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家庭护理的内涵

家庭护理的内涵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1 15:10: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家庭护理的内涵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家庭护理的内涵

篇(1)

【关键字】社区护理;创新体制;服务内涵;管理模式

【中国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336-02

近年来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不断的改变,社区护理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的深入和拓展。社区护理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社区卫生服务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我国的医疗卫生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创新精神,不断完善我们胜南社区胜辛卫生所的护理内容与模式,也是推动社区和谐建设必不可少的要素。

一、社区护理服务现状

由于我国社区服务尚处在试点阶段,社区护理服务也不成熟,目前在社区护理工作中还面临着一些问题

1、政府及政策的支持明显不足,社区护理工作缺少经费:限于经济条件,社区护理工作存在许多的困难。例如,上门服务时欠缺交通工具和通讯设备,造成社区卫生服务部门与社区人群联系不便,这样就对社区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要落实社区护理服务关键就在于是否能得到政府的大力资助。全面推广社区护理工作,可以使社区护理机构不断发展壮大,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健康保健服务。

2、缺乏社区护理专门课程培训及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的社区护理工作大多由离、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护理工作充满热情,工作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均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护理需求。

3、我们社区护理提供的服务内容局限:由于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起步较晚,而且受传统的观念以及传统的护理模式的影响,造成社区护理工作内容与医院类似,服务内容局限。开展的大部分项目就是静脉输液、家庭出诊、健康咨询等。社区护士承担的角色就是医疗照顾角色,对人群的健康教育和疾病防治咨询服务较少,然而实际的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内容离国家要求和居民需求之间有一定差距。

二、社区护理工作的创新

1、坚持体制创新,建设多元化社区护理服务网络。现在社区卫生服务举办主体发生了变化,逐渐打破部门垄断,调动社会各种资本加入社区卫生服务,拓宽了筹资渠道。发展的趋势将是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健全以社置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主体,以诊所、医务所(室)、护理院等其他基层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社区护理将在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2、创新制度管理,完善社区护理运行和监管机制。通过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层次社区护理人员的服务职责,按照满足服务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规范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社区护理组织的设置条件和标准,依法严格其服务机构、社区护理人员和社区护理服务技术项目的准人,健全社区护理服务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制度,完善社区护理服务考核评价制度,推进社区护理服务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逐步实现计算机化管理,为社区健康资源共享及双向转诊服务提供必要的条件。

3、创新服务内涵,实现全方位社区护理。根据社会发展以及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不断深入,社区护理服务将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服务内涵,增加服务项目,使社区护理服务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社区护理将在健康教育、健康指导、家庭护理、康复指导、病人及健康人的营养指导、妇幼及老年人保健及心理咨询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4、创新护理模式。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健康促进模式为指导,落实社区护理工作服务功能中“防、治、保、康、教”一体化的护理服务,以“贴近人群、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提供康复服务、保健指导、健康教育为护理服务内容,结合实际情况分别推行新的社区护理模式和护理理念。

(1)用“多领域”概念与医院的专科护理结合,进行全面的护理服务指导。建立“家医家护”责任制,以家门前的保健责任人制,营造亲情氛围。以“整体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档案的建立及家庭访视制,应用护理程序落实家庭访视,督导患者的“遵医行为”。

(2)培养大、中护士院校的护士学生的“义工护理服务模式”。学生在节假日定期以聊天的“话疗”及生活服务为主进入社区,为病人、老人、残障人服务,让学生能早日接触社会,体验帮助人的乐趣,激发爱心和奉献意识,巩固对护理专业的热爱,给病人以情感支持,以无偿的服务培养其奉献爱心的热情,拓展了护理服务的内涵和功能。

(3)根据个体需求建立“家庭护理模式”。让患者能在家中得到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发挥社区护士独特的医护功能,在家庭环境下为残疾、慢性病患者提供所需的医疗护理服务及必要的日常生活指导,促进其康复和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并尝试采用Moos的适应模式护理临终患者。

(4)初步奠定在医院和社区护理之间形成“联动、互动机制”。社区卫生服务部门对急、重病人帮助联系、引导其到专科医院就医,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使经过医院诊治、正处于康复期的患者及明确诊断的慢性病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的规范护理服务及照顾。

三、结语

我国的社区特点决定了我们社区护理的内容与模式,要加大创新力度,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工作。将要使护理工作进入人们生活中与广义健康有关的各个领域,这需要有更多的社会支持。完善社区护理工作的发展,也是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正毛. 南瑞:率先撤销“街道办”的大社区[N]. 芜湖日报. 2011-09-18

篇(2)

关键词:优质护理持续改进;岗位管理;规范化培训;示范病房

在开展优质护理的初期,母婴同室运用问题管理模式针对环境、护理模式和排班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的改进[1],但产科的医疗护理工作关系着一个家庭的幸福,肩负着维护母婴两代人健康安全的使命,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进行优质护理的纵深层次推进,激发护士能动性,提高护理内涵、专业化水平是产科护理管理人员思考的方向[2]。我科在护理部大力支持下,进一步推广母婴床旁护理,扎实做好特色健康教育,提高产妇满意度及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推行岗位管理,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护理人员,提高其专业素质,为母婴提供温馨、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我院母婴区床位28张,学历组成本科生5人、大专生13人,职称组成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8人,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0人、N3级4人、N2级3人、N1级4人以及N0级6人。平均年龄30.9岁,护龄10.8年,床护比为1∶0.6。

2 方法

2.1 存在问题 科室优质护理质量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①"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服务内涵没有落实到位;② "健康教育"没有体现个性化、特色化、专业化,产妇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满意度较低;③ 护理人员在分层次培训内容及计划上不够详尽,落实不够到位;④岗位配置不合理,按照一级病房我科需配护理人员结构为N4级2人、N3级3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

2.2 持续改进措施

2.2.1 成立科室优质护理质控小组 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全体护理人员参加的优质护理质控小组,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计划;按PDCA循环分阶段完成实施计划。护理部随时指导、督促并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2.2 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 突出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照护模式,深入推广床旁护理,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流程,鼓励新生儿父亲在住院期间陪伴照顾母婴,体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从细节入手,完善各种流程和制度如母婴入室告知、乙肝疫苗接种告知书、患者隐私保护制度等,充分尊重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各种权利;提供各种便民措施,如为产妇增添哺乳垫,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及产妇舒适度。

2.2.3 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母婴健康教育 实施母婴同室每日健康教育实施及评估记录单,制定每日健康教育内容计划,产妇及家庭健康教育掌握评估表,进行评估、反馈再评估、再反馈,切实使每一个产妇每天都能得到护士规范性的健康教育,提高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规范专科健康教育内容,把核心知识上墙,制成专科健康教育处方、小册子提供给产妇及家庭。针对母乳喂养、新生儿常见问题进行预见性宣教如新生儿的安全护理、含接的技巧、新生儿胃容量、宝宝吃到足够奶水的表现、新生儿黄疸、低血糖、呕吐、皮肤问题等等,制作文字生动,产妇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并将风险意识、安全文化、知情告知融入健康教育指导中。

2.2.4 开展母婴延伸护理 把健康教育指导逐步延伸到出院后的家庭、社区,做好电话答疑、电话回访工作,对有特殊需求及未能独立护理新生儿的人群提供上门访视服务。

2.2.5 加强对特殊孕产妇 特别关注妊娠丢失、生殖助孕、未婚先孕、母婴分离等特殊孕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尤其是为丧子孕产妇孩子准备花提篮,充分尊重新生儿的个体尊严,并在其床旁悬挂玫瑰花标识,使每一位医护人员知晓。

2.2.6 进行岗位合理配置,规范护理人员培训 护理部及片区通过岗位的调配,使科室岗位配置达到优化组合:N4级1人、N3级4人、N2级4人、N1级5人以及N0级3人。对各层级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每月的培训结果与月绩效考核挂钩,充分调动护士在临床一线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

2.3 评价方法 将实施优质护理持续改进的2011和2012年的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进行比较。统计学方法采用χ2、t检验。

3 结果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2011、2012年进行比较,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产妇出院满意度、产妇健康知识知晓率比较情况(见表1)。

4 讨论

4.1 优质护理持续改进,深化了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体现了责任制的整体护理 "以母婴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即每一位责任护士护理产妇及新生儿时,对母婴进行专业照顾、病情观察、治疗外,还要对产妇及家庭一对一的进行康复、健康指导。床旁护理-责任护士一对一的连续、全程优质护理,实现了产妇及整个家庭的参与和知情权,使母婴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针对性强的规范化健康教育,培养了产妇及家属自我照护及照顾新生儿能力,知晓并掌握更多健康教育的知识,促进产妇及家庭各自角色的转变,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实现了护理人员对母婴的"人文关怀";从而增进了护患之间的关系,提高了产妇出院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P

4.2 合理的岗位配置,分层次的规范化培训,提高了护士专业化护理质量 目前,大多数医院护理人员在日常护理工作中,不论工作年限、职称、能力水平高低干的是一样的护理、治疗,是对人力的一种浪费[3]。通过分层次的对护士实施全员培训,提高护士核心胜任力,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4]。通过系统和多种形式的制度化培训,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培训内容,持续提高了产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应急意识不断锻炼和演练,应对各类护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得到持续提升;在工作中预见性的提早给予评估、观察、干预,从而减少或杜绝危重产妇潜在发生危险的倾向,使综合护理质量合格率也快速提高如表1所示。

参考文献:

[1]罗宏.温贤秀.关晋英等问题管理模式在母婴区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1)[J].护理研究杂志,2011,25(7):1749-1751.

[2]马晓伟.夯实基础,履行责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护理服务[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3):5~8.

篇(3)

人文关怀,又称人性关怀、关怀护理、关爱[1]。护理人文关怀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以人道的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真诚关怀和照顾[2]。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文关怀在临床护理中日显重要。在精神科护理中,由于精神病人病情的特殊性,大脑功能活动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与行为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的异常,有些可伴有生理功能障碍,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笔者通过以人文关怀理念为指导,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患者及家属满意率提高,患者的外显行为(主动服药、遵守院规、主动配合治疗及检查、良好的卫生习惯、克制不良行为、安心住院)和内显行为(情绪稳定、关系和谐、人格统一、适应环境)表现良好。现将我科实施人文关怀的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我科共收治精神病患者430人,其中精神分裂症318例,分裂样精神病48例,情感性精神病37例,器质性精神病12例,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3例,焦虑症4例,精神发育迟滞4例,其他4例,符合CCMD-3-R诊断标准。

2 人文关怀的具体措施

2.1入院初期的人文关怀 患者入院初期,患者处于症状高峰期,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常表现为敌对、反抗、不合作、紧张、害怕、焦虑、抑郁等心理。这一阶段护理人员应以亲切的语言安慰和劝说,根据病情,采取与患者或家属进行入院宣教,介绍住院环境、分管医生、护士、护士长及各种住院制度(安全制度、物品管理制度、保护性约束制度等),帮助尽快适应病区环境。在接触患者前要了解患者的文化背景、家庭、婚姻、学习、经济情况、职业及兴趣爱好等,注意接触的技巧及语言的艺术,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满足合理要求。同时落实好患者的基础护理,主要包括安全护理、日常生活护理(口腔和皮肤的护理、排泄护理、衣着卫生及日常仪态的护理)、饮食护理、睡眠护理、探视护理等。

2.2恢复期的人文关怀 经过治疗,患者病情恢复,这一阶段,护士应深入患者,用关切的语言询问患者的感受,给患者恰当的称呼,要从细微处让患者感到护士的端庄、热情、认真、和蔼与博学,使患者认识到为他服务的护士有高尚的品格和精深的知识,从而相信、服从护士的管理与服务。

从环境的管理上,保持床单元的干净、整洁,生活用具有标记并集中管理;从患者的生活上,根据饮食爱好订餐(除医嘱有特殊饮食外),根据家属要求提供帮助购物便民服务(如水果、日常用品、衣物等)、提供接听电话及打电话,每天进行仪表整理及指导2次,并让患者照镜子,满足病人的审美要求,起床时间播放轻音乐及指导语,让患者在轻松中得到生活提醒及接受健康教育;平时有组织的开展工娱治疗、文体训练、集体健康教育、生活技能训练及心理技能训练等,并在病友当作选举生活委员、组织委员、文娱委员、劳动委员、安全委员、爱心委员,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优点长处,树立信心,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及增强社会责任感。 每月召开家属联谊会一次,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家庭、社会支持与关怀的平台。此期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介绍治疗的方法、各种检查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疾病的名称、临床表现、药物副反应及应对措施。为患者答疑解难,使患者受到鼓舞,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另外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个性化心理护理。让患者在治疗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得到治疗。

2.3出院期的人文关怀 这一阶段的人文关怀教育有:出院后坚持按医嘱服药的意义、药物服用的方法及保管方法、生活指导、复发的先兆及应对措施,家庭护理,并告知随诊时间、联系方法、随诊地点,教育时需以患者、家属或单位共同参与,方式:口头宣教及书面指导,并发放资料。

2.4跟踪社会化护理 患者出院后仍需较长时间服用药物,家庭康复护理成为医院整体护理的延续,护理人员对患者出院后15天、1个月、2个月、每隔2个月进行电话回访,了解治疗、康复情况,适时提供护理咨询及健康指导,更好的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

3 结果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采取一系列的人文关怀措施,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为患者营造了一个和谐、愉快的住院氛围,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每月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满意率均在95%以上。

4 体会

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尽可能给予患者精神上的呵护,心理上的宽慰、行为方式上的指导;尊重和同情患者,满足患者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3]。使患者生活得舒适、愉快,增加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充分展现了新时代护士的精神风貌,护士的人文内涵不断丰富和提高。

参 考 文 献

[1]王菊吾,叶志弘,蔡学联,等.关怀照护的本质和内涵[J].护狸研究,2005,19(1):1-2.

篇(4)

【关键词】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肿瘤发病率逐渐提升,仅据江苏省的一次调查显示,每年因肿瘤死亡的就达12万多人,其死亡人数和死亡率都居全国之首[1]。我院作为无锡地区以治疗肿瘤为特色的三级甲等医院,每年治疗肿瘤病人近3-5万人次,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临终关怀护理应受到关注。

1 临终关怀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临终关怀是对无治愈希望病患的积极与整体性的照顾。临终关怀是对临终阶段患者包括其家属的特殊服务,实际上也是一种对临终患者处置死亡的方式。在我国临终阶段指患者处于生命末期,死亡在2-3个月内不可避免[2]。

2肿瘤临终关怀的现状

2.1国外现状

临终关怀自1967年英国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院的建立为起点,已有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临终关怀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医疗保健体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2我国现状

我国从事临终关怀研究始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临终关怀的临床服务模式开始形成。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尚缺乏完整的体系,医院、社区、家庭未形成一种完善的网络支持系统,终末期疾病的病人,尤其是现在许多住院的晚期癌症病人,在他们生命的最后阶段面临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一项系统的工作,除需要医疗服务中各专业人员的合作外,还需要卫生保健系统的支持。

2.3我院现状

由于我国实行的保护性医疗制度,加之近年来公众对此项制度的过度强化,对开展临终关怀形成了一定的障碍。肿瘤病人的护理以疾病护理及对症护理为主,只有少部分的临终关怀护理。

临终关怀重视病人及家属的参与,最终的目的是减轻病人的疼痛及终末期疾病各种症状带来的痛苦,对家庭造成的影响减至最小,让病人自然的过度到人生的最后阶段。在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今天,注重患者人文关怀已提到肿瘤护理前端,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将进一步提升肿瘤专科护理内涵。

3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

3.1满足基本需要做好心理护理

3.1.1 掌握临终患者心理

临终患者大多要经历否认期、愤怒期、协议期、忧郁期和接受期五个心理变化过程,护理人员应抓住患者临终这种特有的心理期,加强与临终患者的沟通,评估患者的认知度,尊重、理解和同情患者,帮助其面对现实,平静对待死亡。

3.1.2 满足临终患者需求

临终患者非常需要最大的同情、支持和家庭的容忍,情感因素是提高临终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他们失去自信和自尊,渴望社会关爱,希望得到亲人尤其是配偶子女的关怀和。尽量为患者安排单人病房,允许家属或朋友陪护和探视,护理人员尊重患者的要求,帮助患者了却未尽心愿,让患者平和、安详地走完人生旅途。

3.2做好对症治疗和开展舒适护理

3.2.1加强专科护理

肿瘤临终患者随着疾病进展,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丧失,会出现各种并发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增加营养支持,保持床褥干洁平整,加强皮肤护理。

3.2.2开展癌痛护理

肿瘤临终患者常常伴随疼痛,它可以使肿瘤患者产生恐惧和绝望,甚至加重病情,我院肿瘤内科积极开展镇痛护理,规范使用镇痛药物,设法解除疼痛及其他难忍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避免临终患者在疼痛中死亡。

3.2.3注重人文关怀

应为临终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温馨的环境,尊重患者信仰,争取患者家属、单位、同事对患者的理解、关爱、支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也应重视患者家属的善后关怀,患者去世后,鼓励家属让哀伤情绪自然流露,不要强迫自己坚强,因为对哀伤的抑制会使人免疫功能失调,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肿瘤临终患者家属的人文关怀护理也很重要。

3.3开展死亡教育重视悲伤辅导

3. 3.1转变护理观念强化死亡的真实感

肿瘤护理人员要转变护理观念,真视死亡,生老病死是社会现象,生者必须接受死的事实,鼓励生者面对死亡,谈论失落,来强化死亡的真实感,让生者接受死亡发生的事实。

3.3.2鼓励悲伤者表达悲伤情绪

大部分悲伤情绪都会令人不安,护理人员应认知这些悲伤情绪和行为是正常的,仔细评估程度,鼓励悲伤者作适度地表达以舒缓不安。

3.3.3帮助悲伤者处理悲伤情绪

悲伤者顿失亲人,必然会产生陷入绝境的无助反应,护理人员应帮助悲伤者适度处理,理解悲伤者的感受,给予适当正反方面引导,帮助其逐渐走出悲伤困境。

临终关怀护理是一项高尚而艰巨的工作,使护理关爱及照护病人的内涵不断充实丰富,对优质护理服务及肿瘤护理专业发展,有着无穷的空间和潜能。作为肿瘤患者的护理人应转变护理观念,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改变护理实践的内容, 使护理关爱及照护病人的内涵不断丰富。重视护理人文关怀,使肿瘤临终患者在真正人间温情的照顾下,舒适、安详、有尊严地度过人生的最后阶段[3]。

临终关怀作为一种新兴的专业对癌症、慢性疾病晚期病人支持照护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开展,为生命末期的病人提供了有效的支持与帮助,从事临终关怀的专业人员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这一特殊领域中,发挥着各专业的特长,为社会、家庭、个人在生命的关键时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参考文献

[1] 赵伯阳.浅谈肿瘤病人的临终关怀[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117-139.

篇(5)

1.1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1]①

护理教育规模和层次不能满足需要。②护理教育观念亟待转变,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改革。③护理教育设施与社会及医院发展要求不平衡。④护理教学师资队伍结构及质量亟待优化。

1.2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①强调护理治疗、忽视健康恢复。②了解健康促进理论,但实践应用少。③临终护理工作缺少专业人员的介入。④工作压力大,造成环境适应性差。⑤计算机技术水平低。⑥知识结构中,人文知识、心理学缺乏。⑦科研创新意识薄弱。

2护理学发展的趋势和就业前景

2.1现代护理概念、内涵现代护理学的概念发展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健康为中心"。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到"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这一富含人文精神的概念彻底改变着护理附属于医疗的技术职业这一传统概念。在具体操作中,如医院家庭病房,医院内演出歌剧(英国),这一现代医院内新内容体现了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具体内涵,也赋予了护理的现代概念。护理内涵可以界定为以下四个方面:①健康促进,即帮助人们利用周围的资源维持或者提高健康水平,如教育人们合理摄取营养和适度运动。②帮助人们维持其健康状态,如对一个长期卧床的患者,护士帮助其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③健康恢复。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支持等疗法,促进健康。④对临床患者的身心照顾。现代护理已经把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2]根据现代护理概念内涵,我们提出了面向21世纪护理专业人员应该具备下列基本素质[3]:具有基础医学知识,护理专业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具有独立地攻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各种知识、技术、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良好人际关系,沟通和团队协调能力;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篇(6)

【关键词】 产科病房;护理纠纷;预防措施

随着当今公民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其对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1]。而作为产科是医院医疗护理纠纷发生率最高的科室,护理人员面对的是两条生命,风险更高,存在护理纠纷的隐患更多。一旦发生纠纷给患者家庭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给医院的信誉造成一定的影响,医务人员也要承受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是法律责任。因此,只有从已发生过的纠纷中找出易产生的原因,制订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发生不必要的医护纠纷。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共发生医疗纠纷9起,投诉2起。分别是:新生儿闭锁未及时发现1例;新生儿窒息死亡1例;新生儿死产1例;新生儿坠床1例;产妇Ⅲ度会阴撕裂1例;产妇会阴切口感染2例;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1例;液体更换不及时投诉1例;收费投诉1例等。每起纠纷发生后我科都组织了全科医护人员进行原因查找、讨论、分析和总结。

2 产科常见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

2.1 护理人员方面因素

2.1.1 护理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 护士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忽视了患者的合法权益,如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权、隐私权、复印病历权、获赔权等。

2.1.2 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专科护理能力有限 由于护士转科、新招聘、新上岗等不相对固定,对专科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当患者病情有危急变化时护理人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强有力的护理措施而导致不良后果。

2.1.3 护理风险评估不足,或没有预计到的护理意外 由于节假日、双休日、中晚班护士值班人员较少,加之护士低年资经验不足,估计不到风险,好发纠纷。

2.1.4 护理核心制度落实不到位 如《护士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等三个护理核心制度牢记不严,运用不娴熟就容易发生操作错误,引起纠纷。

2.1.5 受亲戚熟人的干预,做事不讲原则:因亲戚朋友关系,没履行正规的谈话签字手续。

2.1.6 住院分娩率的提高,产科住院人数的增多,出现护理人员相对不足现象,护士超负荷工作,精力不够,大部份的时间只是应付日常工作,缺乏与患者充分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2.1.7 护理记录缺陷 护理人员对医疗文书缺乏重视,没有按规范书写,具体表现为记录不及时、不真实、字迹潦草或涂改不正规、内涵素质不高。

2.2 家庭方面因素

2.2.1 随着1-2-4家庭结构的增多,一个小生命的诞生悬着全家人的心,“母子平安”给医护人员寄予了非常大的希望。

2.2.2 受新闻媒体的影响和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不但提高,对医院的诊疗护理服务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强调安全保障。

3 采取的预防措施

3.1 加强教育,转变观念,提高护士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 护理工作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产科护理更是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的安全。首先要强调护士把病人的权利放在首位的观念,任何人的生命权利不能轻易被剥夺。除科内经常组织学习《母婴保健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法律法规外还要要求护士空余时间多上网,多看电视学习上面讲述的一些已发生的案例纠纷、赔偿等问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增强护士自律行为和依法护理的意识,使护士从被动接受安全管理的检查转变为自觉维护护理安全。

3.2 分层次对产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 相对固定产科护理人员,对新上岗,新转科,低年资护士要加大培训和带教力度,除院内进行培训外,科内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包括法律法规、核心制度、医院感染、产科护理常规等理论知识,还让高年资护士一对一进行带教,让她们尽快掌握专科护理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从而达到整体素质的提高,形式一个强有力的产科护理队伍。

3.3 加强宣教工作和护患沟通 做好病人入院介绍和出院指导等宣教工作,注重细节、细微的护理服务,讲究语言艺术和沟通技巧,多给病人一个微笑,多一声问候,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护患环境,不但提高病人的满意度,能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3.4 注重高危因素,作好护理风险评估 高危因素有:①高危人群:如妊高征、早产、高龄初产、珍贵胎儿、间隔年数较长的经产妇、妊娠合并疾病、同行者、亲戚朋友等;②高危时段:中夜班、双休日、节假日等上班人数较少;③高危护士:新上岗、新转科、低年资人员。根据上述高危因素,充分进行护理风险评估和护理意外如压疮、烫伤、坠床、跌到、摔伤等的预计。加强护士的责任心和岗位纪侓、岗位形象,做到经常提醒;对待亲戚朋友不光讲人情更要讲原则;合理安排班次,做到新老搭配。

3.5 坚持护理三个核心制度的落实 ①按时上下班,做到接班者每天提前10-15分钟到病区,详细了解当天病区病人的情况后再与交班者到床边进行交接清楚;②严格执行三查七对,正确执行医嘱,对特殊医嘱写在白板记事栏内,重点交班。除抢救危重病人外护士严禁执行口头医嘱,实行自我保护;③加强分级护理管理,重点加强一级护理病人的各项护理措施的落实并按规定时间巡视病人和观察病情,及时发现潜在的隐患,将护理纠纷控制在萌芽状态。

3.6 建立护理安全缺陷登记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科护士长根据护士长手册上的工作流程每周进行一项如在架病历、基础护理、整体护理、一级护理、急救管理、特殊区域管理等内容科内进行自查,每月征对自查的缺点和差错在科内集中讨论、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报护理部。对护理不良事件做到及时报告,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科内做到不批评、不惩罚,本着“重原因,轻结果”的原则,通过改善管理来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2]。

3.7 加强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注重内涵素质 组织护士认真学习湖北省2010年版的《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做到客观、准确、真实、及时、完整地记录各项护理记录,加强内涵素质,提高病历书质量,做到无涂改,不伪造,为不可避免的纠纷提供可靠的法侓证据。

4 结 论

产科护理工作是一个多班次合作,性质特殊的工作,环节多,交接多,配合多,病人出入频繁,周转快,可能发生的差错隐患也相对较多。所以产科护理人员只有明晰其产生的原因,善于总结,从中吸取教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做到防范于未然,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不必要的护理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医院文化 服务文化

医院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是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医院建设中的一项系统工程。以服务为目的、以文化为载体的管理理念悄然在我国医院兴起,并被视为增强医院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成为医院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诀窍”。借鉴现代企业文化的经验,近年来,我院从文化建设入手,不断提升服务文化建设层面,营造医院文化环境,将无形的文化内涵物化在有形的服务工作中,使服务品质得到不断创新。

1 服务文化建设的3个层面

医院服务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反映了它的各个层面的内涵本质。精神文化是灵魂,是从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中提炼、浓缩的文化精华;物质文化是保证,精神文化只有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才能逐渐内化,成为医院职工的行为准则;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三者有机结合,缺一不可。认真抓好各个层面的服务文化建设,才能形成良好的服务文化氛围,有助于医院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创建自己的品牌。

1.1 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服务的相关文化要素在社会外观形象的表露,是服务文化的外层。如医务人员的言谈举止、仪表、技术、服务工作环境等,都渗透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一个医院的工作作风、精神面貌等,是医院服务精神的动态反映。因此,我院制定了提升服务文化的3个举措:

(1)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医务人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文素质,在工作中才能为患者提供人文关怀,从而满足病人极度渴望解除疾病,得到精神、文化、情感服务的要求。所以,我们在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道德品质修养上下功夫,举办了系列素质教育讲座,如“礼仪基本知识”、“如何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医患沟通手册”,同时弘扬服务工作中认真饯行人文精神的典型事迹。并根据护士规范标准和要求,制定了《护士手册》,全院护士人手一册,使广大护理人员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更加热爱自己的专业,明确自己的责任,时刻用《护士手册》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进而完善自身的价值,在护理工作中更加尊重、服务于病人,使“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发扬光大。

(2)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能力培养。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能力的护士才能满足患者不同的护理要求,提高其满意度,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护理的管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提供保证,才能提升服务品质,创建具有医院特色的“护理品牌”,赢得护理市场。为此我们从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护士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更新和拓宽,补充相关护理知识的岗位培训,并选派骨干去省内外学习、进修,鼓励并创造条件让护士参加自学、函授、网络学习,强化继续教育。对担任护士领导职务的人员,按相应的职位要求,利用护士长例会进行培训,其内容包括病房管理、人才资源管理、组织协调能力等,倡导用“五常法”管理病房,并组织他们集体去深圳、东莞对口医院实地参观、考察,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胜任本职工作。

(3)加强工作环境的投资。医院为各科工作室安装了空调,更换了不锈钢治疗台,配备了微波炉,改善了工作环境。2004年初,院领导对资金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

1.2 制度文化

制度文化由医院服务的组织管理形式和各项规章制度所组成,是服务文化的核心。我院根据各种条例、规范等及时修改、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了以技术标准为核心的各项操作规程、护理记录书写规范和以“忠于职守、慎言守密、热情负责、精益求精”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规范,依法进行护理管理。同时,建立了护士长、主管护师夜班查房制、首诊接待制、主班负责制等各项护理操作考核制。为提高护理质量,我们以礼仪服务为起点,以护理操作规范为中心,提供宾馆式的舒适服务、医院的个性化护理、家庭的温馨服务来规范护理服务行业,重整护理服务流程,注重服务意识、顾客意识、质量意识,使护理服务向宾馆式服务和医疗护理为一体的复合型护理提升。实现服务理念工作模式管理的转变、努力追求护理服务“零投诉”、护理安全“零差错”、护患关系“零距离”。走进病房,护士会主动用家庭式称谓与患者打招呼;当患者正在休息时,护士绝不会因惯例而打扰病人;只要病情允许,护理时间由病人说了算;护理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加强与患者的交流,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治疗、用药、预防等情况了如指掌;当病人康复出院时,护理人员会亲切地送患者到医院门口,送上一张联系卡及温馨的祝福,同时嘱咐患者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患者可利用联系卡随时咨询。从就诊到入院,从治疗到出院,整个过程始终贯穿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温馨服务。

1.3 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的核心是护理哲理、护理精神和价值观。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相关法律、条例的颁布及服务理念的更新,使护理管理者和全体护士在进行护理管理和提供护理服务时必须树立竞争意识、营销意识、风险意识、效益与效率意识和信息意识、品牌意识。近年来我们开展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习培养,爱岗敬业典型事例的学习,尤其对为抗“非典”而献出自己生命的英雄事迹的学习,有效地陶冶了护理人员的情操,端正了护理人员的价值取向,使护士从内心深入自觉地产生不断创新、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提高全体护士的团队精神,形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增强了护理队伍的凝聚力。2003年护士节期间,我院举办了“为病人奉献真情”为主题的演讲活动,促使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营造了想学习有机会、能学习有平台、好学习有作为的浓郁的护理文化氛围。

2 塑造现代护士形象

护理队伍的形象反映了医院在社会上的形象,塑造现代护理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和护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护士要求不仅是“微笑”,文化内涵的主体应该是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为此,护理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轮流主讲等形式,常年坚持组织系统业务学习及相关考核,围绕塑造现代护士形象活动。我们导入人文理念,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并将“顾客理论”引入护理服务,提出了“顾客的满意是我们的目标,顾客的需要是我们的工作”的服务理念,从病人最不满意的事改起,从病人最满意的事做起。要求在完成治疗和常规护理工作后的护士要深入病房,与患者交流。通过沟通,不仅完善了健康教育,促进了整体护理的深入,还可获取与病人有关的各种信息,从而改善护患关系,缩短护患距离,使患者感到舒心、称心。

3 创建医院人文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