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6: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智慧生态建设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组鲜活的数据则见证了平鲁区跨越崛起的“速度”:2012年全区财政收入再创历史新高,完成3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4%;一股预算收入完成15.8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6833元,增长1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04元,增长13.6%。
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平鲁调研时对平鲁的发展理念大加赞扬:“平鲁的‘两个70%’,是一个新的理念,而且发展速度也很快,在经济比较低迷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地区生产总值30%以上的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接近60%,这是很了不起的。”
承载着平鲁人民诸多的愿望和期盼,2013年,平鲁区再次确立了明晰的目标:以“两个70%”为抓手,以转型综改试点区建设为统揽,以稳定增势、争先进位为总基调。以“追求卓越、争创一流”为导向,全面推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生态化、农业现代化五化联动统筹发展,努力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翻两番”,全面建设转型发展先导区、生态建设示范区、人民生活幸福区、创先争优标杆区。
以更大力度优化经济结构
按照“以煤为基、多元发展”思路,平鲁区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新兴产业结合起来,着力构建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做大做强煤炭支柱产业。全面推进20座地方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全力服务中煤平朔三大露天矿和4座井工矿生产建设。开工建设金色能源、同煤等大型煤台和煤炭洗选项目。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100%。继续引深组团式开采和煤炭产业管理改革。深入推进“一矿一企”战略,鼓励引导煤炭企业兴办农副产品加工、畜牧养殖、生态修复和社会服务等非煤非电产业。
打造产业转型高端平台。实现北坪、东露天两大园区和平朔安太堡、安家岭矿区一体化建设,整合建设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的平朔循环经济园区。在项目建设上,北坪园区力争胶带胶管、轮胎翻新等6个建成项目投产达效,平安化工、低热值煤利用、2×66万千瓦矸石电厂等4个在建项目快速推进;东露天园区实现神电2×60万千瓦电厂建成投产。加大风电和光伏发电建设力度,力争年内投产运行和获准建设总装机容量达到776.7万千瓦。
以更大力度推进城乡统筹
紧紧抓住平鲁与朔州同城化机遇,按照“一城四镇三十个新型农村社区”总体布局,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加快建设品位平鲁、宜居平鲁、美丽平鲁。
高品位提升城市品质。继续推进环城生态新区建设,完善元宝湖、如意湖和摩托车赛场周边配套设施;全面完成溪泉河、七里河二期、沙沟河整治;完成南山湖、大粱水库湿地公园人工湖建设。高品位建设善学、井西、文鑫苑等住宅小区;高标准建设门神文化园、体育馆、老年公寓和敬德大剧院等十大公益性建筑;高质量完成新城街西延、善学街和博学街东延、安西和新苑两大社区自来水管网改造.以及井西和善学小区主管网铺设等市政工程。全力推动城中村和城市棚户区改造.逐步实现自来水、集中供热、天然气等全覆盖。
加快建设“智慧平鲁”。紧紧抓住平鲁被列为全省唯一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区的机遇,全面加快“智慧平鲁”建设。开工建设智慧平鲁大厦,完成城市管理公共信息平台、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无线平鲁、智能交通和视频治安二期工程,组建“智慧平鲁”运维公司,逐步实现产业智能发展、城市智能运行、政府智能服务、居民数字生活,力争使平鲁成为全省首家智慧化运行管理的县级城市,打造晋西北乃至华北地区信息产业的“硅谷”。
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白堂、陶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每个乡镇启动一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村庄,力争三到五年建成30个新型农村社区。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特困群众易地搬迁、行政村街道亮化、乡村幼儿园改扩建和乡村清洁工程。
强化集镇产业支撑。在东南乡镇,整合建设大中型煤炭物流园区,形成产运销相互衔接、农工贸整体配套的城镇集群。在西北乡镇,集中建设一批以设施农业、苗木产业、特色小杂粮种植加工和规模养殖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力争建成10个标准化股份制生态养殖园区。推进农副产品有机生产和精深加工,把以红山荞麦为代表的特色小杂粮、肉羊养殖、苗木产业等做强做大,精心打造叫得响的农业产业品牌。
以更大力度加快生态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坚定不移按照“两个70%”战略,围绕“打造千里绿色长廊、建设二百万亩生态屏障”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建设。
加快推进苗圃建设,进一步扩建向阳堡双万亩苗圃。开工建设下水头苗圃,力争当年形成4000亩规模。加快推进百万亩樟子松基地、环城生态新区、大粱水库周边绿化,高标准启动荣乌和平朔高速、运煤专线、下木角至乌龙洞旅游通道绿化。年内完成大片造林12万亩、通道绿化200公里。高标准推进城市绿化,实现旧城区“改造添绿”,新城区“留地建绿”,主干道“骑路增绿”,使整个中心城区应绿皆绿。每个乡镇高标准绿化一条主干道路,每个村庄种植一片环村树林,每家每户因地制宜在房前屋后栽植树木、绿化庭院。
以更大力度加快民生改善
一、“绿色智慧园林” 的举措
“智慧绿色园林”主要包含六点举措:1. 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对园区地理事物、游客行为、听证投诉、社区居民、防震减灾、园内工作人员保障、编制动向和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全面、维修、养护及时互动、调整、感知;2. 对游客、园区周边居民、园区工作人员实现可视化管理;3. 利用最新信息技术和管理,优化流程和链接反馈、拓展园区经营管理业务;4. 同周边机构单位、酒店、旅行社、高级商务金融园区、IT公司等建立经营战略联盟,运用众人的智慧集,结众人的力量管理园区;5. 智慧园区建设的目的是有效保护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游客服务质量,实现园区环境、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环境、社会和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唯园区绿色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才能确保区域旅游循环经济的可持续,最终实现园区社会的可持续、绿色旅游资源和园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智慧园林”与绿色管理
生态、低碳、智慧、宜暇城市新园林的营造是一个复杂的绿色创新系统工程,既需要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还需要将信息技术同科学的管理理念集成;更重要的是在建设过程中需要具有绿色创新系统思考的构思和能力。智慧绿色园林的建设是对公园硬实力和软实力全面提升,其建设举措主要包括:信息化建设、休闲闲暇型创建组织、闲暇业务流程优化、经营战略联盟和危机应对管理、绿色技术应用。
1. 信息化建设: 绿色旅游信息化资源
信息化建设是“智慧园林”建设的基础和内在要求,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它是指以系统工程、战略管理、产业经济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为依托,集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无线射频识别(RFID)、电子商务(EB)、虚拟现实等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整合各类绿色旅游信息资源,搭建信息基础设施、数据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平台和决策支持平台,使之成为绿色旅游园区发展的生产力,成为推动绿色旅游园发展和管理上水平的重要手段。信息化建设能加快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处理速度,实现对园区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最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深度的智能化建设。
2. 经营战略联盟
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整合发展,形成经营战略联盟。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绿色社会管理格局,强化园区社会管理职能、管理和服务职责,退休职工与志愿者参与园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 “智慧园林”的建设营造需要,公园同绿色旅游、科研院校、研究机构、非政府组织、酒店、旅行社、商务金融园区、IT公司等通过协议合约而结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水平双向或多向流动促进经营战略联盟。战略联盟具有节省成本、积聚共享资源、降低风险、增竞争力等优势;还可弥补营造建设“智慧园林”所需资金、技术、人才之不足。
3. 社会管理与危机应对管理
“智慧园林”的建设不仅要加强景常态化管理,更应努力提高危机管理水平。生态旅游园区应在物联网基础上建设智能监测统、风险评估系统、应急响应系统和危机决策系统,这样才能有效应对火灾、潮水、极端天气、地震、等自然灾害、瘟疫、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对“智慧园区”建设的冲击,避免或减轻对市民游客、社区居民、园区工作人员的人生和财产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实现园区健康有序发展。园区管理团队对园区进行管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为经营战略联盟的构建搭建了平台,并整合了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业务流程优化是运用新的管理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流程进行改造创新,同时也是信息化技术在园区的具体应用实践。
4. 绿色技术管理
智能信息技术为园林的节能、减排、生态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管理保障。智慧园区可采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感知园区内更加真实、详细、实时的信息,为精细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智能信息技术优势在于集成了BIPV、照明控制、冷热源控制、能耗计量等子系统,可为建筑提供“量体裁衣”的节能方案。自控系统使整个园区室内、室外的变配电、照明、空调、供热、给排水、消防、安保等众多分散设备顺利运行,以及实现能耗控制。绿色智慧园区以节能减排作为重要目标,从楼宇、园区公共设施到数据中心,都会具有相应的节能措施,大幅降低能耗水平,削减园区维护、运营、管理成本。
三、“智慧绿色园林”的探索
上海南园滨江绿地公园位于上海中心城区卢湾区,南抵黄浦江,东接2010年上海世博会浦西片区。作为世博会配套工程,公园设计坚持 “绿色世博、生态世博”理念,以建设“生态、低碳、智慧、宜暇”城市新园林为目标,率先采用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探索建设“绿色智慧园林”的新技术。
“绿色智慧园林”是对南园公园景观环境、社会、经济三大方面进行最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和更科学的可视化管理的创新型景观园区管理系统。南园智能化系统建设包括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室外无线WLAN系统、电子信息公告系统、多媒体信息查询系统等。智能化建设为绿地提供了优良的空间环境和具备信息化、人文化等必须的基础设施,使游客可以在公园内进行无线上网、手机集群网对讲、信息查询等,也为基础设施维护管理和安全监控提供智能化服务,降低长期运营成本。绿地智能化必将成为后世博时代园林绿地建设的新目标。
四、“绿色智慧园林”助力公园管理――构建园区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绿地管理新格局
举措和成效
赤水市作为一个相对欠开发、欠发达的西部旅游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中,本着“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扬长避短、彰显特色”的原则,充分利用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以打造智慧旅游平台为抓手,以建设“全国一流的智慧旅游平台”为目标,着力建设连接旅游管理者、旅游经营者、旅游者的智慧应用体系,加速推进旅游管理数字化、服务智能化、游客体验个性化;以智慧旅游建设为引领,带动并提升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的服务能力,推动智慧城市取得突破性发展。
组建领导机构。赤水市成立了智慧旅游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负责项目组织、协调、建设等工作。市财政、监察、审计、旅游、住建、交通、经贸、广电、电信、移动、联通、旅发公司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抓好各项落实工作。
强化项目支撑。一是按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100个示范景区工作要求,赤水市于2012年启动了100个示范景区建设工作;二是完成了游客接待中心项目建设,明确其为智慧旅游平台的数据中心、指挥中心。
构建信息平台。赤水智慧旅游平台系统覆盖6大景区和3个中心,由288套高清摄像机、310台应急对讲机、300个森林防火传感器、7套空气质量监测仪、6套水质监测仪、18套门禁闸机、7套LED显示大屏、78台控制电脑、192TB存储硬盘、512GB云计算内存等硬件终端组成。所有硬件由光纤链接,构成“一大两小”的数据高速通道,从而有效保障系统的可靠运行。整个系统分为营销决策体系、生态保护体系、应急指挥体系、游客服务体系、生产运营体系、企业管理体系等6大应用体系,34个子系统,包括23个应用系统和11个支撑系统。项目设计方案通过贵州省信息中心组织专家评审,于2014年9月动工建设,今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
深化智能运用。智慧旅游平台投入使用后,可实现赤水市游客服务智能化、市场营销智能化、生态保护智能化、应急指挥智能化。在游客服务智能化方面,游客可以通过网上在线、手机APP、微信、无人售票机等任一方式,凭系统确认的银行卡、身份证、手机二维码、智能手环等,实现游客在景区购票、检票,在特色商店购物,汽车租赁,导游服务,酒店、餐馆预定和消费的“一卡通”服务,有效解决了游客“不知道在哪吃住”和“随处需要排队等候”的问题。在市场营销智能化方面,通过对手机来源地和车牌归属地的大数据分析,智慧旅游平台可以科学判断出宣传投放地是否正确,宣传方式是否精准,旅游线路、旅游产品的开发包装是否符合游客的需求。生态保护智能化方面,系统可以监测景区的“星星之火”,并自动向指挥中心、相关领导、一线责任员工报警;可以监测水位和水质变化并预警;可以监测空气动向和空气质量变化。既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支持,也为景区优质环境的宣传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在应急指挥智能化方面,系统可以实时视频监控景区内游客的分布情况,及时发现哪个节点需要分流;可对景区员工、换乘车、观光车、娱乐项目实行无线指挥调度;可群发信息告知游客关于交通状况、车位情况、天气信息、景区环境等情况,有效解决应急指挥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游客旅游的有序性和安全性问题。
发展新路
更加注重顶层设计。赤水市将制定完善科学的规划设计方案,充分利用“无线城市”、“光网城市”等整合信息资源,通过打造统一的大数据平台实现政府资源的共享开放。
不断创新商业模式。赤水市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着力解决投资难、共享难和运营难的问题。积极引入PPP模式,政企合作成立合资公司,通过资产证券化等金融手段,实现互利共赢。在这一模式下,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几年后再通过支付服务费的方式进行持续投入,这样一来既可解决启动资金缺乏的难题,也能够通过资本市场实现投资的保值增值;同时,通过采集、分析来自智慧城市各个方面的数据,挖掘数据价值,能够催生丰富的创新服务。此外,在智慧城市建设中还能够培育一些新产业、新生态,拉动经济增长。在管理模式创新方面,赤水将强制性地要求各部门打通数据通道,实现资源共享,并依照PPP模式将智慧城市相关系统交予专业公司运营。
【关键词】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经济
一、智慧城市评价系统的理论基础
1.智慧城市的内涵
关于智慧城市的内涵,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另一个方面进行解读。从广义的角度看,智慧城市同工业城市、信息城市和数字城市一样,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高级阶段,城市展现出绿色和谐、赏心悦目、市民全面发展的一种理想状态。但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内容是对城市智慧化程度进行评价、分类分析并建立智慧城市分类评价模型,对智慧城市以狭义的形式进行定义。即智慧城市是伴随着物联网、元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以“智慧基础设施”、“智慧应用”、“智慧产业”、“智慧治理”、“智慧保障力”等为主要内容,实现经济高速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管理和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智能化城市。智慧城市不单单是一个纯技术的概念,智慧城市涵盖了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地理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新兴领域,与传统城市相比较有很多不同之处,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发展概念。
2.智慧城市系统构成
通过对智慧城市概念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智慧城市的发展与现代工业化城市发展的理念和模式完全不同,通过绿色、高效、创新、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寻求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平衡,而不是不顾后果地争夺资源。智慧城市是信息技术发展至一定水平城市必然进入的阶段,对于目前城市发展面临的人口膨胀、环境破坏、资源紧缺等瓶颈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包含经济、科技、生活和环境四个方面。
(1)智慧经济
城市是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的综合载体,其中经济是城市功能的主要体现和职能的重要组成。智慧城市的经济方面应当体现为智慧的经济结构和高水准的经济产出,通过绿色、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零污染零排放最大程度降低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及经济水平的稳健增长。
智慧经济系统依赖绿色生产技术、绿色管理技术、绿色能源技术的发展:即从生产源头控制污染,利用绿色环保的生产工艺尽可能减少污染物,及时回收利用废物,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耗脱钩;通过科学地组织生产活动,优化生产工艺,尽可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开发利用新的可再生能源,减少对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同时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保证经济稳步前进的同时不能破坏生态环境,尽可能保持生物多样性,实现人和自然共同发展。
(2)智慧科技
智慧城市的科技系统通过对城市内各个感应装置和信息处理平台,实现对大气、水源、排污系统等信息的全面感知,及时智能识别和分析处理感知到的数据积极做出响应;通过有线宽带和无线网络将城市中的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充分连接起来,实现全面互联互通,帮助市民从更高的层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改变城市的运作方式;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平台对收集到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处理,系统而全面地发掘城市运作存在的缺陷,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协同运作能力,同时让市民“智慧”地参与到城市的管理中来,提升系统决策和应急指挥的能力,进而实现城市各关键系统与市民之间和谐高效的运作。
(3)智慧生活
城市的发展不仅依赖于基础设施的建设,越来越依赖于高学g水平、高创新型人才在知识创新和运用上的碰撞,市民不再是简单成为被管理的对象,而是城市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智慧城市借助物联网等新型信息技术,强化市民参与到城市的管理和运作的过程中,汇聚公众的智慧,激发用户开放创新,从而推动城市全面和谐发展,更好地提升居民的生活体验。因此,智慧生活方面应当包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知到的方方面面,如交通、医疗的便利程度、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和生活安全感等。
(4)智慧环境
智慧城市的理念是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和谐共处,且智慧城市的建设又将发过来促进环境的改善,实现城市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视频、RFID、红外设备、卫星等传感器全面感知城市大气、饮用水源、森林生态补偿的变化,及时准确地传输至信息处理中心,利用生态分析模型、决策支持系统、云计算等实现实时监控和智能处理,营造一个自然清新的居住环境。同时,绿色科技和相关设备的运用将促进节能减排,城市低碳发展,在人与自然的博弈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二、智慧城市评价系统的设计原则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其发展程度进行评价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它涉及到城市智慧化的各个方面,因此在构建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智慧城市发展指数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从智慧城市基础理论出发,准确的反映智慧城市的实质内涵,从不同的角度反映智慧城市真正的发展状况。指标的分类、数据的采集、指标权重的确立、指数的计算等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并保证评价结果的合理准确,做到有理有据,真实可靠。
2.系统性原则
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系统的各个方面,是有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城市智慧化各评价指标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共同反映城市智慧化的发展程度。系统性原则要求评价过程要有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观念,尽量做到指标全面而不冗余。
3.层次性原则
智慧城市发展指标体系包涵城市智慧化系统的各个方面,指标体系由多层次结构组成,每层分别反映了智慧城市不同的内涵和特征。层次性原则体现了指标体系由整体局部,由具体到详细的递进关系。另外智慧城市发展指数的计算过程也是由最底层统计指标演化而来,有着十分紧密的层次关系。
4.可操作性原则
目前关于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研究有很多,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指标在现实当中很难找到数据进行量化操作,使得智慧城市评价缺乏可操作性,因此,指标的选取必须符合可操作性原则。另外指标的数据应尽量采用国家统计年鉴或其他权威部门的数据信息,减少主观臆断的误差。
三、智慧城市评价系统的构建
1.构建思路
根据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充分考虑智慧城市的内涵和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城市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未来的建设目标,先系统分析智慧城市评价体系的框架,将影响智慧城市发展状况的诸多指标列出,将其划分层次,逐层分解,最终得到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架构。在分解的过程,尽可能将所有相关指标逐个列出,运用相关分析法对初始指标进行逐个筛选,尽可能降低指标之间的相关程度,使其涵盖的范围相互独立。并且在不断地对指标系统进行不断地完善后,最终得到一套科学可行的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2.智慧城市评价系统的构建框架与内容
依据智慧城市的具体内涵与相关系统构成,结合国家政策,联系城市现实状况,对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构建出涵盖的三类指标维度的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于是构建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具体的内容如下:
智慧基础维度的分解:智慧基础维度覆盖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和设备两大关键要素,考虑参与要素的重要性,可将智慧城市建设的总要素分为两大类,即技术类(非物质类因素)和设备类(物质类因素),构成指标为技术基础特征指标和设施特征指标。智慧目标维度的分解:在智慧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智慧管理要素可拆分为主导智慧城市建设方向的政府管理能力,反映城市运行管理绩效的城市管理能力指标,以及体现智慧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生态智慧管理指标,为了保证智慧服务维度下的指标不存在交叉,我们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将智慧服务维度拆分为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智慧保障维度的分解:在智慧城市建O准备阶段、建设阶段、完成阶段以及最后的运营阶段,都离不开智慧保障维度内指标的控制及保障作用。智慧保障维度包括强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参与保障特征指标、突出智慧城市建设主管部门重视程度的维护保障特征指标。
至此,我们构建出智慧城市评估指标体系的整体框架。
其中,智慧基础类指标由技术基础和设备基础两类指标构成;智慧管理类指标由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两类指标构成,其中又可分为城市管理能力、建设运营管理、个人服务和企业服务四类指标构成;智慧保障类指标由参
与保障和维护保障两类指标构成。
参考文献:
[1]李贤毅,邓晓宇.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电信网技术,2011(10):43-47.
[2] 毛艳华.基于S0P模型的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及评价体系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11):11-16+74.
今天是学雷锋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为充分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在全社会倡导真诚奉献的良好道德风尚,发挥我县青年志愿者在环境卫生、生态建设、扶贫济困、帮扶助残等方面的作用,打出品牌,树立形象,团结和组织更多的有识之士投入到志愿服务中来,以实际行动推动全县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升级发展。团县委特向全体团员青年发出倡议:
让我们行动起来,汇聚我们的爱心和智慧,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活动,让一切需要关爱和扶助的人们感受到您的爱心,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让我们积极开展以助老、助残、助困为主题的公益活动,深入社区、深入农村、深入家庭,广泛开展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捐资捐物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
让我们行动起来,奉献社会,倡导文明,积极做先进文化的实践者和传播者,大力弘扬“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风尚,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我们队伍中来,用我们的真诚塑造美好的xx形象,用我们的爱心共同构建和谐xx!
让我们行动起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用我们的热情展示志愿者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精神风貌,让志愿活动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在服务中去体会志愿者的光荣之感,体会志愿服务的快乐之情!
同享一片蓝天,同踏一方热土,我们生活的地方,是你我共同的家园,让我们携起手来,投身到志愿活动的火热实践中,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为和谐xx建设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对中国旅游界来说,2012年是颇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出现了充斥着景区“爆棚”、堵车、滞留和安全事故的“史上最长黄金周”,暴露出目前中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瓶颈;也催生了“生态文明建设”首次写入。自此,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播的重要载体,中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也将步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生态旅游杂志诚邀10余位专家学者、景区管理者、媒体人组成专业评审团,评出了2012年中国生态旅游十大新闻。作为媒体,我们很荣幸能够在岁末年初有这样一次梳理过去、展望未来的机会,参与并见证中国生态旅游事业的发展历程,并把它向我们的读者一一呈现。
“生态文明建设”首入生态旅游再迎发展新动力
2012年11月8日,党的十召开。在十报告中,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从十六大报告提出“三位一体”,到十七大提出“四位一体”,再到十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篇,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党的理论体系不断继承创新、科学发展的过程。
十将生态文明建设增写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之中,将“美丽中国”形象和概念体现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之中。生态文明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和提升的灵魂,而生态旅游更是生态文明建设与传播的重要载体。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旅游理念的高度契合,不仅为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更将直接为各地的生态旅游事业提供全方位的发展保障。
生态旅游热兴起地方发展生态旅游热情高涨
从2011年3月“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推动生态旅游”之后,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及旅游行业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此背景下,2012年,从中央到地方,我国各地发展生态旅游的热情普遍高涨。国家林业局设立森林旅游管理处,加强了全国森林旅游行业的统筹管理;国家水利部启动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并选择济南市作为全国首个建设试点城市;山东省成立旅游协会森林旅游分会,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担当生态旅游发展与决策的民间推手;贵州省完成《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文本编制,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旅游开发中生态和文化的保护利用;四川省雅安市在《雅安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中提出,2015年将初步建成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度假旅游城市:浙江省海盐县获评“亚洲十大自然生态旅游休闲名县”,将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产业全面、健康发展;从化、韶关新丰、河源连平三地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打造105国道生态旅游的“黄金走廊”……生态旅游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蓬勃的生命力正在逐渐显现。
挖掘生态旅游效益南水北调办公布生态旅游规划纲要
2012年12月19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布了《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规划纲要》。根据这份纲要,南水北调工程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将有机整合,并重点打造渠首工程、沙河渡槽、穿黄工程、焦作城区段工程和穿漳工程等主要工程景观节点,把沿线山水、古迹和这些南水北调重点景观工程串联成一条生态文化旅游复合廊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经过我国历史文化富集地和自然生态旅游景点集中区,丹江口库区和沿线有12处世界遗产,占全国世界遗产(43处)的28%;国家5A级旅游景区16处,占全国(147处)的11%: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67处,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20%。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途径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19座大、中城市以及130余座城镇,涉及的受益人口约为1.45亿。建设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将促进工程沿线区域环境改善、文化传播、移民安置,加快沿线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黄金周”游客爆棚景区亟需解决市场超载
2012年的十一黄金周,被网友戏称为史上最拥堵黄金周。一纸高速公路节日免费的政策和174家景区降价措施,激发了国人集体出游的意愿:华山万人滞留,月牙泉骆驼过劳死,乌镇古桥万人踩踏岌岌可危,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西湖见人不见桥……黄金周旅游险情不断,将景区爆棚现象提升到了“红色预警”的高度。
长假如何走出人满为患的窘途?国内有专家认为,集中“狂欢式”的休假,带来的景区超载、交通拥堵等诸多问题,间接反映了中国休假制度的现实困境。尽管《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早已实行,但实际上很多上班族仍难以享受带薪休假福利,很多人只能选择“黄金周”期间扎堆出游。
黄金周折射带薪休假尴尬,而景区“爆棚”现象,同样暴露出国内景区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如公共应急管理缺位、精品景区不足、游线安排不科学、接待设施短缺、盈利模式单一等。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景区如何应对游客倍增成关注热点。
旅游地产投资狂热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矛盾凸显
2012年,越来越多的开发商正在旅游地产上“跑马圈地”。据统计,目前排行前100名的大型房企中,至少有1/3介入了旅游地产,包括万达、雅居乐、富力、龙湖、恒大、中坤、世茂、佳兆业等地产商。仅2012年一季度,全国旅游地产投资上亿元的签约项目就有近70个,总规模逾2600亿元,全年计划投资总额将超万亿;2012年1~4月,全国房地产总投资为15835亿元,而旅游地产占将近1/5,可见旅游地产目前在我国的投资热度。
不同于一般的住宅市场,旅游地产的特点和优势在于它是旅游业和房地产业的无缝嫁接,具有更好的自然景观、建筑景观,同时拥有完善的配套功能和极高的投资价值。正是看重其极高的投资价值,开发商急切进入。而旅游度假生态项目的泛滥,或者以旅游的名义过度开发地产已经导致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的矛盾不断凸显。在生态文明写入的政策背景下,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实现科学的旅游开发将成为业内下一步的工作重心。
捍卫“美丽中国”生态红线30余组织发出生态保护倡议书
2012年12月6日,30多家环保组织就当前生态保护面临的危急形势发出倡议书,号召公众参与到关注、监督、守护以及支持自然保护的行动中来,捍卫“美丽中国”的生态红线。
生态红线是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国家编制环境功能区划,在重要生态功能区、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区域划定生态红线。
划定生态红线实行永久保护,是国家站在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高度,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也是落实“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将对维护国家和地区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少林景区度过摘牌危机5A景区实行动态复核机制
2012年5月份,备受社会关注的嵩山少林景区“摘牌”风波尘埃落定,由国家旅游局组织专家组对少林景区的暗访复验中,少林景区以971分通过复核验收。
2011年12月,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管理混乱,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要求“限期整改”。而这并不是唯一一家被“限期整改”的5A景区,在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暗访的全国24个5A级景区中,13个景区被要求“限期整改”。
“限期整改”标志着我国将对现有5A级景区开始进行动态管理。根据《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管理办法》,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对已加入的5A级景区实施常态化的明察暗访,不符合条件的面临“摘牌”风险。同时,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也将吸收符合条件的景区加入。以此为契机,5A景区的动态化管理水平将得到提升,进一步实现管理科学化、数字化、智能化。
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出炉探索科学有效的旅游发展模式
2012年5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精神,积极引导和推动全国智慧旅游发展,在自愿申报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国家旅游局确定了包括北京市在内的18个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
国家旅游局要求各试点城市将智慧旅游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政府要在整合资源、组建机构和配套服务方面发挥主要作用,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建设智慧旅游,建立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探索科学有效的发展模式。各试点城市要抓紧编制本城市《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方案》。
国家旅游局在2011年提出,用10年左右的时间,在我国初步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旅游。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表示,旅游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延伸,必然因信息技术发生革命性变革。随着在线旅游、邮轮游艇旅游、房车旅游、自驾车旅游等快速发展,为了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从技术层面说,最重要的就是实现基于移动互联、智慧城市等内容的智慧旅游。
三沙市成立海洋生态旅游迎来新机遇
2012年6月21日,国务院决定在南海设立地级三沙市,三沙成为我国最年轻的地级市。
海南第一次面临的发展机遇是建省办经济特区,经济社会从此获得长足发展;第二次重大发展机遇是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海南经济社会开始进入加快发展的上升期;三沙市的设立,则是改革开放后海南岛迎来的第三次重大战略机遇。
三沙市地域覆盖西沙、中沙和南沙群岛。这里海洋环境优美,海洋生物景观资源丰富,是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发展海洋生态旅游极具前景的海域。然而南海诸岛的许多岛礁都是珊瑚造礁形成的,生态系统脆弱,环境容量有限。目前,海南省已组织编制了海南省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岛保护规划等系列海洋规划,随着这些规划的实施,将为三沙市海洋经济的有序发展和海洋生态旅游新领域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九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召开生态旅游将是未来发展方向
2012年4月30日,第九届中国生态旅游发展论坛暨中国州长论坛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开幕。
同志们: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正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好时节。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全市生态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生态建设各项任务,就是想借着这和煦的东风把我市城市生态建设工作不断推向深入。刚才,XX同志就城市生态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具体要求,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城市生态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城市生态建设作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环节,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步骤,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全市各级、各部门务必进一步提升境界,充分认识开展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坚持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着力保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人工环境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而城市,作为人类文明高度进化发展的智慧结晶,作为复杂典型的人工环境,离不开自然生态的持续供给和有力支撑。从国内外先进地区的发展实践看,开展城市生态建设,有利于建立保护城市安全的生态屏障,有利于实现城市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城市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民共享的大事、好事和实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另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生态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的重要手段。改善人居环境,是我们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改善投资环境,是保护生产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新形势下,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必须抓好城市及周边地区生态建设,这已经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发祥地,经历了数千年的长期开发,原有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欠账较多,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快又好发展的一大瓶颈。**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四化”发展理念,明确把“生态化”作为**未来发展的目标之一,这是基于认真分析**发展环境形势的重大战略决策,目的就是要竭尽全力、改善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在全国、全世界的形象,从而更多地凝聚人气、集聚人才,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向我们倾斜、汇聚,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因此,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统一到**“国际化、市场化、人文化、生态化”发展的要求和目标上来,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城市生态建设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生态化是**“四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生态建设是我们实现生态化目标的现实路径,更是我市加速实现“四化”奋斗目标的重要载体。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自觉把部门工作放在生态化目标下去审视、去思考、去谋划,把城市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各项工作中,按照“四化”目标和“十一五”规划要求,抓住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制定方案,采取措施,抓好落实。
一是要扎实科学谋划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是指导城市建设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城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市规划各部门要按照**“四化”目标要求,结合第四次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和**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全面细致的做好全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规划中,要突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着眼当前,胸怀长远,把老城建设与新城开发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要把皇城复兴计划同“四区一基地”建设衔接呼应起来,使全市未来的发展形成统一和谐的生态建设体系。要突出城市生态系统建设和恢复,使城市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要突出节约型城市建设,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水型城市建设技术,使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功能和整体效能明显提高。
其次,要千方百计加强城市绿化。目前,我市的绿化面积大幅度增加、绿化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但与生态城市的标准相比,与**未来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广大人民的需求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要在巩固扩大公共绿化成果的基础上,把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作为重中之重,继续加大力度,广泛开展城市绿化工作,重点抓好城市广场、公共绿地、城市森林等小型生态系统的建设。要继续按照“绿随路建、有路皆绿、绿美结合”的原则,拓展城市主要道路、新建道路和出入口道路两侧的绿化带,形成城市绿色通道。当前,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各级、各部门要抓住时机,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广泛发动驻地单位、城市居民植树种草,尽快掀起植树造林的热潮。要集中精力主攻薄弱环节。居住小区和单位庭院是城市绿化的软肋,必须给予高度重视。要根据不同小区和庭院的实际情况,做好楼宇立体绿化,充分利用楼间、楼顶、阳台、道路等一切空间,建绿、造绿、添绿。各新建小区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留足绿化用地,开发一片,绿化一片。要广泛动员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快现有绿地的改造、完善,争创“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要切实抓好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工作,消除绿化“死角”,努力实现庭院绿化与公共绿化齐头并进,力争使全市绿化覆盖率在今年能有一个大的突破。
三是要扎实推进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城市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把持久建设和阶段性攻坚结合起来,坚持不懈地抓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城市“蓝天碧水“等各类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今后5至10年,市上将把目前生态环境最脆弱,对改善全市和生态环境最具影响,对实现近期奋斗目标最为关键的秦岭北麓水源涵养区和丘陵、台塬区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集中力量进行综合治理,力争5年内初见成效。在秦岭山地生态区,要重点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秦岭北坡生态旅游设施建设。在台塬丘陵生态区,要重点实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抓好秦岭北麓水源涵养水保生态示范工程、骊山丘陵沟壑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以及周至、户县、长安、蓝田、临潼区的南部深山区和浅山台塬区退耕还林工程、重点生态林建设。在平原生态区,要重点实施渭河湿地鸟类保护工程、水利环境治理工程、城市垃圾综合利用工程等,不断、修复改善**城市生态大环境。
四是要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城市生态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与治理、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与兴利并举,实行“边建设,边保护”,要建一处,成一处,确保各项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发挥效益。重点做好“废气、废水、废渣”三废的治理工作。要结合生态建设,深入开展创卫、创模工作,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烟尘、噪音等专项整治,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蓝天白云”天数的比例。要加强城市污水治理工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城市排污管道、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做到“雨污分流,中水回用”;另一方面要加强排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规排放、超标排放现象。特别是对“小造纸”、“小冶金”等污染严重行业要加强技改投入,确保达标排放。对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坚决予以关停并转。要加强工矿企业、建筑工地等单位、行业固体废弃物排放的管理,实行定点排放,严防沿路抛洒、随意倾倒。要坚持生态经济结构与功能完整性原则,坚决摒弃“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的模式,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减少决策带来的失误。有关部门要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环评”不过关、不达标的项目要限期整改,严格限制、坚决杜绝“能耗高、污染大、效益差、技术落后”项目落户我市。
五是要加速调整经济结构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继续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和技术改造的力度,尤其是要加速大型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工艺设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降低产品的能耗、物耗及水资源消耗,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从源头控制污染或消灭污染,变“排污口技术”为“非处理技术”,逐步建立起**的生态工业体系,为西部大开发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领导,搞好落实,确保城市生态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量大,涉及面广,需要全市上上下下、方方面面广泛参与,全面联动,打人民战争。各级党委、政府要以对党和人民负责的精神,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生态建设目标责任制,层层设立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机构的建设和资金的落实,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工作到位。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高标准地做好本部门的生态建设工作,确保目标的实现。要结合“十一五”规划,进一步完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列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检查,向社会公布。各级规划部门要统筹规划,综合平衡,做好组织协调工作。特别是规划、园林、绿化、环保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格标准,认真把关,确保把城市生态建设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要加强宣传,广泛动员,增强全社会建设生态的忧患意识,改善生态的责任意识,保护生态的法律意识。要充分宣传我市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增强群众搞好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要广泛宣传城市生态建设中涌现出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大力弘扬无私奉献和勤奋敬业精神,积极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真正把人民群众凝聚到城市生态建设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