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精品(七篇)

时间:2023-06-01 15:29: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教师教育笔记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教师教育笔记

篇(1)

鉴于小学与初中两个学段在学习上的不同特点以及中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初中政治教师要搞好小升初阶段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减少学生在衔接阶段乃至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学习方法盲目的探索时间,对学生尽快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提高学习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需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以减少知识的漏洞,夯实基础知识。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表现是多层面的,但主要表现在预习、听课、复习这三个环节上。

一、预习环节

学习思想品德课必须认真预习,预习也是学生获得课堂主动权的第一步。通过对新课内容的预习,能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思路,发现和弥补知识的漏洞,接触和了解新知识、新观点,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课文的关键所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每次课前要对新内容进行必要的预习。要求他们通过预习初步了解新旧知识之间是否有联系、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对新知识的通读中是否有一定的困难,并对这种地方做出标记符号,以利于在听课别注意教师的解答过程,及时解决疑难性问题。教师对学生的预习要求不能过高,因为它毕竟不同于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因此不能要求学生去完整地把握和记忆新知识。

二、听讲环节

上课是学生获得知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三环节中的中心环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环节中,教师应尽一切努力指导学生掌握专心听课、记好笔记的方法。要教育学生明确听课目的,注意教师对新旧知识的衔接,集中思想去把握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所学的问题,要让学生明白多思是听好课的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堂听懂的基础上学会记听课笔记,学会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以利于课后自己的再思考或及时地向老师、同学进行询问。要提醒学生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做到以听为主,以记为辅,听记结合。一般以两种方式记笔记,第一种即将主要论点、论据、重点、难点在书上逐一记上各种符号,必要的还做些文字叙述。第二种方式是用笔记本记录,按教师讲课体系,用大小标题将主要论点、论据、说明观点的材料和对基本内容的概括等摘要记下。告诫学生记笔记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更不能半途而废。必须讲求笔记的完整性,完整的笔记能全面反映教师讲课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知识体系的转换过程,如果疏漏了某些内容,以后就可能导致对其理解的某些缺陷。同时完整的笔记又是以后进行有效、体系化复习的依据。

三、复习巩固环节

这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有序、有效的复习。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所谓“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的记忆水平是常人难以达到的,只有不断地温故才能不断地知新。为此教师要合理指导学生进行及时、全面的复习,要让学生自己制定出复习计划并遵照执行,在及时和全面的复习中不断再认、理解所学知识,掌握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要让学生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听课笔记,在复习中对照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而不能束之高阁,否则就意味着对笔记功能的浪费。在学生的阅读和作业过程中,要教育学生能够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复习效率。

篇(2)

【关键词】初中英语 听力 微技能 研究

听力教学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模块,也是学生感到头疼的内容。很多学生可能只是英语笔试能力较强,在接触听力部分时就会感到苦恼。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让学生反复听录音机里面的英文段落,要是学生听不懂,教师就会接着再播放一遍听力内容,事实上这种反复播放的教学方式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同时还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从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听力教学中注重学生微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从实质上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初中英语听力微技能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给初中英语听力教学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注重听前预测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预测技能

听前预测技能指的就是,在进行听力训练前,先通读一遍题目要求和听力的题目设置,然后根据这些题目预测听力的大致方向,从而提高听力的准确度。传统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让学生在听力之前先读一遍题目要求,但是却没有给学生灌输“听前预测”的意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改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注重听前预测技能锻炼,帮助学生提高听力预测技能,从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Past and present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听前预测技能训练。该单元的听力部分涉及到“星光镇的变化”。教师可以这样进行设计:“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the past and present of a small town. Before we start the listening practice, we shall predicate what the town was like in the past and what it is like at present.”教师引导学生对将要听的内容进行预测,可以使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对听力内容进行把握,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听力理解。

二、注重听力细节把握,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初中阶段的英语听力问题设置,通常是根据时间、地点、人物、原因以及事件来进行设计的。所谓的细节部分也不外乎这几个方面。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培养学生的细节把握能力,使得学生在听力中不知道重点所在,盲目对播放内容加以理解,容易造成误解的现象发生。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注重把握听力细节,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听力理解。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2 Traveling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听力细节把握。由于这部分的听力内容和旅游相关,教师应该让学生注意旅游地点、时间、人物、事件以及旅游原因等细节。教师应该这样说:“In this unit, we will learn something about traveling. When you listen to the radio, you have to notice five factors, including who the guy is traveling with, how he travels, when you travels, what he sees.”教师指出听力中的几个细节部分,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把握这些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三、注重听力笔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听力准确度

很多情况下,学生会碰到那些播放时间较长的听力材料,要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没有对听力内容做笔记,就不能准确把握听力内容,从而影响到他们的听力准确度。传统的初中英语听力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太注重培养学生的笔记能力,使得学生容易出现漏听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在进行听力教学时注重听力笔记能力的培养,教学生使用各种简便符号,提高听力的准确性。

比如在进行牛津版八年级英语(下册)Unit 3 Online travel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在听力课堂教学中注重听力笔记能力的培养。由于这部分听力内容和Online travel相关,教师可以进行这样的设计:“In this part, we will listen some contents about number. And when we listen, we should keep note by using some simple symbols.”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做笔记时,用“,”隔开千位数,然后用简单的t代替thousand,用m代替million。通过这种笔记方式,可以使学生大大提高听力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杨芙蓉. 中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制约因素及教学策略研究[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02).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学习方法;知识结构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启蒙阶段和基础阶段。作为一名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化学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学好初中化学既可以为升入高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又可以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道路。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只有初三短暂的一年的时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面积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是每一位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化学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究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足够的诚心、爱心和耐心

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我们要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一颗诚心、对化学教学的一份热爱,这样才能够始终保持着无限的教学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化学教学大纲,吃透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过程,这样才能教学中充满自信,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教师在做好自己的教学准备工作的同时,还要对学生施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全身心地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开辟化学教学的新天地,提高化学教学课堂的教学效率。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将对教师的喜爱和崇敬之意转移到化学学科的学习上来。通过这些工作,教师成为了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成绩自然会逐步提高。

二、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教学

化学学科是初三阶段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这门课程既简单又很困难。之所以说它简单,是因为它是化学知识学习的起始阶段,说它困难,是因为它是在初中学习阶段最后一年才接触的学科,这门学科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学生掌握起来难度很高。要想使学生尽快入门,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在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中掌握化学知识。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调动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会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化学学习当中。比如,在第一堂课上,我并不急于讲授化学知识,而是为学生演示了一些化学小实验,比如将水变成牛奶、将红色变成蓝色等,学生对这些现象充满了好奇,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就是化学知识的魅力,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探究化学的奥秘。并且,在以后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我时常注意设计和演示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化学小实验,创设良好的化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日渐浓烈,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探究学习的欲望。

三、帮助学生掌握化学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化学是一门非常陌生的学科。有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程中始终意识不到预习的重要性,自主学习能力很差,教师布置的预习作业不能认真完成,往往是草草地读一遍教材。所以,要想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化学预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可以在课前引导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带着目的来听课。在预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将课堂教学内容仔细通读,将自己看不明白的内容做上标记,然后带着疑问去学习,这样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就能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有效的课前预习对学生的课堂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根据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为学生设计好预习提纲,引导学生列出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这样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良好习惯,能够自觉主动地进行预习,一旦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四、学生要做好课堂笔记,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要要求学生在认真听讲的同时做好课堂笔记,这样的习惯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出现上课走神的现象,并且为学生在课后进行系统的复习提供有力的第一手材料。在学生记录课堂笔记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在认真听清教师所讲内容的前提下,记录下本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自己的疑问,如果是教材中有的内容,可以先在课本上做出标记,然后课下整理到笔记本上。这样,学生不仅能将重点内容记录完整,还能在整理过程中再次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初中阶段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都是比较杂乱的,所以,教师要要求学生及时复习和巩固,借助课堂笔记,学生能够将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融会贯通。

五、善于总结和归纳,形成系统的化学知识

网络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中主要包括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其中的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如果将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孤立来讲,学生的学习效果往往会事倍功半。但是,如果我们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其中的内在联系,能够区别其中的差异性,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地归纳和总结,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在每一个章节讲完之后,我会引导学生就本章节的知识点进行整理、归纳和总结,与学生一起回顾本章节的课堂所学,使学生将化学知识连点成线、织线成网,使知识更为系统化,方便学生掌握和巩固。无数的化学教学实践证明,只要化学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养成善于总结和归纳的良好学习习惯,我们的化学教学质量就一定能够大面积地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晓丽.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搞好环保意识教学[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13(5):69.

篇(4)

【关键词】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历史学科是初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涵养,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同时,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还可以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建立一个更加科学的历史观。而课堂教学是我们目前开展历史教学工作最为主要的形式,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定要采取各种措施来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备课环节不仅要整理搜集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教学资料,同时还要依据教学内容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其中既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除此以外,教师还要做好准备工作。教师要注意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态度等,这样才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除了教师要在课前做好准备工作,学生同样也要在课前进行认真地预习工作。而为了保证预习的效果,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例如,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给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课后进行思考,在下节课上课之前,通过提问或者作业的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活动进行检查。

二、重视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一节完整的课程所不可缺少的环节,一个有效的导入,不但可以引起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兴趣,同时,围绕着新授内容所设计的导入内容还可以起到引入新知识,做好铺垫的作用。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高效的课堂,就一定要重视导入技巧的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技巧包括图片导入法、歌曲导入法、诗词导入法、设疑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注意导入内容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这样才能够使得导入环节发挥应有的功能。例如,我在给学生讲到《开元盛世》这部分的内容,就先给学生介绍了杜甫的《忆昔》一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透过诗句的描写,学生可以看到当时繁荣富庶的盛世情景,从而对当时的社会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候,教师再引出今天的新课“开元盛世”,学生会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三、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它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双向地沟通与互动,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有所保障。在传统的历史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之间往往就是缺乏这种互动,很多时候,课堂教学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由于缺乏沟通与交流,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教师都无法获悉,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能凭借主观的经验加上统一的教参来进行知识的讲解,这样势必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想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定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辩论等方式来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这样才能够迅速对教学策略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努力营造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学习状态,使得学生能够自主自觉地投入到思考活动中。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努力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围绕着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我在给学生上到《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就在上课之前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昭君出塞”的影视剧片段,在看完这个片段以后,学生自然会在头脑中形成很多的问题:王昭君是谁?为什么她要出塞远嫁到匈奴?当时匈奴与汉朝的关系到底怎样?由此可以看出,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之下,可以自发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的思考,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占据主动。

五、指导学生科学的记笔记

常言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记笔记是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对待的工作。然而,看起来很简单的记笔记,其中也蕴含着大学问。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一提起笔来记笔记就顾不上听教师讲课,而一认真听讲就顾不上记笔记,这就是典型的缺乏技巧的表现。课堂笔记的目的是为了整理知识脉络,以供自己将来复习巩固知识所用。因此,学生在记笔记时,无需把所有的内容都动笔记下来,而是简单地把一些知识重点、知识脉络给记下来,只要自己能看懂就可以。除此以外,学生在记笔记的过程中,脑袋也不能闲着,而是要对教师所讲地知识进行思考,要学会“一心二用”。当然,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在遇到一些重点难点内容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慢讲课的速度,给学生留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这样,在边思考、边记笔记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真正地听懂课、听好课。

高效的历史课堂是实现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的前提,是提高学生综合历史素养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教学策略的运用,努力通过各种手段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提升整个历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谭红艳.试论初中历史教学效率的提高[J].新课程学习(综合),2010年08期

[2]刘追湖.论初中历史教育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学习(上),2011年01期

篇(5)

帕累托定律被广泛运用到生活和企业管理方面,这一定律认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帕累托定律同样能运用到教育管理和指导中,它给我们的教育启示是,不要平均地分析、处理和看待问题,在教育管理和学生学习方面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少数环节,要找出那些能提升学生学习效率80%、总量却仅占20%的关键环节,并加强练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教师要对教育环节认真分类分析,给学生足够的指引,让学生掌握时间管理的技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下结合初中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从思维习惯、目标与时间管理、行为习惯三大方面初步探讨帕累托定律在初中生学习习惯培养中的应用。

一、思维习惯培养

在初中阶段,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学生的思维形式逐渐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抽象逻辑推理能力显著发展。所以教师需要系统性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1.给学生创造动手思考的生活空间

思考的动力源自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开展多样化的社团活动,如剪纸、插花、实验、厨艺、种植、陶艺、棋类等,能让学生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活动中展开思考的翅膀。芬兰教育堪称征服世界的“奇迹教育”。它是全球最均衡、学生成绩落差最小的教育体制之一。单从他们开设的课程可见一斑:舞蹈和礼仪、工艺课(缝纫、编织等)、木工课、家庭经济课(炒菜料理、做姜饼等)。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实践和思考的乐趣。教育之道不就在此吗?

2.训练发散思维,拓展思维角度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又称求异思维。当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止一个答案,或者没有现成的方案可提供时,都可以尝试用发散思维去寻求新的答案。

在心理活动课堂上,某教师提问:一块砖能做什么?当学生说到砌高楼、称重、做模型等三五个答案后,便不再有人回答。学生的思维被困住了。这时,如果给他们适当指导,比如,能否从砖的重量、颜色、体积、长度等方面去再想想呢?这一指导会让他们想象出成百上千个答案,思维角度由此拓宽。

二、目标与时间管理能力培养

时间管理是指通过技巧、技术和工具帮助人们完成工作,实现目标。时间管理关注的是如何使工作更有效。在初中科目增多、知识量激增的情况下,让学生理清如何让自己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和产出达到平衡和最优化的思路,尤为重要。在时间管理众多的方法中,我们在这里分享对初中生来说比较容易掌握的两个。

1.六点优先工作制——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方法

这是美国伯利恒钢铁公司总裁理查斯·舒瓦普曾因为公司濒临破产而向效率大师艾维·李咨询求助而得到的方法。理查斯·舒瓦普自己试行此方法后向他的下属推行此法。五年后,伯利恒钢铁公司一跃成为当时全美最大的私营钢铁公司,他也为此法给效率大师支付了2.5万美金的“学费”。

这个被管理学界喻为“价值2.5万美金的时间管理方法”可以浓缩为“六点优先工作制”,其步骤如下:

(1) 在前一天晚上写下第二天要做的全部事情,如目标、任务、会议等,并分别按优先级进行排序。

(2)化整为零,把大的、艰难的任务划分为小的、容易的事情。

(3)按事情的重要顺序,分别从“1”到“6”标出六件最重要的事情。

(4)从现在开始做,从优先级最高的事物着手,从标号为“1”的事情开始,完成后再着手事情“2”,如此类推。

2.时间“四象限”法

时间四象限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柯维先生提出的,他把工作按照重要和紧急两个不同的维度划分为四个“象限”:重要且紧急、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帕累托定律认为,生活中80%的结果几乎源于20%的活动。因此,要把注意力放在20%的关键事情上。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对上述四象限事情的处理如下:

重要且紧急(比如预习、复习等)——必须立刻做。

重要但不紧急(比如做计划、做运动等)——应该当成紧急的事去做,不要拖延。

紧急但不重要(比如有人约你逛街、有人突然打电话给你等)——我们常犯的毛病是把“紧急”当成优先原则。其实,许多看似很紧急的事,拖一拖,甚至不办,也无关大局。

既不紧急也不重要(比如娱乐、消遣等事情)——根本不需要浪费时间。

三、行为习惯培养

进入初中,学生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但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初一是打基础的一年,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更要打好学习行为的基础。因此,抓行为习惯,首抓学习行为,学习行为又以记忆知识和记笔记尤为重要。

1.记忆力训练

初中阶段的记忆广度是一生中最高的,这段时间是学生记忆发展的全盛时期。所以,运用全脑记忆术给学生以记忆力训练,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而且事半功倍。其方法有故事记忆法、连锁记忆法、交替记忆法、系统记忆法、比较记忆法等。

2.做笔记训练

记笔记是初中学生的日常工作,它可以强化记忆,有利于课后的复习。有些学生一上课就开始记;有些学生由于写字速度慢,跟不上讲课进度;有些学生课上不记课后抄其他人的;有些学生记了不看,这些习惯都没有发挥笔记应有的作用,实在可惜。记得好不如记得巧,做笔记也有巧妙的方法,比如:

(1)形成一套专属于自己的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让文字插上图画的翅膀,提升记忆的速度。右脑的记忆力是左脑的100万倍,我们要善于把文字转化为图像。在课本、参考书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直线、圆圈、曲线、箭头、三角、方框、着重号、惊叹号、问号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可由本人掌握。

(2)可借鉴“康奈尔”笔记法,又称为“5R笔记法”,其步骤如下:

记录(record)。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讲课内容。

简化(reduce)。下课后,简化的论据、概念写在回忆栏,即副栏。

背诵(recite)。遮住主栏,根据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可能完整地复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体会等内容,写在卡片或笔记本上,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类归档。

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先看回忆栏,再适当看主栏。

以上是本人在最近几年的教育和教学中对学生学习行为培养的实践和思考,希望借此推动教育方法和教育实效的研究。

篇(6)

【关键词】英语课堂笔记;认识重要性;明确方向;授以方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笔记是一种眼、手、耳、脑相结合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课后常读勤翻,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尤为重要。

如何培养学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能力呢?

教育心理学指出:人们对自己的行动目的认识得越清晰、越深刻,其行动起来意志就越坚定。这一科学原理告诉我们,要培养好学生做好课堂笔记的能力,就必须提高其对这一“行动”的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学生明白了做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就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毅力。所以,激发做笔记的兴趣,认识到做笔记的重要性是指导初中生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基础。

一、让学生明白做英语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1.做英语课堂笔记有助于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要想在听课的同时记好笔记,必须跟上教师的讲课思路,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同时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做课堂笔记的过程是一个积极思考的过程,眼、手、耳、脑被一起调动,促进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从而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

2.做英语课堂笔记有助于学生后期的复习

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教师在课堂上把课讲得再清楚,如果学生不记录,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忘记。课堂笔记是最好的备忘录,为以后的复习带来方便。教师课堂上所授的新知识,学生只凭大脑记忆会逐渐遗忘。记好课堂笔记有助于克服大脑记忆方面的限制。学习本身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巩固记忆的过程,在听课时记下讲课的重点和疑难点,用自己的语言记下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既有系统又有条理,复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

3.做英语课堂笔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做好课堂笔记是整理知识的一条有效途径,而整理知识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初中阶段学会做英语课堂笔记,可以早早地培养学生自学英语的能力,为其继续深造和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让学生明白如何做英语课堂笔记

作为老师,一定要对学生做笔记这一行动的方向(即记什么)和方法(即怎么记)进行指导,否则学生会盲目行动,最终导致行动无效,而失去信心。所以明确方向、授以方法是让初中生学会并能坚持做好英语课堂笔记的关键。

1.明确方向,知道记什么

要记重难点,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会把重点、难点和要点呈现在黑板上;要记书本上没有的,老师扩充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根据需要会适当扩充一些内容,如老师讲到unlucky时可能会扩充几个以un-作为前缀的词,有学过的,也有没学过的,对于这样的内容,学生要记。有时,老师会扩充一些与所学内容有关的有助于理解所学课文的相关知识,学生要眼疾手快,及时记下这些内容,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记老师对知识点进行口头讲解分析归纳的文字;要记疑点,对未听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下课及时问。

2.授以方法,知道怎么记

(1)图表法。图表法是学生将老师讲解的部分内容列为图表记录下来。这种记录方法节省文字且一目了然。如课堂上复习几种动词的时态,可以指导学生列下表做笔记。

(2)提纲法。提纲法就是对教师讲解的主要内容边听边进行比较、归纳,并做整理,形成提纲。如在课堂上讲解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时,可以指导学生将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整理成下列几条做记录:①系动词+ adj.(adj.做表语);②adj.+ n.(adj.做定语);③不定代词 + adj. (adj.做定语);④adv.修饰v.和adj.

3.照录板书法

照录板书法,这是最常见又简单易行的一种方法。但要告诉学生切忌简单照抄,还要把相关的重要语句记下来。如在课堂上复习物主代词时,教师会用各种方式帮学生复习物主代词,并把它们分类有序地写在黑板上。

4.词头缩写法

英语中许多单词或短语都有缩写词,如TV、PLA、No.、kg、 sb.、 sth.、 eg.等,还有一些单词可用符号表示,如because()、and(&) 、at(@) 、more than(>)、 less than(

5.书头笔记法

书头笔记法即在书上做笔记。在书上的字里行间做笔记,最好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重点单词、短语及句子下划线,也可以用五角星标出新句型、用三角形标出旧句型、用圆圈标出介词或冠词、用方框标出新的短语和词组、用直线或波浪线划出英语课文中的关键句。在书页上下左右的空白处也可以记下老师上课讲的一些重难点。也可以自备一些可粘贴的便条纸,记下重要内容,粘贴在书头。这样,任何时候打开书,它上面的笔记就是你的指导老师,它是唤醒你记忆的天使。

因此英语教师要加强对这一行动的指导,不仅要引导学生勤记笔记,而且要具体指导学生记好笔记,用好笔记,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道路上越走越轻松。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对中学课堂教学的要求》.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课改专家组核心成员张连仲教授在江苏省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04年年会上的学术报告

篇(7)

[论文摘要]从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小学属儿童时期,初中属少年时期,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差距;从学习内容上来看,初中课程门类增多了,而且每一学科的内容也接近科学的体系,因而逻辑性也越来越强;从学习方法态度上来看,初中生比小学生更需要有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不仅要主动地安排学习计划,而且要学会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由小学生的“他律”自然过渡到初中生的“自律”。因此,为了使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的教育教学得到顺利、快速的衔接过渡,让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迅速顺利地适应初中的学习,让他们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一直是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深思和力图解决的课题。

一、“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的内涵

中小学学科衔接教育是指根据我国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办学规则,在小学五、六年级与初中一年级这两个教学年级段上设立衔接点,将品德、语文、数学、英语这几个学科的教育作为研究的重点突破口,逐步实现全方位的研究。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研究,将如何铺垫、衔接,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将是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二、中小学衔接教育的主要途径

(一)德育衔接:重在品德培养。小学阶段要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德教育,主要通过六个途径展开:一是抓晨会和周会课,着重对学生进行礼仪、安全、纪律、卫生教育,发现学生有不良的苗头或偶发事项出现,教师及时加以教育。学校每周进行检查。二是抓思想品德或品德与生活课,师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互动,通过一个个蕴含深意的故事,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受到教育。三是抓各科教育,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学会探索规律,探求知识,并把道德品德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四是抓少先队活动,学生在学雷锋送温暖献爱心、特色中队、各种竞赛等活动中进行道德品质的洗礼,让自己拥有的各方面的素质发挥得淋漓尽致。五是师生谈心,通过循循善诱的心理教育,让学生丢弃不良习气,走健康之路。六是与家长、社会的合作进行教育,通过《写给家长的一封信》,或家访,或参观访问等等,让庞大的家庭和社会力量与教师共同雕琢出无瑕的美玉来。

(二)常规衔接:重在习惯养成。学校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说,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往往是使学生的学习如虎添翼。《新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培养多种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写字阅读等方面的内容。在平常的教育中,学生各种习惯的养成,是教师教育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小学低年级着重培养学生会听课、认真完成作业、写字端正清楚等方面的习惯。中高年级还要培养学生预习、复习、阅读、记笔记的习惯。教师要在每堂课、每个活动过程中适时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学校要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不定时的检查,以提高作业质量。

(三)学科衔接:重在基础技能。必须进行下列四项训练:(1)听的训练。课上听录音,跟录音读是必须做到的,而且要听一句,跟读一句。学生放平书本,用右手食指指着所听所读的内容,做到专心听、认真看。在各种感觉器官配合下,培养学生听力。课后学生用配套的磁带自己听,也要遵守这一规则。(2)读的训练。要想掌握好一门学科,认真读记是必要的,还可开展各种竞争性读书游戏,让学生熟读成诵。(3)说的训练。语文是一门语言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正确读准并将所学语言运用到生活中。(3)写的训练。学生从拼音字母开始接。因此,字母正确的书写是关键。让学生在课堂上写作业,培养学生认真、清楚、整洁的书写汉字的习惯。

三、中小学衔接教育要注意的环节

(一)在学生学习上要注重加强三个方面的衔接

1.学习心理的衔接。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是比较直接的,近期的;而初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则逐渐向间接的,远期的方向转化,同时他们的求知欲、兴趣不断增强,并且日益趋向持续而稳定,逐步形成对学习的负责态度。因此,必须开展这一过渡时期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远大的理想,决心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读书。

2.学习习惯的衔接。学习习惯包括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内容。小学重在做好良好习惯的初步养成;初中;则要求学生将学习习惯内化,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形成个性化的趋势。初一起始阶段继续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稳定、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围绕学习目标,吸取他人的学习方法,并结合自身特点,形成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

3.学习能力的衔接发展。初中学生的表达能力、感知能力、识记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与小学阶段相比较处于定型前的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这一特点,小学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上述诸方面的能力,为中学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中学则必须抓住有利时机,采用多种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能力实现质的飞跃。

(二)在教师教学上要强化三个方面的衔接

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感性认识,努力做到“四衔接”。

1.教学内容的衔接。各科教师(特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教师)熟悉对方教材内容,把握教材体系的内在联系,并在自己的教学中注意比较性联系和有机渗透,为学生的学习作好铺垫与衔接。

2.教学方法的衔接。通过双向听课及研讨,把握中小学教学方法的各自特点,并适当渗透运用到各自的教学中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中小学教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学习评价的衔接。小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鼓励性评价,以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乐意地参与学习;中学教师同样注意到学生身心的发展,把握住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坚持正面诱导,多找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石川勤.教育与学的艺术[M].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2]施良方.课程理论[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