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4 09:33: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绿色工程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该文通过案例进行分析讨论绿色工程管理及其价值观的探讨。某城市综合于城区西侧,工程占地面积8500 m2,建筑面积为72324 m2,框架结构,地下2层,地上18层。外墙装饰为铝板及玻璃幕墙。在该建筑施工中,绿色工程施工管理得到充分体现。首先,节材技术管理的应用。对所使用的钢材、木材和混净土进行严格的精确预算,优化下料方案,使废料产生率大大降低。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实际库存进行采购,减少了库存积压率。另外通过料场设置、废料利用和新技术,降低了搬运量和材料使用率。其次,节水技术管理的应用。采用混凝土养护塑料薄膜包裹法,减少了用水量和养护难度、次数。将基坑井点降水的排水再次利用,进行绿化和降尘。同时办公区、生活区也均采用节水器具。再次,节能技术管理的应用。对办公区、生活区和施工区进行用电量控制,采用节能灯,生活区拉闸限电等方式进行节能。将90 kW的K50塔吊改为75 kW的F023B塔吊,不仅节能降耗,更节省了投资。最后,节地技术管理与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建设区域的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安排,尤其是施工区内的设置。严格进行扬尘控制、噪音控制、振动控制、光污染控制和水污染控制,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建设环境。通过以上案例可以得出绿色工程管理价值观主要依靠在实行绿色管理时所遵守的原则来体现。绿色工程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和遵循客观性,体现当地特色,系统性原则。想要了解绿色工程管理的可行性,必须要了解此概念诞生的国际和国内背景。首先,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时代要求。有数据统计表明,工业造成的污染占到人类所有经济活动带来的环境污染的30%以上,工程建筑行业更是工业污染大户,产生的大量粉尘和固体垃圾,给已经千疮百孔的自然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威胁,假如我们再不对建筑工程实施绿色管理,整个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经不堪重负,到时将悔之晚矣。其次,实施绿色工程管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改善,但我们不能被眼前的既得利益冲昏头脑,而是要清醒认识到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基数大,自然资源的储量按人均分配的话,实际上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在资源的合理运用上还存在很大差距。过去2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我国的工程建设对经济发展贡献极大,特别是公路、铁路以及商用、民用建筑,改善了中国的交通环境和人民的工作和居住环境。但我们不能忽视,我国工程建设行业中95%以上的企业属于高能耗企业,完全达不到绿色工程的要求,对资源的利用率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单位资源的消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较低,原因在于科技和管理水平的制约,以及整体思想的落后。而这正是国家倡导实行绿色工程管理的根本动力。最后,国家在倡导绿色工程的同时,还给予企业以一定财政支持和政策优惠,并正在研究制定相关法律来规范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绿色管理。不但要让人民在头脑中树立科学发展,绿色工程管理的概念,更让真正实行绿色工程管理的企业得到充分的发展空间,从而使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国家深化推进绿色工程管理的途径
首先,绿色工程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在全面实施前,必须做好宣传工作。绿色工程管理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要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有效利用,短期内必定会抬高经济发展的成本,对企业经营造成极大的影响。为面对这种局面,就需要得到社会各界以及公众的广泛支持。我们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公开讲座和举办公益活动的形式在社会上、校园中传递绿色工程建设的信息,让社会各界充分理解绿色工程符合他们的切身利益,从而获得社会各界支持,为绿色工程管理开展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其次,由于实行绿色工程建设,必将会造成建筑工程企业的工程成本大大增加,短期内阻碍行业发展,因此,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无论在政策上还是经济上,增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可以通过直接投资、减免税等措施来帮助企业走上正轨。最后,任何管理都是有人来执行,有了好的制度,还需要合格的人来执行。因此,在推进绿色工程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工程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不但要包括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还要将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社会责任和生态环保要并重。
3结语
中学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其中有许多知识与校园绿色工程有关。为此,备课时我们挖掘教材中潜在的绿化园因素,找准教材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渗透点。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知识,也知道一些“绿色工程”建设的理论,激发了学生对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参与意识。如讲营养繁殖时,伺机插入植物分株,分根,压条扦插、嫁接等原理,讲“绪论”时,适时适量渗透我国古人以树喻人,以树喻情,赞扬种树的光荣,讽刺鞭挞毁树的可耻的故事,借以使学生知道植树造林,绿化江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中学生物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有很强的诱惑力,教学中我们除指导学生本着“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斗斗作实验”的原则,千方百计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实验内容外,还利用课余以兴趣小组为龙头,进行校园绿色工程的实践,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如一串红盆栽矮化,盆栽花木控高,花木嫁接等,他们在教师和花工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从播种,移栽,水肥管理定期观察记载到收获,历经一次花卉栽培的全过程,认识一粒种子变成美丽的花朵或丰硕的果实,是途经怎样一个植物学和园艺学过程,同时也学会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质,还培养了爱劳动、爱自然、爱校园一草一木的美好情操。
教学中我们根据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应具幽雅、安静、卫生的教学环境,组织学生根据校内自然地理条件、建筑物的分布、用途等进行树种塔配设计。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根据要求纷纷行动,有的翻书查报,有的访问花卉种植专业户,有的请教园林管理所的能工巧匠。半个月功夫,学生们提出了种种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有关的树种搭配方案,有的从观赏游憩着眼提出:在道路两旁、操场四周、教室附近相间种植树形优美、花香色艳的乔木(如玉兰、桂花、香樟、银桦等)和灌木(杜鹃、海桐、迎春、茶花等)并配以四季有花的草本花卉(如一月腊梅霜傲雪;二月梅花怒放争春;三月迎春花报春风;九月争艳;八月桂花吐馥芬芳;十月芙蓉花争放异彩;冬月翠竹苍松傲骨)使之形成立体景观,四季花繁叶茂;有的学生从思想教育出发提出选用祖国的珍稀树种,如水杉、珙桐、银杏、鹅掌揪等孓遗植物,以激励同学们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的从知识性着手提出选用中学生物教材和语文课本中涉及的树种,如语文课本中多次提到了海棠、松、竹、梅等;有的从净化环境着想提出选用抗污力强的树种,如夹竹桃、龙柏、无花果等;还有的从经济价值着手,选用桃、梨、苹、桑等树种,通过划规、设计,不仅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锻炼了思维能力,还为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根据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的要求,我们对校园的主要植物设牌挂签,以便学生观察植物形态特征,生态环境和类群,促使他们更好地参与校园“绿色工程”建设。挂牌上的内容主要有:a.教学类:如在雪松牌上这样写实:雪松,裸子植物,松科,幼叶多白色,远眺,象覆盖着一层白雪。这样学生看后倍感亲切和实际;b.联系实际类:如银杏牌上写道:银杏,裸子植物,银杏科,种子供药用,食用,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树形美观,叶具特色。夹竹桃牌写着:花美,但茎叶有毒,鱼塘边不宜栽植;c.抓特征区别相似树种:如女贞和冬青牌可这样写:女贞双子叶植物、木犀科、叶卵圆形,对生;冬青双子叶植物、冬青科、叶长椭圆形,互生;又如圆柏与刺柏牌上可这样写:圆柏,裸子植物,柏科,叶有鳞形和刺形两种;刺柏,裸子植物,柏科,叶全为刺形;d.实用技术类:如月季牌写着:月季花、双子叶、蔷薇科,可用分株压条、扦插,嫁接等方法繁殖;一串红,双子叶植物,唇形花科、花期长、多用种子繁殖。
这样,对校园植物挂牌设签,展示它们的名称,科属及特征,对学生认识植物,理解教材内容,激发他们参与校园“绿色工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校园“绿色工程”建设的实验活动中,我们着意将心理学原理和学生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有机地渗透其中,以指导他们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在绿化校园中,我们发现有学生常因成功与失败而自傲或自卑;有的因缺少信任和理解而感到孤独;有的因自己不诚实或蛮干而追悔莫及;有的会因心理不平衡而产生嫉妒和怨恨等等,针对这些我们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人,以实现与学生心与心默契、情与情相融,对学生建设校园绿色工程美好愿望、真诚态度,在情感上我们投以期待的目光、满面的笑容,由衷的喜悦;在行为上,我们颔首赞许,促膝谈心,深情抚慰;在语言上,我们充满同情、体现尊重、热情鼓励,公正严明,以此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人际交往,学会合作共事,学会面对困难与挫折去顽强拼搏,学会自我教育与创造,从而提高受挫能力,促进整体素质的全面进展,为他们成功地渡过中学时期这一特殊的人生旅程,为他们充满信心搞好校园“绿色工程”建设夯实地基。
论文摘要:本文对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指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牛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其作为一门学科诞生至今不过40多年的历史,20世纪60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尔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成为Arcology,即生态建筑学。此后麦克哈格、吴良墉等建筑师开始了生态建筑的研究,经过几十年的探索,生态建筑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新晨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锄,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从本质上讲,生态建筑设计是一种由生态伦理观、生态美学观共同驾驭的城市建筑发展观。在实践中的生态建筑设计思路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
1、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2、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问题。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3、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4、增加“绿色”面积,保护生态平衡
生态建筑外部与自然相呼应,内部空间的设计也应绿色化,即通过精心的室内设计,将室外的绿色引人室内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制造氧气,吸收各种有害气体、虑尘、调节湿度、温度、减少噪音等。生态建筑的兴起为绿化环境开辟了广阔天地。通过建筑设计,可以使室内空间室外化,运用绿化、水面等划分空间,这些设计手法在建筑创作上最为常见。如建筑物内的共享大厅、内庭院,在其上部加一个可调节的开启式屋顶,根据时间季节的变化,由计算机或人工控制,达到室内温湿度的调节,又可使室内外空间连成一体。另一种设计手法也被建筑师经常应用:屋面绿化。不仅美化了环境,获得了良好的景观,而且对屋面刚性防水有维护作用。生态建筑在保护生态平衡、提高人居的自然度方面大有作为。新晨
根据以上发展思路,生态建筑设计对策可以在以下几个具体环节上进行操作。
首先,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如单体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等,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另外,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仲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M-)、《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Z}、佚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R113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关键词】生态建筑;设计;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众多的研究领域之中,生态建筑在建筑领域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通过发展成为了一门研究学科,从该学科的出现到现在也最多不到50年,在20世纪60年代,一位著名的建筑师把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个名词进行合并形成了这样一个词Arcology,通俗的解释就是生态建筑学。之后还有不少建筑师开始研究生态建筑,通过几十年的研究和摸索,生态建筑的理论和实践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
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册》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设计产生于对现代建筑的反思
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是在本世纪不断发生地区性的环境污染和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恶化的过程当中,不少学者和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的反思。在生态建筑基本目标当中,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建筑功能质量目标相统一,在很大程度上要保持节俭和适用的目标。
四、技术选择决定生态建筑设计水平
生态建筑要实现它的基本目标,必须要有现代技术的支持。对生态建筑和使用技术的要求可以用三点来判断,首先技术本身的功能与生态环保功能是一致的,第二要求采用的技术和制造的产品有利于资源能源的节约?第三采用的技术和产品有利于人的健康。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目前在生态建筑技术应用上应该说还是非常广泛的,包括门窗节能技术、屋顶节能技术等等。
在应用生态建筑技术过程当中,技术选择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一个是经济性,由于生态建筑采用哪个层次的技术,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要受到经济的制约。在我们国家普遍采用高新技术是非常困难的,我们经常碰到环保和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不完全一致。在这个取舍当中经济性就是非常关键的。目前在欧洲?特别是在德国、英国、法国,在所建立的生态建筑上,它是以高新技术为主体。在年健康建筑住宅会议曾提出过高生态就是高技术的口号,所以这是在战略基础上建造生态的建筑。目前在我们国内把整个生态技术发展建立在高新技术的基础比较困难,一个是经济发展水平,另外一个是技术和材料不太完善。
五、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2、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3、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六、设计是实现生态建筑的基本技术策略
从技术层面上来讲,做到规划选址合理,减少环境污染,资源高效循环利用,降低能源消耗,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等。从过程上来讲,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实现建筑防晒?自然采光照明等,这是生态建筑采用的基本技术策略。
建筑通风是生态建筑普遍采用的比较成熟的技术,自然通风应该取代机械通风和空调制冷,一方面可以不消耗能源而降温除湿,另一方面提供新鲜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健康。我国土地资源非常紧张,如果住宅建筑房间进深太大,对土地使用很不利,建筑要面向夏季主导风向,一般房间进深不大于米,自然通风还是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解决。同时要强调地理空间?建筑物前后包括围墙和植被都可以改变自然的风向,改变风力。利用这些东西进行自然通风。
七、生态建筑设计对策
1、在宏观环境方面,城市规划设计要根据生态原则了解城市发展的自然过程,用它来指导土地的利用和开发建设,同时协调好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区域规划,则要与城市整体环境所设立的系统相衔接,研究探讨城市改造、更新过程中的复合生态问题等。其次,在微观环境方面,要处理好整体与局部、建筑与自然因素的关系。由于微观环境方面极具广泛性和灵活性,所以,其具体途径和式、法非常丰富,蕴含着广阔的创造性生机。
2、要完善生态建筑设计法律和规范。法律规范是建筑设计的基本依,直接影响我国生态建筑研究的战略方向。在生态建设方面,目前我国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等法律法规,对我国节约建筑能耗,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政府通过立法对建材选择、每平米能耗标准,对生态技术研究、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等进行规范,不仅使建筑设计中采用的生态策略具有法律依,而且限制不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鼓励有利于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建设行为,从而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八、结束语
在城市化发展的步伐之下,生态化思想同时也是城市建筑设计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在充分认识和理解生态建筑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之后,在设计时使用科学的设计方法,就能够设计出更多的生态建筑,最终能够更好的改善人们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 邱景. 生态建筑设计与建筑设计生态化发展方向[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11)
主题演讲
本年度的主题演讲(即全天活动的开幕式)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简直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新颖互动、由NI工程师自导自演的技术“话剧”。坐在主题演讲的听众席上犹如置身北京的实验话剧场。
此次NI特邀公司海外市场部总监Dave Wilson先生作开幕演讲,他的演讲从工程师的责任这一话题开始,指出工程师要专注于“量化问题”,进而“解决问题”。Dave先生的演讲声情并茂,令在座的工程师深受启发。20多年来,利用LabVIEW编程环境和模块化仪器架构,NI在帮助工程师和科学家利用不断更新的前沿技术的同时,降低了复杂度。至今,工程师们面临的挑战将是如何跟上技术发展的潮流以及如何解决工程应用中的实际问题。随后整个主题演讲中,NI公司多位工程师轮番上台,就NI模块化仪器技术的发展和支持多核及FPGA技术的LabVIEW高性能软件平台展开精彩演讲。此外,NI也邀请了几位专家,其中包括来自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的邵辉博士,他详细介绍了RFID应用和以及如何利用NI模块化仪器架构开发针对RFID和其他射频应用的完整测试方案,来自Intel公司的工程师则与大家分享了多核技术如何成为当今的主流技术,以及为了高效地享用这一技术,应该如何对多核进行编程等关键问题。笔者尤其对其中的射频应用及多核技术印象深刻。
・LabVIEW充分发挥多核系统的优势
多年来,处理器生产商单纯地通过加快时钟速度提升CPU的性能。然而如今,多核成为处理器技术的必然发展趋势。这种新型的处理器架构意味着无限性能的提升并可以实现更高要求的新兴应用项目;然而,在多核处理器上进行编程应用相对于在单核上编程要困难得多。只有克服多核处理器带来的软件新挑战,才能充分利用测试、控制和嵌入式设计应用中的处理功能。
在并行应用编程上的首个主要挑战是识别在某个特定程序中哪一个部分可以各自并行地操作,然后通过代码对这些部分进行编程。我们把能够和其他部分并行运作的代码称为线程;因此,整个并行应用可以被称为多线程应用程序。传统上认为,由于文本编程是一种顺序的编程方式,因此基于文本的编程人员在应用中必须通过API(如OpenMP,POSIX)来非常明确地定义这些线程,因此要想在程序中直观地显示多线程并行是很难的一件事。相对而言,利用图形化的NI LabVIEW软件,开发人员就可以轻松地实现并行的编程。此外,LabVIEW可以对并行代码自动生成线程,因此工程师和科学家无须具备编程技巧就可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花在如何解决问题上,而不用担心应用中的这些低级操作模式。
多核编程的第二个挑战就是线程实时性。当在同一个特定应用中运行着数百个线程时,必须保证这些线程间工作和谐。比如,如果有两个或者更多的线程在同一时刻进入一个记忆存储区,这就会发生数据崩溃。因此,在应用中监测各种可能的代码冲突可以说也是一件异常艰巨的任务。
通过在LabVlEW中图形化地创建程序框图,工程师们可以迅速地完成任务从构思到最终实现的整个过程,而无须考虑线程的同步性,这是因为LabVIEW已经自动解决了这个问题!LabVIEW的这一特性,使它特别适合大型科研项目的需求。例如,欧南天文台的极大望远镜项目中,就利用了LabVIEW对于多核运算技术的支持来控制984片镜面来免受风力或各种外力的影响,达到全部镜片均衡于同一平面,并实现控制周期接近于1毫秒的设计目标。
・基于PXI模块与LabVlEW的RFID测试系统
RFID可以应用在多种领域,像物流、原材料、汽车,也可以用于人和动物的身份识别,比如,我国的二代身份证、北京奥运门票都使用了RFID技术。RFID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这对RFID标签的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来自上海聚星仪器有限公司的邵辉先生介绍了他们基于NI PXI模块与LabVIEW开发的RFID测试系统。考虑到RFID检测的复杂及专业性,这套系统采用了灵活、可扩展的软件自定义无线电架构,主要硬件是NI的上下变频器及中频处理器,该套系统的灵魂则是LabVIEW软件。一般的读卡器不能覆盖多种标准协议,也不能获得更多的射频参数,而聚星仪器的这套系统可以覆盖10个标准协议、15种模式,还可以根据客户要求进行扩展,它能与被测标签或应答器主动应答,测量射频参数。
产品展示
本年度的产品展示异常丰富,除了NI公司自己的产品展示外,中科泛华、聚星仪器、富连达科技有限公司(Fulitech)、苏州凌创电子等相关公司也将最新的产品及方案展示给现场的工程师。其中包括最新版本LabVIEW 8.6软件、基于PXI的源测量单元、2GS/s1GHz高带宽高速数字化仪、基于NIFPGA的嵌入式开发平台以及N1 ELVISII教学平台等。
技术讲座
主题演讲之后,分为五大专题(绿色应用专题、LabVIEW编程技巧、自动化测试、工业自动化与实时控制、嵌入式系统应用及动手课程),18场讲座分别在5个教室内展开(相关讲座的PPT文件可以在.cn或下载)。
・绿色应用专题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NI正以其一贯的技术革新方式与工程师和科学家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案,创造新的机遇,携手进入绿色工程领域。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风力发电机的控制仿真、混合动力车的快速控制原型、环境参数的全天候远程监测与记录、医疗电子设备的改进等。
・LabVIEW编程技巧
在本专题中,NI资深研发工程师为在座听众介绍了LabVIEW应用开发背 后的技巧与奥妙,帮助工程师全面提升LabVIEW编程水平。比如:多核技术下LabVIEW编程的参考模式、LabVIEWWeb Service的妙用、LabVIEW与各种硬件系统的互连、高级的信号处理算法等。
・自动化测试专题
本专题有4场演讲,内容涉及:降低测量噪声的技巧、从PXI背板同步到GPS等多种测量同步技术以及基于LabVIEW和PXI的专属射频系统开发,帮助工程师进一步改进和提高自动化测试系统。
・工业自动化与实时控制专题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机器和工业控制系统开发需求,新一代可编程自动化控制器(PAC)正以其开放灵活的软件构架和可靠自定义的硬件平台,帮助用户开发高级的工业自动化和实时控制系统。本专题主要内容包括:提升PID控制能力,基于LabVIEW和NI PAC的冗余系统设计,机器状态监测和实时控制系统的构建等。
・嵌入式系统应用及动下课程
通过LabVIEW图形化开发平台和基于FPGA的原型硬件平台,开发人员能够将各种算法设计工具与硬件I/O相整合,快速地为嵌入式系统和应用构建原型,在更短的上市时间内保证设计的质量。本专题的内容包括:图形化系统设计方法,涉及机器控制、设备监测、结构健康监控、快速原型与硬件在环等领域,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基于FPGA技术的NI软硬件平台快速构建嵌入式系统的原型。在嵌入式应用的动手课程中,通过具有一定应用背景的动手练习及进一步的应用演示,帮助工程师了解和掌握基于FPGA技术的嵌入式应用开发。
科技奥运游戏竞技大赛
除了技术讲座及产品演示外,主办方NI公司还为工程师特辟“科技奥运游艺区”,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基于NI产品的互动游戏。如:NI LabVIEW编程竞技比赛、DAQ投篮比赛、LabVIEWFPGA舞林大会、NI擂台赛、LabVIEW小游戏、独具NI风格的取景照相机等。
工程师凭胸牌可以参加各计分游戏,最后根据排名,评选各单项与全能的“金、银、铜”牌得主。从游戏区众多跃跃欲试的工程师可以看出,主办方的这个项目颇受大家喜爱。
颁奖盛典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建构;探究过程;展示收获;有效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4—0121—0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创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要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探索儿童的关注点,拓宽儿童的关注空间(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让他们在自主地实践性学习中感受和体验。因此,有效把握活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精彩”实施,对关注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1 建立开放的教与学环境,使学生体验活动主题的“精彩”建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最大立足点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要遵循“开放性与可研究性”的原则。教师应该注意每一次指导主题的确定,不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更主要的是为德育创设一个平台,注重知识性、活动性、趣味性、可行性。而笔者所确立的小课题研究,就是让孩子直接与活动对话,在合作中与具体活动心有灵犀。
确立的方式可分为:教师在学科开放教学基础上,同年级各学科通过交叉备课,整合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师在了解学生需求基础上补充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教师与学校认为必要而加入的主题;以秦皇岛的地域文化、政治、经济为资源开发的主题。例如:《巧花2元钱》活动,是根据学生及家长提议设计并展开;《绿色工程种植养殖》活动,教师指导学生做观察实验,记观察日记,写研究论文,学生亲手栽培植物,在与自然有关的主题探究中体会乐趣;而《巧手DIY》、《一滴水的“世界”》等活动是为调查孩子的研究兴趣而整合出的。
2 创建适合每个孩子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经历“精彩”的探究过程
在开放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活动中考虑更多的应是怎样结合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和自身素质,对活动项目进行选择、重组和再创造,把学生的参与体验放在第一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突出生活化的特点。在活动主题确定后,学生就到了“整装待发”的时刻。
首先,教师要对学生“通风”、“打气”。通风,就是帮助学生进行~些知识准备,教给他们获得信息和处理信息的方法。打气,就是针对学生阅历尚浅、思想比较稚嫩的特点,帮助学生做好积极的思想准备,获得自信。本着“专长互补”的原则,建立小组长责任制。学生自荐到不同的小组,如果小组出现搭配不均教师就要进行商量调整,尽量做到学生层次均衡。
其次,各组确定自己的调查内容,教师做好协调工作。不但要保证内容的均衡,而且一定要督促学生步调和谐。
学生在参与实践过程中,由于年龄、知识、经历所限,需要帮助,应鼓励他们跳出课堂,通过交流、寻求合作等方式来完成实践活动,锻炼孩子们克服困难的意志,促进综合素养的发展。
有序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强的跨学科性,加强了学科间的联系,从而丰富了活动内涵,扩大了活动外延,促进了学科的共同发展,扩大了学生实践活动学习的空间。例如:如何采集到一滴水,怎样测量一滴水的重量?孩子们积极探索,方法各异:有的用筷子沾水后淌下一滴;有的用滴管取一滴水等等。这让笔者深有感触,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极大的自主性,给具有好奇心的小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时间和更大的探索空间。
3 营造开放的自我展示空间,使学生领略“精彩”的收获
综合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开放的自我活动的空间与条件,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差异得到认可,其个性品质、性格特点等均在活动中得到彰显,这必将对学生个性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每一个活动结束,都要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各组学生将自己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的各项成果经过整理、加工、汇编,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
成果汇报时,必须做到“四重四轻”:重“活动过程”轻“活动结果”;重“生成主题”轻“预设验收”;重“个性体验”轻“一般参与”;重“合作研究”轻“个体活动”。
比如《纸的PARTY》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每个小组都使尽浑身解数,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领”:“蓝猫太阳队”把自己的研究成果编成了一首首琅琅上口的儿歌;“智多星队”,走出校园,在生活中处处留心纸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收集商标、设计手抄报、制作标语牌等等。
情感体验是丰富活动的内涵,孩子们通过“实践与综合应用”体验了成功的乐趣,感受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在生活中进步,在生活中成长。
4 有效把握“过程性”活动资源,对学生进行“精彩”的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评价重点应在学生的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上,应该是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突出学习过程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实践能力。
评价过程的有效实施,使孩子们有一个袒露心迹的空间,也为掌握学生的心理波动而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教育提供有效的帮助,见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