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30 14:36:0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后勤管理规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08-0166-02
引言
作为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后勤在高校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运行、社会商业和基本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保障和支撑作用。本世纪以来,伴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学生人数的激增,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后勤管理也逐步由过去静态的、高度集权的行政化的后勤服务产品供给机制转变为动态化的市场供给机制。然而,受限于高校后勤工作服务对象、服务原则和服务模式的特殊性,高校后勤工作在市场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管理模式粗放、后勤管理不到位和校园环境社会化等诸多问题。而近年来在企业界兴起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则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笔者在对高校后勤管理现状与存在问题全面把握的基础上,试图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构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以期有效解决高校后勤工作市场化转型中的相关弊端,提升高校后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最大限度地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状与问题梳理
通过对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现状进行剖析发现,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普遍存在目标规划部不明确、组织结构不合理、人事制度不健全以及管理流程不规范等问题。
(一)规划不明确,后勤管理量化、细化不足
鉴于高校后勤管理负责整个学校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因此,后勤管理需要对工作制定详细、科学的发展目标规划。而就现实情况看,大部分学校在实现后勤工作市场化之后,后勤部门并未制定明确的规划和目标,管理和运行依然处于“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模式。即使有部分学校制定了相应的后勤管理目标和规划,但是由于目标和规划过于粗糙,在具体的实施中也往往流于形式,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指导意义不大。
(二)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
除了目标规划不明确外,后勤部门机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也是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一般认为,对于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构建来说,一般应与高校的办学规模、经济实力相匹配,并且高校组织机构在运行过程中应实现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而就当前高校后勤部门机构设置现状看,高校后勤部门结构设置存在明显的管理层次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并且组织机构的职责、权界也界定的不够清晰,在日常管理和经营中出现职权结构模糊、多头管理、推辞责任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后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的时间相对较短,高校后勤管理依然保留原有的计划经济特征,符合市场化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尚不健全。具体来说,首先,在高校后勤人员的人事管理制度方面,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人事制度普遍存在工作人员工作职责界定不清晰、工作内容相互推诿,工作激励机制不健全、员工工作缺乏积极性,人事竞争机制匮乏、员工欠缺危机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以及忽视员工职业发展规划、员工队伍素质偏低等问题。其次,在成本核算制度方面,当前高校后勤管理在成本核算方面缺乏精细化的成本核算方案,导致高校后勤资产不清、管理工作混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校园腐败问题。
(四)高校后勤管理流程不规范,管理方式粗糙
就高校后勤管理流程的规范化程度来看,高校后勤在管理流程上存在着管理流程不规范和管理方式粗糙等问题。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管理只看重开始和结尾,对管理的中间环节,也就是管理流程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流程不规范,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大量无序操作、交叉管理等现象,致使后勤管理无章可循、后勤部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等。
二、基于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构建
由于精细化管理可以将管理职责具体化、分工明确化,同时倡导人们用创新思维对工作流程、组织系统等不断优化、持续改进,使各组织管理的基本单元高效、精确、持续、协同运行,并且可以将管理成本减到最低,因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到高校后勤管理当中,构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模式可以有效解决上文提到的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的相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将精准管理理念引入到高校后勤管理的目标规划、组织结构构建、人事管理、成本核算、流程设计和精细化后勤管理文化营造等方面。
(一)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彻到高校后勤管理目标规划中
任何组织的管理活动都从规划开始,规划是所有管理活动的基础。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来说,其工作内容涵盖了对教学、科研设备等管理,对宿舍、食堂、商店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对高校后勤人、财、物的支配。而这每项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都需要科学、可行、合理的规划作为指引。因此,对高校后勤进行精细化的管理,首先应从制定精细化的管理规划入手。在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在具体的制定过程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应该有理有据,具备可检查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管理规划是高校后勤部门开展工作的具体依据,因此高校后勤管理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后勤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根据部门实际情况对对高校后勤管理规划进行科学设计。其次,后勤部门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后勤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制定长期、中期和短期的规划,同时要求短、中、长期规划无缝衔接,相辅相成。最后,在制定后勤部门管理规划之前,应充分考虑未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应付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张弛有度,灵活变通。
(二)依托精细化管理理念,科学构建高校后勤管理组织机构
高校后勤部门使一个庞大的组织系统,其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显著影响着高校后勤部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当前,高校后勤部门组织结构存在结构设置不科学、组织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基于高校后勤部门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应对高校后勤部门的组织结构进行精心设计和细心谋划。同时,高校后勤部门对部门组织结构进行精细化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对后勤部门层次结构的设置,切忌盲目追随、模仿其他高校或企事业单位,要本着对本学校负责和与本校实际情况相适宜的原则,按照高校后勤部门业务发展的需要和经济实力进行合理规划,保证结构层次的合理。其次,在进行职能结构设置时,要将职能界定细致、清楚,将职能结构规划做到位,摒弃遇到情况再修改的推脱工作的态度,将精细化组织结构管理落到实处,将组织结构设置到位。最后,高校后勤组织结构的运行应体现规范性的特征,即高校后勤部门在设置组织机构的同时,还应该根据组织结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等;此外,要求后勤部门的规章制度应充分体系精细化管理思想,规章制度在制定过程中要有理有据,同时还应该体现高校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三)构建精细化的人事管理制度
由于人力资源是高校后勤部门的核心,在高校后勤部门推进精细化的管理,推动人事管理的精细化是非常重要的。在高校后勤部门推动精细化管理制度,关键是要合理配置后勤部门的人力资源,实现知人善用,人尽其才。具体措施是:首先在人力资源配置上,后勤部门领导应准确把握公司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特点,根据岗位要求定人,为员工提供广阔的平台和空间,最大限度地释放员工的工作能力。其次,应健全高校后勤部门的薪酬、奖励制度和构建后勤部门的激励机制,提高高校后勤部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应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多种培训形式,帮助员工更好地成长,推动员工不断改进和创新,从而实现员工的自我发展和完善,进而满足高校后勤精细化管理的人力资源要求。
(四)构建以精细化理念为指导的成本核算制度
前文指出,当前高校后勤成本核算制度表面化严重,普遍流于形式,严重影响了部门的运行效率,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腐败等问题。因此,对高校后勤部门进行精细化管理,建构精细化的成本核算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以精细化管理理念的精髓是杜绝没有必要的浪费,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所以,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指导构建高校后勤部门的成本核算制度,重点是将成本核算制度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从源头上降低管理成本。具体措施来说,则应在高校后勤啊管理工作中确立成本核算观念,合理划分成本核算的范围,参照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成本核算制度,建立精细化的成本核算管理体系。此外,还应该在高校后勤部门员工中树立成本理念和成本意识。
(五)创建精细化的后勤管理操作流程
精细化的操作流程也是精细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是将任务和工作内容沿纵向细分为若干前后相连的工序单元,将工作过程细化为工作流程,之后进行分析、简化、整合、优化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高校后勤管理涉及到部门之间的平行工作以及上下级之间的交叉工作,完成整个管理工作需要部门之间以及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在部门间的沟通中,也需要后勤管理工作按照一定的流程有序地进行。因此,高校行政部门要进行精细化管理,也需要在管理流程上实现精细化。并且由于高校各个后勤部门的分工不同,各部门的管理流程的设计也应与本部门工作特点相一致。以高校食堂饭菜生产操作流程为例,学校的食堂饭菜生产就应该按照标准的备料、烹饪、售卖、清洁的程序进行,并且每一个环境也都应该有既定的标准,这样才能保证食堂工作的有序进行,安全质量也才能达标。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路径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内涵
管理现代化要求高校将先进的管理方式与高校后勤管理特征结合起来,把科学管理模式运用于后勤管理的工作当中。并且,高校管理工作需要管理团队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水准,后勤管理工作涉及众多专业,高校需要逐步实现后勤管理团队的专业化以及现代化。高校后勤管理需要采取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方式,对后勤工作进行管理,从而实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科学化以及信息化。
二、高校后勤管理中的问题
1.专业化程度较低,管理观念较落后
在后勤的管理当中,现代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十分关键,当前,众多高校并未充分注重人力资源的管理,认识层次较低,因此在后勤管理工作的规划方面缺乏考量,在整合人力资源方面也较为被动。欠缺高素质管理人才,管理技术不充分,使得后勤管理工作的节奏不够紧凑,管理不够科学,服务性不足。并且部分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并未充分承担自身应负的职责。
2.后勤业务服务水准落后于时代
当前众多高校在后勤的管理工作方面均存在服务水平低下的状况。现代化管理方式在转变,如果没有提出应对的方法以提升后勤管理的能力,改变管理理念,会令高校后勤业务在当前时期丧失信誉,失去发展的空间,从而被社会所遗忘。
3.运行机制欠缺,推动力不足
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大多数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均分成了专职的管理部门以及服务部门,有的高校将这两个部门分成后勤管理处以及后勤管理团队。有些高校为了执行最基本的管理制度,仅创建了后勤管理处,把执行的功能与责任转移到社会企业当中,如此不完善的运行机制会令后勤的管理工作职责模糊,还会令后勤管理在现代化发展中遭受较大的打击。对高校后勤管理而言,创建现代化管理机制,推动力则十分关键,这一推动力源自领导和管理人员,而领导的关注成为了推进管理人员积极工作的原动力。当前众多后勤人员在工作中处在被动的状态,欠缺工作热情,集体组织意识欠缺。
三、高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路径
1.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全新的管理意识
后勤管理部门应当依照现代化发展所需,正确掌握时展形势,了解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欠缺之处,进行改进和创新。
2.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需考量长期利益
当前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极为迅猛,高等教育行业发展较快,所以高校后勤工作应当紧随社会改革的脚步,后勤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在技术水准方面符合时代的发展趋势,探寻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趋向。
3.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人员需具备重点意识
后勤的管理人员应当纵览全局,可以正确评估出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且需给出正确的判断,做好战略规划。
4.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需具备改革意识
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当开辟全新的道路,在工作中进行改革。只有后勤管理人员持续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够确保高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5.高校后勤管理人员需约束自己,具有法律意识
管理人员需持续完善自己,做到知法守法。在实践当中,管理人员应当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严格依照法律做事,在法律范畴中充分运用自身的权利。
总而言之,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当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专业化能力,培养员工的市场意识,通过提升创新力与服务水准,依照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改革方向,才能够加快后勤管理的发展,真正实现管理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肖志成,蒋 琛.以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监控体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
1.1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的宗旨就是服务,这也是基本的出发点。后勤管理工作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电力的生产和运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基础。一般情况下,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安全以及设备等资源都是由后勤管理部门来管理,所以,后勤管理部门要确保各种服务措施做到位,落实到实处,及时快速的解决;二是为电力工程或者电力事业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三是为企业的工作人员提供服务,将每项后勤管理工作做好对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2后勤管理工作的保障性
后勤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电力企业只有在日常的运转中出现问题才能体会到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问题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随机性的,认为这些都是琐碎的小事,所以很容易被人忽视。但是这些小事处理起来往往非常困难,处理不好就会对企业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后勤工作要做到满足企业所有的保障要求是很难做好的,所以需要实行科学、有效的措施来加以保障。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才能使电力企业持续平稳发展。
1.3后勤管理工作的复杂多样性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作任务处理起来也比较复杂,既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后勤管理工作不仅要解决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物质需求、生活环境等,还要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本企业的业务与外企业的业务协作工作。所以,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而且繁琐、系统的工程。
2电力企业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创新对策
现代企业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电力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越来越重视内部管理,所以要对后勤管理信息化进一步创新和落实。
2.1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总体规划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的目的就是依据后勤管理工作的这些特点,把工作人员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分离出来,利用先进的、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所以对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是非常有必要的。完善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内容应该包括所有的业务领域,涉及到所有的部门[1]。
2.2后勤管理信息系统的内容建设
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需要在后勤管理工作内容的基础上,依据日常后勤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制定完善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主要的信息系统建设内容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设备资产的管理。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对设备、资产的数据管理工作非常复杂,需要实行一室一档的管理模式,管理项目的内容包括通讯设备、办公设备等,同时建立相应的账目信息以及日常维修信息。信息化的管理平台可以把设备、资产的使用信息进一步形象化的表现出来,这些有关信息非常方便查找和清点,使设备的应用效率进一步提高,确保各种设备、资产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第二,办公事务的管理。办公事务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议、订餐、清洁、预算等一列相关事宜。采用信息化技术,不仅能够加强对办公事务的管理成效,才能够实现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有助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此外,办公事务信息化管理有助于人性化理念的实现,有助于管理力度的加强,对于后勤服务水平的整体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三,安全保障的管理。安全保障管理工作主要是针对单位中的安保人员以及车辆。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安保人员工作的开展,有助于加强车辆管理效率,对于营造安稳、可靠的企业大环境非常重要。
2.3制定完善的后勤信息化管理制度
电力企业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新的管理手段,所以对这项新技术、新项目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来加以保障和监督。电力企业在推行数字化、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后需要制定完善的、与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使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顺利的实施和落实。后勤管理与人密切相关,所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升信息化水平,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使员工快速适应新的管理模式,使员工积极、主动的参与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当中,进一步发挥创新。
2.4加强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和推广
信息化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对于电力企业后勤管理的强化、发展都有积极作用。为了确保后勤管理信息化的有效开展,电力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并加强宣传工作与培训工作,提升工作人员的意识与技术水平。例如,电力可以可以建立针对后勤管理的办公平台,通过平台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度和关注度。由于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更高的要求,电力企业要重视对员工技能水平的培训,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大的员工,确保他们具有足够的业务能力,确保后勤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结语
电力企业的后勤管理采用信息化管理是时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电力企业以后的发展方向。电力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后勤信息化管理需要电力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需求和后勤管理工作特点,建立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后勤信息化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陈军,杨艳芳,陈静.电力企业后勤信息化工作建设初探[J].华东电力,2011,(14):36-39.
【关键词】企业后勤管理;成本控制
1、企业后勤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企业竞争日渐激烈,更有效的控制成本以及加强资源利用的效率成为了企业竞争和提高效益的关键环节。在后勤管理当中,成本管理的控制结果最终目的是给企业带来效益,但我国的众多的企业内部对后勤成本管理控制不重视,管理观念、方法落后,管理部门负责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企业后勤管理效率低,给企业造成资金损失。
后勤管理成本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开支,后勤管理成本的大小基本跟企业的规模成正比,规模越大,后勤管理成本也就越大。后勤管理成本还跟企业的成本管理机制和执行状况相关,管理制度越健全,愈是按照规章制度执行,企业的后勤管理愈有效率。但也不是说管理成本越是降低,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越能提高。只有通过对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才能更有效的提高资金成本的使用率。
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是企业后勤成本的再生产能力、资源回收利用的保障。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成本付出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企业成本支出越低,收益越高的时候,企业的创造的效益就越多。通过控制企业后勤成本的控制,能够有效的降低后勤管理成本,这就提高了企业的效益。
通过对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合理控制,企业就能够节省出后勤管理费用,通过对这些管理费用的再分配使用,就能够创造更多的生产力。所以,加强对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能够有助于企业再生产能力的提升;每一笔资金都是期望获得收益的。加强度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是提高企业收益率的途径之一。
加强对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需要严格的限定必要的后勤管理成本控制与支出之间的界限。加强对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大幅降低了后勤管理成本就是有效的。企业的后勤管理成本之所以存在是有理由的,它是企业后勤管理过程中管理活动有效开展的必需保障,缺乏后勤管理成本的支撑,企业的后勤管理根本无法展开。这里所说的对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是在企业没有后勤成本管理意识,或者意识到了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控制活动开展没有有效开展前提下论述的。
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控制要限定合理的成本与不合理的成本成分,将每一份资源都能进行有效率的利用,就是后勤管理成本控制的重要原则。要界定后勤管理成本是否有效,就需要对其成本付出所产生的效果进行分析,只要后勤管理结果没有效果或者效率都说明后勤管理成本支出无效或者效率低下。
后勤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的一部分,它要求企业要在满足后勤需要的前提下最有效率的利用当前资源。
后勤成本控制的结果应能使被控制的成本达到规定的要求。为使后勤成本控制达到规定的、预期的后勤成本要求,就必须采取适宜的和有效的措施,包括:作业、成本工程和成本管理技术和方法。如:质量成本管理、存货管理、成本预警、成本控制方案等等。
2、加强企业管理成本控制的方法
2.1推行企业后勤成本预算管理制,增强后勤成本管理的可控性。要使后勤成本控制更有成效,必须把握成本控制的基本环节。加强预算管理、科学计划与控制成本是降低企业后勤管理成本的重要途径。落实预算制度,是控制企业后勤管理支出、后勤活动的重要措施。完善预算管理制度,保证预算控制的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使成本管理制度进一步程序化和规范化,这是成本管理成功的必要条件。
2.2推行后勤成本控制的过程细化管理,让后勤成本管理每一步都扎实都有效果。企业后勤成本控制贯穿于后勤活动的全过程,后勤成本的管理和控制应当围绕后勤活动的全过程,精心组织,平稳操作,优化架构,全过程的进行管理和控制。抓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做到事前有预测、事中有控制、事后有管理,将各项后勤成本费用的开支始终控制在后勤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2.3培养全员后勤成本管理意识。传统经济下的后勤成本管理属于简单的报账制度,往往对数字重视而忽视了细节,对事前的预测和规划重视程度不够。对现代的后勤管理模式忽视而采用传统式操作。没有很好地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而只是依靠单独的一个财务部门。因此就需要后勤成本管理的理念地更新,要全员树立成本控制观念、效益观念、节俭观念等新的观念,这样才能适应现代企业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当前许多企业,复合型人才缺乏,造成了企业领导对后勤管理的不衔接,所以他们对活动的拟定、制订的计划和所采取的措施针对实际应用有偏差,以至于影响到后勤运作。所以加强后勤成本管理的首要任务在于提高全员的成本管理意识。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做动员教育,提升广大职工对后勤成本管理的认识程度,增强后勤成本管理意识,努力贯彻制度与实际结合、活动与管理并重的原则。用宣传教育作为手段,以达到培养全员的局面,争取让少数人变成多数人。
2.4重视外购。许多企业在降低劳动力成本上斤斤计较,而对外购投入却几乎全然不管。采购的分析也往往过于集中在关键材料的买价上。采购人员专业知识不够。对外购成本和其它价值活动的成本之间的联系又不为人们所认识。这对于许多企业来说。无疑是丧失了改变后勤成本获取效益的许多良机。因而必须重视外购。
2.5重视范围规模小的后勤活动。企业降低成本的规划通常集中在规模大的后勤活动上。占总成本较小部分的后勤活动则难以得到足够的关注。间接活动如设备维护和常规性活动费用也不被重视。这些都是不可取的企业也应给范围规模小的活动以足够的重视。
总之,企业的后勤成本控制是一项繁琐而又需要细致的工作。涉及到后勤活动的各个方面,更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后勤成本控制的重要性。企业的后勤部门应根据自身的实际运作情况和管理的需求,遵循成本控制的规范。正确选择一种适合自身发展的后勤成本控制方法,从而增加企业的效益。获取最大利润,从而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水平,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学校后勤人员;管理素质;管理水平提高
如何提高后勤人员管理素质,是近几年学校上下都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在新形势下,怎样使学校后勤人员提高管理水平、具备良好的管理素质,以适应学校后勤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学校的发展要求提高后勤管理的水平
对于学校来说,发展必须是协调的发展,学校的后勤建设也必须跟上,为师生员工提供较好的服务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才能使老师们安心教学,潜心钻研,踏踏实实做好教育与科研工作,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与社会发展趋势及需求,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础教学技能与社会需求技能,视教育事业为自己终身从事的神圣事业;学校的后勤保障及时周到,也能使学生们有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有一个方便而温馨的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吸引更加优秀的学生进入本校学习,因此,对于未来的学校竞争与生存来讲意义重大。
二、提高后勤整体管理水平要求提高人员的管理素质
对于学校后勤建设来说,依靠科技进步和基础建设可以加强“硬件”建设;通过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素质,可加强“软件”建设, “硬件”和“软件”一起抓,将是今后学校后勤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关于“软件”建设,归根到底就是提高人的素质,充分发挥人的的因素的决定作用。对于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来说,就是要通过提高后勤人员的管理素质,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管理水平,真正把后勤管理纳入科学管理的轨道。对此,必须从学校后勤的长远建设出发,站在学校全局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提高后勤人员的管理素质成为了学校后勤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
从现代管理的普遍规律看,人在现代管理中起着主导作用和决定性作用,说明了现代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素质的高低。要想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必须先要有优良素质的人,没有现代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再先进的设备,再先进的科学方法、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也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学校后勤管理,也是如此。
从学校后勤管理的特殊规律看,坚持人的因素第一,始终把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放在首位,是实现学校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这就从现时和将来两个方面提醒我们,加强人的素质建设,是学校后勤建设的一项长期的、根本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对于学校后勤建设和后勤管理工作来说,提高后勤人员的管理素质,则是从根本上提高后勤管理水平,实现后勤管理现代化的关键。
一般说来,整体人员的效用还要看整合的情况,这就需要去除原先的弊病,改革供应体制,健全规章制度,采用先进的管理方法等等。我们必须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后勤管理工作上不去,固然有体制、制度、外部和内部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人员的素质问题。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管理素质而造成管理不力、效益低下、浪费严重的现象,目前还比较普遍。所以,只有正视矛盾,正视现实,加强人员的素质建设,注重挖掘内涵,充分发挥人的因素,充分调动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有所突破。这是一条最现实、最可行、最有效的途径。智力投资的效益具有长期性和综合性,从长远看,是一本万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考虑成本效益原则的运用。
三、提高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素质应采取的措施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无论个体素质还是群体素质,都具有深刻的含义,包括丰富的内容。人的素质具有综合性的特点,所以就决定了提高人的素质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全面、细致的工作。尤其是群体素质的提高,是属于一种较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因此,对待这项工作,一是要有决心和信心,二是要有耐心和恒心,必须认认真真地去做,扎扎实实地进行。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而:
第一,要有长远规划。培养人才,开发智力,提高后勤人员的管理素质,必须要有长远规划,作长期打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对未来的科学预测和现实的客观考察,来勾画后勤人员素质建设的蓝图。要特别注意人才培养的超前性,千万不能让“软件”建设拖“硬件”建设的后腿。尽管“软”、“硬”件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互制约关系,但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主观努力,争取“软件”建设具有一定的提前量,至少要做到使二者同步。要通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出后勤人才建设和人员素质建设的长远规划,并且要集中精力抓实抓好。
第二,要有具体目标。后勤人员的素质建设,必须要有具体、切实、可行的短期目标。对于后勤管理人员,在一定时期应达到和具备怎样的管理素质,要有一个标准。以便于考评,促进规划的落实。各级都应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制定出长期、中期和短期目标,并实行目标跟踪和目标控制。通过实现目标,达到全面提高管理素质的最终目的。
第三,要有得力措施。有了规划和目标之后,还必须要有得力的措施,使工作落到实处。有些重大措施,要尽快决断,尽快付诸实施。如适当增加科研经费和智力方面的投资;加强学校后勤管理的理论队伍建设和科研队伍建设等。有些要作为规章制度固定下来,坚持贯彻下去。如用人制度、后勤管理人才的晋升制度,职工的在职培训制度,奖励制度等。要采用各种激励手段,包括某些政策的适当倾斜,努力造就一种使后勤管理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要把管理能力的强弱,管理水平的高低,管理效果的好坏,作为学校后勤管理人才竞争的主要内容,开展竞争,择优选拔使用。要从资金、制度、机制及奖励政策方面加以保证。各项措施,都要定期进行检查,实行跟踪反馈,层层抓紧落实,步步讲究效果。
第四,要突出重点。学校后勤人员管理素质的提高包括许多方面,但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单位群体来说,应有所侧重,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学校后勤管理人员主要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素质的提髙:一是努力提高后勤管理政治素质。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发扬为后勤事业乐于献身的精神。二是努力提高后勤管理作风素质,做到作风正派,清正廉洁,克己奉公,不谋私利。三是努力提高现代管理素质,树立现代管理观念,强化现代管理意识,增强科学管理能力。要努力学习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大胆实践,大胆创新,努力创造具有学校特色,适合学校后勤管理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四是努力提高后勤管理业务素质,掌握各种业务技能,成为行家里手。五是努力提高后勤管理科技文化素质,不断学习各种新理论、新技术,不断注意进行知识更新:除注意提高以上这些素质之外,其他方面的素质,也应统筹计划,合理安排,努力做到全面提高。
第五,要开辟多种途径。提高学校后勤人员的管理素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例如,可以采取送学与自培、自教、自训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岗位练兵、业务考核等群众性办学和群众性的训练活动。也可以举办和开办多种形式的集训班、学习班,鼓励大家积极参加函授、夜大、电大等各种业余普及性的学习活动,广泛开辟自学成才之路。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作者单位:长春教育宾馆)
参考文献:
[1]周正红.浅谈学校后勤管理与人员素质.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07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管理;管理模式
1.引言
1999年,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颁布,明确了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基本方向。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经历了十年的实践,解决了制约高校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正处在调整和攻坚阶段,旧的后勤管理体制尚未完全清除,新的后勤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形成,改革必然会遇到了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它们严重制约着后勤改革的深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正确认识高校后勤服务模式的变化,及时调整改革思路,重新配置、整合后勤资源。下面将以广东轻院后勤为例,提出了高校后期改革方案设想。
2.高校后勤工作现状分析
2.1我校后勤管理模式回顾
自199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颁布就开始了我校后勤就走出了行政包办后勤的模式,进行了积极、艰难、大胆的探索,至今共经历了以下几种后勤管理模式:
(1)1999年-2004年:“小机关、多实体”模式;
(2)2004年-2007年:南海校区“服务外包”模式及广州校区“小机关、多实体”模式相结合;
(3)2007年至今:组建后勤集团,形成目前的“小机关、大实体”模式(2009年10月成立后勤产业集团)。
以上后勤管理模式几乎涵盖了我国高校自199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颁布以来各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模式,体现了我校对后勤改革进行积极探索的强烈愿望。当前,学校正全面进行示范性建设,后勤管理模式应成为管理示范的亮点之一,这迫切需要学校在对各种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和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构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示范建设为中心的学校后勤管理新模式。
2.2我校当前“小机关、大实体” 后勤管理模式分析
“小机关、大实体”和“小机关、多实体”是当前高校主要采用的两种后勤管理模式。“小机关、大实体”后勤管理模式是1999年《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颁布后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主流模式,全国学生人数较多的高校大部分均采取这种模式。但是,实行“小机关,大实体”后勤管理体制模式的学校逐渐遇到各种困难:有的注册税负太重,市场难拓展,学校又中止支持难以维持;有的挂名集团身份尴尬,换汤不换药,管理层次越改革越多,人员负担越改革越重,处处受制于“人”,后勤集团难以发展;有的是甲乙方隶属于同一个校领导,小机关对大实体的监督和管理常常出现不到位,各自责任不清晰;有的则是甲乙方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校领导,隶属不同,思路有异,而且大实体的实力比较强,这种模式的结果往往是代表学校行使管理职责的甲方小机关常常处于配合、被动的地位,到底该代表谁的利益,甲乙双方常常会产生利益矛盾和责任不清等问题,关系有时比较紧张。相当部份高校在成立后勤集团后碰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困难,于是又解散集团转为“小机关,多实体”模式。
3.“小机关、大实体”后勤管理模式弊端
我校于2006年开始对“小机关、大实体”后勤管理模式进行探索,至今形成了“学校设立甲方后勤产业处,后勤服务通过组建乙方后勤产业集团进行”的具体模式,在多年的运作中凸显了上述“小机关、大实体”后勤管理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困难,主要表现为:
3.1后勤服务分而不离,学校责任、风险巨大
作为后勤服务实体的乙方后勤产业集团,由实质上仍是学校的一个内设机构,并未真正从学校这个母体上剥离出去,也不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因而也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这种运作模式上实质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学校包办后勤”的体制,学校仍然承担着办企业的责任和风险。
3.2管理成本上升,管理效率偏低
由于新的管理机构成立,管理层次越改革越多,人员负担越改革越重,除大量增加管理成本外,管理效率明显低下,后勤集团难以维持与发展。
3.3后勤集团管理队伍良莠不齐,服务水平无法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1)管理队伍建设不足,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后勤产业集团成立后,后勤产业集团本身管理干部队伍不断扩大,干部队伍人员良莠不齐,加上由于用工制度、福利待遇、管理方法等问题,队伍对服务于教育事业的理解不足、对学校的归属感不强,因此造成其责任感缺失、执行力较弱等一系列问题。
(2)总体服务水平欠佳,师生员工意见较大。服务水平欠佳,尤以饮食服务领域为突出:食品卫生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卫生管理责任难以落实,而甲方后勤产业处由于种种原因监管困难;食堂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情况不理想;服务质量水平偏低,学生与教职工的意见较大。当前服务水平很难满足学校发展需要。
3.4甲、乙方主体职责不清、关系不顺畅
1.正确把握好助手与参谋的关系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后勤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要有耐心加细心的办事风格,即使是再小的事,也应把它作为大事来完成,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努力做到“零失误”、“零缺陷”,严格按照领导意图办事,坚持向领导勤请示勤汇报工作,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对领导负责”为工作的重点。全体后勤工作人员要做到四点要求:一是要有团队意识,紧紧围绕企业领导交办的工作“点燃激情,创先争优,苦练内功,外树形象”;二是要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尤其是要向各方面素质过硬的老同志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术,切实提高保障水平;三是要严于律已,自觉遵守办公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扎扎实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2.正确处理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应该坚持为企业中心工作服务的原则,同时也承担着后勤服务保障、物业管理、日常行政管理等工作,而做好这些工作有助于促进企业中心工作。因此,极有必要正确处理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关系,做到两不误的效果。
二、做好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措施
1.规范对后勤工作的管理第一,切实把握后勤服务对象的基本需求和活动规律,为国有企业领导决策做好参谋和助手的角色,结合国有企业的行业特点来制定一系列的后勤服务机制和后勤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后勤管理的职能;第二,“以人为本”的观念来开展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工作中要将职工的愿望充分体现出来,对广大职工的需求和选择予以尽量满足;第三,要进一步统筹规划国有企业的后勤服务,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建立各项规章制度,使得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工作做到"有人考核、有人负责、有据可查、有章可循”。第四,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后勤工作,把素质高、能力强的干部选拔到后勤工作岗位,建立并完善激励竞争机制;通过集中培训、在岗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使后勤干部职工掌握优质的服务技能和规范的操作流程,切实提升后勤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2.注重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第一,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实在具体,培训人员要按时到场、培训时间要落实到位,力争通过培养来让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上一个档次。第二,培训应该具有广泛性。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要兼顾内控与财务稽核的各种知识,要让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尽量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成为“多技型”、“复合型”的人才。第三,加强后勤队伍作风建设。根据学校“作风建设年”活动安排,坚持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党的宗旨教育和党纪政纪教育,切实增强了后勤干部党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抵抗力和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促使后勤党员干部在党性、思想作风、业务能力、体制建设、科学发展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进,逐步形成一支团结协作、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具有一定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后勤保障服务队伍,切实为学校教学、科研及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和服务。第四,细化人才培养计划。国有企业应该结合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晋升计划、再教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以及培训计划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员工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到岗位上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此外,还应该为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没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而定量评估却能够大幅度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便于对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正确评价。笔者认为定量评估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评价、岗位条件、工作职责等;第二,量化考核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廉、绩、勤、能、德”;第三,详细分解“廉、绩、勤、能、德”,将分解项目制定为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根据后勤管理工作人员不同的行政职务来制定相应的分值标准,即按照普通员工、一般干部、中层干部、主要领导来设定标准分值,总分为100分。对于那些评价考核长期低于60分的后勤管理工作人员,应该找其谈话,要求其整改,若还是屡教不改,则应该予以待岗、淘汰。扣发绩效。这种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优化配置岗位人员。3.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必由之路第一,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增强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核心竞争力是指应变能力、对外影响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四种能力,这些是国有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结合的结果,也是能给够有企业带来超额利润、不易被效仿的能力。诚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技术创新,但若没有管理的创新,而只有技术的创新,是很难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后勤工作的必由之路。第二,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后勤工作改革发展方向。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既要遵循市场规律,又要保持“公益性”。而精细化管理则能够较好地做到这一点,既能够较好地满足下属部门及子公司的价值诉求,持续改进服务质量,还能够有效降低后勤成本。例如对于各部门及各子公司报废的或者新购进的办公和生活设施设备,可以基于全成本核算的原则来酌情减除或者收取折旧费,鼓励各部门及各子公司优化设备结构,提高设备综合使用率;而对企业固定成本则应该采取相对固定原则,既控制固定成本,又将固定成本水平定期体现出来,以此来避免出现企业固定资产的浪费和重复设置。在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中,实施全员成本管理,国有企业全体员工都应该对自己的成本责任予以明确,自觉在平时的工作中搞好成本管理,提高成本意识。重新修订国有企业车辆管理、电话费包干、水电管理、办公用品及接待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和规范,严格控制耗水、耗电、耗油、耗能,降低资源消耗。如,在行政接待方面,实行公务接待审批和科室对口接待制度,严格控制食宿标准和陪同人员,禁止超标准、超规格接待;在车辆管理方面,实行集中调度,严禁公车私用,严格定点加油,实行定点维修和定点保养,并对驾驶员实行里程、油耗双考核。第三,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国有企业实现战略性发展的客观要求。众所周知,国有企业的三大任务和功能粉笔是为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国有企业的后勤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广大员工关注的焦点。实施精细化管理能够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运作来提高服务水平,降低成本。例如食堂管理就应该实现便民化。规范食堂管理,明确《食堂管理职责》,修订和完善《食堂管理办法》,对职工食堂厨房全新改造,降低成本。改善机关食堂伙食;同时,从采购、加工、经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各渠道全方位降低饭菜成本。实行对米、面、油等大宗物资集中压价采购,对蔬菜、肉、禽、蛋、调料、副食品定点低价采购,合理搭配菜品式样,调整菜品结构,增加饭菜花色品种,保证低价菜品的比例,平抑物价成本。此外,对职工宿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楼内的电路、自来水、暖气管道等设施的安全完好,对庭院和楼道内的卫生进行督导检查,尽力为干部职工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第四,实现车辆管理精细化。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负责车辆的集中管理和统一调配,派车实行“申请—审批—登记—派车—核销”五道程序。规范保养,定点维修,避免小病大修、滥保滥修,降低维修成本,一车一账,定点加油,对每辆车的行驶里程、维修保养费用、过路费用和油料费用逐一分项登记,按季公开,杜绝油料管理的混乱局面。按责任到人,制定《驾驶员工作职责》,所有车辆实行专人驾驶,车辆所有违章纪录由该车辆驾驶员自行负责,对于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有关部门将实行责任追究制。第五,内部招待所管理精细化,我公司内部招待所共有46个房间,完全按照三星级酒店标准来进行精细化管理,我们要求内部招待所应该从原来秉承的“宾至如归”升华到“宾至胜归”。只有不断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将服务的细节做到位,做到极致,才能使客人感觉到服务的存在和优质,才能吸引客人、留住客人。4.加强信息交流,做好沟通协调国有企业后勤管理部门要做好协调工作,首先应该对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及后勤管理部门内部关系理顺,只有将部门内外管理处理妥善之后,才能够畅通信息,提高工作水平,改进工作方法,进而实现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的整体效能提高。其次,要把握好各自关系,一是把握好“为各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为领导服务”三种关系,三者需要协调发展,不可偏重其一而忽略其他,提高办事效率,努力提高为广大员工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将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进行把握,要基于国有企业整体战略发展的全局来考虑问题,筹兼顾局部与整体的发展。5.优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后勤管理工作水平上新台阶优化后勤服务的前提就在于要树立主动服务的意识,首先,国有企业的后勤管理部门要早安排、早计划,按照计划来有条不紊地开展后勤管理工作;其次,要尽早落实能办的事,不能办的事情也要提前说明,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再此,要开展优质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例如某公司近日就开展了公司绿化美化亮化建设,该公司后勤管理部门按照“总体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分块完善”的工作思路,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引入了专业公司对公司内部进行绿化美化。在公司内部主干道栽植大小香樟树、桂花树,银杏树,苹果树,桃树,梨树等树种2000多棵,栽植常绿小灌木豆瓣黄杨20000多株,种植草坪21000多平方米,设置了水系、喷泉,凉亭等景点;对办公楼、职工宿舍等区域进行了绿化美化,栽植各类乔、灌木树种5000多棵,种植草坪20000多平方米,配以名花名树、路面景观及喷灌等,顺利完成公司绿化美化亮化规划一期目标任务。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