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
时间:2023-05-31 15:11: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重要性 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The Importa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ANG Yong
(Huilong Middle School, Xinfeng County, Shaoguan, Guangdong 511190)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people in the pursuit of material comfort but also on mental health. Contemporary vision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tive thinking, personalized way of rapid physical growth and mental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ir intellectual independence and critical has evolved significantly, but there are more one-sided and subjective, and most prone to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should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s.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mportanc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 心理健康教育的定义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个体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个体的潜能。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践,因而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
2 造成心理问题的原因
青少年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时期”。这时的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难免会陷入“误区”,心理上形成了不健康的因素,引起心理不适应、情绪不协调和精神障碍。如果家庭、学校、社会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很容易使其心理不平衡、性格偏异,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时候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些典型案例谈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性。
案例1,罗XX,男,本班学生,对学习感到非常苦恼,一提到学习就心烦意乱,焦躁不安;对教师和家长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不好;还兼有品德不良问题;厌学达到严重的程度,上课不听讲;破坏课堂纪律;甚至有时旷课。
3.1 原因分析
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同学的父亲文化程度较低,经常去打麻将很少在家,对子女关心较少;母亲是家庭妇女,文化程度也较低,但对子女过分溺爱,对孩子的要求常常有求必应,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低。父母关系较差,只要父亲一回家,父母就是吵架,母亲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孩子,经常骂孩子。该同学还有一个姐姐,学习成绩优异,遵守纪律,父母总是夸奖她。通过分析该学生的问题主要有:
(1)学习动机和成就动机弱,没有目标。(2)学习自我效能低,对学习缺乏兴趣。由于成绩较差,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在家里父母常拿他于姐姐比,造成他自我评价很低,对学习也没有兴趣。(3)学习焦虑。(4)神经质人格。该学生非常敏感,一点小刺激反应便很强烈,其主要成因可能与其家庭中父母不和、经常吵架有关系。
3.2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过程
第一步: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要求家长要多关心他,改变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拿他与姐姐对比,父母要注意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和奋斗的目标,要给孩子营造安定的和谐的学习环境。第二步:增强其学习和成就动机。首先,我让他确定其奋斗目标,这是辅导的关键。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近期目标是确定目前自己奋斗的方向。其次,和其他任科老师联系,要求任科老师多配合,多给他一分关爱。再次,为他们创设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我效能感。第三步: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要改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讲小话,临时抱佛脚、粗心大意,不勤奋,不专心、死记硬背等坏习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告诉他学习要重在“理解”和“应用”,让他在学完一课后,试着归纳所学内容,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第四步:排除不良情绪的辅导。通过放松训练、心理游戏等,排除其不良情绪,减少他的焦虑,坦然面对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3.3 心理辅导和教育的效果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该同学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抗挫折能力增强了,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上课专心听讲,课外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变成了一个勤奋好学、关心班集体的好学生。她妈妈也来学校高兴地告诉我:他儿子现在每天回家就做作业。
案例2,潘XX,男,特别喜欢上网,一上网能够玩通宵。在日常生活中,跟学生有点摩擦,就学网上的游戏,动手、动棍甚至用武力打架,对班和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我了解后,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及时疏导,使陷于不平衡状态或不健康状态的学生回复到正常状态,大大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与异常事件,维护好学校,社会的正常治安与秩序,保证了家庭的幸福。
案例3,陈XX,男,因其父母离异,得不到父母的爱,产生自卑的心理,无心上学。通过了解后,我经常找他聊天,调节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正确认识自我、处理人际关系、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问题,促使其健康的成长。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非常重要,能够保证学生正常健康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身心发展。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很好地解决学生所存在的种种心理行为问题,促进中学生更好地适应学校、社会生活,健康快乐地成长。能够避免各种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学校正常运作,学生家庭幸福的需要。
4 结束语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无论是对学生自身身心发展来说,还是对社会,对学校,对家庭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而家庭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做父母的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和家庭民,既注重孩子自主性的发展,也注重培养孩子遵守纪律和规则,积极鼓励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其次,教育部门要履行职责。学校,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课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和技术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扰。并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为学生减轻学习压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一)学校注重专业课程、忽略心理教育课程
很多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都比较晚,致使一些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够认识和了解,在他们的心中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强,对专业课程的兴趣更高,因为觉得专业课程才是对他们最有用的东西,加之学校学习这门课时仅仅用分数来衡量课程的好与坏,而不注重学生的实际主体特点,也忽略了他们在年龄上的一些因素,这样的教学制度不仅不能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得到改善,还反而刺激了一些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更加呈现出叛逆状态,最后让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失去兴趣,也让师生的关系处于不和谐状态,最后以至于心理健康教育受到阻碍。
(二)课本内容缺乏“三性”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本都比较死板,没有灵活度,缺乏“三性”,所谓的三性指的是渗透性、系统性以及连贯性,这三性在心理健康的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一些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考核课程,用分数来衡量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内容付诸实践,做到活学活用,让学生将心理健康教学与其它课程的内容综合起来学习,这让一些学生又产生了另一种错觉,觉得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为了应付考试,所以让他们会有一种增加了压力的思想,由此对心理健康教学这门课程越来越反感,这种缺乏渗透性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使很多学生丧失了信心和动力。另外加之现在的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没有规范统一的课本,都是一些待用课本材料,所以缺乏系统性与连贯性,根本就没有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目的,换一种角度的证实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开展失败。
(三)单调的授课模式
中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模式还遵循的是其它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在这期间,学校依然只是重视课本的知识,而不注重教学的实效性。让一些学生在其它专业课程的压力下更增加了一些负担,从而让学生更加厌倦心理课,这就与起初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逆向而行了。由此可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开展具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才能推进心理健康教学的开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以及重要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结合中学学生的年龄与心理,帮助他们客服在这一阶段的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错位,防止青少年犯罪事件的发生,现在的刑事案件都是由青少年犯罪的偏多,都是由于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没有做好教育和宣传,中学学生处在青春期,他们的心理比较脆弱、压力也较大,情绪激动,容易走向犯罪的边缘,但是现在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不大,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思想意识薄弱,教学形式的单调,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的内容发挥到实处,都比较倾向形式化,在学校里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各方面实际出发,找到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以达到让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下成长,为国家的素质教育事业做贡献。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现在的学校教育都比较注重素质教育,而心理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在21世纪,学生要从全方位出发,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此期间,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咨询、电话咨询等对学生开通各种途径,让他们有什么心理上的障碍都可以立即得到解决,让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发展,制止学生犯罪。中学生正处在思想意识的关键时期,就更需要一个思想健康的心理,为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基础,学会与他人相处,为人处事等,因为中学学生的心理素质比较薄弱,他们经不起打击,客服困难的能力比较弱,遇到问题容易产生激动情绪反而不能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在现在是为和谐社会做贡献的必要措施,让学生能够展示自我,学会为人做事。
三、针对中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措施
1、教学内容要达到科学与规范
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学,要求做到科学化与规范化,科学化是指授课要讲究科学性,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寻找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模式和措施,改变从正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要间接或委婉的指正学生的错误,另外一方面就是在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统计与心理老师的档案管理等都要采取规范和统一的范畴。
2、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学的老师
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的任课老师通常是教其它课程的,因为心理学得不到重视,所以学校会任派一个老师来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者让一个教师担任多门课程,但是这些老师都不是专业教心理学的,也没有通过心理学的培训,所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不了多大作用,反而有可能起反面作用。
3、要将系统化与整体化结合起来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学校以及老师的事情,而且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要将家庭、学校、社会三者系统的结合起来。另外学校也可以通过多开展一些心理咨询中心,让有烦恼的学生都能打开自己的心扉。要将专业知识与心理健康整体结合起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下学习、生活,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国家素质化教育的推动力和源泉。
关键词:心理健康;政治课堂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关键,而中学思想政治课堂中有许多内容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的,因此政治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直接的关联和共通性。
一、在中学政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也逐渐体现了出来。尤其是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巨大压力和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下,学生的心理和精神世界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威胁。据调查,约有20%的学生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健康障碍。思想政治课堂是中学阶段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基地,从教材建设和教学大纲的内容来看,我们都不难发现,其中有多数内容是与心理健康直接相关的。因此,无论是从学科的发展还是从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上来看,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显得尤为重要。
二、如何在政治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意识
要在政治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首先就需要从思想意识上肯定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精神品质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教师作为政治教育课堂的引导者,要端正自身在思想教育中的地位,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更是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应该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中学政治教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在教材中有诸多内容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相关的。比如教材中“我的成长”“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等,都是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分析了学生与周围成长环境的关系。尤其是在教材中关于培养学生自尊、自信的内容以及指导学生自强教育和挫折教育的内容,都是与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相关的。通过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和对教学内容的渗透,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深入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习惯。
3.锻造学生的意志品质
优秀的意志品质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意志品质的培养在教学中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关于教材中“我的成长”一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以教材为依托,扩展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通过列举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等让学生感受强大意志品质的力量,在面对挫折时引导学生积极应对,找到自身的优势,挖掘潜力克服困难。此外,在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上,要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多发言、多思考,通过肯定学生的个人思考和见解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4.提高政治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教学方法的改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将实践中的教学方法总结如下:
(1)课堂教学引入。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在课前进行大约5分钟的时事评论。通过个人展示的方式让全班学生看到他的开阔思维,并且增进交流。课前演讲的方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政治时事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树立自信心,敢于在全班学生面前展现自我,克服心理压力。
(2)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是推动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教师可以采用分组讨论、辩论赛以及小组活动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且训练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3)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课堂氛围的营造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并且更能促使学生在教学中进行自我情感的调控。
5.增强政治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教学管理能够对教学成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教师在政治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在进行政治课堂教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过程中,教师首先必须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理解和尊重学生,在课堂上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且教学生学会控制个人情绪。其次,教师要在课堂中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支持和鼓励。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学评价也是完善课堂教学管理的关键,学生通过反馈个人心理状况,让教师能够及时根据教学成效调整教学进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以政治课堂为依托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是强化政治学科建设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参考文献:
[1]石玉明.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01).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教育 问题 对策
近年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频频出现问题,中学生的情况更加明显突出,许多学校都根据学生的情况,组织并配备了一些专业的心理教师,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引和帮助。在日常教学管理中,针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要以心理学的理念为指导,有意识、有目的地对中学生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进行训练,从而对中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并能够切合实际地解决学生中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从根本上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极其重要的,不容忽视。然而,由于有些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目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
1.1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普遍认为初中生最重要的是身体的健康成长和优秀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完全呈忽略状态。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考试成绩,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过心理健康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孩子以后的发展情况。在当前大多数家庭中,很多父母都不教育孩子,放任孩子随波逐流,而且因为其本身心理不成熟,导致给孩子造成负面的影响而没有起到榜样作用。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的情感、性格等方面几乎一无所知,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不健全甚至缺失。在学校教育中,因为学校本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重视和教师对其意识的浅薄,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置之不顾,并强加给学生传统的观念,不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也不倾听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不健全。
1.2没有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有一部分学校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为此开设了一系列课程,比如思想、政治、思想品德等,而且投入了雄厚的师资力量,认为只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学生就能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素质,这从根本上就混淆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思想素养,利用集体教育、环境熏陶等方式开展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防止学生产生心理疾病而运用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素质提高的一种教育活动。两者之间从根本上就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区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校要改变这一观念,不要因为过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要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
2.1大力加强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
大多数初中心理咨询室建设都较为简陋,缺少必备的硬件设施,咨询室环境的建设也比较粗糙。因此,在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时,除了需要引进必要的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加强对心理咨询室的建设。比如心理咨询室地点的选择,咨询室地点的选择应该以安静方便为原则,通常设在校园人流相对较少的地方,避免求助的学生感到不自然,害怕受到其他学生的歧视,但是选择的地方不能太偏僻;咨询室的室内设计应该以暖色调为主,这样会使学生感到温馨、自然、亲切,同样的室内的光线也要柔和,有利于咨询工作的展开;配备一些工艺品、盆栽、花瓶等,这些使室内的设计更加高雅,可以让学生感到亲切,从而放松并产生信任,避免咨询室的环境设计与教师的办公室或者教室相似,使学生产生紧张感和压抑感。
总之,一个简练、温馨的咨询室可以让学生倍感温馨,有安全感,不会担心被他人知道自己的秘密,这样能让学生放松,无所顾忌地讲述相关事情,详细讲述细节问题。心理教师可以认真、细心倾听学生的讲述,从而帮助学生正视问题,进一步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促进心理咨询工作的积极展开。
2.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力量。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而且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由具备专业能力的教师指导。除此以外,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还需要经常选派一些专、兼职的心理健康工作教师定期参加相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同时邀请一些心理学专家开展讲座、指导。近年来,随着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的精神疾病的高发,许多心理教师对其认识不够透彻,导致对此类疾病与一般心理问题把握不准,因此,有必要安排专门的培训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或者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到相关医院进行实习,了解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避免出现错误的诊断。
2.3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
多与学生进行沟通,时时掌握学生心理发展情况,对心理健康教育成功大有裨益。初中生大部分年龄都是在12~15岁,处于发育的高峰期,内心世界极其丰富,对新鲜和未知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而在这个阶段的成长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是各种各样的。初中生待人接物上都比较敏感、感情上更加细腻,因此,想要了解他们的心理发展,就需要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能够进行有效沟通,这是关系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成功的关键。初中生性格不稳定,易怒、烦躁、冲动等情绪容易产生,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在课堂上和生活上多关心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有助于为心理健康教育奠定基础。
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初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越来越多,社会和各界人士都必须引起重视,尤其是学校,一定要重视和加强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抵制不良因素对学生的侵害,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48-02
一、对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分析
在越来越复杂的现代社会里,随时随地会出现不可预知的机遇与挑战,对人们来说,拥有高标准的道德素质极其重要。而对于中学生来说,提高心理道德素质是其必修课程。现在的中学生就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做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保证了祖国未来的发展,若想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在社会上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需要对中学生的身心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在身体方面,需要使中学生拥有健康的体质,在心理方面,需要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丰富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健康的心理素质[1]。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可以充分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避免不良的心理问题的出现,还可以合理改善自身的不良思想及行为,适应现在的复杂生活,不被不良行为所影响,拥有自己崇高的理想与抱负并为此全力以赴。
国家颁布了很多关于中学生犯罪心理及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法律法规,重点表明中学生接受不良的网络信息资源后所产生的一系列犯罪心理及犯罪行为,其后果极其严重。为了国家的未来发展,为了形成良好的教育体制,对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对中学生进行合理的关于信息技术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对中学学校提出的重要教育标准准则之一,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准,也是学校及教师的重要职责。国家对学校制定的重要教育目标是在学校及教师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上进行合理的指引与教育后,使中学生的心理得以健康成长,使其适应繁杂的社会环境并不被外界的不良行为干扰,使其心理素质得以增强。
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的教育是基本的教学大纲所要求的,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格外重要,拥有良好的信息技术对于一个中学生是必不可少的。而现在的信息技术更加生活化,其功能也更加强大,信息技术可以使人们的信息资源共享,多功能软件的出现也加大了用户的使用率,然而中学生也是信息技术使用的一部分群体,使用信息技术时,中学生会很容易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资源,这也是导致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一个途径[2]。因此,在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还要做好对其心理健康的教育,这就形成了对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策略,也是改善中学教育体制必然的发展趋势。
二、对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策略研究
1.对中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信息技术教育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信息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推动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然而信息技术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生活方式,其不良的信息资源对人们的生活亦有很大的影响,对一切事物都怀揣好奇的中学生们,影响更加重大。对中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授课老师必须指导学生们接收对其有益的信息资源及学习对其有帮助的信息技术,要保证所学到的信息知识及信息技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良好的影响,不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健康的阴影,从而导致不良行为的养成。例如:中学生用网络信息技术下载软件时,会有不良视频的出现,这会诱导中学生产生模仿心理,最终导致犯罪。其实,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在遇到任何事情时,都要从两个方面看待,但要从积极的方面出发,处理事情,这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现代社会的中学生应该牢记的,因为中学生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不良的事物或消极的想法都会对其心理造成影响。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不要盲目模仿所接触的任何事情,首先应该对其进行准确判断,要吸取信息技术的优良之处,避免不良活动对自身心理素质的损害,做到在学生的思想层面上进行信息技术及心理健康的教育。
2.增加中学生信息技术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随着科学化、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在中学生的周围充斥着多种多样的信息资源,越来越多的信息交流平台也随之出现。中学生出于好奇,不断地了解、熟悉、研究及效仿新事物,由于中学生不能准确地认知、判断事物,造成其认知能力混乱,形成不良的思想及不健康的心理。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心理辅导教师,应该准确掌握每位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素质培养,改正其错误的认知观、判断能力,使其拥有优秀的个人品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质水平[3]。
3.有效运用校园网络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校园网络的出现,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迎来全新的挑战,校园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视,如何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网络平台,成为学校及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大难题。(1)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国家应该对中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使中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中学原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主要对中学生进行授课,学生不能选择,这也造成了学生对此课程的排斥心理,而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使学生把学习心理辅导课程当作学习使其感兴趣的科普知识,就很好地解决了学生难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难题。中学生通过在校园网络上的交流与学习,增强自身保护意识,提高心理素质水平。(2)通过线上心理健康咨询,对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解答。由于实际课设的心理咨询室每天接待的学生人数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要求,而往往实际交流是面对面的交流形式,这种形式使一些学生不能正常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但网络心理咨询平台的出现完全解决了这一问题,中学生可以在网络上与心理问题分析师进行一对一的交流,敞开心扉,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释放心理压力,缓解不良情绪等。这有助于心理咨询教师对每位中学生进行准确的定位,并根据其自身性格特点及自身问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总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及事件出现,无疑充斥着人们的眼球及内心。对于中学生来说,进行良好的心理健康及信息技术的教育,是中学生走入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因此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是学校及教师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宋凤宁,黄永荣,赖意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构[J].学术论坛,2010,4(03):56-59.
关键词: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4-12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越发被重视,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紧密配合,为正处在发育和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群体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环境,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实现对自我的掌控。要依据教育对象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发展的特点,坚持以育人为本的理念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进而对他们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使其身心能够全面发展。
二、在中学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1.树立积极的教育态度,改变传统德育观
学生在以往教育中被当作塑造的对象,教师往往以说教的方式进行教育,这种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局面,不利于教育的开展。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根据学生的真实情况,在尊重、理解学生的前提下,从内在去考虑学生的需要,它要求德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去认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让学生自愿接受辅导和建议,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在德育工作中渗透,能够让教师更为深入地对学生进行了解。教师切忌急于对学生的行为和品德问题进行判断,应当多了解学生这些行为背后的心理需要和动机。德育工作者应当以平等的心态进行教育,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心理健康教育最为常用的方法包括会谈、倾听、心理测量、角色扮演、行为矫正和沟通分析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方法运用在德育工作中,比如尊重、共情、积极关注、角色扮演、行为矫正等,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在中学德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在德育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进行德育课教学时,应当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进行自我认识,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规律,学会自己解压,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师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课相结合,必须对教育方法进行大胆革新,开展很多能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
2.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部T就是政教处,政教处必须对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进行了解,对学生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避免将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归结于思想问题,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另外,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人员,班主任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应用到班级中,及时对情绪不稳定的学生进行辅导和帮助,正确引导有品行问题的学生,注重学生行为背后的动机。
3.在学校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有效方式还有学校的各项活动,主要有军训、运动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对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行调动,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和提高实践能力。
4. 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常规教育。结合实际生活和中学学生的实际现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渗透,了解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的心理教育,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从而形成健康的心态。
四、结语
总之,在德育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丰富了学校德育教学工作内容,还能让德育工作有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是两个学科,各自又是独立的,不能彼此替代。所以学校在进行德育时要避免德育的心理健康教育化倾向,避免只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而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局限在“没有查出病就是健康”,这个病通常只是指身体上的疾病。但我们关心学生的健康,不仅仅指在生理上无疾病,还包括在心理上健全、心态正常无异。很多人都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存在片面认识――只重视学生的品行教育,却忽视其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出现了像马加爵这样的心理畸形的学生。这不能不引起我们重视。因此,对中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和时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1)缺乏自信心。中职学校的学生经历了中考落榜的强烈心理震撼,有相当比例的学生抱着“失败者”的心态,再加上社会对职业学校的偏见,他们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有较强的自卑感。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他们整天担心自己的言行会受到老师的讥讽,担心会遭受到批评和指责;当向别人说起自己在中职学校读书时,就觉得很丢脸。
(2)逆反心理强烈。中职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逆反心理都很强烈,表现在很难听得进家长、老师的意见,不服从管理。中职学生的好奇心极强,往往成年人向他们郑重宣布禁止的东西,他们反而越想接触,如上网聊天玩游戏、交异性朋友、喝酒抽烟等。
(3)厌学心理严重。中职学生由于文化课基础差,因而将近一半的人对学习“感到无趣”或“厌烦学习”,厌学情绪特别明显,表现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反应迟钝、违纪现象较多。大部分学生缺乏长远的学习目标,功利行为占上风。
(4)自控能力较低。中职学生自我约束力偏低,随手乱画、乱扔垃圾、乱倒污水、上网无节制的现象严重。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打架斗殴,违反校纪校规。
(5)自私心重。做什么事都把个人得失放在首位,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只求得到,不求付出。近年来,中职学生心理问题呈现出愈发严重的态势,很多中职学生在心理方面饱受抑郁、自卑、迷惘等情绪问题的折磨。
这些问题影响了中职学生在校的学习和生活,同时更阻碍了他们自身的成才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解决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1)提高教师素质,给学生以健康的楷模。提高教师心理素质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和保障。性格铸造性格,人格影响人格。一个心理不健康的教师,不可能教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因此,学校应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不仅能使教师们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有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避免或减少教育中的失误,而且能通过教师的示范作用,言传身教地给学生树立榜样。
(2)发挥班主任的突出作用。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了解最多,联系最为密切,影响也最直接。在工作实践中,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心育工作能力,做好心育工作,发挥自己的突出作用。
(3)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传播心理知识,给学生以健康的钥匙。学校可通过开设集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操作性为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心理学知识,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自觉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自我调控;另一方面在课堂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寓教于乐,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促进其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和谐发展。
(4)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心理档案。心理咨询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避免和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环境,发展自我,增进心理健康。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优良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它对于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都起着一种导向的作用。学校通过组织各类比赛,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调动同学们的激情,开发他们的潜能,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健康爱好,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心理素质。
(6)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发挥家庭作用,给学生以健康的推力。家庭是学生的来源与归属,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学校可以通过与家长电话联系、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们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让家长们认识到创造一个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的重要性。这样,学校教育同家庭、社会有效地结合,形成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
(7)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除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熏陶。不良的社会环境会给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影响。社会各界应营造一个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的社会氛围。政府也要采取相关措施,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不健康的思想和文化对学生的腐蚀和渗透。只有为中职学生的成长建立一个全社会的“保护网”,过滤社会有害物质,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环境,才能将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国家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创新人才,才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进步。
总之,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同时也是一项艰苦而长期的任务。要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地把他们培养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袁飞跃.浅谈学校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教育,2009(2)
[2]王义.浅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战线,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