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30 14:35: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生道德现状分析

篇(1)

【摘要】目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水准整体不高,对于艺术行业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普遍不足,而且职业追求有时过于急功近利,此外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思想道德问题。为了促进艺术类高校学生综合发展,必须加强道德素质教育,整体提升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道德素质教育;对策

【立项课题】浙江音乐学院2016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6SZ008。

目前,艺术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说属于高收入行业。很多青年为追求表面的“亮丽光鲜”,加入到艺术学军中。相比之下,抱着“一夜成名”心态的学生众多,而真正热爱艺术的学生只是一小部分。受到社会、家庭、价值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以及职业道德素质普遍下滑。因此,做好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对于纠正以及调整他们的心态、思想乃至价值取向,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当代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

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应是积极向上的,应该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拥有很强的责任心与崇高的理想抱负,具有明白是非的思想观念,具有持久的学习能力,具有高尚的道德观念。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当代大学生道德素养不高的问题较为严重。以艺术类大学生为例,他们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文化熏陶形式多样,部分家长与学生将艺考作为回避文化课高考的“通幽曲径”。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一些学生的道德素质出现问题,其中包括理想信念问题、道德观念问题、道德行为问题等。这对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发展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

二、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特点

(一)金钱观念不够成熟

中山大学针对大学生网络信贷进行了课题研究。调研报告显示,在各专业当中,艺术专业与金融专业的大学生对于网络信贷的意愿最为强烈。调查显示,超过20%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平台或者亲友推荐了解网络信贷的,10%的受访大学生则是通过平台宣传和媒体广告等途径得知,7%的受访大学生是通过微信与微博等平台了解网络信贷的,超过50%的受访者之所以有网络信贷意向,主要是因为短期缺钱。其中部分学生最后发生还不起钱的情况,将债务转化给父母,可以说是变相啃老。武汉女大学生裸贷5000元最后利滚利欠26万元的新闻炒得火热,而且媒体相继爆出多起女大学生裸贷新闻。新闻当事人多用贷来的钱购买化妆品,旅游等。裸贷现象并非单独指向艺术类大学生,而是基于当代大学生群体的一种网贷现象。由于艺术类专业特点与接触人群,艺术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更加重要。在实际生活中不乏学生为了接触不同的圈子进行网络信贷,这是现实存在的现象,是当下高校开展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1]。

(二)业道德认知水平浅显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60%的艺术类大学生认为职业道德素质对于自身未来的就业与发展有着重要或比较重要的影响,而近39%的艺术类大学生对自身所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不甚了解,有的甚至完全不了解。虽然大多数艺术类大学生在心理上认识到这一问题,但是在实际行动中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努力加以改变。多数学生认为专业水平才是工作能力的最重要考察标准,而非职业道德素养,因而在日常学习中出现了只注重学习专业技能而不注重培养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艺术类大学生在高校都接受过道德素质教育,理应拥有良好的道德素养,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行为。这是当代高校道德素质教育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理想信念时而动摇

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种价值观充斥,网络文化冲击,加之家长与学校的管理存在“盲点”,使得艺术类大学生容易感到迷茫困惑,难以树立并保持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受到市场功利性影响,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缺乏人生目标与正确的价值判断,过分贪图物质享受,关注自身利益,导致道德水平低下。

三、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分析

影响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因素,总的来说包含以下几点。

一是社会因素。当下,很多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某种程度的认识误区,过于追求物质利益,形成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观念。艺术类学生还不够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难以抵挡外界诱惑,奉行错误的思想观念,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颇。

二是学校因素。部分艺术类高校将教学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方面,而忽视了对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未能做好学生道德思想的及时纠正。

三是家庭因素。学生进入高校后,摆脱了父母的监督和约束,与父母的沟通变少;而父母对学生的教育力度减小,对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知之甚少,没有做好教育引导。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思想不坚定,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与道德观念,缺乏社会经验,难以正确取舍,使得理想信念与道德观念等方面产生问题,甚至犯罪[2]。

四、加强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对策

(一)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培养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明确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时期是“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重要时期,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与行为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人生的轨迹。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艺术类学生的专业、心理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心理与思想发展水平,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引导学生重视职业道德素质的养成,正视自身的不足。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时下热点话题,如“多位老艺术家的片酬抵不过一位当红明星‘小鲜肉’的片酬”,让学生分析这一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多多关注和发掘老艺术家们的艺术造诣与职业道德精神,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邀请业内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为学生举办讲座,面对面交流,这样更具有教育意义。此外,艺术类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艺术家的世界,利用教学设备资源,让学生亲身体验,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很多知名艺术家早年的奋斗史都可以作为教育资源,为学生形象立体地实时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二)注重价值观念教育

无论是基于思想价值观,还是职业价值观,艺术类高等院校在开展学生道德素质教育时,需要特别注重价值观念的引导。现阶段艺术类大学生,甚至整个大学生群体,乃至整个社会,或多或少都暴露出一定的价值观念问题。在校园内,艺术类学生追求多元化的发展与个性化的审美,有的学生无视纪律,甚至质疑道德的意义。虽然一小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还是拥有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念,拥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此,在对艺术类大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时,教师一定不要去搜索宽泛且缺乏针对性的教学资源,应该根据学生的自身特点或者身边的人和事进行举例教育。例如,可以利用优秀学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从另一个角度看,当代艺术类大学生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重视。其实艺术类学生普遍很努力,不仅参与专业训练,而且要学习文化知识。因此,加强对他们的道德素质教育,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道德观念淡漠,除了社会因素外,家长与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家庭教育不只是中小学教育理念所提倡的,更是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尤其是在独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必不可少。对此,学校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家长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中来。学校与家庭要协调统一做好引导工作。教师和家长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通过言语与行为来影响学生,感动学生,使其能够自觉端正言行。大学生已经迈向成年,逐渐形成独立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但是其思想受到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地变化,因此道德素质教育正如登珠穆朗玛山,在于不断地坚持,不断地渗透,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必然会有相应的收获[3]。

(四)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作用

社会、学校、家庭的教育可以说都是外力,只有学生内在真正意识到道德素质的重要性之后,才能由榷外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遵守纪律与规范行为等方面入手,做好基础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理念理论教学,使其明确艺术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将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同步提升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目标,以全面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水平[4]。

五、结束语

艺术类大学生道德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从社会、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方面入手,做好道德素质教育常态化,营造教育氛围,使得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灿平,王思思.浅谈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5(21):74-75.

[2]林畅,刘佳.基于层次分析法的“90后”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探析――以三峡大学为例[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01):94-99.

篇(2)

>>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自我认知困境及对策探究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认知风格差异与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几点思考 浅析网络交往环境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思政教育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困境与对策 浅论大学生信息认知及能力的培养 新媒体下影响大学生信息认知过程中信息筛选的因素分析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策略 网络自主学习环境下对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元认知策略的培养 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社会典型道德危机事件对大学生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就业困境下大学生择业的新动向 计划教育下的大学生求职困境 “非转农”困境下的大学生 论虚拟环境下的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困境及突破途径 媒介环境下大学生性别认知影响及教育对策研究 信息技术背景下大学生自主学习环境的要素设计 试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构建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分析及培养对策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能力的现状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11]汪.新媒体对“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思想教育研究,2010(1):73.

[12]沃纳・赛费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M].郭镇之,孟颖,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74.

[13]颜小芳,晏青.新媒体与文化发展的困境及路径思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3106.

[14]刘彦尊.美日两国中小学道德教育比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1.

[15]郑恩,纪亚东,龚瑶.新媒体事件的话语生产框架:基于类型学社会话语的分析视角[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399.

[16]斯蒂芬・ 李特约翰.人类传播理论[M].第7版.史安斌,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17]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5.

[18]埃瑟・戴森.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7.

[19]朱艺.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教育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127130.

篇(3)

>> “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90后”大学生入党动机纠偏途径探析 “90后”大学生 90后迈入大学 基于个人建构理论的“90后”大学生主动失业成因探析 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途径 90后大学生管理初探 “90后”大学生特质探微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意识探析 “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培育机制探析 “90后”大学生教育管理探析 “90后”大学生情商教育探析 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 90后大学生“耻感现象”探析 “90后”女大学生恋爱心理探析 “90后”大学生思想状态探析 新时期“90后”大学生的特质探析 “90后”大学生人才培养探析 探析“90后”大学生党性修养教育 90后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1.3.20.

[2]朱晨静.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0,(3):92-96.

[3]于天龙.学会关心:与内尔·诺丁斯对话[J].全球教育展望,2010,(11):10-13.

[4]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60-181.

[5]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91.

[6]班华.“学会关心”——一种重在道德学习的德育模式[J].教育研究,2003,(12):37-43.

[7]侯晶晶.关怀德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前言.

篇(4)

论文摘要: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的深入,社会诚信越来越受到质疑,其中大学生的诚信问题尤其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大学生作为知识层次比较高的一个群体,其诚信水平的状况、素质的状况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整体道德状况,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诚信是大学生在未来社会中安身立命之本,是大学生必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通过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现状分析,有利于探究有效预防和控制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具体措施,倡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诚信观,强化诚信理念的“内化”等手段,从而实现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经过多年的正规教育,在具备较高知识层次的同时,其思想道德素质及诚信水平也得以不断提升。因此在这一青年群体中,诚信状况的主流是好的,能够将诚信视为立足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本”,从而积极履行承诺,与他人之间建立起一种彼此平等、相互承诺、互为信用的关系。但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利益诱惑和社会各种消极现象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当前也存在着较为突出的诚信缺失现象,如一些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使得诚信失去了它本来自身的价值。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损坏了高素质人才的形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中的不诚信

一是部分大学生平时学习不用功,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不复习,甚至有些学生作业也请人代做,以至于考试作弊屡禁不止。考试作弊已经是普遍不争的一个事实。二是学术抄袭司空见惯。有些大学生为写论文或完成作业,不钻研求实,反靠剽窃求成。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是家常便饭。三是大学生以不诚实手段获取分数荣誉的现象严重存在。考试分数高低是衡量人才标准与就业起点水准的重要标志,社会上仍有以这种不正常的心态看待分数的情况,因而就必然导致部分学生以不正常的手段来获取分数。入党、三好学生、奖学金等各类评奖评优制度在推荐毕业生就业中都能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这些对于大学生来讲,无疑都是极大的诱惑。

2.大学生在日常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不诚信

现在不少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己,言而无信,如借同学、老师的钱不归还;到附近的商店、饭店赊帐;助学贷款只签不还,毕业时就逃之夭夭等现象屡见不鲜。诚信缺失行为在校园内大有泛滥之势,容易导致学生冷漠、紧张、不合群、缺乏责任感,引发心理疾病,不利于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这可能会使高等学校校园处于不稳定的状态。

3.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诚信

一是自荐材料的虚假。大学生为了能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过程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大学生采取涂改学习成绩证明、伪造虚假的就业材料。二是面试中自我拔高。有的毕业生在面试时夸夸其谈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结果到了实际工作中,用人单位却发现其十分平庸。三是大学生签约后随意毁约。一遇到接收单位就迫不及待地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来发现可供自己选择的单位比较多,这山望着那山高,就义无反顾地与原单位解除合同,这容易造成了企业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就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4.大学生在经济上的不诚信已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一是骗贷逃贷,有一些学生伪造困难证明,只签不还,合同意识淡薄,违约现象严重,因而导致现在不少银行在启动助学贷款项目时往往持谨慎迟疑态度,连累了许多经济确实困难的大学生。这些给学校办学、银行借贷,乃至整个社会的信誉都带来了不良影响。二是恶意拖欠学费。目前高校中大学生恶意欠费问题成为了管理者很头疼的问题,在全国各高校都有一定的普遍性,所欠金额每年也都在增加,甚至这种现象造成有的学校办学都很困难。

二、构建我国现阶段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机制

当代大学生应该自觉地加强自身的诚信修养,否则得到的教训是非常惨痛的,“狼来了”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是促进现代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真正力量。诚信是社会发展的道德基础,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诚信是大学生必备的人格要素之一,是大学生实现自身完善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结合我国诚信发展的实际水平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失信现状,努力建构符合时代要求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

首先,转变大学教育理念,改革大学德育体系。现代大学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社会各层次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建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时,第一要明确大学德育的目标,即培养大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把诚信作为完善人格来追求、来体验,不能纯粹地只以德育的社会价值功能为起点制定目标,而要从高校德育本身的价值和目标,大学生内在需求的多元化实质来建立新的德育目标。第二,在大学德育教育内容的建设中要坚持“两手抓”,既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同时又不能忽视他们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素养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性和人文性,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受到教育和感化。第三,是改进大学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深化大学生诚信实践教育。通过诚信道德实践,促进大学生的德行统一。从基本行为抓起,让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和考试过程中做到言行一致,在不断的道德实践中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符合诚信道德的要求,使自己真正具有诚信的道德品质。

其次,寓教于学,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育诚信,在实践中落实诚信教育。要将诚信教育纳入学校思想教育体系,积极推进诚信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脑袋的工作,在实践中认真落实。要注意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典型事例和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学生身边发生的凡人小事的讨论和学校院士、名教授的言传身教,把诚信教育落实到班级,落实到学生宿舍和学生公寓,落实到每一位大学生中。诚信教育应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

再次,创设诚信教育实践、完善诚信教育措施需要大学生诚信教育形成良好的机制。刚性的制度和措施是诚信教育体系构建的要求。当前高校大学生诚信制度的建设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1)必须建立具有强制力的诚信道德规则。让学生充分认识诚信道德是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基本前提。遵守诚信道德规则是一个大学生对自己最基本的要求。对大学生来说,个人信用首先体现为一种对诚信原则的敬畏精神,把诚信作为自己安身立业的基点。那种蔑视规则、缺乏自省的意识和言行对培养完善人格十分不利。当代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前提就是培养大学生的负责任的能力、追求平等的意识、自主人格和对规则的崇敬态度,这也是学校诚信教育的核心内容。

(2)建立大学生诚信教育档案。档案内容包括学生身份证、户籍、基本经历、奖惩情况、助学贷款、学习情况、社会实践及其评价……由学校统一管理,并将其与奖学金、助学金、干部选拔、就业推荐等环节联系起来,使这份诚信档案成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二张身份证。教育者应定期根据诚信档案的记录,对每位学生的信用等级做出评价,并对外公布,接受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的监督,使诚信档案自身具有透明性和公开性。因此,学校可通过规范制度的建立来促进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

(3)通过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形成相应的约束处罚机制,让诚信者受到奖励,让不诚信者受到处罚、付出代价。此外,还应制订相应的措施保障这种诚信评估体系,如对于诚信度低的学生不得担任学生会、班干部,不能接受奖学金等;对于诚信度高的学生应予以公开表彰,并给予相应的物质、精神奖励,以此来加强对大学生诚信的监督。

(4)学校还应该拓展诚信监督渠道,如建立公示制度,申请和听证制度,以及举报奖励制度等,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诚信观念。从学校入手,通过管理者带头,实施者(教师)示范,主动创设、培育诚信环境,重视诚信教育的持久性。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的诚信氛围影响着学生诚信的全过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大学生诚信教育工作,对于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新课题,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当然,也不能照搬、照抄。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工程,需要国家的重视、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全社会的重视。要解决这一问题,要克服或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因素共同参与进来,因为这不仅仅是学校和学生的事情,同时还是社会甚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各个高校要在“明礼诚信,以德治国”方针指引下,围绕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再作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智峰著.道德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邢元敏著.道德创新与探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唐贤秋.道德的基石[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篇(5)

论文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道德品行的民族。然而,当前我国少数大学生的道德水平相应地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引起有关邵门的注意。本文首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现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传统进德观念,对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展开了相关论述。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对整个民族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注重勤俭节约、奋发向上、孝敬父母等。然而,当前我国高校中,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某些相应的道德水平低下的现象,这需要我国传统道德对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相应的要求。

1当前大学生道德水平现状分析

当前我国大学生道德水平可以说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从积极一面来说,由于大学生都受到过高等教育,在一些是非问题上通常有较为正确的判断,比如往往注重社会的公平等,他们对社会上一些偷摸拐骗的现象表示憎恨并能坚持斗争。然而另一方面,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一些大学生在某些问题上表现出道德意识薄弱的面。本文主要就对大学生道德意识中消极的一面展开相应分析。

第一,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的现象严重。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各种商品和服务琳琅满目,一些大学生贪图物质上的享受,同时在一些场合铺张浪费,盲目攀比。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紧跟“时代潮流”,身上的数码产品一直都是最新款。另一些家庭条件一般甚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也盲目攀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由俭人奢易,由奢入俭难”,中华民族是一个注重勤俭节约的民族,当前大学生这种拜金主义思想,奢侈浪费的现象需要运用我国古代的有关传统道德来加以教育。

第二,贪图享受,懒惰。一些大学生经历过高中的勤奋,然而一进入大学就觉得自己熬到头了,可以轻松地过完自己的大学生活,逐渐养成贪图享受,懒惰的坏毛病。一些大学生成天在宿舍睡觉和打网络游戏,为此甚至牺牲上课的时间。这些大学生在平时不好好学习,贪图享受,一到考试时临时抱佛脚。古人云:“业精于勤荒于嬉”、“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等,这些都是劝诫人们要勤奋,不能过于贪图享乐,墉懒成风。

第三,一些大学生“孝道”的缺失。在一些大学生中,由于长期不在父母身边,同时一些高校也不太注重对学生道德品质中有关“孝敬父母”的要求。一些大学生表现出“孝道”的缺失。一些大学生在外求学,体会不到父母在家中为自己的担心和操劳,从来不给家里主动打电话问候父母,即使主动联系父母也是张口要钱。很多家长感慨:孩子读的书越多,反而对父母的亲情越冷淡了。另外,加之上文提到的一些学生盲目攀比,拜金主义,这些钱都来自父母,有些学生甚至虚报学费等手段来欺骗父母。中华民族是一个十分注重“孝道”的民族,在古代很多文化精粹都专门强调“孝”的价值,最为著名的当属《二十四孝》。

当然,目前我国大学生一些道德水平消极面不仅仅只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本文仅选择三个主要的方面,通过结合我国传统道德来对相应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

2中国传统道德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传统道德观念深人人心,这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相应的基础和条件,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应的具体要求。

第一,传统道德内容需要同大学生德育工作内容相结合。针对上文提到的一些大学生具体的道德缺失的现象,高校有关部门需要结合我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相关内容来开展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比如针对一些大学生铺张浪费等现象,高校有关部门可以结合《周易》中“君子以俭德辟难”、《尚书》中“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左传》中“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等有关内容来倡导学生节约,反对浪费;针对一些大学生贪图享乐、懒惰的现象,可以通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等相关内容来勉励大学生勤奋上进,同时针对部分大学生孝道的缺失,可以根据《论语》中“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等有关内容加强对学生“孝道”的教育。

高校本身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德育工作需要有关部门通过发现大学生道德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去寻找我国传统道德中相关内容,找到结合点,把这些相关的传统道德贯穿于大学生的德育过程中,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

第二,根据传统道德观念,加强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塑造。当前一些大学生存在道德缺失现象,主要是因为其道德观念意识不强,需要高校管理部门加强对大学生道德观念的塑造。例如,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一些大学生铺张浪费,主要是节约观念薄弱,具体表现为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不够珍惜。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高校有关部门需要强调“俭以养德”,以此来塑造大学生的节俭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通过节俭来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才能富国富民,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贡献。总体来说,针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薄弱现状体现出各种道德缺失的现象,高校有关部门在德育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融人到德育工作中,以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他们塑造正确的道德观念。

第三,传统道德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注重“孝道”教育。“百善孝为先”,可见在我国传统道德中,“孝”具有极高的地位。然而,在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孝道”教育几乎还是一个盲区,而在大学生中又确实存在这“孝道”缺失的现象,所以这势必要求高校德育工作注重“孝道”教育。学校可以开展相应的活动来推动大学生“孝道”教育,比如可以举办孝子演讲比赛,让本校学生的故事来感化同学,让他们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另外可以开展相应的主题团日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有关孝道的讨论,让大学生自己去认真体会“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含义。另外,高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一些更加有实际意义的活动,比如向学生提供免费拨打父母电话的服务,此外还可以组织相应的自愿者活动,让学生参与学校附近的社区老人关爱行动。通过这种实际行动来培养大学生的“孝道”。

篇(6)

【中图分类号】R 161.5B 823.3

【文章编号】1000-9817(2007)06-0547-01

【关键词】 爱恋;态度;;学生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性观念和发生情况的报道较多[1]。为了解高校男 大学生性道德、性价值观和性价值取向,以便为高校性健康教育实践与科研提供参考,笔者 对东北电力学院387名男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东北电力学院2005-2006年度第1学期自愿选修“性健康教育 ”课的全体男生387名,其中二年级242名(62.5%),三年级109名(28.2%),四年级36名(9. 3%);年龄为19~23岁。

1.2 方法 采取自编问卷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中除择偶标准不设备选答 案,其余都有备选答案和留言讨论空间。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以选项结果判定学生的选择 是否真实、可靠。根据回答内容进行归类统计,将美丽、漂亮、苗条、长发、不胖、身材 好等归为漂亮身材,具有共同理想、共同爱好和性格相同等归为有共同点。共发放问卷387 份,当场收回387份,有效率为100%。

2结果与讨论

2.1 男大学生的择偶标准 由表1可见,男大学生在择偶时考虑最多的是道 德修养(53.5%),与有关报道结果(75%)[2]相比偏低;其次是相貌(47.5%)、温 柔贤惠(37.7%)、漂亮身材(27.6%)、孝敬父母(27.6%)、开朗(21.7%)、贤惠良母(18. 3%)、有共同点(21.4%)和身心健康(14.5%),与王兵等人[2]报道基本相符。提示 大多数男大学生在择偶时已逐渐趋于理性,能把对方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品质放在重要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有5.2%的学生将对方是处女作为择偶条件,高于徐明[3]调查结果 ,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取以及各地健康教育的开展存在差异有关。进一步调查显示:明确表 示“在意新婚妻子是否处女”的学生占39.0%(151/387),而表示“不在意”和“不一定”的 学生分别为56.1%(217/387)和4.9%(19/387)。提示工科学生可能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也更 重视自己配偶对感情的忠贞。

2.2 性观念与 调查显示,有47.2%(179/387)的学生表示会在恋爱期 间发生,34.9%(135/378)的学生曾经或正在谈恋爱,低于国内有关报道[4-7] ,可能与工科院校男生比例较高有关。在曾经恋爱或正在恋爱的学生中,有62.2%(84/135 )发生过,提示此类学生的性观念较为开放,活跃,是性健康教育的首选人群 。

有关部门及高校应积极开展对在校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与人 生观,避免发生婚前或在发生时能够采取安全,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由于此次调查采取实名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生填写时的随意性,但可能造成 部分学生为保护个人隐私而未作出真实回答,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

3参考文献

[1]李瑞德,发.当代大学生性观念与现状透视.青年探索,2006(3):46.

[2]王兵,蔡闽,衡艳林.大学生婚恋观调查分析.中国性科学,2005,14(12):30.

[3]徐明.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中国学校卫生,2006,27(1):16.

[4]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观及相关态度调查.中国校医,200 6,20(2):181.

[5]胡珍,史春林.2000年中国大学生调查报告.青年研究,2001,21:31-39.

[6]陈贵岭,孙小林,刘拉娣,等.中北大学学生恋爱和调查.中国校医,2006,20(5) :485.

[7]潘绥明,杨蕊.十年:全国大学生的追踪调查.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2004:124.

篇(7)

关键词:农村;大学生;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525.5

文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24-02

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源是农村的教育问题。农村的教育问题,关系到农民的世代利益,关系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前景,关系到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既要重视农村的中小学教育问题,也要重视农家子女上大学问题。目前,在农村大学生身上发现了许多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一、农村大学生贫困现状分析

农民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子女上大学,农村家庭几乎把所有赚来的钱都用在子女的学费和生活费上,有的家长不得不借很多的钱或者高利贷。据统计,中国大学从1996年到 2006年,大学生学费从600元增加到5500元,几乎增加了有10倍,而同期农民人均收入只从900元增加到2000元,年均增长约6%,远远低于大学收费的增长。吉林省政府研究中心对该省农安县某镇高中进行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出,竟有28.7%的学生“害怕升入大学”,原因是“家庭负担不起上大学的费用”。农村家长和农村学生共同承受着“因教致贫”的痛苦。

二、农村大学生心理现状分析

一份首都高校贫困大学生状况调查资料表明,有60%的贫困生因贫困而感到羞愧难当;22.5%的贫困生感到很自卑,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并不可抑制地抗拒师生间善意的同情;42.2%的贫困生不愿在媒体上公开求助,不愿意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生活相当封闭;40%的贫困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热情不高;近20%的贫困生由于贫困而对社会持极端的观点,影响了心理健康。相对于城市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更容易出现性格内向、自卑心理较重、不善表达、“不合群”等心理问题。造成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环境不适应。农村和城市两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环境,使得农村学生对很多现代化的东西都不会用;二是学习不适应。农村教育多是“死读书”,而大学强调素质教育,一些贫困生在学习方法上一时难以转变;三是文化不适应。农村大学生的很多习惯,包括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都与城市文化规则不相协调;四是心理不适应。很多农村大学生有不平衡心理,对家庭和社会有所抱怨,对其他同学有所排斥。他们表面上显得自强,甚至很自负,但内心脆弱而自卑。社会上的攀比与奢华风气已吹进大学校园,在贫困困扰下的农村大学生特别容易产生不平衡心态,进而造成心理失落和挫败感。

三、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严峻的就业现状使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农家子弟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既就不了业,也成不了家。目前,农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产生了一些影响和谐的负面效应。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在全国劳动适龄人口中,大学以上学历者所占比重仅为5%,而非农业劳动人口中的大专以上学历比重也仅占20%。我国首次公布的“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问题报告”描绘了我国人力资源基本现状:整体国民素质偏低,中高层次人才严重缺乏,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中国的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有关人士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和农民家庭以巨大投入培养的大学生不能就业是当今社会中优秀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应该对来自贫困农村、接受过高等教育、被社会边缘化的年轻人的生计和前途给予高度关注。

四、解决农村大学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1.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我国目前教育投入比例是GDP的3%左右,而发达国家则平均在7%左右。因此,我国的教育投入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这种投入的增长势必会缓解贫困生的经济压力。近几年来,党和政府正在逐步地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费基本趋于稳定。特别是中国的教育政策正在向农村倾斜,农村中小学已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相信不久的将来农村大学生的情况也会逐步好转。

2.规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对贫困农民的子女发放国家助学贷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贫困农户从根本上脱贫致富的有效方式。银行和高等学校要积极、稳妥、安全、有效地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使农村大学生更容易获得资助。各银行应对本地考取大学的农户做好详细的解释工作,力争使所有符合贷款发放条件的贫困农户能够及时获得国家助学贷款。各高等学校要利用校报、校内网站、信息报栏等形式向在校学生进行宣传。同时,高等学校还要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贷后监督管理和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对取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关心和指导,及时将获得贷款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后第一就业单位告知贷款的银行。

3.健全对农村大学生的帮困体系。通过建立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困难补助制度、社会资助和师生、学生互助等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帮困工作,不断建立健全农村大学生帮困体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大学生的经济压力,解决农村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实际问题。我们认为,勤工助学不失为农村大学生自行解决眼前困难的有效办法。目前,在勤工助学方面应努力实现“四化”,即基地化、产业化、规范化、育人化。基地化是指为勤工助学的在校生提供稳定的、长期的勤工助学岗位;产业化是指将勤工助学管理机构建成按产业方式运作的社会实体;规范化是指勤工助学管理机构要做好内部结构的调整工作和外部的协调工作,使勤工助学活动规范、有序、安全、高效;育人化是指把勤工助学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让学生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受到教育。

4.积极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大学生心理咨询,依据农村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的放矢地做好工作。应引导教育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勤奋刻苦,自强不息,以“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古训自勉,敢于面对现实,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武装自己。要根据他们的性格、家庭背景、情趣、爱好、个人经历等有针对性地进行说服和开导。教师和学生都不能对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有任何偏见。在学习上要支持和帮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要鼓励他们参加或放手让他们去组织,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把他们塑造成能独立进行道德判断抉择、道德自律并自觉承担道德责任的人。

5.做好农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政府应该拿出一定的财力、人力和物力,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农村子女在报考时应该充分考虑影响就业的地域、学校、专业等多方面因素。农村大学生毕业时注意做到:一是认真分析当时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充分认识自身条件;二是有效利用“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进村、进社区计划”、“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计划”等项目;三是遵循大众化教育下的大众化就业的新形势,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多样化和多元化中寻找位子;四是不要刻意追求一时的“完美”,在没有更好选择的前提下,暂时屈就也是权宜之计,然后在职业发展中选择从事的专业,进而在不断积累中成就自己的事业。

参考文献:

[1]王伟光.建设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OL]新华网2006-02-22.

[2]中国农村贫困大学生上学难的调查报告[OL].和讯博客.2006-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