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01 15:29: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档案管理基本流程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实验室;图片档案;管理系统
虽然目前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在国内趋于普遍应用,但是还不够成熟,缺少全面的相关辅助数据。当前的图片档案管理工作也对管理系统有新的智能化需求,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实验室管理系统中建立图片档案管理子系统,以完善实验室管理系统功能,更好地服务客户。
1整体框架
整个系统的软件框架分为3个层次(图1),分别是集成平台层、应用系统层和基础设施层。应用系统层由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构成。业务系统和办公系统又分别由多个子系统构成。本研究主要介绍应用系统层中办公系统下的子系统图片档案管理系统。图1系统框架图片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以下3个技术平台。门户平台。使用OracleWebCenterSpace技术搭建统一的应用访问门户平台。用户可以通过门户平台进行网上办公、协同工作。门户平台能够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和重用,并且提供单点登录功能。使图片档案管理系统能够集成在门户平台之上,这样此系统即可以作为门户平台上的一个功能模块,展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可以进行图片档案管理的相关工作。通过统一平台、单点登录的管理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多个系统、多点登录、入口分散的问题。流程管理平台。借助BPM组件,完成图片档案管理系统中全部审批流程设计。通过引入此平台,进行固化工作流程,审批人提交审批动作后,系统立刻自动将任务流转到下一个环节,同时将处理动作和审批意见记录到数据库中。有效地解决了线下审批周期长、历史数据难以统计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便于进行问题追溯。内容管理平台。使用OracleWebCenterContent技术搭建内容管理平台,用于存放图片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图片。支持非结构内容数据与元数据的统一管理,系统管理员可以创建指定在检入、搜索或查阅内容信息时显示哪些元数据值的概要信息。可以使用数字资产管理器功能快速查找、分组、转换和下载各种大小、格式和分辨力的图像,以满足业务需求。在整个平台上搭建的软件系统采用的是B/S模式,用户可以在任意一款当前的主流浏览器上进行访问,非常方便。无须客户端软件的安装和维护,并且易于学习和操作,减轻了运维的负担,使信息管理部门能够在桌面维护方面节省出一定的人力资源。三层体系结构,这样使系统结构更清晰明确,有利于后期系统的维护和升级。
2数据库设计
图片档案基本信息表:档案id号,申请单据编号,总序号,年度,分类,归档日期,归档经办人,状态,摄影者,地点,时间,人物,背景,事由,备注,档案编号的4位序号,缩略图id号,原图id号,小图id号,备用字段。其中档案id号为主键。图片档案信息下载申请单据信息表。申请下载id号,标题,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描述,附件名称,附件id号,附件内容id号,流程角色,借阅人,当前审批节点,文档类型,借阅时间,备用字段。其中申请下载id号为主键。下拉列表值信息视图。列表id号,列表类型,列表类型描述,对应值id号,对应值代码,含义,描述,是否有效。流程审批历史信息视图。记录id号,流程id号,流程类型,审批人,实际审批人,审批内容,审批状态,审批日期,审批结果,单据编号,当前审批节点,当前审批节点描述。
3系统功能
基本信息录入。上传图片后,系统对图片进行处理,在内容管理平台上存储缩略图、小图、原图3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图片,最后进行基本数据的录入,将所有信息存入数据库。在正式发起档案审批流程前,创建人可以进行查询、修改、添加、删除操作。图片档案审批流程。通过梳理实际业务情况,设计两个工作流程,包括档案的流程和档案的下载流程。在档案流程审批完成后,通过年度和分类的提取,生成档案编号和总序号。在档案下载流程审批完成后,申请人能进行相关信息的下载。管理权限。对于不同权限的使用者进行操作设置,不同的使用者仅能见到并下载权限之内的档案。例如档案管理员能见到、编辑并下载所有的图片档案资料。各部门档案管理员能见到部门内的档案并下载。普通使用者仅能下载自己提交的档案,对其他档案如有下载需求,需要发起图片档案的下载申请流程。统计查询。能够从不同的维度,通过各个字段的组合查询,对档案的信息进行检索、阅览。也可点击高级查询,添加数据库中所有的字段,作为查询条件,进行搜索。实现了对海量内容数据,做到多维度自由检索与实时查询。能通过固定的字段对档案进行升序或降序的排列,便于进行数据管理。
4作用和意义
一、信息化条件下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的发展机遇
信息化条件下不仅文书档案数字化迎来了良好的政策机遇,而且也使得数字化工作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可行性大幅提高,从而对于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数字化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1、文书档案信息化的政策机遇良好
为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国家制定出台了诸多的扶持政策,鼓励包括文书档案等业务在内的产业数字化发展,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信息化发展和切实保障信息安全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3号)就对各领域的信息化提出了指导意见。此外,《电子档案管理基本术语》、《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的出台则为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数字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2、文书档案管理数字化便捷性大幅度提升
信息化条件下,首先,各种信息设备被大量的开发出来,文书档案数字化具有了可行的基础,如文字扫描专用设备以及扫描后不同文档格式转换工具的开发,使得各种历史文书档案可以便捷的转变为数字档案。其次,各种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具有了可行性。由于信息化的推广应用,一般的文书档案人员都具备计算机操作技术,而各种软件供应商开发出的文书档案管理软件界面简单、操作方便,降低了文书档案管理的难度,提高了文书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可行性。
3、文书档案数字化成本大幅度降低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随着信息化的推广应用,无论是硬件设备还是软件服务供应商的产品价格都大幅度降低,这就使得文书档案数字化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即使是县及以下的单位,只要购买了基本的软件,并利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辅助就可以实现数字化管理及应用。此外,从管理来看,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可以利用数据库进行统一管理,从而提高了管理水平。
二、信息化条件下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虽然为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表现在文书档案业务流程需要重构等方面,需要广播电视台组织力量积极应对。
1、文书档案业务流程需要重构
广播电视台传统模式下文书档案的业务流程基本是各部门将文书档案资料送交档案室或者档案管理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审核后就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分类保存,直至最后销毁,这一过程中如果需要调阅则只能到档案室办理相应的手续。但在信息化条件下,这种业务流程需要重构,如需要调阅文件则只需要到存放文书的档案的计算机设备中进行操作,而无需到档案室调阅纸质文档,这就改变了传统的业务流程,但部分广播电视台尚未推进流程重组,难以适应信息化的需要。
2、文书档案工作内容需要创新
在传统模式下,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主要是对纸质档案进行保存,但在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增加了电子档案的内容,这就需要广播电视台在工作内容上进行创新,一方面,要制定数字档案的管理制度,即数字档案如何保存、如何开发利用等,这就必然需要对业务进行创新。另一方面,要对数字档案与纸质档案的一致性进行验证,即保证两者在内容上是相同的,特别是,由于数字档案具有可修改性,在正式成文之前可能经历了不同领导者的修正,因此必须有效的进行核对,确保数字档案保存文稿为最终定稿的文书。
3、文书档案的安全性遭遇威胁
在信息化条件下,特别是没有开发专门的数据库的背景下,广播电视台的文书档案都是简单的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保存,如建立一个文件夹将同类型的文书档案存放在里面,但由于这种存在只能进行简单的加密处理,部分文书档案管理人员甚至没有进行加密处理,如果遭遇不法分子的攻击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给广播电视台带来压力。
三、信息化条件下促进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的思考
数字化是广播电视台文书档案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数字化过程中,广播电视台必须把握机遇,积极完善数字化设施设备,加强文书档案人才管理,完善数字化管理制度,以此加快文书档案业务数字化进程。
1、积极完善数字化设施设备
首先,要积极完善硬件设备,广播电视台要加大投入,积极购买包括计算机、扫描仪等在内的信息化设备,并进一步完善纸质文书档案管理设备,以促进纸质文书档案与电子文书档案同步升级。其次,要积极完善软件设备,广播电视台要根据其文书档案涉及的内容多等特征,积极组织开发文书档案数据库,利用数据库的存储能力强、管理方便、安全高效的特征,强化文书档案管理。
2、加强文书档案人才管理
首先,广播电视台要明确信息化条件下文书档案管理人员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要明确这一岗位人员在档案管理、计算机等信息化设备使用中所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为文书档案业务人才选拔、聘用和培训提供目标指向。其次,广播电视台要根据文书档案数字化发展的需要加强人才培训,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培训的内容、培训的形式等进行规划,如在培训形式上可以采取“手把手”的教以帮助文书档案管理人员掌握计算机软件使用方式。
(1)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有些学校领导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时间沉浸在新校区即将开工建设的喜悦中,从新校立项开始就没有对基建档案管理进行“提前介入”设计,根上带病;二是档案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责任心不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工作心态普遍存在。这会直接导致学校的基建档案资料要么存在无人负责的混乱状况,要么因收集、整理不及时而造成档案残缺不全。
(2)人员配备不到位。由于新校建设大都是时间紧、任务重,同一时间内开工建设的单体建筑较多,大部分管理人员的时间和精力还没有转移到基建档案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基本没有配备专职档案员,档案管理意识较差,这都导致了基建档案难以形成有效的管理,在执行上存在“疲软”现象。
(3)规章制度不健全。新校建设之初各方管理人员往往比较重视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而忽视对基建档案原始材料的收集整理,由于缺少相应的规章制度进行制约,基建档案管理从一开始就无章可循、无据可依,直到临近建设项目竣工交付时,才会发现基建档案零零碎碎,残缺不全,而此时收集起来难度加大,最终造成资料移交不全、归档内容质量不高。
(4)管理手段落后,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不强。档案管理工作最终目的是要为社会提供服务,新校基建档案也要为学校发展服务,为教育发展服务。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太强、缺少系统培训、更新知识较慢,导致新校基建档案管理手段没有适应现代化要求,档案管理还存在着传统的“为保管而保管、重保管轻利用”思想,主动参与开发利用档案的意识较弱。
2教育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依法治档,用法治思维强化基本管理。法制国家必然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都要依法行事。依法治档就是要求主体单位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对基建档案进行合法、科学的管理,新校区基建档案的管理要依法办事,都要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建设项目(工程)档案验收办法》等要求来进行,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移交等各个环节都是有法必依,必须依法进行。
(2)科技兴档,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实现学校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一是要做好基础数据建设,这是基本前提,二是要注重网络环境建设,实现上下一体化,三是要加强业务流程建设和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基础上实现业务重组。这样可以通过建立电子档案数据库实行远程传输、查阅、保管和利用,提高基建档案管理效率。
(3)强化认识,树立科学化管理的正确方向。领导重视是搞好新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学校领导要有较强的档案意识,认识到新校建设档案对学校今后管理工作的深远影响,强化档案形成意识,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如有档案失真、散失、遗漏、损毁而严重影响基建档案质量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同时,档案管理工作要纳入学校整体管理制度,从制度上提升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解决档案不被重视管理的问题。
(4)提前介入,建章立制,专人负责,从体制机制上做到未雨绸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比如,某院校新建时,提前制定了诸如《学校基建档案收集整理移交流程》、《学校基建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学校基建档案责任追究制度》等10多个相关文件和办法,新校建成后共整理了2632卷档案,基本包括了建设项目前期、后期、结算等所有的过程资料。
(5)积极开发利用学校基建档案信息资源,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基建档案的开发利用是新建学校档案管理的目的和归宿。随着学校不断发展,档案利用会越来越多,需要提供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大,因此,我们要认真做好学校基建档案利用工作,积极开发档案信息,开展信息咨询活动,增强服务功能,满足不同的利用要求,从而达到实现档案价值的真正目的。
关键词:档案管理 信息化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2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a)-0195-01
1 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完成的工作
1.1 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档案管理现代化,是全球信息化要求的必然结果。档案信息化管理能够使档案信息资源配置更合理、管理更全面,可以为单位、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1.2 研究目的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以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为中心,建立具有工作服务网络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档案资源安全可靠的数字化档案馆,并通过本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上级档案局对下属档案馆工作流程的监控和指导,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业务管理体系,并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和信息服务。
1.3 主要完成的工作
在充分研究档案馆信息管理的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实现档案信息化系统的整个项目建设,即完成的系统设计内容有:档案管理系统的规划设计、系统的编码、测试、软件交付、验收、维护。
2 档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2.1 档案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档案馆是紧紧围绕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来开展业务工作的,档案馆的主体工作流程包括。
(1)收集归档。对各类档案进行收集、初步整理、归档鉴定、整理和正式归档。档案归档包括:收集、整理、正式归档等关键子流程和业务活动。
(2)管理维护。主要是指对已正式归档档案的日常保管、维护。档案管理包括:鉴定、保管、销毁关键子流程和业务活动。
(3)有效利用。主要是指档案馆为单位和社会提供档案相关的服务。档案利用包括:借阅、归还、统计、编研关键子流程和业务活动。
2.2 档案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原则
档案管理系统设计原则是: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条块协调,统筹管理,互联互通,整合发展,资源共享。以有效利用为灵魂、以网络技术为工具、以整合共享为手段、以安全可靠为保障,使档案馆各部门实现互联、共享和利用。
2.3 档案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实际,即档案信息量庞大,档案信息分布存放,但需要把档案信息提供给不同权限的用户使用,因此,在系统中,我们采用C/S+B/S的混合模式。
2.4 档案管理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使用的多个数据库是分布式的、超大规模的、可互操作的。同时该系统设计了多种登陆权限,包括档案馆管理人员、下属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普通网络用户,按不同的授权提供不同权限的档案管理服务。
2.4.1 档案收集归档系统
档案工作的起点是档案收集,其具体内容是通过各种渠道,如下级档案馆上交、社会各界捐赠等不同类别的档案按照规定集中保存起来。档案收集后,档案的归档更加重要,它是档案有效利用的必要前提,档案的归档及时与否,决定了档案的利用价值。
2.4.2 档案管理维护系统
档案管理维护系统主要负责档案信息资源的整理、维护与利用工作,主要包括:档案整理、档案鉴定、档案保管、档案统计、档案利用等。
(1)档案整理
档案整理主要是对收集来的档案实物(按案卷、盒、文件、各种载体形式移交来的档案)进行整理、分类,同时进行编目、索引形成管理档案的目录信息,使整理出的档案能够反映历史活动的真实面貌,便于保管和利用。它是档案管理中的一项基础工作。
(2)档案鉴定
系统自动检索出过期的档案,形成鉴定目录;档案主管可以对鉴定申请的档案进行鉴定,更改保管期限,并形成销毁目录;销毁目录提交相关领导审批,返回审批结果;对审批后可以销毁的档案进行销毁,扔入回收站,并形成销毁目录。对到期档案能报警提示并做批量处理。
(3)档案保管
档案保管工作主要包括档案在正式存入库房档案架后的整个管理工作。
1)库房安全管理:对库房温度、湿度设定范围,当温湿度超过设定范围时,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报警;
2)图形化统计:按年份、月份等条件统计温湿度变化,并形成曲线图;
3)库房图形化界面。
(4)档案统计
以统计数字反映和揭示档案及档案工作中各种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性的工作。是掌握与分析档案和档案工作基本情况,研究制定档案管理与档案事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计划,实行有效监督与指导的重要依据和手段。
1)统计方式
档案统计、馆藏统计、分类统计、交叉统计、按全宗进行统计、自动生成统计年报。
2)统计条件
档案类别、著录项、档案库类型等条件形成交叉统计。
(5)档案利用
档案利用是档案整个过程的最终环节,是档案利用者通过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查找、利用档案信息,满足其利用需求的行为过程,也是档案信息资源潜在的利用价值得以实现的过程。
针对档案利用,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如下功能:
1)实体档案管理
2)电子档案借阅管理
3)借阅流程自定义
2.4.3 档案有效利用系统
负责为档案馆的使用者提供档案相关服务,主要包括:档案信息、档案查询、借阅审批子系统等。
2.4.4 档案信息安全系统
负责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主要包括:访问控制(用户权限)、信息加密、身份验证等。
2.5 系统接口设计
通过系统接口,使档案馆OA系统产生的档案数据进入档案管理系统进行档案归档操作,从而实现真正的文档一体化。
2.5.1 系统接口实现内容
(1)实现档案数据归档;
(2)在OA中完成与档案相关的审批程序;
(3)在OA系统中发送提示信息;
(4)OA系统权限导入接口。
2.5.2 单点登陆
单点登陆技术解决了用户管理、密码管理的难题,即用户一次登录,就可在企业网络内畅通无阻,自由访问众多的应用系统和网络资源,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
3 结语
在调查现有档案业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采用结构化设计方法进行档案信息化系统设计,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设计并开发出符合档案馆档案“收、管、用”管理流程,满足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档案信息管理系统。
参考文献
[1] 黄朝辉.基于CS和BS结构的高校图书馆管理系统[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2(3).
[2] 张克东.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自动化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一)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医疗工作是医院各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且能直接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行政后勤工作主要是为临床一线服好务,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只是行政后勤工作的一小部分,主要用于辅助医院管理,不能直接产生效益。因此,目前许多医院领导都不重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基本上没有为人事档案管理投入资金,只要求能够基本保存档案就好。多数医院的人事档案仍为最原始的纸质档案,还停留在手工填写、人工立卷的水平,信息化程度较低。甚至有些医院人事档案保管部门连最基本的信息化设备计算机都没有,更别说建数据库了,根本谈不上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二)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不足。长期以来,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一直处于不受重视情况,医院配备从事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多数是人事部门或档案科的兼职人员,他们本身就具有除人事档案管理外的其他很多工作,根本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去。目前还有很多医院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不仅缺乏档案专业管理知识,更不了解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专业知识,在操作实践、管理理念等方面专业化水平较低。从事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受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知识的认知缺陷所限,思想观念明显滞后于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需要,影响了人事档案信息化时展的步伐,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三)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制度不健全。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虽然国家制定出台了全国档案系统信息化建设纲要等法律法规,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遵循,但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目前,一部分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根本没有配备信息化所需的最基本的计算机设备,没有实现信息化,更谈不上信息化建设制度的建立;大多数医院只是配备了计算机等基本设备,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库,没有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也没有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长远发展规划,更没有具体实施的细则,信息化建设制度很不健全,致使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
二、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提升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重要日程。医院人事档案是医院人才资源信息储备库,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领导和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必须要适应新形势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彻底转变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的思想观念,提升对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将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列入医院的重要日程中,成立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并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支持和投入力度。要对医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建立信息化档案管理体系,建立与医院人事档案管理相关的各类数据库,包括职工基本信息数据库、专业技术人员考核信息库、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德医风考评数据库、工资数据库等等,以实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档案管理水平。(二)加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队伍建设,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医院要加强对人事档案队伍的建设,首先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档案专业人员从事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同时重点引进配备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充实到医院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并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从事档案管理人员有关档案管理专业知识业务培训和信息化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成为既懂档案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综合网络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三)建立健全医院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制度建设,为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医院要加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制度,包括人事档案立卷归档工作流程和制度、建立人事档案信息工作流程和核查工作制度、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相关内容信息化管理、患者档案治疗与评价管理和人事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内容。医院要成立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组织机构,明确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人员的责任,并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档案信息化相关知识,研讨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相关标准,促进医院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有序、规范开展。医院要依据《档案法》等制度制定科学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办法和统一规范的档案管理标准,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体系,形成完整规范的人事档案管理标准和考核管理办法,用健全的制度为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亦君.医院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1
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要“使学生具备档案管理员职业岗位基本素质,熟悉档案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掌握档案工作流程及档案管理技能”。为此,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中,应在充分分析企业档案管理岗位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坚持“一结合”、“两对接”的指导思想,即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与档案工作标准规范对接、与实际岗位对接。
1.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档案管理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大部分。结合岗位能力分析,合理确定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课内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具体档案管理工作任务为主线,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线设计教学内容,及时的实践操作,既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又充分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2.教学内容与档案工作标准规范、实际岗位对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档案工作行业标准、制度等,一方面增强学生规范操作意识和严格按制度办事的意识,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对实际档案工作的认识,实现档案管理课程教学和实践与实际岗位的对接。如开展档案统计工作,借助学校档案全文数据库平台,以档案馆统一编制的《档案室保存档案情况统计表》、《档案文件级数量统计表》等为基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档案统计课内实训;组织学生讨论学习《某某省示范数字档案室建设测评标准》,掌握数字化档案室建设的基本要求,实现课堂教学、实践与标准规范、实际岗位的有机结合。
二、基于岗位分析的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企业档案管理岗位分析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提供了方向和基础。按照教育部“继续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的精神,构建基于企业真实档案工作流程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非常必要。
1.以档案管理典型任务分析为前提开展教学合理设计并明确工作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的前提。企业档案管理工作主要由八个工作环节组成,各环节之间既相互密切联系又相对独立,有各自的操作程序和要求。根据企业档案工作流程,可设置系列工作任务。同时,企业档案室多为综合档案室,保存的不仅有文书档案,还包括人事档案、会计档案、设备档案及各类业务档案。结合企业调研和与企业一线档案人员的交流,整理分析出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10个典型任务。
2.以岗位任务设置为主线开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任务带动整个教学过程,以任务的完成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任务是教学活动的主线和核心。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于档案管理课程教学,教学环节设计除明确档案管理典型工作任务以外,还包括任务准备、任务分析、任务过程管理、任务评价、延伸巩固等。任务准备是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的条件保障,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认真制订可操作的任务实施方案,做好档案文件、工具和设施、有关参考资料等准备工作,以档案实训室为主要教学场地,以真实的档案文件和创设接近真实的教学环境,增强任务的真实性。师生通过共同讨论、示范等形式开展任务分析,明确任务的目标、操作步骤和要求,引导学生进入工作情境。加强任务过程管理,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实施任务,自主讨论、思考完成任务的思路和方案,在探究中完成工作任务。例如在档案分类任务中,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要点,认真梳理档案分类工作步骤,具体分析每份档案的内容、来源和形式等特点,根据档案分类表确定每份档案所属类别并进行归类。在学生分类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任务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任务评价,重结果评价更要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态度、参与程度、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意志等的评价。鼓励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适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在评价中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自觉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为稳固和提升学生课堂掌握的能力,还需在课后加强延伸巩固。学生实现档案管理知识、操作技能的主动建构后,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完成课后练习、参观档案馆(室)、邀请行家专家作专题讲座、参加实训实习等,巩固档案知识和技能,并进一步体验档案工作职场,感受职场文化。
3.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以任务驱动开展档案管理课程的教与学,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以学生实践操作为重心,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去学习和体验档案管理工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从教学实践来看,随着角色的转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操作中碰到的问题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从被提问者成为了主动提问者,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得到极大提高。
4.以教学资源库建设为保障开展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传统仅注重知识传授的简单教学模式,为确保每项任务的顺利开展,教师都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只有建立和完善档案课程教学资源库,才能有效保障各项档案管理任务在课程教学上的实施。档案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主要包括收集各类档案文件资料、企业档案管理有关制度和档案管理行业标准、档案工作案例、各类档案和档案工作图片与视频、档案管理相关软件(如档案综合信息管理软件、电子数据质检系统、光盘校验软件等)、档案馆(室)网站目录、档案用具设备设施等。通过建立完善档案教学资源库,为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提供资源保障,确保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顺利实施。
三、结束语
关键词:人力资源 档案管理 作用绩效 动力来源 建设策略
人力资源档案记录着高校各类人力的档案信息,其质量管理的优劣和是否得当,直接决定着高校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决定着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和科研层次的提升。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分析其作用绩效、动力来源和建设策略,将对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
一、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作用绩效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保密性是实现高等人才生存发展和提升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措施手段。高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是维系高校长远发展和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决定高校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参与指标。通过开展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发挥对人才的激励作用,而且也可以提高高校发展水平,提升人才在发展中的决策性作用。这种作用绩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为高等院校人才管理提供决策支持。人力资源档案记录着高校里每个人的档案信息,信息的来源相对来说比较全面、准确、权威,可以为人事调动和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人事管理部门通过对档案资料的分析可以了解和掌握人才的基本情况,辅助开展人事管理工作。二是提供了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人力资源档案记录着每个教职工的工作记录、奖惩情况和个人基本信息。档案不仅客观公正而又全面地记录着教职工的人事信息。如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考核、荣誉待遇等。这在无形中为教职工提供了积极向上、努力进取、勇于创新、甘于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二、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动力来源
高等学校面临着建设规模、教学水平、发展层次等方面的影响,需要建立适应与高等学校可持续发展相协调和保持一致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体系。如今,高等学校在人事发展中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结构多样化趋势明显,在年龄、学历、职称、国籍、种族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教职工的信息量大,利益明显化和管理复杂化趋势明显。为推动高校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稳健经营、稳步发展,必须重视对人力资源的管理。通过对海量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借助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挖掘档案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和关键数据信息,整合高校人事管理方面存在的弊端和缺陷,实现传统管理方式与现代先进技术手段的有效结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差错,保证质量,提升高校各项管理水平。从制度层面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心也应当向档案管理方面偏移。如今,档案信息相对于其它人事信息,在人事基本信息、工作经历、职务晋升、未来发展等方面都具备较为完整的记录,这些记录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反映个人的成长过程和工作经历,是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方面。
三、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建设策略
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既需要档案管理相关责任人更新档案管理观念,肩负档案管理的使命和责任,也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加强管理,优化管理措施,革除管理弊端,用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创新发展。
1.完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为档案管理提供决策依据。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是人事管理的基础和凭借,档案管理的优劣可能会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人事任免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目前,学校的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多停留在传统的机械式的档案管理,仅仅是为了档案的管理而管理,对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因此,要通过不断完善制度,为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提供制度依据。
2.规范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流程,提供管理的科学性。人力资源档案管理中的人为干预因素突出也是影响档案管理客观真实性的影响因素。对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应当建立在科学合理的管理流程上,使管理不依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而档案的管理通过有效的管理流程和决策手段,能够保证档案管理的真实性。
3.引入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的信息化水平。档案信息的信息化对于加强档案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引入档案管理系统,改变传统纸质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管理难度大、管理效率低的弊端和缺陷,从而提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重视人力资源档案的管理,才能为开展人才管理提供准确的决策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正丽.通过人力资源档案管理提高企业绩效的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33):25-26
[2]盖宏伟.完善档案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路径探索——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视角[J].档案学通讯,2011(3):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