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6: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全科医学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全科医学; 全科医生; 发展现状
From actual conditions of our country general medical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the direction of thinking/ ZHANG Yan-yun,LIU Qi-gui,LI Yue-ying,et al.//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23):159-161
【Abstract】 Combining our national conditions, through to the general medical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analysis, and present to public health care reform in the backdrop, for China to enhance the general medical development level, and to better develop the general practitioner, probing based medical function really effective reform direction to provide idea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General practice; General practitioner; Status of development
First-author’s address: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44,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23.105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现代医学科学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全科医学作为现代医学发展的新趋势,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应运而生。经过近三十年的风雨兼程,成为了卫生保健领域的新学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近几年来,全科医学的发展受到了国家和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以全科医学为理论基础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普遍推行。发展全科医学、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是深化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加强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鼓励全科医生长期在基层服务”的政策,每万人口全科医师数达到2~3人,为全科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1]。而我国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对其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显著的不平衡。那怎样满足国家和百姓对全科医学的发展要求,促进全科医学的科学发展和学科建设,了解全科医学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基础和前提,故进行如下综述,为将来全科医学的发展提供方向和思路。
1 全科医学的概念和内涵
1.1 全科医学的概念 对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说法。从我国国情出发,对全科医学的定义较为赞同梁万年教授[2]的界定,全科医学作为综合性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社会行为科学的相关内容,涉及范围广泛,包括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各种健康问题。学科以“以人为本”为宗旨,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与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相适应,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长期的、连续的、负责式的照护,反映了全科医学工作范围的广度和深度。
1.2 全科医学的内涵 全科医学作为新型学科,是社区初级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科医学不同于专科医学,它的学科功能定位是基本卫生保健服务,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1]。但又和专科医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以预防、保健、医疗和康复等相互结合的综合体,全科医学以社区为立足点,服务于健康者、患者、家庭及社会等广泛的服务对象。全科医学服务以连续性和开放性为特征,人的生老病死都是全科医学的服务内容,而全科医学的服务空间不仅局限于社区,还要走进家庭,走到百姓身边,更加注重人格化和人性化。全科医学的服务模式是团队式的服务模式,而全科医生是团队的主体和骨干力量,是实现双向转诊的桥梁,是全科医学专科理论的实践者[1]。
【关键字】全科医学 教育模式 问题 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作者单位:1
【摘要】全科医学的提出对我国医学发展历程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全科医学虽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在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很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才的匮乏。由于我国高校招生就业的市场化,很多医学院校适应社会发展开展了全科医学教育,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教育的成果和教育模式之间存在很大的关系,我国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成果。本文总结了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立提供有效的建议。
【关键字】全科医学教育模式问题建议
全科医学是一门研究病人、服务病人、理解病人、满足病人的学科,也是最具有人性化的临床医学学科。全科医学的培养目标是高质量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的培养离不开全科医学的教育模式和体系。
一、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1.对全科医学教育观念有待改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条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所以人们缺乏对全科医学的认识,认为全科医学可有可无。并且生病去医院找专业医生的想法已经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全科医生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随着医疗的改革,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有望在近些年来实现社区卫生服务,这样的话就可以实现大病去医院,小病进社区的目标。但是当前人们对于医疗相关的观念还是非常传统,认为生病应该去专门门诊看专门医生,对全科医生还不是特别认可,对于全科医学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够。
2.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当前由于开设全科医学教育的学校并不是太多,所以对于全科医学教育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通过对西方发达国家全科医生的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来进行教学模式的制定。这样以来,每个学校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目标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许多医学学生对于全科医生的定位都不够准确,学生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不够了解。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许多全科医生不愿意去基层社区进行医疗服务工作,一方面造成全科医学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足够的专业人才。
3.教学偏离实际。由于理论与实践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当前的教育往往都是停留在理论阶段,与实践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造成了全科医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偏离实际。通过实习就可以发现,在医学教学过程中教授的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实际操作以及实际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的则较少。许多学校的教学手段也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科医学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全科医学教育模式的建议
1.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想要建立一个有效地全科医学教育模式,就要先建立一个完善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因为全科医学教育不单单是某一个方面的教育,而是全面系统的对整个医学体系的教育,要求被教育者能够有效地掌握与医学相关的所有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社区服务的根本目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尊重医学教育的本质,遵循医学教育的规律,按部就班的通过知识脉络的积累和搭建,来建立一个完整的全科医学教育体系。这个体系要包括学习、实习、考核、反馈等多个环节,将与全科医学教育相关的内容全部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
2.改变全科医学的观念,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要加大宣传了力度,争取从最大程度上改变人们对全科医学的观念。要让人们明确全科医学的重要性,同时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全科医疗,通过对全科医学观念的改变来增强对全科医学的重视。政府各部门和相关教育机构也要加大对全科医学教育的投入,通过师资力量的提高来增加全科医学教育的产出。
3.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有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才能给学生指出学习与努力的方向。当前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的水平,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我国整体的医疗水平,为广大的人民群众谋福利。对学生的教育一定要从长远的目光出发,通过明确教学目标的设立来为学生指明方向。
4.理论联系实际。任何理论都是需要实践的检验的,同时任何理论也都是从实践中来的。这就需要在全科医学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地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全科医学的学生不仅仅能够牢固的掌握理论知识,还要具备熟练的动手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全科医疗进行服务。
总之,在医学院校中开展全科医学教育是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要求,也是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因此,高校应该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全科医学教育模式,解决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培养出更多的全科医学人才,让他们在社会需要的地方发挥光和热。
参考文献:
[1]张晓玲,李红玉.澳大利亚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对中国全科医学教育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4(20).
[2]王家骥,刘义海,王心旺等.构建广东省全科医学教育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全科医学.2006(09).
关键词:转化医学;医学教育;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1国内外转化医学发展趋势
转化医学目前在国内外均受到广泛的关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它与个性化医学与可预测性医学一同构成了系统医学的完整体系。目前,转化医学已逐渐成为全球医学研究的发展趋势。美国已经在上百所大学建立了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目前我国多所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都成立了转化医学中心。通过这些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不懈努力,当前转化医学在我国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产生了如血管成形术、重组人生长激素以及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影响等重大成果[3]。转化医学研究打破了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及药物研发之间固有的屏障,缩短了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过程,使患者直接受益于科技,更快速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发展。同时,与转化医学有关的学术期刊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转化研究》《转化肿瘤研究》《干细胞转化研究》《转化医学杂志》《美国转化研究杂志》……特别是《科学转化医学》,创刊仅几年影响因子就飙升至15分以上。另外,许多综合性学术期刊也纷纷开设了转化医学专栏,出版刊登了大量的关于转化医学的研究性论文,充分反映出学术界对转化医学的重视。转化医学的研究成果也源源不断的涌现,对医学临床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同时这一现象反过来对转化医学研究的发展进步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2转化医学模式为医学高等教育带来启迪
如今,尽管在我国转化医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它对于大多数医学院校来说仍然不过是一个时髦的名词。虽然近些年很多医学院校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不少医院也由传统的“临床型医院”转型为“研究型医院”。但这些辛辛苦苦取得的宝贵科研成果却极少能对临床工作起到有用的推动、支持作用。另一方面,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虽然在校期间比其他专业的学生花更长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当他们走出校门后很长时间内仍不能很好地学以致用。究其原因是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或多或少在基础知识学习和临床实践应用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换句话说,即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没有良好的交流、促进的机制,导致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脱节。从事基础知识学习或基础实验研究的人员往往着眼于做实验、,而对其发表的成果能否真正对临床工作起到作用不够关心;与此同时,医务工作者由于忙于临床工作,对最新的研究进展缺乏了解,这种情况也反过来制约了基础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转化医学提倡的是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主动的、互相促进的交流模式,切中了现今医学高等教育的弊端。在转化医学思维的引导下,让医学生树立基础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临床工作者更好地实践,是对临床工作中发现、提出的问题的有效反应;而临床工作人员也要学习在工作中提出问题,为实验室研究提供前瞻性的、新的科研问题,这样可以使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很好地服务于对方[4-7],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3全科医学教育的概况及面临的问题
全科医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综合了生物医学、社会科学以及行为科学的特点,以预防医学为主导,以现代医学为基础,为人们提供主动的、综合的、便捷的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我国卫生部早在2000年《关于发展全科医学教育意见》中指出全科医学是以保障和促进健康为目的,向个人与社区提供个性化、综合、便捷的基本卫生服务的新型学科。大力发展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学工作的医师及师资力量,是深化医疗卫生改革,促进卫生保健服务工作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加的卫生服务需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需要;是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需要。全科医学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医学人才培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的全科医学教育始于20世纪八十年代[8],近年来逐渐得到更多的重视。国务院在2011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使全科医学教育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现在我国的全科医师培养已初步发展为“5+3”模式,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9],而全科医学研究生教育也在包括笔者所在单位在内的上百家医学院校开展。目前,全科医学学科已经成为了与内、外、妇、儿等临床学科齐头并进的二级学科。在出现上述利好形势的同时,也有很多现实问题摆在所有致力于全科医学发展的有识之士面前,它们已成为制约全科医学教育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10]。这其中有一个突出的并引起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是,院校的全科医学基础教育与临床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校时接触到不少前沿的基础研究成果,但因为缺乏临床应用而在日后的全科医学的具体工作中用不上这些高新知识技术,感觉好像学到的用不上、需用的又不会。而另一方面,当这些学生正式走上全科医师工作岗位、战斗在医疗一线时,又因为缺乏转化医学的思维意识,尽管在工作中容易发现很多值得探讨的病例,却不能把它们提炼为值得研究的科学问题,白白浪费很多机会。加上素来对前沿的基础研究成果与进展就缺乏兴趣,因而对医学各领域的新进展、新理论又不甚了解,所以很容易远远落伍于专科医师,甚至被标上不被信任的标签。
2011年12月,调查组对广东某高等医学院校2010级临床本科学生,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300人,对其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96份。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分析
2.1临床医学生毕业打算和就业意向
2.1.1临床本科毕业后的打算
被调查者在“本科毕业后你的打算”问题上,选择“考研或出国”、“考公务员”、“去城市工作”、“到基层工作”、“其他选择”的分别占28.4%、8.1%、40.5%、10.1%、12.8%,去城市工作占最大比例,其次是出国或考研。
2.1.2临床本科毕业后的就业单位选择
在被调查“如果当医生,你愿意在什么单位工作”时,大部分学生选择城市单位,城市各级医疗机构中,按医疗机构的级别分类,级别越高的所占的比例也越高,愿意到乡镇卫生院的仅仅占被调查者的1.4%,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比例也只有12.2%。
2.1.3临床本科毕业后的期望收入
对毕业后的每月期望收入,46.6%的人期望达到5000元以上;24.3%的人期望达到4001~5000元的收入;20.3%的人期望达到3001~4000元;仅有8.8%的人期望工资为2001~3000元;1001~2000元收入没有一人选择。
2.2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
被调查者中高达27%的医学生不知道“全科医生”,可见医学生对全科医学及全科医生的认知情况不高。在问及“你认为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应该开始《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吗”时,有87.8%的被调查者选择“应该”,有12.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需要”,可见绝大部分临床医学生还是希望获得全科医学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2.3临床医学生对成为全科医生的接受性
针对“如果有需要你愿意毕业后通过转岗培训或者接受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成为全科医生吗”问题,被调查者中75.7%的人表示愿意,24.3%的人不愿意。调查愿意做全科医生的原因时,64.2%的人认为全科医生将来发展空间大,26.6%的人认为是对全科医学的兴趣,6.4%的人认为由于大医院医患关系紧张,只有2.8%选择喜欢在基层工作作为原因。对不愿意做全科医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时,“发展前景不好”、“得不到社会认可”、“不愿意在基层工作”、“收入低”分别占34.5%、32.7%、19.2%、14.5%。与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认知不足不同的是,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接受性较好,相当高比例的临床医学生对成为全科医生并不存在抵触,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医学生中认为发展空间大的比例较高,不愿意成为全科医生的原因主要担心全科医生发展前景不好和得不到社会认可,其次是收入因素。
3讨论
3.1转变医学生的就业观点
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学生到基层工作的意愿较低,毕业打算到城市工作以及出国或考研这样的传统所占比例相对高,对于具体工作单位的选择可以看出,临床医学生更向往城市级别较高的医疗机构。此次调查结果与赵露、任成所作的研究结果“临床医学生对到城市大中型医疗机构工作选择高达84.9%,而对乡镇医疗机构的选择仅有1.6%”非常接近[1]。学生的就业观点并没有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政策以及社会需求而发生转变,作为非一流医学院校的学生,就业观点与一流医学院校学生的就业选择没有差别,但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必将有部分学生会在就业过程中受挫。因此,医学院校需要对学生开展入校专业教育和卫生政策宣教,同时对高年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专业教育、卫生政策宣传和就业指导一定要紧密联系我国卫生改革现状和社会的卫生人才需求实际。很多学校都有开展专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但是针对性不强,而且教学内容没有随医改政策而做出调整,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学生的指导性不强。这需要学校重视这项工作,就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社会需求的分析[2],指导学生了解医疗卫生就业市场的形势需求[3],选择专业人员适时调整完善相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优化课程设置[4],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改变学生的传统就业观适应社会需求。
3.2积极宣传医改政策和全科医学制度
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不高,与笔者的另一份调查结果“27.7%的临床医学生不知道我国近几年有进行医疗卫生改革”吻合,说明医学生关注专业课程学习,对卫生政策和卫生改革了解甚少。但临床医学生对全科医生的接受性较好,并不抵触成为全科医生。医学院校通过对医学生普遍开设《全科医学概论》课程,以普及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识,提高医学生对全科医学的认知度,也同样起到引导学习兴趣和正确就业知识的作用。与此同时借助《全科医学概论》课程对我国新医改政策导向和全科医学制度开展宣传。比如学习全科医学时,有必要首先向其介绍全科医学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重要学科地位与作用,密切结合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政策和工作实际,要让学生首先对全科医学有一个较高的认知水平[5]。同时,学校多提供与宏观卫生政策相关的选修课程,比如《卫生经济学》《卫生事业管理》《社会医学》等,鼓励医学生多选修相关课程,以扩充医学生的视野和增强对国家卫生政策的了解,使本科阶段的医学专业学习与社会卫生人才需求和就业挂钩。
关键词:北京;三甲医院;全科医学科;发展模式
随着社会医学的模式在逐渐转变,医疗改革在不断地探索与发展,然而"看病难"仍是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在这样的困境中,被称作居民健康"守门人"的"全科医生"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2011年国务院规范了全科医生制度。但中国目前的全科医生制度要如何发展?全科医生怎样才能更好的为民众服务?全科医生医疗服务体系怎样才能更好的符合中国的国情?一直是国家在探索,百姓很关心的问题。
现实向我们展示了在医疗条件好的三甲医院内发展全科的可能性。北京市三甲医院多,且交通便利,可能比去社区卫生机构更便捷;依托三甲医院强大的技术优势,将一部分患者带进社区医院,这在客观上使三甲医院的全科医学科可能成为连接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桥梁,真正承担起双向转诊的任务,从而带动社区医疗的发展,做到减缓大医院的就诊压力。
那么在三甲医院设立并发展全科医学科有哪些优势呢?
1医疗角度
1.1人力资源优势 三甲医院的医生多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专业素质及人文素养较高;且经过全面系统的专业培训,有着极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可以更系统全面地从事临床工作。
1.2医疗技术优势 目前社区医院的诊疗条件比较简陋,检测手段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诊疗需要。而三甲医院的诊疗设备先进、诊治流程规范,可以使患者尽快得到全面、系统的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其被反复询问及接受检查的时间,更大地节约了医疗资源。
1.3综合实力优势
1.3.1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 医院里老年患者人数逐年增加,他们常常同时合并多系统疾病,即使病情稳定,到三甲医院也不得不到2~3个专业科室就诊,非常麻烦;另外,专科医师有可能只考虑本专业的疾病,导致会出现合并多系统疾病的患者用药过多或用药不合理的现象。而在全科就诊可以实现对此类患者多种疾病的综合管理,解决患者奔波于多个专科的实际困难。
1.3.2有初诊检查的优势 有些患者说不清自己该看哪个科,三甲医院的全科应该是最初的、最合理的选择。在这里对患者进行最初的询问、检查,将患者推荐到相应科室进一步诊治;许多复杂、疑难的疾病同时涉及多个专业,在全科设立病房可解决患者因多种疾病需要住院治疗时,各个专科相互推诿的问题。这样做,应该会从一定程度上改变"看病难"的局面,依托现有的医疗体制和资源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由此,全科门诊分流了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可以为专科节省部分号源。
2教学角度
2.1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 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需要在三甲医院完成临床轮转,但在轮转期间各个专科只针对本专业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受训者仍缺乏整体意识。在三甲医院设立全科医疗科后,会有专人负责轮转过程中的全程督导,更有利于提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的质量。
2.2中青年医师成长 二、三级医院的中青年医师成长需要经过系统的专科知识的学习;同时,专科医师也必须具备坚实而宽广的全科基础才能系统全面的诊断和治疗疾病。
综上所述,在三甲医院内设置和发展全科医学科,设立门诊和病房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有利于推进全科医学的教学工作和全科医师的人才培养,包括医学本科生的全科医学教育、全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全科研究生的培养、全科医师的持续继续教育以及全科医师的师资培训。
北京的全科医学的发展,几所三甲医院确实设置了全科医学科,如宣武医院、友谊医院等,但它们都设在医院本部之外,和社区的全科医学类似;或医院把全科医学科挂靠在老年病学科、呼吸科等,没有起到全科医学科真正意义的或只是挂名,不能很好地利用大医院的资源,不能发挥其最大作用。
以我院为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积极响应北京市卫生局号召,于2009年率先建立了全科医学科,开创了北京市在三甲医院从事全科工作的先河。安贞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安贞医院大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北京市卫生局全科医师规划化培训基地、中国卫生部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首都医科大学安贞医院及社区全科医学教研室。2013年被中医管理局评为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并为此争得北京市发改委首家全科医师培训基地改造经费3000万。该科室从名不见经传发展到目前日均300名左右的就诊量,随着安贞医院的全科医学科的成立,所管辖的社区医院也逐渐壮大起来,病源渐渐增多;有的老年患者专程把自己医疗保险关系转入安贞医院,用老百姓的话说:"在这儿看病太方便了"。全科医学科要真正意义成为连接三甲医院与社区医院的桥梁,这也是北京三甲医院内成立全科医学科的典范。当然还存在困难很多,比如院领导要统一思想、建设完善新型科室:目前存在的诊室很少,没有病房等。但相信,只要有信念,就有成功的希望。
现有的医疗形势和实践均证明,在三甲医院单设立全科医疗科不仅可行,而且应该得到推广:即方便许多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就医复诊、检查、取药;又缓解专科看病难、一人多种疾病要多个科室排队看病开药;同时解决医院拥挤现象;又给社区患者上大医院看疑难重病建分诊大平台。从真正意义上:即能做到双向转诊、又能起到小病上社区、大病到医院的良性循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杨,王碧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引进及稳定全科医生的现状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7):697-700.
[2]程艳,胡江,刘铮然,等.全科医生在三甲医院中的培训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1,27(6):124.
[3]李健.论中国的全科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3):37-38.
[4]杨艳红,裴汉军,张杰梅,等.全科医师临床带教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1):106,150.
[5]劳婉桃.综合医院延伸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与分析[J].社区医学杂志,2005,3(11):43-44.
[6]李健.论中国的全科医学[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09(3):37-38.
关键词:急诊科医生 全科医学 关系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218-01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各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分科越来越细。急诊医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综合学科,是以现代医学科学发展为基础,以临床就诊措施为手段,从机体整体上研究和快速有效救治急症,并精心科学管理的综合临床学科[1]。它涉及到院前急救、灾害医学、复苏医学和危重病学等多个二级学科;全科医疗涵盖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社会科学等丰富的内容,集合了其他学科领域的一体化的临床专业。现就作者在急诊科收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全科医学与急诊医学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统计作者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急诊科收住院的病人2484例,其中男性患者1510例,女性患者974例。年龄最大者为95岁,最小者为出生1天。其中危重病人292例,死亡34例。各病种分布(见表1)。
在急诊科进行的诊疗项目有:使用呼吸机23例(次),心电监护738例(次),气管插管23例(次),心肺复苏13例(次),气管切开2例(次),胸腔穿刺5例(次),洗胃23例(次),心电图检查1046例(次)。
2 讨论
全科医学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起,仅仅经历了四五十年的历史,仍然是一个年轻的学科。该学科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引入我国,在国内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其临床的重要性日渐显著。根据上述临床资料,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急诊科医生与全科医学的关系。
2.1?急诊医学涉及面广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建设、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水利电力等迅速发展,意外伤害事故逐年增加,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医学和社会问题;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火灾、风灾等发生频繁;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所占比例增加,老年性心血管系统疾病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仍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由于这些疾病导致的心跳呼吸骤停、多器官功能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患者一旦有急病,不管是何种疾病,常常首选急诊科。在我们的统计中发现,急诊科接诊的病人涉及临床各科的疾病,服务的对象是内外妇儿等各科的任何年龄的患者,而且急诊的病人往往病情急,病情危重,如多发性创伤、复合伤、重要器官如心、肺、脑、肾的严重病变,以及溺水、中毒、触电等,往往不是某一专科的疾病,这就客观上要求急诊医生知识面非常广,要突破临床各科的局限,对各科知识掌握熟练,短时间内要判断出疾病的性质,确定抢救措施[2]。
2.2?急诊科医生必须熟悉各种危重病急救医学所需要开展的诊疗技术
从上面所统计的临床资料中可见,急诊科医生必须熟悉各种危重病急救医学所需要开展的诊疗技术,这些都涵盖了各个二级学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监护技术:(1)体温、呼吸、血压、心电图;(2)血气生化分析,如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饱和度、血液酸碱度、碳酸氢根浓度、二氧化碳结合力等;(3)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4)系统与分级监护等。
诊疗技术:(1)吸氧技术;(2)气管插管术、气管切开术;(3)机械通气技术;(4)深静脉穿刺置管术;(5)胸外心脏按压术;(6)电复律除颤术;(7)调温技术;(8)洗胃导泻术等。
2.3?急诊医学临床思维和临床决策决定了急诊医生必须具备全局的观念
急诊医学所涉及的领域远远超过其他临床专科,工作时要求急诊医生在资料和时间有限、病因诊断不明确的情况下做出合理的处置。急诊医生针对急危重症患者着重强调对目前患者体内病理生理状况的了解,了解各脏器功能的状况以及各脏器功能间关联,抓住目前最可能致命的、最严重的问题,同时注意寻找急性加重的诱因,并采取最简捷、最有效的措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干预,为进一步专科治疗赢得时间和机会[3]。与其他学科相比,这要求急诊医生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具备全局观念[4]。
2.4?未来发展的趋势:急诊医生必须是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医生
西方发达国家急诊医疗属于全科医疗,急诊医生必须是经过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专业急诊医疗训练以及急诊医疗危重症训练,并为对上述急诊患者进行初步认识、评价、处理与进一步处理安排的临床工作者[5]。而我国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少数医院才开始着手培养通科急诊医生。全科急诊与专科急诊相比有着鲜明的特点:(1)成本/效益比较低;(2)急诊总体处置质量较高,而单病种处置质量可能较低;(3)更有利于急诊管理;(4)学科体系形成快,但不易于接受。因此,所有急诊医生必须是一专多能的高级全科医生。
总之,我们认为全科急诊医疗的发展史21世纪急诊医学发展的方向,急诊医生与全科医学密不可分,急诊医生也应接受全科医学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较好的保证急诊科临床工作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 崔华中,邓利芝,陈丽卿,等.对我国急诊医学发展的思考与探讨[J].门诊管理,2004(12).
[2] 王一镗.面向未来 迎接挑战 促进我国急诊医学全面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20(11):629~630.
[3] 樊寻梅.面向21世纪的急诊医学[J].急诊医学,2002,9(1):3~4.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被分离之后,两者都取得了自己领域内的重大突破,这是以前所没有的,例如:预防医学证实了牛痘的危害,临床医学也证实了人类的抗病能力在逐年增加。但是,在不断的摸索和研究中,相关研究者也发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也开始制约起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发展,使得这两类学科的前进步伐受到了阻碍。其问题集中表现在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上,就像临床医学所能够取得的成就往往都是建立在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已经蔓延开的疾病方面,对于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方面束手无策;而预防医学则正好相反,其在研究那些可能发生的疾病时,越来越多的遇到与临床医学相关的问题,而对于与临床医学之间的相互交流的缺乏,导致了预防医学进展受阻,压力增大。同时,在现代社会里,医疗成本正在逐渐增大,也就预示着医学研究的成本也在增大,政府和社会企业、组织的投资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研究的要求,使得许多高成本的课题无法正常进行,而两类学科之间没有足够的交流,也使得成本降低的几率越来越小,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少,而政府和社会团体对于其研究越来越没有信心,常此以往下去就会产生恶性循环,使得相关研究进行得更加困难。
2整合发展
现代的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已经遇到了研究的瓶颈。双方存在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对方进行解决,因此,要想将这两类学科的科研进展的速度提高上去,就必须将两类学科进行整合发展。
2.1推动全科医学
由于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所研究的内容和对象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两类学科都各自在自己的道路上发展,使得其在自身的领域内越来越精通,而对于其它领域则相形见绌。因此,要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在研究中遇到的问题变得简单起来。另一方面,在整合的同时还要加大全科医学的推广速度,以社区医疗为基础,将全科医学广泛的开展出去,使得预防医学可以利用起临床医学在最基层的实践数据,而临床医学则可以通过预防医学研究的结果对一些流行病进行有效的预防,实实在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2.2结合教学内容
在工作上推广全科医学还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整合的问题,应该从教育着手,合理安排一些教学的内容,使得临床医学类的学生能够学习到预防医学的知识,也使预防医学类的学生能够获得临床实践的经验。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两类研究者只专精本门知识的问题,培养全面性人才,为在以后的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上的研究提供人才。
2.3国家推动整合
在医疗界自身改革的同时,国家也要协助改革的进行,政府应该对相关的研究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要创造各种条件,使得两类学科的研究人员能够充分的交流,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