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职业素养论文

职业素养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12-13 01:41: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职业素养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职业素养论文

篇(1)

1.职业素养培育的针对性有待增强

当前,广大中等职校认真围绕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制定详细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标准。但人们还缺少针对具体专业类型,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由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职业素养的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如果人们不能密切联系具体专业类型,对接学生未来职业岗位或职业岗位群培育学生的职业素养,最终将影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2.职业素养培育的层次性有待明晰

当前,人们普遍认为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人们对职业素养内涵认识存在差异,既有抽象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习惯等认识,也有具体的工作责任心、耐心,严谨、踏实作风,公平法制观念等非常具体的认识。因此,人们对职业素养培育的认识五花八门,导致职业素养培育的层次性不清晰,影响了职业素养培育的成效。人们需要建立整体的职业素养培育架构,明晰职业素养培育范畴,同时要明晰面向具体专业、具体职业、具体岗位的职业素养内涵。

3.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当前,人们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普遍开展职业素养培育,课堂教学、顶岗实习、校园活动等多途径、多渠道展开,但职业素养培育的实效性有待检验与反思。虽然职业素养培育的理想目标是促进学生职业活动中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讲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但实际上,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需要对学生全面的、综合的考验,需要职业教育过程长期的、反复的培育。因此,职业学校要注重校内教育教学活动为学生奠定职业素养基础;要注重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实际职业活动中勤学苦练、自我修炼、主动提升,最终达到理想的境界。

4.职业素养培育的时代感有待对接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互相协调,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各行各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发生重大变化,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广大中职生走向社会,面向的往往是全新的世界,陌生的天地。因此,职业学校在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要主动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高职业素养培育的时代感,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基于专业类型培育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对策

针对当前职业学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积极地、主动地寻求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切实提高广大中职生职业素养培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

1.加强专业类型研究,明晰职业素养培育目标

当前中等职校开设的专业一般都对接市场需求,努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我们需要通过加强具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专业课程体系设计、课程教学目标设计等诸多环节,深入研究具体专业的特征,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目标设定中,我们要全面贯穿学生职业素养有效培育宗旨。事实上,面对具体专业类型,我们要明晰的职业素养培育内容,目标越具体越好,越细化越好。通过职业素养培育目标的确立,促进学生树立职业素养所需的观念意识,形成职业素养所需的情感态度,建立职业素养所需的思维方式,养成职业素养所需的行为习惯。

2.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夯实职业素养培育基础

中等职校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需要具备诸多方面的客观条件。一是要加强校园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对接企业真实工作场景建设专业实训基地,为加强学生专业实习,促进学生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准备物质条件;二是要加强理实一体化技能教室建设,加强现代信息化手段应用,如多媒体教室、理实一体教室、电子录播系统等现代教学设施,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三是丰富校企合作形式,通过引企入校、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合作形式,搭建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平台。

3.加强企业学习调研,深化职业素养培育对接

职业教育需要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对接,中等职校广大教师要主动走进企业调查研究、学习参观,更新教育教学内容、教育教学观念,提高专业课程教学对接市场需求的吻合度。同时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择课程教学内容,全面优化学生职业知识结构、职业技能结构,更要把企业优秀文化吸纳到学校教学过程。加强企业调研,既要选择规模较大、技术领先、管理先进的企业调研,也要选择广大职校生最可能就业的行业企业调研,切实提高职校生职业素养培育与企业的对接程度。

4.加强全员育人实践,充实职业素养培育力量

为切实提高广大中职生职业素养,中等职校要建立全员化育人队伍,行政管理干部队伍、班主任队伍、任课教师等是责无旁贷的培育学生职业素养的主力军。而宿舍生活指导老师、车间实习指导老师、食堂工作人员、校园安保人员等,也要参与到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全员化育人实践,首先是要以己为范,率先垂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次要有意识、有目标地教育与引导学生提高职业素养,修炼职业素养,涵养职业素养。

5.加强有效途径探索,提升职业素养培育实效

中等职校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是比较艰难的事情,一是由于职业素养内涵丰富,学校难以面面俱到,二是学生对象众多,中等职校学生规模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培育的工作压力比较大。因此,中等职校要积极寻求有效的途径,以整体性职业素养架构为引领,既要注重公共职业素养培育,也要密切联系专业实际加强行业职业素养培育、岗位职业素养培育。要充分利用公共基础课程点滴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课程浸润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实习实训课程仿真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顶岗实习实境式培育学生职业素养,明方向、选途径、增实效。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浓郁职业素养培育氛围

篇(2)

1.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基础知识薄弱。笔者在上课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动力上都比较欠缺。大多数高职学生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多多少少存在着心态上的自卑和自暴自弃,在学习方面缺乏自信心和兴趣,缺乏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缺少克服困难的勇气。

2.纪律观念不强。大学生活不象高中生活,管理没有那么严格,没有家长的督促,再加上现在科技的发达,单招生容易课上和课下沉迷于网络,造成手机不离手的现状,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和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3.自我意识强,喜欢标新立异。高职高专单招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喜欢穿时尚类的服装,喜欢参加社团的各类文艺演出和体育活动。但是由于父母的溺爱,造成以自我为中心,思想上涣散,自我约束力和责任感差,团队意识差和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4.职业意识普遍比较低,远远不能达到社会和企业的要求。笔者通过毕业生跟踪调查、用人单位走访、与在校生座谈等方式了解到学生的专业素质还可以,但是职业道德意识比较差。比如在职业选择方面,表现出对单位的工资待遇和工作地点的关注,进而出现高的工资待遇以及好的工作地点应聘者众多,而其他一些比较普通岗位却无人问津;在敬业精神方面,高职学生的奉献精神和意识也在不断下降,更在乎索取利益;在创业方面,高职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比较淡薄,其积极进取、吃苦耐劳、不懈奋进的精神在不断衰退。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不愿意去基层、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特别是不愿意去农村和贫困落后地区就业。面对社会最需要且又适合他们工作的岗位无动于衷,甚至呈现一种消极抗拒、回避与漠视的态度。很多单招生是本着不得不来的想法进入高职院校的,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及以后所从事的职业并不了解,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没有“职业”这个概念,许多学生根本不知道在平时学习生活中要注重培养自身职业素养。因此,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职高专单招生职业素养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理念,结合学生未来从事的岗位群来改革教学方法和调整教学方案,形成更加有效、更有针对性的全面的考核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牢牢把握知识和能力目标,又要实现德育目标,注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将显性职业素养(即知识技能)的培养和隐性职业素养紧密结合起来。以酒店专业的酒店督导课程为例,酒店督导课程以酒店一线管理人员现实工作岗位环境为导向,根据毕业生就业岗位的需求设计课程标准,以行动导向为教学设计的原则,以“做中学,学中做”融实践教学和理论知识为一体的行动导向的方式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专业能力,比如准确接受工作任务的能力;制订接待计划的能力;安排落实日常工作的能力;制订与落实培训计划的能力;与各方面人员的沟通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人际关系处理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等。这样各个小组分工协作,各司其职,培养团队精神,掌握行业规范,分步骤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标准完成工作任务,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和作风。本课程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摈弃传统的以书面形式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形成教学过程、实际操作、理论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最终成绩由三部分构成:

⑴教师评定。主要从着装仪容仪表、程序完整性、情节合理、问题设置及处理、角色表演自然度、语言表达逻辑性、专业术语使用是否得当、组织纪律性强、灵活应对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⑵组长评定。主要评定小组成员在模拟排练过程中态度是否端正、能否积极投入、踊跃参与,是否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意识。

⑶基础知识考核随堂进行。主要考查理论知识,注重基础知识与分析能力的考核。只有将职业技能训练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作为课程教学两条并行的主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将教书育人做到实处,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顶岗实习中落实职业素养教育

脱离了职业活动职业素养教育就像是鱼儿脱离了水,职业素养的培养就成了“纸上谈兵”,很难有实际的成效。而顶岗实习无疑是在校生职业素养教育最直接和最高效的教学环节,这样才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实处,真正实现职业素养教育。我系拥有良好规范的三星级以上实体酒店三十余家,能够充分保证并满足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实训的需要。在校生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到酒店现场参与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比如酒店的接待,摆台,人员安排,部门协调等,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习惯、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理想等。学生以员工的身份在企业真实的环境中边工作、边学习,既提高了专业能力,又具备了企业工作经历,为今后工作缩短了上岗距离,提高了人才质量。学校教师会不定期地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巡查,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促进共同进步,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把职业素养教育落实到实处,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3.第二课堂中深化职业素养教育

篇(3)

1.专业教师必须是优秀的“职业人”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要想“为人师表”,就必须是一个优秀的“职业人”,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专业教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才。

2.专业教师要悉心研究本专业(行业)的行业规范和国家职业标准

在国家职业标准中,不仅规定了各行业从业人员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更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专业教师只有了解、掌握了本专业(行业)具体的规范和标准,并恰到好处的融入到专业知技的学习过程中,才能逐渐地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职业人”。

3.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专业教师要在“导”的过程中,巧妙、适时地融入素养的培养,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同时,专业教师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平凡的细节优化和持续的教导和培训,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比如,在专业活动中教师始终坚持督促学生根据课前任务做好实施计划(方案),提前到达场地(实训室、一体化教师)并做好相应的准备,实施中遵守操作规程、认真观察及时记录、相互合作、有问题及时沟通,实施后清洁卫生、及时总结等,长此以往,学生就养成了符合企业(社会)要求的职业习惯,良好的职业素养就会渐渐地表现出来了。

二、专业课堂并重职业素养培养的困境

1.专业课堂教师缺乏全面育人的意识

南开大学校长一语“很多教师缺乏职业意识,没有育人观念”道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更是孤注技能的提高,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普遍现象。

2.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过于繁重

职业院校学生在校的时间比规定的学制要短,以高职院校为例,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两年多一点,加之公共课不能有效压缩,这样留个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时间就更少了。这种现实情况导致每次专业课内容多、时间紧迫,很多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职业素养的培养了。

3.部分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不够全面

篇(4)

非专业职业素养是一种通用能力和必备人格,是从事不同专业的人共同需要的素养。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含义非常广泛,包括思想品德素养、身体心理素养、能力素养和创新素养。每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艺术素养、科学技术素养、身心健康素养等都属于非职业素养的范畴。非专业职业素养需要通过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多途径、多方式共同培养。本文只研究与专业实践教学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

2与专业实践教育相关的非专业职业素养

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践教育凸显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和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是非专业素养培养的优良载体,学生在专业实践锻炼过程中,不自觉地发挥着非专业职业素养。教师通过设计与专业实践相关的非专业素养,引导学生重视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结合笔者专业实践教学,认为通过实践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严谨自律、奉献精神等;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如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等;培养学生职业习惯和职业意识,如团队合作、安全意识、行为习惯、节约意识等;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设计

3.1以专业课程实践训练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专业课程实践训练形式有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以项目教学法实施专业课程实践训练,能较好培养学生非专业职业素养。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完成项目任务,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注重的不仅是最终结果,更强调完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要求学生工作严谨认真,一丝不苟;要求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当学生碰到疑难问题时,在学生之间,在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交流沟通,共同讨论,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在项目实施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成果展示,每组进行项目实施总结并发言,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完成项目后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3.2以专业顶岗实习途径培养非专业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是学生就业之前的一个重要学习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进一步的强化与提高,非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也得到空前的锻炼。顶岗实习期间的非专业职业素养培养可设计成三个阶段:顶岗实习初期,顶岗实习中期,顶岗实习后期。在顶岗实习初期阶段,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并接触到人生的第一个岗位。在这个阶段,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并不是主要的。学生首先面临的是如何适应企业环境,包括如何与同事相处,如何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如何接受任务并完成任务等。在实习初期阶段,可以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养为主要内容,如敬业精神,教育学生应该转换角色,把自己看成是公司员工,而不是学生。在实习中期阶段,随着学生实习生活的进展,学生已经熟悉并适应了企业环境,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极大的提高和巩固,学生可以和团队中成员一起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务。在实习中期阶段应该以提高学生基本能力素养为主,并继续重视其他素养的培养。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学生会产生大量的专业疑问,觉得自己懂得太少,在校期间学的非常基础。这时应该鼓励学生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学习专业书籍等途径自我解答疑惑,鼓励学生和自己的师傅、带队老师交流,解决专业疑问。在此阶段,学生会面对与更广泛的人员交流,交流沟通变得非常的突出与重要,学生应该不断总结自己在交流沟通方面的不足,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巧。在顶岗实习的最后阶段,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岗位工作,已经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对专业的了解也比较全面。此时应培养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是一个人对职业的认识和态度以及他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通过职业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理性地选择自己的职业方向。

4非专业职业素养的考核设计

篇(5)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素养;问题;对策

职业素养教育会对中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中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际教育中还在很多问题,如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差、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不足、学生职业能力差等,对此,在实际中,中职院校必须积极的探索学生职业素养教育途径,以此满足社会各界对学生能力的要求。

1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职业素养教育意识差:伴随教学体制的改革,职业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获得良好成效,特别是中职教育效果更加明显,对于中职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具有一定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对中职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主要是关注的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但是关于职业素质教学的实践较为稀缺。同时,部分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也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这样会导致部分学生的职业素质意识较为薄弱。导致该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教师没有改变自身原有的教学观念,总是沉浸在职业技能培训的教学模式中,这种陈旧的观念导致职业素质教育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种不重视不仅仅是理论教学方面的,还包含时间教学方面的。1.2职业素质教育实践不足:在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言传身教是十分重要的手段,教师只有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才能对学生言行带来影响。就目前而言,在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很多教师对自身的言行不太重视,并没有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教育,对教师而言,学生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可以对自身的言行进行规范、监督,但是在实际中,中职学生并没有坚定的意志力,难以抵御外界的不良诱惑,容易在思想上发生偏差,从而影响到职业素养教育质量。1.3学生职业能力不足:就目前而言,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在学习中,当学生遇到困难后,经常会向教师请教,或者置之不理,学生很少独自去查找资料进行解决,这就说明学生缺乏努力专研的精神。此外,很多中职学生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观念比较差,而在实际中,企业对员工的团队精神、独自解决问题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此可见,学生当前的职业能力很难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对策

2.1多方位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活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时实践引导较课堂教学重要,因此,教师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应积极开展相应的职业素质实践活动。同时,教师还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在上课时举办演讲比赛等主题活动,增加案例故事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让学生反思实践活动,进而让学生感受强大的精神力量,真正意识到规范自身行为的重要性,最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2.2构建“教—产—研”一体化办学模式:在当今这个教学环境中,之后少部分中职院校采用教、产、研结合的的教学模式,多数院校还是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纵使有一小部分中职院校具有一定的产业公司性质,但依旧同产结合的较少,不相匹配,进而使得学生不能将自身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这种状况下就更不用说研这一部分了。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中职院校应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有效克服面临的种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资金的投入,进而使得教、产、研相匹配,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习基地,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水平,最终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2.3加强学生职业水平教育:在新时期下,要想全面提高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水平,就必须对现有的中职学生进行良好的职业技能教育,由于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要低于高中、高职学生的水平,因此,中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文化水平的教育,并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自学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水平,以此促进学生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验证学生的职业技能。此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敬业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发现解决问题能力,以此满足社会各界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3总结

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中,中职教育是十分关键的一个部分,在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会对整个中职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中,必须对中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存在的不足,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顾革生 单位:广西机电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树芳,宋岭.中职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魅力中国,2013(23):191.

篇(6)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因为“工作踏实,技术过硬”倍受企业青睐,但也有反映有些毕业生在技能上并不差,但在职业素养上有欠缺,表现为工作现场管理意识差,不能严格遵守规则做事,责任心差,缺乏合作精神等问题。这是因为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注重知识技能掌握,忽视职业素养培养”,职业素养培养落实不够,基本成了一个空口号。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学生顺利就业和实现又快又好发展的基础,现在的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由原来的重高学历转变为学历、职业素养并重,甚至以素养能力为重。因此,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把工作落到实处,培养行业职业发展所需要的通用技能和素养,真正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提高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2在实训管理中推行6S管理,培养学生的员工感

实训室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实训现场类似于企业员工的工作岗位。我们不妨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把企业的管理方法引入实训教学中来,营造浓厚的职业教育环境氛围,实施情景仿真教学。尽管环境不起决定性作用,但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实训教学融教学要素、企业要素、职业要素于一体,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中,形成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能力。企业的管理方法有多种,但多是相通的。6S管理是现代企业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技术,它是通过规范化和流程化的运作模式,改变人的行为习惯和工作现场,提高员工的自我素质,从而有效地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内容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这种管理模式十分适合实训室的管理。学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方面,犹如刚步入小学的孩子,这给实训室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一些上课班级和实训课程比较集中、所需器材药品较多的化学类实训室,如果没有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很容易出现混乱状态。高职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桥梁,这一阶段,必须将职业素养这一软肋变得强大起来,在实训教学及管理中引入6S管理机制,可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的深度交融,加快学生到企业员工的角色转变。

3在实训管理中推行6S管理实施要点

实训室在6S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应把握6S管理精髓,做好宣传和师生的6S理论学习工作,制定出实训室6S管理细则,并在实施中不断完善。下面,以笔者所管理的化学分析实训室的实施情况为例介绍。

3.1整理、整顿,塑造清爽规范的实训现场

整理是将工作场所的任何物品区分为有必要和没有必要的,有必要的留下来,其他的都消除掉。实训现场只留下必须的、完好的器材设备,数量控制在满足实训需要的最低数量,其余分类进行妥善处理,该维修的进行维修,该废弃的废弃,彻底不用的移交后勤部门。整理之后即进入整顿阶段,就是把留下来的必要用的物品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此阶段的关键是定置管理、标示明确。实训器材据使用频率决定其位置,每天使用的物品,放到显眼且容易取放的地方,使用不频繁的物品放在仪器橱内,个别实训项目用到的器材,可放到器材备用橱中,并进行标示,以便查找。例如常用烧杯、锥形瓶的配置,学生日常化学分析一般要求平行测定2次,故每台配2只烧杯2只锥形瓶,放置于台面下的仪器橱内,按需取用;吸量管移液管使用频率高,置于架上放在实验台固定位置上;所用试剂置于试剂架上,备用试剂瓶、抽滤器材等放置于备用橱内。所有物品,实训结束,恢复原位,这样,实训室才会秩序昂然,各班学生才能做到想要什么,即刻便能拿到,有效地消除寻找物品所用的时间。

3.2清扫、清洁,创造明朗清新的实训环境

清扫是将工作场所内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工作场所干净、亮丽的环境。清洁是将整理、整顿、清扫进行到底,并且制度化,经常保持环境处在美观的状态。6S要求实训现场责任到人。实训结束,物品器材归位,实验台清洁,人人有责,值日生负责检查和整体卫生清理。卫生、器材归位情况以大组进行考核,按5%计入实训成绩。各项值日任务落实到每位值日生,任务分为:器材归位情况检查;实验台清洁;天平室清理;扫地、拖地、倒垃圾;水池清理及关闭水电门窗等,排好值日表,并把值日完成情况纳入各班的实训考核。学院的志愿者每周对实训室一次例行大扫除,确保了实训室的干净清洁。

3.3形成素养,确保安全

经过前面4S的不断加强,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工作和学习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培养积极主动的精神,持之以恒,形成素养。有了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严格按照规程操作,避免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药品及加热、灼烧带来的危害,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措施,杜绝安全事故,确保实训安全。

4实训室推行“6S”管理效果

6S强调规范管理的常态化、标准化,推动6S活动,营造出一种“人人积极参与,事事符合规则”的良好氛围,从而带动整个实验室良好的整体氛围。第一,改善了实训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整理”,扩展了实训空间;通过“整顿”,物有定位,减少了实验过程中因寻找器材、试剂等浪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清扫”,使我们无论何时走进实训室,都是干净整洁的,使人心情舒畅,脏、乱、差的实训环境再也不见了。第二,确保了实训室的安全化学类实训室与其他类型实验室相比具有实验药品毒性较大、玻璃仪器品种繁多、仪器设备多为易损品等特点,在实训过程中极易出现烫伤划伤、触电、爆炸、中毒等安全事故,管理中难度较大。在推行6S过程中,实训室宽敞明亮,通道畅通,没有随意摆放的物品,教学设备及基础设施的维护、保养良好,同时又增添了大量的安全装置和安全标识,有效地增强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措施,降低了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为实训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第三,学生职业素养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将6S管理观念、管理技术应用到学生的日常实训中,学生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迅速提高,精神面貌、学习效率、办事作风等有了明显的变化,团队意识增强,学会了按照规则做事,明白了工作中需要严谨、认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勤奋、节俭、务实、守纪的职业素养,我们的毕业生更受企业欢迎。

5结语

篇(7)

中职园艺生若想在竞争中立足,除了要具备过硬的技能外,还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周边用人单位的调研,了解到在科技经济发达的常熟,无论是发展环保、安全、生态、外向、集约化的园艺生产,还是培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商品,都急需培养和集聚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本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主要面向园艺生产管理、园艺新技术推广、园艺产品的贮藏与检测、园艺产品营销四大岗位群,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具有不同的特点:。从调研结果看,社会对园艺技术专业学生及综合素质的要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从调查中发现,复合型人才普遍受到欢迎,如文农科兼修的人才,即学园艺的不仅懂技术,而且要懂管理、懂市场、懂营销。

2.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的技术型人才园艺企业一般远离闹市,要求员工能够深入田间地头,参与生产,吃苦耐劳。因此,不少高学历的人才留不住,但动手实践能力强、愿意吃苦的中职生很受欢迎。

3.健康的心态和正确的就业观一个企业往往需要心态积极、平衡,能够乐观地接受任务和应付麻烦事的人。因为任何企业都会有不足的方面,面对企业的不足,心态积极的人才会表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并把它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摆正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4.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同时进行必要的行动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业绩。

二、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1.入学时

树立职业意识,规划学习生活。入学是学生人生一个重要的新起点,也是成长的关键期。对于每个跨入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职业生涯指导与学生即将开始的学习生活,以及他们个体未来的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在入学初期及时让他们在职业生涯教育中获得有益的帮助,引导他们从职业生涯发展的视角认识即将开始的新生活,在人生的进程中认真对待和规划职业学校的学习,他们便能由此生成积极的心理暗示,以良好的状态学习,充分地迎接职业的挑战[4~5]。

2.学习中

在园艺的课程设计上与学生就业联系起来,学生既是学生也是员工,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师傅,多将课堂搬到实训基地去,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更能多动手,能更多地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将基地上的一些温室大棚以承包的方式分配给几个园艺班,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每学期进行产出比赛,看看每个班的盈利情况。多给他们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合作精神。

3.就业前

安排学生去一些园艺公司和基地进行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园艺就业形势调查。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实用型的教育,很多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都充满了不切合实际的幻想。这需要由专门的职业指导教师来做好职业咨询工作,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自我和职业,了解社会就业的新形势和社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多方权衡,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最终做出合理的职业选择,使学生找到适合其发展的职业岗位。

三、通过职业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激发职业兴趣

专业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必须先让学生找到和专业的“关系”。情境的创设缩短了学生的现状与工作内容的距离,增强了现实感。通过参观合作企业、园艺实践基地和创业园等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可以迅速地让学生进入状态。通过了解工作环境、工作流程、岗位设置、职员形象等,使学生认识到自身和专业的“关系”,切身感受自己将要投身领域的重要性,培养从事专业学习的自豪感,由对职业的好奇转变为对职业的兴趣,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2.培养敬业精神

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一定要融入到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第一课堂到第二课堂,从基础课到专业课,从校内实训基地到校外社会实践,开创学校全员培养、全程培养、全方位培养的新局面。

3.创设竞赛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竞赛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定期组织园艺技能比赛,如:插花、嫁接、扦插、种子检测、修剪等,为学生创设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增强抗挫折能力及耐压性,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4.培养市场观念

市场经济是竞争的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筛子,面对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职校生要经受市场经济这只无形大手的拨拉。因此,必须培养他们一些市场观念,如信息观念、质量观念、服务观念、法纪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等,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四、通过校企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1.建设校企合作平台

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通过校企合作,引进现代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接受现代企业文化的熏陶。所以,要一直注重对学生进行校企文化的相互渗透教育,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到学校为学生开讲座,讲企业的文化、企业的理念,让学生在思想上尽早地与企业接轨。学校分阶段安排学生进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感受企业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他们有机会到企业基地中接受有针对性的实习实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联系起来,看看在实践中会遇到哪些难题,加深他们对知识的掌握,也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在学好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素质,更能转化为效益。

2.实行园艺实训基地责任制

学校的园艺基地有智能化大型温室2个、普通塑料大棚8个、露地5亩,将这些地块划分给每个园艺班,实行包干责任制。由每个班进行自主设计种植,学校协助产品销售,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职业角色。对每个班的责任块进行学期的评比与考核,进行表彰,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他们在将基地建设好的同时也洞察了市场需求,培植一些市场需求量大的花卉树种,也经常钻研如何将产品培育得更好,使得更多的学生热爱专业知识。

3.经营生活创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