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血糖预防方法

高血糖预防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3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血糖预防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血糖预防方法

篇(1)

关键词:骨折;高血糖;护理对策

骨折是指由于外伤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质部分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骨折患者合并高血糖病在临床上较多见,与患者外伤后应激性血糖增高有较大关系。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很高,但是缺乏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靶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中缺乏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分解加速。特别是高血糖致使血液黏度高,容易长成血栓因子堵塞血管和侵蚀血管,造成大血管粥样硬化,使血管腔变窄,加之微血管病变,导致皮肤黏膜。致使细菌移位从而增加伤口感染机率,使骨折延迟伤口愈合。特别是需长时间卧床休息,做好临床观察护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早日康复的关键。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科于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48例,其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17岁~68岁,平均(51.5±12.5)岁。上肢骨折15例(其中肱骨8例、尺桡骨4例、指骨3例),下肢骨折33例(其中股骨颈6例、股骨干10例、胫腓骨10例、髌骨4例、骨盆3例);骨折前有糖尿病病史者23例,骨折后应激性高血糖者25例。

1.2  治疗方法:48例患者中,有40例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8例采取保守治疗。根据监测到的血糖、尿糖进行血糖控制,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或尽早使用胰岛素,使患者血糖控制满意。

2 结果

4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手段和相应的护理措施,4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状,1例8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

3 护理体会

3.1  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把患者当做自己的亲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向患者和家属一对一的个性化随机教育,讲解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和意义。患者病程长,易出现焦虑、悲观情绪,及时鼓励患者。让乐观开朗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教,介绍治愈成功的病例,有效利用家庭及社会支持,为患者营造良好的家庭休养环境,增强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发放印制《糖尿病相关知识手册》,制作温馨提示卡、播放光盘等便于患者理解掌握有关高血糖病的知识,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1]。

3.2  饮食指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的患者食物组成和分配为:碳水化合物约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20%;脂肪含量约占总热量的25%~30%。主食的分配应定量定时,少量多餐、口味清淡。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要特别注意进食高钙、富含Vit D、适量磷的均衡饮食,辅助骨质疏松药物,以增加骨密度及强度,促进骨折愈合[2]。

3.3  功能锻炼: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术后功能锻炼能很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其康复。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轴式翻身方法,3~4周后指导患者行五点式腰背肌练习;下肢骨折患者可作股四头肌收缩动作,使整个下肢肌肉用力后再放松,但不一定使膝关节屈曲。踝关节骨折患者可作一些足趾背屈动作。骨折临床愈合后,在他人保护下离床由不负重活动逐渐过渡至半负重、全负重状态,以确保安全。正规功能锻炼极为重要,积极有效功能锻炼可能让患者恢复如初,反之,可能让患者报憾终生[3]。

3.4  预防并发症及低血糖:骨折并发症主要为伤口裂开、皮肤坏死、感染,其发生可能与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时机的选择、手术熟练程度等有关。鼓励患者经常进行深呼吸、有效咯痰,定期为患者拍背排痰,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患者由于限制、活动减少、手术致使静脉壁损伤,加之高血糖对血管的损害,均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时根据患者血糖值调整胰岛素用量。高血糖患者极易因胰岛素使用不当会出现低血糖,如出现虚汗、脑晕、心跳加快、眼冒金花、手足发麻、烦躁、性格改变、昏迷等。教会患者及家属相应急救处理方法[4]。

3.5  出院指导:告知患者定期复查的重要性,患者回家康复期间应在医生指导下正规用药,定期监测尿糖、血糖。合理休息,劳逸结合,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焦虑和运动。糖尿病患者常发生疖、痈等化脓性感染,可反复发生,有时可引起败血症或脓毒血症。糖尿病患者,要加强自身防护,控制血糖、体重、规范饮食、坚持适当运动,防止皮肤破损。生活要有规律,保持心情开朗,控制饮食,加强股四头肌、踝关节、腰背肌等功能锻炼。选择合适的运动,如散步、体操等,控制血糖,使骨折处早日完全康复。

总之,对于骨折合并高血糖在临床上是一种疑难病,骨折急症使原有糖尿病加重,糖尿病又会加重创伤对机体的损害,影响骨折的愈合。临床上除针对骨折采取治疗措施外,还积极控制血糖,精心的临床护理对于糖尿病合并严重皮肤感染患者疗效显著,能减轻患者的痛苦,预防各种并发症。指导患者正确功能锻炼方法,科学饮食控制血糖促进骨折愈合,做好出院指导,使患者顺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4 参考文献

[1] 徐志慧.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0,6(1):44.

[2] 宋文军,吴凤英.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6(1):12.

篇(2)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 高血糖 高甘油三酯 高胆固醇

中图分类号:R446.1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老年人高发病之一,π难管疾病来说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对于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老年人要做好该病的预防。高血糖、高血脂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导致老年性疾病的重要因素。加强老年人员血糖、血脂监控与干预,对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很有必要。慢性病全称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它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且有些尚未完全被认识的概括性总称。在慢性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极多,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老年人的血糖、血脂的监控与干预,积极预防老年性疾病的发生。我们通过对本社区1131名≥65岁老年人的血糖和血脂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其高血糖和高血脂的分布情况,为慢性病的预防提供支持。

1资料和方法

1.1检测对象

本社区≥65岁老年人1131名,其中有男性585名,女性546名。根据性别,分别统计两组人群血糖和血脂实验室检查结果。

1.2检测方法及仪器

1131名老年人进行空腹采静脉血3-5ml,并分离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血清血糖(GLU)、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测定。GLU采用己糖激酶法,TG采用甘油磷酸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TC采用胆固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偶联法。

1.3判定标准

GLU≥6.1mmol/L为高血糖,TG≥1.7mmol/L为高甘油三酯,TC≥5.7mmol/L为高胆固醇。

2结果

2.1不同性别检测结果情况

由表1可见,本社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高胆固醇情况(P0.05);对于高甘油三脂(TG),男性组低于女性组(P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称为冠心病,冠心病的范围可能更广泛,还包括冠脉炎症,栓塞,痉挛等因素导致管腔狭窄或者闭塞,临床中,常分为稳定性冠心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本病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但认为与高血压、高脂血症、高粘血症、糖尿病、内分泌功能低下及年龄大等因素有关。而本社区中老年人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情况均较高,检测的指标水平以及发病率高于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的结果,同时也高于卫生部2008关于《血脂异常与心肌梗死和脑血栓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中血脂异常的情况发病率。

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而且平均每年以1000万左右递增。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最高。据统计,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因心脑血管疾病每年死亡近300万人。心脑血管疾病是严重影响中、老年人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因此我们要积极采取综合的防控措施,及早检查,及早发现,及早干预,及早规范治疗。同时,也要对社区中的老年人进行反复多次的老年慢性病知识宣传。提倡平衡饮食,适当锻炼,合理控制血糖、血脂水平,以预防和干预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减轻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晚年的幸福指数。

基金项目:襄阳职业技术学院2016-2017学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编号:XZYX2016003)。项目负责人:周靓;指导教师:陶永平,孙莉。

参考文献

篇(3)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均容易出现餐后高血糖,这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如上海地区的糖尿病调研显示,在高血糖人群中,88%的患者伴有餐后血糖升高;而在西方人群,这个比例仅为57%。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餐后血糖老控制不好?这样下去危害大吗?如何才能控制好,应该控制在什么水平呢?

餐后高血糖原因多

餐后高血糖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原因:

进餐后胰岛功能缺陷,分泌胰岛素不足。

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减弱。

消化、吸收加快,血糖急剧升高。

进餐量增加,摄入升糖太快的食物如粥类等。

其他。如餐后某些升高血糖的激素分泌增多,肝脏里储存的葡萄糖不听指挥,跑到血液里。

餐后高血糖危害大

餐后高血糖,不仅仅是血糖急剧升高,还带来血糖的波动,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首当其冲的就是对胰岛β细胞的毒性,加重胰岛素分泌障碍。

其次是遍布全身的血管受伤。无论是分布于眼底、肾脏的微血管,还是来自心脏和大脑的大血管,餐后高血糖及随之而来的血糖波动容易造成血管硬化,形成血栓,引起相关器官缺血缺氧,导致视网膜病变、冠心病、脑梗塞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

另外,餐后高血糖及血糖波动还会影响老年人整体认知,导致执行和注意力障碍。

控制标准因人而异

那么,糖友餐后2小时血糖应该控制在什么范围最合适呢?这要因人而异,结合病情和社会因素,在尽量减少低血糖的基础上,逐渐平稳安全地使血糖达标。

一般而言,糖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7~12mmol/L即可,年龄大或低血糖风险高、预期寿命短或医疗条件差或独居者,餐后2小时血糖不宜低于10mmol/L;而病程较短、年龄较轻,且无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严重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好控制在7.8mmol/L以下。

3招让血糖不“高”不“低”

面对“万恶的”餐后高血糖,糖友要避免高血糖,但又不能出现低血糖,即让血糖“高”不成“低”不就,不出现剧烈波动,这样才能让整体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良好,有助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对血压和血脂的控制也有益处。如何做到呢?方法不外乎饮食、运动和药物。

饮食:首先应在医生指导下按身高、体重及活动量确定饮食方案,定时定量。在种类选择上,宜选择升糖能力较弱的食物,如低脂肪饮食;宜食用粗杂粮,少食用精细粮,以食用非发酵面、半发酵面的主食为主,粥类少食为宜;食用根块类食物如土豆,应选择炒食方法,避免蒸或制成泥。如出现餐后高血糖、下一餐餐前低血糖,可在医生指导下分餐,例如早餐后高血糖,中餐前低血糖,可将早餐三分之一留在上午10点进食。

篇(4)

【关键词】 喀什; 糖尿病; 高血压; 基线调查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05.073

高血压、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的疾病,是严重危害城乡居民健康的疾病[1]。喀什市自2010年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启动,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防治工作已逐渐展开。本次对喀什市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现况进行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基线调查,从而获取笔者所在市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危险因素的详实数据,为喀什市居民今后高血压与糖尿病的防治提供宝贵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喀什市乡镇街办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根据喀什市的实际情况,在经费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加样本含量,预计调查居民3000人。

1.2 方法 抽样方法:喀什市辖区内有6乡2镇4个街办,采用分层整群抽样首先随机抽取1个乡/镇和1个街办,在随机抽取的乡/镇、街办的每个社区和村里,按年龄段分组,35~45岁、45~55岁、55~65岁、65岁以上四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随机抽取适当人数。血压检测:患者检测血压前30 min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 min。医师将血压计汞柱开关打开,汞柱凸面水平应在零位;被测上肢(通常为右上肢)、伸开并外展45°;将血压计袖带缚于上臂:气囊中部应对准肱动脉,袖带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测得血压数值。血糖检测严格按照血糖检测仪器的相关要求,测量所抽样居民的血糖值。

2 结果

此次调查居民3388名,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发放问卷3388份,剔除无效问卷137份,有效问卷为3251份,有效率为95.9%,其血压和血糖相关情况如下。

2.1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收缩压情况分析,收缩压≤139 mm Hg为2494人,占76.7%;收缩压140~159 mm Hg之间524人,占16.1%;收缩压160~179 mm Hg之间153人,占4.7%;收缩压≥180 mm Hg者65人,占2.0%;有15人血压值缺失,占0.5%。

2.2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舒张压情况分析,2391人舒张压值≤89 mm Hg,占73.5%;400人舒张压值90~99 mm Hg,占12.3%;324人舒张压值100~109 mm Hg,占10.0%;舒张压值≥110 mm Hg者118人,占3.6%;有18人舒张压值缺失。喀什市居民收缩压有76.7%为正常值,有22.8%居民收缩压值≥140 mm Hg;居民的舒张压值73.5%小于89 mm Hg,属于正常范围,但有25.9%的居民舒张压值超过90 mm Hg,属于高血压患者。

2.3 喀什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慢患者群基线调查3251人血糖值情况分析,血糖值≤6.1 mmol/L者2377人,占73.1%;有308人血糖值6.1~6.9 mmol/L之间,占9.5%;有377人血糖值≥7.0 mmol/L,占11.6%;有189人血糖值缺失,占5.8%。由此可知,喀什市居民的血糖值有73.1%趋于正常,有11.6%的居民血糖值超过7.0 mmol/L,为高血糖患者。

3 讨论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当人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超过正常值,就属于高血压的范畴[2]。高血压若治疗不当就会病变成为较严重的脑中风、心肌梗死和肾功能衰竭等常见高血压合并症[3]。而糖尿病(diabetes)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长期的高血糖使全身各脏器及组织发生病理改变,当然高血糖的危害远不止这些,高血糖后果严重,危及生命[4]。控制血糖波动,糖尿病患者要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实行生活方式的干预,自我管理及合理治疗,让血糖、血压、血脂获得长期控制,就可以显著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次对喀什市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线调查,充分了解和掌握健康的基本情况,发现居民高血压和高血糖比率都超过20%以上,情况不容乐观,应该引起广大居民和相关部门广泛重视。在调查中,居民产生高血压和高血糖的危险因素:(1)居民饮食中对咸食的喜好。本次调查中有1329人对咸食的喜好,所占比例为40.9%。(2)生活不规律、睡眠不充足。本次调查中有2058人表现生活规律、充足睡眠,所占比例为63.3%。(3)对动物肝、脑、骨髓、乳脂等食品的喜好。本次调查中人数为1838人喜好动物肝、脑、骨髓、乳脂等食品,所占比例为56.5%。(4)蔬菜、水果等食用情况,本次调查中蔬菜、水果平均一天内能吃上半斤左右的人数为1716人,所占比例为52.8%。(5)吸烟史。本次调查中,不吸烟的人数为2760人,所占比例为84.9%。(6)饮酒情况,本次调查中,不饮酒的人数为2958人,所占比例为91.0%。(7)工作或生活压力的情况。本次调查中,很少感觉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数为1545人,所占比例为47.5%,其次为从未感觉工作或生活压力很大的人数为694人,所占比例为21.3%。(8)身体锻炼情况,本次调查中,偶尔锻炼身体的人数为1202人,所占比例为37.0%,其次为不锻炼身体的人数为1153人,所占比例为35.5%。由此可以分析出喀什市居民潜存高血压和糖尿病的人数还比较多,必须引起疾控部门关注,持久性地做好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预防宣传,普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并做好相关防控措施,确保绝大多数居民的身心健康,这是神圣责任和使命。通过本次对喀什市辖区居民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基线调查,客观地掌握居民的健康数据指标,为笔者所在市下一步防治工作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取得可喜的工作进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慢性病的流行与防治对策[J].国疾病预防控制,2005,13(1):1-3.

[2] 孔灵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社区卫生服务[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1):35-38.

[3] 顾素玲,朱银潮,乐依萍,等.宁波市镇海区社区居民高血压干预前后KAP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05,5(17):9-11.

篇(5)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 防治 血糖异常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08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082-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在2009年~2011年间收治的脑血管病人69例,年龄40~80岁,平均年龄54岁;患脑血管病前有糖尿病者11例,换脑血管病后3个月至3年间患糖尿病者27例,其中二次患脑血管病后有糖尿病者19例。

1.2 方法。患者入院24至48小时内检测其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肝肾功能以及血脂等指标,并测血压和体重指数;如空腹血糖>7.0mmol/L而糖化血红蛋白正常者考虑存在反应性高血糖的可能,可暂不服用降糖药物,仅限制葡萄糖摄入及静脉使用,如必须使用含糖溶液则按比例配用相应量胰岛素以抵消葡萄糖作用。病情稳定一周后复查空腹血糖,取平均值作为诊断标准。

1.3 糖代谢异常诊断标准。患者空腹血糖7.0mmol/L者诊断为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诊断为糖尿病。

2 结果

本组中27例患者第一次入院前无糖尿病史,无家族遗传病史。其中5例患者入院后首次测空腹血糖在6.6~7.0mmol/L之间,经过治疗后病情改善,30天复查血糖未见异常,遂未再重视血糖异常情况。上述27例患者3个月~3年期间,尤为二次患脑血管病者入院首次测空腹血糖在7.0~15.7mmol/L首次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在11.1~20.3mmol/L,次日或隔日复查两项数据均有异常升高。给予患者糖尿病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血糖异常基本得到控制。

3 讨论

糖尿异常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表现的内分泌疾病,可能加速病人动脉硬化的程度,易发生血栓;患者激素调节功能异常,生长激素增多使得胰高血糖素增多,血液粘度增高,血流缓慢,易导致脑血栓的形成。

根据有关研究文献,大约5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目前普遍认为胰岛素抵抗先于高血压存在。血管细胞具有胰岛素反应性,胰岛素本身即血管扩张剂,能刺激内皮细胞。出现胰岛素抵抗时,胰岛素介导的血管扩张减少,使血管反应性降低致内皮功能障碍,胰岛素抵抗参与颈动脉内膜厚度增加,决定着CVD事件的发生率。因延脑血糖中枢受刺激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的高血糖和糖尿。

控制血糖对控制缺血型脑血管病有重要作用。有关实验将478名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另一组行常规饮食,控制治疗,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预后。实验结果表明严格控制并发症患者危险性有显著降低,小血管并发症下降尤为明显。此外,有前瞻性研究表明平均唐华血红蛋白降低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也显著下降。因此缺血型脑血管病患者适当降糖是十分合理而必要的。

多种导致脑血管硬化的因素均可能导致缺血型脑血管病发生,如糖尿病和高血压等。该机制在分子水平的损伤机制中均有氧化应激参与。氧化应激是指通过使脂质过氧化,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氧化损伤而促进脑血管硬化,从而导致缺血型脑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机体对于氧化应激具有强大的防御和抵抗体制,二者的平衡构成了机体环境的重要稳态机制,如果该机制的平衡遭到破坏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脑血管病导致糖代谢异常的原因为急性病致植物神经紊乱,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介入的非特异性反应,丘脑下部病变生长激素分泌过多、丘脑下部和脑干葡萄糖调节中枢缺血和血性脑积液等。有关研究数据表明高血糖对于脑血管的损伤是十分显著的,其机制可能是高血糖状态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和基质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脑屏障的脑内毛细血管壁构成成分通透性增加,促使血小板聚集、释放相关的活性物质,从而引起纤维蛋白类物质沉积,导致微血栓形成使血管管腔狭窄。管腔狭窄致使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神经细胞凋亡等。此外,高血糖使脑血管病患者血液中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显著增加,降低了脑组织供氧量,进而使已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壁病变加重,直至导致管腔闭塞和脑缺血的发生。

患脑血管病后加强预防治疗血糖异常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及时预防,有可能加重病情,还会使脑血管病复发,致死率和致残率均会增加。患脑血管病的患者,即使病前、病时和病后初期无糖尿异常,患病后也一定要重视检测和预防血糖和其他有关CVD危险因子,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

参考文献

[1] 谢美玲.脑血管病人家庭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1,(06)

篇(6)

中图分类号: R544.1;R589.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8-2409(2007)06-1300-02

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在上升到城乡居民主要死亡原因第二和第三位,而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膳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也明显提高,且大多数集中在中老年人群,成为中老年人群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解该人群的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流行状况,笔者于2005年对柳州市机关离退休人员共3809人的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等状况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为柳州市机关离退休人员共3809人,年龄55~90岁,平均63.9岁,其中男2303人,女1506人,两性间年龄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血压测量:依据中国高血压病防治指南的规定,测量血压时被测对象至少静息10min,采用汞柱式血压计量坐位右上臂血压3次,取平均值;采血方法:受检者清晨空腹抽取前臂静脉血3ml,放置试管中,1.5~2h内送医院检验中心,生化项目的检测由检验专业人员使用日本生产Au-1000型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检测。

1.3 判断标准

高血压的诊断按1999年中国高血压联盟提出的高血压新标准[1]:收缩压(SBP)≥ 18.6kPa或舒张压(DBP)≥12.0kPa。空腹血糖(FBG)≥7.0mmol/L,血脂异常诊断标准根据血脂异常防治建议[2],总胆固醇(TC)增高≥5.7mmol/L或甘油三酯(TG)≥1.7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HDL)≤0.9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LDL)≥3.3mmol/L。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人员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检出率见表1。其中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男女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2.2 不同性别人员血脂异常检出率,见表2。

3 讨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本组人群中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达82.1%;其次为高血压,占38.6%;高血糖亦达11.2%。由此可见,高血压、高血糖和血脂异常是本组人群常见病,定期健康体检将有助于这类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有文献报道,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男女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3-5],本组人群中男性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患病率高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虽然不能凭一次血糖诊断糖尿患者,但应高度重视患者血糖高的现象,进一步进行必要的各种有关糖尿病的确诊检查。有关调查表明:糖尿病常在发病5~10年后才被发现,大约20%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已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并发症,所以,不能忽视已有糖尿病并发症状或体征、尚未做出糖尿病诊断的患者的筛查工作[7]。本组人群中血脂异常检出率达82.1%,明显高于欧新华、陈晓报道结果[8,9],可能与年龄差异有关。男性和女性TC、TG,HDL和LDL检出率,分别是27.7%和38.8%,30.6%和32.7%,32.7%和11.8%,19.0%和20.7%,见表2。TC男性高于女性(P

参考文献:

[1] 武阳丰.我国人群高血压及其危害因素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2003,32(12):27.

[2] 方圻,王钟林,宁田海,等.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25(3):169-171.

[3] 史虹莉,徐一甄,沈稚舟,等.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多因素分析[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6,12(3):157-159.

[4] 罗宏斌,黄丽青,冉燕雪,等.广州市荔湾区10800例糖尿病患病调查[J].广东医学,2004,25(10):1207-1208.

[5] 杨泽,郑宏,唐雷,等.衰老和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11(2):78.

[6] 陈琴,陈丽,孙彩云,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情况分析[J].医学论坛杂志,2006,27(21):47-48.

[7] 张丽华.糖尿病发病趋势及预防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4):187-188.

[8] 欧新荣,王艳,张兵.长沙市疾控系统离退人员血糖、血脂异常调查及相关性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2):356-357.

[9] 陈晓荣,逢增昌,肖颖,等.青岛地区35~64岁城乡居民血脂异常特点及其相关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杂志,2004,12(6):203-205.

篇(7)

[关键词] 糖尿病;糖调节受损;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1-0118-02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糖尿病发病国家。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另外尚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发生糖调节受损[1]。如何对高血糖人群周围血管病变并发症做到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临床治疗工作的重点,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笔者对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常住人口中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人群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研究,随访期间采用踝/肱动脉压比值(ABPI)判断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并对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4~2008年间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高血糖人群868例作为研究对象,占总常住人口的2.01%(868/43 292)。其中糖尿病患者781例,占89.98%(781/868);年龄39~85岁,平均(58.94±10.37)岁;糖尿病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52±1.84)年;男392例,女389例。糖调节受损患者87例,占10.02%(87/868);年龄40~80岁,平均(60.18±10.54)岁;男45例,女42例。全部患者均完成为期3年的随访,且各项研究数据均完整。

1.2 判断标准

采用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PI)判断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ABPI是指小腿相对于下臂的血压比值。如果数值<0.9,提示可能发生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具体方法:嘱患者取平卧位,于静息状态下休息10 min后使用双相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量双侧肱动脉、踝动脉血压值。检查顺序依次为右侧肱动脉、右侧胫后动脉、右侧足背动脉、左侧胫后动脉、左侧足背动脉、左侧肱动脉。取两侧肱动脉收缩压中的较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PArm),取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收缩压中的较高值作为踝收缩压(PLeg)。计算公式:ABPILeg=PLeg/PArm。ABPI≤0.9即可诊断为周围血管病变:ABPI值为0.70~0.90表示轻度病变,ABPI值为0.50~0.69表示中度病变,ABPI值在0.5以下为重度病变[2]。

采用爱丁堡跛行问卷调查间歇性跛行的发生率[3]。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由专人录入SPSS 17.0软件,双人核对后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果

周围血管病变患者中轻度病变占71.43%(75/105);中度病变占24.76%(26/105);重度病变占3.81%(4/105)。其中发生间歇性跛行症状者占11.43%(12/105),均为糖尿病患者,糖调节受损患者均无间歇性跛行症状。

研究对象中男437例,女431例。其中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男69例,占15.79%(69/437);女36例,占8.35%(36/431)。高血糖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 < 0.05)。

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大小分为5个年龄段,其中50岁以下152例、51~60岁195例、61~70岁268例、71~80岁176例、80岁以上77例。其中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50岁以下10例,占6.58%(10/152);51~60岁18例,占9.23%(18/195);61~70岁34例,占12.69%(34/268);71~80岁28例,占15.91%(25/176);80岁以上15例,占19.48%(15/77)。高血糖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 < 0.05)。

将研究对象按病程分为4个阶段,糖调节受损87例、5年以下372例、6~10年295例、10年以上114例。其中发生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糖调节受损4例,占4.60%(4/87);5年以下35例,占9.41%(35/372);6~10年38例,占12.88%(38/295);10年以上28例,占24.56%(28/114)。高血糖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随糖尿病病程增加而显著增加(P < 0.05)。

以高血糖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患病率为应变量,以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均为周围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糖尿病已经发展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之后的第三大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加之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糖尿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人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大血管病变和微循环障碍,导致患者下肢感染、溃疡、甚至坏疽等严重后果,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4]。

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下,其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损伤,并成为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同时机体氧化应激反应性也增强。微血管发生循环障碍,形成微血栓,导致糖尿病足等严重后果。糖调节受损包括糖耐量异常和空腹血糖受损,是糖尿病前期阶段。有调查表明,每年约有10%以上的糖调节受损患者转变成糖尿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多数患者由于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且缺乏相关知识,对周围血管病变重视程度不够[5]。

踝肱指数的测量是一种临床常用的周围血管病变的非侵入性评估方法,其测量方法简便,且重复性较好,可用于下肢动脉狭窄的早期诊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时往往下肢动脉已经阻塞较为严重,而在早期时一般无明显的间歇性跛行表现。因此早期发现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周围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本研究结果发现:广州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高血糖人群中周围血管病变的患病率较高,在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阶段均可出现。多数周围血管病变患者无明显症状,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早期诊断、及时干预。

[参考文献]

[1] 李舒敏,张勇胜,吕以培,等. 钦州市糖尿病和糖调节受损患病率调查与营养调查研究[J].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476-1478.

[2] 张寅飞,黄韵,陈晓欧,等. 上海郊区糖调节受损和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1):74-75.

[3] 邵永强. 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率及危险因素研究[J]. 浙江预防医学,2011,23(2):3-6.

[4] 陈惠芬,潘志坚,沈初,等. 嘉定区安亭镇糖尿病及糖调节受损的患病率调查[J]. 上海医药,2010,31(Z1):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