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水质调查的方法

水质调查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2 15:26:5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水质调查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水质调查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农村水厂,水质,管理

 

生活饮用水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2500万名儿童死于与水相关疾病;在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与饮用不洁净的水有关。1978年通过的《阿拉木图宣言》将饮水安全作为初级卫生保健体系的要素之一。论文参考。为保证人体健康,自来水的水质应满足=方面的基本要求:第一,不得含有病原微生物.以防止介水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第二,水中所含化学物质及放射性物质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第三,具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影响农村饮水质量的主要指标为细菌学指标,对农村饮水的消毒处理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水厂对水质的控制应是包括从水源→取水→水处理→管网→用户的全过程控制,水质消毒是控制出水和末梢水微生物指标、防止和减少水传播疾病的核心下艺之一。20世纪80年代至2006年以来,我国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了一批农村水厂,涉及21个省(自治区),设计受益人口超过2600万。为了解和掌握我国农村水厂的水质管理现状,研究和探讨改善农村水厂水质管理的对策,为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我们对世行贷款项目所建的部分农村水厂的供水消毒和水质检测初步调查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按照调查对象覆盖全国东、中、西部的原则,选择实施项目的8个项目省、1147座农村水厂进行现场调查。

1.2方法

抽样方法:按照地区分布原则确定调查省,每个省根据项目县数量随机抽取3个以上的县,对确定调查县所有集中式水厂开展调查。

调查方法:现场调查、问卷、资料回顾等。数据分析和统计方法: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

2.3内容

水厂规模、受益人口等基本情况,水质检测、监测,消毒处理方式等水质管理状况。

2.结果

2.1基本情况

农村水厂以小型水厂为主,设计供水规模在20~ZOOm刀d的数量占5691%,20小1000m祀的数量占30.48%。

2.2分地区水厂消毒率

农村水厂消毒情况地区差异较大,浙江和云南调查水厂100%有消毒措施,而内蒙古和贵州消毒率仅为30%左右。

2.3水厂消毒方式

调查的农村水厂中近一半无消毒措施;在开展了消毒的水厂中,34.85%的水厂使用漂白粉作为消毒剂,使用液氯和二氧化氯的水厂数量较少。

2.4不同规模水厂的消毒率情况

大型农村水厂消毒情况较好,区域级水厂消毒率为93.55%,而村级水厂消毒率为57.40%。

2.5水质检测、监测情况

水质检测和监测的情况也存在地区差异.

3.存在的问题

3.1农村水厂供水消毒率低,且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约35%的农村集中式水厂不消毒;消毒率地区差异显著,内蒙古和贵州的消毒率低于40%,新疆的消毒率在50%左右,其余调查省的消毒率均在80%以上,云南和浙江调查水厂的消毒率达到了100%。

3.2不同规模的水厂供水消毒状况差异显著。按村级水厂、乡镇水厂和区域水厂划分,三类水厂的消毒率随水厂规模的增大而增加,反应了不同规模水厂对供水水质管理的重视程度。论文参考。大中型水厂由于覆盖范围较大、供水人口较多,一旦水质出现异常,引起的社会危害较大,因此受到监督部门和水厂自身较多的重视。而小型水厂对水质饮水消毒不够重视,消毒措施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3农村水厂水质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在调查水厂中,开展水质自检的水厂仅占23.89%。水质自检对于水厂调整和改善水处理工艺运行指标具有重要的意义,不具有水质检测能力的水厂其出水水质将无法得到保障。

3.4水厂消毒率与水质监测率存在相关性,水质监测率较高的省(自治区)消毒率也相应较高,说明水质监测对水厂消毒措施的落实具有促进作用。

4.建议

4.1农村水厂消毒率与水质监测率的相关性反应了地区之间监管能力的差异对水厂水质管理的影响。论文参考。农村水厂规模小、数量大,供水规模在20-200m3/d的水厂占到了调查数量的58.31%。如果水质监管工作仅停留在大中型水厂,将使很大一部分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失去监控,对人民群众的健康影响不可预测。因此,建议进一步扩大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覆盖面,特别应该加强对村级水厂的水质监测,成立专门的农村饮水安全水质管理机构,全面掌握农村水厂水质情况,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4.2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由水质、水量、方便程度和保证率4项指标组成。在合理健全的监管体制下,农村水厂仍是水质管理的主体。目前,农村水厂水质检测能力低下、消毒率不高的现状与饮水安全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注重工程建设,而对水厂水质分析的能力建设不够重视。建议对在运行中的农村水厂的水质消毒情况和水质检测能力开展普查,进一步明确水厂自检项目和水质检测要求。对于未配备消毒和水质检测设备的一定规模以上的水厂,应安排资金购置必要水质检测设备,同时加强水厂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必须的水质检测技术和能力。对于不具备水质检测能力的小型水厂,县级政府应组织力量、安排经费为其提供水质检测服务,真正实现供水安全。

4.3水质检测和监测的目的在于保障和促进饮用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水质监测和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为实现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的目标,有关部门需要打破部门壁垒,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合作,利用好水质检测和监测结果。

参考文献:

[1] 鄂学礼,张岚,凌波. 农村安全供水水质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水利, 2009, (01) .

[2] 李仰斌.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水利, 2009, (01) .

[3] 华佳,张林生.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现状及探讨[J]. 给水排水动态, 2009, (01) .

[4] 陈伟煜. 饮用水管网中水质优化的研究[J]. 水资源研究, 2007, (02) .

[5] 罗苹,叶临湘. 农村饮水水质状况分析与对策[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5, (06) .

篇(2)

【关键词】水源水;污染; 应急处理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镇江市某水厂位于长江镇江段下游与大运河抽水站长江引河段交叉处,由于平时抽水站不启用,在洪涝灾情出现时才启用。水厂取水口设在抽水站长江引河段,引河段1 000 m,引河段长江入口的上游2 000 m范围内有某发电厂,化工厂、化肥厂等工业企业污水排放口。

1.2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水厂上游5 000 m范围内的工业企业污水排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按照GB574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污染前、后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末梢水检测,结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近几年来对该水厂的水质检测资料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2007年4月7日上午8时20分,镇江市卫生监督所接某水厂报告,该水厂源水取水口水质受到污染,颜色为红黑色。为确保供水安全,水厂已紧急停止制水、供水。要求派人协助调查水源污染原因。接报告后,我所立即派卫生监督员立即赶赴该水厂进行调查。

基本情况该水厂,位于镇江市东郊,1995年建厂,现日供水量:2.3万~2.5万吨/d;供水人口:4.2万;供水范围:东至大港化工开发区、西至丹徒化肥厂、南至鼎胜铝业,约80 平方公里;水厂取水口设在长江某抽水站处引河段,引河段1 000m,引河段长江入口的上游为某发电厂,取水口距水厂500 m;水厂采用常规水质净化消毒处理,水处理剂是液体聚合氯化铝,消毒剂是液氯。

2.2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取水口处无船只停靠、无其他漂浮物和围网捕鱼活动等,取水口水位属正常水位。取水口源水水质发红发黑,并且整个水源引河段水(1 000 m)均是一样。

引河段1 000 m范围内未发现化工污染源,引河段长江入口上游3 000 m、下游1 000m内,依长江入口向上游有某发电厂码头、纸浆厂和化工厂排污口,对上述工业企业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发现企业内均有污水处理设施和污水处理排放记录资料。

该水厂集中式供水卫生许可证在有效期范围,从业人员20人均持有效健康证上岗,水质净化消毒所采用的水处理剂液体聚合氯化铝和消毒剂液氯均符合相关要求。水厂定期对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进行检测,每月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抽检一次。建厂以来,水源水检测记录提示,有过3次挥发性酚、氨氮指标超标严重的水污染情况。

2.3水样检测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通知市疾病控制中心,结合上、下游污染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性质,对水源取水口水质、出厂水质进行检测。

2.4现场处理

2.4.1立即向当地地方政府汇报相关水源污染情况,并请求政府启动相关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2.4.2要求该公司与市疾病控制中心、环保等部门联系,请求到现场,对水源水质采样分析,对污染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情况进行检测。

2.4.3会同环保部门对该水厂水源长江口沿江上、下游污染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2.4.4水厂启动水污染应急预案,通知各相关单位,特别是各用水大户,水厂将降压供水,希望用户做好储水工作。

2.4.5与邻近的大港自来水公司联系(在化工开发区有阀门隔断,只要打开阀门,主管网就相互连通),请求加大制水量,做好应急供水准备,必要时开阀向该水厂管网供水。

2.4.6要求水厂立即购买足量的活性炭,水质净化剂和消毒剂,准备对水质的应急处理。

2.4.7要求水厂对反应池、沉淀池、滤池进行排泥冲洗,一旦水源正常后立即开始制水。

2.4.8加大减压供水水质的跟踪检测,一经发现水质问题,立即停止向用户供水。

2.5调查结果

2.5.1通过现场问卷调查发现,取水口引河段长江入口上游3 000 m、下游1 000 m内的某发电厂码头、纸浆厂的污水处理排放情况正常,而化工厂在夜间对工厂内污水排放沟进行清理,清理出的大量污水污物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违规进行排放,短时大量污水及排水沟内残留污物,在污水排放时一起被冲刷下来,流入长江,排放的污水在流入长江后未得到有效的稀释,造成约70 m宽,5公里长的黑水带。该水厂取水口引河段长江入口位于其下游,由于水厂取水,黑水带在水流作用下流入引河段,故水厂水源水受到污染。

2.5.2市疾病控制中心水质检测结果,水源水水质色度、挥发性酚、铁等指标超标严重。

2.5.3当日下午1时15 分水源水质在水流作用和抽水站排水后,水质得到明显改观,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取样对水质检测分析,水源水基本符合制水水源的要求,公司开始制水,同时在制水过程中,投入大量的状活性炭进行吸附处理,24 h投加活性炭。同时对成品水进行化验分析,符合标准后恢复供水压力,正常供水,同时要求加大供水期间的水源水、出厂水水质检测频率,确保供水水质的安全卫生。

3 讨论

本次以长江水为源水的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是典型的由上游工业企业违规排放工业污水引起。

根据本次以长江水为源水的水源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原因分析以及采取的措施,为预防水污染事故的的再次发生,提出一下建议。

3.2.1以长江水为源水的选择应便于防护、地方政府在水源保护区上游对污染企业的审批,应严格控制,并应加强对污染企业信誉的监管,本次黑水污染水源水事件就是由于污染企业违规排放污水所致[1]。

3.2.1供水单位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水源上、下游的污染情况,制水的特点,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行之有效的处理措施,本次水污染事件能及时查出分析污染源,供水单位启动突发水污染应急方案,措施积极,处理恰当[2]是关键。

3.2.3为保证卫生安全供水,区域之间的供水管网应预留相应的应急互连接口,以便为双方提供紧急供水水源,一旦水源水污染源不能排除,应急安全供水[3]措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蔡宏道.现代环境卫生学.人民出版社,1995:320-520.

篇(3)

【摘要】根据近年水质监测结果,着重研究大昌宁河库区水质现状分析、评价库区水质富营养化程度及变化趋势。宁河是长江三峡巫山库区最大支流,库区辖大昌镇、福田镇、双龙镇、巫峡镇、高塘、龙门办事处。糸沿岸近15万居民生活用水的重要水源及航运黄金水道。宁河水成库后,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堆煤、洗煤厂建设、网箱养鱼、挖运河沙等导致宁河水质逐渐下降,于2008年7月中旬出现水华,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宁河水华的成因进行调查、监测分析,提出防治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水华、成因监测调查分析、防治建议

调查地区;大宁河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采样监测

调查目的;了解大宁河水质污染情况、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向居民宣传保护水体的重要性。

1 水库概况及调查方法;

1,1 水库概况;巫山县是渝东门户,地处三峡库区腹心,跨长江巫峡两岸,经度109,86,纬度31,1,东邻湖北省巴东县、南界湖北省建始县、西抵重庆市奉节县、北依重庆市巫溪县,幅员面积2958平方公里,因大巴山、巫山、七曜山三大山脉交汇县境,形成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最低海拨135米,最高海拨2680米,立体气候明显。大宁河位宁巫山之侧,全长50公里,水域面积42平方公里。

1,2 实地及周边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A 库区形成后宁河水流动缓慢,水体自净能力极弱,水体极易形成蓝澡生长的外在条件,细小蓝澡沿宁河两岸遍肉眼可见,并逐步向下游蔓延趋势显现。

B 宁河沿岸到处可见堆煤坪,且在福田镇建有洗煤厂其污水通过小溪直接流入宁河,煤灰降尘水中极易产生腐质酸给澡类生长提供营养物质。

C 宁河中有数条挖沙船,由宁挖沙极易沉淀在河底淤泥中氮磷筹营养物质带出水面,给澡类生长提供必备的生长条件。

D 宁河沿岸有数十处网箱养鱼,鱼虾饵和鱼虾粪便污染水源,易形成蓝澡生存的有利环境。

E宁河中有近100只船舶,工人生活垃圾直排宁河,沿岸群众生活污水也糸直接排放,群众生活垃圾沿宁河岸边堆放,极易随着雨水冲刷和风力的作用随时将生活垃圾带入宁河污染水质。

G 居民过量使用化肥及含磷洗涤剂的化学产品,随着雨水冲刷至宁河致水质恶化。

2 水质监测;

2,1 监测方法;根据库区地理位置在宁河库区水域设置9个水样监测点并分别在0、5米、2米、5米层采取水样[6小时内送实验室]

2,2 监测指标及数据;Ph值7,6、溶解氧5mg/L、高猛酸钾指数4mg/L、生化需氧量2mg/L、氨氮8mg/L、总氮3mg/L和总磷0,4mg/L、硝酸盐氮2mg/L。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数次采样分析即可界定富营养化是宁河水质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 防治建议;

A 加强执法力度;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要达到国家无害标准,利用小城镇建设为起点建好小型污水处理厂。

B 船舶工人生活垃圾、沿岸群众生活垃圾实施袋装交环卫部门集中处理。

C 关闭洗煤厂,取缔煤坪,挖沙船和网箱养殖。

D 教育居民使用无磷洗涤剂,尽量少使用含化学物质的物品。

E 库区所属镇水厂实施活性碳工程,或改变水源取水点,教育群众杜绝直接取用未经消毒处理的宁河水源,确保人群生活饮用水安全。

G 组织小型船清捞蓝澡。

4 结论

篇(4)

关键词:京山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4-0296-02

农村饮水安全是衡量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监测工作,列为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之一,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重要内容。按照湖北省爱卫办的统一部署和监测方案,2011年对我县2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水质监测,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内容与方法

1.1内容。

1.1.1对象。根据我县现状和技术条件,抽取具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全县14个乡镇23个在运营的集中式供水和2个分散式供水为监测点。每个监测点在枯、丰水期个检测一份出厂水和一份末梢水

1.1.2调查项目。基本情况、水源类型、水处理方式、消毒方式、覆盖人口数、水质检测等。

1.1.3检测项目。检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总硬度、铁、锰、氯化物、硫酸盐、耗氧量、溶解性总固体)、毒理学指标(砷、氟化物、硝酸盐氮)、和微生物指标(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耐热大肠菌群),共计19项。

1.2方法。

1.2.1饮用水的情况。调查方法为填写农村饮用水调查表。

1.2.2水样的采集、保存和检测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和检测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GB/T5750-2006)。[1]

1.2.3水质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2]进行。1项指标不合格即判定该水样不合格。

1.2.4数据录入和处理。调查数据直接录入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直报系统;将调查的数据采用SPSS相关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和分析。

篇(5)

【关键词】二次供水;卫生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R7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3-0335-01

近年来,随着我县城市建设的发展,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二次供水增多,二次供水的卫生质量直接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二次供水水质基本上符合卫生要求,但国内文献已报道的 249起饮用水污染事故中120起是二次供水污染而引起的,约占48.2%。由于供水管道、水箱、涂料等材料不合格,或者由于设计安装、选址不合理,都可能导致水污染事故,说明二次供水污染的危险依然存在。为了了解我县二次供水卫生状况,加强对二次供水的卫生管理,2009年六月我们对逊克县内住宅小区10处二次供水情况进行了卫生学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辖区内随机抽取10处二次供水10个蓄水箱。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水质检验,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统一在四楼随机抽查一住户,按无菌操作采水样500ml,4小时内送检。一般卫生学调查按《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范》。

1.3 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范》。

2 结果与评价

我县的住宅基本是5~7层,建筑时间2~12年,蓄水箱由铝板、铁板材料构成,此次调查10个蓄水箱结构相似,由入水口、出水口、透气孔、检查口构成,该结构的缺点是出水口与底部之间形成了“死水区”,易使污泥、杂物淤积于底部,该区水流循环较差,微生物很容易繁殖,所以蓄水箱定期消毒是很重要的。

调查结果表明,二次供水卫生管理制度、措施没有很好落实,与卫生标准要求有较大差距。见表1、表2

二次供水管理人员多是临时工、管理员兼管,素质较差,未经有关卫生法规、卫生知识培训,二次供水设施设计有点不符合有关卫生法规、标准要求,有的设在锅炉房内,有的无单独房间在楼道狭空内,在地下无防渗设施,由于设计存在的问题又疏于管理,10个蓄水箱检查口有2个无盖,8个有盖的4个无锁,透气孔均未加防护罩,气压罐全部无自动空气过滤器,由于有的水箱常年不清洗消毒,内漆剥脱,甚至长出青苔,水里可见到蚊蝇虫体。由于存在以上问题,水质很容易受到污染,引起介水传染病流行的危险性也就增大。表3水质检验结果反映了二次供水水质受到了一定程度污染。

同期出厂水符合《生活饮用水标准》说明二次供水受到污染,与蓄水箱多年不清洗、不消毒、二次供水系统防护措施不落实、管道陈旧生锈有关,调查后我们对不合格的蓄水箱会同有关单位进行了清洗消毒,改善水质。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二次供水系统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3.1 设计卫生问题。蓄水箱没有单独房间,例如有1个设在楼道地下,受到泄露污水污染威胁,居民反映强烈,饮用水没有安全感。有1个设在锅炉房内,有2个设在楼道狭空内,没有一个清洁环境,受到污染的机会比较多,不便管理。蓄水箱安装时未考虑清洗消毒,例如有1个设在楼道地下的水箱,无处排放污水,甚至无法进行清洗消毒,从建设以来7年从未清洗消毒,又无资金改造,使饮用水水质存在较大隐患。

3.2 涂料卫生问题。调查的2个铁板水箱,使用的是一般防锈漆,防腐效果差,漆皮已脱落污染水质。

3.3 管理不善是二次供水污染的又一原因。管水从业人员不了解饮用水卫生法规,卫生知识,无卫生管理岗位责任制,蓄水箱检查口不加盖、不加锁、不清洗消毒水箱,缺少必要的防护措施,以至在水箱内发现淤泥、蚊蝇虫体、甚至老鼠尸体。由于以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饮用水检验指标合格率。

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我们认为有关部门领导要提高认识,加强对二次供水管理,落实《生活饮用水监督管理办法》《黑龙江省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规范》《生活饮用水标准》。一是卫生部门按国家有关法规对新建、改建二次供水设施进行设计审查、竣工验收。二是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加强对二次供水系统卫生管理,提高饮用水管理人员卫生法规、卫生知识素质,同时各产权单位要有必要的资金投入,更新、维护制度。三是有关部门应成立专业队伍来清洗消毒水箱,保证二次供水系统不受污染,防止介水传播疾病的发生和对人体健康长久的慢性损害,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篇(6)

方法:采用对随机抽取10所样本学校进行现场调查、问卷调查、开展学校饮用水水质监测、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监测。

结果:农村学校饮用水与环境卫生的完善与学校卫生和学生肠道寄生虫病有一定的相关性。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为蛔虫、钩虫、鞭虫等,检出率为9%。

结论:学校卫生与学生寄生虫病的患病率与学校饮用水和环境卫生设施完善相关。建议提高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并加强对学校卫生知识的宣传与普及。

关键词:农村学校 水与环境卫生 现状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84-01

学校卫生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内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多发生在学校。尤其是肠道传染病发病率高,疫情严重。农村学校的基础卫生设施特别是供水设施和卫生厕所设施存在的问题仍很严重,学生的饮用水被粪便、垃圾污染,直接导致肠道传染病流行和发生。农村学校卫生设施的缺乏,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严重影响了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本文对2008年我县农村学校水与环境卫生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调查的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农村初中、小学;现场访谈对象是农村学校的校长、相关的教师;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四年级或初一年级的学生。按照初中、小学的比例,全县随机抽取10学校、每所学校抽取3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学生调查问卷表300份,收回调查表300份,有效问卷292份,有效率为97.03%。所调查的学生符合本次调查要求。

1.2 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采取观察与询问的方法,对随机抽取的10所样本学校进行的现场观察和询问调查,对学校供水、厕所和垃圾、污水等环境卫生设施进行实地观察,询问调查的对象为样本学校的负责人、老师、管理人员;学生调查表为自填问卷,在10所样本学校中随机抽取小学4年级或初中一年级各1个班,每班30名学生,进行调查;抽取10所样本学校供水系统的末梢水1份进行水质检验;对10所样本学校的300名学生进行蛔虫、钩虫感染监测。调查的数据采取Excel进行数据汇总,SPSS11.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学校的卫生状况。

2.1.1 学校基本情况:调查的10所样本学校中有2所初中、8所小学。10所样本学校在校学生6446名,教职工447人。其中在校寄宿学生3691人,占学生总数的57.3%。

2.1.2 学校供水情况:调查的10所样本学校中有6所学校使用的浅井,井水为学校生活饮用水唯一水源,属于分散式供水。全部是机器取水,水质未进行任何处理;另外4所样本学校是自来水供水,属集中式供水。全部样本学校都能课间提供开水,10所学校具备学生洗手设施,均能正常使用。

2.1.3 厕所情况:10所样本学校都是独立设置的厕所,一共有11座;厕所距离教室最远的100米,最近10米,距离食堂最远120米,距离最近50米,距离学生宿舍最远200米,最近30米;厕所都是不渗漏旱厕,厕所内一般都比较卫生,没有很脏的现象,在蹲位的设置上男女一般都是各半的原则,10所学校的厕所没有防冻设施,厕所内只有1所学校有洗手设施,厕所的粪便都是当作肥料;在厕所管理上10所学校都是学生参与管理。

2.1.4 垃圾和污水处理情况:垃圾主要是教室的废弃物和厨房的生活垃圾,垃圾量最多是每周6吨,最少的是0.15吨,垃圾都是定点堆放、统一收集;污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厨房产生的污水,污水排放一般都是排入河道里了。

2.1.5 学校领导的认知与需求:调查的10所学校领导很重视安全供水,每年都进行水质检验;学校都没有专职的健康教育老师,由班主任做兼职,健康教育课开展的极少;知道季节预防的重要性,对学生加强了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需求农村教育经费的大力投入;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师生的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频次。

2.2 学生问卷调查情况。

2.2.1 上学期间喝生水的占5%,从家带水的占12%,学校免费提供开水的占55%,学校有偿供水占18%,不喝水的占10%,喝生水的占42.3%;认为学校厕所干净的占55%,认为不干净的占45%;认为厕所离教室不远的占83%;认为上厕所不需要排队的占92%;认为夏天在厕所见到苍蝇多的占33%,没有见到苍蝇的占10%,见到少量苍蝇的占57%;在学校上厕所后每次都洗手的占38%,偶尔洗手占44%,从不洗手占18%。

2.2.2 在预防拉肚子方面,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占77%,不与家人共毛巾、刷牙的占10%,不随地吐痰的占3%,不知道怎么预防的占10%;认为能通过水传播疾病,拉肚子占57%,感冒占43%,同意前两项的占25%,不知道的占30%;生吃蔬菜瓜果时,从不洗的占1%,偶尔洗的占25%,每次都洗占74%。近三个月没有腹泻占55%,有一次的占25%,两次的13%,三次以上的7%。

2.2.3 经常剪指甲占70%,不经常剪指甲占30%。手干净的占70%,不干净的占30%。

2.3 水质监测。

2.3.1 监测项目:包括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共计19项。

2.3.2 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方法。水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检验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标准》[1](GB/T5750―2006)。

2.3.3 水质评价方法。水质评价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2](GB/T5749―2006)进行。

2.3.4 水质结果。10所样本学校的饮用水的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都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微生物指标有一所学校的总大肠菌群超出限值、其他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2.4 肠道蛔虫、钩虫感染监测。

2.4.1 粪便的采集。10所样本学校300名学生的粪便分两组一天采集。粪便盒上标注样本学校名、年级班级、学生名、性别。

2.4.2 检测的方法。肠道寄生虫病的检测依据“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进行。

2.4.3 检测结果。检测300名学生。感染蛔虫27人,其中男生9人、女生18人,蛔虫感染率9%;感染鞭虫1人,鞭虫感染率0.33%。

3 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卫生知识很欠缺,特别是小学生不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常识,这与农村环境生活以及学校健康教育有关。[3]农村学校的厕所洗手设施、厕所的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等都有待进一步改进。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农村学校基础卫生设施,卫生部门加大对学校师生健康教育卫生知识的培训,整体提高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宣传的普及率,逐步改善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大力降低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及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确保学校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测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篇(7)

关键词:水质现状评价;饮用水源地;农村;勐海县

中图分类号:TV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0)09-0097-03

1 引言

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西双版纳州面临着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并存的矛盾。为此,西双版纳州逐步开展了对全州下辖的一市两县的农村安全饮水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调查工作。现就勐海县农村供水水源点水质现状进行评价分析。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最南端,北纬21°08′~22°35′和东经99°56′~101°50′之间,是亚州大陆向东南亚半岛过渡地带,下辖一市两县(景洪市、勐海县、勐腊县)。勐海县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西部,西和南与缅甸接壤,边界线长约147.6Km,地跨东经99°56′~100°41′,北纬21°28′~22°28′,总面积5 511km2,东接景洪市,东北接普洱市,西北与澜沧县毗邻。勐海县以农业为主,全县可耕地4.86万hm2,其中水田1.93万hm2,旱地2.93万hm2;全县辖象山镇、打洛镇、勐海乡、西定哈尼族乡、勐阿拉祜族乡、布朗山布朗族乡、勐满拉祜族哈尼族布朗族乡、巴达布朗族哈尼族乡、勐冈哈尼族布朗族乡等共14个乡(镇),102个村公所(办事处),946个村民委员会,860个自然村。2000年统计勐海县总人口为29.2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仅为451万人,占总人口的15.4%,农业人口是该县的主体占该县总人口的84.6%,全县国民生产总值82 687万元,勐海县是西双版纳州的主要粮食生产地及蔗糖、茶业生产加工地。

2 水源地水质评价方法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规定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应根据应实现的水域功能类别,选取相应类别标准,进行单因子评价,评价结果应说明水质达标情况,超标的应说明超标项目和超标倍数。本次评价将依据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方法和项目。

2.1 评价标准和方法

本次地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24项基本项目和5项补充项目。评价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恶劣。优良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Ⅱ类和好于Ⅱ类标准;合格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Ⅲ类标准;不合格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Ⅳ类标准;恶劣级水质相当于(GB3838-2002)Ⅴ类和劣于Ⅴ类标准。单一水源地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即以单项评价最差项目的水质类别作为该水源地的水质类别。理由是饮用水水源地不论何种水质项目,一旦超标,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2.2 评价指标

水质评价基本指标选取3大类项目(污染项目、饮用水一般化学指标、饮用水毒性项目)共24个指标即水温、pH、电导率、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氟化物、挥发酚、总氰化物、总砷、总汞、总铜、总铅、总锌、总镉、六价铬、铁、锰、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氮、粪大肠菌群、总磷作为评价指标;水质评价补充项目5个指标,即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铁、锰。

2.3 调查评价结果

2.3.1 调查范围

整个勐海县农村安全饮用水水质调查的进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在2003年12月完成,共对勐海县的勐海镇、勐混镇、勐遮镇、打洛镇、西定乡、巴达乡、勐往乡7个乡(镇),25个村委会的24个农村供水水源地进水质调查分析;第二阶段在2005年1月完成,对勐宋乡、布朗山乡、勐满乡、格朗和乡、勐阿乡以及西定乡的19个供水水源地的供水水质进行调查分析。

2.3.2 调查结果

勐海县农村饮用水源以地表水为主,占供水水源的95.7%,地下水供水水源仅占4.3%。在此次全面调查中,共完成勐海县13个乡(镇),37个村委会和1个国营黎明农场共计43个供水水源地的水质检测分析、评价工作。通过对以上供水水源地水质24个分析评价指标的检测,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对各供水水源地水质进行评价。能达到供水水源地水质要求的有38处,其中达到优良级水质的有31处,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72.1%;达到合格级水质的水源地有7处,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16.3%。供水水质不合格的水源地有4个,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9.3%;水质达恶劣级的有1个,占总供水水源地总数的2.3%。勐海县各乡(镇)供水水源地水质情况调查统计见表1。

2.3.3 超标项目

在所有检测项目中,各供水水源地水质中的总砷、总氰化物、挥发酚、六价铬、总铅、总镉、总汞均无检出。所有供水水源地中以铁含量超标准限值最多,有27处水源地的铁均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限值不高于0.3 mg/L的规定,最大超标倍数达25.7倍(见表2);有12处水源地的锰含量超过0.1mg/L的标准,最大超标倍数达6.39倍(见表3);有6处水源地的高锰酸盐指数超过6mg/L的限值规定,最大超标倍数1.87倍(见表4);水体中含有肉眼可见物的有20处,主要是因水体中含有泥沙、铁锈渣所致;粪大肠菌群不合格的水源地有10处;有2处水源地的水体中氟化物含量达到146mg/L和1.48mg/L,超过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限值不大于1.0mg/L的规定,已属高氟水的水源。

3 勐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质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的勐海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源地范围较广,涵盖了绝大部分的乡(镇)、村委会。该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88.4%属于Ⅰ类~Ⅲ类水,达到做为合格的供水水源地对水质的要求。造成其部分检测项目超标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造成部分水源地水体中粪大肠菌群超过限值的原因是由于各供水水源地多为地表径流,流经地由于未受到专门保护,水体受面源污染的影响较大。

(2)造成高锰酸盐指数超过地表水Ⅲ类水6mg/L限值规定的主要原因是农村田间或林地的化肥、农药的施用;农村生活、生产垃圾的任意堆放,一旦下雨,污水将会随着降雨径流流入供水水体;人饮与生畜饮水经常共用同一水源,时常直接在水体中洗涤各种器皿和衣物,更有生畜、家禽在水源地附近的随性放养等。

(3)造成供水水源地水体中铁、锰含量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限值规定的原因主要是勐海县的地质因素所致。勐海县地下富含大量黑色金属,其中以铁矿和锰矿最多,大部分地表径流一旦流经矿层富集地段,将会导致矿层中金属溶入水体,致使水体中铁、锰含量偏高的原因;如果水体中的铁含量过高,它能与空气中的氧结合,氧化生成F2O3,导致在水源地的水体中发现的肉眼可见物――锈渣的原因。

(4)在所有水源地中有2处水源的氟超标,主要由于当地地质条件造成的。

4 改善勐海县水资源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强水源地保护

为了防止饮用水水源遭到污染,提高水源水质质量保证率,可以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的要求,在农村、村寨设置水源保护区,并根据不同情况的需要,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及其沿岸划为卫生防护地带,由供水站和乡(镇)政府共同管理。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加强水源地森林环境保护,禁止乱砍滥伐。建立健全从水源地到供水末端的安全监测工作。

4.2 更换供水水源地

对于一些可能影响到人体健康的水源,如位于高氟区的水源地,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对供水水源地进行更换,另寻一处可以提供达标水质的供水水源地,尽可能的少饮用高氟水,因为过高的氟化物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如无合适的水源而不得不采用高氟化物的水源时,应采取除氟措施,降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

4.3 增加除铁、除锰设施

针对勐海县各乡(镇)供水水源地水体中铁、锰含量由于当地地质因素普遍偏高,建议在供水水源地增设除铁、除锰设施。如增加用石英砂或锰砂作为过滤水体的装置,可很好地使水体中的铁、锰含量大幅度降低。

5 结语

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生活饮用水水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进程中,更好地利用、保护好当地水资源,使人们能用到更加放心、更加安全的生活饮用水,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和发展,使广大农村人民群众饮水质量得到提高,身体健康得到保障,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的稳定和繁荣。

参考文献:

[1] 李盛凯,薛 罡,汪永辉,等.纳滤膜净化地下水时预处理工艺的选择研究[J].水资源保护,2005(3):33~34.

[2] 卢 海.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水资源保护规划报告[R].景洪: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