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6: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颈椎病的防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R72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064-2
近年成年人身上常见的颈椎病在儿童发病率越来越高,并有明显低龄化趋势,其发病率成倍增加。据文献统计,青少年发病率达10%左右甚至更多,年龄多在12~16岁[1],其中,中小学生颈椎病发病率急速上升,笔者所见最低年龄为6岁。
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2],是中老年的“专利”,儿童是否存在颈椎病一直有争议,但目前越来越多资料证明:儿童颈椎病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3]。因此,不容忽视对儿童颈椎病的认识,并切实加于防治。
造成本病发生的原因与成人有明显差别,主要是随着学生学习紧张,过早长时间(笔者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均大于10小时)伏案读书、写字、绘画、弹琴、用电脑、看电视,加上坐姿、睡姿不正确,学校桌椅高度比例与儿童生长不相配等多种因素,导致颈部肌肉劳损、颈椎变形所致[4]。
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颈肩部酸痛,伴有头晕头痛,甚至眩晕、恶心呕吐,咽喉异物感;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失眠耳聋、全身乏力,视力下降,反复落枕等,部分患儿可出现有类似多动症现象[1]。年龄较小者常由于症状不典型或自我表达不清,而易误诊为病毒性脑炎,内耳眩晕症,副鼻窦炎,癫痫,外伤性头痛等。最长误诊时间达1年[4]。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后枕部风府、风池穴处有局限性压痛,偶及结节性物,但无局部红肿,神经系统无病理征。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正常。颈椎X线片检查多数无异常发现,部分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棘突迹线偏歪,椎体间轻度滑移伴间隙变窄,后突角加大,偶见椎间盘钙化。头颅CT无异常。脑电图检查部分有轻度的背影波异常。
发病机理主要归纳为:⑴长期颈部过曲或侧弯致颈椎曲度异常而产生颈肩痛;⑵颈部外伤引起为成人颈椎病的潜在成因;⑶少年椎体软组织疏松、柔软异常,椎间盘含水量高,颈椎周围炎症易波及颈椎及韧带,而引起颈椎曲度异常引起颈肩痛;⑷椎体发育畸形易产生颈肩痛[1]。
诊断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当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符合时,颈椎病的诊断成立;有典型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应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况下,方可诊断为颈椎病;对无颈椎病临床表现或影像学上不明显时不要轻易诊断为颈椎病。作者认为[4]附合下列条件可做出诊断:⑴可有外伤及劳损史。⑵枕部顽固性疼痛、头晕和麻木等症状。⑶有椎动脉受压症状,如眩晕头痛、视力障碍、耳鸣、恶心、呕吐等发作性症状。⑷颈椎X线片侧位片偶见生理曲度变直、反弓,棘突迹线偏歪,椎体间轻度滑移伴间隙变窄,后突角加大、环椎间隙后缘狭窄等。⑸排除其它疾病。
治疗和预防:目前主要采用按摩、针灸、红外线 照射等物理疗法。我院以理疗为主,方法:患儿采用俯卧位,头呈前屈,推拿点在枕外隆突、第二颈椎棘突及枕骨乳突等处。常及明显压痛点,在敏感点先行较为轻柔一指禅推法,每次约5分钟,推拿手法力求柔和、渗透,不致于造成患儿过度疼痛。手法:患儿平卧于床,去枕,双手固定头部,右手食指桡侧于第二颈椎右侧,患儿头略向右侧轻移,此时右手指向患儿鼻尖方向发力,一般可感觉轻微“喀嚓”声,左侧与右侧呈相反操作,术毕平卧3分钟,患儿不要随意转动头部,平卧时项下垫于薄枕,保持头部中立位。其间的操作手法一般由较丰富经验医生操作,切忌用力过猛,不必强调颈部弹响声,以免造成损伤和后果。经以上数次治疗,多在短时间康复,且长期随访预后良好,临床观察药物治疗作用不大。当然合理的护理与康复训炼不可缺少。需要指出:教育儿童保持良好坐、睡姿,加强户外活动,有利于消除发病因素,预防症状复发,指导患儿进行颈椎功能的训炼,有利于活动颈椎关节,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对缓解症状及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有人[1]归纳了以下预防措施:⑴不能让孩子长时间伏案,及时纠正不良姿势;⑵孩子书包一般不超过3000~4000g,以多种姿势背书包,以减轻局部负荷;⑶要保持良好睡眠姿势,枕高
预后:对于成人颈椎病而言,一般预后并不乐观,需要长期的功能训炼和治疗。而患儿的预后良好,从而进一步表明为儿童颈椎病并非颈椎退变因素,属于颈部肌肉的痉挛疲劳所致,因此只要及时的早期诊断和指导患儿采用合适的坐、睡姿,配合必须的功能训炼和康复治疗,其预后良好[4]。
参考文献
[1] 刘希良,张建华,秦黎红.不同年龄阶段颈椎病临床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10):53.
[2] 吴在德.外科学(第五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963-966.
【关键词】颈椎病发病率防止最佳时机
【中图分类号】R19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03-00-01
【Abstract】Objective:To probe the best time of preventing and treating.Method:To make physical examination for the crowd of their age over the 20 years and sum up the regularity of symptom and physical sign and X-ray.Result:The percentage : 20~29 years old is 31%, 30~39 years old is 45%, 40~49 years old is 61%, 50~59 years old is 81%, 60~69 years old is 88.5%, over the age of 70 years is 82%, average : 64%. The majoy show at the age of 20~29 years is ache in the neck and straight neck. Over the age of 40 years , the majoy show is degenerate of cervical vertebra and variety symptoms.Conclusion:The best time of treating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before the age of 40 years .
【Keywords】Cervical spondylosis , percentage , prevent, treat, time
21世纪初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十大顽症中颈椎病名列第二,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患病率连年攀升,有效防止颈椎病刻不容缓,为此以我院体检中心受检者为统计样本,初探颈椎病发病规律及其防治的最佳时机。
1 资料及方法
抽取我院体检中心2007年7月~2009年7月受检者,按年龄分为六组,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岁以上,每组200人,职业为公司职员、机关干部、运动员、售货员、环卫工人等。经问诊、触诊及拍摄颈部X光片后记录结果,凡有颈椎退变、造成压迫、引起症状的视为颈椎病。
2 结果
颈椎病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酸痛,头晕呕吐,眼花耳鸣,手指麻木,经常落枕,猝然摔倒等。触诊可及: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横突或棘突偏位。颈部活动度受限。X光片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窄。各年龄组统计资料见表1、2、3。
表1 各年龄组颈椎病发病率
表2 各年龄组颈椎病症状
表3 各年龄组X光片表现
3 讨论
3.1 颈椎病的发病率
对我院体检中心受检者的统计数据表明:20~29岁为31%,30~39岁为45%,40~49岁为61%,50~59岁为81%,60~69岁为88.5%,70岁以上为82.5%,平均为64.8%。自20岁起颈椎病发病率逐年上升,60~69岁达高峰,70岁后降低。2007年娄思权教授在首届全国中青年颈椎病专题论坛会上报道:我国成人颈椎病患者达5000万,占10%~15%,每年新增100万,特别是长期伏案工作人群发病率达一般人的6倍。我院受检者中的平均数字远高于15%,说明颈椎病发展迅猛。2004年上海师范大学学报报道:2001年大学生中颈椎病发病率为0.726%,我院受检者中20~29岁组为31%,2010年1月中国战友联盟论坛报:青少年颈椎病患病率已高达12%,三个百分数充分显示颈椎病有年轻化趋势。从我院对受检者的统计数字看:60岁前各组颈椎病发病率增长较60岁后快,这与工作紧张、长期伏案、同一姿势过久等因素有关。
3.2 颈椎病的发病症状
20~29岁年轻人多以颈肩酸痛、易落枕为主,40~59岁以后多伴有头晕、耳鸣、手麻、猝倒等各类典型颈椎病表现,60岁后,随着工作压力的减小,症状明显减轻。
3.3 X线改变
20~29岁以生理曲度变直,椎体前缘轻度骨质增生为主,之后的各组椎管、椎间孔狭窄,椎间盘病变陆续增加。据脊椎生物力学原理分析,颈椎前凸的生物力学状态的改变是颈椎退变开始的原因之一[1][2],此时应积极介入干预措施,有效地维持颈椎在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各年龄组颈椎骨质异常的总百分数:40岁前的两组稍低,为54%和71%,且与40岁后各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40岁以上各组骨质退变的百分率高,且随年龄增长呈进行性发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所以40岁前是颈椎骨质迅速变化的时期。
4 结论
(1)颈椎病发病率较前增高且年轻化趋势明显。
(2)40岁前是防止颈椎病的黄金时期,若此时维持颈椎在正常的生物力学状态,避免长时间伏案及同一姿势过久,经常作脊椎维护治疗[3],坚持体育锻炼,将避免或延缓颈椎病的发生。40岁后骨质退变已不可逆转,保守治疗也只是缓解症状而以。因此,颈椎病的防治宜早不宜晚。
参考文献
[1]Lundin DA . Wiseman D , Ellenbogen RG, et al . Direct repair of the pars interarticularis for spondylolysis and spondlolisthesis [J].Neurosurg,2003,39(4):195-200 .
[2]刘晖,何明,等,腰椎峡部裂对上位脊椎稳定性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J]中国脊柱脊椎杂志,2009,19(10):745―747.
一是中老年人,颈椎过多的慢性劳损会引起椎间盘变形、弹性减弱、椎体边缘骨质增生。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经常躺着看书、看电视,时间长了会导致颈椎前后韧带松弛,继而引起颈椎骨质增生、小关节紊乱、韧带肥厚、钙化等一系列退行性改变,最终导致颈椎病。
二是工作姿势不当者,如办公室人员、电脑操作员、文字工作者、教师、科研人员、驾驶员、重体力劳动者等。由于长期保持固定姿势工作,使颈部伸颈肌一直处于痉挛状态,久而久之,颈部伸颈肌平衡失调,最后导致脊柱失衡,引发颈椎病。
三是睡眠不佳者,人的一生1/3是睡眠时间,枕头偏高会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小关节平衡失调,加速颈椎的退变。
四是不良生活习惯者,如长时间低头玩麻将、打扑克、躺在床上或沙发上看电视、看报纸等,这些不良习惯使颈椎长时间处于弯曲状态,颈后肌肉和韧带组织负荷过大,易引起颈椎劳损。
五是有外伤史及颈椎先天性畸形者。另外,颈椎病患者女性高于男性。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习惯和方法可防治颈椎病。
1.卧床休息是治疗颈椎病的最基本方法,卧床休息包括卫生用床、卫生用枕、卫生的睡眠姿势、合理的睡眠时间。不卫生的用床、用枕以及错误的睡眠姿势,都会造成颈椎间盘和颈椎骨质增生等退行性改变,压迫或刺激颈椎的周围组织。要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枕头的高度要适宜,以维持颈椎棘突向前的生理弧度。同时,睡硬床、睡眠使用颈椎平衡支架(作为枕头的替代品)、多平卧少侧卧不俯卧、早起早睡、睡足8 小时等都是防治颈椎病的方法。
2.正确的运动,可选择适合颈部锻炼的颈椎操,如八段锦、五禽戏等,做适当的慢跑、快走、游泳、打球等运动。每天坚持做头颈部前倾、后仰、左右旋转1~2 次,每次10 分钟。
3.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正确姿势,日常坐姿保持颈胸腰背的挺直,工作1小时左右要活动一下颈部肌肉,使其得到适当休息。看电视时,电视与眼睛最好保持同一水平高度,这样既能预防颈椎病,也能避免颈椎病加重。
4.非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如推拿、理疗、热敷、针灸、牵引等。
5.手术治疗:如果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不断加重,要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随着学习、工作的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在办公室长时间、超负荷工作,还有一部分人长期在电脑前玩游戏,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长时间保持一个坐位姿势。这个姿势的一个后果就是颈部不适、疼痛,甚者眩晕、呕吐或疼痛向肩、肘、手指放射。到医院看病,大部分都会被诊断为“颈椎病”。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并且向年轻化发展,临床上见到的年龄最小的患者仅有十一二岁。并且这类患者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运动缺乏――有些是没有时间运动,有些是不愿意运动。本人在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了一个防治颈椎病行之有效的动作,既简单易学又不用花费很多时间,现介绍如下。
1 颈椎病相关的肌肉结构
人体的脊椎是一个整体联动的关节,相邻两个椎体之间活动度不大,但是所有的椎体一起活动的时候,脊椎就可以做出屈、仰、旋转等复杂动作了。在人体脊椎来说,颈椎是最灵活的一段椎体,它由7块颈椎骨通过韧带、肌肉与头、胸连接在一起,颈椎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还要保证有充分的活动度,这些功能都与颈肩部的肌肉密切相关。与颈椎病相关度较大的肌肉包括浅、深两层肌肉。浅层肌肉包括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等,其中斜方肌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并使头后仰;肩胛提肌收缩可上提肩胛骨;菱形肌收缩时使肩胛骨向脊柱移动。深层肌肉包括头夹肌、颈夹肌、骶棘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棘间肌、枕下肌群等,其中头、颈夹肌收缩使头后仰;骶棘肌维持人体直立,急剧收缩时可造成人体“角弓反张”;头、颈半棘肌收缩可使头后伸;棘间肌协助伸直脊柱;枕下肌群收缩使头后仰。这些肌肉协调运动以保持颈椎的稳定并为颈部活动提供原动力。
2 颈椎病的发病机理
颈部在活动或静止的时候,颈前颈后的肌肉均保持着相应的张力,也就是说总有一部分肌肉处于紧张状态,人在低头或伏案工作的时候,颈后及后背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如果长时间保持低头的姿势,相关的肌肉就会长期保持收缩状态,肌内压增高,血管被压缩导致血液循环减少,使肌肉的营养减少,同时肌肉保持收缩的做功状态,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不停堆积,加之血液循环减少,使代谢废物在局部积累,刺激神经,从而产生疼痛的症状。并且肌肉长期紧张后会导致肌肉力量减退,颈椎的稳定性就会减弱,为了保持颈部的稳定,颈椎的代偿会使局部肌肉肥厚、颈椎曲度减少或消除。颈部肌肉代偿性肥厚和颈椎曲度减少后,穿行于横突孔的椎动脉就会受到压迫,导致人脑缺血从而产生眩晕、呕吐、记忆力下降、工作不能持久等症状,同时穿行于颈部的神经受到牵拉和压迫,出现偏头痛、颈肩部疼痛或疼痛放射至手指的症状。
3 防治颈椎病之动作
了解了颈部结构及颈椎病的发病机理后,下面来说说怎么用一个动作防治颈椎病。简单的说,这个动作就是“耸肩抬头”,分三步完成:双肩外展、双肩上耸、头向上抬。
动作要点
双肩外展的动作要点是:双肩尽量向背部中线靠拢,做这个动作的同时可微微抬起双臂,类似于扩胸的动作,不过在做的时候最关键的是要有意识地让后背的肌肉绷紧。这个动作主要锻炼的是斜方肌的中下部纤维和菱形肌。
双肩上耸的动作要点是:在保持双肩外展的姿势下,双肩使劲向上抬,犹如有人向下压你的肩部而你欲与其对抗一样,其关键点是保持双肩外展、有意识的收缩斜方肌上部的肌肉及肩胛提肌。
头向上抬的动作要点是:保持双肩外展、上耸的同时,头向上、向后抬起,关键是有意识的让颈后的肌肉用力,最好能达到轻微的颤抖。这个动作对头夹肌、颈夹肌、骶棘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棘间肌、枕下肌群有很好的作用。
【关键词】 颈椎病;中青年;流行病学调查
颈椎病其实是颈椎的退行性改变而引起不适的一种常见疾病[1],好发于45~50岁的中老年人,50岁左右的人群发病率为25%,60~70岁的人群发病率为50%,70岁以上几乎为100%。而目前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颈椎病。然而,随着科技进步与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汽车等先进设备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严重影响和压缩了大多数人的体育活动及休闲娱乐的时间。尤其是中青年公务员,电脑的工作化和娱乐化,更进一步增加了颈椎病的发病机会。为了解广州市中青年颈椎病新的发病率及不同人群发病率的情况,我们将2005~2008年来广州疗养院体检的地方中青年工作人员分为两组,再对两组人群按性别不同对比分析,对颈椎病的发病率及颈椎退行性改变率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对象2005~2008年来我院体检的地方中青年(20~40岁),做了病史调查、颈椎X片及TCD检查的共
1 689例,其中公务员组826人,男性381人,女性445人;普通人群组863人,男性416人,女性447人。
1.2诊断标准按照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的定义标准[2]:颈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周围组织结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对于仅有退行性改变而无临床表现者,应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
1.3分析方法将上述两组人群颈椎病发病率及颈椎退行性改变病变率进行对比,寻找差异。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统计学处理均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2结果
公务员组826人,颈椎病及颈椎退行性改变病变人数分别为240人及416人;普通人群组863人,两项人群数分别为117人和400人(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务员组的颈椎病发病率及人数与普通人群组发病率及人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体人群分为男女两组,男性组797人,女性组892人,而两组颈椎病患病人数及颈椎退行性改变人数分别为男性组147人、384人及女性组210人、432人(表2)。
从表2中可以看出,总体男女组颈椎病发病率及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中青年公务员组按男女分组,其中男性381人,女性445人。两组颈椎病患病人数及颈椎退行性改变人数分别为男性组95人、191人及女性组145人、225人(表3)。
从表3中我们可以看出,公务员组男女颈椎病发病率及人数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将中青年普通人群组按男女分组,其中男性416人,女性447人。两组颈椎病患病人数及颈椎退行性改变人数分别为男性组52人、193人及女性组65人、207人(表4)。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人群组男女两组颈椎病发病率及人数,退行性改变率及人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脑及汽车等相关生活用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体力劳动逐渐减少,办公和娱乐又大多数依赖电脑。著名颈椎病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主任赖在文教授在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颈椎病学术会议上介绍说,在他接诊的颈椎病人当中,40岁以下患者人数过半,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两岁。而2008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上介绍,长期伏案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几率是非低头工作人群的4到6倍,而且年轻患者正以每年约10%的比例迅速攀升。在我们此次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目前广州市中青年颈椎病患病率以及退行性改变率的严重情况,尤其是在女性中青年公务员队伍里,颈椎病的危害更为严重,其中颈椎病公务员女性中青年患病率已经高达32.6%,退行性改变率高达50.6%,而普通人群中青年女性颈椎病患病率虽然为14.5%,但退行性改变率亦高达46.3%,这些数字比我们调查前的预计高了许多。广州市男性中青年的颈椎病的患病率及退行性改变率虽然比女性有差异,但其发病及病变改变情况仍不容乐观。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广州市大多数中青年人对颈椎病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了解较少或重视程度偏低。大多数公务员每日上班基本围绕着电脑工作,没有固定的休息时间及放松活动的习惯。由于交通的拥挤,大多数公务员及普通人群在上下班的路上每日亦要在汽车上耽误2~3个小时,而相当一部分公务员上下班是开私家车或乘坐单位的班车。来我院体检的广州市中青年待遇较好,家务劳动相对较少,男性中青年相当一部分尚有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尤其是女性公务员,上班感到劳累,回家后劳动量及体育活动则是严重缺乏,回家基本也是上网聊天娱乐,这更加加重了颈椎退行性改变及提高了颈椎病的发病率。
为了遏制颈椎病发病率的不断发展呈上升趋势,提高广大人民的健康水平,我们应当从防、治两方面着手。首先是“防”,大力宣传颈椎病的流行病学情况及危害性,提高全体人民对颈椎病危害的重视程度,积极开展对颈椎病的防范措施,提醒长期伏案工作者低头工作半个小时后需要稍事休息,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加颈部活动,减缓颈椎退行性改变的时间。对已发生退行性改变及已患颈椎病的患者,在提高对疾病危害性认识程度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治疗措施,延缓疾病的发展及改善症状,提高全体人民尤其是中青年人的生活质量,更是为他们将来的高生活质量打好基础。
当然,我们此次调查研究尚有一些缺陷,首先是来我院体检的公务员队伍大多以税务部门及机关工作人员为主,而普通人群亦为教师及待遇较好的企事业单位人员为主,这些人员大都属于长期伏案工作者,同时女性比例相对较高。故颈椎病的患病率与真正的普通人群相比,按正常的分析应该比部分公务员及广大普通人群颈椎病发病率高。同时,女性颈椎病患病率高,可能与女性对疼痛及不适感较为敏感,能较为积极地向医生倾诉自己的不适症状相关。但是,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得知,无论是公务员还是普通人群,其退行性改变率均较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部分人如若不予以重视,亦很容易进入颈椎病患病人群,这一点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我们将在今后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提供更为准确的数字信息,为防治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为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多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在德,吴肇汉,主编.外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80-885.
【关键词】颈椎病、手术方案、前路、并发症、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82-01
1.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它是以椎间盘退行性为基本病理基础, 相邻椎体后缘骨赘形成, 以此构成对脊髓和供应脊髓血管的压迫, 导致不同程度的脊髓功能障碍,四肢乏力,持物不稳,躯体束带感,甚至上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出现霍夫曼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椎体的骨赘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存在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诊断CSM要注意以下三点: 具有颈髓受压的临床表现及体征; 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所表现的受压情况与临床表现要相一致。
2.手术适应症及时机:手术适应证: a) 临床症状明显, 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者; b)病程长, 症状持续加重而又诊断明确者; c) 脊髓受压症状虽为中度或轻度, 但经非手术疗法治疗无改善而又影响工作者 。颈椎体后缘骨赘而形成的以及椎间盘变性、突出等多种病理改变,造成颈髓以及硬膜囊的多个平面受压。
3.手术方案选择的目的和指证:解除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 恢复或重建椎间隙高度并获得正常生理曲度和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 尽量恢复脊髓残留功能和阻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或恶化是手术治疗的目的,颈椎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充分减压, 重建颈椎结构的稳定性、植入骨的有效生物功能及可供植骨融合的稳定结构SC选择前路手术指征:无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压迫主要来自前方,病变节段在3 个以内;椎管矢状径在10 mm 以上的椎管轻度狭窄者,无后纵韧带骨化。
4.前路术式的优点: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可以增大脊髓后移位的空间,从而达到更彻底、更安全的减压目的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能有效去除由椎间盘或骨赘导致的神经压迫,减压充分,神经功能恢复满意。彻底减压是神经功能恢复的决定因素应用颈椎PEEK cage 植骨融合具有以下优点:①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显露范围小,仅需剥离椎间盘,无需过多剥离手术节段上下椎前筋膜。②术中植骨量相对较小,有效减少髂骨供区痛的发生率安装cage 无需牵拉食道以充分暴露固定节段椎体必要。增加了术后的节段高度和椎间孔的高度该术式减压彻底,具有可信的治疗效果,而且邻近节段退变所引起的并发症对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最小。切口小,用骨量少,保留了髂骨内外板,创伤较小,能够有效地保证颈椎的稳定,进而达到较好的固定强度,将减压、稳定、重建同时完成,且有利于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使骨融合更好,进而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另外椎体次全切除的减压范围除传统的椎间盘和增生的骨赘外, 还可以通过潜行扩大骨槽解除椎体水平后纵韧带骨化或增厚等引起的压迫, 并使病变节段椎管得以充分扩大, 从而使脊髓型颈椎病的减压更为彻底。
5.手术成功的标准; 衡量手术效果的标准有3个: ①脊髓是否得到彻底减压,恢复了正常的椎间隙高度和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了与脊髓相适应的椎管容量和形态; ②是否创伤最小,并发症最少; ③术后功能是否有较好的恢复,有较为持久的疗效。
6.前路并发症:脊髓损伤及脑积液漏的防治术中止血不彻底、血肿压迫脊髓,或减压后再灌注损伤,颈部血肿可致气管壁受压、气道堵塞,若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危及生命,人的粒细胞功能受损,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微血管病变致局部组织缺血低氧,降低组织中的抗生素浓度,从而使之易于感染,术后怕痛,不敢咳嗽造成痰液阻塞,继发肺部感染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变直等。
7.讨论:颈椎病的治疗和研究虽已历经多年,但在该领域尚未深入认识的问题依然不少。无论是前路还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术式,在目前条件下我们应采用严格的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的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从而对上述手术入路的优劣及各种新方法、新术式作出客观、科学、具有说服力的判断,得出能令人信服的结论,以提高颈椎病治疗的效果。但我相信随着人类对颈椎病的认识,及科学的发展,总有一天人类会寻找出更好的办法能好的解决颈椎病。
参考文献
[1]Mizuno J,Nakagawa H. Anterior decompression for cervicalspondylosis associated with an early form of cervical ossification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J]. eurosurg Focus,2002,12(1):12.
[2]K lineb erg E. Cervical spondylotic m yelopathy: a review of the ev-idence[ J] . Th e Orthoped ic cl in ics of North Am erica, 010 , 41 ( 2 ):193-202.
[3]王恒龙, 姜振国, 朱剑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48 例临床分析实用骨科杂志【j】 第15 卷,第6 期, 2009 年6月
[4]ASHEKENAZI E,SMORGICK Y,RAND N,et al.Anterior decompressioncombined with corpectomies and discectomier in the management of mutilerelmyelopathe:a hybird decomperssion and ficaxtion techigue[J].Neurosurg Spine,2008,3(3):205-209.
[5]牛顺林1 徐贵红2 赵佳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 的疗效中国保健营养【j】No. 08( 下) 2012,
[6]张建乔 金才益 曾忠友等颈前路分段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j】2010年12月第24卷第12期
[7]郑文忠,林洪光,刘爱刚等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探讨颈腰痛杂志【j】2012年第33卷第5期
关键词:电针;医疗保健操;颈型颈椎病;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A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中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又被称为局部型颈椎病,多于青年人。其病因主要为头颈部外伤、年龄因素、工作姿势不当、慢性劳损等,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颈部不适、颈部活动受限、双肩发沉、背部肌肉发紧、僵硬、头痛,等等。近年来,亚健康人群数量不断增多,而颈型颈椎病的发病率也明显上升。在这种情况下,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广受关注。目前,临床中治疗此症的方法较多,包括电针治疗、传统针刺治疗、推拿治疗、牵引治疗、颈椎保健操等。而有关研究表明,单用某种治疗方法所得到的疗效有限,所以临床医师应综合多种治疗方式来治疗此症①。本次研究对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问题做了探讨,重点分析了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选取了10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年限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排除了年龄在20岁以下及70岁以上的患者,合并重要脏器病变的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短期内使用了镇痛药、激素的患者,出血性疾病患者,先天脊椎异常患者,等等。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48.57±5.42)岁;病程1-10年,平均(4.35±1.50)年;病因:外伤20例,工作姿势不当20例,睡姿不当10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9.20±5.17)岁;病程1-9年,平均(4.17±1.63)年;病因:外伤18例,工作姿势不当23例,睡姿不当9例。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进行治疗:(1)电针治疗。①取穴。选取颈4~6夹脊穴、双侧风池穴、双侧肩井穴、双侧后溪穴作为针刺穴位。②对取穴处的皮肤进行消毒处理。③对所选穴位小幅提插至得气,之后施予平补平泻法,询问患者是否有酸麻胀重的感觉,颈4~6夹脊是否有向下传导的酸麻胀重感②。④患者取坐位并俯伏,接G6805Ⅱ型电针治疗仪,选择E密波,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准。每日治疗一次,每周治疗五次。疗程为两周。(2)医疗保健操疗法。患者取站立位,双手叉腰,双足分开与肩同宽,全身放松并调节呼吸频率。①前屈后伸。做抬头-还原-低头-还原运动,完成这一系列动作为前屈后伸一次,每日做10次。②左右侧屈。吸气时头部向左(右)缓慢侧屈,呼气时还原至正中位。左右侧交替练习为一次,每日10次。③左右旋转。吸气时头部向左(右)转,呼气时还原至正中位。左右交替练习为一次。共治疗10次。④扩胸摇臂。双肘关节屈曲,手指触肩,肘关节向外分开,先由前向后摇动肩关节,再由后向前摇动肩关节,两种摇肩方式各练习15次。⑤四方抗力。头部与躯干挺立,双手扶额并向后用力推,而头部则用力向前伸,手的力度与头部力度相抵之后头颈部保持中立;扶住颞部,从右向左推,头颈向反方向用力,头颈部保持中立①。每个方向练习5-10次。⑥托枕上牵。进步 向前屈曲15°,之后低头,双肘屈曲,双手环抱枕骨突出部位,头部向上提10次,每次维持3秒,共练习15分钟。对照组采用电针疗法,方法与观察组保持一致。
1.3 评价指标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的颈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肌力恢复正常,颈部及肢体能够自由活动。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颈部、背部及肩部的疼痛得到缓解,颈部及肢体的活动能力得到改善。无效:临床症状没有改善,颈部及肢体活动受限,颈部、背部、肩部疼痛明显。
1.5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2.22%)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
2.2 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VAS评分以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明显(P
3 讨论
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早期阶段,患者以青年人为主。一般而言,患者不需行手术治疗,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如推拿、电刺激、牵引、针灸等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②。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临床中一般主张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此症,比如电针、牵引配合项肌静力练习,腹针配合麦肯基疗法,推拿配合保健操,等等③。为提高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展开了探讨,分析了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的疗效。结果表明,采用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进行治疗的患者其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采用电针疗法的患者,且NDI评分及VAS评分明显更低。这就提示,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椎功能,而且还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传统中医认为,颈型颈椎病属于“痹症”范畴,其治疗方向应为通经活络、活血化瘀④。电针疗法乃是将针刺与电刺激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式,它遵循中医针灸理论,通过刺激颈部夹脊穴来调节督脉、膀胱经气血,舒筋活络,最终达到经脉通则不痛的治疗目标。医疗保健操是功能锻炼方法中的一种,其治疗目的为:通过有规律地活动头部、颈部、肩部以及躯干,来提高患部肌肉组织的韧性与弹性,改善肌力,提高颈椎的稳定性。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将电针与医疗保健操联合使用,结果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这就说明,电针与医疗保健操均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起到积极的影响,并且二者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治疗效果。
综上,电针结合医疗保健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① 巴正兵,吴群.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03):42-43.
② 刘海平,文太凤,燕鹏.武术颈椎保健操在颈型颈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 (03):44-45.
③ 卢山,范小利,朱丹阳.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 (11):1694-1695.
④ 唐森,罗湘筠,石琴大.电针夹脊穴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 (9):841-842.
参考文献:
[1] 黄铮,戴琪萍,孙剑.电针配合多功能颈椎康复系统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5 (11): 1089-1090.
[2] 梁益钧,张林灿.颈椎保健操配合推拿治疗颈型颈椎病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16 (02):41-42.
[3] 巴正兵,吴群.电针结合麦肯基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03):42-43.
[4] 刘海平,文太凤,燕鹏.武术颈椎保健操在颈型颈椎病防治中的作用研究[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6 (03):44-45.
[5] 卢山,范小利,朱丹阳.推拿手法联合低频脉冲电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7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5 (11):1694-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