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2 15:26: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教育研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反思性教学理论的发展
1.1反思及反思性教学的概念
20世纪早期美国著名教育哲学家杜威(Dewey)系统论述了反思活动。“反思”在杜威的《Howwethink》一书中被明确界定:对任何信念或嘉定的只是形式即为反思,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他的趋于达到进一步结论进行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而英国的洛克(J.Loke)和荷兰的斯宾诺莎(B.Spinoza)等人是较早研究反思的学者。洛克称对获得观念心灵的反观自照为“反思”,与此同时,心灵获得是不同于感觉的观念。而后,在杜威研究的基础上,人们对教师如何反思进行了深入研究,进而应生了以英美两国为主的维拉(Villar)、麦伦(VanManen)、Pennington、Zeichner、Farrell等人对“反思性教学”的不同表述,虽然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汲取众说之长,一种由教师反思性教与学生反思性学构成的双边性特殊认识过程即为反思性教学。国内只有少数学者提出了反思性学习的概念,钟浩梁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反思性学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对其中所涉及的知识、策略、效果等进行深究,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回顾教学过程,具有探求研究的性质。它对教师理论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学者郑菊萍提出“反思性学习就是学习活动过程中要进行反思,是再认识和检验自己思维过程、结果的过程。”国内学者对反思性学习的理解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如何通过反思对自身教学水平进行提高。该研究认为完整的反思性教学不仅涵盖教师反思性的教,也包含学生反思性的学,教学相长、两者兼顾。
1.2反思性教学的结构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由前麻省理工学院的萧恩教授(DonaldSchon)首次提出,它看重实践者在活动中确认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而不看重实践者对实践的预测和控制,提出了反思思维是不同于“技术理性”的理论思维。受萧恩的影响,“反思性教学”被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从时间的维度划分为实践反思(reflectionforpractice,又译实践前反思);实践中反思(reflcetioninpractice);对实践反思(reflectiononpractice,又译实践后反思)三类。唐和格里菲斯(SarahTann&MorwenaGriffiiths)两位英国教育者提出了反思时间框架即快速反思、修正、回顾、研究、理论的重构和重建的5个层次反思构架。这五个层次的反思结构更进一步拓展了萧恩在行动中反思、对行动中反思的思想,是反思行为具体化。赵蒙成重视资料收集和分析的重要性,将反思性教学分为明确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建立理论假设、实施行动5个步骤,但没有体现反思的重要作用。熊川武则认为,教学反思的过程包括分析教学现状、提出假说、实施计划、得出初步结论结论。虽然阐述的便于实际应用,但也未能将反思性教学完整的呈现出来。我国学者郑菊萍首先对反思性学习的过程概括为反省、评判、察觉问题、界定问题、确定对策、实践验证、总结提高7个阶段,详细列出了反思的过程。
2.1护理教学中反思的重要性
随着不断发展的护理学科,人类逐步提高对健康的需求,这对护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外护理教育届对于新概念的接纳程度和敏感度,很快使反思性教学引入护理教育的领域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效。护理专业的大学生要“发展和运用更高层次的解决问题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是在1998年美国高等护理教育学会(AmericanAssociationofCollegesofNursing)在修订版本的护理专业高等教育标准中提出的”,而反思性教学的本质就是提高学生和教师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量文献表明,反思性实践对发展护理教学实践、社区护理实践以及注册护士考核都有积极作用,英国护理产科学委员会(NMC)已经将反思技能的展示与临床能力联系在一起来评判是否能获得专业注册资格。Agaath等研究者认为,对于护理专业终身学习和发展以及日常实践中采取深思熟虑过的决定和行动来说,反思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护理教学中的反思引起了国际的广泛关注,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但各个国家没有对护理教育中的反思性教学的应用达成共识。
2.2护理教学中反思的方法及测量工具
2.2.1护理教学中反思的方法
国外护理教学中反思性学习和反思性教学的方法种类丰富多样,比如:反思性学习法包括录音带或录像学习法、日记法、合作学习法、真实性评估和学习档案、绘画、诗歌等;反思性教学方法包括反思日志、教学自传、教研活动或研讨会等,通过多种多样的方法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得到反思,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教学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使学生学习能力得以提高。
2.2.2护理学中反思的测量工具
国外主要应用SRIS(theSelf-ReflectionandInsightScale)工具,译为自我反省和洞察力量表,该量表是由Grant,Franklin,andLangford等人根据元认知与自我调节理论发展编制,主要用于评估个人自我意识,并被MarilynE.Asselin等人使用。Roberts等研究表明,SRIS对于测量准医学生职业行为的变化是有用的。虽然没有对护士用此量表测量,但是它对护士是有潜在用处的,尚无针对护士的量表来测量反思。目前,国内也没有测量反思的工具,特别是针对护理教育环境中的反思。
3我国护理教学中反思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护理教育 医疗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6-02
一、我国护理教育发展现状
护理教育从成为一门独立的专业以来,其概念和价值就随着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变化而改变。最开始的护理教育被看作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1]。如今随着人们对健康观念的改变、医疗水平和技术不断上升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及更加全面的培养策略,可以说护理教育的发展对我国高水平的护理队伍建设具有关键性作用。
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状况呈良好的发展趋势,随着其护理教育的规模的不断扩大,中高院校和大学设护理教育专业的数量明显上升,更多的护理人才被培养出来,护理医疗团队进一步扩大。并在21世纪初时我国已基本完成了教育护理层次的教育系统,形成了以中职、专科、本科和硕士生为主体的完整的护理教育体系。
在各学校纷纷设立护理教育专业的同时,我国政府对护理教育的鼓励和推动也使得护理教育的发展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例如2011年教育部将护理学发展为国家一级学科并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推动,在国家和社会的双重推动和鼓励下,我国的护理教育正朝着健康积极以及科学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然而,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我国当前的护理教育仍然存在这明显的问题和缺陷。首先是教育层次结构出现失衡状况,虽然各中高职业院校和大学都在有条不紊的开展护理教育的工作,但其发展比例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的状况,大学开设的教育护理专业的人数上升程度明显小于中高等职业院校,由此导致的一个问题是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的不成比例的尴尬局面,质量、数量和规模在比例上的失衡导致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发展呈现一种失衡的状态。
此外,我国的护理教育培养目标尚不明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对外开放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文化的交流使得我国在医疗技术和机械上的进一步提升,然而在技术水平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出现的是优秀人才和先进设备的比例开始出现滞后性的特点,即在先进设备和医疗机械和技术大量引进的情况下我国尚缺乏优秀的护理人才对其进行使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我国在护理教育的人才培养方面结构较为单一,大部分院校在教学的时候更注重的是对学生理论知识的研究,因而忽视了对其实践的锻炼,并在教育过程中缺少对国际护理水平的及时关注。因此倘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不积极主动的了解相关知识培训并加强自己的临床实践,会导致其知识水平逐渐与国际脱节并难以成为一个优秀的护理人才。
二、促进护理教育发展对策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针对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时出现的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加以解决,以促进我国护理教育事业发展获得进一步的提升空间并逐渐完善。
在我国目前护理教育结构失衡的情况下,应注重对护理教育结构的优化。针对我国目前中高等院校护理教育规模逐渐扩大却在人才培养的质量上难以提升的问题上,各高等院校应及时反思在护理教育的培养问题,在扩大护理教育的同时应注重自身的教育质量问题。此外,国家教育部应对中高等院校在护理教育的招生方面适当的进行压缩,并督促大学及高等院校开设并对在护理教育专业进行招生,将两者的招生规模尽量调整在同一个水平上进行发展。
在培养方法上,以开设护理教育专业的院校应及时与国际医疗化接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及时了解国外护理教育发展动态,取长补短,不断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教育经验,发现自身教育培养弱点并加以改正。同时,应该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近国际护理教育的机会和经验,加强学生的与国内外顶尖的护理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在护理专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推进国际教育本土化进程,在逐步加强与国外护理教育水平的交流的同时发展出一条即与国际护理教育相协调又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此外,除各院校和国家教育部需及时督促其教育方针和培养方式及教育结构的优化的同时,护理教育专业的学生也应该积极主动的寻找各种临床实践的机会以及时的增强自己的护理水平。
三、结语
相比于国际上的先进的护理教育水平和人才培养方针我国在护理教育方面有更长的路要走,针对我国护理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国际发展水平及时做出调整能够使我国的教育发展事业获得更好更完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晓燕:《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教育与职业》,第33期,2014年11月
关键词:艾滋病;家庭护理;教育
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护理,不仅要注重管理、技术,还应重视心理方面的护理。由于艾滋病护理时间长,患者更适合家庭护理,因此,以家庭为基础的护理对艾滋病患者尤为重要。
一、艾滋病患者家庭护理的意义
家庭护理对艾滋病患者不仅有减轻病痛的作用,往往还能给予患者强大的心里安慰。目前,医学上还没有研究出有效中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或HIV)感染者病情发展的办法,也就意味着总有一天HIV感染者发展成艾滋病给患者。这种过程十分痛苦,因此,需要充分考虑艾滋病患者强烈的情感要求,也应使用正确的情感与态度面对HIV感染者。随着近年来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数地增加,家庭护理工作变得更加重要。面对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患者及其家属因缺乏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常常会感到十分困惑,从而让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陷入绝望的境地,时常抱怨家人或拒绝治疗。艾滋病除了是公共卫生问题外,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经济问题。不仅是患者的心理负担,面对数量越来越多的艾滋病患者,医院方面的负担也越来越沉重。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有利于分担医院的压力,因此成为艾滋病患者护理中重要的一项决策。在此情况下,便需要大力宣传教育,以消除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担心和误解,并对家属进行培训,使其了解该类疾病的知识。指导家属给予患者高营养的食物、帮助患者清洗鹅口疮、用香蕉叶使患者的床铺保持干燥等简单有用的护理方式,从而使艾滋病患者在家庭护理中得到较好的照顾。
二、艾滋病患者家庭护理的教育进展
艾滋病患者家庭护理的主要文献是我国2010年发行的《艾滋病家庭护理手册》。其中主要介绍了艾滋病患者的常见症状护理、舒适护理等护理方法以及患者治疗、心理安慰,普及艾滋病知识教育等,标志着我国艾滋病患者家庭护理更加深入与普及。
三、艾滋病患者家庭护理技巧
根据《艾滋病家庭护理手册》对患者进行护理,因注意以下几点:①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家庭护理时,一定要保持室内通风、定期消毒,使房间保持干净清新;避免嘈杂噪音、保持室内干燥温暖。②密切注意患者的生活规律以及身体变化情况(如呼吸道、口腔、皮肤等异常);观察并做好记录其每天的大小便次数以及伤口变化,及时向医生反馈;给予营养支持,适量做些运动,以保证日常体征观察护理。③保持皮肤干爽清洁,可以采用洗浴或湿布擦拭的方法降低患者皮肤温度;涂抹保护性药膏,以防皮肤发干,以减轻患者痛苦;给予发烧患者大量水、果汁等清淡营养的饮品;④多补充含盐分的液体,不合糖性果汁饮料、咖啡、茶水等,预防身体脱水;进食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可以是谷物、蛋类、奶制品等,少吃多餐。⑤通过按摩或拍背,清除肺部粘液;大量喝水,雾化,使痰液稀释;饮用蜂蜜茶或加糖水,减轻患者咳嗽痛苦等;避免一些恶心、具有特殊气味的气体传给患者。⑥协助病人有规律的呼吸、使其放松;给予轻柔按摩;可以引导患者大声读书、轻奏歌曲、回忆美好的事物等,使患者转移注意力,减轻痛苦。⑦帮助患者克服不良情绪,对患者采取心理护理;通过对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触摸、拥抱等身体接触方式表达理解安慰之情;多与患者沟通,给予患者尊重和理解。⑧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采取安全的示爱方式(如安全或其他等)给予患者爱的表达;对患者体贴照顾并给予鼓励,多多陪伴交流(如可以与患者商讨家庭发展计划或治疗方面的建议),以提高患者自信以及生活的勇气;多考虑患者的感受,从适当的角度引导患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协助患者融入社会,与社会保持联系与交流。⑨艾滋病患者需要通过自我关怀的态度使自己以及身边人群的身体健康得到保证与改善,进行一些护理手段;艾滋病患者可随时注意自己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积累健康经验;注重自己的个人卫生以及营养,多多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延缓病情发展;正确安全的生活,避免将病毒传染给家人;患者自我关怀容易造成自闭,从而缺乏与外界的联系与交流,使自我管理受到局限性。⑩轻微烹制水果和蔬菜,保持其维生素,煮烹水果蔬菜的水富有营养,可以作为营养汤使用;针对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患者,尽量食软食或糊状物更佳;避免抽烟喝酒,禁食辛辣刺激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帮助禁食困难的患者或体重体力保持困难的患者,宜少吃多餐,或服用维生素、大量饮水,严禁脱水。
四、结语
家庭护理能够在减轻医院负担的情况下,使患者得到有效的护理,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家庭护理能够给予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良好的营养支持,并对其生活环境进行适当调节,使患者在生病期间得到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家庭护理中,如遇到疑难问题及时咨询医生或寻求医务人员帮助,以家庭为基础给予患者精神支持与关怀。引导他们积极与社会联系和交流,促使患者战胜病魔,乐观地生活。
参考文献
[1]万晓燕.护理教育发展的现状、问题及促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4,33(13):132-133.
[关键词] 护理教育 职业素质训练 临床实习 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c)-121-02
医学技术水平在日益提高的今天,医学模式发生了转变,人们对良好服务的需求在增加,对生命质量也更加重视,这要求护理质量不断提高,而护理质量的提高首先是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护士自身形象和职业修养的提高是护理质的保证。良好的护士素质要求护士不仅要具备良好的生物、生理、自然科学知识、医学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更要具备一定的人文素养;良好的护士素质还要求护士具备爱心和耐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敏捷的应变力,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这样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护理工作需要,才能更好地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因此,对护理教育中职业素质培养效果的调查,探讨如何在护理教育工作中把她们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和具备高尚护理职业风范的合格护士,对今后的临床护理实践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产生深远的影响。笔者对400名护理专业大专学生(下文简称护生)和100名带教老师进行护理学生职业素质的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0~12月间在我校学习的同一年级的400名护理学专业学生,将所有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0名。实验组进行专业系统的职业素质训练后参加临床实践,对照组未参加专业职业素质训练而直接参加临床实践。所有研究对象均按教学大纲完成在校学习,组间具有可比性。同时对所在医院的100名带教老师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了解职业素质训练的效果。
1.2 方法
1.2.1 训练内容及方法对实验组进行包括形象训练、临床实践技能操作、职业礼仪、沟通技巧、伦理学教育及医学法规知识等的教授和训练,比较护生实习前后职业素质差异。
1.2.2 调查表制定及评价笔者从工作责任心、对患者的服务态度、仪表仪容、医学护理知识的运用、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卫生法律意识、卫生宣教等方面设计调查问卷《护士职业素质情况调查表》及《护士岗位适应状况调查表》,进行学生自评及教师评价。每个观察项赋予“好、较好、一般、较差”4个等级观察值。满意率(%)=很好(%)+较好(%);不满意率(%)=一般(%)+较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3建立数据库,组间比较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χ2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
2 结果
2.1 实习前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在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评不满意率均较高,特别在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及卫生宣传方面实验组自评不满意率[不满意率(%)=一般(%)+较差(%)]均超过70%,分别为74.3%、84.9%、85.2%。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实习后两组职业素质比较
实验组学生在护理教育接受专门的职业素质培养后,职业素质各项指标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实验组各个观察项的自评满意度[满意率(%)=很好(%)+较好(%)]均达到80%以上。两组学生实习的职业素质在实习结束后各项指标均有所增强,经χ2检验显示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3 带教人员对学生能力的评价
实习结束后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结果显示,带教老师对实验组的满意率均达到80%以上,与对照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护士的职业劳动紧密结合,具体体现了护理社会价值和理想价值,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1]。良好职业素质对调节护患关系,推动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促进医疗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学生职业素质教育重视职业道德及护理知识技能,而医院及患者则多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举止、着装仪表等透视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由此可见,护士的职业素质既需要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2]。人文素质主要包括:工作勤奋、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强;恪守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遵纪守法;勤奋努力、拼搏向上;善于沟通、耐心细致;仪表端庄大方、态度和蔼以及具备适应职业压力、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等。
在本研究中,表1显示在实习前两组学生的自评不满意率均较高,特别在沟通技能、协作能力及卫生宣传方面实验组自评不满意率均超过70%,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组学生人文知识的薄弱,与国内其他研究一致[3]。实习结束后,表2、3显示实验组学生自评满意率及带教人员对两组学生能力的评价均达到80%以上,而对照组自评及他评满意率均比实验组低,两组各项职业素质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由此可见,在护理教育中有意识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训练,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根据身心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相互关系,我们在护理教育中应加强对职业素质的训练和培养,避免片面强调专业知识学习,在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教育中要特别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统一其对护理工作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培养影响其一生的思想情操和为人处世之道[5]。在护理教育中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生的知识、综合能力及人文素质,努力为患者提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护理服务,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晓雪,夏小红,林佳.浅析护理职业道德与护士职业素质的重要性[J].吉林医学,2010,31(3):382-383.
[2]赵婉文,周天蓉,李玲.护士素质需求调查结果对临床教学的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09,6(7):305-307.
[3]席波,李军,孙付胜.试论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人文素质的要求[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22(7):446-447.
[4]蔡小红,吕俊峰,马如娅.临床护士职业素质、知识、能力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08,5(5):246-248.
一、推崇行为导向教育价值观,实现课程结构的调整
行为导向教学理论作为综合性比较强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就业为基本导向,确保行为导向教学价值观得到推崇,由此推动中职护理教育朝着更加高效的方向发展[2]。因此,对于中职护理专业而言,需要实现实际课程结构的不断调整,将行为导向教学理念贯彻其中,引导学生护理技能素质得到良好的培育,使得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不断锻炼。
中职护理课程体系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模块,即临床护理模块、基础医学模块和文化基础模块。这三个模块相互关联,是中职护理课程体系组建的基本框架。中职教师依照行为导向教育的价值观,对于实际各个模块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细化,以展现课程内容行为导向的基本目标。以临床护理课程为例,教师将其细化为临床护理概述、妇幼护理概述、老年病人护理概述、精神病病人护理概述、传染病患者护理概述、手术病人护理概述等几个部分,或者依照现代医疗机构的护理岗位,对于实际的课程知识点进行改造,确保实际护理教育教学是以实践的方式进行的,模拟对应的科室护理环境,确保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护理教育教学格局中实现自身护理素养的不断提升。除了实践性课程体系的重塑之外,还需要中职院校积极强化与对应医院之间的合作,确保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环境,保证实践课程可以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并确保实际的课程体系展现出行为导向的特点。在这样的实习格局中,护理专业的学生可以相互交互和探讨,还可以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护理人员进行交流,由此使自身对专业护理知识的理解朝着更加深刻的方向发展,专业素养得到更好地培养。在实现护理专业课程体系重塑的时候,学校还可以邀请医疗机构参与其中,医疗机构对于护理岗位的要求更贴近现实,对于实际护理岗位的职业素养也更清楚,因此他们可以将对应的职业能力培养的诉求反馈给中职教育工作者,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中,中职护理实际课程结构的优化既能朝着实践性的方向发展,又能够节省院校大量的调研时间。
二、关注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
现代社会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中职护理教育也能够跟上时展的诉求,关注学生发展能力的培养,通过更多护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综合护理素养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和进步。从本质上讲,对于学生的发展能力,就是其未来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素质的综合,在护理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院校需要以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方式进行培养,由此确保实际护理教育朝着更加高质量的方向发展和进步[3]。
比如,在静脉输液知识点的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设置对应的病人情境,“老张,65岁,因为肺部感染需要进行输液治疗,根据医生的嘱托,需要保证在40分钟内实现1000毫升的输入,但是在输入的过程中老张突然出现了气促、气喘、咳嗽等症状,请问如果你是当时在岗的护理人员,应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为了确保实际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和实践性,教师选择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有的学生扮演病人、有的学生扮演护理人员、有学生扮演医生,由此确保整个护理过程可以得到良好的演绎。在这样的演绎过程中,学生会思考肺部感染的护理技巧、可能出现的肺水肿的症状,并且站在护理人员的角度思考在现实工作岗位中可以采取哪些护理措施,从而规避出现上述的问题。在这样的实践情境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对于典型病例的护理实践操作素质也得到了良好的培养。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演绎过程,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找到实际护理教学的节点,以便更好地规划后期的护理课程。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实践情境的创设,其本质就是在模拟现实病人案例,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对应的护理知识,实现自身护理实践操作素质的锻炼,这是符合行为导向教学基本理念的。当然在实际的护理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以模拟演绎的方式进行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尝试以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由此营造良好的护理实践环境,从而为培育实际护理专业学生的发展能力创造更好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护理行为的考核,改变以往评价的格局
行为导学理论除了对实际教育教学实践性有着比较高的要求之外,还希望改变现代护理教育的基本格局,此时就需要将焦点放在护理行为考核上,使评价格局得到改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护理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参与实际的护理教育教学活动[4]。传统的护理教育思维认为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行了,因此许多教师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贯穿始终,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显然不符合当前护理专业的教育诉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院校就需要采取措施实现全新护理学习绩效体系的构建,由此确保实际的教育教学质量能够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
随着医学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护理学和人文素质科学也逐渐融合渗透。由于护理学的本质就是为病人服务,不但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还关系着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学本身就包含人文素质科学在内。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护理学生优秀的思想品德,提高护理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护理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2、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
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病人作为服务对象,在护理服务中占据主体地位,一切护理服务行为都要以病人的需求为中心,不但要注意病人的身体健康护理,还要注意病人的心理变化和心理需求,为病人提供贴心的服务。这就要求护理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以人为本为病人提供护理服务。因此,只有在学校加强对护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人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品德,从而在临床中更好地完善自身道德水平,促进临床护理学的发展进步。
二、加强现代护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策略
1、树立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在现代护理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完善人文素质教育。加强护理专业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以严谨的教学态度和生动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论,树立科学积极的思想意识,从而提高心理调控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同时,在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还可以加深护理专业学生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地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的责任意识。
2、建立完善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健康事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由过去的身体疾病转变为有社会、环境、心理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疾病,传统的生物护理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健康事业发展的需要,亟待建立一种新型的集生物、心理和社会护理学为一体的综合护理模式。护理学也逐渐发展成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为目的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渗透的综合学科。因此,需要建立健全护理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在护理教学中,进一步增加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比重,增加临床护理学知识的学习和相关人文学科的渗透,并定期组织人文素质教育讲座和相关实践活动,使人文素质教育以多样化的形式贯穿于护理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培养和提高护理学生的人文素养。
3、提高护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现代护理学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是制约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因素。针对这一现状,首先可以加强对护理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教育培训,通过定期举办相关培训课程增加教师的理论知识,同时护理学教师应该深入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深入了解健康护理中对护理行为的人文素养要求,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另外,还可以通过引进护理学专业的高层次人才,作为护理学专业的带头人,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带动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增加课程教学的内容和文化含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4、营造丰厚的人文校园环境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等护理专业;护理教育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53-2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士慎重、准确、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结合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三者结合,制订出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护理计划,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它对临床护理实践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为我国的护理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理念和模式[1]。本文针对我国循证护理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循证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在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提出基本观点进行探讨。
1开展循证护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循证护理的发展,仅凭经验和直觉进行护理已成为历史,由传统的经验护理模式向现代循证护理模式转变也是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将循证护理引入高等护理的教育中以顺应护理学科的发展,使之与国际护理教育接轨[2]。
1.1对高等护理专业开展循证护理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教育必须趋于科学化,循证护理教育实现了护理教育的理念,它将最新、最好的研究结果,护理人员的临床实践及病人的选择三者结合,制定最佳护理方案为个案病人服务,其宗旨是为每个不同健康状况的人提出最佳护理决策,满足时代对当今护理人员的要求。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缺乏学习、思考的主动性,更缺乏综合能力、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循证护理教育通过论证实践标准改善了护生的思维方式,使她们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增强了评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判断力,实现了从被动接受书本知识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增强了其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1.3缩短课堂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的距离
开展循证护理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将现有最好的临床科学研究结果与个人的临床专业知识和病人的意愿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满足病患对现代护理的更高标准要求,有利于应用型护理人才的培养。
2我国的循证护理教育现状
循证护理的实用性和科学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重视,在护理教育中也展开了探讨和研究。如:严谨等[3]通过实习前对护生进行为期8周的循证护理教学,探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循证护理教学目标,明确了循证护理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感受到循证护理实施的阻力。朱丹等[4]在护理学基础课中选择有关内容实施循证护理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循证护理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养成查找资料的习惯,但受专科护理教学的影响,设置的病例不能再现循证护理的全过程。朱劲松等[5]在内科护理教学中指导大专护生实施循证护理实践,认为循证护理要以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前提,所以老师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医学统计学、专业外语、计算机及网络知识。上述所见,大多数循证护理教学都是在护生的实习期间进行的,是小范围内的探索,师资力量薄弱,学时有限,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计划,没有把循证护理纳入课程体系,也没有专门的教材,学生制定的循证护理计划的实施在临床实践中遇到了阻力。
3实施循证护理教育的观点
3.1培养高素质的循证护理教师
循证护理教育主要靠教师来实施,教师的循证护理意识和循证护理素质的提高是搞好循证护理教育的关键,应培养一批能实践和传授循证护理知识的院校教师和临床教师,以推动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培养可通过多途径解决,一是举办培训班或进修班;二是作为继续教育的内容;三是招收研究生;四是有条件的院校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师资培养可以由对循证护理研究较深的知名的高等院校来承担,亦可通过脱产学习,也可利用电视、函授与网络远程教育等方式进行。
3.2建设规范的循证护理教材
循证护理是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兴起而引入的一种新的护理理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国内尚无关于循证护理系统知识的统编教材,这给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困难。因此,必须加快循证护理学教材建设,以更快地促进循证护理的发展。例如: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是循证护理学的基础支持学科,各科之间联系紧密。如果将循证护理与护理科研、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内容进行适当整合,穿插或合并教学。各临床课程也应融入循证护理思想,把护理新知识和新技术介绍给学生,使护生学会应用批判性思维对现存的实践模式寻求最佳证据,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事物的两重性,既不盲从于前人的经验,也不要因此造成对前人实践经验无原则的否认。
3.3开设循证护理课程,改革教学计划及方法
在各级护理专业中有针对性地开设循证护理教育的课程,这是普及循证护理知识,增强高等护理专业学生循证护理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渠道,但迫在眉睫的是对教学计划及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修改现有的高等护理教学计划,开设循证护理教育课程,同时大量采用PBL、EBL等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循证护理知识,理解循证护理精髓,以利学生在将来的临床与教育工作岗位上起到循证护理教育参与及发展的积极作用。
3.4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
提高循证教育实效应该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因此,有必要设立循证护理相关实习基地,以便进行系列化的循证护理床旁实践教育活动,借助于丰富的临床病例与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促进循证护理教育的有效实施。这样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总之,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者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不断更新知识,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虽然循证护理教育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革与探索,但应该相信循证护理教育必将成为我国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推动我国护理学科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