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知识管理

高效知识管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知识管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效知识管理

篇(1)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信息管理系统

一、前言

在我国文化和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的带动和影响下,我国社会已经迎来了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阶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作为科技信息资源集合地的高校图书馆,如何才能有效的提升其在知识信息上的管理水平,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社会人士的关注。为更好的给在校生提供更加高效的图书的借阅管理服务,工作人员开始选择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工作过程之中。

二、简析高校图书知识管理系统

通过对各种知识资源信息的统计和整理,为高校在校学生和教师提供更便捷的知识信息汲取服务,是我国现今社会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服务工作的最终服务宗旨。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乃至社会图书知识信息储备的集中场所,对在校学生和在职授课教师对知识的有效汲取和学习、以及其整体知识素养的有效提升上,都能够起到巨大的促进和保障作用[1]。

在高科技信息底只处理技术手段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能够有效的实现显性知识与隐藏信息知识内容之间的合理转化。在信息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技术支持下产生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有效集合了对信息进行汲取、储备、资源共享以及科学技术信息知识综合应用等方面的主要功能。从硬件设备和软件组成两个方面工作配合下构建出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在校学生和在职教师对于相关图书知识信息的高效利用。站在宏观的管理角度,实现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整体优化,最终提升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高效率的管理互动水平。最大限度的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实现图书知识信息的同步更新。

三、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

知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工作过程之中的应用,要严格遵循以管理为主要、以知识内容为工作核心的管理理念。在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科学信息技术水平不断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校生在综合文化素质上的培养,已经成为了评价其在人才市场上综合竞争实力的主要参考依据。如何才能更好将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之中,已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一)整理分类知识信息,建立数据库管理方式

合理、高效的知识采集工作,是能够保证知识管理系统更好的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前提保障。高校在校学生学习的专业类别复杂多样,与之相对应的,学生和老师在知识内容上的汲取需求也各不相同。图书馆信息收集工作环节中所涉及到的知识信息范围广、类目多。相关信息收集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应用知识管理系统,建立相应的信息储备数据库,通过高科技的信息数字化管理技术,实现知识信息的有序化管理[2]。

建立科学有效的数据库管理方式,是实现知识管理系统在高校图书馆相关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应用的关键环节。以高科技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作为最终信息技术支持的知识信息数据库的建立,能够让高校在校学生和教师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自己需求的知识内容。相比传统的图书馆知识管理方式,无论是在相关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是在管理工作展开的质量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强化信息资源搜集力度,实现知识类型转化

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信息种类中,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可以将相应的知识信息分为显性信息知识和潜在隐藏的信息知识。实现潜在的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之间的有效转化,是知识管理系统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将知识管理系统更好的应用在高校图书馆相关管理工作过程中,以高科技信息数字化处理手段作为信息管理的最终技术支持,实现知识信息的系统化搜集。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更新,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社会变化发展需要,最终实现知识类型的有效转化,满足在校学生和教师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是对其资源信息收集管理方式的变革和创新。在对相关知识信息成果转变成促进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方面,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3]。

四、结论

总而言之,将知识管理系统更好的应用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知识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之中,是经济时代的影响和带动下产生的必然趋势。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是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发展上的一大进步。这一知识信息管理方式的变革,将大大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最终促进学生知识素养的提升,将起到巨大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田原.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探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6):72-75.

篇(2)

[关键词] 知识管理 信息竞争力 信息竞争活动

联合国研究机构1990年首次提出了“知识经济”的说法,时至今日,以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以及光导纤维、生物工程、海洋工程、空间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的技术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力军。知识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以知识资源为基础,以知识为主导,通过知识的生产、传播、扩散、整合和繁殖的过程,累加和创新,产生最有价值的产品型知识和最重要的生产力。这一显著的特性,不仅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给企业的运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思维和管理方法上的挑战。而知识管理正是企业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而做出的战略反应,企业加强对知识的管理势在必行。

一、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

1.知识管理的概念

最早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概念的是“世界知识管理之父”斯威比(Karl-Erik Sveiby)博士。最早知识管理的概念主要是应用于企业,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经常引用的知识管理的定义来自资深知识管理专家、经济学博士Yogesh Malhotra,他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加剧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本质上,它嵌涵了组织的发展过程,并寻求将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能力,以及人的发明创造能力这两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

2.企业知识管理的思想内涵

企业知识管理是对知识管理的狭义理解,即从企业内部来看,包含了对企业组织、信息和人三方面进行管理的内容。

(1)企业组织的管理。把知识管理引入到新的组织管理模式,扩大了知识的共享范围,使得组织成为人们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一个学习和知识创新的系统。比如在企业不同管理层中设置承担宏观控制职能的知识主管(CKO),承担中层指导职能的知识管理项目经理(KMPM),以及承担微观操作职能的知识工程师(KE),他们构成了组织知识管理的驱动者和建筑师,这些便是企业重视知识管理的战略在组织结构中的体现。

(2)信息的管理。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管理的理论体系是知识管理的思想来源。它是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的基础,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工具, 离开信息管理则不能实现有效的知识管理。

(3)人的管理。知识管理更关注的是对人的管理,因为在信息获取的整个流程中人才是真正居于核心地位的。知识管理认为对人的管理既可以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组织方式用以促进知识的传播和有效运用,这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总的来说企业进行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其目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实现知识共享,其二是实现知识创新。

二、企业信息竞争力

企业的信息竞争,就是企业为获得和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的有关企业自身、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引出的竞争策略的情报所必需的信息而产生的竞争。企业的信息竞争力简言之就是企业在信息竞争的活动中具备的能力,是企业的一种基本竞争能力。其特征表现为创新性、智能化、数据化和高效化。

(1)创新性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范畴,而且是一个广泛的实践范畴、社会范畴和经济范畴,知识与人类社会的环境、社会主体和客体全面同步同向地前进。“知识”创新包括了产品创新、价值和行为表现变革等,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2)企业智能化水平是衡量一个企业信息竞争能力的标准之一,是属于知识管理水平层面的标准,主要用来分析、评测企业能在多大程度上共享信息和分享思想。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能够不断地提高企业的智能化水平。

(3)数据化和高效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讲,就是对信息的处理。由各个管理层相互联系,形成等级链,矩阵链;链条上的每一个节点都起着对信息的收集、筛选、加工和处理过程中的若干个功能。一个具备信息竞争能力的企业能缩短等级链的长度和矩阵链的规模,简化人为的协调,即可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

从信息竞争力的三个特征来看,企业信息竞争的内涵已经大大拓展,它不仅仅停留在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只与技术相关;更是一个知识层面的竞争,是基于知识管理的一种竞争。

三、用知识管理的思想推动企业信息竞争力的建议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引起了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变化,知识管理理论更是为信息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战略,已成为理论界和企业管理界的共识,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点。我国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企业知识管理状况的改善,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主要途径是:

1.有效编码企业知识

所谓知识编码化就是对知识进行输入、分类、标准化等一系列的加工和处理, 使其便于共享和交流,并能够通过信息手段进行传递。可见,知识编码化是企业实现知识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企业提升信息竞争力的的基础性工作。

(1)显性知识的编码。对显性知识(包括专利、商标、商务计划、市场研究以及客户名单等)可以采用编码化的策略。可以从书面资料的电子化工作入手, 将企业内外部的相关资料通过文字输入或扫描方式形成电子文件, 建立一定的目录系统进行电子管理,这样就可以在组织内重复使用,这将为今后企业建设数据库、内部网络打下良好基础。采用这种策略,要着重激励员工,将知识记录下来。在欧美公司,强调搜集、分配、重复利用和测量已有的被编码的知识,实践者们运用信息技术捕捉和分配这些显性知识。

(2)隐性知识的编码。隐性知识体现于企业价值文化之中, 存在于员工的头脑里面,不易把握, 但由于它在企业知识中的比重较大, 价值含量也高, 企业还必须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企业知识管理人员组织各方面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等相关人员,根据企业业务流程、市场竞争、长远发展和形成、保持竞争力的需要,采取知识地图、专家系统和知识工程等各种有效方法和手段进行系统地识别和挖掘。然后对所识别和挖掘出的隐性知识从重要性、获取难易程度、可共享性、独有性等方面进行科学分类和系统测度;并对其进行有效整合,使零散、无序化的员工隐性知识有序化、组织化,最终实现编码化,逐渐培育和形成企业的核心知识。

2.建立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知识传播和共享开创了一条简单快捷的通道,传统的以静态的数据或信息为特征的一次、二次文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用户的需求, 企业要想提高信息竞争能力,必须构建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充分考虑企业条件与用户的信息需求,并进行系统地综合和分析,必需支持网络信息技术。这样的系统应包括:信息采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信息存储子系统和信息查询子系统。

(1)信息采集子系统就是企业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方式对企业所需得信息资源进行搜集,并且将搜索到的信息资源交送到信息处理子系统中进行整理、标引建立相应的索引数据库,最后存入到信息存储子系统中。一般包括对信息的选择、下载、过滤、整理和评价这些基本模块。

(2)信息处理子系统主要利用强有力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组织所采集标引的信息资源,形成索引数据库。这里可以说是企业掌握最新内外部环境的基础数据,也是用户了解企业最新动态的基础。

(3)信息存储子系统就是组织信息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信源组织的调整和重组。

(4)信息查询子系统是帮助企业员工、管理人员和用户查询信息资源。

3.建立企业知识库,实现知识共享

加快内部信息和知识的传递, 实现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 这是实施知识管理的一个基本条件和方法。尽管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客户数据库、产品数据库和员工数据库等,但是拥有企业自身知识库的却不多见。

知识可以理解为组织起来的信息,知识库就是将信息网织成各种关系的模式。当数据串连起来形成信息,再依次经过组合和重组并变成有意义的知识簇时,知识库的构建便开始了。

企业可以借鉴微软知识库建立的模式。首先知识库的内容要广泛,要尽可能包含企业有关的信息和知识,可把敏捷供应链的成员各自现有的知识识别、分类,进行加工和提炼,形成系统的、不断发展的知识资产。该系统应确定供应链中常用的和专业方面的知识,并且介绍掌握这些知识的成员,以及专家的情况,用数据库和网页作为载体,该知识网络应该为成员间的交流提供诸如电子件、声音邮件、在线论坛、音频会议与视频会议等基本的交流工具,并且可以把一些重要的交流结果及时存入知识库中。

其次,企业知识库除了支持静态查询,还应支持动态的问题解决,可以提供一个搜索引擎,企业内部可以使用关键字、全文等多种技术搜索信息。这样的知识库更像一个传真支持热线,给人很不一样的感觉。

总之,企业知识库的建立,不仅可以积累、保持信息,让信息和知识有序化, 还有利于加快知识和信息的流动,使知识库真正成为信息的源泉,实现组织内部的协作与沟通和对客户知识的有效管理。

4.培养知识员工

企业信息竞争能力不仅是一个静态的“实体”资源,也是一个动态的能力实现“过程”。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竞争力的形成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以及利用的过程,它不仅仅与技术相关,还需要与“知识员工、过程”有机集成,需要充分与知识员工相联系。在这一过程中知识成为核心资源,员工是知识的载体,同时也是知识创新的主体。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员工与信息相互作用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动态联系。知识员工的管理也正是知识管理中对人的管理的体现。

按照德鲁克的观点,知识员工是指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通过一定的技能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加工的人。知识是由人脑中的信息进行编码而生成。在知识转化为能力之前,必须先将其中包含的符号或数字翻译成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形式,这就是对知识的解码。知识员工就是从事这一复杂的创造性思维工作的人。因此, 企业之间的竞争、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资源的合理配置等都将依赖知识的载体――知识员工来实现。在知识转换为竞争力的过程中,知识资源通过知识员工这一转换平台转换为竞争力。

四、小结

信息竞争能力是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一种基本生存能力,而从知识管理的层面来提升企业的信息竞争能力更能对外及时准确地把握行情和技术发展动向,对内能灵活地对策协调自身力量,在与竞争对手的角逐中就会更加主动,利于不败之地。因此,正确认识信息竞争和知识管理的关系,用知识管理思想提升企业信息竞争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将关系到企业能否以最低成本、最高效率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谢爱辉:试论我国企业信息竞争力[J].经济师,2005(2)

[2]袁单强:基于企业信息化的知识管理[J].价值工程,2006(9)

[3]曹如中等.基于知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研究[J].情报杂志,2007(11)

[4]杨世清:企业信息化与知识管理[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23)

篇(3)

关键词:思维导图 知识管理 地理教学

思维导图已广泛应用于企业文化管理,并显示出显著的优越效能,为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决策理清了思路,大大提了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为企业目标的实现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将思维导图应用于个人地理知识管理,可以让复杂的地理知识变得可视易懂,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脉络,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对已有显性知识进行有效的萃取和加工,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并进行共享与交流,促进知识的更新和再创造,形成新的知识,进而提高个人的创新能力和最佳决策能力,并应用于各个领域,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管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获取、存储和积累、加工和处理、展示与共享、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管理,形成内在联系紧密、融会贯通的个人内化的知识信息系统。

二、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在组织和表征知识的过程中让左右半脑协同运作,形成以树枝形向处延伸的一种发散性思考的思维,是可视化地展示思维过程,以充分开发人的全脑,启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激发大脑的无限潜能。使用思维导图进行学习知识管理,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和积累、应用和创新的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三、地理教学中基于思维导图的个人知识管理

1.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知识的获取和积累是个人知识管理最基础的环节,也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信息以爆炸式的速度发展,加之地理学科知识内容纷繁复杂,就需要一套系统的管理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指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高效地获取和积累知识。基于思维导图的笔记方法,通过在图中使用关键词进行笔记,可以快速地记下重点内容,用直观图示模拟大脑思维进行过程,全景展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基于思维导图的记笔记过程中学生同时进行着积极的思考,能够加强对核心内容的理解,不仅易于清晰地理顺学习内容进而进行知识萃取,同时笔记中又保留着学习中思维过程的痕迹,便于回顾和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印象深刻。

2.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系统框架的建构。在知识的获取和积累的基础上,可利用思维导图将获取的错综复杂的地理信息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全景存储,形成体现大脑思维过程的知识系统框架。经过思维导图制作的知识结构再现了思维发散的清晰的逻辑过程,同时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中知识点间的联系,使原先建立的知识体系框架不断地得到补充和完善。这对过后快速高效地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逻辑地组织与展示、综合地分析与共享等知识管理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3.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隐性知识的挖掘和显性化。知识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和对隐性知识的管理。所谓的隐性知识,又称灵感知识,指的是隐含于头脑中难以用言语表达的具有高度个体化的非系统性知识。只有把这些隐性的知识外显化,才能将其在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进行展示与交流、传播和共享,最终达到知识的传承和利用。利用思维导图对隐性知识进行管理,用图像、色彩、线条等记录其产生的思维过程,并将其与相关知识链接在一起,使这些知识易于被挖掘出来,并通过思维过程的再现,在交流过程中更易于被理解和接受。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使错综复杂的地理信息清晰可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将隐性知识可视化和外显化的效果。

4.基于思维导图的地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知识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习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促进知识的创新和再生产。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个人地理知识的管理,能通过知识系统的全景展示把握知识系统的整体,从而聚焦于主要的问题和问题的主要方面,为高效解决问题提供前提。

四、结束语

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创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力量,知识管理在知识经济风暴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应用思维导图将知识管理应用于现代地理教学中,使教学更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为基础教育的革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参考文献

[1]周松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探析思维导图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9)。

[2]颜艳艳 冉纯洁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高效应用[J].信息技术教学与研究,2009,(14)。

[3]魏方田 思维导图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技术导刊,2009,(06)。

篇(4)

【关键词】Web2.0;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知识管理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帮助个人有效地管理各类信息,将个人获取的各种零散、随机的信息转化为可系统利用的个人知识,并使个人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构建起个人知识库,以利于现在和将来个人知识的存储、使用和交流,即它是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利用、共享和评价的过程,其目的是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利用信息进行更好的决策,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发展个人潜力。简单来讲,个人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知识创新为目标,将知识看做一种可开发资源的管理思想。

1.基于Web2.0的个知识管理的意义

1.1 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与平台

通过网摘的在线文件管理、内容聚合的信息推送服务等为个人信息获取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博客个人工作空间和维基的协同工作空间和共享信息;通过互动标签的添加和威客的在线问答形式实现信息交流,这些都扩大了个人知识管理的范围,提高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

1.2 有针对性地获取自己所需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Web2.0环境下,各种微内容不断涌现,如果不能高效地获取信息,个人知识管理就无从谈起。Web2.0提供了这样的技术和工具,如网摘、RSS等,使用户不必去大量浏览各种门户网站和专业网络,就能及时获取各种所需的最新信息。

1.3 展示个人学研成果,通过大众和同行评议,进行知识创新

通过个人博客,随时记录和表达个人学习生活的点滴感想,使平时闪现的思想和智慧火花得以保存,并从评论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知识;而通过OA期刊,获得同行专家的评议,收获权威意见和建议,从而不断丰富个人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Web2.0环境还有利于建立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增强交流沟通。Web2.0所具有的社会网络特点使得用户很方便地找到志同道合者,如通过协同编写维基内容,给网页添加相同标签,都会形成不同的自组织学习研究共同体,使用户的交流更便于实现。

2.Web2.0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影响

Web2.0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统一的管理平台,个人可以随时随地获取信息、交流经验、发表观点,有利于知识的共享与传递,以及新知识的创新。Web2.0平台让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通过这个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个人可以顺畅地获取外界信息,并将其有效地内化为自身知识,最终创造出新的知识并出去,为社会知识的创造贡献力量。

Web2.0环境下,个人获取信息不再需要一个个网站、一张张网页去搜集;Web2.0提供一系列组织、加工网络信息资源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存在使得纷繁芜杂的网络信息变得有序、可控,个人可以高效、快捷、精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大大节省了个人的时间。

Web2.0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平台,通过知识的交流与共享,个人可以获取到他人的隐性知识并内化为自身隐性知识,最终个人将自己的感想或所得通过共享平台,实现了他人隐性知识到个人显性知识的转化。个人将自己的经验等隐性知识记录在博客上,也是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方式。通过阅读他人博客,去伪存真,学习消化,最终内化为自身的隐性知识,从而又达到了显性知识隐性化。

综上所述,Web2.0为传统的个人知识管理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和应用上的更新,还包括管理历练、知识转化、思想等深层次的变革。个人用户利用各种Web2.0能方便快捷地完成以前难以实现的知识再造过程,Web2.0在个人知识管理上的优越性由此可见。

3.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如何将Web2.0与个人知识管理相融合,使Web2.0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让个人知识管理更好地以Web2.0为平台发挥其最大效益,是Web2.0环境下个个知识管理所关注的焦点。

个人知识需求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确定需求,同时也是在确定个人实施知识管理的目标。特别是在Web2.0时代,各种知识与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加上个人网络行为的自由与开放性,如何有效确定自身的知识资源需求尤为重要。因此,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依据个人知识结构的特点,界定知识的专业分类和该类知识资源的知识要素的分类,按照“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最快找到它”的原则进行操作,同时综合各方面情况及时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需求体系。

在全面分析个人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软件,如MsOutlook、Blog、OneNote2003等。知识管理软件能帮助人们存储、组织、标记、注解及共享知识资源。虽然Web2.0提供了丰富的个人知识管理平台;但对个人而言,要针对不同的信息采用不同的工具,只要简单易用,适合自己就行,而不应为追求“时髦”、为“用”而用。

通过建立个人知识体系,将所拥有的知识资源分类纳入到个人知识管理体系中,以便在实际工作和学习中使用。这就要求人们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应逐步建立适合自己的一套个人知识管理准则,内容应该包括知识命名及编码准则,需提醒的是,在给知识类别或知识命名时应遵循简单明了、见名知义的原则。然后,将按照知识命名及编码的准则命名及编码的各类知识,分类保存在相应的文件夹中。

个人知识每天都在更新,在建立个人知识体系之后,还要长期有序地按照既定的准则和实际的工作及学习需要不断维护并完善个人的知识体系。具体包括:添加新的知识资源(包括知识类别);更新、修改或删除部分知识资源;调整共享的设置;与他人进行互动的知识资源交流;不断完善个人知识管理的各项准则,以此来逐步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个人知识管理水平。

建立个人知识管理体系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在自我实现中获得良好的绩效,提升自身的能力与素质,促进知识的创新。这就要求在个人知识管理上,不能只关注知识积累,而要注重知识能量的释放。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知识学习和积累的出发点就是对知识的使用,并在利用、交流中创造新的知识。积极地将所学知识及时、有效、充分地运用到学习、工作、生活当中,使所学知识转化为个人发展的重要能力,并最大限度地促进个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文晖.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08(8):213-215.

[2]王伟军.Web2.0信息资源管理[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3]张妍妍.Web2.0虚拟学习社区中的个人知识管理应用[J].图书馆学刊,2009(12):47-49.

[4]张元晶.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RSS信息服务[J].现代情报,2010(1):102-104.

[5]易明.基于Web挖掘的个性化信息推荐[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篇(5)

高校图书馆是一个知识型组织,是各个高校文献、信息知识的中心,其发展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各种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为高校师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服务,为高校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丰富的知识保障。随着信息化和知识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纳入了知识管理,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并结合自身发展优势,努力开发高校图书馆知识网络管理系统。文章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含义、原则、内容的阐述,分析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的意义,并为如何有效实现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旨在进一步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意义;应用探讨随着知识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网络通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人类知识经济的到来,打破了原有的文化限制,并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很多社会组织机构利用知识这一生产要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身的竞争力,知识管理由此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各个高校作为知识传播的重要地,也逐渐引入了知识管理模式,图书馆作为高校知识传播的基础设施,拥有大量的知识文化信息。因此,高校图书馆管理中要加强对知识管理的应用,从而更好地发挥图书馆自身教育和科研的优势。文章基于此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知识管理的应用进行探讨。

一、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概述

(一)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概念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在图书馆领域的发展,主要是以读者的需要和知识要求为中心,以知识信息为对象,利用各种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对图书馆文献资源进行有效开发,优化处理,从而实现合理化、有序化、系统化,并对知识的产生、获得、处理、存储以及应用进行管理,增强图书馆的知识创新和增值管理,提升高校图书馆的市场竞争力,为社会发展提供有用的知识信息支持。

(二)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原则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是一种对知识进行软建设的过程,一方面是在管理信息基础上建立的对知识获取、存储、共享和应用的系统;另一方面是一个通过文件管理、搜索引擎、知识库、专家咨询系统等技术工具,实现高校显性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的系统。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体系构建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整体化原则。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一个集合系统,具有系统化的发展要求。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体系的构建要对图书馆各要素进行权衡、调整和分配,从而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整体优势。第二,连锁互动高效原则。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只是对文献信息的管理,随着知识管理的提出,图书馆所要管理的信息增多,因此,需要构件一个高效、方便的信息网络平台,加强各个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优化对图书馆知识管理,推动图书馆知识的创新化和社会化发展。

(三)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内容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对显性知识、隐性知识以及人力资料的管理。其中,对显性知识的管理就是对显性知识进行选择、整理、组织、加工和使用,从而建立一种较为完整的知识库,方便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显性知识资源主要包含图书馆文献资源以及一切网络资源。隐性知识的管理是指对人脑中的各种经验、技能的管理。目前,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没有明确的定义,被人们概括为对隐性知识的发掘,并将隐性知识显性化,从而方便人们的使用和管理,隐性知识大多体现在人们日常工作的决策和行动,通过对人脑中隐性知识的应用能够促进知识的创新。人力资源知识的管理主要是指加强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通过对人一系列组织行为的管理,不断调动图书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效率。除此之外,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又被细分出知识的应用管理、知识的创新管理、知识的传播管理、知识的服务化办理和知识的产权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现状及意义

图书馆的基本职能是对信息和知识的收集、整理以及应用。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实现了便利化,高校师生不需要到图书馆就能对信息进行查询、检索,并通过下载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络信息的普及使传统的高校图书馆失去了自身发展的优势。因此,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高校图书馆需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管理优势,改变传统、单一的管理方式,并要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文献信息进行知识处理,实现师生在最短时间内对图书馆知识的获取。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管理满足了图书馆应用的需求首先,在知识社会的网络化发展外部环境背景的影响下,图书馆信息用户的服务需求从原有的文献资源需求转变为一种知识单元的服务性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的外部环境需求,需要在其原有的管理基础上引入知识管理。其次,随着知识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应用系统的内部需求发生了变化。图书馆不仅是一种信息产品的加工和中转站,而且也变成了知识流的汇聚、整合基地,它向人们提供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变得复杂化、多样化。传统的图书馆管理不能对新增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进行处理,因此,需要引入知识管理。

(二)知识管理在图书馆应用中可行图书馆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其发展需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导致有关人员需要对图书馆的知识组织进行进一步新的研究,图书馆有关人员对其知识结构、知识发展、知识挖掘以及知识管理等方面近几年取得了一些成果。可见,知识管理在图书馆的运用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前景。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对知识管理的应用

(一)积极创建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条件,同时,文化也是知识管理中最基本、最重要、最难培养的因素。因此,图书馆知识管理要积极创建一种利于知识管理的组织管理,比如职业道德管理、组织荣誉感管理、团队精神管理等。比如可以创建一个能够促进学习和交流的应用平台,营造一种知识资源共享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知识工作者对组织的知识积累、创新和服务做出贡献。

(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图书馆的知识管理需要一定的人力储备,因此,加强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关键。首先,图书馆要以人为本,尊重和关怀人才,打破传统的人才管理机制,制定一种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计划、目标,从而提升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其次,图书馆要建立人才竞争机制。通过外出和在职培训的形式为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储备大量人才,同时要定期对人才进行考核,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最后,要调动人力资源在图书馆知识管理中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增值服务信息增值服务是在原有信息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问题,结合图书馆知识管理员自身的能力,对现有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不断提高知识信息的利用价值,这也是图书馆管理的终极目标。首先,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有用的网络资源,积极实现虚拟馆藏的建设,通过开展数字咨询服务、虚拟参考服务和网上咨询服务来提升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技术服务水平。其次,图书馆管理员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对知识的研究、管理和创新能力,将知识管理的理念真正运用到为用户的服务中,充分发挥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作用,在最大程度上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实现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增值目的,不断为图书馆用户提供各种高质量的服务。

(四)实现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时代,信息资源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图书馆提供了快捷的信息处理设备和便利的处理手段,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中利用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安全、高效的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能够实现对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组合,从而方便用户的应用,提升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知识共享。

四、总结

综上所述,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具有必要的意义和实际功效,逐渐被高校管理者融入到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中,具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但是,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还处于理论和实践的起步阶段,面对知识经济的不断冲击,其发展需要不断摸索和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赵丽.物流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江西图书馆学刊,2012(04):59-61.

[2]李秀娟,李静.知识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18):120-121.

[3]周勇.基于知识活动视角的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实施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20):239.

篇(6)

此外同一样工作,有多个团队或多个职员负责,每个团队和个人都去摸索、积累,同样也是浪费,而且由于个人能力不同,因此无法把最好的方法让每一个人掌握。如果把这些团队、个人的经验进行挖掘、提炼,形成知识,被组织共享,这样开展同类工作就不需要重新开始,新员工也可以快速进入工作角色,从而就会组织提高效率。

从更高的层次来讲就是要打造提供知识型产品或服务能力,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每一个企业都在有意无意做这项工作,只是没有成体系地进行管理,而使这个过程无法长期、有效的发挥它的作用。

和其他管理相同,知识管理也是有成本的,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不是赶时髦,为知识管理而知识管理,而是提高组织的业绩,对于企业来说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篇(7)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途径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5月18日

一、知识管理

“知识管理”一词由彼得·德鲁克1988年提出。作为新生事物,知识管理虽已被学术界接受,但尚未形成一个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各国学者都对其进行了定义,从众多定义中,我们可以形成一定的共识,即: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而知识工作者就显得尤为重要,组织和个人的最重要任务就是对知识进行管理。知识管理就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相互转化提供新的途径,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的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但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与应用。广义的“知识管理”不仅包括对知识进行管理,而且还包括对与知识有关的各种资料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涉及知识组织、知识创新、知识服务、知识传播、知识人员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管理。

二、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一)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对图书馆服务的必然要求。当今时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本与动力,知识转移的畅通与否和质量高低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整个社会对知识的关注、对知识的需求明显增加。因此,担当信息知识整序、提供信息知识服务的图书馆应该适应时代要求,跳出以往单一的文献服务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现代“知识管理”思想,进行知识创新和知识转移方式的尝试,及时更新传统的管理观念,积极吸收知识管理的先进思想,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环境,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全社会对知识资本的旺盛需求。

(二)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当今社会是网络社会,网络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图书馆传统的信息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收集、分类、检索、存贮和传输等,常规的书籍文献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图书馆不能因此回避时代对其提出的要求,必须寻求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图书馆必须引进先进的知识管理机制,转变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管理观念,对所收集的馆藏信息进行组织、加工和整合,形成高精度的满足多样化用户需求的知识,增强知识的专业化程度,简化服务流程,使得所提供的知识能够及时地到达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

(三)用户对信息的需求。随着知识经济的起步,人们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望的程度,都不同于以往。高等学校是一个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的机构,高校图书馆主要的用户大多数是知识型人才,对于这种特定的用户,图书馆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对高校图书馆的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保障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高校图书馆要加强自身的建设,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深层次的知识服务,能够准确的捕捉用户的需求信息,能够有效地和用户沟通,并将用户的信息能够及时的反馈,所以高校图书馆构建知识管理平台尤为必要。

三、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的方式

高校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必须注重方式与方法。承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要注重人的能动性,使“人”与“技术”有机结合,合二为一,最终达到成功实施知识管理的目的。

(一)引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空前的信息爆炸,同时也给图书馆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迎接这个新的挑战,为用户提供快速、便捷、高效的信息获取服务。首先,在硬件上要加快更新设备,利用导航库技术为教学提供专题服务,丰富教学内容,为教学质量的提高开辟广阔的第二课堂;用信息推送技术为高校的科研提供定题服务,图书馆员要主动与科研人员合作,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主动提供专题化知识服务;运用智能技术为学科带头人提供特别服务。配备符合现代图书馆要求的高速度的信息处理设备、大容量和高密度的存贮设备,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提供硬件基础。

(二)建立适合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知识库。知识管理是建立在广大的知识库之上的,没有专业的知识库就无从谈起管理。全球学术机构知识库1,366个,美国339个,我国仅23个。根据国外机构知识库的成功经验,我国大学图书馆特别是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应率先实施,结合大学教学改革与教学部门合作建设教学机构知识库,结合大学科研项目与科研部门合作建设科研机构知识库。在筹建这些知识库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的知识库是高效服务的有力保障,因此建库、入库一定要遵循即“严”又“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效的入库机制,指引各个知识库的创建,使各个知识库在创建之初就做到既是独立的又有相互的关联,相互诊释,相互应知,通过不同的服务途径,不同的检索方式。为用户提供多方面的、多渠道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三)建立一支强大的知识型团队。现代图书馆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但是知识管理的成败更多的是依赖人文管理。再先进的设备,再先进的机器,如果离开人的参与活动,信息的交流,那也只是摆设。所以,知识型团队组织是开拓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先锋队,是开展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力军,组织团队的建设要打破传统的组织结构,需要柔性、灵活,以知识的创建、传播与应用为基础,分工协作、资源共享。图书馆各职能部门依托部门优势做好资源建设、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与开发,并加强图书馆馆员培训,让每一位馆员努力掌握以网络为依托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检索和共享技术等,为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提供软件的支持。完善图书馆的各项服务;知识组织各部门、各团队、各成员既分散又统一,实现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推动了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要建立浓厚的知识文化氛围,培养奉献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营造一种知识共享的文化氛围服务知识管理,为建立新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完善的知识管理体制。构建知识管理体制,既要建立知识管理组织体系,又要建立知识管理制度。组织与制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知识管理组织体系要有知识管理负责人,设立知识管理职位,经营知识管理项目。在图书馆建立知识管理员岗位,有利于策划与实施图书馆知识管理项目,逐步推进图书馆全面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制度则是组织体系存在的一种保障,高校图书馆要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使勇于奉献的组织成员获得物质奖励的同时获得必要的精神奖励,激励员工内在的荣誉感、成就感。经过各部门研究制定出适合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的评估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评价、评估的可执行的具体实施方案等。制度的建立不以管理者的更迭而使组织体系失去目标,使知识得以积累、得以更新、得以持续传播;为组织的发展保驾护航。

主要参考文献:

[1]郭琦华.浅析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和知识服务[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