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1 15:11: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小学课堂;高效教学;实施策略
一、基于校情分析对高效教学的认识
我校地处从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脚步加快,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城乡结合区域的子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差距很大。教师在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拼体力,拼时间,高消耗、重负担、低效率,投入多,产出少。一句话,落实目标“少、慢、差、”。为此只有与时俱进,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高效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什么是高效课堂呢?即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有超常提高,有超常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二、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要通过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提高教师个人魅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策略,努力构建小学高效课堂教学。
(一)充分研究学生
我校学生学习态度还不太端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当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习惯与能力。如:学生缺乏课前复习旧知的习惯;课堂上有自己的想法但不讲出来,或没有自己的想法只听取老师和同学观点;没有课后马上复习习惯;我们深知,只有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教学层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二)明确教学目标
首先要在教学预设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即尊重文本,接受文本,确立具有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实现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教学理念。其次,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的、技能的东西是外显的,我们可以用讲授的方法传授,用动手实践的方式训练;而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则是隐性的,它们都是依附于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之中的。同时又是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得以形成和发展的。没有过程,就没有体验和感悟,没有过程也形成不了技能。因而,落实三维目标,整合三维目标,才能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
(三)优化教学策略
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讲精练,及时反馈、有效调控,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
1.激发学习兴趣从导入开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导入可以收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作为教育先行者应在原有的教学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教学活动,使一堂课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拉开帷幕。
2.用好教材,拓展空间
我们要求教师不再是去“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去教”,不但积极主动地选择教材内的教学资源,还要自主开发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能用好教材呢?
首先是尊重教材。课前“吃”不透教材,课堂上徒留遗憾与尴尬。因此,我们要求教师要从以下5个方面入手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
其次是理解教材。我们针对本校大部分学生家长辅导孩子作业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r,着重在开发习题资源方面进行研究。教师有习题资源的意识,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利于拓展学生的探索空间,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让习题增值。
第三是创生教材。要求教师能够站在与教材编写者同样的高度去审视教材,能够读懂学生、读懂教材,寻求学生认知规律与教材编写意图之间的契合,对教材科学合理地整合、重组和超越,使加工后的教材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实效性、现实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师首先要成为一部非常生动、丰富和深刻的教科书。
3.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方法要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单一转向多样,由片面学习转向全面学习,让学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游中学、听中学、思中学、合中学,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方式,让身体的更多器官参与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四)坚持教学反思和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不断的教学反思这一重要环节。有鉴于此,我们要求老师写教学反思从对教学观念的反思、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和对教学反馈的反思这五方面的内容来展开。
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如何解决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情境 变式 思维 问题 策略
物理学的本质是以物论理、以理析物。为此,构建“以情境为本源、以变式为手段、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的物理课堂教学策略,是达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实现高效物理课堂的重要举措。
一、以情境为本源
物理情境是“物”的结构化的具体形式,是物理本质的客观反映,是物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创设物理情境形成物理氛围,要让学生在物中悟理、在理中识物。
物理情境包括自然情境、实验情境、事实情境、模拟情境和想象情境。创设多样化、新颖性、理性强的物理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维的先导,也是物理课堂教学之本。教学实践表明,物理情境教学对启迪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以变式为手段
变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使本质属性保持恒定而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变换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揭示其本质特征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教师在物理变式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问题进行合理的改造,要不断更换问题中的非本质特征,并保留好对象中的本质因素,从而使学生掌握物理对象的本质属性。物理模型中客体的合理变换、结构的合理组织、问题的合理延伸和拓展、习题教学的一题多变、实验教学的一法多用等,都是物理变式教学的体现。
三、以思维为中心
理性思维是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本质的重要心理过程,而物理教学过程就是创设物理情境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过程。因此,在创设物理情境和物理变式教学时,要引导形成以学生思维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师生思维在问题中激活以及师生思维、生生思维在激活中碰撞和凝练。
四、以问题为主线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之魂,这里的问题既有教师的提问又有学生的发问,既有课堂学习的前概念问题又有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问题,既有互动中生成的问题又有学习中想象的问题。创设物理情境、展开课堂互动就是为了发现物理问题,构建问题主线的重要教学之举。
“以情境为本源、以变式为手段、以思维为中心、以问题为主线”的物理课堂教学结构如下框图所示:
现以“超重、失重”的教学为例,来阐述这一图示。
(一)情境创设
将底部有多个小孔的饮料瓶中装满水并瓶口朝上,当饮料瓶静止不动时水从饮料瓶底部小孔中向下流出,当饮料瓶瓶口向上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的过程中,饮料瓶底部小孔中没有水向下流出。
(二)变式教学
“超重、失重”变式教学是围绕对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条件强化学生对动力学知识的掌握.扩大学生对动力学规律的应用视野。
变式一:运动过程由单过程变为多过程
超重和失重以及完全失重分析的着力点在于分析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和大小。因此,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和运动状态,准确判断运动物体加速度的方向和确定其大小,就可迅速判定问题的原因和结果。
变式二:加速度由竖直方向变为倾斜方向
由于倾斜方向的加速度可以分解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和水平方向的加速度,所以,只要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是向下的物体就处于失重状态,反之物体就处于超重状态,竖直方向的分加速度方向向下且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物体就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例如,质量为M的斜面体始终静止于水平地面上,试比较质量为m的滑块沿斜面体的斜面匀速、加速、减速下滑时,地面受到的压力与斜面体和滑块的总重力(M+m)g的大小。
变式三:研究对象由分立体变为连续体
研究对象的选取既可以是重心位置确定的分立物体,也可以是重心可以变化的连续体,对后者要能从其重心连续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并结合超重和失重以及完全失重的条件快速判定问题的结果。例如,一根细线一端固定在容器的底部,另一端系一木球,木球浸没在水中,整个装置放在台秤上,现将细线割断,在木球上浮的过程中(不计水的阻力),台秤读数将怎样变化?
变式四:研究方法由隔离法变为整体法
研究对象的选取既可以是重心确定的单一物体,也可以是由几个重心各自确定但整体重心变化的系统。对系统而言,既可以选取系统中的部分为研究对象,这就是所谓的隔离法,也可以选取系统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这就是所谓的整体法。对物体系统来说,选取物体系统整体为研究对象即整体法,用超重、失重或完全失重的条件分析问题简捷、准确、高效。例如,变式三中的木球上浮水面下降。再譬如,如图l所示,滑轮的质量不计。已知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m1=m2+m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F。若把物体m3,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m1上,弹簧秤的读数F将怎样变化?
(三)理性思维
首先,引导学生用比较思维的方法进行理性思考。其一是比较饮料瓶静止不动时水从饮料瓶底部小孔向下流出和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过程中水不从饮料瓶底部小孔流出的原因;其二是比较饮料瓶在手中静止不动时和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瓶中水的受力情况;其三是比较饮料瓶在手中静止不动和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瓶中水的加速度。其次,引导学生根据饮料瓶中水的受力情况用动力学知识对饮料瓶在空中静止和自由下落过程中水对饮料瓶底的压力大小进行理性思考。第三,引导学生用动力学规律对饮料瓶向上加速运动时饮料瓶中水对饮料瓶底的压力与饮料瓶中水的重力大小比较进行理性思考。第四,由学生对超重、失重以及完全失重的条件进行理性思考。
同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问题主线也是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重要教学要素。让学生以情境问题、变式问题为主线,围绕思维这个中心展开课堂问题的思考与讨论,以此增强课堂互动力度,提高问题思维质量。
(四)问题建构
情境问题:为什么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时水不从饮料瓶底部小孔流出?是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时水不受重力吗?是水对饮料瓶底部没有压力吗?。为什么水对饮料瓶底部没有压力?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物理规律是什么?怎样研究饮料瓶在空中自由下落时瓶中水的受力和运动的关系?
变式问题:研究量的变式问题研究对象的变式问题研究过程的变式问题研究方法的变式问题。
围绕以上的问题主线,采用教师提问与学生提问相结合、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相结合、课堂讨论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问题建构形式,形成物理问题链、扩展物理问题域,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教学活动中,改善学生认知结构,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其综合能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140-01
目前,新课改正轰轰烈烈的进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作为搞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又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信息技术教师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次,面对现有大部分学校每班每周只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的实际,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学得快乐,学有所成?在新课改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呢?为此,我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和对教学效果的反思,谈谈对小学信息技术高效课的堂教学策略的研究。
1 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在平时开展的有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转变教师的角色,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变主导者为引导者,变传授者为参与者、协作者和促进者,变教学管理者为情感的支持者……这些主要是为了转变教学观念,但在转变教学观念中,也要转变教师教育的观念。教师应该认识到,信息技术课是必修课,管理上一定要正规起来,一旦教学管理层面不重视,学生就很容易把它当作休闲课、玩耍课,这时,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难了。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学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
2 课前优化教材,适当重组教材
小学信息技术课本特点虽然是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贴近生活,时代感强,但每一个课时一个知识点,知识点显得过于零碎,而且目前,大部分学校每班每周才开设一节课。所以学生即使对知识点掌握了,都不了解所学知识的意义何在,从中找不到乐趣。许多时候,学生学了后面知识,就把前面的知识给丢了,教学起来老觉得“青黄不接”。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认为课前必须优化教材,适当重组教材。
3 课中灵活革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学习方式的转变被看成是新课程改革中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唯有革新信息技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和提升。
3.1 改变教学中师生之间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采用合作式教学。 合作式教学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复合活动,教学方式要由单向型向双向型、多向型、成员型转变。合作学习教学在注重师生互动的基础上更加强调生生之间的关系拓展上,突出师生互动的潜在意义。在合作学习教学中小组活动是主体,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应该占有主导地位。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都更强有力,对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增进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2 教学中以“任务驱动”为主要手段,以“学科整合”为载体。 “任务驱动”中的“任务”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注意任务的情景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有针对性。同时,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最终形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
以“学科整合”为载体,即在教学中注重与各学科知识的建构,将学科知识元素有效地融入到技术元素之中,设置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3 注重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差异比较大,适当采取分层教学比较有效果。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主要通过历届学科竞赛辅导或奥赛辅导进行能力提升,使其在信息技术方面有一定的建树。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采用异质分组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相互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
4 课堂练习“立足本土”,深化“校本研究”
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如果课堂练习能“立足本土”,学生更加有现实感,更有学习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学《用计算机画画》一章中,先后选用了《清洁校园,美化环境》、《美化珠江两岸》……这些实例,学生既熟悉又积极。在教学中发现,深入开展“立足本土”的实例训练,效果更高效,同时也可促进“校本研究”。
在实践研究中,我认为要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的高效性,首先应改变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把小这信息技术课当作一门必修课;其次,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从多方面着手,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从自动出发,以“任务驱动兼学科整合”,让课堂充满动力和活力,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逐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专业能力,从而使有效教学走向高效教学。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主编.教育技术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付德梅.新课程改革下的信息技术教学.沂南第一中学
[3] ahneoahbu.构建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百度文库.2010-09
一、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1、从教师方面看
(1)课前准备阶段,大部分教师不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学理念,不能全面把握教学目标,对教学要求与程序心中无数,教学方向不够明确,对教材钻研不够深刻,没有挖掘、理解教学内容,甚至不知道这节课教学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教学停留在对文本的复述、浅层次的分析与归纳。
(2)教师在发展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训练严重不足,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的培养不够注重,探究性实验少,也没有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及操作方案。
(3)教师的反思意识不强,有些教师不知道反思什么,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有效反思,教师没有认真思考:教学中为什么还存在这些困惑,教师怎样从教学反思中体会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2、从学生方面看
(1)学习方法存在诸多问题。重视课堂听课而轻视课前预习、归纳、整理;重视作业练习而轻视总结提炼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重视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及化学学科的特点而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轻淡。其原因可能是学生作业多,没有时间,抑或是没有掌握方法。
(2)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不高。学生的参与方式主要停留在教师问学生答的层次上,把回答问题和课堂参与等同起来,缺乏对其它参与方式的挖掘,学生的参与更多的是教师组织教学的手段,是对教师的呼应,而缺乏思维的同步和情感的共鸣。要提高参与性就要解决: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兴趣、设计适合学生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等等。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如下:教师观念的陈旧、传统课堂教学思想的束缚、对新课程认识的偏差、课堂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堂有效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因为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段就注意构建高效的课堂,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欲。
三、实现化学课堂教学高效的策略
第一、营造强势学习文化
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学习角色的自觉进入者和学习乐趣的主动享有者,这样就会形成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为高效的课堂打下了基础。
第二、实行合作学习形式
指导化学合作性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实验、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思维,勇于实践的能力。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实行小组学习形式,按平时学习成绩均衡搭配,合理分组、分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强弱学生结对子,形成一帮一结对子的学习形式。
第三、强化学生自主预习
实行学生没预习的课不上、预习不好的课不上、自习不上课和讲评。加大学生课内外预习自学的自我支配指导,逐步过渡到将预习自学纳入正课环节,做到有预习提纲,有目标设计,有预习检测,有预习反馈。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实验、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质疑。学生亲自动手、动眼、动口、动脑,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体,并锻炼和提高自学能力。
教师要认真督察学生的自学,不走过场。对不善于自学的学生,要加以方法的指导;对于自学自觉性不高的学生,要批评教育;对于自学认真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保证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师还应到学生中去,做细致的调查,主要是中差生,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把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抓到手,并整理归类,个别问题随时解决,典型问题在教后中评讲。
第四、指导学生课堂学习
课堂上充分地让学生交流,交流预习课中的学习内容,以及做题过程中的一些疑难等,找出本节课中的学习目标。交流要更多地关注弱势群体,拓展和注重交流的方式。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做到六行并举,即真听、实读、勤思、善问、能议、敢评。要求课堂学习的基本方式,即提问、对话、复述、争辩、阅读、默写、摘抄、作业、实验、设计、小结、表演、游戏。重视课堂动手习惯的培养,即随堂笔记、随堂练习、黑板板书及课后作业等。
第五、实施以观念为核心的单元教学设计
形成“课前预习导学”―“课堂学习研讨”―“课内训练巩固”―“课后延伸拓展”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思路。
第六、按照不同教学内容确定不同课型
可以按:确定目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问题―全班展示,解决疑惑―当堂巩固,落实到底的基本流程设计课时教学程序,也可设计成单元教学。
第七、突出化学学科特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能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化学实验直观性强,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 生形成化学概念,提高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加强化学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化学实验,增强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注重化学思维方式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用化学思想、观念思考问题。
第八、课堂教学实施“少教多学”
一节课教师讲授、质疑问难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反馈练习的时间不少于25分钟。
第九、要强化反馈矫正和落实力度
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要分配学习的任务,并及时为学生提供有区别的帮助和适度的反馈。教师要率先垂范并通过多种方式及时展示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重点抓好纠错、补偿。
关键词:初中教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083-01
一、前言
初中阶段的语文课堂本应该丰富多彩,但很长一段时期以来,由于我们“成绩纸上”的思想模式未能转变,加之一些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陷入了“重复低效”的怪圈,“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并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高效课堂,是应该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能够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果较好、效率较高且能够取得很大的教育教学的影响力的课堂。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深入和发展,高效课堂的理念也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接下来,我根据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实践来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
二、高效课堂视角下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
1、根据学习心理,高效引入课堂
很多课堂其实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是否能够抓住学生,有效课堂的开局带给学生的学习欲望将是巨大的。回看以往我们的课堂,或是为了赶进度,或是为了腾出时间让学生多做几套模拟题来应付考试,基本上教师都是在开门见山的给学生讲生词、讲语法和讲课文,学生也渐渐的麻木了,在特殊的教学制度下做着机械的记忆。初中阶段的学生,因为其特殊性,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变化都较大,他们的心理较为不成熟和不稳定,情绪浮动较大。然而,我们都只看到了初中学生们的叛逆心和缺乏耐心,而没有发现他们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因势利导的发现并利用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会变得更有意义和更有趣。例如,古文教学对同学们来说显得陌生和枯燥,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有关章节时,就可以这样做,老师可以先让同学们有意识的观察教室外面的太阳在一天中不同位置时的温度、大小、和颜色的区别,然后通过光渗效应等物理现象来引出《论语》中《两小儿辩日》的故事。
2、根据学生特点,高效差异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老师总是通过标准化的考试和教案等手法来让学生们达到同一个标准。现如今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所谓的“统一管理” 的教学模式下,同一堂语文课下来,有的学生感觉简单,有的学生却为难的像是在听“天书”,课堂的效率很难达到。因此,教师需要足够正视学生们之间的差异,并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的性格、家庭背景、学习情况等各项指标都会有所差异,为了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帮助学生做到“最好的我”,语文教师有必要关注学生差异,对于那些语文能力稍有欠缺的学生,教师应当更多地给予关怀,改变“重共性统一、整齐划一,轻个性差异发展”的倾向,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就要将个性化指导贯穿教学过程中,既要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对于有些学生模糊性的表达,也要给予肯定的评价和指导,才能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
3、发挥学生主动性,高效探究
发挥出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这是初中语文教学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新课标中也明确的指出,不仅要能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会学”,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一个单纯接受知识的“受众”,而应该是课堂的积极参与者,因此我们急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会学习的方法,主动去探究,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我们可以开展第二课堂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知识的承载体。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有条件的地区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参观,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影响资料、图片、PPT等手段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在某些课文的学习中,还可以巧妙的运用情景学习法,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加深对课文人物理解等,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就可用此法进行教学。
4、巧用学案导学,高效进行备课
在“先学后教,学案导学”的这种创新阅读教学模式中,学案作为师生共用的交流教学载体,尤为重要。所以初中语文导学方案的编写之前要有着基本的指导思想,即教师应以学案为载体为学生设置建构性的学习情境,并且一定要从学生的知识建构和学习需求出发,让学生能够体验到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和快乐,用小小的学案有效地把学生的经验结构、课堂教学结构和教材知识结构结合起来,最大程度的实现课堂学习的效益。要注意,学案在问题的设计上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实际的同时又要能够拓展和深化,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的同时又要有所难度,问题的设计的难度上要体现出“磁性”,使学生并不能够简单容易的获得结果,造成他们的认知冲突和认知悬念,诱发他们潜在的解疑潜能,以问题为驱动带动学生的思维。这种以人为本的学案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高效的进行备课,才能创造高效的课堂。
三、结语
初中的语文教学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具有其他学科所无法取代的意义。我们只有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中才能构建起最符合本地教育实际的高效的课堂模式。
参考文献:
1. 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是针对课堂教学的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
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超常收获。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如果从教育学的角度,高效课堂必须具备三大特性:主动性、生动性、生成性。从教育目标上解读,高效课堂是把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加以实化的,即实现从知识到兴趣,再到能力、智慧的飞跃。简单地说,是立足于“学会、会学、乐学、创学”。高效课堂把“自主、合作、探究”当成课改的“六字真言”加以行动阐述,在课堂环节上“落地”为“预习、展示、反馈”,在学习方式上转化为“独学、对学、群学”。高效课堂的灵魂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围绕这个灵魂重构两个关系,即变传统教学关系中的“唯教”为“唯学”,变传统师生关系中的“唯师”为“唯生”,认为课堂最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学生”,“两唯”的核心是“学和学生”,主张“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
2. 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1)了解学情是高效课堂的立足点。
一切教育活动都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到学生收益归结。面对我们所传授知识的对象——学生,要求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兴趣爱好、行为习惯以及家庭和社会背景等综合因素,凡是与学习有关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都属学情之列,充分了解学情是我们因材施教的基础。
(2)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关键点。
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教学设计是打造高校课堂的关键。完美、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情趣,课堂活动紧张有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能充分学到课内知识,回味无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个性品质。
(3)钻研教材是高效课堂的基本点。
教师在课堂上一方面处理学情,一方面处理教材,这是课堂教学的两翼,削弱任何一方都将失去教学平衡。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样本,教师必须把教材钻研透,根据学生的素质、认知水平、接受能力,变换不同的角度把教材阐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这其间涉及到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和学习方法的科学指导。
(4)师生互动是高效课堂的着力点。
师生互动的含义:一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二是相应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调动起学生以最佳状态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打破先生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针对不同课节的教材、不同难度、不同班级的学生基础因材施教,防止虚假的互动、“形式”的互动。所谓的“探究”,实质上还是教师“独自”的教学舞台,打击“假课”、“假教”、“假探究”是落实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5)师资队伍是高效课堂的支撑点。
钻研教材、教学设计、了解学情……这些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工作,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所以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培养一支精良的教师队伍,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支撑点。“终身学习是自己的需求,不是社会的需求”学习对教师而言包括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政治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完善我们的师德修养;业务学习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丰富课堂教学语言,达到用你丰富的综合知识、高超的讲课技能、完美的讲课艺术征服学生,从而有效地教育学生,高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6)优差并重是高效课堂的归结点。
以学为主:一是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目标,调整好非智力因素,让学生乐学;二是重视学生自学,着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先学后教,让学生会学。“乐学”与“会学”的完美结合,学生的学习就高效。教辅结合:集体辅导、不言自明,应该侧重个别辅导。班级的学生一般是中等居多,教师的教学应该是立足中等、兼顾上下,这不可避免的带来“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消化不良的缺憾,而弥补这种缺憾只能靠辅导,课后辅导跟得上,教辅真正结合起来,才会“尖子更尖、后进赶上”,形成“尖子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好的良好局面,真正达到课堂高效。
(7)教学模式是高效课堂的创新点。
从课堂入手,推广学习各个学校教学模式,总结出适合自己学校学情的教学模式,铸就高效课堂。许多人不屑于提模式,一提模式就认为“统得过死”,“扼杀了师生的创造性”。统是必须的,只有统,才能强有力的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只是统什么、统到什么程度就值得研究,做到“统而不死、活而不乱”。形成以趣导学、以练致用、探究拓展、互帮共赢的教学模式。
(8)信息技术是高效课堂的保障点。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变不可能为可能,变无声为有声,变难懂为易懂,能使学生融入形象逼真的情境中,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然而,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只有利没有弊,它必须适合各学科的特点,以两者之间的有机契合点为切入点,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了高效课堂的生成。
(9)主体参与是衡量高效课堂的标志点。
【摘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对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两者的实现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教学策略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的体现,科学、合理的课堂构建和教学策略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和压力,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及质量的提升。高中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各方面情况进行研讨,构建出高效的数学课堂和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课堂时间里更有效地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 高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0-0097-02
教育是国家强盛和民族复兴的基本点。新时期,新的课程改革也在稳步地推进中,特别对于高中教学而言,有着关键的影响。目前,高中数学的教学基本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即粉笔加黑板的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自我能力及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创新拓展思维的建立。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和科学的教学策略,都可以很好地调动、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可以优化高中数学的教学,全面提高“教”和“学”的质量。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目前,新课改在高中学校都展开进行了,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数学课堂只注重形式上的“自由交流、讨论”;有的则全部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要不就以学生为教的主体,以例题和练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
1.真正的课改教学课堂是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不是自流化的教学课堂。
2.新课程的要求是以多媒体教学作为辅助手段,优化教学结构,不是主要的教学手段。
3.在新课改中的教学课堂是要求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而不是教的主体。
4.只以题海战术为主,没有进行很好地总结和归纳。以致于真正的新课改的教学课堂和教学策略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二、高效课堂及教学策略的要义
1.高效课堂。新课改中对于高效课堂的要求是,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上,以教师的引导作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思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高效、高质地完成教学内容和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科学发展。高效课堂主要在于教师可以轻松地进行教学,而学生也可以轻松地掌握和理解,实现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及探究性学习。
2.教学策略。高效的教学课堂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策略的基础之上。科学的教学策略包括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等。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科学的教学策略可以很好地推进教学课堂的高效性发挥,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教学互动,有利于教学目标实质性的落实。
三、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1.课堂教学进行前的准备。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的准备工作应该从备课开始,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
(1)从学生角度,应该对班级和教学对象要有全面性的了解和掌握,根据学生这一课堂主体在实际学习中的学习能力、独立性、动手能力及认识水平等情况,在教学的设计中,有目的和针对性地准备教学的内容及教学问题。
(2)从数学教材角度,在课堂的教学中,数学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也是学生和老师的必要工具。教师应该对数学教材有充分、全面的认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深入地挖掘,科学、合理地运用好数学教材。
2.加强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研究大多是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有古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不同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或者同一内容采取不同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目的性地教学,调动学生对高中数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拓展其思维。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建立一个积极、愉悦、轻松的课堂气氛,以不同的角度和层次设计教学,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利用合理、科学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效地评价,提高学生持续性的数学兴趣和学习热情。
3.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手段和方法。在实际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满足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实现教学的目标,同时,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地减轻其教学压力,使得学生可以直观、形象地学习数学知识。比如:三角函数图象及立体几何问题,可以借用多媒体建立直观的模型以及维度变化,让学生直观地进行学习思考,加深其印象。同时,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4.层次化的高中数学教学。一个班级里面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知识掌握等参差不齐,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层次化教学,这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技能的提高,在教学内容和目标上也进行层次化的设计,设计层次不一的、但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学习情况符合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全面进步。
四、科学的教学策略
1.创建课堂教学问题情境,引起学生高度关注。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在科学的教学策略基础之上构建,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创建合理的问题情境。必须做好:
(1)创建具有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好奇是每个人的天性,高中生更是如此。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和知识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关注,可以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2)创建重构知识体系的问题情境。在新的知识学习中,往往会对原有的知识架构进行冲击,不利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数学体系化的问题情境,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
2.整合数学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高中数学的内容是线性和连贯性的,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却并非如此,是在不断反复进行的。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合理地重新整合数学的相关知识,使得教学内容及进度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一致,对教学内容进行课时化教学。
3.加强学生数学新知识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数学知识的整合教学要求加强学生在新知识的训练。教师应该精选学生的课堂数学习题,可以全面性的反应出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训练。其次,对课堂教学中引用的例题应该巧妙地讲解,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对典型的例题进行归纳总结。同时,在习题及知识点上要有梯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重点、难点教学,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误区进行指导纠正。
高中数学的高效性和教学策略的科学性,对于高中数学任课教师而言,是其教学的重要工作,对其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客观性的体现。高中数学教师只有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全面掌握好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地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才可以很好地构建出高效的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根据知识点的不同,进行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创建,整合数学的知识点进行教学。教学策略是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和落实方针,只有充分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和应用科学的教学策略,才可以真正落实新课改的要求,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全面发展学生。
参考文献:
[1]刘学军.关于高中数学新教材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23(6):23-24.
[2]赵妍.论如何加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34-36.
[3]卢秀艳.浅谈高中数学的高效课堂[J].学科周刊,2010,25(2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