻力,这就要求财会人员要增强法律意识,树立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观念,以大局为重,以良好的心态、高尚的情操和宽广的胸怀面对新挑战新问题,积极探讨和创造性地解决难点,提出合理化建议,协助领导决策,当好家,理好财。尤其在预算编制上,不要夸大、虚编项目预算,克服“重钱轻物”和“重资金轻资产”的思想,强化预算对资产管理的约束力,严格按照预算安排按时申报支付额度,并严格区分财政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范围。在核算上科目的使用要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和政府收支分类科目,防止科目使用的随意性,准确分析资金收支状况,及时反映财务管理中需要改进的问题,为单位负责人的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第三,要恪守职业道德。“诚信、真实、公正、可靠”是财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由于社会经济利益关系和社会分配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以及各种利益诱惑的增多,会计职业道德受到严重挑战。面对外界的诱惑,财会人员必须正确对待名与利,做到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个人利益服从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要保持一种平常的心态,守住职业道德和法律的“底线”。克己自律是道德修养的一种境界,财会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程度。
二、重视学习培训,提升业务水平
财会专业本来就是一门不断发展变化、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单位财务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后,对财会人员的学识水平、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名出色的财会人员除了必须拥有扎扎实实的财会理论基础、娴熟的财会实务技能、广博的相关财经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和掌握国库管理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操作规程。只有这样,才能从较高的角度把握财会工作和财务管理的运行规律,才能从繁杂的客观环境中作出正确的职业判断,选择适当的财会政策,作出合理的财会估计,提供真实可靠的财会信息。因此,要加强继续教育工作,通过学历教育,在职学习,短期培训,组织考察等各种形式,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
一是熟悉国库集中支付业务。主动进行相关法规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文件和办法的理解与认识,掌握相关操作规程及整个业务处理流程,弄清各个支付环节的具体工作和时间要求,以确保用款计划的及时上报、支付申请渠道畅通,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顺利实施。以往财会人员干好自己的财会工作就行,别的事不必操太多心。新的支付制度实行后,财会人员必须知道单位在什么时候要实施什么项目,这些项目、任务要花多少钱,如何高效率地使资金运行到位。这些问题关系到预算单位能否及时拿到款、用到款,关系到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甚至关系到每个职工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单位财会人员既要熟悉国库集中支付的政策,又要熟练而全面地掌握国库集中支付的工作流程及操作方法。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以完备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作支撑,国库集中支付的整个过程都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的,其管理的智能化和信息化水平很高。这就要求财务人员不但要懂政策,熟悉资金运行的过程,而且还要加强学习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等知识,提高驾驭现代办公手段的能力。
二是加强参与财务管理的能力。要加强对改革进程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全面、科学的财务分析和财务预测系统,合理运用预算方法,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准确性、科学性,做到编制依据充足、可靠。在新的财政体制改革环境下,财会人员要认真研究实现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给单位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管理行为,加强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在逐步熟悉此项工作的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向财政国库部门反馈,做好单位与财政部门的“联络员”,使国库集中支付工作在科学、规范、高效的轨道上顺利运行。
三是提高编制部门预算的水平。科学编制部门预算并严格按照部门预算科学合理地编制月度用款计划,这是保证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进行及单位经济正常运转的关键。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国库直接将财政资金支付给商品和劳务的提供者,而支付的根据就是建立在明晰的部门预算基础上的用款计划,因此部门预算改革与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相辅相成,强化预算管理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前提和基础,而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又反过来促进预算管理的加强。预算实际上是一个资金计划,预算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支出的事前控制,预算必须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单位的工作计划、任务来编制。经批复后的预算在各个阶段通过季度分月份用款计划加以分配、分解,各种、各类的预算资金通过计划的手段加以区分、细化和使用,这就需要财会人员不仅要当预算员,还要当事事通晓的计划员。资金额度按照批准的用款计划严格地划分为类、款、项,在银行每用一笔钱,都要与类、款、项相对应,都要与部门预算内容相吻合,错了或超支一笔都会带来一连串的麻烦和后患,这就要求财会人员在做好一名合格的计划员的基础上还要做一名把握宏观的核算员。
三、加强内控建设,完善管理工作
首先,落实岗位责任。单位负责人应切实加强对本单位财会工作的领导,有责任和义务建立健全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理顺财会工作关系,保证财会工作有序进行,保证财会信息的真实与完整,保证财会机构和财会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障财会人员合法权益,在单位内部为财会人员实行有效监督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支付两种制度融合后,对预算单位坚持的是“会计责任主体、资金使用权、财务自与审批权”这三权不变的原则。各单位行政领导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负责。因此各单位要落实单位负责人责任制,明确单位负责人对财务管理工作负责;要把财务管理要求责任到人,给予单位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的权利,明确单位财会人员管理义务。
其次,适当选聘人员。根据财政集中支付的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和工作内容都有部分改动。这种改动包括对内和对外的内容。事业单位要根据实际的要求和制度的规范,重新设置好财务管理部门和部门内人员的工作内容,并对有需要重新划分职权的人员职责进行重新划分。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严格筛选、合理配备具有丰富财务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专职财会人员,可从社会上公开招考,把具有较高业务素质和较好职业道德的财会人员吸收到财会岗位上来,从组织和人员上确保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三,加强硬件建设。财政集中支付对会计信息化水平也提出了新要求。例如,要做好预算工作就要对之前的数据和类似工作的花费有所了解,并做好数据的存档和调取工作,这就需要信息化和电子化。再如,财政资金的支付和结算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动,需要及时让财政部分和银行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用度,会计电算化等也有利于财政部门及时调取和了解事业单位的资金用度明细。应高度重视财会部门的软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并合理配备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配套的软硬件设施,提高财会信息化水平,建立国库集中支付信息平台,保证整个支付系统内部信息高速交换,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技术支持。
四、实行激励机制,挖掘创新潜力
一要完善考评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讲,财会人员相对于其他工作岗位而言,工作压力和职业风险较大。因此,应重视建立和完善的财会人员的业绩考评机制,给财会人员以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和平台,创造更多的晋升机会。各单位可以积极与主管部门、财政部门核算中心等配合,对本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进行客观、全面的考核,对其业绩水平和胜任能力进行评价,对财政性资金使用效益较好、优化预算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的业绩突出的财会人员应给予重奖。同时,还应保护好财会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保证其在工作过程中的相对独立地位,增强其使命感。
二要增强沟通能力。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后,增强财会人员的沟通能力和挖掘财会人员的创新潜力在财会工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财会部门作为单位的综合性管理部门,需要单位内部各部门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财政、审计、税务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与单位内外方方面面的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纳入国库支付管理后,业务上与财政等部门的联系将更加密切,因此,财会人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沟通协调能力,正确处理好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单位内外之间的关系,树立财会人员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要挖掘创新潜力。创新是会计工作的灵魂,纳入国库支付管理后,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财会人员要有进取创新精神,不断学习新的会计理论和新的会计准则制度,熟悉并掌握新的操作规程;要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技术的能力,培植创新思维,活跃工作思路,创造性地开拓会计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朱勤丰.试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的高校财会人员队伍建设[J].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3).
[2] 詹静涛.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理论与实践[J].预算管理与会计2006(1).
[3] 白延军,白云龙.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与改革[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4]赵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对策[J].现代审计与会计2010(7).
[5]王剑萍, 仇晓慧.加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0(7).
1.1缺乏稳定的基层财会人员队伍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影响下,我国多数农村经济发展以分散经营的组织形式进行,在这样的经营模式下难以形成较为稳定的基层财会人员队伍。其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忽视了系统管理的重要性,未对农村财会人员进行有效的系统管理,使得农村财会人员队伍总体水平不高;另一方面,农村财会人员的个人利益难以得到切实有效的保障,在多数农村,财会人员的个人工资报酬并不高,且在工作中难免会得罪人,加上考核任免的不公平性,决定了农村财会人员地位及经济利益的不稳定。
1.2缺乏完善的财会人员管理机制
完善的财会人员管理机制对于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目前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却缺乏完善的财会人员管理机制。首先,有些农村并未根据财会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健全的管理机制,使得财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了一种散漫自由的工作态度,对此也没有相关监督管理机制去制约。其次,部分农村虽然制定了财会人员管理机制,但是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去适时更新和完善,加上其执行力度不高,使得管理机制只是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
1.3专业性程度较低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财会队伍建设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多数农村财会队伍的专业程度较低。一方面,与城市财会人员相比较,农村财会人员队伍在学历、专业资格以及从事会计核算经验上本身存在着明显的弱势;另一方面,农村财会人员往往抱着安于现状的心态工作,并没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使得彼此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现代农村财会队伍的专业程度。
2加强现代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2.1巩固地位,保障利益
巩固地位、保障利益是加强现代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个人地位和经济利益是农村财会人员工作的出发点,一旦地位和经济利益都有了保障,不仅可以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兴趣,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工作效率。所以,这就需要国家进行相应的财政投入,给予相关人员一定的经济补助,从而真正实现其地位的巩固和利益的保障。此外,需要转变以往对农村财会人员补助支出的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会计人员的补助标准,真正发挥经济利益的导向作用,从而建设出一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稳定的农村财会队伍,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2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管理机制是加强现代农村财会队伍建设的另一有效对策,对于实现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需要明确管理机构,落实管理工作,我国《会计法》中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是财会管理的主体,但是在多数农村财会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其都由乡镇级农经站进行管理,模糊的管理主体不利于农村财会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其次,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相关管理机制,管理机制的制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根据市场经济以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适时更新和完善,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最后,实行财会人员选拔的乡镇统管制度,需要国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统一安排考试、统一选拔,做到公平、公正和公开。
3结语
一、财务队伍建设的内容
(一)提高财务队伍自我学习能力
以思想建设作为财务队伍建设和理财文化建设首要工作常抓不懈,打造财务“学习型”团队。思想上,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职业道德培训,深入开展廉洁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法制观念和财经法律意识,提高财务队伍的思想修养和理论素养。业务上,树立“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理念。
(二)推进财务队伍职业化建设
通过财务人员职业生涯的管理,匹配个人职业需要与公司发展的需要,为财务人员提供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通道,加强对核心人才的激励,建立公司内部人才梯队,使人力资本不断增值。
(三)增进财务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理财文化氛围”是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善待员工,切实维护员工的根本利益,尊重员工的价值和愿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积极开展富有创意、丰富多彩的专题辅导讲座、登山比赛、拓展训练等文体活动,营造充满活力、精诚团结、融洽和谐、积极向上的团体氛围,增强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公司财务队伍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管理现状
公司财务资产部共有财务人员10人,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专职7人。岗位设置如下:主任、副主任、县公司财务总监、总帐报表管理、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技改业扩大修工程财务管理、固定资产与物资核算管理、电价电费管理、现金流量管理、债权债务管理、税务管理、农电财务管理、集中报帐审核管理、财务稽核、综合与档案管理、出纳。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高中职称占90%:从学历层次上分析,硕士4人,本科3人,大专3人:年龄35岁以下6人,占60%。从男女比例上看,男性2人,女性8人,占80%。目前,公司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管理:
1.建立培训机制,以职业能力建设重点,努力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能力
公司每年组织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会计人员每年接受培训(面授)的时间累积不应少于24小时”,这既是提高财会人员自身素质的要求,也是加强财会人员管理的要求。通过继续教育,可以养成财会人员持续学习的能力,促使财会人员及时适应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改革步伐,充分发挥财会队伍的监督服务和决策支持作用。同时以财务调考为抓手,重点做好财务调考培训。公司每年组织两期集中封闭培训,专人负责组织实施培训,专人负责后勤保障,自行组织模拟考试,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2.实行岗位轮换,确保“一岗多能”
对各岗位进行分析,结合实际要求,鼓励员工掌握与本岗位专业相近的业务知识,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灵活地运用有效培训手段大力开展员工“一岗多能”职业能力培训。提高员工个人能力素质水平,实现人岗匹配的目标:加大员工多岗位流动,加速人才素质提升,加快年轻大学生的培养。如今财务人员都已经进行轮岗,每位财务人员都能熟悉2-3各工作岗位,确保人员流动时能够无缝对接。
3.立足岗位,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加强财务队伍建设,注重个人软实力的培养,要求各专责从管理、技术、操作技能等方面,立足岗位积极开展知识创新(如:发表核心期刊论文、开展QC活动、创新性课题研究等),进行适当帮助和指导,不断促进人才成长。同时基于公司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以明确标准、固化流程为管理目标,本着科学合理、统一规范、优化控制、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开展岗位职责标准化、会计核算标准化、成本管理标准化、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标准化等工作,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各环节、财务与各部门问的关系,实现公司业务的整体协同。
4.加强绩效考核,实现管理提升
财务部制定了“财务部员工绩效考核办法”,实行动态考核,确保人人有压力有动力。全面深入推进以量化考核为重点的全员绩效管理,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增强考核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全面完善绩效管理办法,建立与“三集五大”相适应的绩效管理模式:拓展考核结果应用,强化考核激励约束作用,考核结果作为今后任用、晋升的依据,并与其薪酬挂钩。通过述职、考核、评比制度的建立,奖励员工的成就,给予他们认可感,提升了广大财会工作者业务能力,确保完成省公司各项指标,实现公司财务管理有效提升。
(二)公司财务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财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财务各项工作水平大大提高,工程财务管理、财务信息化工作、预算管理等工作一直处于省公司先进行列,并且多次获得省公司调考先进单位等荣誉。然而,公司也存在着财务人员存在转岗甚至流失现象,新进人员不足,财务岗位调整、人员更新面临很大困难的问题。公司财务人员存在变动频繁、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部分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等情况。最近几年来,公司财务人员变动较为频繁,部分财务人员转到其他岗位,新进人员不足,难以找到合适的替补力量,不利于财务工作的连续性、稳定性。县公司层面由于招聘财务专业的名额极少,近五年内,所属县公司未新进一名财务专业的大学生,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加之现有人员年龄结构偏大、专业素质偏低,已成为影响财务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1.1 建设观念落后,创新意识薄弱。部分高职院校对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观念落后,认为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无非是“软件+电脑”的公共机房模式,而且大多数课程仍在教室讲授,甚至连案例操作等实训课程都用讲授形式进行,只有少部分财务软件课程在实训基地中操作。实训教学走过场,学生缺少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专业技能得不到强化。
1.2 建设规划不合理,整体利用率不高。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往往是以完成某一课程设计教学为目标,实训室之间未考虑相关性或专业实训设备不能共享,实训室的设备、空间及时间利用率较低。如单证实训等手工操作实训无法在摆满计算机设备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进行讲授。另外实训室设计不当,配套设施不完善。使其只能面向教学,而不能够向社会提供职业培训、技能鉴定等服务,导致资源闲置,实训基地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
1.3 校企合作流于形式。财会类专业因其专业实习岗位的局限性与特殊性。一方面,企业在接收实习生时不愿让学生接触财务核心工作,通常只安排些无关专业背景的事情。另一方面,企业出于正常运作方面考虑,每次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有限。学生则对“打杂”工作有抵触情绪,实训积极性不高。另外,还存在校企合作深度不够,方式单一等问题。许多情况下校企合作仅仅是以挂牌或签约的形式存在,学校与企业的诉求未统一,合作浮于表面。
1.4 实训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中之中。但是,目前大多实训指导教师都来自于学校,并不具备企业从事财会工作的实际经历,对企业实际业务操作仅限于理论知识层面,专业工作能力不强,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训需要。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无法跟上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师资队伍数量严重不足。实训教师的级别待遇与收入水平低于专任教师,导致实训基地难以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实训师资队伍缺口越来越大。
2 改进高职财会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问题的对策
2.1 提高实训基地建设重视力度,深化财会类专业实践教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往教师台上讲解,学生台下笔记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财会类专业学生的要求,他们更渴望在学习财会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一定的实务操作,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这就要求更加重视实训基地建设,通过合理的课程改革,设置仿真的职业环境,引进相关教学资源,将更多的理论课融入到实践教学中来。如针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相关课程进行改革,运用无纸化上机考试系统,加强过程考核,增强学生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紧迫感,提升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
2.2 注重财会专业特点,合理规划实训基地。高职财会类专业要求培养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财会实际业务工作的综合性技能人才。因此,实训基地建设应营造高度仿真、甚至是真实的职业环境,配置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将案例教学、模拟实训及仿真实训与实际工作岗位无缝对接,采用大量企业真实数据开展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2.3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共赢。高职财会类专业毕业生求职时常常需要面对具备一定财会从业经验的“门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能在求学期间接触工作岗位,积累从业经验的最好途径。虽然当前校企合作仍存在较多问题,但校企合作互利共赢的前景广阔。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师资力量以课题研究方式解决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难题;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的场所和师资;向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另一方面,企业则通过反馈和需要,推动教学教改,提升学校综合办学能力;接收实训教师挂职锻炼,选派企业骨干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最终,形成校企共建、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双赢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2.4 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进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实训师资引进、培养、激励等内部管理机制,促进实训师资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开发利用。第一,从社会上选聘优秀财会从业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担任实训课程指导教师。第二,利用校企合作契机,聘请企业骨干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兼职教师,参与实训课程设计与教学。第三,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参加实践工作和交流活动,掌握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和人才需求。第四,通过激励机制,设立绩效津贴,鼓励实训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开展实践教学创新等研究工作,并作为一定工作量纳入年度考核,给予奖励和荣誉。
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诸要素中,人才是第一位的,是对知识和技能进行整合的主体,在各种资源和能力的组合中起着主导性作用,可谓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对于烟草行业来讲,建设一支专业的财务队伍也是打好人才竞争战的必要条件。
一、烟草企业财会队伍面临的形势
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财会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显现,而财会队伍的不足和弊端问题也愈来愈突出。在烟草企业中,存在核算基础比较薄弱,财务、会计人员来自四面八方,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致使烟草企业在财务管理上出现了核算不实,截留挪用国家资金,乱搞计划外基本建设,漏缴、欠缴、隐瞒各种税金及销售收入,乱挤摊成本,多提企业留利和其它专用基金,请客送礼,不按国家规定归还基建贷款,截留、挪用烟草专卖罚没收入等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财会队伍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一般性人才过剩,高级人才短缺。基础性人才基本上能满足企业运转需要。但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既有丰富的金融企业领导经历又通晓行业法规惯例,既懂银行又懂证券、保险等金融知识,以及懂经济、熟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缺乏。
财会队伍整体素质堪忧。目前,烟草行业财会队伍中整体素质参次不齐,主要表现为:学历层次偏低,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所占比例较小;具有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人才数量不足;后备力量储备不够,梯次性结构不尽合理;在人才队伍分布上,仍存在着地区、部门、专业间不够均衡的矛盾,适应新职能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对财会从业人员管理不科学。在人才衡量标准方面,过于看重学历、职称、资历和身份等外在要素,对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等内在要素不够重视。以人为本的理念往往只停留在口号阶段,具体的执行措施很少,没能真正做到企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工作积极性不高。
二、加强烟草企业财会队伍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财务管理目标的认识。企业财务管理是烟草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与企业的总目标是完全一致的。财务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所应达到的预期结果,是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关键核心。因为没有经济效益,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资本保值和增值,也就没有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良性发展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建立从上至下的认知,重视企业财务管理。
(二)强化基础建设,优化队伍知识与结构。优化队伍结构,加强烟草企业财会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技能培训是当务之急,须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加大人才队伍教育的力度。人的才能不是生而有之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培养获得的。目前我国金融企业教育的状况离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为此,应采用科学方法对金融人才进行培训。二应改革培训的内容和方法。目前,财会行业从业人员中,接受过本专科以上教育者不在少数,但通晓经济、金融理论与业务的专门人才为数不多,远不能满足和适应相关工作的需要。因而,行业专业财会人才培训的内容应以新知识的引进、新技术、新方法的介绍为主,以开阔眼界,启发思想。
(三)完善行业财务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烟草企业财务工作应持续推进集约化、专业化、一体化运营,逐步建立起现代财务管理体制。管理上,加大控制力度、拓宽治理广度、加强管理深度,推进财务管理精细化。人才队伍建设上,过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现代财务管理理论和计算机技术应用培训,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除此,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重点培养一批业务骨干,使他们成为企业经营决策的“智囊团”。
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使选人用人真正做到“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不断做好公开选拔财会部门领导干部、规范竞争上岗工作。一是推行全面绩效管理,注重考核结果运用。二是以绩效、贡献大小作衡量,完善薪酬分配制度。三是建立多元的奖惩机制,不断创新激励形式。
(四)加强职业化教育,提升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水平。烟草企业应着力提高整个财务系统“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精于总结”的四种素质,加强“忠、真、善、廉、思、学、韧、勤”的八字行为准则为核心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财会队全热爱事业、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奉公的职业精神。
(五)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我国近年来先后制定并了一系列会计法规,尽管会计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只要严格执行,基本能够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在烟草企业中,对财会从业人员信息失真的治理,应当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使后来者不敢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