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6:5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安全平台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五步教学法;7S管理模式
教育部2006年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工学结合是建立在校企密切合作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其核心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以技能为中心,培养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好途径就是采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企业文化,实现培养和使用对接。
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构建了“五七”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职业素养全面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汽车后市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五”之涵义
“五”即按照“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创建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人才培养方案——评价人才培养结果”五个步骤来设计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做到四个结合,即“学校与企业、行业结合,教学与生产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学生与社会结合”,达到培养高质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的(如图1)。
1.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社会需求、企业需求、行业需求,培养社会人、职业人、岗位人(如图2)。
2.构建课程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建立基于工作过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辐射知识传授与素质、能力培养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三级平台课程体系,即通识能力平台、专业能力平台、专业技能平台。在每一个平台内部,由若干课程或技能模块科学组合而成。三级平台结构如图3。
3.创建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课程体系,拟采用“222”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第二学期完成通识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第二、第三学期完成专业能力平台教学,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五、第六学期完成专业技能平台教学,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如图4)。
4.实施人才培养方案
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完成全部教学任务,实现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对接,如图5所示。
5.评价人才培养结果
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学生评教、同行评教、校内督导评教、校外专家评教、社会评教(如图6)。
二、“七”之涵义
“七”即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严格按照“7S”模式进行管理。作为职业学校,如何营造与企业文化接轨的校园文化氛围?如何实现学生与企业员工的无缝对接?学校究竟要向社会输送什么的人才?这些都是应该考虑的问题。目前,一些品牌汽车4S店都采用7S管理模式,为了让毕业生能更快适应企业的环境,所以必需把企业的管理模式引进学校。
2010年我们开始接触“7S”管理模式,我们看重的是它不仅仅能改善教学环境,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是学校教学的重点,但不是全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更有自控能力,才是一个高素质学生需要具备的,这也是学校给予学生终身受用的能力”。
7S起源于日本,这是日本企业独特的管理办法。所谓7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这些词第一个字母都为S,所以日本人称之为7S。
高等职业教育“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福建作为对台教育交流合作先行先试的实验区,启动了闽台合作项目,以拓展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为目的,以闽台合作办学为先导,以职业教育为重点,推动闽台校企合作和校-校-企合作,鼓励台资企业参与办学,进一步促进闽台两地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深入合作;2009年,我校正式申请开设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成为我校首批闽台合作联合办学专业,以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台湾中国科技大学、台湾天心资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三方建立 “校-校-企”联合办学,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工学结合的学习方法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突显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一、我校“校-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三年的办学积累,本专业在“校-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改革,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探索一条新的适合我校发展的新的高职人才培养道路。
1.三方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前通过市场调研,企业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来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根据企业的需求设置课程,调整教材。
2.合作开发课程
引入台湾高校优质课程6门,分别是C语言程式设计、无线网络概论、嵌入式系统、区域网路、网页程式设计、网路安全,聘请台湾优秀教师参与课程教学,教学过程中本校教师全程参与学习和课程的安排,与台湾教师深入探讨教学方式与方法,共同开发出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
3.在校-校之间进行教师学生的交流学习
每学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赴台湾进行学习,学习内容包括跟班学习,参观学习和实习,与台湾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更深入了解台湾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方式方法。除聘请台湾教师来校教学、讲座外,还不定期的派本校教师赴台学习,增进校-校之间的交流。
4.互惠双赢,共同成长
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与企业进行交流,将真实工作场景引入课堂,在理论学习中进行实际操作,在真实岗位上提升理论水平。通过这样的培养方式,学生能更快更好的掌握企业一线所需的技能,能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通过顶岗实习的检验与磨练,学生就能直接到合作企业的相关岗位上就业。
以上是目前本专业在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一些方式,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
(1)合作方主动性欠缺
在我校-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存在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的现象,或是学校、企业都欠缺主动性的现象。一方面,部分企业不愿意与学校合作,认为学校培养的学生在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等方面达不到企业的要求,而企业又不愿意花成本投入到办学中来;另一方面,学校存在执行力不够的情况,不能很好的完成与合作企业达成的培养标准,让企业对合作培养人才失去信心。
(2)资源共享不够
台湾高校高职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课堂内容组织形式,考核方式,实验实训组织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从台湾教师带给我校的资料中可以体现,但由于两岸文化交流程度的限制,台湾教材,数字媒体资料我们能获取得较少,在高校双方资源共享方面不够。
高职院校教师大多理论强于实践,而企业讲师和技师则实践强于理论,学校存在理论教学场地丰富,实践场所缺乏的特点,在校企合作中希望充分利用企业的一线生产基地作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场所。在实际合作中由于学生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原因,不能产生于员工等同的价值,往往在实习实训时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在校双方资源共享方面也不够。
二、发展对策
闽合办学,校-校-企合作是我校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在已有的校企合作基础上要不断完善,不断创新,反复实践,走出一条适合我校发展的校-校-企合作模式。我个人认为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完善管理机制,建立完备的协调管理系统,搭建好合作的桥梁
在校-校-企合作项目中,学校、企业往往是通过一些“亲缘”关系建立合作的,在合作过程中并没有明确的责权分工,因此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权责不明的现象,各方都不够积极主动去完善这种合作机制。因此我认为应该有部门对校-校-企合作进行统一组织管理,形成一定的约束,建立起完备的协调管理系统,让各院校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志同道合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人才培养的任务。
2.以互惠双赢为原则,建好校-校-企合作平台
从目前的合作情况看,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虽然企业能获取部分急缺的人才,但从长远看获益较多的应该还是学校。而且部分情况下企业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培养的学生还是达不到企业立刻上岗创造价值的要求,这就导致校企合作的平台不稳,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作为校方应该加大培养力度,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及时调整培养的方式方法,让学生能更快更好的为企业服务,实现真正的互惠双赢。
3.开展校-校之间的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促进校-校深度合作
以相互借鉴发展经验和共同提升发展水平为目的,多角度加强两岸师生之间的交流,如以海峡两岸大学生职业技能为平台,两岸高职院校教师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学习。启动两岸教师共同编写教材活动,吸取台湾高职教育先进的理念,融入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我校职业教育的水平。
4.学校应加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转变观念,积极促进校-校-企的深度合作
高职教育要实现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功能,必须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与地方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目前我校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订单式培养,合作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三方面,合作的效益还并没有最大化。在未来发展中可以尝试从招生、培养、就业各个环节都有企业参与,并能让企业从中受益,调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这个过程就需要学校加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意识,开放学校的各种资源,可以为企业开设培训课程,引入企业管理方式方法,为企业开展的活动提供资源,教师利用所长为企业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成长,等等,来促进校企合作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美国波士顿当地时间早上4点半,葛旭起床,与中国的工作团队进行简单的工作交接。6点,他准时登录燎原学院的QQ群视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学员分享西方哲学与政治学。
葛旭是教育品牌“孤独的阅读者(Lonely Reader)”的核心成员,也是知识网红经纪运营企业北京琢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琢磨文化)的合伙人及签约在线教师。
“孤独的阅读者”自2015年12月正式开讲以来,经过琢磨文化明星经纪人式的商业化运作,首战告捷,营收超过500万元。
而琢磨文化旗下的其他教育品牌,如友邻优课、夏说英文等在创建第一年收入也都在350万~380万元之间。
随着在线教育进入直播时代,受欢迎的教师正在成为“流量担当”,并因此催生了年收入近千万元的“网红教师”。
而无论是像琢磨文化这样的经纪公司,还是沪江CCtalk这样的在线教育直播平台,都围绕着“网红教师”,做起了知识变现的IP生意――打造网红教师,并依托其IP进行商业化运作,追求商业价值的最大化,或将成为一种趋势。
“受欢迎”并不等于“优秀”
2013年,琢磨文化CEO李石还在新东方做线下培训教师。他敏锐地发现,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任何教师都可以在线上打造出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闭环。因此,他开始关注在线教师。到了2015年,他发现,在线教师队伍急剧扩大后,开始出现鱼龙混杂的局面。
“更重要的是,一些优秀教师从二线走向一线并打造个人IP的过程中,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这些优秀教师在教学方面完全没问题,但大都缺乏商业化运作的经验和能力。”李石告诉《t望东方周刊》。
因此,2015年4月,李石与合作伙伴一起创立了琢磨文化,希望为在线教打造个人品牌提供明星经纪人式的运营服务,最大限度地开发教师个人IP的商业价值。
于是,他找来了葛旭做合伙人及签约教师,还挖来了以英语教学见长的夏鹏、崔冕、艾力等人。
“按照我们的计划,未来2~3年内,只做英语科目的非应试教育的知识传播。”李石说。
琢磨文化选择签约教师的标准是:要有粉丝基础,能生产好的内容,也要有商业价值。
然而,教师的评价标准却没那么简单。一般的商品或者服务大都能够通过市场进行优胜劣汰,但教育不一样,因为对于知识及其传播方式与效果,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也就是说,学生们的选择未必代表正确的市场导向。
“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并不是学生多的教师就一定是生产了优质内容的好老师。有时候可能是教师本身懂得经营自己,善于取悦粉丝,能够通过与粉丝的互动而赚取好感。”李石直言。
在他看来,一个真正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足够多的学生,还要能够在教学中与学生保持一定的互动频率,同时其课程还要达到一定的推荐率和复购率,并获得业内的认可。
但对于教师经纪来说,只有以上条件仍然不够,还应具有商业价值及深度商业开发的可能。
在运营上,琢磨文化对标华谊兄弟,为每一个签约的网红教师成立子公司,由其控股,组建自己的内容生产团队,生产的教育内容也放在子公司。而总公司则负责商业化运作,如通过粉丝群运营等手段提升签约教师的IP价值、教育内容的分发和投放,以及品牌定位、交易服务等事项的运营管理。
卖课程,也卖周边
在每个签约教师个人IP的运营中,品牌如何定位、具体如何开发产品都要根据签约教师本身的特点来定。
“有些老师语言极富感染力,产品形式就可以不拘泥于视频授课,也可以通过音频在喜马拉雅等渠道上分发;而有的老师本身思辨能力强,文字基础好,则可以出书。”李石强调。
以琢磨文化的签约教师夏鹏为例,之前他并不善于跟粉丝互动,其微博粉丝量仅有3000多人。但他却有很好的英国古典文学功底,有固定的粉丝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的一些英语学习文章总是能够获得超过10万人次的阅读量。
于是,运营团队便对以夏鹏为核心的“夏说英语”品牌进行了具体定位:以莎翁作品和英国文学、西方哲学为载体,教授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思路。
在产品的具体设计上,既有通过喜马拉雅FM平台销售的夏鹏读原著,如《夏说莎士比亚》《哲学的故事:柏拉图》等,也有通过其他直播平台出售的教育培训课程。 某知识网红经纪运营企业的签约在线教师葛旭会定期举行与学员的线下交流活动
经过一年半的专业运作,夏鹏的微博粉丝量已上涨至14万,夏说英语晨读成为喜马拉雅FM英语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其中夏鹏读莎翁作品的录音上线一年来,有1万人次为此付费。
“签约教师的课程分发并不会局限于某一固定的渠道,因为用户的习惯是多样的。”李石告诉本刊记者,目前琢磨文化的分发渠道包括新东方、淘宝教育、喜马拉雅FM、沪江CCtalk等。
“随着品牌的发展,我们可能还会推出夏鹏的出版物,承接一些培训和商业活动,甚至会围绕夏鹏这个IP发展周边电商。其他签约教师也是一样的。”李石说。
15天卖到580万元
对于“自身引流能力不强”的葛旭来说,如果没有琢磨文化经纪团队的运作,单靠他一个人在市场上打拼,恐怕很难生存下来。而今,他的燎原学院却是琢磨文化旗下营收能力最强的品牌。
2013年,厌倦了应试培训的葛旭从新东方离职,在墨西哥开了一家茶馆,但他并不甘心就此放弃自己擅长的英语教学。
2014年,刚刚兴起的在线教育使葛旭看到了重拾老本行的可能。于是,他在QQ上开设了自己的讲堂,隔三差五抽时间讲授《西方文明简史》的英语文本。
与之前在线下机构做托福考试培训不同的是,这次葛旭要做自己喜欢的教育。
在他看来,语言教育最没用的地方就是考试本身。
“所以我希望在教授可量化的知识和语言之外,还能够教一些难以量化的思辨能力和多维度看问题的方法,而且后者更重要。”葛旭告诉《t望东方周刊》。
结合葛旭的理念及其善于钻研课程的特点,琢磨文化为葛旭组建了教学团队,开发出一整套包括西方文明简史、政治哲学导论、欧洲史专题、社会学概论、西方艺术史、社会心理学、亲密关系、西方哲学史等在内的课程体系,进行多种组合形式的销售,很受欢迎。
“孤独的阅读者”开课一年多以来,共有7000人次的购买量,其中2000名消费者进行了2次重复购买,15%的消费者购买次数超过3次,复购率达70%。一个对比是,目前中国大多数在线教育平台的课程复购率都难以达到10%。
“最火爆的一次销售经历是,燎原学院售价为5700元的课程打包上线后,短短15天就卖了580万元。”提及这个案例,李石至今仍难掩兴奋。
对于葛旭来说,11名专职教师和8名运营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解除了他在运营、销售和IP升值方面的后顾之忧。
“目前流量从哪儿来、如何保持曝光度不用心,法务、财务、税务、设计、IT等公司运营杂务更不用管,我只需要做好课程开发,讲好课就行。”葛旭表示。
支持网红教师的平台模式
与琢磨文化不同的是,沪江旗下的在线教育直播平台CCtalk希望能够开发出支持网红教师IP生长的平台模式。
2012年上线、2016年对在线教师开放的CCtalk主要是为不依附于任何机构的独立的知识传授和分享者提供在线教学平台和运营服务。
CCtalk总裁陆坚在接受《t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强调,对于平台上超过1万名的网络教师,他希望不仅仅提供一个在线教学的工具和互联网教育平台,还希望能够对其进行运营赋能,帮助在线教师们完成互联网运营和个人商业价值的_发。
2016年11月,CCtalk与考研英语名师朱伟签订合约,尝试支持其进行个人品牌价值的开发。据陆坚介绍,在与平台签约之前,朱伟在市场上就已经有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有出版物,也有专门的运营团队。因此,迁移到CCtalk平台之后,他在短时间内的课程销售收入就达到了几百万元。
“其中CCtalk长期积累的平台流量和沪江网校超过1亿的学习用户也功不可没。”陆坚认为。
在CCtalk平台上,像朱伟这样有个人品牌影响力、自带流量和生源的在线教师并不在少数,但更多的是只具备内容生产能力却缺乏互联网运营经验的“菜鸟”。
因此,CCtalk也更看重对这部分在线教师的培养和支持。
据陆坚介绍,CCtalk对于入驻教师的基础支持是提供完整的在线教学闭环――教师可以在平台上完成从课前预告、课件,到课程直播、使用白板和答题卡、举手上麦互动,再到课后课程回放、作业、营销收费等全部过程。
在平台教师的个人IP成长方面,CCtalk依靠沪江网校十多年的运营经验,开设CC网师大学,对于新入驻平台的教师进行互联网教学和线上营销的培训,从摄像头如何打光到怎样进行线上课程营销都囊括其中。 某在线教师正在通过沪江旗下的CCtalk平台直播讲课
此外,平台还专门开设了免费公开课专区,没有粉丝基础的新入驻教师可以通过在专区上传课程,聚集人气,提升知名度。
2017年,CCtalk还将设立网师基金,专门用于支持对平台教师的市场营销培训,同时扶持初具影响的网红教师建立个人工作室,进行个人IP的商业化运作。同步启动的还有逆向出版计划,支持获得市场认可的网红教师将课件进行整理出版。
陆坚坦承,由于CCtalk2016年刚对公众开放,目前仍处于市场推广阶段,暂时还没有实现平台的商业变现,“但未来可能通过与平台教师分成、提供增值服务、收取服务费、承接广告等方式实现商业上的盈利。
由零成长起来的网红教师
2015年11月入驻CCtalk的陈志远,应该算是这个平台上由零成长起来的网红教师。
在此之前,一直从事线下培训的陈志远从未想过要做线上培训,当时从新东方线下机构辞职的他甚至计划着要创办一家自己的线下培训学校。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接触到在线教育,觉得会是未来的大趋势,就放弃了办学校的打算。”陈志远告诉《t望东方周刊》。
2015年11月,陈志远通过审核,成功入驻CCtalk,开设了一门名为《从零基础到流利英语》的课程,针对英语基础薄弱的群体进行教学。彼时,陈志远还完全不懂在线教育,更没有粉丝基础,一切都是从零开始。
但是,一年之后,陈志远的课程累计被购买11万人次,销售收入超过130万元,“复购率能够达到50%~60%。有学员知道我要开课,甚至不问开什么课就直接转账报名。”
陈志远优秀的业绩既来自于其扎实的课程内容,也与其巧妙的互联网销售技巧有关。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内容始终是培训中的王道。不同的是,线上课程要更有学员思维,真正了解学员想要什么。因此,每次讲课结束后,陈志远都会额外专门拿出半个小时的时间,与学员进行答疑交流。
“很多课程内容的规划和安排就是在答疑交流环节学员自己提出的,甚至课程价格都是参考了学员意见定的。”陈志远说。
2016年上半年,由于在平台上还没有知名度,陈志远基本上每周都会开设2~3节免费的公开课,“主要是想让更多的人看到我,提升关注度。”
在课程营销上,陈志远认为,网络销售,要给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他们才会愿意付费。因此,他向学员承诺:同一课程将在一年内滚动开设3期,只要购买其中的任何一期,就可以免费听其他的两期。有时他还会搞一些优惠活动,比如赠送晨读课。
对于未来,陈志远称,会考虑尽快组建自己的IP运营团队,“毕竟我还是擅长教学,商业运营的能力要弱一些。”
回顾20多年来学校的发展历程,从一所薄弱初中转变成为教学设备先进、师资队伍优良、师资队伍优良、教学质量一流的省级示范初中,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学校领导抢抓机遇、舍得投入,并致力于应用的研发,提高学校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现对照《南京市校园网络管理基础性评估》要求,对共青团路中学网络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及管理
学校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领导下工作,归并校教师发展处管理。
现信息中心共有3名兼职工作人员,其中信息中心主任1名、网管1名、多媒体管理员1名。此3名工作人员从事专业工作3~16年不等。
信息中心的工作主要是:
1.定期制定工作计划、中短期规划等
学校从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出发,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的客观要求出发,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及撰写工作小结、并根据需要不定期进行短期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规划。
2.完善制度、强化台账及各类记录管理
我校制定完善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包括《校园网络管理制度》《网络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班级电教设备使用制度》《信息审核制度》等;与此同时,学校还建立了相应的台账;如《电教器材使用登记本》。另外,采取措施,促使教师不断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第一,将网络工作纳入常规教学管理范围;第二,加大对教师队伍网络应用培训、考核工作:第三,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比武、课件制作、电教论文竞赛等一系列活动;第四,制定信息、学科资源平台教师课件、论文、教案考核制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现代网络教育技术应用工作的积极性。
3.有计划地投入经费推进信息化建设
市、区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下拨一定的专项经费对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发展给予支持。学校保证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正常运转和更新升级的经费;学校收取的信息技术教育费专款专用,有明细账目账物相符。并注意软硬件投入比例,力争资金投入均衡。
二、硬件建设与管理
1.计算机教室
学校现有网络机房2问,计算机共104台,全校可使用计算机为208台。人机比约为5:1,能满足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学科整合的需要。
2.多媒体教室
有多媒体教室25间,均配备有多媒体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音响设备等。
3.校园网络
我校于2001年在区技装办和区电教馆的指导下组建校园局域网,网络交换机柜由于当初电信施工需要放在第一机房,在进行全校网络规划时选址校园中心位置建设了网络中心,电信光纤接入带防火墙功能的路由器至5台24121华为1026T交换机,再由信号点连接入各科室及班级;2007~ZARP病毒大规模暴发时学校即采用了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的技术进行防范,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常规管理。2009年学校网络带宽由动态10MY+级为静态20M。
三、软件建设与管理
1.教学资源购置与配备
学校大力购置与配备教学资源,配齐了与各科文字教材相配套的投影、电子、音像教材。我们构建了一个涵盖每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和学校管理平台;各学科电子教材VCD、DVD光盘充足;满足了教学和教研的需要。
2.教学资源的收集与共享
同时,学校鼓励教师自制教学资源,为各学科开设自制资源的FTP,并定期统计资源量和资源目录,推广信息技术应用层面。同时,利用学校的备课授课平台,广泛收集各学科资源,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3.利用学校网站平台建设学科资源平台
作为信息中心不仅在思考资源共享给教师带来的便利,更在思考应该给学生带来什么样的便利。为此开发了学生可以无限时访问的学科平台,不仅在课堂学习时可以充分利用,更可以将课堂延伸至课外。
四、抓开发,促应用
我校近几年较关注信息化运用,如何利用好它管理学校资源、提供数据分析平台,为教育教学服务。现总结了以下5个方面的运用。
1.成绩管理应用
成绩管理系统所用的系统是区电教馆在2002年为各校配置的校校通平台。它从考场编排到打印座位表,到流水完成批阅后在试卷姓名密封情况下按考场录入学生成绩,再到最后的各种量表形式的成绩统计分析,整个流程的信息化一来节省了教师们的时间,提高了效率,二来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和考试的公正性。
2.校长荐读
这部分内容是我校在2008年网站改版时加入的,在网站首页,我们增加了校长荐读的栏目。该栏目的权限分配给了我校所有校级领导。开学至今,已经了不少信息,一些专家的真知灼见引领了学校的发展。
3.教育博客
我校博客的定位是教育博客,建立博客的初衷也是鼓励教师多思考、多研究,尽量自己动笔多写。从博客开通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已发表博客近1600篇,评论也近1600次,取得了一定的研讨效果。
4.内部管理平台
建立内部管理平台是期望依靠它实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办公:将一些未能正式成文的信息在内部平台传达,如教代会方案讨论稿;利用网络资源实现无纸化办公,如通知公告;实现数据管理的统一,如荣誉管理等;实现评价的多元,如学生素质平台;实现内务的公开,如月考核自评与校评结合;实现服务的公示,如报修平台和公用室预约等。
5.学生风采展现的天地
校园网不仅是教师的助手,更可以成为学生的天地。学校为每一个班级建立了班级网站,由学生进行管理和信息,让信息化也融入了班级文化建设。同时,网站上还开辟有文学专栏《雨后青苑》,为文学爱好者提供展示的天地,开辟有学生作品展示的专题版块,无论是科学发明、动画制作,还是绘画作品,都可以进行自我宣传和展示。
五、不断提升网络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1.信息技术专业教师与学科建设
我校按标准配备了信息技术专业教师2名,负责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其中一名教师被市教研室连续10多年聘为市中心组成员,多次参与市级基本功及赛课评比。
学校除在初一、初二年级正常开设信息技术课程以外,常年开设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在学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各项举措中,把该项工作归并为校本课程。现开设了动画制作、VB程序设计校本课
程,并定期进行机器人技术培训。
2.网络教学研能力
经过几年来的实验,广大教师基本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教育科研能力。除新进教师外,学校所有教师均通过了省教育教学现代化培训考核,全校所有教师都开通了教师博客、实现教学心得共享: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每年的CAI教学设计并连年获奖。坚持开展电教馆信息技术手拉手活动,与对口学校定期联系,交流信息技术整合课程。
3.学生学习成果
信息技术学科95%以上的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和研究性学习,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操作技术,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参加网页制作、电脑绘画、电脑知识竞赛、曾被评为“南京市文明网络夏令营优秀营地”,机器人竞赛也多次获市级一二等奖,并推荐参加省级竞赛。
六、加强日常网络软硬件管理、维护
信息中心在校长室的带领下每月对班级多媒体电脑柜卫生检查,并安排教师计算机使用(主要针对系统补丁完全、360安全卫士、电脑杀毒软件使用)等情况抽查,以查促管,增强教师爱护多媒体设备、提升计算机安全管理的意识,提高设备使用的寿命、保障校园网畅通!
信息安全也是学校网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对每一位可以在公网上信息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登记备案,同时,学校组织了5人的信息监察小组,每天两次对学校网站上的信息进行审核,确保不出信息安全事故。
同时,学校网络中心定期对各类平台数据库进行备份,建立数据快速恢复机制。
七、工作中的思考
1.关于应用推广。应用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横向上学校提供各部门的应用,可以共用教师个人信息、账号等数据,减少冗余,便于更新。而纵向上各部门的上级主管要求有专门的应用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上报,通常这些公共数据的录入都是重复劳动,更重要的是容易在多个系统中产生新旧不同的多种数据,造成混乱。这个问题需要各级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和协调。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管理;移动终端;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4-0041-04
Abstract: The popularity of smart phones and WeChat in college students provides a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teaching and management of WeChat's public platform.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anagement platform based on the use of PC side access to the way, through the WeChat public platform for the two development, to the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as access entrance,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obile platform of university teaching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hrough the mobile intelligent terminal whenever and wherever possible between teacher and student, improve management, learning and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eaching management; mobile terminal
1 背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靠移动设备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智能化学习和工作逐渐受到人们的认可和追捧,这种学习和工作方式很好地利用了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极大提高了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并节约了时间成本,同时也节约了大量资源。为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需要,进一步探索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充分认识并利用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有效地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终端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支持单人、多人即时通讯,用户可以在移动终端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和视频,还可以通过朋友圈、公众平台、第三方平台等服务与好友分享精彩内容。微信的应用在我国高校学生中已基本普及。微信在跨平台应用中,能提供优质的体验,除了常用的iOS、Android、WP版,微信还能覆盖黑莓等相对小众的用户群,各个版本都能与PC平台便捷互通。鉴于微信的便捷性,易用性,普及性等方面的考虑,传统的教务系统和微信公众平台的结合是大势所趋。
随着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使用,国内已经逐渐兴起了对微信公众平台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但他们都只是针对微信公众号在教学管理中的思路和方法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得出了比较可行的结论,比较典型的是苏双琴[1]在“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中介绍了使用微信公众号建设教学管理平合的思路和方法,包括微信公众平台的利用与开发、教学环境的建设思路和实际应用等;还有安波、闫政[2]在“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中从学校教学和学生管理的特点入手,阐述了微信及其公众平台在学生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以及董磊[3]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学生工作平台设计与应用研究”中阐述了微信公众平台在学生工作中的应用;还有吕海燕[4]研究了微信在移动教育中的应用等。
但目前还没有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教学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因此,研究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教学管理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2 系统需求分析
目前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大部分都是只有基于PC端访问的网页版,很少有基于移动终端的管理系统出现,还有部分系统只存在于本校的局域网内,学生和教职工在校外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而且大部分高校教学管理的整个系统的设计、功能方面都是固定化,a品之间除了界面设计外没有其他差异性的存在,但是对于在校学生和教职工而言,对教学管理系统的依赖性十分明显,一款方便的基于移动终端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应用需求非常迫切。
传统教学管理平台的缺点如下:
1)只能在校内使用或者基于Web端进行校外访问,智能手机、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访问具有很强的局限性,用户体验较差。
2)各高校的教务管理系统彼此独立,基本都是满足自己校内教学管理的业务需求,不具有通用性。
3)没有给用户提供统一的基于移动终端对外访问入口,对于想随时随地利用智能终端进行碎片化学习和工作的师生用户使用时很不方便。
智能手机、微信在学生中的普及为微信应用于高校学生教学和管理提供了基础保证。微信的公众平台的推出,使传统的通讯从单一的即时通讯软件转化为具有移动互联网络营销、推广、信息传播的公众信息平台,把它应用到高校教学管理中,不仅可以为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协同作业、沟通交流的便捷平台和高速的信息传递通道,也可以扩展学生、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如下:
1)信息传播及时,使用者利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快捷迅速的传播自己的内容,并且进行同步的在线交流。
2)信息推送更加精准,因为关注微信公众平台的用户都是关心平台内容,或是平台内容与自己紧密相关的人,所以在信息投放上更加精准。
3)传播内容多元化,微信可以通过动态的语音、视频、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进行交流。
4)传播模式的多样化,微信公众平台通过用户管理,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多的交流模式。
微信公众平台为使用者提供了丰富的功能及扩展接口,如消息群发、用户管理等。公众平台的开发模式接口,为二次开发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这些接口,可以实现更为复杂的消息内容,如信息查询、语音信息、图片信息和视频信息等,对于高校教学管理来说既可以提供学生的课表查询、成绩查询、作业提醒、考试安排、课程评价、在线测评和自习室查询预定等功能,也可以提供教师进行课表查询、学生考勤、作业、管理作业和监考安排查看等功能。
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二次开发接口,综合分析现有教学管理平台的功能,可以把系统的角色分为三类: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每一个角色用户都以微信作为接入点,无缝对接现有高校教学管理系统平台,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实现随时绑定随时访问的形式来满足高校教学信息管理在移动端的应用需求。
通过对系统平台的分析,可以把整个教学管理平台要实现的内容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端。客户端主要面向学生角色用户,主要实现的功能包括账户的绑定和解绑、我的考勤、我的课表、我的成绩、教务通知、考试时间、考勤二维码扫描、课程满意度和自习室预订等。客户端总体功能用例图如图1所示。
教学管理平台的服务器端根据权限的不同分为管理员和教师,管理员主要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权限的分配;教师可以对自己日常工作以及学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服务器端的主要功能包括用户管理、课表管理、考勤管理、成绩管理、作业管理、考试安排、教务通知和自习室管理等功能。服务器端总体功能用例图如图2所示。
3 系统设计
3.1 系统总体功能结构设计
根据对系统总体业务需求的分析以及各功能模块的分析,可得出基于微信的高校教学管理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
根据系统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图,可以把平台用户分为三个角色,分别是:超级管理员角色,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每一个角色所拥有的功能模块描述如下:
管理如角色功能模块描述如表1所示。
3.2 系统架构设计
本系统平台采用分布式架构,数据库服务器采用双机热备份方案,当主数据库节点发生故障的时候,备份节点接管,提高数据的可靠性,这样可以在服务器间实现负载均衡,提高系统性能。控制层使用了MVC中的Controller,通过不同的路由转换,将请求分发到各个控制器去处理,控制器处理完毕之后,通过一系列处理,如果是微信端控制器则将数据转换为xml进行返回,如果是PC端管理系统,则将数据以JSON形式进行返回。
系统用户请求流程如图4所示。
后台管理系统架构图如图5所示。
4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4.1 技术实现方案
本平台客户端采用基于RESTful架构的互联系统,将使用bootstrap框架作为前端UI 框架。服务层部分,为了使系统更容易维护,具有更高的可用性和伸缩性,采用了thinkphp MVC和ajax,通过thinkphp开放接口的形式,ajax动态呈现数据给用户。数据查询方面,利用memcache,对教务通知等数据进行缓存,提高查询效率,降低查询的频率以及模板的渲染次数。安全方面,对用户的敏感数据进行了加密并且将参数名进行混淆。数据持久化方面,thinkphp的支持良好,同时thinkphp支持数据缓存,可以降低数据库查询次数。静态页面方面,使用静态缓存,使得用户不需要每次访问都对模板进行渲染,提升访问速度。调用资源方面,使用了CORS解决ajax垮域请求问题,另外使用其他服务器对资源进行管理,将应用和资源分离于不同的服务器。
4.2 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学生用户角色功能模块实现:
本教学管理平台是一个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服务对象是学生用户。用户关注平台微信公众号以后需要按照提示进行学号绑定操作,后台服务器将微信号和学号绑定在一起,并且使用绑定的教学系统学号及密码去爬取教务系统中的各种教学数据信息,按照一定格式将数据存入数据库。成功绑定后,用户可以使用公众号提供的功能服务快速查询自己的基本教学信息,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查看学校最新动态,无聊时还可以与本系统的智能机器人聊天。教学管理平台系统是否可以正常运作,在学校不开放数据接口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依赖于学校教务系统的使用情况,若是通过学校开放的数据接口接入系统则不存在以上问题。
进入关注的微信公众号后,会有三个菜单,分别如下:
后台管理员角色功能模块实现:
后台管理员用户分为两级权限,分别是超级管理员和学校管理员。超级管理员与学校管理员相比可以修改后台用户账号状态、给后台用户分配权限、对非法用户进行处理。管理员可以查看各种学生、课程信息,管理教务通知、自习室,修改各种系统设置。方便管理教学平台中的各种数据资源。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如图9所示。
后台教师角色功能模块现:
后台教师用户可以查看学校教务通知、自习室信息,基于自己所教授的课程还可以对选读这门课程的学生进行相应的管理操作。及时了解自己课堂学生的学习进度、知识掌握情况,随时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宜的调整。为解决学生考勤问题特意推出考勤二维码功能,方便教师课前进行课堂考勤的同时加强考勤严谨性、提高师生互动质量以及丰富课程趣味性。教师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如图10所示。
5 结束语
本文根据微信公众平台提供的接口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访问的高校教务管理平台,提高了教师、学生和教务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学习和管理效率,实现了充分利用大量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工作的目标,节约了大量时间和资源。
参考文献:
[1] 苏双琴. 基于微信的教学管理平台的构建[J]. 电子世界, 2014(13):170-171.
[2] 安波, 闫政. 浅析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学及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 无线互联科技, 2014(11):161-162.
【关键词】信息服务平台 灰色预测 混合灰色模型
1大学生信息服务平台概况
1.1大学生信息服务平台的现状
国内外有许多成熟且知名的大学生服务平台,各类大学生服务类网站因各自领域的巨大市场需求而层出不穷,而这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网络平台之间的交集很有限,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1)网站在某一领域影响力很大,但有关于大学生需求的其他方面或是未开辟的板块被其他领域的优势平台所打压;
(2)网站有自己独特的资源,但之间几乎没有有效的资源共享机制。
国内外的大学生服务平台在其创办形式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自己的局限性,还未出现一个涵盖所有大学生所需信息的综合平台。因此,该项目作为一个优势资源的网络链接管家的出现是有一定市场前景的。
1.2龙江大学生服务信息平台的优势
区别于国内外其它同类产品内容的单一性和局限性,该平台尽可能多的将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信息集合于一个链接之下,构建校际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增强平台互通有无的功用。以大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学校为社交单位划分受众群体,以学号等可证明其学生身份的信息对大学生进行实名制核实和社交圈分类,增强平台互信机制。通过激励措施,提升学生参与该平台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成为平台长期生存的依附基础。
1.3.龙江大学生服务信息平台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网站运行问题
该平台将各个零散单一的链接服务器资源整合于一个IP地址之下,因此该平台对浏览器的兼容性和性能要求很高,网站运行时主要会易出现以下三方面问题
(1)服务器超载。该网站作为一个针对二级网站的搜索引擎,所有的信息检索都会由此发出,因此,一旦网站瞬时处理量超过设计值,就会造成系统崩溃。
(2)数据处理复杂。通过平台系统网页含有大量需要处理的数据,造成系统繁忙,如多图页面,超长页面等各种控件会导致浏览器处理大量数据,若浏览器性能不够,很容易导致其失去效应,甚至死机。
(3)网页代码复杂和浏览器bug。大量个人网站和低质量网站代码的涌现造成对浏览标准的普遍不支持,如果正好碰上浏览器存在的一些bug,浏览器渲染引擎在处理这些网页代码的时候会出错,比如陷入死循环或直接崩溃等。
1.3.2信息安全问题
该平台属实名制认证平台,由此而引出关联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码,学生一卡通账号及密码等学生在校重要个人信息均会在该平台的数据库留下信息记录及浏览痕迹,这为网站的信息泄露埋下了隐患。因此,建立强大的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措施,预防恶意第三方窃取用户信息是该平台重要的信誉保证。
1.3.3网站系统管理问题
该平台的站内奖励属虚拟货币范畴,由服务器数据库进行信息控制,因此,该模式为恶意篡改信息提供渠道,且国家在虚拟货币及虚拟货币交易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是很健全,因此,站内奖励信息的保护,其真实性和安全性同样也是平台的信誉保证。
2 龙江大学生服务信息平台的市场受众量数据分析
该平台主要由生活类板块和教育类板块组成,其中生活类板块的受众因高校的持续扩招而不断增加,市场前景良好,因此本文着重讨论教育类板块的市场受众变化趋势,意在通过灰色人口预测模型,对未来五年与平台教育类板块相关功能的受众量进行预测分析,从而得出其教育类功能的市场前景,进而综合评价该平台的市场前景。
2.1生活类板块受众需求量分析
通过收集历年的黑龙江省高校在校普通全日制学生的人数数据可知,黑龙江各高校全日制学生数量至少为40万人,且随着高校的继续扩招,这个数字会不断的增加。与这些受众群体息息相关的日常生活用品购买、二手书交易、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日常出行、课程相关信息查询、就业信息等等均可作为该平台的服务模块。通过链接优势的二级网络平台,其作为资源整理数据终端的地位会随着大量学生的需求量而日渐突出。
2.2学生学习类模块
2.2.1考研人数变化趋势分析
通过收集历年黑龙江省高校应届毕业生考研人数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对黑龙江省高校考研人数做出预测分析。
2)预测未来五年应届毕业生考研人数
分别令 代入式(3),从而预测出未来五年应届毕业生考研人数:
分别为35286,34065,33983,33558,33100,最终在33000人左右波动,同时考研率在63%左右波动。
结论:虽然考研人数从2013年后有所下降,但最终会趋于平稳,高校推免生人数与考研人数大致持平,因此考研教育板块仍存在相当可观的市场。
2.2.3公共课程及专业课程模块
随着大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复习资料等资源,可以通过此契机在校际之间易购考研资料和专业课资源在校内易购考试复习资料及二手书籍。
3模型优化
传统的灰色预测模型,其计算基础建立在灰微分方程之上,其解在初始条件为一次累加数据的情况下得出,由最小二乘法可见,其拟合曲线不一定经过第一数据点,所以一次累加数据作为初始条件的理论依据有限,因此,对该模型进行优化,使用混合灰色预测模型。
3.1模型建立
对原始数据进行非负化处理,对该数列最小项加绝对值:
N为模型参数个数,n为每个参数对应的测量值个数:
(4)
式(4)被称为数据提升。
3.2优化后优势
该优化模型省去了利用一次累加数值计算 的过程,消除了一次累加数据理论性不足的劣势,使模型的理论性更加充分。
4 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无论是生活服务方面还是学习工作方面,该平台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多的高校入学生和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推动平台不断先前发展。根据模型预测数据为网站访问量设计值必要的参考,尽量避免网站所潜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2-74.
[2]姜启源,谢金星.数学模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249-255.
[3]司守奎.数学模型与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1.168-173.
[4]李小燕.灰色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优化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参加培训的人员知识需求不尽相同,但要按照材与培训大纲要求,保证教学质量确实勉为其难。另外,师资人员选择局限性较大,有经验、标准与政策解读能力强、善于授课的专家或学者很忙,不愿来。更多的授课老师是遵循教学大纲,照本宣科,按部就班地完成给予的教学任务,很难有互动沟通,加上标准理解不统一,缺乏权威性,疑义之处得不到解答。
二、第二类群体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现状分析
1.安全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有效跟踪监管
我国《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财企[2012]16号)规定:安全费用按照“企业提取、政府监管、确保需要、规范使用”的原则进行管理;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费用使用范围中也单列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支出”。虽然安全费用提取有总体额度要求,但涉及单列的项目支出没有测算相应的比例。如建设工程施工企业安全费用以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为计提依据,房屋建筑工程为2.0%,但涉及具体项目支出比重不明确。在实际经营活动中,企业更加乐意增加业务经营费用的开支,往往会忽视人员安全培训经费的落实,会更注重眼前可见、短期利益,而往往不会注重潜在的安全效益。
2.教育实施情况缺乏监督,从业人员呈现“被教育”趋势
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由企业自律完成,反映在项目现场安全管理中,就需要通过安全教育台账来体现。通过日常安全检查中,不难发现,现场作业人员未受岗前安全教育与未完成年度安全培训的情况相当普遍,到工程后期装饰装修阶段,受教育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一些列入教育台账中的受教育者,也纯粹只完成了签字流程,没有切实受到培训,变成虚假记录,成了“被教育”对象。也恰好迎合了部分监督人员“轻现场、重台账”的检查作风。
3.群体流动性太强,很难实施系统性教育培训
从业人员普遍来自偏远农村,一些人员今日放下锄头,明日就到现场上工,农田与工地两头奔走,就业不稳定。外加工程施工任务繁重与缺少连续性,与亲人异地分居等种种缘由,建筑施工企业劳动用工的现状及特点就明显表现出短期性、流动性、分散性、阶段性、穿插作业、流水作业、农民工等。由于这些客观原因存在,“半工半耕”短期内没法改变,使得农民难以完成向职业工人的彻底转变。工作的不稳定性或高流动性决定了教育培训工作很难进行合理规划、完成系统培训。
4.实施教育培训缺乏有效载体,教育质量得不到保障
一线作业人员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和其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班组讲评活动等常规性教育活动通常由区域(分)公司、项目部、班组来完成,教育者基本由公司分管工程管理成员、项目技术负责人、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作业班组长构成,授课场所基本局限于现场食堂或会议室。因建筑企业安全教育培训体系不完善,教育者综合素质不优秀,缺乏教育培训实施平台,教育成效如何,也无从评价,基本只停留在安全台账的记录上。
三、第一群体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1.创建合理、弹性的培训方式
为了更好紧扣企业经营活动,立足于培训实效,可以根据培训对象集中受训难、难以脱产学习等客观情况,创建视频课件进行网络远程授课,同步由指纹考勤改为实施网上脸谱视频考勤系统,教育学时允许间断累加。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借助网络优势,让安全再教育更趋灵活,也可以较好地纠正“代教育”现象。
2.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由于受教对象需求不同,根据现有材与大纲,短期内要做到内容细化,贴近需求,确有难度。建设行业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有时间也有能力调动社会资源来做此项系统性工程。特别是针对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再培训内容,可以委托资质机构或权威专家对现有在实施的标准规范进行细化、解读,编制配套的可视化、形象化的教学课件,让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3.组建一支权威性较强的专业队伍,创建统一
免费的网络答疑平台若安全标准、规范的制定滞后,可能会带来灾难性后果,但对现有的标准、规范理解不统一,解读不权威,不充分考虑地区的差异性,轻率宣贯实施,轻则带来财物损失,重则造成生命殒落。这里,我们可以参照招投标市场领域的专家库的建立模式,充分吸纳安全研究领域权威的专家或学者,更可通过一套流程来筛选出一批实战经验丰富的现场型专家加入,组建一支权威型、现场型的授课队伍。也可以依托网站同步建立统一免费的答疑平台,实现有效的互动解答,让安全条款尽可能无疑义,实施起来更畅行。
四、第二类群体的解决方法与措施
1.加强安全培训专项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
第一类群体由于市场准入条件限制,并以政府为主导在组织实施,安全培训基本可以得到保障。难点就集中体现在第二群体上,由于现阶段我国对建筑市场劳务人员没有建立从业准入制度,对农民工进入建筑施工领域没有一套有效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办法,施工一线作业人员违章作业、违规指挥、违反劳动纪律的“三违”现象十分普遍,是造成建筑施工事故多发、突发和伤亡人数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加上一线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经费的提取和使用也没有明确的制度依据。在此,建议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权威机构就安全教育培训费用比例进行测算,参照《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相应条款要求,明确安全教育培训费用总额,并将费用计划列入办理项目安全监督手续的前置条件,并在后期施工过程中强化监督检查。未提交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项目安全监督手续。
2.借助计算机辅助技术,实现被教育者的动态管理
可以借鉴《关于在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实行作业人员实名制管理的指导意见》(浙建建[2011]68号)文件精神,由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来统一开发务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管理信息系统,推出“务工人员教育卡”或“平安卡”等,有效利用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能动态反映施工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实际教育情况的数据库。更可以与现场作业人员实名制考勤进行整合、优化,推出“务工人员实名考勤教育卡”,建立人员花名册、考勤册、工资册、教育单等实名管理台账,实现施工现场人员底数清、基本情况清、出勤清、工资发放记录清、进出时间清、安全教育培训清“六清”目标。可以逐步改变省区域内建筑施工作业人员流动无序、管理难度较大的局面,使一线作业人员的流动走向有序,管理能够得到落实。
3.持续推广民工学校办学经验,充分发挥载体效应
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关于在全省建设工地推广建立民工学校的指导意见》(浙建管[2006]23号)文件中相关标准的建设工程工地,要建立民工学校分校,到2012年,所有施工企业都要建立民工学校总校。2012年12月24日,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人[2012]200号)文件,更是要求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适应产业转型和发展的有理想、讲文明、懂技术、会操作、出业绩的新一代建筑产业工人,积极探索和推进“政府主导、企业主办、工地建校、社会参与”的农民工业余学校建设管理模式,丰富农民工业余学校内涵,更好地发挥综合载体作用。现在,民工学校办学经验已经非常成熟,覆盖面逐步得到推广,宁波市区还建立了建筑业民工培训教育网,实现网络平台教学情况可视化查询。还可探索成立公益性志愿者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公益力量。也可在原有统一的民工教育培训教材基础上,逐步改变以往说教授课方式,形成教学课件视频化、形象化、图像化,做到寓教于乐。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