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9 16:16: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对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初中地理 活动教学 建议

一、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发展现状

活动教学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出来的,它主要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地理教学来说的。新课标要求地理教学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的培养,活动教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中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通过抽象的地理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初中人教版的地理课本增设了“活动内容”,为学生在课本学习之后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提供了建议,这些活动主要是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具有很大的启发性和操作性,这无疑是新课改中地理活动教学的一种体现。但是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活动教学的经验不够成熟,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

(一)学生和老师对地理学习的重视度不够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语数外才是学习的中心,学生和家长也往往只在语数外上下功夫,而忽视了对地理课的学习,尤其是地理课程还是一门开放性的考试科目。对于老师来说,地理作为一门副科,其重要程度当然比不过语数外,因此初中地理老师们也大多没有专门的地理学习知识,很多老师也不会再地理课的教授方法上下功夫,于是就造成了地理教学单调乏味,学生们也往往忽视了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形式给初中地理采取活动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二)活动教学实施不到位

在地理课本中,但凡要求实施活动教学的部分都是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的教学重难点,老师们往往通过活动教学的方法来启发学生,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的老师由于知识水平有限,所涉及的教学活动要么过于简单,对于理解课堂知识来说未免显得多余,要么超出了学生理解能力,教学活动达不到所预期的效果。这些问题都说明了现在的地理教学中活动教学的教学经验还不够成熟,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完善初中地理活动教学的建议

(一)联系生活,让课堂的教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地理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所必须的水资源、我们每天都会关注的天气、我们生活的地区的风土人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都需要从地理的学习中获得,地理课堂实质上就是对生活环境的认识,因此地理教学中更应该把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如在学习各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对自己所在的家乡的地形、气候、水文等做一个调查,对当地的风土民情进行总结,以便在课堂教学中与课本中描述的情形相联系。在学习方向与风级一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当天的红旗和小树飘动的方向,以此来教授判断风向的方法,并让学生观察当天的小树摇动的情况,来判断风级,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且更有助于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教学当然离不开学生的动手操作,地理只是不仅包含着比较容易理解的风土民情、水文景观等等,而且还有较为抽象的自然地理知识,比如地球和其他星球,恒星和行星,经线和纬线,公转和自转,这些知识单靠老师的口头讲述和学生的大脑想象是无法完全理解的,这些还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老师和学生一起动手,来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地理知识。以课本中讲述的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绕着太阳公转这一知识点,老师可以让两个学生进行配合,其中一个学生拿着一块橡皮作为太阳,另一个学生拿起一支笔作为地球,这位同学在转动笔的同时,还要绕着那块橡皮进行旋转,如此关于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公转这一超出我们视觉范围的自然现象便可一目了然。这种形式的活动教学是理解自然地理知识最好的方法,它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感知,加深了理解,也充分发挥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才能,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时采用实际操作的方法更加易懂。

(三)丰富课堂活动教学的形式

初中地理课堂中采取活动教学应该因地制宜,而不应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气温、降水、地形、土壤等方面的知识,可以采用观察观测型的活动,可以连续观测也可以不连续。初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于那些三维的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动手开展制作型的活动,将立体的东西转化为平面的东西,或者是制作立体的模型,将书本上平面的东西立体化,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还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模拟操作型的活动,让学生在模拟现实的情境中,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相关的地理知识。地理课堂的活动教学中,语言类的活动也很有意义,辩论性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分成辩论小组,围绕着论题展开辩论,例如在学习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之后可以以“生活在西北地区好还是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好”为辩题展开辩论,在双方的辩论中,各个地区的风土民情便不知不觉的被记住在脑海里。

结语:活动教学是针对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所总结出来的最适宜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的教学模式,由于它的时新性,在实际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但是作为老师应该积极地把活动教学应用到实处,在课堂上积极联系生活,使课堂“活”起来,加强实践操作,让学生动起来,丰富课堂的活动教学形式,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纪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思考[J].华夏教师.2012(11)

篇(2)

关键词:高职;地理;教学改革;建议

一、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差。受高校改革的影响,近年来高职院校迅速发展,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各类高职院校不断扩大招生,导致生源质量不断下降。特别是近两年来来各地开展的自主招生,更是打开了大学的校门,学生入校基本没有了条件,报名基本就能上。从满足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角度来说,扩招给更多的学生提供了平台。但从另一方面看,这给高职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一些学生两百分左右就可上大学,学生成绩可想而知。

(二)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很多高职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特别是一些文化基础课程,由于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很多学生经常出现逃课的情况,有的学生还经常违反校规校级,对学校的教育不以为然,给教学和管理带来困难。

(三)实践能力强。从高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中了解到,很多学生也有明确的方向,那就是学习一门熟练的专业技能,所以学生对专业实践兴趣很高。特别是一部分高职学生来自职高、中专,一定的专业基础给他们更多的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学生确实动手能力较强,但如果能掌握全面的专业基础知识将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意义更大。

(四)生活自理能力弱,缺乏团队精神。这一代大学生很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自我意识较强,缺乏与人合作和沟通能力,学习和生活中不善于和他人相处,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反映,学生自由散漫,经常有缺课现象。上课精神状态也不佳,需要及时引导教育。

二、高职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地理课程重视不够。地理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知识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自中学起,很多学校对地理课教育的重视程度就不够,一直认为是副科,分值低,在学习中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各类考试都体现了这一点。在这种观念影响下,学生、教师和家长等都逐渐忽视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对地理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课后不愿花时间去复习巩固。同时,学生基础薄弱,成绩低下,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困难。

(二)传统的地理教学方式过于老化。传统的地理教学总是以“老师教、学生听”的模式开展,互动不够,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过多强调知识的记忆,对知识的应用和拓展不够,使地理课堂失去了本身的意义。由于地理课程所涵盖的内容比较广,内容杂,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不透彻,这种忽视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单向粗放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一些学校教学条件简陋。高职院校很多都是由以前的中职、职高或师范合并而成的,原有的教学条件比较落后,教学设施不完善,很多教学设备都是中学阶段的,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需要。受条件所限,配备的仪器和模型少,上课时经常只有简单的一些地理挂图,大多数知识要学生凭空想象,往往收效甚微,而地理教学中仅靠教师的讲解是很抽象的,也难以达到期待的教学效果。由于条件受限,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也给教学活动的组织带来了困难。

(四)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点。而目前多数高职地理的教学更多的停留在理论教学上,虽然有涉及到学生的实训,但与教学目标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而且高职本课程的实训课一般都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没有足够的条件进行室外实训,这显然是不符合本课程的要求的。

三、对高职地理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教学。教育的意义在于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掌握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地理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普及,提高学生基本素养的一门课程。作为学校、家长和学生不仅要看到应试教育的考试需要,更应看到学生今后成长和进步对地理知识的需求,从学生人生发展的高度重视地理课程教学和学习,摒弃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观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快乐的学习。

(二)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受传统教学条件和教学观念的影响,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在一定阶段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有效的。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更多的是需要掌握学习的方法,从地理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方法。目前,比较一致的教学模式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注意自身的角色转变,要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改变过去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重视实践教学。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实践既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选择,也符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虽然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挂图、模型等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但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的。特别是开展一些野外实训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组织学生到野外进行观察体验,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生活能力,一举多得。

(四)重视多媒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拓展知识、直观展现教学内容,而且可以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但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注意,教师要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教学需要,能够通过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要通过多媒体对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总结,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瀛涛.研究性学习在高职地理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

篇(3)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图技能;课堂教学;重要性;培养策略

对于高中地理这门学科而言,其不仅是文科的基础性学科,也是高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地图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想要使学生的地理成绩得到提升,具备良好的地图技能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在面对复杂的地图时,学生通常都不知从哪里下手,更不知道如何从地图中读取重要的数据,根本无法运用地图来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学生缺乏良好的读图技能,对学习地理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等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地图技能进行良好的培养,进而使地理教学质量得到一定的优化。

一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因此需要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知识与地图上的内容相融合,以便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更好的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储备,实现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教师想要使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地图技能不仅是十分重要内容,同时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掌握空间事物的具体分布,还能够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进而为原本乏味无缺的高中地理课堂注入无限的生机与活力,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能够使学生将自身的想象力充分的发挥出来,并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此外,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还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图形切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使学生学习地理的综合能力得到加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读取地图上的信息,是能够具象地理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地图的辅助教学,学生能够看到更加生动形象的地理知识内容,进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对加强学生地理知识学习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与此同时,地图的具象化特征还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这也是高中地理教学中其他教学无法实现的教育效果。此外,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还有助于学生学习,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些难度性较高的知识,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产生很大的困扰,学生对知识内容也很难掌握。然而,通过地图的辅助,让学生通过地图的具象印象实现对知识的记忆[1]。这种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地理知识的难度得到了降低,同时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学生就能够利用地图解决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地图技能的几点有效性策略

(一)提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以及实施者,教师在开展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单一的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而是应该转变传统理念的教学模式,并走出教材的束缚,加之与实际生活内容的相融合,进而使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被带动起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尽可能的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图技能,地标知识的学习相对比较枯燥乏味,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带动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拉近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真正提升学生学习地图知识的积极性。

(二)加强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使其分析地图的能力得到提升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真正的理解地图,进而形成一定的地图技能。第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掌握地图中的构成要素[2]。想要对地图进行读取和分析,并从中搜集重要的数据和信息,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地图中的图例和标注的基本意义。例如,当教学进行到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中关于“城市与地理环境”一章内容的时候,学生就需要掌握如何分析等高线图。在地图中,颜色的分布和变化反映着该区域的地貌类型和特征,也能够体现出该地区地形的分布信息。所以,教师应该使学生掌握如何观察图例、标注、比例尺以及方向等基本内容,推动学生地图技能的提升。第二,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地理名词。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包含着许多学科的内容,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涉及到许多的地理名词。对于一些容易使学生产生混淆的名词,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并为学生进行细致的对比和分析,使学生能够精准的记忆下来。例如气旋和反气旋;外流河和内流河等,这都需要学生能够重点的掌握。当学生在读取地图上的信息时,就可以应用相应的名词去分析地图的指向。

(三)将基本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的地图技能得到良好的培养

在地图技能中,读图是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很多学生并不喜欢学习地图,也不愿去读图。就其根本,是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读图方式,尤其是当学生遇到相对复杂的地图时,就会不知道从何下手。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地图技能的时候,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熟练的背诵地名[3]。进而能够在分析地图的时候,快速的找到地理位置。通过对地图上多种颜色以及图例的分析,能够将该地区存在的地理问题提出来,进而对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思考。例如,当教师引导学生对一张华东地区的地区进行分析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标注以及图例,用语言描述出地图中地貌的特征,并将重要的河流以及山脉的名称说出来,得出该地区的具体海拔以及气候特征,对水文特征进行分析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地图上快速的确立地理位置,同时也能够使学生的读图能力有所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读图的基本思路,将来在面对地图的时候,就能够知道应该如何下手。对基本读图方法的学习,不仅能够降低地理知识的学习难度,还能够使学生建立学习地理的自信心,进而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不再恐惧。

(四)加强学生在地图中获取有效性信息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想要学生能够将地图中的信息读懂,并将其转变成形象易懂的文字信息,同时掌握归纳地图中隐藏或是直观的信息。就需要学生能够分析地图中的每个细微之处,从而才能够找到帮助解题的重要数据,同时,学生还应该将地图中的信息与自身的知识储备相融合,搜集到有效的解决方式,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加强学生对地图的填图能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地图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填图训练,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真正懂得如何应用地图。填图训练能够加强学生对地图知识的记忆,了解具体的国家、地形以及其后等内容。填图训练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实现,也可以布置成课后作用留给学生自主完成。例如,在高中地理鲁教版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中,就包含了许多中国地图,可以让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我国的主要山川、河流以及地形区等,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对我国地理情况的掌握有所强化,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将知识灵活的运用到生活中,真正的实现知识的学以致用。

(六)合理的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的地图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

如何一种技能的培养,均离不开学习后的巩固和复习[4]。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中,想要使学生的地图技能得到不断的提升,也离不开课后的巩固。教师应该合理的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使学生能够通过作业的完成过程巩固地图技能。如果学生能够经常进行地图技能的训练,那么就会形成一定的读图习惯,进而掌握教师讲解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强化自身对知识的记忆。例如,当课堂教学学过等温线之后,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等温线图发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巩固训练,通过语言的方式将地图面熟出来,且猜测地图的具置,使学生的地图技能得到有效的巩固[5]。

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有效课堂;分析研究

课堂是地理教学的主阵地,广大教师要通过对课堂结构的深入研究,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抓好当堂教学的实施,以及在教学中灵活应变掌控全局,实现对课堂教学的有效驾驭。

一、课前精心准备夯实课堂教学基础

课堂一分钟,课前十年功。教学工作如同演艺表演一样,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让各种教学信息汇集到课堂之中,充分借鉴参考先进的教学经验模式,以及潜心研究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进度节奏安排等等。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够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笔者在地理教学准备过程中,首先搜集了大量的信息,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无论是地理图表数据的准备,还是一些图像视频的搜集,都尽可能的从刊物、网络等各种途径,为地理教学工作搜集丰富的素材。其次,笔者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做到博采众长,充分借鉴各种先进模式与经验。从其他地理教师的成功实践中筛选搜集,寻找能够与自身地理教学相结合的内容,从而实现地理教学工作的快速提升。另外,笔者还精心研究教学对象,以及学生的地理理解能力、地理学习基础等等,做到针对性的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程度。

二、搜集丰富信息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地理教学属于一门自然学科,和我们的生产生活联系非常紧密。教师如果不能够将教学工作与生动的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地理教学势必会陷入到形而上学的境地。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特别是注重搜集丰富的教学信息,使其成为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学生学得更有兴趣,学得更加生动。例如在全球定位系统及其运用教学中,笔者与时俱进的搜集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大量信息,从国防以及高科技的运用到我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具体运用,让学生对全球定位系统具有更加清楚的了解。例如开发的儿童手机,只要孩子带着这一款手机,哪怕没有通话,家长也可以通过定位系统了解自己的孩子现在何处。这样的形象化运用,使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倍增,原来地理科技就在我们的身边,在无微不至的服务着我们的生活。通过大量教学信息的搜集,较好的体现了对地理教学内容的补充、完善、拓展和提升功能。

三、设置引导提纲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高中地理课堂离不开学生的广泛参与,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师生互动才能够有效开展,而教师在课堂上有效控制教学节奏。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的提纲,教师要通过提纲的引导,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例如在实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中,笔者安排学生事先进行了资料搜集、预习探究,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一组思考题钢,要求学生分小组分析湿地分为哪几种具体的类型,在国内湿地分布有着什么样的特点,湿地的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如何准确深刻理解湿地是地球之肾的说法,并且以洞庭湖和北大荒为例分析湿地保护的意义,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湿地保护的建议措施。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组引导提纲,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对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全面体现。学生在这样的提纲引导下分小组进行讨论分析,热情高涨,而且在相互探讨的过程中,也基本能够解决大多数难题。教师对其他部分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让学生集聚大家的力量,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模式,使学习目标任务得到不折不扣的完成。

四、组织专题研究突破学习重点难点

在地理教学中,面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必须要突出的中心。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要采取专题研究的方式,将这些重难点单独提炼出来,进行集中攻坚,从而实现教学成效的提高。笔者在这一方面坚持做到重难点突出、重点攻关,让学生集中智慧、集中力量,对这些难点进行消化理解和吸收。例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教学中,在分析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时,学生理解容易出现片面性。对此,笔者引导学生从气候原因和其他原因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论述。气候原因主要抓住季节性暴雨、一些特殊地形地貌等方面,而其他原因则分析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人类一些活动等方面着手,全面分析导致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这也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维、把握重点、提炼学习成果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得到较好的思维训练,也有效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体现了地理教学的素质水平。

五、紧密联系实际提高学以致用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许多内容,在生活中有着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的。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地理教学内容的同时,要重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例如在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时,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和酸雨等和臭氧层破坏都属于一些面临的问题,这些环境问题会产生怎样的灾难性后果,完全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感知进行分析。例如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洪涝灾害、旱灾频发、自然气候规律被破坏、海平面上升等等,这些方面都是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切身感受到的。再比如臭氧层破坏带来的皮肤病发病率大幅上升,酸雨导致建筑物使用期限大大缩短,大气污染引发雾霾、引发呼吸道疾病等等,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联系实际来分析这些问题,是开展地理教学非常行之有效的手段。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师一定要将课堂驾驭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不仅要做好精心的准备,而且在课堂上要灵活掌握各种方式方法,潜心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和学习基础,使教学工作在更加灵活和谐的氛围中进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全面激发,从而实现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课堂;隐性课程;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6-0111-03

一、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是教育实现人的社会化的最基本因素。显性课程是指学校教育中的正规课程,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有目的、有组织、有明确教学目标的课程。其实施较偏重于教科书,侧重于对教科书上知识的“灌输”以及对学生的“训练”。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相比较,其更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和合作,重视思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但是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二者虽在学习形式、地点、时间、内容、方式载体等方面存在差异,却是互补长短,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而开发的课程资源。

二、研究背景与研究重点

2012年广西正式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本课题基于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发展需要,结合桂林市部分中学的实际情况,采用普通问卷调查方式,对高一年级学生展开“关于高中地理课堂隐性课程实施”的调查,以了解桂林市高中地理课堂隐性课程开发现状,有针对性地指导隐性课程真正走进高中地理课堂。

国内目前关于隐性课程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物质形态的隐性课程,精神形态的隐性课程,制度形态的隐性课程,行为形态的隐性课程。行为形态的隐性课程资源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行为中的教学内容、语言、方法以及教师的人格、教学方式等,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等意识形态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隐性资源。笔者从行为形态隐性因素出发,着重调查、研究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个人、教学内容、语言、方法等隐性因素对学生所形成的价值观、世界观等自我意识形态的影响。

三、调查研究概况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调查问卷主要包括: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指向;对地理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方式的心理需求;学生愿意参与何种形式、何种主题的地理活动以及影响学生地理学习的因素等内容。

问卷调查的对象为桂林市普通高级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随机发放问卷150份,回收问卷137份,回收率91.3%,其中有效问卷120份,有效率回收率达87.6%。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学生对于周边许多地理事物形成的原因很感兴趣,比例高达67.5%,仅有5%的学生表示不感兴趣;经常与身边的人谈论当今环境问题的学生占被调查人数的42.5%,不常讨论的占40.0%,基本不讨论的占17.5%;70.0%的学生表示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非常关注,只有10% 的学生表示不常关注。据此分析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对于地理学科拥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对于家乡的地理环境变化比较关注;能够较好地与身边的人谈论当前环境问题;学生对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敏感度,能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解释身边常见的地理事象,体现出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与责任感。这表明高中地理学科教育虽然还处于应试教育阶段,但是地理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已得到较好改善,顺应了地理课改潮流,为广西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

笔者还对学生进行了“向身边的人展示自己地理知识”的意向调查,只有22.5%的学生表示有兴趣,有意向给身边的人展示自身的地理知识;37.5%的学生表示不想展示;40.0%的学生表示在必要时刻可以向身边的人展示自身的地理知识,但是不会主动展示。这说明学生对自身地理知识信心不足,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对于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积极影响需进一步加强。

根据表2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地理课堂教学内容的猎奇心理比较强,75.0%的学生表示希望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地理方面的奇闻趣事,同时学生对当前地理学的前沿动态和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也比较感兴趣,二者的需求比例分别达到40.0%和42.5%。这表明学生对于地理科学发展前沿有很浓厚的兴趣,对身边的地理事象也很感兴趣,希望能够了解周边地理事象的发生机理、机制,也反映出当前地理课堂还没能够切实地“以学生为中心”,没能够很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有25.0%的学生希望教师能够围绕教材,对课本上的地理知识稍作深入扩充。对于参与地理学科类的活动,学生表现比较积极,40.0%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参与,有45.0%的学生虽没有表示非常愿意,但也表示愿意参与到其中,只有15.0%的学生对于这类活动持可有可无态度,至于明确表示不愿意参与的为零。这表明学生对于课本的实记类知识不太感兴趣,适当的地理学科类活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

另外,通过对教学建议方面的调查,大多数学生表示希望开设野外地理考察课、地理社会实践活动,部分学生建议开展一些地理知识竞答活动以及地理模型设计等校园地理活动。这说明学生对于地理实践类的课程很期待,希望通过丰富课程内容和改变教学方式等途径优化地理课程,反映出当前中学地理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实践类课程。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自己地理学习有重要影响的因素,首先是“地理教师的教学风格”,其次是“师生关系”,再次是“班风学风”,最后是“课外活动”。表明地理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学生地理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学风格表现在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能在无形中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品德意志、价值观等人格心理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保证师生之间沟通的平等地位,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取得高效率的前提;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给学生以奋发的学习动力。

四、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建议

通过分析调查,可知桂林市普通高级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行为形态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还不够,其地理课堂中教师个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学生价值观、世界观意识形态起潜移默化作用的隐性教育需要加强。笔者针对调查情况总结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地理教学应重视指导学生开展地理观察、实践、探究活动。在日常教学中,地理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景环境,指导学生设计和实施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把学生被动、机械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自主、积极的学习方式,使地理课堂具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2.地理教师要以身作则,良性引导学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用新闻、报纸等身边的地理事象,结合当前国内外地理类时事,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建构学科知识体系,使其能够分析、探究发生在周围的地理事象。地理教师的行为习惯作为一种隐性因子,通过以身作则,潜移默化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

3.地理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素养。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最关键的资源。地理教师个人的综合能力本身就是一种隐性课程资源,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入钻研地理教材,灵活地采用各类教学模式与方法,要大胆尝试创新更适合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教师更要努力提升自身的地理素养,加强对新课改的理解,在提高自身地理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深入地推进新课改,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地理课程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莉.地理课堂隐性课程的发掘[J].教学与管理,2012(16):98-134.

[2]邓道宣,罗明礼.国内外隐性课程研究论述[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98-101.

[3]王宏宇.中学地理隐性课程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篇(6)

[关键词]德育教育 初中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6-0169-01

现今,道德理性的滑坡、人文精神的弱化,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道德教育便在当代教育中占据的重要地位。初中地理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地理作为中学必修科目,是一门科学性非常强的综合性学科,德育教育在地理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实施,要首先将德育放在学生教育的首要位置,要重视学生的理想信念、人文素质以及道德人格方面的培养。现今,许多地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即单纯地将学科的理论知识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没有充分利用到地理教学中,有许多德育教育是其他学科难以实现的优势,也没有将德育教育与地理教学两者之间进行结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已经成为了地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

一、开展生活调查

在地理课堂的教学中,地理教师要从生活入手来开展生活调查,借以来引导学生们关注自己身边的生活细节,并让学生们从生活当中发现问题所在、寻找问题原因,并学会如何解决问题。能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联系到实际当中,进而为自己的家乡、为自己的祖国做出一份贡献。[1]如:当地理教师讲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时侯,教师可以开展“家用塑料薄膜带来的危害”这种类型的社会调查活动。通过调查可知,每个家庭每日平均废弃的塑料袋是6个的话,那么莫里青乡人口大约为1.7万人,平均一家三口,这样莫里青乡大约有六千个家庭,则每日就废弃了至少3万个塑料薄膜袋。这样,同学们通过对生活的调查、计算,联系白色污染对环境的危害,便能够真正地认识到这些生活细节所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生活调查后,地理教师进一步带动学生们思考:白色污染是环境的主要杀手之一,身边的白色污染随着我国的人口增多与人们的大量频繁使用日益严重,防止白色污染的进一步扩大,不仅仅需要国家相关的制约与众多的宣传,而是应从本质上抓起,从学生们日常行动做起,学生们要学会自我控制。这样,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有用的地理,同时,课堂教学也不断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培养了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关注贴近学生们生活的地理

地理是一门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课程,区域地理内容的特殊性是地理教学的特点之一。区域地理环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影响,如,不同区域的气候对人们的服饰带来了影响,不同区域的地形为人们的交通带来了影响,不同地区的作物为人们的食品带来了影响等。[2]这些区域特色的人文地理特征其本身有着重要的地理原理及其背景,关注贴近学生们生活的地理,可以激发学生们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如在我国“南北区域对人类活动影响”内容教学的时侯,地理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让每组学生通过搜集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不同,在进行总结后,学生们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依次汇报与总结,在总结中要让各组代表对这一现象的地理原理及其地理背景进行阐述,最后教师对其进行观察指导、点评,进行课后总结。

三、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感染学生内在心灵。如在介绍我国名胜古迹的时侯,教师在课前搜索一些名胜古迹素材,利用电脑将这些内容做成PPT的形式,并利用多媒体进行讲解。对于青少年来说,枯燥乏味的课堂难以让学生们提起对地理的兴趣。[3]所以,教师必须讲究方法,适时适量,把握时机。地理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并运用图表、数据等手段,进行一些定量分析,通过各国一些数值的对比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让学生对地理产生兴趣。

四、评价机制的建立

在地理教学中,一些评估单靠采用考试的形式是难以获得准确判断的,如学生们的思想情感、个人意志、生活态度与道德行为等,这些行为评估是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中学生地理评估学习成绩,不仅仅需要将理论考试为定量测定,教师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内在的评估考核。地理这一综合性学科评价不应该仅仅根据理论分数来进行衡量,综合评价更需要贯穿整个教学,由此而评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学生成绩。

五、结论

本文通过开展生活调查,关注贴近学生们生活的地理,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教育以及建立新的评价机制这四点,对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初中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之间的教学互联,提高学生们对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及培养学生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李家清.论地理新教科书活动性课文的设计策略[J].地理教学,2005(9):10.

篇(7)

一、目前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现状

地理思维能力是人们把握和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传统的地理课程设计具有预设性,教师只要根据设计的流程走,依据设定好的教学内容和规定的教学目标实施教学,过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基础和基本技能,忽视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而新课程理念则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师、学生以及教材之间构建动态课程。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要求学生以基本知识为基础,学会分析、探究地理规律,熟悉事物分布。

二、地理教师在有效教学中的定位

在全新的课程理念环境下,教师的教学就是传递地理信息的过程。给学生教授之前,教师必须事先了解和熟悉知识,对内容进行梳理,还要寻找最容易让学生接受的教学手段。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目标是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度。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纠正学生不正确的认知,补充认知不足的问题。这时,教师扮演的就不只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信息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者。

三、探索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策略

教学模式和手段是地理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的。针对目前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弊端,为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笔者归纳出以下几点提升有效学习的方法。

1. 大力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自主创新力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在地理课程教学中,教学活动和任务、目标等都必须以学生为主体,这样才能发挥教学的能动性。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的是指导者、沟通者和信息的传递者,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全过程,主动思考和探索。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学习时间、安排学习进度,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例如在学习“地壳运动”课题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自主学习,最后同桌之间互相讲解,这样的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同想法,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可以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独立思维能力,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

2.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

在地理课程教学活动中,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有利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和知识信息的传递,而且有利于制造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转变自己主导课堂的观念,注重师生平等,关注学生的思想和学习生活,多了解学生的心理和难处,尊重和鼓励学生。

3. 搭建适应学生思维的支架

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强调对学生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接受知识的程度,也就导致了学生机械的学习,缺乏知识迁移的能力。因此,教师教学中应尽量站在学生的角度,把自己当作学生思考问题,揣摩可能遇到的问题,搭建一个最适应学生的思维框架,从而引导学生思维畅通,梳理思路。

4. 采用案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