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9 16:16: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学学生家庭教育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设置,使其家庭教育逐渐趋于边缘化。农村寄宿制小学的学制时间与普通学校一样,分为春秋两个学期。一般情况下,其春季学期为每年3月1日开学,7月10日放假;其秋季学期为每年9月1日开学,1月10日放假。学生在学期间的法定节假日,有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元旦节,节假日时间共计14天。其周末时间全年共计74天左右,寒暑假时间全年共计101天左右。以上三项节假日时间累计共189天。以一年365天计算,寄宿制学校小学生全年在校时间共计176天左右。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学生每周均从星期天下午入校,直到星期五下午才放学离校,中途不回家。也就是说,一年有近一半的时间,学生是在学校度过的。在这段时间内,其家长与孩子处于分离状态。由于家长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减少,空间距离拉大,因此,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这一学制设置,十分不利于家长与孩子间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致使其家长在孩子成长教育过程中的显性地位下降,影响力减弱。寄宿制小学的管理模式,在责任和义务上弱化了家庭教育。由于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全程食宿和相关教育,为农村家庭减轻了相应的负担,因此,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所关心的只是孩子回家后的衣食住行,很少过问孩子的在校情况。
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没有意识到,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课堂。寄宿制学校的产生,使学生家长一年中有近一半的时间,不仅不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家庭教育,也不用为孩子提供食宿等基本的物质生活保障,从而在形式和实质上,使其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一种“在家父母管,在校学校管”的不利思想。与此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文化水平偏低,致使其家庭教育文化含量缺失。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寄宿制学校小学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 在92位受访者中,有3.3%的家长表示没有听说过或者不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96.7%的家长听说过或者知道家庭教育这一概念,有76%的家长(包括没听说过家庭教育的)不知道如何开展家庭教育,只有24%的家长认为,自己能够进行家庭教育,但其对什么是家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却不是很清楚。家庭教育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完成的。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父母的教育行为是否得当,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化水平的高低,而其文化水平的高低,则直接与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成正比。所谓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是指家长在对孩子世界观形成上的有效影响力,对孩子的学习态度与方式的指导能力,以及提升孩子人际交往、认知自我等能力的总和。[2]家长文化水平越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含量就越高。调查发现,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拥有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人数为0,拥有高中学历者也只占到总调查人数的8.7%。家长文化水平的极度低下,严重影响了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庭教育的质量。我国目前有近6000万农村留守儿童,在一些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比例高达28.29%。
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主体是其祖辈。农村老年人多是文盲、半文盲,具有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凤毛麟角。他们不仅无法给予孩子充分的关注和照料,且其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法上,与现代社会严重脱节。由于孩子长期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缺乏应有的父母关爱,致使其对父辈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由于祖辈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道德修养的提升,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部分孩子不懂文明礼貌,学习成绩差,乃至性格孤僻。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侧重于道德伦理教育,往往将孩子的价值与家庭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美国教育学家科尔曼曾将孩子的家庭教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利用孩子的劳动力;第二阶段,将孩子的教育视为家庭投资;第三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受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农村地区儿童与其家庭之间的关系,往往处于科尔曼所谓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之间。相关实地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结论。据调查,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利用孩子寒暑假、周末等休息时间,让孩子为家庭干活,以减轻家庭生活压力;与此同时,农村地区的小学学生家长,往往将孩子入读寄宿学校的相关费用开支,视为家庭投资。对于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而言,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他们需要利用孩子的劳动力,以分担家庭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他们又强烈地希望,通过接受应有的教育,孩子日后能肩负起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由于农村地区小学生家庭普遍认为,孩子的价值,仅体现在其为家庭所做贡献的大小,以及其今后能否提升家庭的社会地位上,因此,在对农村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其家庭成员(家长)缺乏对儿童学习的有效指导和规划,致使其家庭教育始终无法达致科尔曼所谓的第三个阶段———孩子的最终学习成就与家庭利益关系不大(家庭对儿童的教育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只是专注于培育儿童)。
这严重制约了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受家长文化水平偏低,以及忙于生计等原因影响,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沟通甚少。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农村寄宿制小学低年级(1~3年级)学生,均是星期天由家长送到学校,星期五再由家长接回家。在此期间,其家长虽与老师见面的机会多,但是沟通很少。很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都认为,孩子只要在学校身体健康,不哭不闹就行,因而其很少给老师打电话,或者以其他方式,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至于农村寄宿制小学高年级(4~5年级)学生,由于其大多结伴上学回家,其家长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其除了参加学校指定的家长会之外,一般不会主动到校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部分家长因为各种原因,甚至无法参加必需的家长会。由于家校沟通不畅,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教育无法形成家校共同教育的合力。
二、对策建议
由于受历史传统、地理人文环境、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农村经济发展远落后于城镇地区。落后的经济,严重制约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与地区差距,使农民从为家庭生存的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如此,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才能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及充裕的经济能力,关注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充分发挥工会、团委、妇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应有作用,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开展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的活动。对此,可依托工会、妇联、团委组成专业服务队或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其力量,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开展定点定期帮扶,以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
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与城镇小学相比,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教学基础设施相对匮乏。自实施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以充分保障农村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在此基础上,相关教育部门除应继续在住宿环境、教学设备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的投入外,更应加强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其教师待遇,并为其配备必要的生活教师、心理教师、安保人员等教辅人员,以缓解农村寄宿制小学教育因教学基础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而带来的办学压力,使其为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帮助。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可借助民间力量,以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途径单一的问题。对此,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大力扶持各种非政府组织,为其提供相对宽松的制度和相关法律支持,使其成为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的有益补充,以助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要很好地解决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畅通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与学校沟通平台。家长学校设立的初衷,旨在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家长的教育素质,以促进家庭和谐幸福为目的。
据调查,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虽都开设有家长学校,但或因学校教学资源紧张,或因学校忙于学生教学管理,或因学生家长外出打工、生产生活繁忙等诸多原因,多所农村寄宿制中心小学从未开展过针对学生家长的相关培训和交流活动,致使其家长学校的实际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家长学校是联系学校、家长、教师、学生的重要纽带,因此,要切实提高农村寄宿制小学生家庭教育水平,应切实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家长学校,对学生家长进行相关培训与指导,以形成家校共建、家校共育的良好教育局面。
三、总结
关键词 小学 高年级 数学焦虑
1保定西部小学高年级数学焦虑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
通过三个问卷《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焦虑自评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问卷》、《数学学习家庭支持问卷》,从一般性数学焦虑情绪、数学考试焦虑、由他人引起的焦虑一个方面进行了统计,重点找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焦虑的原因。
1.1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
由数学焦虑的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学生会由于数学的一些符号、表格、公式和题型而出现紧张、害怕的心理,由于数学的枯燥乏味而厌倦数学。这根数学学科本身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密性、抽象性、逻辑性的学科,学习数学需要各个方面的技巧与能力。一直以来,数学的学习都为人们所重视,在各种考试中也占有较大的比重。于是,无形之中就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了许多压力。随着数学知识点难度的增加,学生甚至会畏惧数学,一看见数学题就痛苦皱眉,想要逃避。当学生不喜欢数学却又不得不去学习数学的时候,内心的焦虑情绪开始逐渐积累,直至形成数学焦虑。
1.2数学各学段考试的影响
数学是一门重要学科,在各个考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分值。在数学考试焦虑问卷结果分析中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数学考试本身就存在惧怕心理,尽管只是个当堂测验,尽管题型可能很简单。但学生对于自己数学成绩也抱有很大的期望,因此数学成绩稍有落差对于学生来说就很难接受,尤其对于耐挫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更是如此。这样的结果会使得他们在今后数学学习中存在失败的阴影。
1.3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影响
在数学自我效能感感问卷的调查结果中可以知道:学生自身数学学习能力的高低会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无论怎么努力数学成绩还是没有进步,从而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不到成就感,从而造成数学学习焦虑。
在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各方面的能力,例如:计算能力、推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方向感、立体感等等。这些能力的高低跟学生自身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生活环境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他的计算能力和口算能力从小就比同龄的小学生高。在考试中其答题速度就会明显比其他学生快。尤其是当一个班级中这一类人占小部分时,班级中激烈、紧张、快速的学习气氛会更容易使其产生数学焦虑。
1.4教师调控因素的影响
教师的因素没有在问卷中具体涉及,但在问卷调查过程中通过与学生的访谈和交流发现教师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课学习的兴趣度。
教师的各种行为不仅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有很大的影响。引起学生数学学习焦虑的教学行为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显性的(语言、动作方面),一类是隐性的(表情、语气、态度等)。显包括口头语言行为和实际动作行为。
2保定西部小学高年级数学焦虑解决方法及预防策略
2.1教师方面
2.1.1剖析学生数学焦虑根源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数学焦虑就应该首先应该剖析学生造成数学焦虑的原因。许多学生数学焦虑的形成都是由于某种情绪的积累。因此,让学生把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第二步,由教师帮其分析这些原因远远没有学生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消除学生的紧张消极的心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重新建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最后,教师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注意观察此类学生的状态,多关注,多鼓励他们,让他们觉得教师很重视他们,不会因为数学成绩而放弃他们。
2.1.2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
数学焦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能快乐的学习数学。创造愉快的课堂气氛,是解决数学焦虑的基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让他们敢于思考,敢于发言。在这种课堂氛围中,每个学生乃至老师都是平等的。教师不会因为某些人学习而偏袒他们。更不会因为某些人学习不好而讨厌他们。尤其是让那些天生不善言语的学生有了发言的机会,每个人都不用担心自己是否会被老师叫,是否会因为答错了而被老师同学看不起。学生可以抛弃一切心理负担,只在课堂上专心努力的学习。这样即使数学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也不会在内心积累许多消极情绪,也就不会产生数学焦虑了。
教师如何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用学生喜欢且容易接受的方式讲述知识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有效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打破数学焦虑的现状,降低学生的数学焦虑水平。
2.1.3降低竞争的强度
在前面的由他人引起焦]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几乎每一位学生都会存在由他人引起的数学焦虑。究其原因:和同学一起做题,同学做的快时,会感到紧张;在考试或其他比赛中的好胜心,会感到紧张;现在的教育考试制度中的排名次、争高低的潜意识,我也会感到紧张。无论是来自学生本身的竞争意识,还是学校、家长和社会的竞争观念都会对学生造成学习数学的巨大压力。这些压力在小学高年级学生中普遍存在,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根本上降低竞争的强度,淡化学生的竞争意识。这一点必须各个方面一起配合方可实现。
2.1.4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积极完成一件事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会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而且学生受到教师的表扬后会更加有学习动力。其次,教师应该客观分析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看到他们的不足,更应该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培养,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获得成功,从而获得自信。
他人的认可、鼓励和尊重可以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因此教师应该发现学生身上得到闪光点,并让他们得到很好地利用。
2.2学生方面
2.2.1学会自我调节
学生的自我调节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许多学生不能从数学焦虑中摆脱出来是因为之前的挫败感已经让他失去了信心,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过分的看低自己的能力。因此要学会自我调节。
首先要做的就是增加自信心。这一点除了外界给的支持与鼓励意外,最主要的是让自己从心里觉得自己可以学好数学,自己跟别人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学生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一步步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其次,自我放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先不要着急,要心理暗示自己这可能是一个特例,可以先把问题放下出去走走,换个思维才能更好的学习;第三,学会倾诉。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劣势,说出来并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不要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否则累计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严重的焦虑情绪。最重要的是有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也许现在你的数学学习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只要不放弃,每天都有进步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过程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大大降低数学焦虑程度。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注重自己的隐私,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想法说出来,尤其是一些会伤害他们自尊心的事。因此,让学生学会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很有必要。
2.2.2提高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
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对于数学焦虑有较大的影响。数学学习能力不仅决定了数学学习成绩的高低,而且影响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调查过程中可以发现有些数学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却很低,因此解决数学焦虑不仅仅是提高数学学习能力,更应该提高学生的自信和良好的应试心理。
学生不能因为一次的数学考试失败而否定了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认为自己不能学好数学。此外,有的学生应试能力较差,在平时数学学习过程中一直表现优秀却在数学考试中屡屡失利,从而确信是自己数学学习能力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自我效能感首先应该客观准确地分析数学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原因,不能一味否定自己的能力。
2.3家庭教育方面
2.3.1重视家庭教育
由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部分高数学焦虑学生的家长重视数学学习,但是实施力相对薄弱;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对于孩子数学学习不关注,顺其自然。可想而知,学生数学焦虑程度会受到更严重的影响。因此,重视家庭教育是从家庭方面改善学生数学焦虑的第一步。
利用现代媒体广泛宣传,家庭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家庭教育中家庭成员起主要作用,社会和学校要广泛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知道对子女进行教育是他们应尽的义务。我国宪法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只有家庭教育理念深入每个家庭。我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谈家庭教育。我们可以借用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和其他的社会教育活动,给广大家长提供具体的关于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使家长的认识水平和教育技能得以提高。
2.3.2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教一体”的教育模式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应树立大教育观,由单纯的学校教育向构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教一体教育模式。这就要求向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出新的改革和要求,使各方环境一致、协调,促进教育过程的科学性与系统性。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倡导以学校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依托,三方合作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在这种教育模式下,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严格的运行要求,科学的进行分工,明确每一方的任务,互相促M,互相补充,使三方形成教育合力,达到最好的效果。
许多家长有自己的想法和教育理念,可能会与学校的教育方法和原则有很大的出入。但是孩子该按照谁教的去做呢?这样下去,教育者越多反而会使教育效果越差。因此,这就需要家长和学校建立良好的都通渠道,形成教育合力,合作完成教育任务。
参考文献
[1] 熊建华.中学生数学焦虑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心理健康;生存质量;应对方式
家庭是儿童最早的社会化环境,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养方式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开始具有"成人感",尤其在应对方式上更有自我主观意识。生存质量又称生命质量或生活质量,是指个体生理、心理、社会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条件各方面的客观状态和主观感受。父母对子女而言,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给者,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领者、情感上的支持者,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对子女人格的养成、学习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本研究选取某市一中学的三百名学生。其中男女各150人。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高中生生存质量量表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量表,对三百名被试进行施测。
在实际理论中,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划分有多种,但应用得最多的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即民主性,父母对孩子采取爱而不娇、严格而又民主的态度;放任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不干预孩子做任何事,不把孩子要求放在心上,不了解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的事自己定,不过问或者很少过问孩子的学习;溺爱型,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视为掌上明珠,孩子的一切合理、不合理的要求和想法都帮他实现;权威型,这类家庭教养方式的家长说了算,无视孩子合理要求,不能容忍孩子犯错,过于苛求孩子把事做好,经常惩罚斥责孩子。
经过施测,结果显示,高中生生存质量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均相关,与母亲的教养方式在显著性水平更加显著。其中母亲的权威型或放任型教养方式不利于中学生的学校表现和个人发展。根据众多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生家庭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及家庭教养方式不同,其学生的生活质量状况差异有显著性,其中,家庭居住地为城市、父母文化程度较高及民主型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状况相对最好,而居住地为乡镇、父母文化水平低、溺爱家庭的学生生活质量相对最差。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也存在相关,其中父亲的教养方式与中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更加显著。结果显示,父亲越偏爱被试(溺爱型),被试在应对问题时越容易逃避,形成消极的应对方式。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等良好的养育方式对积极应对产生正面影响,而母亲的惩罚、严厉则对积极应对产生负面影响。父亲的过度保护和母亲的拒绝否认容易使学生产生消极的应对方式。中学生正处于半成熟时期,自尊心强,十分在意家庭和社会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肯定与认同,因此,在他们面对强大的应激源的时候,如果能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帮助,则会促使他们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合理地认识事物;而如果受到父母的责罚,则可能会使大学生产生自卑和压抑,导致他们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来回避家庭和社会。这个结果提示:孩子不仅需要母亲的温暖怀抱,更需要父亲的情感关系。
因此,通过研究我们会发现构建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十分重要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必须加强对父母的教育,提高其对养护、教育子女的认识,普及有关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帮助研究和解答问题,并帮助家长形成适当的家庭教养方式。如今,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正在逐步提高,亲子乐园、家长学校、家庭教育研究会等有利于家庭教育发展的机构孕育而生,广播、电视、图书报刊等宣传手段等传播家庭教育知识的途径也越来越便利。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正逐步走进千家万户。家庭教养方式的培养也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变得更系统化。总的来讲,民主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更有利于高中生形成良好的应对方式,提高其生存质量。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孩子不同特点、气质和个性来灵活变动家庭教养方式。要想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创造良好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2)树立正确的父母行为典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自我重塑,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之不足。(3)对子女错误行为的教导要适度。要确实了解实情,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着眼于实际的错情况,指出它的危害性,纠正其不当的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觉悟,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4)提高青少年受挫能力。要有意识的在日常生活中让子女经受一定的生活上的饥饿、辛勤的劳动等方面的锻炼和磨练,指导孩子直面挫折.克服挫折的恐惧心理,教给他们战胜挫折的法。(5)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有利于与青少年交流,也让他们在心理摇摆不定的情况下有所支持。与孩子经常沟通是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的最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教育文化功能;彝族;家庭教育;参与观察;深度访谈
一、 问题提出
作为我国人数较为众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青少年的教育问题直接关系着全民素质的提高。过去由于种种历史文化原因,彝族学校教育起步晚、发展缓慢,家庭教育可以说是当下的彝族文化传承唯一的“救命稻草”。建国后,随着全国材在各地学校全面推行,当地彝族社会渐渐认识到传承与保护民族文化之重要性,家庭教育开始由“失势”逐渐“受宠”,甚至出现“专宠”。因此笔者认为十分有必要对该群体家庭教育进行研究探讨。
二、 调查方法与被抽样调查地区及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一)调查方法。本调查主要采用访谈法,同时辅之以问卷调查法来达到较为深入的了解。设计的问卷分为两个部分,即对家长的问卷和对孩子的问卷两套,其设计思路均不同。问卷发放总数为240份,其中120份家长问卷,120份孩子问卷。回收问卷共计226份,问卷的有效率为94%,符合规定。
(二)被抽样调查地区及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云南丽江市宁蒗县彝族自治县,即“小凉山”,地处川滇交界处。现居12个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75%;2003年末,根据新的脱贫标准,全县尚有19.14万贫困人口,绝对贫困人口有6.28万,是典型的山、少、边、穷县。①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宁蒗县的大部分彝族至今一直保留着较为完整的原始民族风俗,极少受到其他民族的影响。这也是本次研究选取宁蒗县作为调查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调查选取宁蒗县的一所民族中学,从初中在校生中随机抽取了160名中学生,给他们及其家长发放了调查问卷。再从160名中学生中随机抽取8名学生样本,由两位调查者就相关问题依次进行深度访谈。
三、 结果与分析
家庭教育是指父母或家庭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社会要求,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②。因此要想对某一民族的家庭教育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必然涉及该民族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影响因素等。
(一)宁蒗县彝族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同的民族,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不尽相同。对于彝族而言,道德礼仪占据了家庭教育中绝对的优势。
受访学生林林一脸好奇的表情谈到:“在我家,每次过节,很多家族长辈根本不关心我们的学习成绩,反而经常讲‘要好好做人,否则…’之类的话。”
对于生活在这个小县城的彝族来说,家族长辈会借用民族历史传说或者寓言故事,告诉他们“以后不要做什么,又或者一定要怎么样,否则…”,以或禁止性或命令式的语句约束孩子平时的行为表现,包括道德礼仪、生活技能、婚姻生育,极少提及学习成绩。
(二)宁蒗县彝族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每一位父母都想要为自己的孩子创设并提供最好的家庭教育,但这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太多因素的相互磨合、协作。笔者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影响宁蒗县彝族家庭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大体包括家长受教育水平、家长的职业、家庭的经济收入、家长的教养方式这四个方面。
(1)家长受教育水平。按常理来说,家长的受教育水平必然影响家庭教育实施效果。学生芹芹始终活泼爱笑。而当笔者以玩笑式的语气问及其父母时,她似乎刻意收起微笑答道:“小学的时候,我的阿哒、阿莫就告诉过我,将来呆在这大山里头只要有力气就不会饿死,我天天回家都要照顾弟弟,好让他们去田里收土豆,”说完,善良的女孩儿似乎习惯了用笑脸掩盖一切,强忍泪水笑对笔者说:“我也知道阿哒、阿莫每天都很累,一直用土豆养我跟弟弟,但是我上完初中就可以出去赚钱,他们就……”那一刻,在场的所有人在芹芹故作坚强的笑声中感受着鼻尖的阵阵酸涩。
而受访者雯雯的情况正好相反。雯雯爸爸大专毕业,妈妈高中毕业,在当地绝对算得上知识分子。“阿哒、阿莫从小就教我认字,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就跟我说,要想翻过我们家门口的那座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只有现在好好努力才行。”只见雯雯一边用手比划着自己想象中的“山外”,一边不停地点头暗自鼓劲。
很显然,故作坚强的芹芹与自信满满的雯雯,同样的花样年华,却在感受着不同人生观、价值观,选择了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
(2)家长的职业与家庭的经济状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家长的职业、家庭的经济状况都与家长的学历层次呈非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当然,这也并非绝对如此。从访谈的结果来看,两者对家庭教育的影响机制也并非只有一种选择。有些受访学生的访谈记录告诉我们,正因为他们的父母受教育水平、职业以及经济状况不太理想,便更加不希望自己孩子今后也走得这么辛苦,这些家庭中父母常对孩子学习上严格要求,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3)家长的教养方式。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直接导致孩子个性上的缺陷。有些表达出“孩子不打不成材”倾向的受访父母一般比较暴力,家长专制更容易导致孩子的逆反心理。还有几位受访学生由于家长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孩子精神压力过大,即“欲速则不达”。
四、有关宁蒗县彝族家庭教育调查研究的反思建议
(一)家长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孩子是一件复杂的事。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直接影响着家长教育的顺利开展。文化素质高的家长能够做到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并结合孩子的身心特点来展开对孩子的教育。
(二)家长应注意给孩子树立榜样。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只要家长能在生活中为孩子做出表率,同样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三)家长应尊重孩子,客观地评价孩子。家长应该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将过高的期望强加于孩子身上。家庭的民主氛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孩子学会关心、感恩和尊重他人。而这里首先需要父母尊重孩子,愿意平等地和孩子交流,客观地提出期望。
(四)积极改善亲子关系。要改善亲子关系,为父母和孩子的沟通提供和谐的环境。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兴趣培养和人际交往情况,通过家校共同努力,正确把握孩子的成长方向,给孩子恰当和及时的引导与帮助。
注解:
【关键词】教育 思维 创新
教育不仅涉及个人自身的利益而且关乎国家的发展,良好的教育方法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石,在国家大力倡导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有许多新型的教育方法诞生,下面作者就简述一下自己在中学教育方面的一些看法。
一、端正心态、树立信心
心态往往决定一个人的成与败,良好的学习心态将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时候,优等生与次等生的差别不在于智力而在于面对学习的心态,因此,端正学习心态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要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在现代教育中有很多学生都不知道他们是为什么在学习,换句话说,学生不知道自己在为谁而学,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一直感到很迷惑,因此,要让学生具有“为自己而学”的心态。
信心也是人们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那么他也就失去了50%的成功机会。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信心也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树立学生“我能行”的信心;其次,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要提高学生“坚持不懈”的品质。当学生具有“我能行”的信心、“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品质后,他们就可以拥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学习中将会刻苦努力,奋勇向前。
二、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一般包括两种环境:一是学校教育环境,二是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哪一个更加重要是很多人都在争论的话题,有些人认为,学校教育重要。但另一些人认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因此家庭教育更为重要。然而,事实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一样重要的,它们所发挥的作用是无法相比的。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清楚一个道理,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教育,虽然教育方式和方法不同,但是最终的目标都是相同的,都想让孩子成为有用的人。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对教育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新的概念,学生的发展目标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如果只重视知育而忽视德育 , 不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 , 那么 , 我们培养出来的人 , 将是有知识没有品德 , 有外表没有内涵 , 有幻想没有理想 , 有现在没有未来的人,这将给社会的发展造成可怕结果。所以,今后在学生的教育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努力的走出以往的误区,以平等的心态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在更好、更和谐的环境下不断的进步。
尽管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是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学校教育必学得到家长的支持,同时家庭教育需要学校教育的指引,二者是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然而,就我国目前的中学教育而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的制约关系,也就说家长抱怨教师和学校教育不负责,反过来,学校和教师认为家长在学生的教育中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其实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这种既联系又制约的关系对学生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因此,为了让孩子有和谐、健康的教育环境,家长和教师应该学会换位思考,两者之间要加强合作与沟通,这样更好的帮助学生发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仅可以帮助其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且学会如何将知识融会贯通。从实际情况分析,影响思维积极性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创新是否感兴趣。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创新的兴趣,教师首先应该具有创新意识,通过设计活跃生动的课堂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教师和学生得到充分的互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搭建一座心灵的桥梁;与此同时,教师讲课应该深入浅出,用简单形象的比喻帮助学生进行问题的分析与理解,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另一个关键点就是培养学生多动脑思考和建构问题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其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大胆质疑,充分肯定其提出的建议并且引导学生在有利的一面进行更深一步的思考,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将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提升。活跃、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可以进一步活跃学生的思维,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发现问题,并且对学生进行分组,使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共同合作解决问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全面的素质发展,综合各方面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何文娉,吕美燕,刘婷,朱丽.影响家校合作发展的因素综述[J].商 ,2014(15).
关键词:家长; 思想不重视; 有耐心; 关心; 教育方法
我国实行义务教育以来,整个教育的方向也作了重大调整。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新课标指出数学教育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课改以来,广大少数民族农村数学教师反映最明显的就是由小学升入初中以后的学生数学基础所表现出来的两极分化特别突出,就拿某回民乡镇来说,升入初中的学生只五分之二刚刚达到了及格分数线。也就是有百分之六十几的学生数学成绩是不达标的,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毕业考试数学只考了几分,十几分,这样进了中学很快就成了“学困生”,因此我认为必须重视数学的“学困生”的问题。通过几年数学教学过程中总结了出了的几点心得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民族乡镇的学生出现众多“学困生”的原因
1.学生的家庭情况较复杂
据这几年的工作,针对全校12个班的调查该回民乡镇每个班里有10%左右的孩子是单亲家庭。有些孩子双亲离异后不管孩子,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看。还有30%左右的学生家长在外谋生,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亲戚照看.还有一部分的家长有不良嗜好,根本管不住孩子无法教育孩子。
2.家长对待学生学习的思想不重视,学生从小学就没有养成学习良好习惯。
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吃不饱,穿不暖的现象已经不复存在了,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较低,许多学生由于家长们也因爱不由自主放纵了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好吃、贪玩、没有生活目标等等。这此坏毛病被带到学校,造成上课时做小动作,不注意听讲,更不主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回家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该背的概念和公式不去记,更不听老师善意的批评和同学的劝告,学习目的不明确,整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自然成为了学习上的“学困生”。
3.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上数学兴趣不大。
中学数学是较为枯燥的一门学科,多数农村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没有兴趣学数学。而“兴趣又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的学生由于基础差,成绩落后,家长和老师不能及时地给予帮助,用不恰当的方法去批评,指责。这样使他失去了信心,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和厌学等情绪。上课也不愿意多看老师一眼,更谈不上发言,和同学不能主动沟通,也不愿意参加任何学校开展的活动。变得自卑、孤僻,对数学厌烦,对老师反感。长此以往,成绩越来越差,很自然就成了“学困生”。
4.学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的积累,学过后不注重课后反思。
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的逻辑性强,如果学生在某个知识点出现了断层,不具有必备的知识和经验,孩子的学习就非常的困难。如有的学生在小学时连混合运算都做不好,到了中学怎么能学好有理数的加减呢?加上中学课程明显比小学的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负担。对数学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的掌握和应运,导致了学生刚入学就出现厌学的心里,从而数学成绩一落千丈。使整个班级的学习气氛不浓,再加上学生又在逆反期较严重的时候。故意和老师做对,那是班级管理都会受到影响。
5.由于没有升学压力,许多家长和老师对小学基础教育不重视。
根据我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了解,有的家长和有些老师小学数学教育存在根本上的问题就是不重视。认为小学教育不重要,甚至有的老师认为反正小学好学坏都要升入初中的,有些老师开始工作非常认真管理学生学习,但有些少数民族家长非常护自己孩子。不听老师衷心的劝告,肆意放纵孩子的不良习惯。老师有时管理学生严厉一点就找老师的麻烦,还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坏话,使好多老师心里非常委屈,这样就对教学热情逐步丧失,再加上现在的素质教育,对他的教学成绩也不作明显的考核。所以有的小学教师也不能够引起重视你学我就教,学不学有你。导致有的学生在小学时就成了“学困生”。
二、找准原因因材施教,减少乡镇“学困生”数量。要及时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有方法如下:
1.了解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做到对班级学生的情况详细了解。和家长搞好关系,平等的看待每位家长。潜移默化的转变家长教育孩子的学习理念。
家庭是社会的小岛,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社会栋梁起于家庭的苗圃。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又是孩子的终身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它关系着孩子的前途命运,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团结,更关系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因此,和家长互相交流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意义重大、刻不容缓。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好似汽车的前后两个轮子,相互依赖,缺一不可。学校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予以配合,而家庭教育的好坏又影响着学校教育的顺利实施。因此,老师、家长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努力使学校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⑴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地位。
家庭是天然的学校,是人生的第一舞台,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起点。孩子在家庭中接受父母的启蒙教育,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是在父母的直接培育下才得以实现的。家庭教育搞得好,孩子有出息,给父母带来的安慰,给家庭带来的幸福是难以言喻的;家庭教育一旦失败,则其给家庭带来的阴影和造成的伤害是长期的,甚至是永久的、无法弥补的。
⑵办好家长学校是提高家教水平的重要途径。
家庭是育人的摇篮,做家长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出息,起码不学坏,所以每一位家长都不会轻易放弃教育子女的权利和机会。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有部分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上往往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甚至是错误思想,因而在实施家教过程中经常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严重的还会酿成难以挽回的人间惨剧。教育子女差不多是家长天天要做的事,但怎样才能避开家庭教育的误区,把孩子培养成人成才呢?这里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办好家长学校,任课教师一定多于家长接触,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改变民族家长对待教育思想的改变,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2.做一个有耐心、能够关心学生的老师,这样你就是一位受学生喜欢的老师。
⑴端正思想,帮助“学困生”改变学习态度,树立良好的学习目标。
时刻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老师时刻在关注他们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思想上有很大的希望。还要他们知道“学海无涯,苦作舟”道理,任何事都必须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收获。让学生要有不怕苦的精神,教师也可以在班上开展一些有趣味性的活动。如:讲名人故事,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未来,理想等,培养他们树立起远大的人生目标。了解他们的现有家庭情况,和家长一起给他们如何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以及家长为了能使他们生活得好一点,所以他们不辞辛劳地工作,目的是要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多掌握点本领,将来才能使自己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上有立足之地。
⑵尽量创造机会,多多鼓励“学困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学习经验不丰富,知识面有断层等等,所以学起来很困难,很吃力。教师要在课堂上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对新课一开始要尽量讲得浅而易懂,然后再层层递进,包括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练习的设计等等也要照顾“学困生”。例如:我在上几何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我举了例子,一位同学发现前面商店,有二条道路可以走,一条是水泥路要拐弯,另一条是小路直接到。结果所有的“学困生”都说走小路快,其实他们都明白。然后我再加以理论解释。这样他们就很容易地掌握了,使他们感觉到学习也并不是很难的,这样给他们树立了信心。并鼓励他们说,只要你们能认真听讲,多动头脑,好好地学,相信自己会学好的。
⑶消除疑虑,密切关系学生,做到不放弃,不抛弃每一位学生。
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滞后,使“学困生”自卑心理加重,老师要对他们倾注真诚的爱,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兴趣引导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到老师可亲,可信,可敬。记得班里有位女生得了中耳炎家长没有及时的治疗,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清楚。当我得知后给学生买来了一些消炎药和治疗中耳炎的药水,后来女生从五十多分上升到八九十分。我在班里表扬了她,成绩一直保持着优秀。做为老师要有发现的眼光,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消除他们心理障碍。如有的同学数学差,但他的语文写作好,有的音乐,美术好等等。哪怕他有一些微不足道的“闪光点”,或是有一小点进步,都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尝到甜头,从而使他们端正态度,树立自信,热爱集体。“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只要老师付出真诚的爱,就一定能得到学生的回报,一分温暖定能换来学生的十分热情。
4.正面引导,以理服人,在教学工作中把教学工作做到细致。
由于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有的学生犯了错误还不知不觉,对待这种学生,绝不能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等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去解决。因为这样做,很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敢怒不敢言”,使他们的心态扭曲,一但产生逆反心理就很难沟通了,甚至会出现精神问题。只有坚持正面教育,用民主,说服的方法耐心细致地做工作,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认识,启发他们的自觉性,帮助他们改进不足。
5.准确的分析学生,了解学生各个方面做到“因人施教,因势利导”。
教师需要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收到实效,进而对每个“学困生”的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因人施教。如对自卑感较强、自暴自弃的学生,教师首要的就是要善于发现和肯定他们的优点,使他们重新培养和树立自尊心、自信心和进取心。例如:我班有个学生从小因母亲是外地人,在他很小时候就出走了,父亲又经常赌博和酗酒,所以很少过问他,这样导致他性恪孤僻,不愿接近老师,不参加任何集体活动。我就经常给他创造和同学们在一起聊天的机会,我还让他担任小组长,自己用钱给他过生日,让他尽快融入集体,所以对待这种“爱缺乏症”的同学一定要利用师生之爱,同学之爱关心他,温暖他,便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对自尊心较强,能力也较强的玩皮同学,老师切不可排斥和孤立他们,一方面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要提出严格要求,让他们经过锻炼转变和提升自己。对那些态度冷漠,对同学老师和班集体有对立情绪的学生,老师要特别关心和亲近他们,给他们以温暖,爱护和帮助,与他们建立深厚感情,以情入手来转化他们。做这些“学困生”的感化工作,老师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样才能收到成效。
三、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标准,争取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
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经历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地以教师或家长的“权威”去迫使他们这样做。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做教材的主人,做教材的“鉴赏者”和“开发者”,也就是教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因为教材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的基本素材,它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了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和主要的数学活动机会。它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另一方面教材无论如何更新,总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而教师教育智慧的发挥,知识的不断更新,对教材的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才能使教材显示出它的生机与活力。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设计合理的教学过程,创造性地、深入浅出地、积极主动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使之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转化。
教之道,德为先。学校德育工作作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抓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树立良好的校风、校纪,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极为重要的。我校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工作中,坚持“为了师生共享成功,让规范管理一切”的办学理念,真正把我校德育工作抓落实,抓出成效,主要做法有以下几点。
一、明确责任,健全学校德育管理体系,调动德育工作者积极性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校建立了校长室、政教处(团委)、班级三级管理网络,由校长、分管校长、政教主任、团委书记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同时,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充分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
二、加强学习,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教育理念与时俱进。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更新观念重点体现在一个重视、两个克服上,即学校教育不仅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克服形式主义倾向;更新人才观念,克服用一个模子培养人才的倾向。树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观念,树立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通过教育、培养、训练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教师要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学生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三、开展活动,落实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确保德育工作实效。
在德育工作中,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最基础的两项工作。爱国主义教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学生的行为规范则是由不经常的道德行为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我校根据实际,结合《南通市初中德育活动课程》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要求,制定了学校德育内容体系,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将工作落到了实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每学期开学,我校第一个月工作安排的重点就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训练。我们还制定了《海陵中学学生一日常规》、《文明班级考评细则》等,还针对新入学的学生进行入轨训练,寄宿生进行内务整理训练,这一切起到了很好的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进快融入初中学习生活,有效推动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我校联系实际,注重教育的内涵,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紧紧抓住教育契机,求得教育实效,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抗震赈灾中,各种献爱心活动和弘扬“抗震精神”的活动层出不穷;组织学生参观县七战七捷博物馆;清明节的向革命先烈学习活动轰轰烈烈;每年的社会实践都带领学生走进社会福利院、参观海安工业园区,培养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文化走廊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做好学生开学第一课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荣誉感。每年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学生的书画展、演讲比赛、征文展等活动都成为我校学生的精品活动。
四、综合研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合力,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协调一致,密切配合,施行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一致性教育。开辟家校联系的网络渠道,发挥其助教功能: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和更新家庭教育培训资源,推介家庭教育的成功案例和先进经验,组织家长相互交流家庭教育的心得体会;同时,接受家长预约,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
五、实施“主体性”德育,创海陵教育特色。
我校的德育特色主要是:实施自管育人、活动育人、目标育人的“主体性”德育。
1. 自管育人
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健全自主管理制度和评价细则,在教师的指导下实施学生自主管理。自主管理组织主要是年级部学生常规考核小组和班级一二四合作小组,管理内容是卫生、集队、集会、就餐、住宿、做操、上课、自习、作业等。
2.活动育人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步,在活动中成长。主要活动是“争先创优”、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艺术节、校运动会、升旗、主题班会、社团、各类比赛(作文、英语口语、文字录入、演讲、小发明、科学小实验)等。例如我们 将“三好标兵”评选 与“争先创优”活动相结合,制定活动方案,首先在班级开展活动、然后再同一年级开展评比、最后在到学校层面上进行评比。
3.目标育人
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学期初组织学生学习《海陵中学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细则》,对照细则制定努力的目标,学期中利用一二四合作小组初评,学期末终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