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36: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理化实验室规划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实验室设计; 功能区域;布局设计
中图分类号: TH1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6-68-2
0 引言
在产品质量不断以数据说话的今天,检测实验室作为为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第三方机构和为政府职能部门提供服务的公共平台,起着为政府部门执法提供依据,为建设施工、监理及业主部门提供测试平台,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及材料产品质量的关键性作用。所以作为一个综合性的检测实验室,应在建设前期对试验室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分析整理、规划设计,从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功能使用要求及注意事项,现结合宁波正信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新检测大楼与大家共同谈谈关于检测实验室规划与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以促进实验室硬件的进一步提高。
1 试验室的建设背景、总体思路及目标
为了适应检测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好地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及壮大规模、做强检测行业,公司决定建设一个综合性的检测实验室。新检测大楼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有4层,地处宁波望春工业园区。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满足工程建设各行业(交通综合专项类、建设工程类、铁路及轨道交通类、水利工程类检测、岩土工程勘察类试验室)等相关资质条件的要求,按资质要求划分专业试验室及为满足检验产品资质认定的相关要求,合理布置各试验室和设定各专业科室,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各方,为委托方提供更优越的服务环境和进一步提高服务产品质量,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新大楼的规划设计使试验室整体的专业性更强、布局更加合理、规范,在保留原试验室一部分较新的大型仪器外,其余的现代化检测先进设备均计划重新购置。
2 试验室建设前期规划设计中注意的问题
新检测大楼的建设始终与其使用功能定位相互联系,作为现代化的大型综合性检测实验室应本着以人为本、服务优良、技术先进、安全环保的设计理念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①人性化:新大楼的建设从两方面表现为人性化,一是为员工提供了布局更合理,具有充足操作空间和有效通风设计的专业试验室;二是为客户提供了良好舒适的服务环境。②专业化:实验室是完成专业试验的地方,因结合具体的试验项目为特定项目做一些专业化设计,为满足专业实验室的功能需求,得到符合规范,真实客观的试验数据,应考虑仪器之间操作对数据的相互影响,新大楼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硬件设施,添置了昂贵精密的先进设备。③安全性:由于一些化学试验涉及的试剂具有毒性或剧毒,所以在设计规划中要注意防火防爆,设置安全有效专用的试剂储存柜及操作过程中的通风换气,保证人身安全健康的设施。在消防设计中设计安全逃生通道,使疏散、撤离畅通无阻。④预见性:检测行业处于不断发展中,对于新建设的实验室应适当考虑为后续业务的开展预留发展空间,应做到意识超前、突出重点、兼顾特殊的一体化设计。
3 试验室总体布局及功能区域划分
3.1 总体布局要求
结合各行业的检测需求,检测项目及试验工作的操作流程,经过项目关联性分析和行业分类整合,避免以往先建楼再设计的老路,就需要先行参与设计,使实验室内部流程布局相对合理,试验区域相对集中,检验区和办公区互不干扰,水电齐备、通风良好、仪器分类摆放、动静分离、房间格局宽敞明亮,实验室台面平稳牢固、防酸耐碱,地面平坦光滑坚固、防腐防燃。
3.2 功能区域划分
新检测大楼大致划分为以下几个专业实验室:
①建筑材料检测室;②橡胶支座室;③水泥室;④金属室(一);⑤金属室(二);⑥土工合成材料室;⑦化学室;⑧化学药品储存室;⑨建筑管材室;⑩抗渗室;???混凝土性能室(一);???混凝土性能室(二);???养护室(一);???养护室(二);???交安设施检测室;???土工集料室;???现场检测仪器室;???沥青室(一);???沥青室(二);???沥青混合料室;???样品加工室;???样品室;???留样室;???收样室及客户接待大厅。
3.3 各专业室布局设计注意要点
①应考虑部分仪器高度对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如建筑材料检测室中的管材落锤冲击试验仪和环刚度试验仪、橡胶支座室的微机伺服液压抗压抗剪试验机、金属室钢绞线试验机和材料万能试验机等一类仪器高度超过了一般建筑的需求, 则要在设计前期进行恰当合理规划,还要对这类主机部分自重比较大的仪器进行地基基础的处理和加固,以防止后期产生不均匀沉降,影响仪器的平稳和平整度。②应考虑仪器设备动静隔离、干湿分离和高低温分离。如水泥室中有需要称量的电子天平和产生振动的振动台、搅拌的搅拌机,它们之间需要相互配合使用,但是又不至于影响对方,那就需要在建设之前对振动台基础进行特殊处理,增设橡胶垫及留缝增设海绵,使振动台基础成为一个单体结构。电子天平尽可能的放置在静物一侧,加以防护罩保护。对于比表面积试验时试验室内湿度要降低至50%以下,而水泥物理力学试验必须在湿度50%以上,所以需单独设置一间,辅以除湿设备才能满足规范对环境的要求。对于会产生热源的一系列设备(如高温电阻炉等),可以单独设立一间,以防止温度过高对其他仪器设备及试验过程的影响。③布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试验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对于规范明确规定对温度和湿度有要求的试验项目,应在考虑相互干扰影响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使有利于温度湿度地控制和避免资源的浪费。④应考虑实验室通风净化,预防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健康的影响,并做好对环境保护(排污排毒)的要求。对于设置化学试验的检测实验室,应考虑化学室应布置在下风方向或下游地段,保持一定间距和良好通风,建设中需使用耐火性能较好的材料。化学试验中常常产生有毒有害、易燃气体,因此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一般全室通风可设置排气扇或通风竖井;局部通风可在大型仪器上安装局部排气罩;通风柜也是实验室常用的一种局部排风设备,应使用防火防爆材料制作,按专业要求进行安装。⑤应充分考虑实验室用电和用水排水的要求。一般实验室用电必须保证安全可靠及连续性,配电功率需满足当前及今后富余发展的要求。每一实验室都有三相交流电源和单相交流电源,要设置总电源开关,当实验室无人时应能切断电源。一些固定的用电设备,如电热烘箱、恒温箱、冰箱等需日夜运行的,应设置一路专用供电电源,不至于应总电源而影响其工作。每一试验操作台上都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电源插座,至少一个三相插座,单相插座可设置2-4个,为后续发展需要,可平均2-3m设置一组插座,这些插座应有开关控制和保险设备,以防发生短路时不影响室内正常供电。对于一些精密贵重的仪器应配备专用电源提供稳压、恒流、稳频抗干扰电源,必要时建立不中断供电系统。关于用水排水,工程建设实验室一般使用自来水,对特殊要求的试验采用采购的分析用蒸馏水,对于用量比较大的实验室在设计中可充分考虑使用功能来配套建设实验用纯水系统,产生的废水应经过净化处理才能排入下水管道或委托专业污水处理机构处理。对于养护室等水汽比较大的专业室,需排水通畅,在建设中应设置一定数量深度和宽度的沟槽,具体也可参照行业标准。⑥特殊要求:根据试验特点,需要特别考虑的因素如防火、防爆、隔热、防震等特殊要求,在相应实验室设计中应一并考虑,这样才能确保符合试验要求。
4 智能化管理对实验室工作开展的持续有效作用
①本实验室采用专业室前后门禁系统,防止了与试验工作无关人员随意出入专业试验室内,充分保证了样品的唯一性,保密和保护客户的所有权。②采用专业室内监控系统,对试验人员的操作过程可进行监控观察,防止数据造假,确保试验的真实性,同时也可以对前面的试验进行追溯,是公司管理层进行管理的又一举措。③采用部分试验项目仪器数据自动采集功能,对用于工程重要部位的钢筋、试块等进行自动采集、实时记录,不允许修改,避免了人为修改,使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
实验室的建设无论是新建、扩建或改建项目,并不是单纯性地选购合理的仪器设备,还要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整体规划、布局合理和平面设计,以及供电、供水、供气、通风、空气净化、安全措施、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和基本条件。因此实验室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建设前期进行充分细致地考虑,需要专业设计人员的相互配合,应做到专业参与,设计在先,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实验室的使用。
参 考 文 献
[1] 金晖,童艳.浅谈检测实验室的规划和设计[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9(9).
学校教育技术与装备中心管理的装备室有实验室、体育室、多媒体教室及艺术教室。具体来说,有一个物理实验室,一个物理准备室;有一个化学实验室,一个化学准备室;有一个生物实验室,一个生物准备室;一个音乐教室和一个美术专用教室。
学校大力推进图书室建设,图书室(馆)藏书量、报刊总数、教学参考书、工具书达到《标准》要求。学校有藏书室3间,藏书共1万多册(生均35册)。阅览室2个(有一个学生阅览室和一个教师阅览室),学生阅览室报纸34份,各类期刊60份;阅览室座位50个,书刊柜架总数14个。
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教学环境建设,完善校园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投影教室、计算机资料及工作室、软件制作室等信息化教学设施建设。有计算机近100台,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投影教室8个。
重视和加强学校体育场所建设、器材设施的配备工作。学校有一个体育器材室;室外装备有3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400米的环形跑道,10个室外乒乓球台和联合器械等。操场总面积9338平米,生均做操面积30m2。
二、装备建设
不断加大力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工作稳步推进。标准的教育技术装备,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一直以来,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新课改,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长远奋斗目标,为了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提升我们学校办学品位,紧紧围绕教育技术装备“建设、配备、管理与使用”的四个重点,发挥管理职能,积极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各项工作。
尽管目前我们学校办公经费很紧张,我们尽量做到开源节流,并寻求多方支持,不断把有限的资金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上。
1、学校现在已有的多功能教室、仪器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和体育器材室,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目前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活动需求。
2、学校每年利用寒暑假期,投入资金,对各类专用室和教室进行维修、粉刷与美化,做到宽敞明亮,窗明几净。
3、按照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设备的配备。我们学校每年都要投入一定量资金,配备实验器材,购置艺术、体育器材,添置新电脑,做到了年年有投入,年年有更新。
4.各仪器室通风、防火、防潮、防盗设施齐全。办公设备、管理用电脑、网络信息口及修理用必备工具齐全。
三、装备管理
我们学校在逐步更新硬件设施的同时,重点狠抓软件建设,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我校从上到下,认识统一,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观念的确立,切实把教育技术工作置于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位置。在硬件建设逐步到位的基础上,为充分发挥装备效益,确保教育技术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加大管理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发挥装备效应。
1、组织管理。实行“三级组织,层层落实”的教育技术组织运行机制。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学校行政人员组成的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规划设计学校教育技术工作蓝图,布置年度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目标任务,学习上级有关教育技术工作的文件、精神并研究讨论具体落实措施;由教务处牵头,专用室负责人组成的技术装备工作小组,负责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具体实施、开展,负责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保养及为教育教学提供技术服务,做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及教师教育技术使用情况检查,对阶段性工作进行总结并向学校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提供工作意见等;各教研组、课题组在教务处和教科室直接领导和服务指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教育技术工作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及研究等。
2、制度管理。我校制定各个专用室规章制度和管理人员职责,做到公布上墙并“铿锵”落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到人。在理化生实验室,我们先后制订了《延陵中学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延陵中学实验教学管理制度》、《延陵中学实验室危险品安全防护管理制度》、《实验教学质量评估及考核办法》、《延陵中学学生实验守则》、《实验教学质量考核办法》、《延陵中学实验教师岗位职责》;在体育器材室,我们分别制定了《延陵中学体育器材保管制度》、《延陵中学体育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延陵中学体育器材报损制度》;在音乐室,我们制订了《延陵中学音乐教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延陵中学延陵中学音乐教室管理制度》、《音乐教师岗位职责》。这些制度的制定,保证了我校目前的装备设施的高效维护和利用,充分发挥了装备效益。
3、硬件管理。我们将教育技术装备硬件、软件按规范登记,学校有总帐,各室有明细帐,做到柜有柜签,物有标签,仪器分类存放,整齐规范,做到定期保养,损坏及时维修。
4、培训师资。为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我校将教育技术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学校培训的统一规划。先后举办了常规技术装备使用培训,特别是计算机操作培训、网络知识培训;学校选择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教师为兼职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机会让他们外出培训学习,提升管理与业务素质。并选派教师参加县,市级培训。
5、常规利用。配备好、管理好教育技术装备最终的目的是在于“用”好。多功能教室、实验仪器室、音乐室、体育器材都得到充分利用,课时覆盖率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正成为我校优化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环境保护
使用就一定会产生废物,旧物。对于淘汰下来的废旧物资我校一般处理给专业回收人员(店),请他们作专门处理。废液我们集中收集以后通过化学手段进行无害化处理。
摘要:针对目前我院旅游专业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弱、综合素质不高的现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构建了针对专业实践课程的“实践+就业”教学新模式。本文对这种模式的内涵、解决问题的方法、创新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提出有效地开展实践教学,办出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措施和方法,使我院高职学生毕业后更适合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管理;实践+就业;教学改革
近年来,中国经济强劲的增长势头,促进了境内外各种商业、旅游活动的不断增加,带动了我国酒店业的持续增长。但目前我国酒店业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呈现出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的实际问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顾客对酒店服务质量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又对酒店业的从业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务人员不再是一部复读机,也不仅仅是一只引路蜂,而应该具有服务者与组织者的双重身份,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应变能力,同时要求新的旅游人才培养方式也与之相适应。如何培养出既有专业水平又符合市场需求的旅游专业应用性人才,是我们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由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它还是一门比较新的学科,它的实践性教学正处于逐渐摸索的过程。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1.实习面单一,侧重酒店实习 。
2.酒店服务实习内容过于低层次,以低技能的简单劳动为主。
3.酒店实习过程中,教师长期顶岗管理,锻炼学生的效能不高。学生酒店实习的全过程,学院派一名专业教师长期驻扎配合酒店管理学生实习中出现的所有问题。
4.旅游实习对学生就业的指向性不强。高强度长时间的旅游酒店实习,内容单一、枯燥而且简单,使得几个月的实习下来,很多学生对从事的酒店工作产生畏惧,在某种程度上使学生产生了从事旅游业的离心作用,这显然不是专业建设所希望的。
二、改革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就业”教学体系的设想
“实践+就业”教学模式改革即教师指导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确定问题,进行“抛锚”,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作为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退至后台,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学生则通过相互协作,在真实的工作中去感受、体验,自主地理解知识、熟练技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必须是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技术理论有机结合的教学体系,它必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因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中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认知实践——模拟实践——专业实践——管理实践”的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就业”教学体系。
1.认知实践+就业实践
认知实践的课程主要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实践的重点是对专业知识进行认知,让学生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感性认识;实践的方式除参观实习、考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课堂演示等多种形式的实际训练外,还可在假期安排顶岗实习,如旅游资源调查实习、游客市场调查实习、旅游景点模拟规划实习等。
2.模拟实践+就业实践
模拟实践主要利用校内实验室,如语音室、形体训练房、多媒体教室、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导游模拟实验室、旅游规划设计室,以及旅游信息系统等实验室。在校内进行模拟实习是配合专业课的课程实习,也是校外实战实习的前奏,它既减少了师生在学校与企业间的奔波,提高了实习效率,也节省了教学经费。
3.专业实践+就业实践
专业实践目前主要有三大块内容:一是旅行社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行社中的计调工作、接待工作、综合业务工作及基本带团规范服务流程等;二是酒店实习,目的是了解和熟悉酒店中的各主要部门的服务流程和基层管理等。三是旅游景区实习, 目的是了解和熟悉旅游景区的经营体制、运行模式、管理方法及景点导游讲解的技能等。
专业实践是为提升学生专业能力而设计的,主要利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时间至少半年,最好实施轮岗实习。通过专业实践,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培养学生服务技能,另一方面,学生的到来给旅游企业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同时旅游企业也能从中发现和选拔人才。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保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保障上述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实施,应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应特别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立,应符由“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论的教学规律,切不可将教学秩序打乱。而实践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相对来讲动态性大,因此,教学计划应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应根据旅游管理不同的培养方向有所不同,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2.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实践教学内容应立足于学生、市场、社会和学校四个方面,且以当前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各方面的需要为依据进行调整和完善。学生的兴趣是实践教学过程应重点考虑的内容;市场、人才需求和社会有要求是实践教学内容调整的依据;学校的实践教学条件以及投入资金的力度是实施实践教学计划的关键。
3.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一方面,是学校应建立教师实践教学绩效考核制度,鼓励教师进行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另一方面,学校应建立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制度,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我国,作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得以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要与发达的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日益加强的今天,旅游行业对相应人才的要求将会是越来越高,这就为我们高职院校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作为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旅游业,所需要的人才也应该是适应社会、行业发展要求的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更应该真正意识实践性教学在旅游管理专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同际旅游市场上,具有更强竞争力的复合性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谭白英.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规律与体系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培养模式 教改探究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工科院校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53209,起止时间:2015年9月-2017年10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36-01
基于我国水资源的特殊现状以及居民生活质量提高的迫切要求,社会对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高校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应该进行积极的培养模式创新,并且实施积极的教学改革,争取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人才。
一、培养模式浅析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是一个涉及学科领域较广的综合性学科,是一个介于自然学科和工程技术学科之间的学科。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的给水排水工程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水工业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水资源的开采以及加工、输送、回收以及再利用和循环发展,培养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能够从事社会生产以及生活给水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程管理以及产品研发的优秀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学生应该经过专业培养之后能够扎实掌握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了解水科学以及行业的发展动态;具备实际动手能力和投入工作的能力。
二、教改探究
基于该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重视两方面的问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这两个方面共同支撑起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改革主要从课程设置、教材选择以及教学模式等三方面进行探讨:
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选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任选课,由于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基本落实点,所以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更加注重完整性和系统性,从宏观上构建良好的课程体系。另外可以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开设相关的专业任选课,拓宽专业口径,完善课程体系。
教材选择上,首要选择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和专业指导委员会所推荐的教材,同时要积极组织本校的教师专家结合本校的学生实际以及办学特色编写校本教材。
教学模式上,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机械接受的教学模式,应该探索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探究式教学等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另外要开发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课件的直观展示以及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专业知识以及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校内实验,学生在学校能够首先直接接触到的实验教学就是在校内实验教学,所以,首先学校以及教师应该重视这一问题,学校要开设相关的实验课程,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进行认真的指导教学。其次,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不论是管理制度上还是仪器设备上,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和仪器设备更新,确保师生能够方便的进行实验教学。
教学实习,既是检验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措施,是整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一环。校方应该积极协调实习单位,加强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为学生的校外实习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另外,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习教学大纲,明确学生的实习任务以及相关负责教师的教学任务,并且要建立实习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以及时的做出合理化的调整。
课外活动以及科技创新,学校可以举办一些与专业应用相关的课外活动,如知识竞赛、技能比拼、创新大赛等,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加强学生对于该专业的深刻认识及技能提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科学研究,通过制定合理的奖励、激励措施,并指导学生进行专业论文写作及发表,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积极的科研活动。此外,还可以加强与兄弟院校相同专业的合作交流,实现优势互补。
毕业设计,是专业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最重要依据,所以学校应该做好毕业设计质量的严格把关。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论题进行毕业设计,并进行积极的写作指导,在保证论文真实性的条件下努力提升论文质量。在毕业设计中应该仅仅围绕实用性、新颖性、科学性进行毕业设计的一系列工作。
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提高我国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作出重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田葳,杨素芬.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培养模式及教改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0:156-157.
[2]崔福义,张晓健,高乃云,张智,李伟光,李圭白,张杰.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给水排水,2013,04:1-3.
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基本特征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已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创新的概念最早是由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提出的。按照熊比特的定义,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的思想、方法以实现生产要素新的组合。创新概念包含的范围很广,既涉及技术性变化的创新,又涉及非技术性变化的创新。从一般意义上审视,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与创新人格的人才,即具有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与意识,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想象力及活跃的灵感,具有较强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熟练运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等等。
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除应具备坚实的园林专业知识技能与创新精神外,还应具有热爱祖国的激情,勇于创新的思维模式,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品德与健全的人格,敬业诚信的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社会交际才能与完备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综合协调能力强,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竞争能力。
一、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转变单纯重视知识传播的传统教育方式,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园林专业的学生多数存在缺乏创新意识、动手能力与创造能力的现象。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程教学为重点、以学生学会掌握储存现有知识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要做到两个树立”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重视学生独立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二是树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明确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情感的园林专业人才。
(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增强选修课的灵活性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和关键。要改变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使课程设置向综合式或整合式课程体系转变,这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
调整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要求,寻求专业内部知识与技能结构最直接的内在联系,促进专业知识与基础知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结构的合理化,保证相关知识的最佳搭配。要构建基础课、专业理论课、专业技能课的纵向序列和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课程的横向序列,形成以专业课程为主,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等为依托,以体现学科发展前沿理论与园林专业发展方向的学术讲座为补充,理论性与实践性紧密结合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课程形态。理论知识教育应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实践课要充分注重技能培养,既要设置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应用、应用写作、园林制图等课程,也要设置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课程,如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造景、园林工程施工养护、园林工程预决算等课程。
更新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主渠道。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应设置能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体现信息化、综合化与动态化的特点,鼓励和号召教师将最新科研成果与科学概念引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园林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接受新信息,开阔视野,掌握最新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增加选修课的灵活性,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个性是创新的重要基础,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好奇心的发现、培养。在注重基础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提下,应针对学生的特长和特点因材施教,实施多元化、个性化培养。可加大学生选修课程的比例与灵活性,鼓励学生选修园林专业相关课程以外的跨学科课程,如经济、管理、法规、文学、艺术等,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通过提高选修课比例,可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修课程,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就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实践,参加社会实践与科技下乡活动,锻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如社会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创新的源泉。因此,必须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创新设计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实施开放的实验室管理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园林苗圃学的育苗实验,可将实验课时合理地安排在长达1年的整个育苗周期里,从整地、种子处理、播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直到生产出合格苗木,整个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高职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应构建一个中心,三个技能”的培养体系:一个中心”就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心。三个技能”就是第一学年培养基本技能,包括公益劳动、专业劳动、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等;第二学年培养专业技能,包括教学实习、科研技能训练、科技兴趣小组活动等;第三学年培养综合技能,包括园林植物认知与养护综合实训、园林设计与施工综合实训、岗前培训、毕业生产实习、撰写毕业论文等。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要培养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必须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采取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要提倡启发式、讨论式、讲评式、案例式、现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现状,积极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使学生学会获取、探索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发现,学会创造。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提高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活动个性化发展、实现开放式教学的需要。因此,应积极鼓励教师采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式向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转变。这种教学手段对增加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四)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学生知识能力的获取与教师素质有直接关系。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首先要求教师具有创新的教育观念与良好的综合素质。高职园林专业的教师除要求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等之外,还应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即要具备双师”素质,因此,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备双师”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不断提高园林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高职教育教学中,熟悉一线工作、注重技术应用成为教师队伍的显著特征。因此,高职园林专业师资队伍中应有具备园林工程实际经历,对园林工程一线情况非常熟悉,能将实践经验带到课堂上来的双师型”教师。要建设好教师队伍,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1)注重选拔和引进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积极引进或对外聘请高学历、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和兼职教师,强化师资队伍。(2)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职业实践培训指导,组织安排教师定期到风景区、公园、绿化队、园林花木公司、大型园林绿地施工现场等一线岗位进行顶岗锻炼;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讨会、学术报告会,参与科研课题、撰写学术论文,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轮流选派骨干教师到兄弟院校进行学习交流;鼓励教师参加园林高级工程师、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取得相应资格;积极鼓励和促进专业教师参与市场竞争,对外承接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或技术咨询任务,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途径,可以培养一支理论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五)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园林专业人才
教育与市场接轨、学校与企业联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园林高职教育应依托行业办学,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建立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高职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能较快适应市场需求的园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因此,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除建立能满足教学需求的各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一般教学如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苗圃学等课程的实习之外,还应与企业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在基地实习,可以运用所学知识与技术解决在生产管理、园林设计、施工监理等环节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使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34
【引言】
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过程中,教育信息化也被提及出来。教育信息化包含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手段等一系列的改变和变化。教育心喜欢不同信息化和网络化,它有着自己独有的特性,关系整个教育改革以及教育现代化。我们国家发展教育现代化,意在希望教育体系能够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现如今,教育信息化在发展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一些了问题有待我们解决,主要如下:
一、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最近几年,信息化的发展进程逐年加快,为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基础环境的改善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国某乡镇中小学的调查报告曾显示,多数情况下,计算机的配置都不高,而且并不是达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大多三五人公用一台,更甚者十几人共用一台。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
当前,学校在管理信息化的建设过程当中,主功硬件建设,而在软件方面就相对弱一些。学校在空间管理方面,大多采取集中化管理模式。例如图书元以及实验室这些公共的地方,还处于没有计算机配置的状况下。时间管理方面,一般情况来讲学生只能在计算课的时候接触计算机,很少独立使用。现如今,教育信息化管理重要有连个特点,一方面投入的经费不充足,使用的也不合理化,另一方面,投资比例严重失调,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
二、对于存在的问题,采取如下对策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信息技术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时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物质基础保证,相对而言农村的中小学经济状况较为薄弱,所以一定要依靠国家政府、教育的有关部门以及社会上的好心人士等力量来筹组紫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中小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便信息教育的正常进行。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若想更好的做到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换的建设,就应拥有数量较多、素质较高,而且要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师资团队。与此同时,也要选择激励的方法政策,积极主动的容纳那些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将他摁吸引到农村的中小学中来,投入到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教学当中去。在这同时,教师爷要加强自身的能力,与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好的结合。
(三)加强教育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当中,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之间的整合式最为重要的过程。开展信息技术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结合,提倡在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当中更为广泛的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而且摇摆信息技术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当中去。
所谓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意在将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视为教育教学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时候,尝试运用信息化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孩子们自助学习,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
当前,在新课程的配需当中,一个最为明显的现象就是课程的内容设计与信息技术严重脱节。培训的内容大多呈现“有思想没技术”或是“有技术没思想”的情况,很少有做到整整将两者进行整合的。
(四)加强教育资源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开展教育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就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若想在区域信息技术教育中心的基础之上,给与每个学校提供充足的信息资源,以资鼓励学校开展校园网的建设,没有充足条件的中小学就必须满足设备的需求,开设多媒体教学,增设多媒体信息设备,降低教师的资源共享教学,定时更换教学资源。与此同时,也增设各区域间的资源库,以便鼓励教师之间合作教学,更具乡镇学生的特点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建设资源库,有助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也可以省时省力,这样农作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可操作性将会更强。
(五)切实加强中小学网络道德教育。
据相关资料显示,现如今大多数的中小学生都沉迷于网络,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等,这些现象都在无时无刻不提醒着我们高度重视网络道德教育的建设,切实将强孩子们网络道德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判断能力,让孩子们能够正确的去分辨是非黑白,懂得识别真善美;另一方面,注重提高学生的价值观的教育及欣赏,让学生去积极主动的欣赏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信息。最后一方面,注意强化法制教育的责任感,让学生们了解到无论是什么样的环境,哪怕是虚拟社会,也是要为自己的言行服法律责任的,如若不严,将会为自己的言行承担应有的责任。
三、总结
在某种程度来讲,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充满适应性的社会过程,这也就表明一定要和传统的教育形态发生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清晰的了解和明确一个观点,就是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的去改变和创造教育当中的奇迹,它可能会促进教育的改革,也可能有利于教育系统的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同时,为学校和师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教育信息化不是单一的教育资源的传递,是一个双向的智能化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珠珠,刘雍潜,黄荣怀,赵国栋,李龙.《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
[2]刘东波,李祥贵.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
[3]段宝霞.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投资问题探讨[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
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
学校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让童心飞扬,为生命奠基”为办学宗旨,以“健康、活泼、自信、儒雅”为校风,以“敬业、严谨、博学、爱生”为教风,以“乐学、勤学、善学、会学”为学风,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具体目标,以“创艺术特色,促和谐发展”为学校文化建设核心理念,坚持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相结合,努力构建能够充分展示学校个性魅力和办学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以幽雅的校园环境、多彩的文化生活、高雅的艺术情趣、浓厚的学习氛围、科学的人文精神、优良的校风学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校园文化建设具体内容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包括学校的理念文化、形象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等方面,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具有强大的教育引导功能和无声感染作用。
首先,打造理念文化,营造意蕴深厚精神氛围。学校理念文化建设是学校形象定位和传播的基点,它对内激励师生为学校的办学目标而奋斗,对外展示学校的价值追求。学校确立以核心理念为依托,塑造并积极打造学校基本理念、办学理念和治校理念。
其次,树立形象文化,彰显学校形象品牌。学校形象文化的建设重在通过个性化的设计方案对学校形象进行宣传。它有利于学校良好个性化形象的树立,使学校形象具体到切实的视觉符号,从而更易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
再次,美化环境文化,构建人文生态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隐性资源,其主题突出的走廊文化、教室文化、办公室文化、生活区文化、活动区文化及个性鲜明的校园人文景观对在校师生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功效。学校重视人文环境的建设,充分利用精美的浮雕、醒目的标语、优美的橱窗等,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调动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
最后,优化行为文化,实现学校创新发展。学校行为文化是学校办学理念融化到师生员工血液里的过程,是学校育人活动中最直接、最广泛,也是最深刻的部分。学校通过建设规范完善的制度,打造行为文化,促进广大师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培养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学校按照师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通过这些高雅、通俗、益智、趣味的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校园文化建设组织保障
学校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形式,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力提升办学品味、培育学校人文精神、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必须要有强大的组织保障。
第一,学校全体师生要提高对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自觉统一到学校文化建设上来。第二,学校要以人为本,引导全体师生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师生在学校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第三,学校要制订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职责,使学校文化建设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第四,学校要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确保学校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五,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其他校级领导任副组长、全体校委会成员及年级组长任成员的学校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全面组织领导学校文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管副校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协调各方面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形象文化建设 校标是学校文化形象的基础表征和核心元素,学校新校标以“西店”的头一个中文字“西”和英文“D”字为设计主要造型元素,中西合璧、古今结合,重叠的书籍造型体现了“一校两区”的管理模式,相辅相成,紧密合作,共同发展。
学校办公用品、事物具有实用和学校形象宣传的功能,根据视觉传达原理进行视觉系统的规划设计,将学校的精神内涵通过形象符号传达给社会。如:名片、信封、资料袋、文件夹等。学校楼道、招牌、场室标识、警示标牌等也是传播学校文化,塑造学校识别形象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家长、社会更加全面地了解学校,与学校进行沟通和交流,学校开通了校园网站;为了更好地发挥校园网站这一宣传学校形象的窗口作用,更好地为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服务,学校对网站进行了改版,相比之前内容更加丰富,更加紧贴学校工作实际。
环境文化建设 学校将原入口大道改为纹化石铺装,铺装以灰白色调主,保留原有绿化带,改造后的大道已然成为学校的一条景观大道。大门通往教工宿舍楼的末端,有三处转角,每一处都经过精心设计,包括有浮雕墙、镂空彩钢雕塑、涂鸦墙等,任孩子发挥想象,为他们提供创造梦想的场地。西店校区大厅总体设计风格为中国风,带有中国结特色的荣誉墙,将学校部分理念在相应位置展示出来。东红校区大厅设计为围棋的特色,大厅墙体为一个围棋棋盘,地面上摆放大型的围棋,墙体上方设计为围棋历史浮雕墙,整体大气,主题凸显。
长廊文化是环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长廊墙壁上安装了不同形状和主题的展板,在楼梯间安装温馨的提示语。学校的长廊文化包括东红校区阅读长廊、科技长廊、体育长廊、围棋长廊、人文长廊、艺海长廊等。
学校的硬件配置也日趋完善,目前,学校拥有完整的闭路系统、校园音响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配置了微格教室、劳技室、书画室、计算机室、实验室、舞蹈室、图书室、阅览室、心理咨询室、广播室等20余个功能齐全的专用教室,配有标准的塑胶操场,拥有可容纳千人同时用餐的现代化师生共用食堂和全新的教工宿舍。西店校区配有特色的绿蝴蝶活动中心、乒乓球场馆、科技室、开放式阅览室,东红校区配有教工之家、音乐室、风雨操场,还有300多个座位的多功能阶梯教室报告厅。
行为文化建设 第一,校风校纪建设。学校加强对干部职工作风纪律教育,努力做到规范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和科学化管理。学校加强对学生作风纪律教育,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遵守社会道德;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前途理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努力践行新课改理念,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和创新能力。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精神,学校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比工作,坚持正面引导,培养先进典型,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努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
第二,道德规范建设。学校进一步贯彻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学生讲文明、讲礼貌,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质和外在形象。学校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树立学生良好的道德风尚;引导学生学会“知恩、报恩、施恩”,培养学生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自然、关心他人、关心自己的良好习惯,在和谐的环境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法,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并且,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构建了心理咨询室,搭建了心理辅导网络,以此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第三,活动文化建设。学校坚持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组织开展内容生动、具体的国旗下讲话;坚持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师生体质,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开展的艺术专题活动,彰显学校的艺术教学特色;举办读书活动、征文比赛、演讲比赛、书画摄影比赛、手抄报比赛、科技创新大赛、才艺展示、歌咏比赛、英语口语大赛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又起到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目的。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采取了“经验交流、案例分析、课堂研讨、汇报课、公开课、推门课”等形式,鼓励教师多读书、多学习,促进教师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开展主题研讨、校本教研等活动,加强落实学校教研组的指导力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对话、互动和合作;提供机会让教师走出去学习,逐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四,制度文化建设。学校实施目标责任制,制定了学校发展三年规划、每年度和每学期工作计划,使全体教职工目标明确、责任清楚。学校建立考核机制,不断完善考核细则,力求使领导和后勤人员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不断增进,从而使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敬业爱教、无私奉献的师德风范进一步树立,进而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学校党支部发挥着政治核心和监督保障的作用,通过广泛征求合理化建议等形式,集思广益,不断完善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制度文化更具人性化和合理化。
第五,社团活动建设。为了实现各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坚持“以特色求生存,以竞争求发展”的方针,学校成立了西店小学阳光社团活动中心,对学校各社团进行引导和管理。2014年,学校经考核推荐成为全国第四批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自成立以来,学校积极建设优质的活动场所,整合有效的教育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有利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发展的主题活动。同时学校还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如国画社、书法社、十字绣社等手工书画类社团,合唱团、舞蹈队、葫芦丝社、吉他社等器乐舞蹈类社团,篮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田径俱乐部、围棋社等体育竞技类社团,科技制作社、信息技术社、主持社、农场活动社等综合实践类社团,英语口语社、外文写作社、阳光文学社等学科提升类社团,共计32个。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生们收获了知识,体验了快乐。
对未来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