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篇(1)

语文教学 研究范式 困境 突破

教学研究范式作为教学研究群体在教学研究中所持有的共同信念,它规定了教学研究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规定了教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语文教学研究也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研究范式特征。对语文教学研究范式本身的研究和反思是推动语文教学发展必须要做的工作,以此来提高语文教学研究方法论认识的自觉性,推动语文教学研究的理性发展。

一、当代语文教学研究的范式形态

以崔允的教学范式分类观点为基础,可以将教学研究范式分为四类:目的-手段范式、过程-结果范式、社会-语言范式、教师认知范式。以上四种方式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教学研究信念,这些信念在不同程度上对语文教学研究的观点、理论和方法产生了影响。

目的-手段研究范式源于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经过凯洛夫等人发展而成为当代教育领域的研究范式之一。目的-手段研究范式认为教学目的是教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最初的语文教学理论体系正是建立在普通教学论的基础上的,所以语文教学研究的开始阶段就以目的-手段为范式。这种研究范式一直作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流范式延续到当下。上述结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证实: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通行的语文教学论和语文教育学专著或教材基本都是按照目的―手段的研究范式进行理论构建的;具体的语文教学研究文章也通常从语文教学目的出发进行教学手段的探讨;从具体研究方法的选取看,当代的语文教育研究还是以理论演绎为主。

过程-结果教学研究范式是伴随着科学主义思潮,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对目的-手段范式进行改造的基础上兴起的。过程-结果研究范式认为教师的行为会影响学生并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这种研究范式力图通过量化和实证的形式建立教师行为与学生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最终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师行为规范系统。过程-结果研究范式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主要体现在一些教学实验和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领域。从语文教学研究的整体考察,过程-结果研究范式并没有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流范式。这方面从语文教学研究的作品中以实验和量化统计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研究人员和作品数量就可以看出。本文认为,造成这方面结果有以下因素:语文教育研究领域长期在单一范式内运行,造成研究观念的封闭性;语文教学领域对教学研究方法论认识长期处于不自觉状态;语文教育研究领域缺乏进行实证研究能力的研究者。

社会-语言研究范式源于教学活动本身的复杂性以及人类学和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社会-语言研究范式认为,教学活动是在师生互动中实现的,师生互动发生在一定的社会和生态环境中,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特征应该在教学中得到重视,例如学生的思想、态度及感受等。社会-语言的教学研究范式倡导用质的方式进行教学研究,研究所凭借的材料为教学实录、教学观察及教学访谈等。在社会-语言研究范式下,一些在过程-结果研究范式下被忽视或者无法研究的内容得到重视。这种研究范式重在解释师生双方的对话过程及影响因素,重在对复杂的课堂情境关系进行揭示,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社会-语言研究范式在语文教学领域普遍存在,具体表现在语文课例研究、语文教学实录分析、语文教育叙事和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质性研究等方面。

教师认知教学研究范式认为,过程-结果研究范式只证明了教师行为确实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影响,但没有办法揭示教师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条件。教师认知范式也经历了两个阶段,一个是以教师思维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阶段;一个是以教师知识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阶段。在以教师思维为主要研究内容的阶段,研究者认为教师思维决定教师的行为,在这样的思想引领下,研究者对教师计划、决策和反思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教师知识研究认为教师的思维确实决定了教师的行为,但同时教师的思维也必须建立在教师知识的基础上,教师知识的特点与水平决定着教师思维的特点与水平,进而影响教师的行为,并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对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教师思维研究的表现,而近来一些研究者对教师语文教学知识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教师认知研究的开端。但是,总体来说,当前的语文教学领域以语文教师认知为研究范式开展的语文教学研究较少。

二、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困境

当代语文教学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就是理论研究和具体教学实践的脱节,语文教师要不看不懂教学研究文献,要不就是觉得学了语文教学研究的文章对实际的教学指导意义也有限。以往,语文教育研究领域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归结为教师不能有效地学习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但是本文认为,语文教学研究领域更应该对自己的教学研究进行反思。

当下语文教学领域以目的-手段和社会-语言为主要的研究范式,这两种研究范式有其优势,同时也存在先天的局限。目的-手段研究范式结合了关于教学目的形而上的思辨性与教学手段的实践性,为语文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在完整体系内理解和解决语文教学问题的角度。本文将20世纪80年代至今出版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专著的体例和内容进行了对比,可以看出,以往和当下的语文教学理论构建还沿着目的-手段的研究范式在运行。在目的-手段范式下的语文教学研究有以下局限:首先,语文教学目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形而上的哲学思辨,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是理论演绎,所以研究的内容和结论往往只在单纯的理论推演层面进行,这样往往造成教学目的研究的虚无和模糊,教学手段研究很容易出现脱离教学实践的现象;其次,当下语文教学论的研究要素源于普通教学论的研究,语文教学研究者往往用由教学目的、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程序和教学评价等要素构成的理论框架对语文教学现象进行生搬硬套;另外,语文教学研究要素下具体内容的研究所依据的理论观点随意,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并没有共同的出发点,有的依据的是哲学、有的依据的是心理学,而有的则是教学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目前作为语文教学主流研究范式的目的-手段范式已经步入误区。

语文教学研究领域,语文教学理论构建方面采取目的-手段的研究范式,具体的课堂实践研究主要采用社会-语言范式。当下的语文教学研究重视对课堂实录的研究和分析就是社会-语言研究范式在语文教学领域广泛流行的一种表现。采取这种研究范式的研究者在占有课堂实录材料的基础上,通过师生对话的内容与形式分析,归纳和提炼对语文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在社会-语言研究范式下,师生之间对话的动态过程成为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的工具使用解释和理解的方式进行研究,归纳出的结论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情境紧密结合。但是,社会-语言研究范式是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进行研究的,这种研究在当下的语文教学研究中表现出如下弊端:首先,由于研究者本身作为研究工具,研究者现在的知识、观念对研究过程和结论产生重要影响,所以研究结论很难保证客观;其次,研究者使用的分析框架往往还是目的-手段的研究成果,研究还在目的-手段作为上位范式的指导下运行,没有从根本上脱离理论演绎的研究倾向;最后,这种研究范式仍然在教学行为结果表现层面对教学现象进行探讨,不能对教师和学生产生这样的结果的原因进行客观揭示。

语文教学研究领域过程-结果范式并没有成为主流,教师认知范式刚刚兴起。其实在一般教学论研究领域,教师认知范式是在对过程-结果范式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在语文教学领域由于缺乏过程-结果研究传统,所以没有经历这样的范式转型过程,教师认知范式移植于一般教学论或其他学科教学研究。过程-结果范式虽然可以证明语文教师的行为可以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但是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是脱离实际的教学实践情境的,是脱离具体教学内容的,是脱离具体师生认知特点的,所以对语文教学实际的指导意义也有限。教师认知研究范式将教学看作是语文教师在自身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判断与决策的实践活动,语文教师的知识与认知操作决定着教师的行为,进而影响语文教学效果。教师认知范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范式正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不断发展。教师认知范式容易造成在教师自身特点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容易忽视教师的非智力因素和教学环境对教学的影响,造成教学研究的片面化。

从整个语文教学研究范式形态分布看,虽然社会-语言研究范式已经有相当的发展,但是在当下的语文教学研究还是以目的-手段为主要的研究范式。由于,长期以来一种研究范式占主导地位,其他研究范式处于从属和边缘的情况,造成语文教学研究在封闭的体系内运行,限制了语文教学研究的发展。

三、当代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突破

以往一枝独秀的目的-手段研究范式已经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研究及语文教学实践的需要,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历史必然需要。一般来说教学研究的转型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替代,一种是对多元范式的融合。上述四种研究范式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也都有各自的局限,各个研究范式其实在很多领域都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排斥状态,多种研究范式可以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实现对话和融合,推进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

首先,应该打破目的-手段研究范式在语文教学研究传统方面的垄断地位,促成教学研究内容的开放性和学科性。在目的-手段的语文教学论理论建构规定体系内,语文教学研究的内容被限制在有限的研究要素中,真正的语文教学研究应该以具体的教学问题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问题解决为研究的出发点,而不是语文教学论的理论体系建构为目的进行教学研究。这样就可以促成语文教学研究和语文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品格。而其他的三种研究范式在教学实践方面具有优势,这可以与目的-手段研究范式形成优势互补,实现语文教学研究内容的多元化、开放性和实践性。

其次,打破不同研究范式教学研究方法的界限,加强不同研究方法的优势互补。语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以理论演绎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主,以量化和质性为代表的实证研究方法在语文教学研究领域的比重较少,这和以往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范式密不可分。在不同的研究范式下强调不同的研究方法,在推进研究范式的对话和融合过程中,打破研究方法的界限,实现研究方法的优势互补也是其中重要的方面。

最后,推进教学研究观念的转变。目的-手段、社会-语言和过程-结果的研究范式都注重研究成果对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的规定和指导作用。而教师认知研究范式更倾向于对语文教师教学行为和实际教学现象的解释,更为关注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对语文教学的实际意义。语文教学的实践已经证明,教师的语文教学行为不是规范的行为系统,而是利用自身知识解决语文教学实际问题的高级认知过程,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是语文教师知识和认知操作的发展过程。语文教学研究的目的就是帮助语文教师提升语文教学能力,帮助语文教师解决具体的语文教学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语文教学研究更应该倾向于解释,并在此基础上为语文教师提出专业发展方面的建议,而不是对语文教师作规定性的要求。

总之,语文教学研究领域应该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语文教学研究本体进行哲学层面的反思,语文教学研究范式是其中主要的方面。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转型是语文教师研究发展的必然选择,现有的语文教学研究范式各有其优势,同时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现有的语文教学研究范式走向对话和融合将是语文教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在不同研究范式的竞争与融合中,有可能形成新的适合语文教学发展的教学研究范式形态。

――――――――

参考文献

[1]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靳玉乐,于泽元.教学研究范式的后现代转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

[3]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2)

参考文献:

[1]陈明乐.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价值思考与路径选择[J].经济研究导刊,2011,(24).

[2]许军民.浅谈高校大学生的安全教育[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2.

[3]禹勇.大学生安全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D].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0.

[4]朱忠祥,童政权.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调查与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0,(3).

[5]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0(3).

[6]汤继承.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

[7]皮祖训,刘何清,朱国梅.影响大学生安全因素评述[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8]郭亚芳.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改量探讨[J].科技信息,2013(22).

[9]程海梅,陈思源.高校安全教育的课程设置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2(11).

[10]胡如朝.论大学生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11]丁淑敏.关于高等院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评价体系的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

[12]薛立辉.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参考文献:

[1]王世鹏,甘新东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终身受益[J].河北教育,2006(4):24

[2]宋洋,王雪松中小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2):155-161

[3][21]李开勇,冯维我国中小学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2009(5):86-87

[4]陶海寄宿学生安全教育探析[J].新西部,2014(14):122

[5][17]欧文姬应试教育归因下学校安全教育的异化[J].小学德育,2010(6):9-11

[6]蔡之青,陶渊博,徐培全安全教育三维设计的基本架构[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10(7):107

[7]刘畅中小学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与实现条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8][13][14]孙盼想江西省潘阳县S农村小学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对策探讨[D].江西:江西師范大学,2012

[9]曹海永莫让制度管理成为安全教育的软肋[J].教学与管理,2010(5):6-7

[10]王霞学校安全教育制度——现代学校制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J].教育与教学究,2010(11):19-21

参考文献

[1]2016两会聚焦教育热点话题[EB/OL].http://gaokao.xdf.cn/201603/10433032.html,2016-03-11,新东方网.

[2]陈贵兵.完善教育渠道增强大学生安全教育成效[J].北京教育(高教),2012(10):64-65.

[3]李丹,程燕.大学生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2):72-73.

[4]周水平,万江红,等.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江西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8-150.

[5]耿一波.实施体验式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江苏教育研究,2013(11):49-51.

[6]张金华,叶磊.体验式教学研究综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43-145.

篇(3)

      

        经济理论与实践

        (5)张謇的商会思想与实践及对建设现代商会的启示 季建林 崔新进 戚小倩

        (9)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的约束激励机制研究 张伟伟 张娇娇

        (13)基于钻石模型的大连港口产业集群发展对策研究 王玲

        (17)以绿色消费促进长吉图产业绿色升级的路径研究 戚新 方佳敏

        (20)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宏观绩效分析 吴飞霞 陈容妹

        (26)论我国三网融合中政府责任的结构性缺失 张爽

        管理理论及应用

        (29)品牌延伸:动漫周边产品的研发与细分营销 施娟 李施玥

        (32)基于顾客价值导向定价法在网购中的应用研究 肖沛榕

        (35)中国养老地产盈利模式研究综述 盖国凤 丁莉 邓湘雪

        (38)消费者购房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以新余市住宅商品房市场为例 田青青

        (43)y世代与x世代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差异性研究 梁润华

        (46)长吉图战略背景下吉林省旅游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研究 周博

        财政税务研究

        (50)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问题与解决对策 满海英 段祝梅

        (56)现行房产税税制的瑕疵与完善对策 田天

        政治法律社会问题研究

        (59)论公共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安志放

        (63)论官僚特权阶层与苏联解体 王晓秋

        (66)民间借贷法制化的界限及路径选择研究 沙良永

        (70)论应收账款质权的实现 李竺芸

        (74)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及完善策略 滕远杰

        (77)社会转型期农村青年职业教育问题研究 吴琼

        艺术传媒研究

        (80)当代影视暴力文化态势研究 张翼飞 张福贵

        (83)功能派目的论观照下广告翻译译者主体地位的构建 李济

        (87)翻译伦理的多元性和不可通约性 张广法

        (91)英语专业学生翻译课程学习动机与需求分析 宁强

        应用技术研究

        (94)饲用复合酶制剂对肉鸡的饲养试验 杜德伟 孙肖明

        (97)萝蘑药用成分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张浩东 马传福

        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100)体验学习的哲学思考 张而立

        (103)对新建教学型本科院校教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王少林 徐力

        (105)学分制模式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吉林工商学院食品学科为例 余平

        (108)基于实践的团队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郑文生 郑亚琴

      &nbs

p; (112)基于任务导向的制度经济学参与式教学研究 张俊 许翠萍

        (116)大学计算机基础与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衔接问题的研究 韩富有

        (119)心理语言学视角下教师反馈与学习者自我效能感探析——以大学英语为例 孙立春

        (122)在高等数学中融人问题解决教学法的思考 刘淑媛 蔡畔

        (124)浅谈问题教学法在高等数学课中的应用 汤宇

        (12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范式改革探析 梁香竹

        无

篇(4)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现状

国内有效教学研究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研究学者,例如:崔允漷、余文森、姚利民、钟启泉、宋秋前等。虽然各位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国内有效教学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教学的评价等。本文从这六方面对国内有效教学研究现状进行整理。

1有效教学的涵义研究

有效教学的涵义,是有效教学研究的基础,也是有效教学研究的难点之一。余文森、姚利民、宋秋前分别从有效教学的维度、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角度对有效教学的含义进行研究。但是国内普遍认同的观点是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论”。他认为“有效教学”可以分成两个方面。“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因此,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1]。

2有效教学的特征

有效教学的特征是指有效教学特殊的标志和象征。国内研究有效教学的特征主要集中在教师身上,通过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特质进行研究。

姚利民认为,有效教学特征是通过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体现的,包括以下九方面: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的利用时间和激励学生的学习[2]。龙宝新,陈晓端概括出有效教学的四个特征:有效教学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环节;有效教学是对“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的主要调适;有效教学与教师专业发展同步;有效教学与有效评价相互依存[3]。除此之外,宋秋前从整体上把握有效教学的特征。他认为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教学有效知识量高;教学生态和谐平衡;学生发展取向的教师教学行为[4]。

3有效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崔允漷认为,解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问题,其中一个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即将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5]。余文森同样认为,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无效或者低效的问题。对新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不到位或者出现偏差,以及教师自身的问题,都可能导致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不好。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任务[6]。

4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张璐根据约翰·卡罗尔的教学模式改编的“有效教学结构分析图”。有两组相对独立的变量,即“学生投入”和“教学投入”,前者是相对稳定的,在短时间内不易改变的。那么“教学投入”就是影响有效教学的变量了,从教学投入的角度来看,影响教学效率的四大变量分别是课程设计、教学质量、激励和时间[7]。姚利民主要从教师“教”的角度来探讨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他认为,影响教师教学有效性进而影响学习有效性的教师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教育知识、教学责任意识、教学效能感、教学能力、教学机智。所有这些因素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而对有效教学产生整体的影响[8]。宋秋前认为,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观念,课堂教学时间,教学与课程实施的纵向、横向、内向结构,教与学的方式和课堂管理[9]。

5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有效教学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问题解决的手段方式。

崔允漷研究认为,按教学活动的进程把教学分成准备、实施与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实施策略主要指教师为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评价策略主要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10]。姚利民同样从课堂教学出发探究有效教学策略。他将策略分成三类十种,它们是主要教学策略(讲授、组织、讨论、提问)、辅助教学策略(适应性教学、创建课堂环境、激励、运用非语言手段)和管理策略(管理课堂、管理教学时间、管理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11]。而吕宪军从课堂教学有效性入手,提出几项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12],一是重过程的教学策略: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过程”中的情境,注重“教”和“学”的过程;二是形成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会整理知识;三是创设练习情境的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创设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情境;四是提供真实学习情境的教学策略;五是实施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

6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根据崔允漷的“有效教学理念”,认为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任务或者教师的行为态度,而是取决于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或者有没有收获。如果学生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13]。而且,崔允漷还说明,教学评价行为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简单的对此进行点评。姚利民强调有效教学的三重涵义,即教学效率、教学效果、教学效益。三者关系是递进的,其中,教学效益是最高或最终目标,即教学目标与个人、社会的教育需求相符是有效教学的最高或者最终目标,这一点与强调学生为评价标准是不谋而合的[14]。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有效教学研究的成果

1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丰富

在早期研究阶段,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多为一个层面,即侧重于教师教学方面,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有效教师的教学行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学者逐渐对有效教学研究的深入探索,逐渐对学生主体作用和整个教学体系的重视加强,从而丰富了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现阶段有效教学研究的内容是多层面的,不仅仅局限于教师特质的研究,还考虑到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课堂教学等多个方面,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有效教学研究的角度多样

从不同的角度研究有效教学,所得出的关于有效教学的涵义,特征等都会有所不同。从教师的角度研究有效教学,都侧重于教师的特征、特质或行为的研究;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有效教学,都侧重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并把其作为衡量有效教学的重要指标之一;从整体上研究有效教学,重点是教学效益的提高。

3有效教学研究的焦点问题

有效教学研究在国内已经进行了十几年,虽然一直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但是也形成了几点焦点问题。无论学者从什么角度对有效教学进行研究,都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有效教学的涵义,有效教学的特征,有效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有效教学影响因素,有效教学的策略和评价标准。

4有效教学研究的落脚点

虽然有效教学研究涉及的内容和角度较多,但是通过对国内有效教学研究进行整理,发现有效教学研究存在一个共同的落脚点,即有效教学策略,如何实现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教学效益。因此,有效教学研究存在着一个共同的落脚点。

(二)有效教学研究的不足

1有效教学研究多为借鉴

有效教学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从西方开始逐渐影响到世界各国的教育领域。我国有效教学研究起步较晚,这就决定了现阶段我国的有效教学研究多数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与我国教育现状结合较少,没有考虑到国内外教育理念和特点的不同,只是单纯的照搬照抄的研究,从而导致研究的结果多数相同。例如,有效教学中教师特质方面,还是借鉴国外的经验。

2有效教学研究存在分歧

有效教学研究的角度较多,因此,各学者根据自身研究方向进行研究,导致了一些焦点问题存在较大的差异分歧。例如,有效教学的涵义,影响因素,评价标准等尚未形成一致认可的观点和统一的标准。

3有效教学研究范围小

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效教学的研究多数集中于课堂教学的范围之中,对课堂教学中的各种因素,事件,活动进行分析,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忽视了教学活动体系中其他的环节,没有从根本上提高整个教学体系的效益。例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就是考虑到了教师、学生等,没有涉及学校、家庭等其他方面。也没有考虑到其他的学生学习途径,例如远程网络教学等。

4有效教学研究缺乏实践性

现阶段有效教学研究的角度涉及较多,但是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深入研究,缺乏实践意义。即使有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但尚未真正的回归实践之中,没有检验其策略到底是否有效。除此之外,有效教学评价标准,都是理论上的标准,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不知道标准制定是否有效。因此,现阶段的有效教学研究还是缺乏实践性的。

参考文献

[1]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2]姚利民.论有效教学的特征[J].当代教育论坛,2004(11):23-27.

[3]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39-43.

[4]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1):39-42.

[5]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上)[J].人民教育,2001(6):46-47.

[6]余文森.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6):35.

[7]张璐.再议有效教学[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3):48-50.

[8]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23-27.

[9]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法,2004(10):25-29.

[10]崔允漷.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下)[J].人民教育,2001(7):42-43.

[11]姚利民.有效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67-144.

[12]吕宪军,王延玲.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6(1):58-61.

篇(5)

高等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之研究

基于个性化的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3+2高职模式下的英语课程设置

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思考

以“但问耕耘”的执着进行文化建设

能力培养视域下高职学生就业路径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究

关于高职专业实践性课程开发的思考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

陶行知教育思想对职教师资培养的启示

基于行动导向的ESP教师职业发展成长轨迹

基于慕课平台的行业英语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与对策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微课设计与应用研究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初探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论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焦虑及其表现

教师企业实践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高校非正式群体对学生个体的影响研究

“区域智慧教育云”的实践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基地运作管理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知识结构和实施策略的探讨

浅析校企合作课程开发的一般路径及策略

论工具软件在高校技术类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基于教学能力提升的高职教师自主发展平台研究

城乡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原则的探讨

现代组织管理演变趋势及对高校管理变革的启示

班级文化展示——高校班级文化建设第一步

城镇化进程中体面劳动水平测度模型及其应用

基于移动学习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农村土地流转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育研究

“慕课”背景下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反思与重建

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高职思政实践教学初探

高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常被忽略的几个问题

协同创新视域下高职网络营销课程建设研究

旅游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质量评价要践行综合素质培养

案例式教学法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网络营销》课程项目式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心理维护与发展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居主体性地位的“政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高职院校党员廉政文化建设

“旅游+互联网”时代下常州城市旅游发展的路径探究

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初探

汉画像石艺术中的“孝”文化对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

《电机》课程“实践型”知识结构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篇(6)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当代文化浪潮的冲击力逐渐增强,我国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为了更好地将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必须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和教育,在加强传统文化普及同时,最好的教育阶段是在小学,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好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开始,因此,我国应加强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将传统文化的教学、培养以及传承从小学开始,从孩子开始,逐渐让小学孩子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感悟以及传承传统文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研究

一、引言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五千年来华夏儿女智慧与精华的积淀,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与荣耀。不过,近年来,随着当代文化的逐渐冲击,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度越来越低,当代社会很多人对于传统文化认知越来越低,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这也不符合十七大报告中所倡导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学,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的传统文化口号。因此,我国要加强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传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在促进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是较好的传统文化传统起始阶段,因为小学教育属于教学的初级阶段,应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塑造民族精神,这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下面,本文从传统文化概述、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当前传统文化现状问题以及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等方面对其做一系列的研究。

二、传统文化概述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按照百度百科对传统文化的相关定义可知,擦混同文化主要针对现代文化而言,主要包括历代文化中的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以及文化意识方面的内容,像古诗词、民族音乐、曲艺以及国画等都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

三、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凝聚力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因此,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具有推动传统发展重要作用。学习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我国文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传统文化建设,推动我国文化的进一步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四、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

随着现代文化的不断冲击,我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了衰微。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像孔融让梨、二十四孝等优秀品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我为中心、自理能力差、不懂礼貌、缺乏毅力等问题,在传统文化中,艰苦朴素、任劳任怨是比较优秀的传统文化,然而,当今的社会,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我国当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这严重影响了当前我国文化教育发展和进步,只有不断的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培养传统文化学习精神,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最终,促进我国传统文化进一步发展,这也是解决当前传统文化发展现状问题的核心动力和因素。

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传统文化对我国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提高重视意识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等两个方面探讨有关加强传文化教育。

(一)提高重视意识

随着当今文化以及外国优秀文化的不断输入,我国在学习他们的同时,更要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因为当今文化的起源来自我国传统的文化,因此,要加强重视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从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就要注重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让学生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最终提高他们最对传统文化重视意识。

(二)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

生活实际是我们学习传统文化最好的教学环境,生活又是我们可以真切感受到的,尤其是生活中的节日。传统的节日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下来的,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例如,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文化节日,小学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加入相应有关传统节日的介绍,介绍有关端午节有关的人物,有关的故事以及有关诗词,让学生通过现实实践加强有关端午节,重阳节有关的认知,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堂讨论有关传统文化对自己的认知,找出他们有关传统文化的认知,进而探讨和研究传统文化与教学的关系,促进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

六、结论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我国当今文化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提高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分析了当前我国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其发展现状,通过对当今传统文化现状总结,本文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主要从提高重视意识以及结合生活实际学习传统文化两个方面。传统文化需要不断通过现实实践加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为进一步传统文化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帮助和发展。只有不断加强传统文化的建设,才可以真正地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最终实现我国中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兰凤.语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李敏.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取向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陶丽艳.小学古诗文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4]于迪.小学语文诗歌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4.

[5]秦美玉.两岸小学语文教材古诗编写体例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

篇(7)

论文摘要:当前,园本教研是我国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的趋势,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一些不利于园本教研的因素:短期效应、内容老化、重理论,轻技能。为此,我们就要确立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真正达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近年来,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与发展,中小学中的校本教研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个重要方面,成为学校面临的暂新课题,受其影响,幼儿园的园本教研也在蓬勃发展,幼儿园“园本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1园本教研韵含义及意义:

园本教研,亦称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研究指的是以幼儿园教师为研究主体,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所开展的旨在促进幼儿园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科研水平的研究活动的总称。根据其涉及的领域,又可以将园本研究分为园本课程研究、园本教学研究、园本管理研究、园本教师培训研究等,其中,园本教学研究是园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园本教研所倡导的是“以园为本”,是针对以往的教研工作以教科研机构为中心、基层幼儿园缺乏教学研究自主意识的弊端而提出的,其目的是帮助幼儿园教师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充分发挥教学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刨造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什么要开展园本教研?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还是课程的构建者和创造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敢于创造,勇于探索。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着的是一群充满着丰富的情感和不同想象力的幼儿,他们对一切新事物都充满着好奇。要想使教学真正促进每—个幼儿的成长,教学必须是研究。另—方面。当前社会改革日新月异,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会出现—些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思想,这就需要教师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研究。因此,研究和实践合一,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通过教学实践来验证自己的研究,升华自己的教学思想,提高自己教学的技艺,这就是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价值取向。

目前,随着幼儿园“园本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很多幼儿园已经自觉地投身于园本教研的实践中。然而,笔者在深入幼儿园调研的过程中。发现还存在—些影响幼儿教币专业化、阻碍园本化深入开展的因素,例如:教师的理论水平偏低、科研意识不强、缺乏合作等等。然而我认为,除了以上因素之外,要想培养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儿教师,增强其科研意识,还必须从职前抓起,即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培养适应园本教研的新型幼儿教师。这是当前研究和推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幼儿园“园本化”的—个重要因素。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上存在—些不利于幼儿园“园本化”的问题。

2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存在的问题:

2.1急于求成、短期效应

在经济利益的推动下,为提高就业率.使其在短时间内就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极力凸现其在培养学生技能技巧方面的优势,忽视教育基本理论的培养。

2.2课程设置单一、内容老化

长期以来旃堆睃置和教育内容在某种程度上滞后于幼教改革的发展,有些教材主要侧重于学生对普通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掌握,几乎没有开设与教研和课程开发密切相关的课程。

2.3重理论,轻技能。

师范大学的学前教育本科生对理论知识的偏重容易导致专业技能技巧的缺乏,这就使得学前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由于自傲及在技能方面的欠缺,而在应聘幼儿园教师职位时屡遭排挤。

3如何确立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3.1调整改进课程计划,加强新的教材编写和建设。

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需求,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强化:自身建设。特别是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具有课程指南意义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两份指令性文件,并在此精神的指导下,形成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如儿童发展的整体观、主体观、教育整合观、活动与建构观、儿童生态观、可持续发展观、终身教育观等等,已成为幼儿园课程改革与教育实践的指导思想。在教育特色方面,以一定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特色教育层出不穷.如艺术教育、双语教育、蒙氏教育、早期阅读、特色体育、思维训练等等百花齐放。

由于学前教育呈现出这样的发展态势,这就需要多层次、多样化的幼教专业人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应加强研究,调整培养目标。从纵向上看,应有不同的学历层次,如大专生,培养应用型人,本科和研究生,培养理论型和研究型人才等。从横向上看,需要有不同专长的幼教专业人才,如英语类、艺术类、体育类、双语类、特教类等等,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这就要适应幼教市场的需要,在目标定位明确之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要做出相应调整,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前教育专业应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相应的教学内容。

3.2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适应幼儿教师向高学历、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需要,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必须注重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

在现代社会中,对新生—代的教育日益走向社会化。使得学校等家庭之外的专门化机构成为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而幼儿教师也日益成为除父母外儿童发展的重要影响者。所以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即不仅有较高的学历层次、较深的文化底蕴及^文素养,还应体现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上、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同时针对目前幼儿园教育更加注重通过科学研究来探索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规律,所以专业的幼儿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能力,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改变幼儿教师是高级保姆的形象,做到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结合,而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从职前就应该打好基础。

3.3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在课程结构上,三大类课程缺一不可,文化类课程帮助学生夯实文化基础,提升其人文及科学素养;专业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幼儿教育基本理论;艺体类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艺术修养,掌握进行艺术教育的基本功。三大类课程应根据不同的学历层次和培养目标确定合理的比例,其中专业理论课程应占相当的比例,在这其中还必须有“幼儿园课程研究”、“学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儿园管理”、“游戏理论”、“当代最新幼儿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介绍”等课程,以适应现代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理论素质的要求。此外还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行为,转化为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健康发展的教育能力上,缩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距离,使学生一毕业,就能基本胜任幼教工作。因此也需要建立完善—整套从入学直至毕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包括入学教育、见习、观摩、参观、实习等,体现其明确的目的性、内容的系统性、指导的规范性,以保证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其动手操作和创新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科学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3.4学前教育的执教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作为执教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吸收当代学前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提升自己的专业理论水平。同时还要深人幼儿园的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分析幼儿教育的规律,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探讨最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成为幼儿教育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