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教师责任意识

教师责任意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1 15:11:0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责任意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师责任意识

篇(1)

关键词 高职教师;高端技能型人才;焊接专业课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27-0026-03

On Higher Vocational Welding Professional Teachers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Zou Jianying

Abstract The new historical period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train going down, staying down, up usefully, does well, productio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service line of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as 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ers, not only should have a high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bility, more important being should have a strong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love.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teachers; high-end skilled personnel; welding specialty

Author’s address Department of Automotive Engineering, Qinghai Communications Technical College, Xining, China 810028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韩愈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及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科技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现在对教师的理解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综合性,教学中既要重视理论教学,又要重视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高职教师要具有整合职业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及专业科学诸学科知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焊接专业主要以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该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要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适应能力。

1 高职焊接专业课程特点

高职焊接专业课教师主要从事材料类课程教学,因为学科的特殊性,这类课程的专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负有很大的责任,除了讲授科学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素质教育的培养。一般其课程包括焊接概论、焊接方法与设备、金属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检验、焊接技能实训、弧焊电源等课程。开设的这些课程与工业技术密不可分,除了投入一定的设备外,同时还要消耗大量的焊接材料。而且焊接环境较差,会受到烟尘、弧光、飞溅等的危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在高职焊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消除安全隐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是专业教师的责任。

2 高职焊接专业教师的作用

信息社会的来临,知识经济的发展,高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等发生着深刻变化,使得高职专业教师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应掌握高等教育理论,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具有掌握本专业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能力,熟悉生产实践,能指导学生生产实习、实践。

2.1 引导、教育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高职焊接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的岗位为操作,少数为工艺、检验、管理岗位。但随着毕业年数的增加,操作岗位比例会逐渐降低,其他岗位比例会逐渐增加。但许多学生不会认识到这一点,对焊接操作的苦、脏、累产生畏惧、抵触情绪,对专业失去信心。所以,作为专业教师就要起到引导、教育作用,要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及岗位要求,对学生进行现身说法,使得学生消除畏惧心理,让他们热爱自己的专业,了解焊接发展的趋势,看到自己的专业前景,并苦练基本功,努力学习,为今后的专业提升奠定基础。

2.2 知识传播和技术指导作用

焊接专业教师不仅要学识渊博,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教师要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传授给学生,还要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和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需要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改革教学方法,采用项目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不能再满足于“自己有一桶水,给学生一杯水”的传统模式,必须具备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工作的技术水平和指导能力,要与学生一起去探索新的技术,一起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才更加符合教育的发展变化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3 示范引领作用

篇(2)

〔关键词〕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在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之中,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增强他们对国家、社会及他人的责任意识,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当前,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不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现象。为此,高校要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

一、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

(一)发挥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引导作用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这些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肩负起对国家、社会的使命和责任。新形势下,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必须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与时俱进,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引导作用。第一,高校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强、坚韧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激励着人们挑战自我、克服困难、奋勇前进。高校在加强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去领悟传统文化中的自强意识,使他们在多元化的社会中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积极主动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不断进取、不断超越,努力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1〕。第二,高校要开展以“诚实守信、仁爱友善”为主题的传统道德教育,不仅要帮助大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而且要提升他们关爱他人和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第三,高校要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仅要帮助大学生树立爱国主义忧患意识,而且要培养他们主动履行国家义务、甘为国家无私奉献的担当精神。高校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典型人物自强不息的模范事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他们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从而真正有效地督促自己掌握好所学技能,胸怀大志,为国家效力。

(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人人有责的价值理念

当前,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与融合,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及责任理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多次强调指出,广大青年要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带头学雷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热诚关爱他人,多做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的实事好事,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2〕。因此,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明确个人价值与国家、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高校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任务。第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解读,深刻认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理念对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高校要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及诚信、友善、感恩等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其关心、爱护他人的道德品质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观念,从而不仅将大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形势紧密联系在一起,而且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第二,加强对社会思潮的动态分析。高校教师不仅要及时掌握社会动态,强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正面引导,还要通过道德模范人物、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向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在多元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化冲击下明确自己的地位和应尽的责任,进而引导他们树立“我为人人、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

(三)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

“知国情、懂时事”的责任意识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高校要深化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改革,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政策扶持项目,培养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参与意识。高校教师首先要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内容,如要选取当前政府与社会的热点话题,特别是与大学生联系紧密的一些事例进行讲授。其次要改进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法。高校教师不能仅仅进行思想理论灌输,还必须引导学生参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明确自己在国家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享有的权利,从而不仅提升他们对国家大事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而且强化其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责任和义务,进而增强他们“服务国家、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

二、优化教育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一)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是一种重要的无形资源,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并结合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努力营造良好的责任意识教育氛围,进而使大学生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并自觉地把责任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要利用报纸、宣传公告、电视台、广播站以及网络等媒介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责任意识教育,如通过报纸、校园广播等讲述身边的感人事迹,以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二是要利用教师的话语点评以及榜样示范作用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利用周末开展以责任意识培养为主题的点评交流活动,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知道自己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怎样承担责任等。另外,高校教师要增强自我的责任意识,以身作则,时时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进一步优化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环境〔3〕。

(二)大胆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

当前,大学生普遍知道“责任是什么”“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有哪些”,但一些大学生对责任的认识有时仅仅停留在理论认识层面,处于一种“知而不为”的状态,没有达到主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作为层面,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责任意识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化、理论化。因此,高校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不能只是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还必须使课堂内容生动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一是要开展启迪情感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选取某个专题,鼓励学生利用历史学和音乐学等方面的知识开展情景表演,或者拍摄有关责任意识教育专题的微电影,并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点评。以上这种情景式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关注度,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得到感悟和启发〔4〕。二是要开展提升认知能力的情景教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是否要加强责任意识教育开展辩论赛,要求学生自由抢答、总结陈述,通过其对论点的思考、辩论达到责任意识教育的目的。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运用情景式教学模式开展责任意识教育,不仅培养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能力,也使他们在学习思考的过程中增强了责任意识。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是大学生必须要面对的人生课题,而要使责任意识内化为自觉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关键在于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践效果。高校一些教师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时,只注重大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却往往忽视其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影响了责任意识教育的效果。因此,高校教师要提高实践教学的能力,使大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5〕。同时,高校在开展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要把社会实践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使大学生及时了解国家、社会的发展动态,进而增强他们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体而言,一是要开展与爱国、敬业、诚信等相关的主题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以道德教育为重点,把主题活动与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二是要开展公益性实践活动。高校要定期组织大学生参加尊老爱幼、义务支教、捐款救助等公益性实践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他们从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不求回报、踏实干事,不仅培养其乐于助人、勤于奉献、勇于担当、踏实做人的道德品质,而且增强他们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

三、完善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相关机制

(一)完善激励机制

在现代社会,良好的管理是国家和社会有效运转的关键,而激励机制则是现代管理的核心,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高校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注重激励的强化功能,进一步完善责任意识教育的激励机制。高校一是要通过思想引导、利益调节、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等正向激励机制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对自觉履行自我、他人及社会责任的学生给予奖助学金、推荐就业等奖励,以使他们获得喜悦感和满足感,进而深化其内心的责任意识。二是要通过扣除学分、行为纠正等反向激励措施规范大学生的责任行为,促使他们自觉接受责任意识教育、规范责任行为。三是要强化大学生权利意识教育,在权利和责任的辩证关系中激励他们的责任意识,即权利是责任的基础,责任是权利的保障。

(二)完善监督机制

高校教师一是要认真学习、掌握国家出台的法律政策,努力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二是要完善责任意识教育中相关的规章制度。高校要通过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奖助学金评比等规章制度告诉大学生什么应该做、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以及做了不该做的事应承担怎样的后果,以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规范其责任行为。三是要通过多种网络媒介宣传爱国家、爱社会主义、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责任品质以及具备这些品质的人和事;通过学校的电台、广播等批判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对社会、对他人及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四是要通过微信、微博等建立校园“微时代”交流群,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时时进行责任监督。

(三)完善评价机制

高校一是要明确责任意识教育的评价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作为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同时,高校要建立科学、明确、系统化的评价标准,并将其作为衡量老师和学生责任行为的标尺,以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要明确老师与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确保评价机制公平、公正。高校要明确学生的评价主体地位,要求他们每一学期对自己、对他人的尽责与失责行为进行评价,不仅激发他们尽责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增强其对自己所犯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并督促他人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三是要建立多元的评价方式。高校教师要通过学习成绩、学分以及荣誉评选等方式对责任意识教育进行评价,同时要把评价方式与学生的实际利益相结合,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四是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素质,将之作为责任意识教育评价的重要指标。高校教师要通过了解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调控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更有效地把握他们的思想意识,时时进行心理辅导,从而帮助其树立“我为人人、奉献社会”的责任理念,进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

作者:郭正红 段亚云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彭媚娟.论传统文化与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J〕.理论月刊,2011(2):180-182.

〔2〕.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1).

〔3〕范洁波.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J〕.高教探索,2013(3):151-152.

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培养;责任意识;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13-02

中师作为旨在培育未来教师的教育形式,良好的师德修养是日常教学必须渗透的内容元素。能否承担责任,能否担负起教书育人的使命是师德培养的根本出发点。思想政治具有丰富的责任教育元素、科学的责任教育内容,完善的责任教育体系。因此,结合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平,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这个责任教育平台,科学而适时的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对于强化中师生的责任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紧跟国家社会热点,渗透责任意识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是“活”的社会生活。对于各种社会热点的积极反应,并据此提出符合主流价值判断标准的问题解读与路径建设是思想政治最根本的学科教学特点。因此,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意识教育不是单纯地追求责任教育内容的本位堆积,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有机整合。思想政治责任教育的内容繁复多样,存在一定操作方法的差异性,并且参与教学的中师生的身心特点与思想道德状况,教学开展和所需的历史与现实环境殊异性,决定了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责任教育内容选取时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针对出身城市与农村,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等的学生责任意识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责任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学生所需要达成的责任意识水平也不能“一刀切”,而必须进行差异化的设计与要求,制定科学、人本的教学内容。

二、注重合作探究教学,强化责任意识活动体验

合作意味着分享,探究意味着坚持,这实际上都是责任的具体而微的体现。因此,在中师教学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实际,开展基于特定学习任务的合作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增强对于责任的内心体认。在教师与中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沉入责任意识教育,激发中师生学习知识的动力,同时,每个中师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其自身的思想政治基础素质也不尽相同,所以教师设计责任意识教育活动时应该考虑到这一点,结合实际情况,并将活动层次和难易度区分开来,增强其针对性,通过面的扩张使中师生们都能够接受这一教学活动。教学责任意识教育应该分三个层次进行设计:责任知识、责任能力、责任文化。

责任知识。对大部分中师生来讲,这部分知识是相当重要的,是其进行责任意识教育的基础。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的良好的思想政治知识,并且经过科学训练,形成相应的思维认知定式,才能真正提升责任意识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步讲解、学生互学等手段,提升学生的责任知识。责任能力指的是,在中师生掌握了相应的要求知识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相应活动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体验,以培养其在特定互动中的责任能力。责任文化,这点对大部分中师生都比较有挑战性,所以中师生应该按照自身的特点去完成该阶段的学习,让中师生能够感受到自己能够成功,并内化为内心的需要。比如,很多学生听到“中国梦”的时候,会有一些感性认识,但是具体何指,却是语焉不详。教师可以组织个“中国梦,大家谈、大家思、大家做”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查找资料,寻找素材,收集关于中国梦的相应内容然后彼此分享,畅谈提出的中国梦的深刻内涵与意义。并且结合“中国梦”知识的学习,构建自己的“教育梦”,着眼自身学科专业实际,制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职业成长计划,督促自己去执行计划,以早日承担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责任。通过以上的环节,将责任意识教育转为为学习,将学习转为教学,将教学转变为对抗。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责任意识教育的设计,创造出层次不同的责任意识教育教学梯度,让各层次的中师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将兴趣带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来。

三、立足学科政教特色,创新责任意识培养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价值在于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向受教育者提供思想政治宣教,以培养其树立与主流价值相吻合的道德观点与素质。然而,当前很多思想政治教学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是让中师生对于课内知识的认知学习,而对于由责任意识教育中的内心体认难以实现突破,获得新认知。为了改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从中师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积极采取一些开放有趣的责任意识教育形式,强化中师生的责任意识培养。虽然在开放性活动中会出现不可预见的新知识,但是这些新知识使师生融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容获得生成。因此,为了让中师生的责任意识认知更加深入,教师在设计责任意识教育内容时,要围绕思想政治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特定要求,通过正面宣教与侧面引导、直接灌输与间接濡染、团队体验与个人研习、理论认知与活动渗透等多种手段,逐步将责任教育的针对性和多样性融入其中,将人文关怀融入当中,让一切的思想政治课中的责任意识教育更加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四、开展思政主题教学,积累责任意识实践经验

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中师生处于校园的象牙塔中,关于责任的很多知识都是来自书本,而与真实的社会生活接触很少,对于责任的深刻认知与反思较少,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多认知世界,了解广阔的世间百态,丰富人生经验,还应该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通过接触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达到责任理论与责任实践相结合,高于责任实践而最终指导责任实践的目的。

篇(4)

关键词 语文;责任意识;思考;探究

一、挖掘教材内涵,形成责任意识教育资源

现行的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好教材,责任意识时时刻刻都可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如在讲授《在山的那边》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对“山”和“海”的象征意义的分析,学生就会明白:奔向理想的人生征途是漫长而曲折的,但是,只要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到达。畏惧困难,害怕挫折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通过讨论分析,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羚羊木雕》一文通过拓展延伸来讨论,我们应怎样对待父母、朋友,学生在激烈的辩论过程中明白:父母的做法有时不妥,没有尊重他们的友谊,但我们对父母要理解、宽容,要注意和父母沟通的方式,和同学相处要注意交往方式等,提高了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对父母和对别人应负的责任意识。初中语文文本中不是缺乏责任意识的内容,缺少的是我们教师发现的眼睛。我们要善于挖掘文本、研修文本,就会找到相应的责任意识教育资源。

二、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主阵地、进行责任意识培养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责任心。人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生的本职就是完成学习任务,把学生的学习与文本中的教育事业所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产生学习的动力,如在讲授《孙权劝学》一文中,讲述了孙权劝学、吕蒙学有所成的故事。通过引领学生分析吕蒙前后变化的原因,学生不难明白,要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加强学习是对自己负责,又如在《伤仲永》一文中主人公方仲永幼年天资过人,而长大后却庸碌无为,通过对方仲永前后变化的分析,可得出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是“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领悟到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特别是通过上述两文的对比阅读,学生更能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内化为自己的品德修养,外化为用实际行动努力学习。

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父母、对他人的责任意识,通过对文本的解读,促使学生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提高责任意识,规范自己的言行,懂得一个人不可能独处,要学习正确与人交往,要懂得关爱别人,孝敬父母。

最后,还要培养学生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意识,人不要脱离集体、社会,有国才有家,我们都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要热爱、关心社会,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社会意识和国家意识,提高为集体、社会、国家服务的能力,从而学会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发展。在语文教材中这样的课文也不少,例如在教学《曹刿论战》一文时,我设置了这样的问题:曹刿是一介平民,国家大事有相关部门管理,自然会给国家出谋划策,他的参与是否是多管“闲事”给国家添乱呢?学生通过对文本的研读,得出了结论:“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而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为国尽责的义务。

三、借助语文活动,强化责任意识

我们都不能独善其身,我们的生活永远离不开外部环境,对环境负责,就是对社会负责,也是对人类负责。如在教学《那树》一文时,通过对文中老树的命运分析,引发学生对现代文明的发展与环境问题的思考,怎样才能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应该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学生们都认识到环境保护的紧迫性与重要性,课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们生活社区的环境状况,例如:退耕还林,农药滥用,垃圾的处理方式等,从而强化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爱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意识。

其次在作文教学中,也可以进行责任意识培养,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也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韩愈有“文以载首”之说,白居易也有“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是内心世界的再现,都在强调作文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欲作文,先做人,只有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他人对社会的关注,理解对社会、对民族、对国家所负的责任,才能真正激活学生的正能量,使之敢于创新。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作要求反思自我、发现自我价值,正确认识自我。用真实的生活经历和独到的思想认识来展现自我风采。我在写作,要指导时,首先讲了反思自我的重要性及自我反思的方法,然后同学们合组对自己的反思中除不涉及个人隐私的部分进地合作交流、互相指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责任意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听论读写能力,何乐而不为。

同时,在活动中必须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的培养,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师要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可以将学生合成若干小组。教师作好引领,通过开展活动,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及宽容,进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精神沟通,情感交融,优势互补。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体会到自己所负责任的重要性。

四、树立榜样,发挥榜样效应

篇(5)

[关键词]中职生 责任意识 培养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还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履行相应的义务。责任既是使社会规则有序的保障,又是保证个人有所成就的可靠基础,也是为人处世所必备的基本要素。责任是一切良好美德的表现和基础。美国品德教育联合会主席麦克唐纳曾说:“能力不足,责任可补,责任不够,能力无法补:能力有限,责任无限。”诚信教育需要责任意识,否则,诚信意识就不能可持续发展;创新教育需要责任意识,否则创新就缺乏持久的精神动力和高尚动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要树立对社会、对亲人,对自己以及对自然环境的责任意识,以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人文关怀,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保障和动力支撑,职教工作者必须将培养职业学校学生的责任意识,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一、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形成原因

在学生中开展责任教育,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未来挑战,勇于承担历史重任,已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但是目前,广大教师和家长都普遍感到,今天的不少学生责任意识谈薄,缺乏责任心,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据笔者调查,形成学生责任意识弱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家庭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是一个重要原因。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在家中俨然以“小公主”、“小皇帝”自居,长辈的精心呵护和宽容伴随着他们成长,久而久之,他们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天塌下来有人顶着,与我无关”的不负责的消极人生态度。

2.社会“黄赌毒”“拜金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是严重的。“拜金主义”思想给孩子们带来了“做什么都得有报酬”的恶劣影响,“黄赌毒”及腐败等其它不正之风严重侵蚀孩子们原本纯洁的心灵,使他们追求享乐,不思进取,一切以我为中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几乎成了一些学生的口头禅。

3.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薄弱,部分教师教育无方,对于一些“不听话”的学生听之任之,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教师甚至认为,只要他们在学校里不打架,能平平安安过去就行。对学生这样一个态度,怎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意识呢?

4.学生:由于独生子女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位置,许多事情有家长包揽,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没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对生活的艰辛,对社会发展缺乏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不知道该如何去关心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造成了他们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缺乏应有的责任感。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责任意识弱化的表现

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乐于助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曾有学者作过一个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竟有185%的学生赞同“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有11.4%的学生认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天经地义的”!

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职责。然而,在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厌学现象严重,混日子、混文凭的大有人在考试作弊现象格外突出有的学生将破坏公物视为儿戏:“厕所文学”,“课桌文学”等文化垃圾屡禁不止,更不用说用水不关水龙头,人走灯不关等生活细节方面了。

3.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责任感是衡量人对社会对他人所负的道德责任感情。青年学生因长期沉浸在家庭的关怀中,逐步形成了对家庭依赖,而他对社会、对亲人却缺乏比较明确、强烈的责任意识。因其认识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贫乏,加上高中阶段因为学习的紧张,并末使其应该具备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意识,导致了一些青年学生自我人格缺陷,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他们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认为好心不得好报,于是只管个人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冷淡,自私自利。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更多地强调的是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表现出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严重错位。

三、责任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及方法

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涵盖在学校、社会、家庭之中,是三大教育融合的核心,更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学生责任意识培养不能仅列入教育理论的某个章节,必须把它摆在与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提并论的位置,只有实现了学生有效的责任意识教育,充分激活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动,自规自戒自强自立自尊自爱,才能切实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学生的个体和群体的教育方能走上一条灵动的自新之路。

1.家庭,要充分激活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深沉思考和热情

教师要指导家长在家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学生接受责任意识教育的第一场所,也是最能让学生耳濡目染的场所。学校应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学生家长多联系、多沟通,帮助学生家长在家中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教育。

家长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让学生在家中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使他们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言行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家长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如关心国家大事,尊敬长辈,关心老人和小孩等,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作用。

2.社会,积极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营造有利于培养学生责任感的氛围,确保学生有一定时间去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公益活动。同时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娱乐场所的监督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严把舆论导向关,宣传部门应提倡、引导,鼓励每个社会成员参与到未成年人教育的队伍中去,使全社会形成一种关注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舆论氛围。

目前,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所看的书籍和杂志消极倾向比较严重,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比较大。宣传部门应多出好书好杂志,极力创建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新闻媒体应对发生在人们周围的有关强化责任意识的事迹多予以报道,使人们的思想受触动,行为受影响,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如这样一则报道在2004年“4.16”湖南娄底矿难中,矿工聂清文最后关头 留下这样的遗言“骨肉亲情难分舍,欠我娘200元,我欠邓曙华100元……”按照民间惯例,没有欠条的债务人死后,所欠的债就成了“死债”,债权人的那笔债就成了“无头债”,一种最基本的宽容也要求债权人不再去追究这点利益。然而,聂清文却留下了这样的负责任的遗言。对矿工聂清文的举动,不能不使人萌生一种久违的感动。正如娄底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旭曦说的那样:“这就是我们一些老百姓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老百姓,他使你无法不流泪,无法不感动。”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在生命的尽头做出了人性最耀眼的举动?我们以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长久倡导,而在市场经济中又被一些人遗忘的责任意识。聂清文可能说不清楚什么是诚信,什么是契约?但他有老百姓最朴素的“良心”,最深厚的“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使他在生命的最后关头,感动他人,感动中国。这样的报导怎能不唤起人们的责任意识?

3.学校,着力营造以责任为标志的学校文化

学生责任感的形成过程是在与人交往中观察、模仿他人责任行为的一个学习过程,除了英雄和历史人物的影响,父母、他人的言传身教,以及大众媒体所传播的观念对学生责任感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引导和榜样作用外,在责任感形成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求学生要有责任感,首先教师要有责任感。如教师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随手关掉流着水的水龙头、随手关掉大白天开着的灯等,那么学生就同样会跟着做。给学生树立榜样是必不可少的方式,教师自己对社会就缺乏责任感,怎么培养学生的高度责任感?

篇(6)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 责任意识教育 渗透途径

但丁曾说: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在当前多元文化和思想的冲击下,责任意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其道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当前的政治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分数弱化甚至忽视了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其结果是学生尽管成绩突出,但很可能个人主义严重,没有责任意识,做事不计后果。

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实际,通过课堂教学和其它各种渠道,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强化其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在高中政治课上,我们可以进行责任意识教育渗透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责任专题综合探究中,对话责任;

在高中政治课的单元综合探究中,可以组织学生结合责任意识做一些专题探索和思考。这主要包括自我责任意识即个人修养提升、家庭责任意识即孝悌之心常在、他人责任意识即人际关系和谐、集体责任意识即团队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即爱国之情永恒等等。它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学生对自己的品德、做人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关心他人,及时给予帮助;主动地为集体服务,认真地为集体做事,负责地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等。

以上五个方面的专题教育的内容,在高中必修和选修教材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在教材每一单元的最后都有综合探究,这些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责任意识教育话题,如“正确对等待金钱”、“做好就业与自主创业的准备”、“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政府的权威从何而来”……这些话题的积极参与,对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就业观、公民观、权力观等,进而形成正确的责任意识都有很好的作用。

例如,我在组织第一单元的“正确对待金钱”探究性活动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家里的钱都是怎么获取的,然后问:“假如你有一百万,你会怎么办?”当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什么答案都有,其中就有一个同学说:“如果我有了,我就什么都不干,每天吃香的喝辣的,就是享受。”这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在学生当中很有市场。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不是一味的说教,而是让其他同学对他的说法加以评论,然后通过播放一些正反面的事例、通过学生的讨论既让他认识到钱财获取必须取之有道,又让他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这样让他们理解在挣钱和用钱的同时,都要做到对自己负责,更要对社会负责。

二、在课堂教学细节体验中,认知责任;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生活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调动和相应的变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教学细节上下功夫,积极创设情境,紧扣教材知识和责任意识的“结合点”,科学设计教学流程,采用自主探究、讨论、辩论、演讲、体验等形式,让学生自由地表达对某一问题的看法、观点。一些有争议的话题在讨论、演讲和参与辩论的过程中,在把自己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进行对照、比较中,反省或重新选择正确的责任认知。

在讲解“传统文化的继承”时,有学生提到“忠孝节义”的思想,我捕捉这一细节,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何继承,最后学生达成共识:忠古言为国君尽忠,今说忠于祖国、忠于职守;孝古言为父母尽孝,今说敬老养老、尊长爱幼;节古言为丈夫尽节,今说人格气节、节操品行;义古言为朋友尽义,今说以诚待友、见义勇为。学生由此得到了精神上的升华,对责任的认知更为明确、清晰。

三、在研究性学习和课题中,亲历责任;

研究性学习和课题研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提倡学生自由研究、自由创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以及表现与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自由奔放和新异的想象,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为此,教师应积极结合教材,找准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例如在学习“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内容时,学生对学校食堂涨价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食堂没有诚信,恶意抬高价格,影响到他们的生活。针对这一现实问题,我联系学校政教处指导学生开展主题为“镇农贸市场价格的变化与我校食堂价格调整的关系”的研究性学习,带领学生到市场上进行深入调查,最后形成调查报告。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写到“学校食堂进行的价格调整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表现与结果,并不存在欺诈行为,我们表示理解。并对我们的鲁莽表示歉意和自责”。 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与诚信相关的课题的调查与研究,使学生对违背诚信的行为进行理性思考与分析,从而自己作出对诚信道德的理性认识与选择,促使学生敢于担当,这比教师的说教更有影响力。

四、在讲时政和写小论文中,升华责任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开讲座、讲时政、撰写小论文等诸多形式进行教学,还可结合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学习和行为实际,指导学生写日记、办报纸,不定期地举办时事演讲会等,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活动等,创设条件,创造情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责任意识教育

篇(7)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意识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 活化教材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对待生命环境的态度。责任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又能促使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既有利于培养完善人的个性,又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情感,进而促进人们道德行为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责任意识形成的雏形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肩负着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奠基教育。为此,要把握儿童责任意识教育的主题,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空间。教学设计要立足与儿童生活,教学方法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欣赏中,讨论中形成责任意识,领悟责任的重要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团队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 当下在校小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分析

当下的小学在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是值得学校因势利导进行培养教育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L”心切,对孩子的评论、评价都是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由于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使儿童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导致很多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家庭责任意识;独往独来,为我独尊,缺乏团队责任意识。喜欢比吃比穿,怕苦怕累,惟我独尊。为此,抓好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是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

2. 从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这就告诫我们: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练的人,难以懂得生活的真谛,也不可能有家庭责任与担当,更谈不上个人的远大理想。所以,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讲解《我为家人添快乐》一文,可以结合课文扩展教学。在活动中观看爱劳动,爱父母的儿童典型的多媒体视频,引入入胜的历史故事孔融让梨;行军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等诸多感人事迹。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讨论,回顾父母为自己付出记忆最深的一件往事,讲述我为父母做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感恩,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一员,具有家庭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自立自强,主动为父母分担,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在劳动中去感悟家庭责任的含义,自觉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

3.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

美国学者门肯说过:“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精辟地阐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员工的责任心是团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团队责任意识是个人融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为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认真研究教材,抓住学生思想的薄弱点构思教案。教学设计要新颖,对学生要具有吸引力。教育要有层次,做到由浅入深,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思路。如:三年级《我的责任》教学是《我为家庭添光彩》责任教育的深化。以播放全国优秀少年吴逊事迹的视频导入正课。板书呈现:《我的责任》,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向全国优秀少年吴逊学习什么?我们要为学校、班级做些什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欣赏与思考“我的责任”的情境之中。在讨论中学生们主动与典型对比,找差距,表决心,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团队意识。这样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从我做起,爱同学,爱班级,爱校园地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4. 延伸活化教材,扩宽教学口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以及其他人所承担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扩展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如在《做学习的主人》中可配合教学制作《优秀少年赖宁》、《爱国科学家华罗庚》等PPT及视频资料,以榜样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在《不能忘记的耻辱》教学可制作《中日》、《开国大典》,《宇宙飞船对接》等电子课件和视频,开展今昔之比的讨论式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到走出去,参观我国的科技展;请进来,以老的现身说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懂得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以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国家民族赋予的神圣使命。

.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责任是人在社会的立足之本。当代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责任”二字教育入手,要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开展与少年先锋队,班主任,任课教师有关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探讨,达成共识,形成良好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宋金花 小学品德和生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