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0 14:36: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成人高效学习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成人高效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 成人高考 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成人高考数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抓住几个要点,首先要知道考什么,哪些是重点、考点;其次是学生怎么学,其中怎么复习巩固非常关键;再次是老师怎么教,怎样引导。抓住了这些关键环节,应该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教与学都要紧扣大纲,抓住点

成人高考试题所涉及的知识点范围均出自《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复习考试大纲》,因此,好的教学方法的根本前提就是紧扣大纲。

比如:2007年高中起点本专科理工农医类数学卷内容比例分布约为:代数45%、三角15%、平面解析几何20%、立体几何10%、概率与统计初步10%;题型为选择、填空和解答题三种,所占比例分别约为55%、10%和35%;试题难易比例分别为较容易题40%、中等难度题50%、较难题1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制订教学计划和教案之前,先仔细研究考试的侧重点,今后在计划和教案中得到相应的体现。

另外,教师应分析近三年的考试真题,其实不难发现,有些章节所考到的题型和知识点是每年必考,而且非常类似,比如:用导数的知识求切线方程、求最大值和最小值;求期望;求定义域或值域;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等等。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强调这部分题型,增加相关练习。

大纲中选择题的分值比重较大,而且很多基础题,而学生做题时可能选择题20分钟就完成了,教师在教学及平时测验时,一定要给学生强调选择题的重要性:(1)比重大,共85分,占55%;(2)方法多,可以引导学生采用特殊方法;(3)基础题多,至少有10题比较简单。

对于简答题,有些学生有惧怕感,见了还没做就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析近几年的解答题,不难发现,每道大体基本可分为1―2个小题,其中第一问往往非常简单,甚至比选择填空简单,而且大题是分步得分,所以学生应在每种题型上全力以赴,选择合适的应试方法。

2.采用正确的复习方法

在成考班上课的时候,很多同学问我高考到底应该怎么复习?什么样的复习方法才是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这是很多考生都关心的问题,那么成考复习的目的是什么?毫无疑问,当然是成考取得高分。这里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两种常见的“误区”:之一,已经进入复习了,甚至直到成考结束了,仍不清楚高考数学都考什么?哪些是重点?其表现就是,整天就是做题,考试还是做题,沉醉于题海中,直到考完才意识到自己做了太多无用功。其二,不重视课本教材,表现就是在整个成考复习期间从来没有翻过课本,直到考后才发现有很多成考题就源自于课本,于是追悔莫及。那么到底怎么做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在成考复习前就必须对数学成考试题的试卷结构、考点分布、题型分布、命题思路、解题要求、答题策略等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复习策略,再分阶段、分层次、分专题地逐步实施。

无论从历史还是从现实上看,成人高考命题都具备较大稳定性的特点。因此,我们可以从历届成考试题中分析得出成考命题的许多信息。

全面全力夯实基础,切实掌握选择填空题的解题规律,在历次测验中确保基础部分得满分,也就是把该得的分数拿到手。在复习中,要求所有同学集中全力闯过选择填空题的基础关。现实中,很多同学从一开始便投入到漫无目的的、五花八门的、各式各样的题海中。为了在一轮复习中达到此目的,基础稍差些的同学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大型的、复杂的综合体的演练,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再次投入到选择填空题上,以此进一步夯实基础;基础好一些的同学,不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解答题上,而是要分专题、分阶段每天都少量地但是细致地深入地研究一两道大解答题,逐步积累解题经验和解题,切不可把摊子铺大。要知道解答题的解题经验和解题规律积累是一个逐步的、漫漫的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重于冲击。

3.对技工学校的学生一定要因材施教

3.1基础特别差的重点抓。

根据往年资料的分析,成人高考达不到省控线的学生只有一小部分,这些学生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不难发现。那么,为了提高通过率,就很有必要关注这部分学生,可以采用单独辅导、区别布置作业等方法。

3.2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正确认识和态度,应加强情感投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各方面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到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和前途,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让学生从热爱教师、尊重教师,到喜欢数学,努力学习数学。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凡是自己的情感投入较少的学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就多。“好生”与“差生”是相对而言的,教师应该善于洞察,发现“差生”身上的闪光点,这样就会爱上“差生”。有了感情,才会缩短距离,教师的讲课,学生更容易接受,就会消除“差生”的心理障碍,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3.3对于优生,在课堂教学和家庭作业上给予更大的自由。

数学优秀学生通常能很快掌握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和技能,只需要做较少的习题就可以达到理解知识的目的。在技能训练方面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大运动量”的机械训练会浪费他们宝贵的时间,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厌烦情绪,其后果是扼杀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最不喜欢教师布置大量的作业,或把其他学校的试卷和竞赛题整套布置给学生做,而其中有大量的题目是已经做过的,或者比做过的题目还容易。对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教师要精选习题,减少重复操练,提高题目的难度和综合程度,使每道习题都起到应有的作用。要允许一部分优秀学生自由地选择习题,已经会做的题目可以不做,省下时间学习更重要的知识。

总之,只要在学习中紧扣大纲,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在成人高考中就定能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239-02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E-learning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的应用,由此推动了教育的革新。人们在应用E-learning的过程中体会到,在线学习方式有很多优势:丰富的学习资源、便捷的交流和友好的互动等,但也有难以克服的不足。通过对E-learning反思的基础上,教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学习理念—混合式学习(Blending Learning)。混合式学习着眼于如何依据低投入,高效能的原则选择信息传递通道。混合式学习基本形式是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结合。但它不是两种形式的简单组合,而是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的优势,同时通过“混合”促进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

成人教学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教育的发展需要成人教学的不断改革。混合式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为成人教学提出了一种新的改革方向。依据混合式学习的特点,构建一种新的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本文从网络教育和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劣分析出发,对混合式教学如何应用于成人教育中进行探讨。

一、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优劣分析

网络教学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着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比拟的优点,但它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面对面教学,因为传统教学有突出的优势。

1.传统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传统教学普遍采用“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教学模式,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其次,教师都接受过专业训练,能按照教学大纲以班级组织和课堂教学形式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可以使学生获得扎实系统的基础知识;再次,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不足表现在:教师主宰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依赖教师个人才干,学生处于被灌输式的学习状态,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不利于学生自主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受教学大纲规定的限制,学生学习局限于书本知识之内,不利于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强调整齐划一,教师难以顾忌学生在知识程度、学习风格等方面的差异,无法实现因材施教,阻碍了学生的特长和个性发展。

2.网络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优势主要表现在:首先,网络教学不受教师主宰和课堂的限制,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方式十分灵活;教学内容呈现多层次与多样性,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实现因材施教;互联网汇集了大量资源,网络教学能冲破书本的局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并且互联网没有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能让学生接受优质的远程教育。

不足表现在:网络教学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部分学生由于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常常游离于学生进程之外,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缺乏面授教学中的情感交流,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多媒体网络信息量大,信息流速快,在广袤无垠的网络里,如果没有教师的启迪和引导,学生难以接受、处理和利用信息。

通过比较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可知,两者都有各自突出的优点和难以克服的不足,在成人教学中仅仅采用某一种教学模式都难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因此,利用混合式学习原理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我国成人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

二、混合式学习特点

混合式学习概念的提出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培训,被认为是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之后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近年来,混合式学习也越来越多地被中国学者所关注。混合学习(BlendedLearning)指传统面授教学与网远程教学结合起来的新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思想是采用不同的媒体和信息传递方式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并且坚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益的原则。混合式学习有以下特点。

1.强调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结合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形式,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过程,是知识的传授者,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网络教学是以个别化学习为主,借助计算机与网络等媒体,在预先设定的框架下自己选取内容,自定步调,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混合式学习则是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强调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过程中主体地位的有机统一,始终使二者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效果。

2.重视教学信息传递通道的选择

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本质是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即研究那些信息传递通道能更有利于促进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教学活动是一种高效的教学信息双向传递活动,没有教学信息的传递,教学过程就不可能发生,良好的教学信息传递是教学成功的基本条件。”因此,为了达到有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选择与学习者学习风格相适应的学习通道。对信息传递通道的研究,是为了发挥众多教学信息传递通道的长处,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3.注重对教学媒体的优化选择与组合

混合式学习是在对传统教学“回归”与网络学习反思基础上形成的一个重要新理念。混合式学习试图寻找既能发挥网络学习的优势,又能以最低的投入获得最高效率的学习方式。混合式学习的思想是通过选择“恰当媒体”,使在线学习和课堂教学在合适的地方发挥作用,找出解决特定教学问题的独特而有效的方法,解决教学过程中速度、规模和效果的协调关系。因此,混合式学习的关键是对媒体的选择与组合。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混合式学习要恰当地选择适当的媒体进行“混合”,在该过程中要考虑开发时间、资源成本、学生规律、学习内容等问题,充分发挥媒体的整体服务功效,促进学生的学习。

4.彰显传统课堂教学与E-Learning的有机结合

网络教学适应了21世纪教育需求,是一种最大限度发挥学习者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教学模式,但它也有一定的不足和难以克服的缺点,为此,提出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混合的理念,即混合式学习。这里的混合不是要素之间的简单叠加,而是各个要素的有机融合,它不仅包括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混合,还包括学习资源、学习方式的混合。混合式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理念,它使学生的认知方式发生改变,也使教师的角色、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在分析学生需要、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势设计出混合式学习的教学活动,来实施有效教学。大量实践证明,混合式学习能够有机地融合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有效地解决成人教学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实现成人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提高成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混合式学习可以看做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和在线学习两种方式的有机整合,我们利用混合式学习原理来构建成人教育教学模式,称之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所谓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把传统教学的优势和网络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多元教学模式。下文将从不同教学方式的结合,不同学习模式的结合以及不同学习评价与考核的结合三个方面,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1.网络远程教学与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

远程教学是指在非连续面授指导的情境下,教师和学习者之间通过各类教育资源和双向通信设施实现的教与学的双边教学活动,而课堂教学具有人际交流,情感补偿等优势,因此应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手段的优势,采取网上远程教学和传统面授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寒暑假期间组织成人学生返校,集中进行面对面教学,或者组织学习中心辅导教授开展面授教学,给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学习方法支持,以保障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利用各种手段在网络上实现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形式的集体教学,如利用视频会议系统,卫星广播等进行远程实时讲授,或通过建立网站提供教学资源(包括视频、音频、教学课件等)进行非实时教学。此外,互动活动的参与者之间可以通过音频、视频会议、聊天室进行同步交流,或通过E-mail、BBS等进行异步交流。基于媒体的远程讲授,可以不受传统课堂人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大规模地向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学生传播教学。

2.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

自主学习是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而在线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学习时间灵活、学习空间方便、学习方式多样等优势,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方便地学习平台,因而成为成教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受我国传统学校教育的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偏低,且相隔异地的生生、师生之间缺乏探讨与合作,现状不容乐观。所以,应推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一方面,针对成人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应对教学资源及学习支持服务进行整体策划,并对成人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进行指导,如让学习者了解网络的基本特征;教会学习者使用搜索引擎,查找资料;教会学习者使用聊天室、E-mail和网络课件等。学习者可以自主确定学习目标,自我组织教学内容,自主调节学习方法,也可以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上传作业并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测。另一方面,协作学习是一种小组学习形式,具备自主学习不具备的特点,因此,教师可以把有些教学内容设计成(下转262页)(上接240页)小组的学习任务,让小组成员一起学习,各自担任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协作学习可以使学习者相互帮助,实现学习者之间的双向互动,并可以使学习者共享学习资料,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实现个人和小组的最大进步和收获。

3.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对成人学员的BL教学评价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基本的教学环节之一。狭义地讲,对学习者的评价就是在学习者在学完课程后对学习者进行考核,并尽量客观地给出每一位学习者的课程成绩。在传统教学中,对成人学员的评价主要体现在对成人所学课程知识的考查上,即所谓的期末考试,这是一种总结性评价。但在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者不再是单纯的课堂听课,而主要是在线学习,更多地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和能力的变化,这就需要综合使用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方面,对学习者的评价要扩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评价体系中应包括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课程的实践环节完成情况等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对学习者的评价方法也要多样化,可以通过在线测评、档案袋记录等多个方面对学习者进行评价,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基础,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平时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测题或作业题,用于学生的自我评价。此外,档案袋的主要功能是“存”,“反思”,“交流”,是网络环境下备受青睐的一种评价方法。它的数据来源主要是课堂教学和课后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两个环节中产生的一些过程性数据,包括浏览课程内容和课堂资源的情况,小组协作中贡献的资料,作业和自测的成绩等。另一方面,改革传统总结性评价方式,根据课程性质,实行机考、在线考试及卷面考试等多元考试形式,适应成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构建并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整合传统成人高等教育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既能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满足成人学员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也必将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黄荣怀,周跃良,王迎.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祝智庭,王陆.网络教育应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任莉莉.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优势互补的新型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7,(2).

[5]李克东,赵建华.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4,(7).

[6]余国祥.教学过程中同异反教学信息传递模式[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

[7]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篇(3)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我国在素质教育全面推动的形式下,教育部于2001年7月出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倡导全面发展和谐教育,体现了人性化教育。而作为教学体系重要环节的广大体育教师,为适应新课标带来的变化,他们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必须彻底更新,而改变这一现状的根本途径除了对全日制的体育师资培养模式的改变,涉及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成人教育教学的改革也日显重要,对目前的体育成人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更完善的要求。

一、现阶段体育专业成人教育模式的弊端

(一)教育理念的落后

目前我国各个高校普遍存在以下两种思想倾向:一是有的高校在教育改革大潮中,为使学校达到国内一流或地区一流的目标,都把精力放在了全日制度本科、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上,认为体育成人高等教育层次低,有意或无意之中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削弱了对成人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二是出于追求经济效益的目的对待成人高等教育长期以来通过发展体育成人高等教育,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职工的福利待遇,重创收、轻培养,重规模、轻质量,仅把体育成人高等教育作为“副业”来对待,较少考虑其发展问题。

(二)成教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需求来自外部刺激,即主要把继续教育与评定职称挂钩,缺乏新型教师专业发展思想,一次教育受用终生的传统思想还有很大的市场,因此接受继续教育往往是被动性的,相当一部分教师并未产生通过继续教育建立新的开放教育观念、创新教育观念、终身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观念的需求。

(三)各项管理体制不健全

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招生人数的增加,各高校和体育院校为了增加自身的办学规模,分别采取对内挖潜力、对外联合办学的思路,把各函授站的发展规模、机构、专业设置、管理队伍等问题,都纳入了成人教育的整体规划之中,但缺乏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或规章制度不健全,使面授教师、函授站及院校本部缺少明确的目标以及相应制约措施,严重地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专业设置单一,实用性不强

当前我国体育成人教育专业设置与国内体育院校专业设置基本相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与全日制在校学生相似,表现为专业设置较为单一,缺乏反映当前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兴行业和热门行业的专业。如还没有专门培养体育休闲与娱乐、体育旅游等行业体育人才的专业,也没有反映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专业。

(五)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专业教材

目前,我国各院校体育专业成人教育几乎照搬了本身已存在许多问题的全日制教材。一方面体现在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借助先进的科技手段;另一方面是教材内容重复,与全日制教材相比区别不大,没有特色,也没有很好地考虑教学对象的需求。

二、适应新课程标准体育师资培养的依据

(一)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呈现多元化

传统体育教学主要以“三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教育为主。而新课程标准将健康教育纳入到了学校体育教学的范畴,由单一的生物体育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这意味着体育课程将在“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突破传统的单纯注重知识、智力、体能的局限,由传统的“三基”教育向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转变,由“增强体质”向“增进健康”转变。

(二)新课程标准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不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运动参与,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主动参与放到重要的位置上,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由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转变,突出“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着重突出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强调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和开拓创新精神培养。

(四)新课程标准倡导全面发展的和谐教育

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改变以往统一、死板而成人化的教学内容,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更加重视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

(五)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教学内容灵活多样

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变化最显著的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给地方、学校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真正体现了课程实施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对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构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体育成人教育模式的思路

(一)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个性化教育的思想

体育教师继续教育是对学历达标的在职体育教师实施以提高自身素质为目标的持续性培训活动,其目的是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学习体育及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能胜任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具有实施和组织体育活动和运动竞赛的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动态,具有一定的学校体育科研能力。

(二)构建科学、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

合理地精选、提炼课程内容,要以“精、实、新”三者相结合的原则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一番分析、比较、选择,删减那些脱离中等专业学校体育教学实际的内容,精选符合现代体育教学要求的内容,以解决教学时间相对有限与教学内容增加的矛盾。强化核心课程――教育类和科研类课程,使教师不但知道教什么,还要让教师知道“如何教”和“如何有效地教”。

(三)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课程的特点,我们可以把单一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开闭结合考试、专题论述分析考试等,成绩考试由纯理论考核向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理论考核为次,辅以平时考勤分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的转变。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成果,构建新型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及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网上学习成为成人学习的有效途径,体育成人教育学习方式也是协同的,网络教育环境打破了学校对知识的垄断。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通过个人网页协助学员制定自学计划。要求学员定期上交各种作业,也可以根据学员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疑点,及时准确的回复,为学员自学排疑解难。

四、适应新课程标准以注重学生心理体验的“和乐体育”模式的构建

篇(4)

【关键词】 继续教育;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特点;现状;改进举措

教育的强大才能促进国家的强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与世界经济和文化进行接轨,加强教育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其目的就是为了继续满足人们的求知心理,没有年龄和学习年限的限制使其发展非常迅速,最近今年的全球知识更新速度要求人们不断的提高自身能力,继续教育的研究范围也因此不断的扩大,很多人都加入其中,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化。

培养人才的方式和人才选择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发展过程中需要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继续教育也同时要面临这一情况,很多普通高校全日制管理模式的硬性引用导致其管理的不规范和混乱,完全达不到学习和教育的目的。针对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制定具有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特性的学生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这也是改善学校教学质量的一大途径。基于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的继续教育,构造全新的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突出教学差异性,提高教学管理效率,对现阶段快速培养人才起着关键的作用。

一、继续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

1、管理不到位

现在的继续教育的管理模式,大多都是实行的分级管理的模式,即继续教育学院负责招生工作、制定教学计划、学籍安排等工作,具体的学院主要是负责具体的教学工作的进行,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的管理。学校的相关的部分负责继续教育的后勤,保障其师资力量等工作。表面上看,这种方式可以调动具体学院的教学积极性,同时也便于继续教育工作的管理,但是这种方式最大的缺点就是分工不明确,工作看起来有人管理,到真正有事的时候两个部门却相互推卸责任,导致很多工作落实不到实处。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学生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遵守,做出各种违纪事情

2、缺失教育

继续教育中学生的现实主义严重,在课堂上的学习都想到得到即学即用的内容,思想文化类教育从不被学生重视,尤其是政治思想,常常被误解为讲大话,学生缺课、迟到早退情况严重,任课老师也多有此类思想,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技能,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较为重视,思想品德的教育程度明显不够,这是导致社会腐败的一大问题。

3、缺乏途径

继续教育学生的年龄差距大,思想多元化,没有统一的教育途径是现今继续教育发展的瓶颈,要想实现完全的个性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将全日制普通教育的模式硬搬过来不符合继续教育的特点,教育方式的缺乏是影响继续教育的一大障碍。

二、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

1、岗位业务提升化

一般需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人学历一般在中等以上,并且从事的为技术性较强的职业。进行继续教育,他们主要是为了对自身进行知识的更新、提高和补充。在教学内容上,继续教育也有所不同,它不仅仅包括较高层次的文化课程的教育,还包括对专业技能的提升和本专业最新的科学知识的补给。对学员来说,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为自己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储蓄能力,可以让他们在今后的事业发展中更具有优势。由以上来看,继续教育学习过程有一些普通教育没有的特点,比如实用性、选择性、主动性、自主性等。

2、个人理想现实化

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都是参加了工作的人,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与一般的学生相比较,他们的心理、思想和文化方面都发展的比较成熟和完善,相对应的人生观、价值观也是稳定的。首先,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的社会理想是明确的,他们通过工作等途径,已经从学校这个象牙塔中走出,将自己融入了社会,将自己的理想与社会融合在了一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接受继续教育是他们实现更高层次理想的途径;其次,这些学生的道德理想较稳定,这将归功于他们的社会经济情况、身体条件、心理水平、文化素质的稳定性;再次,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进行继续教育的专业和方向时,目的更为明确,一般都是从自身的职业需要、个人发展需要出发,即职业理想十分明确。

3、课程的自学化

由于继续教育的目标性和方向性较强,所以其课程设置也具有相同的特点。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不仅仅只是按照老师一步步的讲解,依赖着课程一点点学习,相反,他们可以对课程有选择、有目标的学习,根据教学大纲内容和课程安排,对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体系,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样可以对学习内容去粗取精,事半功倍;其次,在具体学习的进程中,可以有计划地开展各项学习内容,将学习的进度、学习内容等都能做出有序的安排;再次,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是成年人,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因此学习内容也会相对高深化;第四,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学习,成人在进一步接受教育的时候,将不仅仅只是做到对知识的认知,还要将其他的非认知因素加入到学习中,比如价值观、态度和动机等。这种将非认知因素加入到学习中的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是需要在学习中形成的,而学校就是这种能力的培育地,即让学生们学会学习。

4、完善人格修养

进行继续教育的学生在人格和对事物的认知上都是清晰且独立的,拥有自己的处理事务的方式,在进行选择和抉择的时候有很强的自我特性,具有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愿望,他们参加继续教育都为的是进行“自我强化”,通过进一步学习和教育,提高本身的能力和素养,拥有很强的自我强化的目的和意愿。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够将自我强化的意愿和社会需要结合在一起,令自我强化的内容具有社会意义,将自我强化的个人目的和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避免了自我强化的封闭性和盲目性。

三、继续教育学生管理的特点

根据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制定差异性明显的管理制度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要求的。每一项有人参加的社会活动都需要一个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管理就是这一要求的现实体现。把激励、计划、控制、领导等具有各自功能的环节有机的综合起来,对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和分配,更加成功的实现现实目标。

学校的管理中学习是管理的主体,要严格按照不同学生群体的不同要求安排学习课程和学习计划,尤其是继续教育学生的类型较多较杂,必须要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才能够达到继续教育的目的。

1、继续教育管理需满足学生的深层次学习要求

继续教育学生是在社会上打拼过的,他们对知识的筛选方向更加明确,为了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实际利益,其需要继续教育学校给他们提供高效的学习方法,锻炼自身的综合能力,完成学业时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创造能力、办事能力、职业能力、洞察能力和与人交际的能力,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社会价值意识,继续教育管理要通过各种途径来满足学生的此类要求,达到继续教育的真正目标。

2、继续教育管理需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完善

近几年社会发展非常快,知识的更新更快,所以再教育是很多人为了不落伍、不被时代淘汰的最佳选择,同时也是在职人员再成长的巨大推动力。与自学相比,学习相同的知识和技能,接受继续教育所花费的时间要比自学少的多,并且对人们的作用更为明显。

继续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还有创新能力的提升、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这些工作要靠学生管理系统的辅助来达到,通过对教学系统的辅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其创新能力,坚定政治立场,实现知识能力和思想素质的双重提升,令他们充分地认识到一个人不光拥有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实现社会价值。

四、继续教育学生管理工作新举措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加强成人教育的思想教育工作,改变传统继续教育中只重视知识文化教育的片面教育观念,没有良好的思想,全面的知识性人才就不能够为社会和人民服务,也严重影响了继续教育管理制度的施行。有了良好的思想教育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性,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的,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中充分发挥个人的作用,完善个人之间以及和集体之间关联,服务国家和大众。

2、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较高水平的领导阶层才能是教育管理制度正规化,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和谐相处是高效管理的关键,有创新性和充满活力的管理阶层可以带来更加开放的教育体制,高素质师资给学生带来的是高水平的的知识教育,同时也会积极引导学习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

3、规范管理制度

正规化管理可以保证责任的细化,针对学校和学生的教育目的,制定有关的管理部门是很有必要的,教务处、后勤集团、成教院、学工部等部门要共同合作,组成有章有法的管理体系,对每一项决定进行自上而下的决策和实践,可以更好的满足继续教学的要求,也是现代化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

五、结束语

继续教育学生不同于普通全日制教学中的学生,他们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教学时间的要求更加有个性,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更强,必须针对其教育体制特点,制定符合其特点的管理体系,才能够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也是我国继续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中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石香云.河北省就业促进政策与人才培养的衔接性研究[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

[2] 何文贤.对高职教育“成材”与“成才”人才观的思考[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2(01).

篇(5)

 

学习金字塔效率图(平均学习保持率:学习者在两周后还能记住内容,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显示学习内容平均留存率。

 

启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做到:转换扮演角色,让学生当先生,先生扮演学生,尽可能多地把话语权和实践权还给学生,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降低讲授和演示的比重,多采用讨论、操作实践练习、小组互助等高效方式,不能一味地为了赶进度而剥夺学生的课堂权利,应让进度服从效果。

 

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中山大学附中三水实验学校倡导的“五高”理想课堂和“三学”模式:“五高”是指高参与、高协同、高生成、高愉悦、高共鸣,它引导学生将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地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多一些恍然大悟,多一些好奇、愉悦与高峰体验,使课堂成为动态的生命对话。“三学”是指独学——讲给自己听;对学——讲给同伴听;群学——讲给大家听,“三学”体现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把本应该属于学生的课堂权利还给了学生,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

 

二、利用注意力规律提高课堂效率

 

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试验已经在美国进行过,研究证实,成人高度集中注意力完成一件简单枯燥的任务,只能维持20分钟不出错,然后就会出现错误。这个规律对于中小学生同样适用。

 

启示:高效课堂不是看教师讲了多少,而是看学生掌握了多少。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决克服“满堂灌”现象,单一内容和形式持续不能超过 15分钟,应通过各种教学方式的交替转换,使学生减少疲劳感,始终保持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注意从详略、动静、快慢、抑扬、讲练等方面把握教学节奏,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学节奏要注意变化,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和情感持续时间较短,高年级学生有了较强的注意力,教学节奏稳定一些。例如,需要讲授的重难点内容可以放在一节课的前15分钟来讲,然后转换为5分钟左右的自主学习或者讨论答疑,从第21分钟开始,进入讲练结合阶段,至下课前5分钟内,认真做好课堂小结。

 

三、适当表扬与鼓励,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动力。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评价和奖惩对学习动机的指向、强化、激活等有着很强烈的影响,尤其是称赞和奖励等正向诱因总是比斥责和惩戒等负面诱因效果好;对学生的批评在指出其缺点或错误后,用激励性和指导性语言更容易使他们接受,更能激发其努力学习的动机。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校长吴金瑜曾做过一个调查:有一个人你愿意听他的话,因为:A.他是成功人士;B.因为他曾对你有过帮助;C.因为他总是让你对未来充满希望;D.他爱你;E.他曾经帮助过你。调查结果显示:选择C的达到78%。这个调查结果证实了鼓励对于提高教学效果的有积极作用。无独有偶,清华同方的经营思想是:一分钟目标+一分钟赞美+一分钟惩罚,就是把心理学原理用于企业管理的典型成功例子。

 

启示:一方面,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指路明灯,研究和挖掘学生潜能,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让学生看到自己的希望和美好明天。另一方面,教师应采取作业批语、小纸条、个别谈话、当众鼓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利用一些特定的鼓励用语,如,“你这种想法很新颖,有独到的见解”“你的分析基本正确,若能从××方面再补充一下,就太棒了”“我喜欢你这种风格”“相信你一定能行”等。

 

四、培育健康的课堂氛围,发挥集体教育的影响,保证学习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进行过从众心理实验,结果在测试人群中仅有1/4~1/3的被试者没有发生过从众行为,保持了独立性,可见,它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的从众心理,把人看作集体中的一员而不是孤立的个体,利用集体这个无形的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地施加积极的影响。

 

启示:学生是需要严格管理的,学习动机单纯靠激发和兴趣驱动是靠不住的。近几年来,一些人热于追求的热闹课堂已经被证明是低效的花架子。在教学实践中,应克服一味追求活泼民主课堂的错误做法,加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强制性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依靠严格管理和要求,保证严肃的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具体做法是,把培养班集体放在首要地位,形成严格的集体纪律和良好的集体氛围,强调集体教育和作为集体成员的个人的自我教育的有机结合。回归传统的“严肃、紧张、生动、活泼”八字课堂,培育健康的课堂气氛,才能确保良好的课堂效果。

 

五、注重指导学生进行反思学习,提升学习效果

 

反思是一种间接认识。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是自我建构的过程,而反思是自我建构的高级阶段。反思性自主学习可以使学生总结自己达成目标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即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法,超越经验水平阶段,对知识生成过程、思维过程、概括表述进行反思,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启示:有人说,反思是成功之父,因为没有反思,失败只能产生失败,失败只有和反思相结合,才能诞生成功。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反思对于提升学业境界高度的决定性意义,指导帮助学生养成主动反思习惯。既要对课前自学的效果和产生的疑问进行反思,也要强化学生的课后反思,用反思来替代重复性低效率的课后作业,让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对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改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更需要对自己“教”的反思,以达到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把课堂小结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反思,就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做法。

篇(6)

关键词 高等数学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7.02.055

Abstract As a compulsor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dvanced mathemati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student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ly abstract and logical nature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many college students have many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which seriously hindered the smooth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teaching.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Keywords advanced mathematics; problem; measures

0 引言

笛в捎谄湓诜治鑫侍饽芰Α⒙呒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的培养上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备受各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青睐。除了理工类专业,甚至是文科类专业也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然而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却没有达到预期成效。学生普遍抱怨高等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内容的抽象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屡遇挫折,学习兴趣日益递减。为了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以来有很多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就高等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寻找教学中的困难所在,提出相应的教学措施。

在文献[1]中,作者从教师教学态度、方法和手段,教材质量、习题难易,学生学习困难程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现状等方面,调查了连续三年的学生高等数学学习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找出基于该校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困难之处。而文献[2]中,作者从课程特点及学生学习状态两个方面提出学习高等数学的困难所在。

在文献[3]中,作者指出高等数学课程教材内容安排长期遵从定义-定理-性质-例题的方式,多年不变的排版模式,应用内容的缺失,是导致学生兴趣丧失的主要原因。文中提出了学生培养的两个层次,而不管是哪个层次,都涉及到应该进行实践性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有意义。在文献[4]中,作者从研究型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出数学思想培养的重要性,在课堂上实时开展课堂讨论,将课程的研讨部分作为考核手段,从而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动力。而在文献[5]中,作者也提出了研究型教学,他们的主张是将高等数学中抽象复杂的表述,通过类比的方式转化为简单明了的初等表达方式,利于学生学习。

对于高等数学的教学研究,不管从何种角度,以何种方式提出改革策略,主要目的都是为了改善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们经过了小学、中学12年的数学学习,对数学的认识早已根生蒂固,之前能让他们继续学习的理由就是为了应付高考。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目标缺失,对该科目的畏惧心理自然而然涌现出来。本文就是基于这种状态,从四个方面探讨当代大学生在学习高等数学时所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改进措施。

1 高等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年代,人们开始利用电子产品来便利自己的生活,遇到问题求助于百度,一切的问题在手指流动间就有了答案。时代的高效快捷导致人们的思想懒惰。毫无疑问,我们的大学生也同样受其影响,遇事不喜思考,只想尽快得到答案。在学习过程中,不去独立思考课程内容的前因后果,只图快速寻求答案。而高等数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不能适应时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呆板无趣,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学习动力可言。

1.2 学生未能正确处理专业课与高等数学课程的关系

进入大学学习高等数学的学生都是大一新生,初入大学,对于大学的学习生活还处于适应阶段。有很多学生没有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所学专业缺乏应有的了解,感到十分迷茫。很多大一新生都心存疑惑:我究竟是学什么的?学习这些课程和专业有何关联?我应不应该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这些课程(包括高等数学)?对于这些疑问,他们往往会向高年级学长学姐求助,而学长学姐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大一学生对高等数学的认识。很多学生都认为高等数学与自己所学专业的联系很少,能用得上的内容微乎其微,学习目的只是应付考试,顺利拿到学分而已。个别认真学习的同学也仅限于考研的需要。这些问题使得高等数学偏离了原有的教学轨道,失去了高等数学教学的意义。

1.3 未能恰当使用教材

目前,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被公认为所有教材中最好的,也是全国大多数高校的首选教材。后来因为专业学科的不同,同济大学出版的教材作为理工科专业的首选,文科、经管类的教材则采用相对简单,习题难度不大的一些高等数学教材。由于数学学科的严谨性,无论是哪一类教材,其内容安排上都大同小异,无外乎是从定义-定理-性质-证明-例题的一套流程。在例题的举证上仍以物理的一些实例作为举证说明,而这些举证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接受与理解。

1.4 学生的学习心理亟需调整

从身心的成熟度来讲,大学生已是成人。但由于缺乏人生阅历,加之目前生活条件优越,学生的抗压能力、吃苦耐劳的精神都较弱。从中学时期过渡到大学时期,他们往往难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他们若无人指导,往往难以自觉合理安排大学学习生活。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往往选择逃避,消O对待学习。由于自主意识的缺乏,盲从过来人的经验成为当前大学生的普遍状态。很多学生没有个体差异的概念,一味寻求大众化的表现,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要么过于体现个体差异,在学习态度上标新立异,展现异样的学习状态。学生的学习心理若不加以适当调整,势必制约高等数学教学成效。

2 应对措施

2.1 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依托,丰富教学手段

当代,电子产品日新月异,信息技术高度发达,信息传播的高效快捷,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丰富多样。高等数学教学也应顺应这种变化,将信息技术作用发挥在教学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改善教学。利用网上精品课程,提供在线授课教案及习题解答。也可建立与课堂匹配的MOOC,将好的授课内容广泛传播,让更多的人享受到优秀的教学资源。同时让同行可针对同一问题进行对比和交流,进一步促进教师的教学。也可开展翻转课堂,利用学生对电子产品的热爱,将所授课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知识,利用在线视频、网络论坛等平台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无法解答的问题,留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这样一来,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

2.2发挥高等数学的应用价值

众所周知,数学一直在人们心目是一种圣神而又神秘的学科,有点让人高不可攀。这一切均源于它抽象的理论,让人难以看到它的应用价值。在学习中又总是强调定义、定理、求解技巧等,从而让学生学习起来感到困难重重。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主要是将数学用于其专业学习中,只要知道对应问题的结果就可以了。不需要去仔细了解其理论的来龙去脉。但作为教学,除了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还要考虑少数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可以在讲授理论、强化技巧时,穿插实践应用性教学。可将理论与实践的授课时数以4:1的方式进行。现在很多高等数学教材都会提供关于极限、积分、方程的matlab软件的求解方式,这对于数学基础差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激励其继续学习的好方法。

2.3 从专业视角出发,改善教学导入内容

每一位进入高校就读的学生,都会分属于不同院系专业,对待公共基础课程,他们往往会认为这些课程应该要为自己的专业学习服务。例如就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认为所学的科目都应为计算机专业服务。那么对于这类专业,我们在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可在教学内容引入的实例中,添加计算机编程中所使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利用一个小型的计算机程序,简单地对知识的应用加以说明,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像李尚志教授在其“数学大观”公开课中就谈到利用等比数列进行编程可以编译出一首歌曲,现场的展现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的魅力,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所以在授课当中我们要善于以学生的专业定位为切入口,实时恰当地在高等数学教学中列举高等数学知识点在其专业中的应用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4 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转换教学方式

许多学生是害怕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李尚志教授的公开课――“数学大观”中就提到:“我们没有办法让学生喜欢数学,那么能减少学生对数学的仇恨就算是一种成功。”如何才能做到减少对课程的仇恨,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化解学生由来已久的心理问题?

首先,考虑学生远离家乡,要适应完全陌生的环境,教师可在课余时间跟学生聊天,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其次,要让学生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不良风气所影响。这看似与教学无关,却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其学习动力。再次,教师应该放下自己的架子,勇敢地在学生面前适当展示自身的不足,承认在授课中出现的瑕疵,让学生明白知识积淀的重要性,同时明确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讨的过程。

3 结束语

数学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一样,都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进步、携手共进的过程,通过老师的教学,帮助学生能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让学生能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而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在不断地帮助老师更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在新时代,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实施先进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学得轻松,老师教得轻松,从而实现数学教学改革目标。

篇(7)

关键词:农村教育;农民素质;战略选择

收稿日期:2006―09―11

项目来源: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计划项目(G2068396)

作者简介:曾书琴(1966―),女,江西南昌人,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发达的社会中,农民所占人口比例少。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仅2%的农业人口,就生产了世界粮食总产量的1/5,小麦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13多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8亿,占总人口的62%,农村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33年,相当于初中一年级水平。我国有文盲8507万人,其中90%(7656万)在农村,且青壮年人口文盲占90%以上。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队提供的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的统计显示:劳动力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户,其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指数和贫困强度指数分别为小学文化程度的1.5倍、1.6倍和1.65倍,是初中文化程度农户的3倍、3.1倍和3倍,是高中文化程度农户的3.9倍、3.3倍和3.9倍,显然,贫困程度和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伴随经济发展,我国农村人口亦开始转移,近几年转移到乡镇企业和城市的农业人口中,约有1.5~2.0亿;在发展过程中尚要为4~5亿的农民创造就业岗位,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据资料,全世界整个西方发达国家总共为社会提供4.5亿个工作岗位。2002年3月,全国城乡登记失业率为3.7%,同期社会科学院估计失业率为5~6%。因而,中国农民的不再作农民的出路是个非同小可的难题。在亟待解决农民转移难题的同时,却产生了有技能劳动力严重不足现象。目前,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1.4亿,其中技术性工人只占50%;7000万技术工人中,初级工、中级工和高级工各占60%、35%和3.5%。制造业发达的日本、德国的高级工占40%左右。

我们是崇尚“劳动致富”的国度,但现实中我国本分、勤劳的农民阶层,却是最不富有的人群。美国历史学家戴维•兰德斯在《国家的富裕与贫穷》一书中说到,3个世纪以前,一个莫桑比克居民与一个瑞士居民的收入之比大约是1:5,现在却是1:400。证明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贫富差距拉大。这些交织着的矛盾和问题,提示在经济技术快速发展时的中国农村,农村居民自身素质成了制约农村发展、农业进步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二、农村继续教育对农业经济的促进

1.农村继续教育与农业劳动力智力结构的改善。我国农业劳动力超过4.5亿,相对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来说,难以满足农业发展和农民奔小康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25岁以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仅2%,远远低于发达国家27.6%的平均水平,且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8.8%的平均水平。如果把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算是高级层次,初中毕业程度算是中级层次,而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算是初级层次的活,那么,我国农业劳动力高、中、低三级的智力结构比例大体就是10:43:47。这是一个初级层次比例太高,而中、高级层次比例太低的不合理的智力结构,严重地妨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阻碍。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唯有教育尤其是继续教育,才能提高和改善农业劳动力的智力结构。

2.农村继续教育与农民收入的增加。加入WTO后,在国内粮食价格受进口压力下降的情况下,中西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民收入会受到影响。这是因为大多数传统农区农民从种植业得到的收入仍然占总收入的60%以上,如果种植业受进口影响,比较效益进一步下降,农民种地只能吃亏,这将使得农民收入减少。

要想增加农民的收入,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继续教育。农村继续教育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村劳动者素质低,观念陈旧,科技推广力度不大是制约农民收入增加的内因。只有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才能使农村劳动力转变观念,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运用,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才能使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具备强烈的商品意识、产业一体化知识与技术创新精神,用现代技术武装和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才能使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提高,更好地发挥其在农民增收和结构调整中的作用。

3.农业继续教育与农业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我国每年有大量的青少年学生因升学无望加入到农村劳动力大军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队伍不断扩大,向城镇转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必由之路,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参加过任何职业培训,缺乏城市就业所需的劳动技能,只能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出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农村劳动力正在加快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二是转移的直径不断扩大;三是就业难与“民工荒”矛盾并存。这些趋势和矛盾表明,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技能的重要性凸显。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劳动力供给状况的变化,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虽然目前沿海地区出现“民工荒”,但并不表示劳动力供不应求,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粗劳动力供给大大超过市场需求,导致粗劳动力工资水平过低,造成了农民工的回流。而熟练农村劳动力基本上能稳定地留在城市,并且工资水平随着工龄的增加不断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和矛盾表明了职业教育、职业培训的重要性。中国制造企业的迅猛发展对技术性人员形成了强大的需求,而技术性人员恰恰是劳动力市场上最紧缺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大量农村青年没有接受职业教育,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他们只能提供“粗劳动”,无法提供市场所需的熟练技术。更有大量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甚至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不满16周岁的农村孩子,大量成为从事简单劳动的“童工”。这些劳动力都有待于接受职业教育稳定转移出去。

三、发展农村继续教育的几点建议

1.突出农村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农村继续教育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出路,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政府要从全民族富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高度来看待农村继续教育。政府应在确保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立法来强化农村继续教育的战略地位。教育行政部门要像抓九年义务教育那样抓农村继续教育。在充分利用现行继续教育资源基础上,政府要力促教育行政部门和劳动部门搞好继续教育的统一规划,协调继续教育的整体布局,完善继续教育的各种形式,有所侧重地抓好继续教育及相关配套工作,以确保真正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机制,并使其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

2.调整农村教育定位。农村教育的定位问题,是解决农村教育走向何处、农村教育为了谁,以及农村发展要靠谁等问题的前提。我国长期存在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导致国家在教育政策上倾向城市,形成“城市中心发展论”,农村教育的发展采用的也是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农村孩子接受教育只是为了上大学,跳出农门,成为都市人。如此,农村教育只是培养了两种人:一种是一批来自农村的都市人,为城市发展提供了新的主力军,农村教育培养的人才大都远离了农村;一种是“种田不如老子,喂猪不如嫂子”的无一技之长,没考上大学的学生农民。陶行知曾指出:“中国乡村教育走错了路:叫人离开乡下向城里跑,叫人吃饭不种稻,穿衣不种田,做房子不造林,叫人羡慕奢华,看不起务农,叫人分利不生利,叫农人的子弟变成书呆子。”一个世纪后的中国农村教育依然如此,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农民素质低下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村教育的定位失误。

要解决中国社会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这两个基本矛盾,必须调整农村教育的方向,回归素质教育。我们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国家的现代化,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能否实现,根本上取决于八亿农村人口能否实现人的现代化,关键是要把农民从小生产者转变为现代公民。人的现代化主要表现为观念、劳动、生活与交往方式的现代化;表现为素质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发展及其创业能力发展,而这就要求农村教育必须是全面的素质教育。

3.引导农民接受继续教育。大批低素质的农村劳动力未经职业培训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很大原因是我国没有实行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职业准入制度。对于在读的初、高中学生,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必须接受职业培训或接受职业学校教育,并取得相应的毕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就业。对于已走向社会的农村劳动力,政府要鼓励他们接受继续教育,并对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给予一定奖励。以通过职业准入来引导农村青少年接受继续教育,激励农民的教育消费,从动力机制上改变农民对继续教育的态度,从主客观两方面促进农村劳动对继续教育的需求,以实现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

4.改革农村继续教育内容。要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民的职业转化。发达国家都有发达的职业技术教育和继续教育,而我国受过这方面教育和培训的农民不足20%,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随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中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对劳动者的科技、文化水平的要求也更高。同时,农村经济正从产业单一化向多元化转换,这种转换需要多种类型的人才。在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亦工亦农的“双栖人口”将大量、长期的存在。因此,无论是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要适应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力市场变化,及时调整教学内容。专业设置既要考虑第一产业的需要,又要考虑第二、三产业的需要;既要考虑农民当前就业需要,又要兼顾他们将来的就业需要。在现代农业技术教育中,要重点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专业技术能力,如围绕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知识、新技术进行培训,向农民传输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在就业技能培训中,要围绕农民进城就业的需要进行培训,提高农民的市场经济知识和技能,提高政策法律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使农民具有就业竞争能力,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5.创新教育方法。一是在农村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开展上,在实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基本要求时,要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突出农村特色。在农村初、高中适当增加继续教育内容,开展“绿色证书”教育,并积极创造条件或利用职业学校资源,开设以实用技术为主的课程,鼓励学生在获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二是发展农村继续教育时,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学生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的培养。实行灵活的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方便学习化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为教师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对能否培养人们从小就热爱学习的兴趣乃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这又直接影响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发展进程和社会效果。三是以农民培训为重点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普遍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使他们初步掌握在城乡和非农产业就业所必需的技能,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鼓励和支持“订单”培养,先培训后输出。逐步形成政府扶持、用人单位出资、培训机构减免学费、农民适当分担的投入机制。四是加强农村学校劳动实践场所的建设。劳动实践场所是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行“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有效载体。各级政府要根据农村教育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农业示范场所、科技推广基地等多种资源,鼓励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专兼职指导教师,指导和支持农村学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实践和勤工俭学活动。

五是加大城市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和服务,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城市各级政府要坚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并适当减免学费,保证进城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城市职业学校要扩大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城市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积极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职业学校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不断扩大对口招生规模。

参考文献:

〔1〕吴华财.“三农问题”与农村成人教育发展战略选择〔J〕.中国科技信息,2006,(5)239-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