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堂教学五步法

课堂教学五步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5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堂教学五步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堂教学五步法

篇(1)

关键词:效率低下 综合运用 拼读 联想 记忆

一、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是“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背景

词汇是构筑语言的材料。掌握一定的词汇量是学生发展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因此,词汇教学一直受到高度重视。课堂上教师反复强调,经常检查;在家中,家长加强督促,甚至参与检查,学生自己也花了大量时间。可是初中英语词汇学习还是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现象。为了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英语词汇学习方法,我校初三年级几位英语教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历了分析讨论 建立模式 实践模式 总结反思四个阶段,初步形成了“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

二、简单随意的教学方式直接导致英语词汇学习效率低下

学习的效果折射着教学方式的科学与否。为了准确把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全区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以下问题。

1.教师普遍存在着重讲解、轻运用的现象。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为主,对单词的综合运用体现不够,以听写为主的单词评估形式单一、乏味,也无助于词汇运用能力的提高。正是这种教词方式,致使学生感觉单词难记,即使记住了也不会用。

2.教师对单词的语言特性分析、归纳不够,没有对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与训练,致使学生不知道怎样去记单词。

3.教学方法以读、讲、写为主,不够多样性,缺乏生动性,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在词汇教学中主次不分,均衡用力。但凡教材中出现的单词都要求学生背,结果造成重点不突出,学生记忆负担过重,反而词汇学习效率低下。

三、“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建立的依据

(一)体现新课标精神,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目标

新课标集中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它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模式建立的基本原则。

(二)理论依据

1.英语词汇本身最基本的语言特性:一是英语是拼音文字,根据专家研究,单词尽管读音和拼写形式是两套符号,但90℅以上在音、形之间是统一的、有规则的。一般只要能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掌握一定的拼读规则,许多单词写出来就容易多了。二是英语词汇数量庞大,但其构成有一定规律,掌握构词法和常见词根、前缀、后缀,单词的记忆就能省时省力,这也是扩展词汇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三是英语单词的交际功能。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交流,所以,学会灵活、得体地运用所学词汇才是真正实现词汇学习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创设大量情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用单词,在交际中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

2.语言学习心理:一是联想记忆法。联想心理学认为人的大脑极易产生联想,通过联想把大脑皮层中已建立起来的和建立不久的痕迹处于频繁的多方面的联系之中,联想越多,记忆越牢。显然,一个人的想象力越强,他联想到的单词就越多,而且单词是以某种联系出现。联想记忆法是一种方便、实用、高效的记忆方法。所以,在词汇学习中,教师应着眼于整个初中词汇,多角度引导学生对所学词汇产生联想,既有利于提高词汇学习效率,也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二是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证明,遗忘的规律是:在速度上先快后慢,在数量上先多后少.要使遗忘减少到最低程度,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及时而且多次进行复习。

四、“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立足英语词汇的语言特性,结合语言学习心理,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与训练,做到在词汇学习过程中把知识、技能和方法结合起来,提高课堂词汇教与学的效率,使学生既能轻松掌握单词,又能提高单词的运用能力,同时掌握英语单词的学习策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为此,我们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形成了独特的“五步法”词汇课堂教学模式。

“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多种方法并用的词汇立体教学模式,主要包含五个教学环节:“情景呈现大声朗读 听音写词、词义配对联想巩固检测”,各环节既相互依托,又相辅相成。现就该词汇教学模式中每个环节的操作策略、原则和技巧,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详述如下。

1.情景呈现:在语境中学单词,输入的是可理解性的语言,不仅有利于单词记忆,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单词的运用,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语境中猜测生词的能力,并可以让其领悟到词汇所承载的深层含义和文化内涵。新词出现在满载语言信息的语言材料中,有利于学生识记和灵活使用新词,并且很容易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新生长点。

2.大声朗读。当每课时一组新单词呈现完以后,便提示拼读规则,并以不同形式让学生大声朗读。一是因为单词的认读是开展其他英语活动的基础,更为重要的是,只有会读,学生才能在大脑中建立单词的形与音之间的统一关系,并进一步利用拼读规则记忆单词。所以这一环节,我们认为非常重要。

3.听音写词、词义配对。教师报单词,学生只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即可,这样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新学单词的形与音之间的统一关系;接下来就进行词义配对练习,词义的诠释不可直接用汉语。这一环节的设计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而设计的,起到及时复习的作用。

4.联想。这一步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以不同方式对单词进行多次加工,赋予单词信息,将短时间记忆转化为长时间记忆,即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符号系统。

5.巩固检测。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此环节分成五个阶段,以不同方式进行。第一阶段即新课时的最后两至三分钟,让学生做选词填空练习或阅读练习,备选词是新学的单词,阅读材料必包含所学词汇,并布置学生回家自主复习词汇。第二阶段即第二天的课堂上首先就对新单词进行检测,主要采用听写或根据首字母完成单词拼写并使句意完整、通顺两种形式。第三阶段即第三天的课堂上检测第二天所学单词时,带上少量第一天所学单词。第四个阶段即一个单元学完以后(通常约一个星期时间),进行整个单元单词的听写,同时进行单元综合测试。第五个阶段是在下个单元的第四个阶段听写中,带上少量本单元所学单词。就这样,循环往复,以练习、检测的方式带领或督促学生进行周期性地复习,克服遗忘,达到对单词的长久记忆,从而提高学生词汇学习效率。

五、“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的使用建议

1.教师应把握好词汇学习和其他英语知识学习以及语言技能形成之间的关系。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不掌握相关词汇,其他一切语言学习活动便无法展开。

2.词汇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综合性、立体性。从模式的各环节可以看出:学习过程注重英语单词的音、形、意、用;在“用中学、学中用”,体现了语言的交际性;语言形式包含了词、词的固定搭配、句子、短文;学习方式合理多样,使听、说、读、写的语言技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各种词汇学习策略以及科学记忆方法的运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词汇的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见,“五步法”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知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统一。

3.本词汇教学模式是一个完全教学模式,在具体使用过程中,不同学段,学生基础不同,教学目标不同,对教学模式各环节可根据需要,进行删减,或突出重点环节。所以,在具体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单词,模式各环节的使用应该依据每个单词的教学要求、教学阶段目标以及学生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研训一体五步法 操作流程 活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6-007

教研活动是培养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必须由经验化走向科学化。然而,长期以来,各种教研活动通常都是教研员按照自己的套路和思路进行:定个时间,找个地点,会议通知一发,教师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听几节课,走完会议议程就算完事。在整个教研活动中,教研员指导过多,教师自主性参与较少。教研员将个人的思想观点强加给教师,不经意中削弱了教师的自主性。每次教研活动总是以教研员为主角,参加活动的教师一般只是听和看,参与互动的机会很少。特别是乡村教师,受环境的限制,极少有外出学习的机会,备课、上课的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升。这种教研,不但效果不理想,而且占用了老师大量的教学时间,真是费力不讨好。那么,教研员如何策划好每一次活动,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2年,我承担小学语文教研工作以来,着力进行有效教研活动的探讨,用半年时间,以铜仁市实验小学、铜仁二完小为试点,初步探索出了“研训一体五步法”基本模式和操作流程,得到了一线教师的广泛认可。于是,2013年,此教研模式被推广到各县,通过上下联动,在教研活动中进一步完善了“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研训一体五步法”的模式和操作流程,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专家讲座与示范课研讨相结合的研训一体化教研模式。

一、“研训一体五步法”的基本模式和操作流程

(一)基本模式

学科专家主题讲座优秀教师教学实践听课教师辩课互动学科专家现场点评全体教师研修反思

(二)操作流程

1.确定主题,明确任务

活动前,语文教研员确定活动主题和研讨课课题,每次安排2―3所学校,由学校推荐上课、说课、评课教师各1名,并由学校教研组或年级组进行集体备课和磨课。

2.理论学习,课堂观摩

主要进行专家讲座和教学示范。首先,邀请特级教师等名师针对活动主题或平常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当前的热点问题开展专题讲座,旨在有效引领。其次,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通过同课异构的方式上示范课、研讨课。

3.辩课议课,互动交流

流程是“说课――评课――议课”,先是一位老师上示范课,然后听课老师进行辩课和研讨,针对示范课研讨教材、教法;结合新课改的理念,高效地利用新教材,整合教材,面对面地进行思维碰撞,直接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4.专家点评,聚合思维

在辩课互动结束后,由教育专家或学科教研员对同课异构以及老师的辩课议课进行总结性点评,旨在聚合辩课思维观点,理清教学思路,提升理论认识。

5.课后反思,撰写心得

活动结束后,让每一位上课教师依据自己的磨课经历写出详尽的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和反思,让他们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梳理过程,把自己即时的感受积淀下来。把磨课过程中的种种煎熬、磕磕碰碰和争议分歧当做上课教师提升专业素养的宝贵财富,也能让旁观者分享他们的经验,不仅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此外,参加活动的教师对教研活动进行总结,把自己的体会和思考诉诸笔端,深入挖掘和梳理研讨后达成的共识, 为今后的教研活动提出建议。

二、“研训一体五步法”的活动效果

(一)实现了教研活动的三个转变

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过去开展教研活动形式比较单一,一般是由专家或教研员讲,老师听。由于每次基本上都是极少数教师当主角,其他教师多数时候充当旁观者的角色,所以教师的参与度和参与面都低,教研活动流于形式。而现在是由一线教师讲,参与听课的老师进行评课,调动了老师参与的积极性,改变了传统的单兵作战方式。“当蜘蛛同心协力织网时,它们可以捆住一头狮子。”教研也是一样,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活动是大家的事,要走群众路线,教研员在活动中也只是参与者、合作者和研究者,要通过活动打造一支教研团队。但要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有主人翁的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并不容易,它有赖于民主、平等、求真、质疑的教研氛围,而氛围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取决于教研团队的姿态和心态,尤其是面对观点激进、言辞激烈的质疑声,教研员应平静地接纳、反思和改进。在这种教研心态的驱使下,每一次教研活动,我们都尽可能留出一些自由表达的时间和空间,教师们也慢慢地习惯于心平气和地质疑,或面对质疑,少了许多客套和拘泥。通过对话、倾听、讨论等方式,开展多样化的合作研究,能帮助教师解决现实的课堂教学问题。大家都围绕焦点问题积极讨论,踊跃发言,进行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开阔了视野,辨清了方向。

2.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

过去教师上台讲课和交流发言积极性不高,甚至怕讲,不敢讲。我们通过给上课教师发市级证书,给听课教师记学时等激励措施,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主动要求参加观摩活动。授课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反复磨炼,精益求精,高水平、高质量地发挥。观摩教师专心听讲,用心领悟,积极互动,听课环节秩序井然,互动环节呈现出浓厚的研讨氛围。

3.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1)“研训一体五步法”教研活动为教师搭建了理想的交流平台

参加该教研活动的教师都要通过学校教研团队或年级组、教研组进行集体备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说课稿和评课稿,上展示课的教师也要经过多次试讲磨炼。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认真聆听和接纳他人的观点,才能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讲、听、评活动以讲促学,以听促思,促进教师思想的转变,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

(2)“研训一体五步法”教研活动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形成认真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风气,学习氛围浓厚了。开始,教师认为开展“研训一体五步法”教研活动是一种换汤不换药的活动,既占用时间又学不到东西。参加活动后,教师认为活动的项目多,直接参与研究的教师多,观摩学习的内容丰富,参与活动收获大,所以纷纷向市教科所要求参加,积极观摩交流。在每次活动的互动环节中,教师们积极参与交流,围绕焦点问题积极讨论,踊跃发言,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建议。很多教师在活动中相互学习,彼此借鉴对方的优点为自己的教学服务,在相互学习中逐渐提升了能力、素质。听课、评课是我们教研队伍经常开展的一种常规教研活动,尤其是评课,对于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艺术,追求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至少让教师得到三个方面的收获

1.感受和体验到了专业成长的乐趣

“研训一体五步法”通过上课、评课、观摩、议课,给教师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解决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教学中的疑惑,激发了教师主动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动机和欲望,让他们感受和体验到获得专业成长,实现自身价值的乐趣。

2.开阔视野,提高自信

“研训一体五步法”活动的开展,开阔了教师的视野。请全国知名的专家来上示范课当然好,但老师们总觉得他们的课离自己太远,甚至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课。“研训一体五步法”教研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教研活动的专家大多是本地的特级教师或学科教研员,上课的教师也全部是当地学校的教师,有的是市级骨干,有的是县级骨干,所上的课虽然经过了精心打磨,但仍然非常接近普通教师的常态教学,这样的课更具操作性,易于教师模仿,让教师觉得,原来专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努力,我们也可以成为专家,有效地拉近了听课教师与上课教师之间的距离,提高了自信。因此,每次活动后,我经常听到听课老师们这样感叹:“原来课还可以这样上呀!”“这位老师的上课形式适合我们条件简陋的乡村学校。”“这些自制教具我们也能做。”“这位老师的课堂引入太精彩了!”“这位老师幽默的教风,师生之间的和谐氛围让我感动。”

3.提高教学技能

不管是上课教师还是听课教师都在活动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每次活动,市教科所都提前安排好时间、地点、内容,教研员全程参与并进行指导。学校根据市教科所的具体要求,备课、试讲、磨课,反复修改教学设计、说课稿,并经过多次试讲磨炼。这个过程充分发挥了集体的智慧,不管是上展示课的教师,还是说课教师和评课教师,都在这个活动中得到了快速成长,大批年轻的优秀教师从活动中脱颖而出,很快成为校级骨干,有的成为县级或市级骨干甚至省级骨干,向名师迈进。

篇(3)

【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改革;研讨式教学法

一、《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企业战略管理》是我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相关专业的选修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学科。要上好这门课程,教学应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动脑思考,缩短理论与实践的差距,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培养内容的新型教育教学观念的应用型高校,非常重视包括《企业战略管理》在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改革成果。但是目前该门课程的教学依然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应试教育。这种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沉闷,难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很多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问题时,也往往不知道如何运用企业战略管理知识去解决问题,导致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的脱节。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深化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

二、研讨式教学法综述

研讨式教学法起源于早期的德国大学,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国外对研讨式教学理论研究较为丰富,如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和五步教学法(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与实际课题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去查找资料主动提出质疑问题研究),提出设想性解决方案,再进行推理和实证检验。杜威认为,“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质疑是最关键的一步,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发现感兴趣的问题,那么其他的步骤就没有任何意义了。”他还认为,“‘形势’的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对话,讨论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在我国,众多学者为探索在高校实施素质教育而尝试开展研讨式教学。郭汉民认为,研讨式即研究讨论式,研究与讨论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一门课程始终的方法。唐洪俊认为,“研讨式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课程授课内容和学生以知识积累为基础,教师指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研讨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曾宪皆认为,研讨式教学是“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来获取知识和强化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苗东利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

我国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法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成效给予了肯定。研讨式教学已经在各种高等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在不同层次的教育中都得到推广,充分应用于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乃至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教学领域。研讨式教学分为四阶段、五步法、七步法。四阶段包括:准备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评价与总结阶段这四个步骤。实施研讨式教学的原则主要由课题的设计原则和教学原则两部分组成。五步法分为:指导选题、独立探索、小组交流、大班讲评和总结提高五个步骤。七步法包括:教学示范和布置任务;学生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小组研讨;学生讲述,师生评议,教师做阶段性的综述。其中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工作是基础和保障,对于提高我国高校的教学质量至关重要,而研讨式教学的准备对于整个教学的成败起决定性作用。

研讨式教学法是西方发达国家高校采取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国外对有关研讨式教学理论的介绍和评述较多,实证研究较少。在我国许多学者对于研讨式教学的内涵、意义等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且在各学科领域也在不断地尝试运用此教学方法。然而,研讨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存在以下几个重要问题。(1)研讨式教学只是教师自发式应用,缺少有组织地系统研究及推广。(2)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活动,研讨式教学法对所有的学生并不完全适用,不能一味地推崇。(3)研讨式教学的研究停留在空洞的理论说教上或是经验总结,缺少务实的研究。(4)教师素质亟需全面提升。部分教师对其建构主义理论基础的理解还停留在表层,理论研究现状基本停留在引进和解释上,缺乏进一步的系统探讨。

三、积极推进研讨式教学法在《企业战略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篇(4)

关键词: 计算机操作课 教学方法 五步法

计算机专业操作课是一种实践操作型课程,以计算机操作为主,大部分知识点的学习都必须通过大量上机操作完成,我们面对的学习主体是一批基础薄、习惯差、底子薄,且对学习缺乏兴趣的中专学生,必须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技能操作水平。

笔者经过一学期在对两个平行班级的相同课程采用不同教学方法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一套计算机操作课课堂教学方法,即“激发兴趣―确立目标―相互帮助自学实践―师生解疑―评价作品,修改完善”的“五步教学法”,将一堂课分成五步上。在教学中步步深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性,从根本上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想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演示示例,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中要有一个精彩的新课导入过程,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迫切的求知欲。如讲授ACCESS窗体这部分内容,首先笔者把课前准备好的窗体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立刻讨论,很多学生惊奇地说:ACCESS还有这个功能啊?这个背景图片好漂亮。这个窗体怎么做啊?学生的学习兴趣顿时浓厚,便有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感觉,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注意力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动因。浓厚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内驱力,使学生具备“能源”,促进大脑处于积极活动状态,促进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高效率活动。

二、剖析示例,明确学习目标

激发兴趣后,就要明确学习任务和目标。笔者告诉学生本次课的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完成窗体制作。第一步:创建窗体;第二步:在窗体上添加标签、文本框、图片和按钮四种控件;第三步:修饰窗体,添加背景图片等。学生看到演示的窗体再加上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内容有了直观认识和了解,知道自己要学些什么,课堂学习不再茫然,学生学习更加主动。

明确教学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计算机操作课中,学生可以支配的时间相对比较自由,教师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控制,通过具体任务、明确目标约束学生的操作练习,从而避免上机课的盲目性。

三、引导质疑,有针对性地自学,提倡学生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动手实践操作,揭示存在问题

当学生有了兴趣,又明白要学些什么的时候,笔者趁热打铁,让每个学生开始动手,自己试着创建一个新的窗体。刚开始学生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笔者一开始上课的时候,就根据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能力合理地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有任务大家讨论解决,分工完成。创建窗体这部分内容,通过讨论和互相帮助,所有学生都完成了。笔者紧接着提出下一个知识点:在窗体上添加标签控件,如何修改控件的设置。此时让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演示标签的添加和修改过程,笔者对其操作中的问题进行点评,并且补充该学生没有演示到的内容。然后让所有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学生举一反三,将文本框控件、图片控件和按钮控件全部添加到窗体上且修改控件设置。鼓励学生大胆操作,相互讨论帮助。

四、师生共同解决疑惑和问题,鼓励学生共享好的操作方法

在学生学习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巡视,注意倾听和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好记录和总结。教师把新知识、难点、操作要点作为主要内容讲,把课堂多数时间尽量留给学生操作,学生在操作中更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思考、实践。教师能积极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主要操作步骤和要领,这样小组中的学生才会很快掌握,然后通过讨论解决许多问题,并能产生许多新的思想火花(新操作技巧诞生等)。

五、展示优秀作品,增强学习动力,反馈吸收,修改完善作品

篇(5)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七桥初中硬件设备落后的现状,重庆市教委、梁平县政府、教委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3年里对我校硬件投入累计超过1000余万元。逐渐安装了远程培训卫星接收设备,修建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六大功能室;建成了数字校园班班通、电子白板阶梯教室。2012年,在唐诗平副县的帮助下学校面积扩大了6亩,价值200万元。投入320万余元新建了教学楼和标准化的学生食堂。2013年,投入310万元修建的女生宿舍、教师周转房正在建设中;中华慈善总会重庆分会捐赠了近三万多元的数字电影播放设备;薄弱学校图书改造新增图书6000余册;投入45万元进行了校舍维修;投资160万元修建校门、学生运动场等。这些举措都为新课改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技术方面的保证。

2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为了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七桥初中以校长为首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七桥初中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积极参与上级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和学科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选派教师通过学习其他学校的新课改理念和课改模式,进一步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培育了“以学活教,心动课堂,心随课动,课随心动”的“新学习”课改理念,切实提高了教师处理教材、教学设计、组织形式、实施教学、评价学生、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3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我校经过多年的不断模式,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七步法新课堂教学模式,后经不断实践和总结有将其改善为一体三环五步主体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所谓一体即学校以教师为主体,而课堂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三环指的是教学中必须具备自主学习、互动研学、评价反思三个环节。五步则主要指的是导学预习、讨论展示、探究点拨、练习巩固、评价反思。

4发展校本特色,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七桥初中在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进一步加大了对校本课程研究的力度。一是根据我校独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三绝”之一的《梁平木板年画》原创故乡—--屏锦镇,因此将继续传承和学习木版年画、传统造纸是我校教育的义务,为此,我校请来了《梁平木版年画》第六代传承人徐家辉老师开展指导工作,并不断开发和编写了梁平木版年画的历史概述、基本内容、“二元纸”制作、年画纸改造、年画创作要素、手工雕刻技术、年画艺术价值、传承方式等;二是根据我校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根据135课改模式的主体教育,结合养成教育,组织教师研发了校本课程———主体教育《立省》。请要请相关专家来校指导,各位教师积极参与研讨中,在经过一年的不断努力后,我校丛目标自定、学习自主、行为自律、品德自善、人格自尊”五个方面编制了校本教材《立省》七、八、九年级(上册),该课程共计5.5万字。后来又从“礼仪自范、生活自理、心理自信、素质自强、成果自创”五个方面编成了校本教材《立省》七、八、九年级(下册),目前均被用于教学中。三是在社团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了校本微课程。为了进一步丰富七桥初中的校本课程,我校有将每周星期二下午第八节课作为社团活动课,陆陆续续组建了文学社、数学社、英语社、书法社、绘画社、科技社、乒乓社、田径社、篮球社、音乐社、播音社等社团,并积极落实了各个社团的场地、所需器材、内容、主体,并指派专人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中。将学生优秀的作品和研究成果以及社团活动收集起来,从而不断将其拓展成社团活动的校本微课程。

5不断总结课程改革实践,确保新课改的顺利推进

篇(6)

“愉快教学是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自身发展需求为依据,从情感入手,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或模式”。着重强调两个特性,一是自主性。就是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适时激发和引导的能动性和独立性,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获取知识的状态。二是愉快性,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喜欢在轻松愉快、无忧无虑的情境中学习,情绪越好,学习效果越佳。“愉快教学”就是在整个教与学的活动中怎样让学生愉快的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在愉快中教会学生“学”,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

在多年的研究实践中,我们重点做到以下三方面:

一、“三个创建”

1.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氛围,学生就会感到愉快、放松,从而畅所欲言,“为所欲为”。

2. 构建引人入胜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确定或从组,要在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前提下,尽量做到:一是新异奇特,给学生以“似曾相识又陌生”的感觉;二是要有合适难度和坡度,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三是充分发掘教材中审美因素,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四是学科内容的结构要科学有序。

3. 探索寓教于乐有效教育学法。“愉快教学”的核心是寓教于乐。只有“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乐”,学生心情才能愉快。所以,愉快教学更多的提倡“活动式教学”,即“学中玩”、“玩中学”;以及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的“导教式”、“自主式”的教学模式。

二、“六个原则”

1. “爱”的原则。我们深刻认识到“愉快教学”是一种充满爱的教育,爱是“愉快教学”的前题,没有爱就没有快乐。

2. “乐”的原则。就是教学中让学生感到乐,以动的方法刺激大脑皮层,使之兴奋,激发快乐的情绪,产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兴趣盎然中学习,自动而乐、在乐中学。

3. 趣味性原则。教学内容即要力求活泼、生动和新颖,富有吸引力,尽可能的适应学生的不同的广泛兴趣爱好,以利于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增长见识、锻炼才干,教学方法趣味性、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感到兴趣十足。

4. 参与性原则。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从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

5. 民主性原则。教学要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进行,要使学生意识到师生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地位。相互尊重、相互信认、相互理解,多使用激励性语言。

6. 生活性原则。学习要为生活服务,课堂教学要与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引入课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就要时刻以生活为中心,将课堂设计成一个“微缩的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三、“三段五步法”

三段五步法是我们几年来建立的一种粗放的教学模式,其基本流程如下:

课开始,趣即生――激兴趣,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学习之乐。

课进行,趣更浓――铺台阶,引导探知,让学生感受攀登之乐。

抓训练,举一反三,让学生感觉成功之乐。

重小结,找出规律,让学生感受会学之乐。

课尾声,趣犹存――求拓展,内外结合,让学生感受再学之乐。

1. 具体操作要求是:

(1)课开始,趣即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形式:或创设问题情境,造成悬念,让学生因好奇而要学;或描绘画面,呈现形象,产生美感,因爱美而要学;或揭示实物,在观察中引起思考,因探究而要学;或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亲切感,因贴近形成关注要学;或触及学生情绪领域,唤起心灵的共鸣,因情感的动而要学……保证学生在接触新课时,带着热烈的情绪,主动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来。

(2)课进行,趣更浓。一是学习过程形象化、生活化、活动化,让学生能学。低年级学生娱乐需求比较强烈,把学习过程游戏化、直观形象化形式呈现;高年级学生探究需要比较强烈,把学习过程以自主活动、探究活动等形式呈现,使学生获得学习材料的诱因化刺激,以达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参与学习活动。二是学习过程有路可循,有法可依,让学生会学。课堂上,教师要指明方向,留有空间;教学生方法,让他们去探索;给学生一些启示,让他们举一反三;给学生操作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验证自己的学习能力。三是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激励学生乐学。重点关注中下等学生的思维表现,同时教育学生乐观地对待困难,鼓励他们苦中求乐,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乐学。

(3)课尾声,趣犹存。课堂教学应把教学内容进行延伸。再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向课外活动拓展,打破课堂教学格局,形成开放态势。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知识领域。

(4)课堂教学中运用适宜的方法或手段:(1)激趣。兴趣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找到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亮点。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或栩栩如生的肢体语言,打动学生的心灵。以趣激情、以情促思。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美中学。(2)设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善于运用“设疑―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3)诱思。诱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善于思考的习惯。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四是创新。创新精神的最显著特征是标新立异。没有标新立异,就没有求异思维,就没有发明创造。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力。思维结果不重要,贵在敢想。总之,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运用多种非智力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学习在“成功―快乐―再成功―再快乐”的良性循环机制中运转。

2. 取得的成果:

几年来在教科所领导的关怀与指导下,在全体实验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对“三段五步法”进行了不断完善和新的寓意,使之更加全面准确的体现“愉快教学”。由原来的语文学科教学,扩展到所有学科教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课堂形式与效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与学习效果等都有了根本性的转变或提高。

(1)在实施“愉快教学”法过程中,教师努力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心目中高高在上的教师真正成了学生的知心朋友,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学习的自主性有了很大提高,逐渐由单纯的接受式学习,转化成了自主学习或探究式学习。

(2)“愉快教学”法使学生主动全面参与教学全过程。把动脑、动口、动手贯穿课堂的始终。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尝试、再现情景、点拨方法、求异思维、探索规律、相互合作、角色互换等手段,强化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促进思维发展,培养自学能力。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3)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愉快教学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各层次学生的潜能,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学习的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有效促进整体学生的提高。

篇(7)

(一)宏观层面

1.国内学术界对于该专题的研究尚停留在理论层面。

2 .理论研究尚处初始阶段,未形成系统。

3.实践研究范围狭窄、层次较低、流于表层。

(二)微观层面

1.基于现状,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教师缺乏“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意识,理论学习和理性实践较差。

2 .一部分学校教师,在理论学习方面缺欠系统性,导致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难以持久、连续。

3. 一部分学校教师具有“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意识,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但在研究探讨方面尚欠缺深度广度。

4.“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及操作模式处摸索阶段,不够清晰。

5.有些探究课程的设计侧重模拟真实情境鼓励亲身体验,由于课程的受众――学生的接受能力具个体差异,不排除个别学生有知识结构片面化的可能。

6.合作学习模式较为粗浅停留在表层,缺乏深度。

7.鼓励、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寓教于学的一整套模式尚未形成,探究失去“物质准备”。

8.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已形成被动接受知识――依赖教师讲解的心理模式。

9 .教育资源缺乏,研究性学习难以开展。

10.支持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社会氛围、条件以及全民意识尚不具备。

鉴于此,我校于2002年选择《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之实践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期在学习、借鉴国内教育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小学教育各学科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运用以及创新。

二、内容、思路与方法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小学教育探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策略、操作模式。

(二)研究内容框架设计

1.重点。

2.一般。

3.初步探索。

(三)研究思路

1.课题的理论依据。

2 .对已有成果的综合整体运用,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广泛搜集整理及运用之中的扬弃,对每位参与调查的教师教学亲身经历和独立体验课题进行研究,旨在“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过程中,提升教育科研能力、课题研究能力。

(四)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文献法、经验总结法等。

三、研究结果

(一)开展《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之实践研究》

课题有效提高了参加课题教师的素质

1.基本做法。

在《小学课堂教学模式之实践研究》课题的调研过程中,作了两方面工作:一、组织相关教师参加,独立体验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二、聘请专家教授和专业人员,根据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对参加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

2.取得的成果。

(1)参加课题研究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提升。

(2)培养出一批科研型骨干教师。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二)开展本课题研究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提高有帮助。

1.基本做法。

四个方面:一、探索课堂教学模式,走“提炼-完善-运用-打破-扬弃”之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的良性循环基本成型;二、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客观规律,找出“学生问题探究意识“缺失的原因,培养学生自己提出“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三、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交互和开放性,使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形成和科学素养及情感态度的培养,科学探究过程中得以统一;四、在探讨、表演、实验、竞争、矫正五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进而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2.取得的效果。

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明显增强。

(三)探索出了小学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途径、策略与操作模式

1.基本途径

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课内铺垫课外延伸,课堂内外共同探究,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探究性学习。

2.基本策略

心理引导,方法指导,构建真实情境,引发弹性、积极思考。

3.基本操作模式

“五环节”流程如下:

“四自主七步法”

(1)“四自”―― 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探究,创新,实践,发展。

(2)“七步”―― 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1)创设情境,激欲求动。

2)预习质疑,确定问题。

3)个体学习,自主探究。

4)组际探究,合作交流。

5)自由表达,评点展示。

6)自主实践,解决问题。

7)拓展提升,激励创新。

“三环五步”

以上四种教学模式的各环节可以线性展开,可以循环递进,可以用其中的某几个环节,可以完整使用;可以单节课使用,也可以多课时连上;可以课堂内外联通使用,也可以课外单用。与常规传统的教学有本质的区别,但又与各种优秀的教学传统和方法策略没有冲突。

四、几点思考与设想

(一)思考

1.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的融合互补

2.注重先期主导,循序渐进,允许“描红”

3.价值定位。

4.问题解决为主,课题研究为辅

(二)设想

1.成果的推广与应用。

(1)让广大教师的所有课堂都以探究学习为主,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形课堂新格局。

(2)让广大教师熟练掌握“模式框架”,并不断运用、完善、创新。

(3)继续在《承德教育研究》刊物上开辟“探究教学课堂案例与设计”园地,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设计或案例”打造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

2.深化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