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病床护理

病床护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1 15:29: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病床护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病床护理

篇(1)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其意为春夏季节,宜保养阳气;秋冬季节,宜保养阴气,乃是历代医家长期以来顺应四季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为自然变化的普遍规律。春夏两季,阳气活动旺盛,万物生机盎然,气候温热,机体腠理开泄,汗出较多,加之乘凉喜冷更易损阳,致使阳气耗损,故春夏季宜早睡早起增加日照时间,以适应外界阳气升发旺盛之气。秋冬气候肃杀,阴气当令,肌表致密,阳气不易外泄而致阳气偏盛,阴气偏衰,故秋冬季宜早卧晚起,以避其寒,适应冬季阳气闭藏之气。随着一年四季阴阳寒暑的不断转变,机体必须顺应其变化做相应调节,方能养阳以助生长之能,育阴以益收藏之本。

通调血脉,增强经脉的有关功能:运动是最直接的活动之一。三国时期著名医家华佗曾说:“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并因此发明“五禽戏”,模仿五种动物的姿态达到锻炼机体的目的。在家庭病床病人中,倡导病人根据自身不同情况开展各种机能锻炼,对疾病恢复是大有裨益的。

饮食护理

孙思邈在《千金・食治方》中说:“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不知良宜者,不足以存生也,不明药忌者,不能除病也,是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惶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释情谴疾者,可谓为良工”。中医治病不但以药物祛病除邪,更重视饮食调养的作用,用食疗之法,达到治病的目的。饮食调养的原则是饮食适量,定时定餐,不宜偏嗜。软硬、冷热相宜,饮食清洁,宜清淡。慎厚味肥甘之品,忌烟酒、煎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对于某些疾病,饮食与治疗处于同等地位,了解饮食的宜忌与疾病的关系对于家庭病床的饮食护理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食物也同药物一样,分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五味。食物的性味必须与疾病的属性相适应,否则就会起反作用而影响疗效。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和体质选择相应的食物,才能达到“虚则补之”、“实则泄之”、“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饮食调养配合治疗的目的。例如寒症忌食生冷瓜果等寒凉食物,宜食温暖性食物,可食些生姜、辣椒之类,既可补充阳气不足,又可健脾开胃;热症应忌辛辣炙等热性食物,宜食凉性食物,可食些秋梨、藕之类,宜养阴滋润。又如阳虚患者忌寒凉,宜温补,阴虚患者忌温热,宜清淡。总之,饮食宜忌正如《金匮要略》所言:“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因此在家庭病床治疗中,必须强调中医特点――辨证施护,因人、因时制宜,确定恰当的饮食计划,并随时掌握病情变化,加以调节,方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例如:发热患者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稀软食物,如面条、米粥、新鲜蔬菜水果等。高热伤津患者可用梨汁、藕汁、鲜茅、芦根汁或西瓜汁做饮料。属外感发热的患者服解表药后可啜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发汗,忌食荤腥厚味及滋补性食物。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宜清淡低盐饮食,不宜过饱。鼓励多食豆制品类、粗粮及山楂、大蒜、芹菜等新鲜水果,少食细粮、甜食、肥肉等食物。忌煎炸、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及烟酒。

水肿病患者宜低盐、高蛋白饮食,如鱼、瘦肉、蛋类、豆类(赤小豆)和某些蔬菜如西瓜、冬瓜等,不仅营养丰富,还有消肿利尿作用。忌鹅、公鸡、猪头肉等食物。

消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起着一定的治疗作用。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规定,指导患者严格控制饮食量。并嘱咐家属注意观察和制止患者另加食物现象。应禁忌糖果、煎炸油腻食物。

情志护理

七情在心身疾病的发病中起着根本的作用,即“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些情志太过、太盛、超越了生理的调节限度,便使人体生理失去平衡,脏腑阴阳失调,气血功能紊乱而导致疾病,或者促使疾病的发展、恶化。所以在家庭病床的护理中,尤其是一些“所愿不远”或焦虑过度引起的病症,如心悸怔忡、不寐、脏躁、肝郁等病人,要特别强调精神护理。

《灵枢・师传》里说:“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无道之人,焉有不听者乎?”对急症后恢复期的患者,医生及家属要耐心劝慰,指出只要病人能与医生配合得当,是可以恢复健康的,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告诉病人如何调养,让病人遵照医生的治疗原则行事,解除病人的忧愁和烦恼、紧张和恐惧。即便那些脾气不好的病人,也应以诚挚的态度进行规劝说服。调摄情志,在疾病的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内经》从脏腑五行相关理论指出情志相映治疗方法: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即为情志相胜的心理治疗方法。祖国医学一再提倡“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心病需要心药医”,这是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特点和基本原则,也是家庭病床中情志护理的重要内容。

气候护理

篇(2)

【关键词】 家庭病床;心理护理,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40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193-02

为了能够较好的解决现在社会上“住院难”的问题[1],家庭病床已经成为了广受欢迎的一项措施。而在医院开设这么一个科则是为了能够更好的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一个机会,得到一个更为方便,花费较低,却更优质的服务,能够使得患者获得更有效的保健和治疗,从而减轻病痛并得以尽快康复。我院从2008年3月――2012年8月,总共有2050位患者接受该项服务治疗。且大多数患者最终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从生理上,也从心理上,都有明显的改善,恢复良好,心情愉悦。该项措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2],减少损伤。且在我们的满意度的调查中,99.1%的患者均表示,他们对该项措施十分的满意。如下是我们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报告中,在2008年3月――2012年8月共收治的符合条件办家庭病床科的患者有2050例,年龄介于45-88岁之间,其中男性1000例,女性1050例。需要进入家庭病床科的原因有以下三个:年老患者1000例;确诊为需要长期在家进行治疗和护理的慢性疾病以及术后康复期患者850例;已经处于器官功能严重退化甚至是衰竭阶段的患者200例。

1.2 护理方法

1.2.1 科室护理配备 对该科室需要设立1名科室主任,一名护士长,其余的医师和护士各四名。医生每周需2次前往患者家里进行日常的检查,开展一般的治疗,向科主任汇报各项工作的进程。在患者病情出现变化时要能及时出诊检查治疗。四名护士随区域分区管理。护士,作为与病人联系比较密切的医护人员,需要给予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护理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乐观开朗,心理素质良好;要有较强的独立能力和应急能力,能够在患者家中,独立的给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有丰富的医学经验和知识,护理能力强;要有能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

1.2.2 精心护理 对待该患者,要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愿望以及家庭情况,以患者为中心讨论得出对待不同患者的最佳的护理方法。包括对患者一般的护理方法;心理护理;对患者体能恢复的训练;对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般技术指导等。主要以心理护理为主。

1.3 统计学方法 将这2050例患者的数据录入SPSS14.0统计学软件中,当P

原因年老患者慢性疾病和术后康复器官衰竭

患者例数1000(48.8)850(41.5)200(9.7)

2 结 果

2050例患者的满意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9.1%的患者表示满意该项服务措施,称即减轻了家庭的负担,也使得自己得到了良好的治疗、照顾,是一个方便,有效,双方皆有益的服务方案。而医院方面也表示该项措施,减轻长久以来病床的压力,为医院带来了良好的收益,见表2。

3 讨 论

对于处于家庭病床科的病人而言,多数是术后康复病人[3],慢性疾病,或者是需要长期卧床的。因此在护理时,首先对于这些需要长期接受治疗的患者,我们需要选择具有丰富经验,技术娴熟,且有耐心,责任心的护士,即护理人员。在生理上,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我们需要帮助其经常性的变换,一般是两个小时变换一次,可以帮助患者促进循环,改善呼吸,防止出现压疮,也可以帮助排除分泌物。同时也要帮助术后康复的病人体能的恢复。需要有根据患者的情况,随时调整,不间断的体能训练。在漫长的护理过程中,我们同时也要密切关注是否出现并发症。护理人员应该鼓励卧床病人多食用富含纤维的食物,例如芹菜等,按摩腹部,或者指导亲属按摩腹部,加快胃肠的蠕动,预防便秘的发生。帮助清洁患者,保持洁净,防止发生褥疮。定期让患者坐位或者半坐位,以避免出现肺部感染。

除了做好一般的基础护理外,我们还需要对家庭病床科患者的心理进行全方位的护理。由表一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患者都是需要较长时间的诊治或者已经接受了长时间的诊治。因此多数患者会对服药治疗等产生厌烦心理,也会出现怀疑心理。所以在护理起始,护理人员应该要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与患者家属建立信任,才能为后来的护理打下基础。护理人员在护理时,要展现出热情,微笑服务,操作要细心,认真负责,工作有条不紊,安抚患者的情绪。其次,在护理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感到乏味,需要给他们安排适量的活动,可根据患者的需求:散步,阅读报纸,看电视等娱乐活动。长期需要照顾可能会使患者产生自卑,悲观,恐惧等心理和不良情绪。此时,护理人员就需要温和的言语,耐心地说教,良好的仪表等对患者的进行鼓励,关心体贴患者,陪伴交谈,增强患者的信心,来解除患者的种种不安情绪。也可以通过暗示的方法,间接表示疗效成果。同时引导病人家属关心患者,开解患者。

通过优秀的护理人员对家庭病床科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双重的精心护理下,尤其是心理护理,患者的身心和疾病都得到较好的康复,更好地适应社会。

参考文献

[1] 熊秀清.家庭病床科的组建和管理[J].护理学杂志,2007,22(21):18-19.

篇(3)

关键词 痴呆 居家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20-0060-03

痴呆是以认知功能缺乏为核心症状的获得性智能损害综合征,具有获得性、进行性、持续性特点。老年性痴呆使患者身心遭受疾病折磨,还会由于繁重的家庭护理给患者家属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减轻患者家属所面临的压力和烦恼,创造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控制老年性痴呆病情的发展。

对象与方法

对象

选择延吉街道延吉四村和友谊新村小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家庭病床轻中度老年痴呆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名,年龄大于70岁,有二、三级医院诊断史病程大于2年。

护理干预方法

社区护士上门进行护理干预,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配合,家属与陪护人员主动学习如何护理患者,社区护士每月上门2~3次进行护理指导,并留下电话供家属随时可以咨询。

患者的饮食护理[1]

老年痴呆患者由于记忆障碍,造成部分患者饮食过度,或因痴呆而不知饥饱不主动进食或拒食,影响必需的营养摄入,不利于身心健康。故在饮食安排方面,社区护士应告知家属及陪护人员注意:①患者进餐时应安排专人照料,生活不能自理者要帮助喂水、喂饭。②根据患者口味进行膳食搭配和烹调,给予足够的营养供给,适当限制热量摄入,以优质蛋白质为主如鸡蛋、鱼、瘦肉、牛奶等。少量多餐,不吃油炸、过于油腻食物,多吃益智健脑防治老年痴呆的食物如芝麻、胡桃仁、松子、大枣、桂圆肉、山楂、荔枝、薏米仁等食品。③选择适合患者特点的易咀嚼、易吞咽、易消化的食品。④吞咽困难者,饭菜要细软易于消化,并预先帮助去除鱼肉的骨刺,也不宜喂大块食物以免梗阻窒息。⑤饮品、汤水温度不可太高以免烫伤。⑥合理安排进食时间,定时定量,以免饮食过度或不足。

家庭生活自理能力训练[2]

生活自理能力包括饮食、排泄、更衣、清洁和移动身体动作,社区护士每次上门要求轻度痴呆患者的家属督促患者做简单的家务,如买菜、做饭、收拾房间、清理个人卫生;对中度痴呆患者,家属要耐心帮助和训练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如梳洗、用勺进食、自行穿脱衣裤、如厕和剪指(趾)甲、接打电话等。洗澡时放好温水后提醒患者做下一步动作,患者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规定地方,尽量让患者自己取放。更衣和清洁要求先让患者自己做,必要时提醒和训练大小便,指导排泄后的清洁整理动作,有时在患者自己做的基础上再适当给与帮助。护士要提醒家属陪同患者外出时,尽量让患者自己辨别方向或告诉该如何走,能行走的患者必须自己走,绝不能因为怕意外跌倒而阻止,对能够起步的患者必须每天搀扶着上、下午各走30 min,切不可一切包办,而加速痴呆的发展。

家庭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功能训练

社区护士上门告知家属训练内容,包括定向力、记忆力、语言计算能力和适当的娱乐活动。中度患者定向力和记忆力训练:进行时间、空间和人物强化训练,尽可能随时纠正或提醒患者正确的人、时间、地点概念[3]。记忆力训练:日常物品的认识和用途,如脸盆、杯子、肥皂、衣服、梳子、水果、蔬菜、花草等。每日活动安排要从简单到复杂训练,或将整个训练分为若干小部分,一步一步训练,每次训练时间要短,经常给予患者鼓励。语言和计算能力训练:看图说话、自我介绍、复述物品、100以内加减计算等。训练方法:从工具、动物、植物、食品等内容中随意指出一项(如食品)让患者尽可能多说出与食品相关的东西,也经常让患者讲述简单的故事或者回忆过去的事情,让患者开口说话。娱乐活动:社区护士嘱家属播放患者熟悉的音乐或戏剧,让患者跟着后面哼歌自得其乐,也可看戏曲、电视等,平时玩拼图、种花草等,增加患者注意力,重建对生活的信心。

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锻炼

社区护士上门指导康复训练尽量从早期开始,训练的重点应侧重于个人生活能力的照顾和支持,尽最大努力促进躯体、心理及社会功能改善。老年性痴呆患者由于步态异常,身体平衡功能失调,为防止跌倒,配合辅助行走器具如拐杖、助行器可改善身体平衡和稳定度,矫正异常步态。对血管性痴呆后遗症患者及家属用健侧肢体对患侧肢体加以协助进行被动活动,患者自己没有力量进行关节活动,家属要帮助按摩关节,防止软组织挛缩和粘连形成。在康复中,也要注意安全,在浴室中安排可抓的扶栏,使用橡胶浴盆垫、穿防滑拖鞋等以免滑倒。总之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地进行康复锻炼不可操之过急。

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问卷,由被调查者家属填写,当场完成问卷并收回,问卷内容包括认知障碍、情绪反应、理解力、记忆力、注意力、计算力、睡眠情况等。与干预前、干预1年后分别填写1次,每次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有效回收率100%。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P

结果

从表1可见,干预1年后,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显,大多数能协助家人做简单的家务活,有部分血管性痴呆患者刚开始卧床不能行走,经过一段时间肢体康复训练后能持拐独立行走,认知思维能力也有所提高,证明积极康复锻炼及社区居家护理干预很有必要。但是调查也发现,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判断力的改变不明显。社区护士要加强指导家属对患者多观察,帮助患者进行康复方面的训练,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以延缓病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讨论

社区护士督促家属积极配合患者进行康复是有效的

现代神经功能康复理论―习得性废用论认为,主动康复训练可预防或减少行为的改变[4]。表1显示,居家护理干预后,轻中度痴呆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明显,大多数能协助家人做简单的家务活。通过鼓励表扬增加患者自信心,部分患者脾气好转,减轻了焦虑症状。部分血管性痴呆患者经过训练后能持拐独立行走。但是,患者记忆力、计算能力、判断力改变不明显,家属对患者关爱、帮助等情感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科学的饮食结构对预防进一步病变起到积极作用

氧自由基是痴呆祸首,给予富含维生素C、E、胡萝卜素及硒等抗氧化物质可消灭自由基。钙可以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与传导性,改善患者认知能力。老年痴呆与饮食习惯有关,如过多摄取肉类、油脂类食物易使脑动脉硬化,社区护士上门指导家属在日常饮食中补充粗粮、各种海产品、食用菌、乳类、豆制品及各种蔬菜水果等,以满足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矿物质,预防血管硬化,防止痴呆进展。

综合护理干预侧重于个人生活能力的照顾和支持[5]

心理护理对痴呆患者很重要,让家属积极主动与患者多交流,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尽可能尊重患者的意见,如果患者语言障碍表现为遗忘名称,家属护理时要反复说出名字强化记忆。家属、陪护人员态度要和蔼耐心,家人有空经常带患者到小区散散步,与邻居聊聊天,有兴趣爱好的患者还要鼓励其继续动手操作、唱歌娱乐等,多动脑,提高思维能力。

总之,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痴呆已成为老年人突出的健康问题和社会问题,加强对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家庭护理指导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李家育. 老年性痴呆病人护理210问[M]. 北京: 科学术文献出版社, 2000: 86.

黄永禧, 王宁华. 康复护理[M]. 北京: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 28-29.

张允岭. 老年痴呆早期防治手册[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93.

杨莘. 神经疾病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76.

篇(4)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老年护理;医疗保障

世界卫生组织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7%称为人口老龄化。2010年底上海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23.4%,上海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正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1]。

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故而在多次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等作为必须解决好的重点民生问题提出。2012年上海市启动老年护理保障制度试点工作,在部分街镇对80岁以上本市城保参保老人试行老年护理服务医保补贴制度,并逐步推广到全市。为了掌握普陀区相关医疗机构老年护理床位的资源配置、医疗保障等基本现状,探索适应本区地域、经济实际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建立更加完善的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与实施细则提供依据、更好地满足不断增长的老年护理服务需求,故以本区临床和医疗保险实际情况作为切入点,进行了此次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2011年普陀区户籍人口数87.89万人,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21.47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24.42%;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达4.22万人,占户籍老年人口的19.66%。

调查对象为普陀区大量承担着老年护理工作的共12家医疗机构,其中二级医疗机构1家,一级医疗机构11家(包括护理院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

1.2方法

1.2.1机构基本情况调查

围绕着12家医疗机构2010-2011年度的一般情况、床位基本情况、老年护理服务开展情况、机构服务人员情况等方面展开。同时调取12家医疗机构医保数据,针对住院老人的数量、医疗保险类型、医保支付比例等关于老年护理医疗保障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

1.2.2 2011年度住院病人调查

根据区域经济水平,划分为好、中、差,抽取各医疗机构所辖区域经济水平中等的进行老年护理需方住院病人调查。此调查以问卷形式,严格按照要求于调查当日(2011年7月25日)由病区内熟悉病人情况的医护人员进行具体填写,内容涉及住院病人的基本情况、服务利用和服务需求等几个方面展开。

2.结果

2.1老年人口现状

2011年普陀区户籍总人口数87.89万人,其中60岁及以上人口数21.47万人、占总人口数24.42%,占比较2010年23.28%升高了1.14%。

2.2老年护理病床一般现状

2.2.4 2011年度住院老人医疗保障和医保费用使用情况:

(1)12家医疗机构都是上海市医保定点单位,将老年护理服务中与疾病相关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结算范围。由于机构属性不同、提供老年护理服务方式不同,服务对象所获得医保待遇也会出现较大的区别(详见表3)。家庭病床的情况也与此类似。另在收治老年护理病人时,仅1家医疗机构有明确的出入院标准。在具体操作上12家单位均缺乏完善的老年护理评估制度和标准。

2.3老年护理病床需方住院老人情况

2.3.1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基本情况: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714人,平均年龄80.6岁。其中60—69岁32人、占4.48%,70—79岁187人、占26.19%,>80岁480人、占67.22%;慢性病3种及以上的398人、占55.74%。

2.3.2 调查日当天住院病人医疗保障类型:收治老人一般为辖区附近居民,医疗保障类型以城镇医保和居民医保为主,分别是492人和164人、所占比例是68.91%和22.97%。

3.讨论

3.1人口老龄化

本次调查对象已基本覆盖区域内户籍老年人口。截至2011年12月31日,区域内60岁及以上户籍人口占户籍人口总数24.42%,65岁及以上人口数1占总人口数16.60%,两者所占比都成倍于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的10%和7%的标准,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年型。因此我们的老年护理工作从现在起的很长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3.2供需矛盾异常突出

3.2.1 2006年相关调查数据表明我国老年人口5%有入住养老机构的需求。若按此比例计算,我区需要老年护理床位10735张,而目前实际开放数为1244张,仅占需求量的11.59%。

3.2.2在调查日当天714名住院老人中,79.13%的老人表示在自己生活不能自理时不希望长期住院,愿意在家中接受老年护理服务。然而家庭结构的变化、独居老人逐年的增多等趋势,致使家庭护理的功能日益削弱,同时将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及健康护理的困难与压力转嫁于医疗机构[2]。

3.3老年护理家庭病床知晓率低、建床率低

本次调查资料还显示开展家庭病床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知晓率不高,仅37.81%;这些住院老人曾经在未住院期间建立过家庭病床的少之又少,为4.89%。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担上门服务工作时间占年服务量比例不高,最低为2.3%、最高为20%、平均为10.2%。2011年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有老年护理家庭病床数1868张,仅占老年慢性病护理需求量的2.92%。这种中心住院床位供不应求、家庭病床建床率低,以机构护理为主、家庭护理为辅的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老年护理工作的推进。

3.4老年护理病床医疗保障覆盖率高、“看病贵、住院难”依旧存在

3.4.1从医保统计分析数据显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是两大主要的医疗保险类型,占96.88%,达到基本全覆盖。

3.4.2在现行的制度框架下,医疗保险将老年人非基本医疗照护、生活照护等列为“不予支付”的项目[3]。以2011年度12家医疗机构的老年护理病床平均住院天数142.47天来计算,病人除人均承担医保费用中的自负部分1519.59元外,另每人次住院人均还需支付生活照料劳务费约4200元;在家庭中,老年护理及生活照料的费用往往更高,对于平均2000元左右退休金为经济来源的老年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有部分真正需要老年护理服务的老人,在一时难以入院的情况下,即使享有城保或居保等医疗保障,仍将养老院或民营医疗机构作为解决问题的无奈选择,从而加重了经济负担。所以政府一再在医疗、医保上给予优惠政策,老人们的“获益感”仍不明显,也难以快速扭转“看病贵”的现象。

3.4.3另一方面家庭护理效果不理想,费用又不能纳入医保,全部由老人承担。与身体状况相似的住院老人比较,享受的医保待遇相差较大。在这种情况下,老人或其家属们常常借所患疾病急性发作的名义住进医院接受护理,为此造成医院滞留大量不愿出院的“赖床老人”,故而老年护理床位“一床难求”,“住院难”矛盾无法缓解。

3.5完善老年护理床位工作的一些建议

3.5.1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对承载着大量老年护理服务工作的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投资、服务岗位适当经费扶持、人员编制合理配置等,从而保证对老年护理服务的持续投入,不断优化布局、提高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内,是否可试点医保基金划拨,从个人医疗保险帐户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建立老年护理服务专项资金,对一定年龄以上的、严重失能的、家庭经济实属困难的老年参保对象,在老年护理服务中产生的非医疗护理、生活护理费用,按参保人员具体情况给予适当补贴[4]。

3.5.2建立科学的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 社区老年护理服务新模式应是家庭照护与社区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新模式。首先:依托社区、居家为主,注重居家照护在老年护理服务中占主体地位,鼓励老人回归家庭。其次:机构护理为辅助。利用传媒的力量广泛宣传,让居民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项服务功能。医护人员也必须走出去、主动下沉社区,尤其是目前已在部分街镇试行的“高龄老人居家护理费用医保支付”的情况下,更应以家庭医生制服务为抓手,积极探索以“老年护理服务”为突破口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

3.5.3普陀区区域内已在卫生行政部门登记备案的民办医疗机构2家,核定床位数100张,均未被纳入医保范畴结算。为进一步避免资源浪费,应及时整合资源,合理开发辖区医护市场,将民办医疗机构的空置床位引入至老年护理病床管理中。

3.5.4借鉴国外经验勇于探索 引入时间储蓄。对参加家庭护理的非专业护理人员,如志愿者、义工等,由社区计量考核计入护理服务时间储蓄。借鉴义务献血的用血机制,时间储蓄可以支付自己及直系亲属的护理需求,将来年老或需要护理时,可以获得同样时间的照顾[5、6]。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2010年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告,2011,4.Http//

[2] 徐勤,汤哲.我国长期护理的现状与趋势[J].人口与经济,2007;(2):6-12.

[3] 赵薇,郑树忠,彭佳平,等.上海市老年护理保障制度建立的动因、风险与路径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529-531.

[4] 桂世勋.构建广义的老年照料体系[J].人口与发展,2008,14(3):78-83.

篇(5)

关键词:医疗护理 人文关怀 功能 心理诉求 人性化设计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快速发展及使用者对医疗护理器械的的要求的提升,同时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现象,解决因身体虚弱卧床不起或因疾患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的家庭照料与看护是人口老龄化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传统的医疗护理器械是建立在使用者为医护人员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适应使用者由医护人员到普通病患或家属的变化,因此医疗护理器械产品亟待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设计思路不仅需要考虑使用者的体力、感知能力、认识能力及动作灵巧性,而且需要更多的关注病患与家属的情感需求。本文则从人性化角度出发,浅析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功能改进及发展,旨在使医用多功能护理床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已顺利闭幕,会后全国各地基层单位均组织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其中,医疗改革引起了绝大多数民众的关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就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改工作做出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对医疗体系“软硬件”的改善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涉及到13亿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幸福安康,是经济社会领域的―项重要综合改革。本文以医用多功能护理床为代表,针对医疗“硬件”的功能创新作出了简要分析。

一、当代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现状分析

医疗器械产品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国家医疗水平的发展。而在医疗器械产品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范围最广的则是医用多功能能护理床。随着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市场不断扩大,很多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不仅技术水平处于中、低档,重复生产现象严重,而且设计起点低,产品设计时往往追求短暂的商业利益,对产品造型情感因素在医用多功能护理床中的作用认识模糊,甚至匮乏。

目前,我们在医院病房里看到的最为常见的医用护理床仅仅是以床的形式,辅以一些基本的升降功能。大致材质结构如下:

1:床架:采用无缝钢焊接成型,表面经过酸洗、磷化后静电喷塑。

2:床板:采用低碳钢管焊接成型,表面经酸洗、磷化后静电喷塑。

3:床头、床尾:采用ABs工程塑料一次成型

4:脚轮:采用刹车装置橡胶万向脚轮,锁定稳固。

主要功能如下:

1.起背功能:起背角度为:0-75,实现背部缓慢升起,需陪护人员协助使用。

2.可拆卸餐桌:供病人吃饭学习等使用。

通过大量的调查显示,这类普通医用多功能护理床并不能满足术后恢复期的病人及不便行动的病人的使用需求。通过调查分析,发现主要的问题及不足如下:

1.如厕难:卧床病人需要在病床上使用便盆,不仅不卫生而且病人非常痛苦,同时也给护理者增大了工作量。

2.翻身难:病人无法自行完成翻身动作,需在看护者的协助下完成,由于力度及姿势把握不够精准,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

3.清洗难:卧床病人洗漱困难,只能在看护者的协助下完成基本的擦拭。

4.看护难:目前医用多功能护理床并未实现设备监控功能,使看护者必须花费大量时间来陪护病人。

5.病床清理难:在换洗病床床单时卧床病人需要在忍受强烈疼痛的情况下起身下床,待更换完之后再忍痛躺会病床,不仅需要花费较长时间,还使得病人忍受多余痛苦。

6.其他问题:卧床病人的恢复期生活十分单调乏味,使病人对住院产生了很强烈的恐惧与排斥

因此,研制生产出安全、舒适、易易操作且价格适中的医用多功能护理床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基于使用者对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心理诉求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主要受众包括有术后无法行动的病人、腿部创伤造成行动不便的病人及身体状况欠佳需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结合以上三类人群,我们针对目前设备可能具有的功能设计了细致的调查问卷,用以发现不同使用群体对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功能需求。在对反馈结果进行统计和整理后我们发现,对于腿部创伤而造成行动不便的病人而言,因为移动能力缺失给他们正常生活带来的极大不便,他们对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移动能力非常注重,在功能的选择上这类群体把医疗护理器械可控电力移动系统,语音识别和控制系统和网络及电话通讯系统作为了首选的三种功能。而身体状况不佳的中老年人及术后恢复期的病人而言,因为对自已身体健康状况非常在意,因此把基本护理功能如按摩功能。血压测量功能,体温检测功能放在第一位。对于长期抱病在床的病人来说环境监测自动报警功能和呼救系统显然比其他功能来得都要重要,而手动定时调节和辅助大小便的功能不仅能方便病患也能方便病患的亲友,远程监护功能更是给照料病患的亲友带来了最大限度的方便。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发现,不同的用户群体对于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心理诉求虽然有着一定的差别,但是这些功能并不是不能整合到一起,根据上述提到的问题,我们对医用多功能护理床的改进有了一个统一的大方向一―人性化改进,体现更多的人文关怀。

三、医用多功能护理床“人文关怀”因素体现及可行性分析

经过大量跟踪调查,我们将用户使用过程中功能改进列出了以下九条并对其可行性和成本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类如下:

1.护理辅助结构:输液架、书饭桌、遮挡帘

2.轮椅功能

可使病人能够在0-90°任意角度坐起。坐起后可配合餐桌用餐或者读书学习。多功能餐桌可拆卸,不用时可放入床底部。经常让病人坐起,可防止组织紧缩,减少水肿现象。有助于活动能力的恢复。病人坐起后,可拆下床尾,从床尾下床。

3.洗脚功能

该床可摘去床尾,配合轮椅功能可以更方便给病人洗脚,按摩。

4.防下滑功能

坐起时臀部下落,可有效防止病人被动坐起时向下滑动。

5.便孔功能

摇动便盆摇把,可实现便盆与便盆挡板的切换。便盆就位后自动升起,使便盆紧贴床面,防止排泄物漏到床外。被护者坐立式,平躺等姿势排便都非常舒适。该功能解决了长期卧床病人的大小便问题,当病人需要大小便时,按顺时针方向摇动便器手把,使便盆送到使用者臀部下面,配合使用背部、足腿部的调节功能,病人就可以以最自然的坐姿进行大小便。大小便结束后,按逆时针方向摇动便器手把,便器盆移至床边。无论是躺卧还如厕病人不会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护理人员只需在有空的时候清理一下便盆就可以了。

6.翻身功能

实现左右侧身的工作原理,是采用齿轮滚动,推进齿条向上,直接顶向活动床面的方法,床面是由六片组合的,由合页连接的床面,通过六片组合的床面可完成床的后起、左起和右起,过机械手摇方法可使瘫痪者左右翻身。

7.病床清洁功能

借助传送带原理,只需在病床旁放置一张同样具有传送功能的病床,可使病人平稳移动到该病床,完成另一张病床的清洁工作。

8.医疗护理功能

血压测量,体温测量,脉搏测量,肢体按摩装置。

9.监测护理功能

环境监测,报警、呼救装置,自动防坠装置:在床身侧面扶手安装感应装置,可以良好判断病患,完成防坠和防坠报警。

10.辅助功能

视频装置,收音机接收装置。

篇(6)

ICU即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又称加强监护病房综合治疗室,治疗、护理、康复均可同步进行,为重症或昏迷患者提供隔离场所和设备,提供最佳护理、综合治疗、医养结合,术后早期康复、关节护理运动治疗等服务。

有针对性的监测供给,又被称为深切治疗部。是随着医疗、护理、康复等专业的共同发展、新型医疗设备的诞生和医院管理体制的改进而出现的一种集现代化医疗、护理、康复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

ICU把危重病人集中起来,在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以期得到良好的救治效果。ICU设有中心监护站,直接观察所有监护的病床。每个病床占面积较宽,床位间用玻璃或布帘相隔。ICU配有床边监护仪、中心监护仪、多功能呼吸治疗机、麻醉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起搏器、输液泵、微量注射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CPM关节运动治疗护理器等设备。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关键词:被服;管理;被服中心;住院病区

被服是患者住院单元一部分,是医疗机构提供给患者住院期间使用的家具与设备的其中一项;是患者住院期间用以休息、睡眠、治疗等最基本的生活单元。医院的被服基本上由医院总务部门、住院病区或使用科室、被服中心各负其责,协调管理。近几年我院在为临床一线服务的理念中,在被服管理模式中进行了两次变革探索,洗涤公司变被服公司,实行从购置--更换--洗涤均由被服公司"一条龙"服务管理的模式,现浅谈一下工作体会。

1临床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地理环境为一院两区,既江北院区、江南院区,开发床位2400张,设43个住院病区,其中江北院区37个住院病区,江南院区6个住院病区。

2 医院传统被服管理模式

2.1医院总务部门 负责被服的采购、财产统计;负责住院病区、洗涤公司间的协调。

2.2医院住院病区 负责被服的领取、数量清点、被服质量、储存管理、及具体到每张病床前的被服更换。

2.3洗涤公司 负责到医院各住院病区收取污被服,运回到洗涤公司集中清洗、整理,次日按数量送回医院各住院病区核实确认签字。

3 问题

3.1被服使用周期时限 住院病区反映被服破损较频繁,多数为器械挂损,缝补后再次使用患者不理解,只有报损;洗涤公司反映住院病区被服超出被服使用时限。

3.2被服数量不符 医院感染部门规定,禁止在住院病区的病房、走廊处抖动被污染的被服,而护士又不便出科到洗涤公司参与清点,出现污被服清点不清。

3.3错送 被服均属医院各住院病区的固定资产,印有相应住院病区的标识,洗涤公司为保证数量相符,或在整理被服过程中分类错误,出现错送现象。

3.4医院住院病区储存备用被服不足 洗涤公司要求医院各住院病区按床位数的3倍购置被服数,医院住院病区被服管理者①节约开支,②对病床利用率估计不足,使住院病区被服储存备用不足的可能,引起被服周转缺乏。

3.5清洁服务送达医院住院病区,等候时间过长无护理人员清点或护理人员忙碌手中工作不理睬,延误洗涤公司工作人员的时间。

4被服管理两次变革的探索

4.1被服管理第一次变革

4.1.1运行方法 我院自2012年2月起,尝试医院通过物业公司设置被服更换岗位,完成住院病区护士承担的被服数量清点、及病床前的被服更换工作;被服更换岗位的工人由物业公司和医院共同管理。

4.1.1.1按照4~5个科室安排2名工人(2名工人为一个被服更换单元),负责该区域被服的数量、被服质量、病床前的被服更换,病情危重患者的被服更换,需在护理人员的协助或指导下进行。

4.1.1.2每个被服更换单元,建立错峰被服更换时间流程,使每个被服更换单元的住院病区护理人员,知晓该组被服更换工人在某个时间段的位置,便于临时性任务时与被服更换工人的联系。

4.1.1.3每个住院病区护士站建立登记本,登记本眉栏要求设有日期、登记时间、床号、需更换被服的时间范围、完成更换被服的时间、护士签名、更换者签名、督查护士签名。

4.1.1.4被服更换工作人员需在上午、下午上班后的第一时间,到本人被服单元区域查看登记本,及时与住院病区的护士站联系,便于工作的开展。

4.1.1.5被服更换人员的培训 进入住院病区与住院患者接触的工作人员需行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4.1.1.5.1语言培训,语言是交往中的重要工具,与患者沟通态度自然,言语得体,语气寓于感情,充满温暖,取得患者及陪护人员的敬重,便于工作的展开。要求每次进入病先主动问候,避免直呼床号,介绍进入病房的目的,赢得患者或陪护人员的配合,提示将贵重物品放存妥当;离开时也向患者示仪。

4.1.1.5.2被服更换操作程序,按基础护理教课书内容进行培训。

4.1.1.5.3医院感染基础知识的培训,禁止在病区的病房、走廊处抖动被污染的被服;注重手的清洁与消毒。

4.2被服管理第二次变革的探索

4.2.1管理模式 在被服管理第一次变革的基础,我院于2013年2月起,又在医院江南院区尝试被服服务实行租赁制,洗涤公司更名为被服公司;被服的固定资产属于被服公司,被服管理、服务、清洗、整理、日常病床前的更换,均由被服公司实行"一条龙"服务;医院方各住院病区开放床位均按暂空床或麻醉床、备用床铺设,另住院病区护士站均按保留5~7套被服,备夜间临时使用。

4.2.1.1医院总务部门 负责核算成本,起草院方与被服公司间的合同协议,督查合同协议的执行情况,负责医院住院病区与被服公司间的协调沟通事宜。

4.2.1.2医院住院病区:每个住院病区护士站建立登记本,保留第一次变革被服更换的运行方式,配合被服公司工作人员及时核对及时签名认可。

4.2.1.3被服公司:负责被服的采购、财产统计;被服清点、质量、储存、周转、管理、及病床前的被服更换;收取污被服,运回洗涤中心集中清洗、整理,按被服更换流程达各住院病区并核实确认签字。住院病区更换被服的运行方式按4.1.1进行;被服更换的工人由被服公司管理。

4.3优点 被服集中管理,减少库房被服备用基数,节省空间,便于医院被服计划使用与管理;减轻护理人员工作负担及压力,提高工作效益;降低医院运行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