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0: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师个人反思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 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理解
首先,我认为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必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教师来说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我觉得将教师喻为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
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陶行知先生说:“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教师是先进科学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我们首先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二、对新时期师德建设的思考
1、人文关怀,精神建构
我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的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独立性、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使学生“获得爱、懂得爱、学会爱。”
我们教师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建构,我们不能仅仅关注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我们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特使。用陶行知先生的说法,师德建设就是“建筑人格长城”!
2、终身学习,持续发展
我作为新时期的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加强自我思想、道德建设。现代社会是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育教学同样处于与时俱进的状态,所以,要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我一定会终身学习,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我会提高业务修养,不断学习,改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能适应教育不断发展的需要。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前人,敢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走持续发展的道路。
3、注重小节,修炼人格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而这些作用又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式人物”。所以,我们必须注重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我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影响学生。作为学生的榜样,引路人,要做到为人师表,时刻铭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我要以自身良好的师德形象带动更多的具有高素质人的诞生,培养学生现代人具有的素养。
4、乐于奉献,实现自我
[关键词] 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 活动模式;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杨卉(1963—),女,北京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智能学习支持环境、网络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
一、问题提出
在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领域,人们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着眼点不再一味地关注教师对既定的、显性化的理论性知识的学习,而越来越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这是因为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知识基础,它影响着教师对理论性知识的学习和运用,也支配着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1]然而,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具有个人化、情境性,以无意识和默会的知识为主,难以传递和共享,因此,激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使更多的课堂教学中的无意识和默会的知识变为有意识的、外显化的实践性知识,对于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共享和发展都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教学反思是教师调动自己的元认知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通过理性思维判断,对自身行动经验进行总结和再认识的认知过程。教学反思的重要方面就是使教师意识到自己的缄默知识,并加以激活、评判、验证和发展,使之升华为教育理论,[2]教学反思过程是“有事实根据”或“知情”的行动,能够形成一定的实践性知识。[3]因此,教师的教学反思被看成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中的关键性要素,[4]对于教师个人化的实践性知识被激发、共享和理论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正如美国学者波斯纳所指出的:“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和水平与教师的成长成正比。
对我国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研究表明:随着校本教研的推行,各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开展了教学反思活动,目前各学校参与反思的教师占大多数,教学反思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的一部分。[5][6]然而,调查研究结果还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质量却不尽如人意。教师反思多为低层次的描述性的教学总结或课堂感悟,[7][8]反映了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普遍薄弱。低水平的教学反思导致教师很难通过教学反思在专业发展中显著受益。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教师教学反思存在以下问题:(1)反思意识不强。许多教师的反思是被动的反思,缺乏对教学实践反思的意识和主动性,为完成学校要求而反思,为反思而反思。[9][10](2)反思视角狭窄。反思普遍存在局限性和封闭性。教师反思最常见方式以撰写教学日志、课堂感悟、学期总结、教学随笔等个人反思形式出现,[11]难以突破个人思维定式。(3)反思深度不够。教师对某一教学问题的反思大多停留于浅层分析,[12]教师很少能够对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分析,反思问题背后的本质性问题。由此可见,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方法问题成为研究者们共同关注的问题。[13]
教师反思能力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不断地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4]美国学者瓦利认为,要培养教师反思能力,教师教育者应注重教师反思的两个维度:反思内容或范围和反思质量。[15]前者指教师在反思中应该重点思考什么东西;后者指教师在反思中经历哪些思维过程能确保反思质量。在反思内容方面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反思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杜威指出,只有当个体面临着一个他需要去解决的真实问题并且寻求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那个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反思性实践才会发生。肖恩所提出的行动中反思和行动后反思也强调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来自于自己独特的教学情境。[16]这些研究表明针对教学情境问题的反思最有可能引起高水平的教学反思的发生。在反思质量方面,研究者提出了多种提高教师反思质量的方法和技术,[17]也研究出多种教学反思评价标准[18][19][20]。人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教师反思方法不足以有效提升教师反思水平,越来越多研究者将反思看作一种社会性实践。教师以及研究者之间的合作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的最好方式。[21]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培养反思型教师,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Valli,L.提出的“技术性反思模式”、“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缜密性反思模式”、“人格性反思模式”和“批判性反思模式”,[22]被认为是较为全面的反思型教师培育模式。随着网络技术普及,不同地区的教师可以跨时空开展交往和研修活动,基于网络的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也需要有新的发展。为此,本研究聚焦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反思研修活动模式的研究,探讨在教学反思研修活动设计过程中如何利用在线实践社区支持多种反思活动的优势,并借鉴、优化和整合现有的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和教学反思方法,使教学反思活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
二、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
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的研究
1. 相关概念界定
(1)教师在线实践社区(COP)的界定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是依托网络支持平台将跨地区具有共同专业兴趣和发展愿景的教师聚集起来,通过开展个人和群体活动实现对教学实践问题分析和解决的学习型组织。其目标是持续地促进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改进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
(2)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相关特征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具有以下特征,使之能够成为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反思活动的理想场所。
实践性。实践性是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核心特征,意味着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研修活动与教师工作实践紧密联系,符合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来自于教学情境问题的要求。
合作性。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师由于共同的专业发展愿景聚集于在线实践社区,开展以参与式为主的研修活动,使在线实践社区成为集体反思理想环境。
思想多元化。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成员来自不同地区和学校,学科背景、教学经历等都可能有很大差异,使社区可以吸纳多元化思想和观点,这有利于教师通过集体反思采纳他人观点,拓展教师的视野,帮助教师突破个人反思思维的局限性。
交流途径多元化。随着Web2.0等社会软件的不断丰富和普及,社区成员可通过同步交流、异步交流、即时通讯等多种方式进行个人反思观点的交流互动。
2.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构建
(1)基本思想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设计基于以下思想:第一,反思内容主要来自于独特的教学情境问题,要充分体现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实践性特征。第二,借鉴和发展Valli,L.提出的“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模式”。行动中反思是指教师们在教学过程当中所作出的自发性、直觉性决定,而行动后反思则是指教师在上完一节课之后进行的回顾性反思,以及对行动中反思的反思。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设计将利用在线实践社区的多种交流途径,促进个人的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和分享,使行动中和行动后反思活动延伸至群体活动。第三,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设计整合多种反思方法。从反思参与者角度看反思方法分为个人反思方法和集体反思方法两类。个人反思方法中课堂关键事件叙事法、教学日志法、教学审计法等为常见方法;而集体反思法是反思者与外部进行持续而系统专业对话的活动,问题单法、头脑风暴法则为集体反思常用的方法。[23]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合作性、交流多元性等特征为个人反思方法和集体反思方法实施提供了物质和文化环境。因此,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设计的目的是使各种反思方法围绕反思活动整体目标相互配合,提高活动效率和效果。
(2)活动设计模式构建
图1是我们尝试性地提出的基于教师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多元反思”意味着对反思主题目标运用多元化反思方法进行反思,“一体化”则意味着多元方法要围绕一个整体活动目标进行有机整合和运用。
图1 基于在线实践社区的反思方法一体化活动模式
图1的在线实践社区的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中涵盖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活动。活动设计围绕提升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这一核心目标,通过设计个人反思活动和集体反思活动的任务、策略、分工、工具和评价指标等要素而展开。
{1}活动任务设计
反思活动任务设计是为实现教学反思目标的具体化设计。教师个人反思活动任务设计是根据反思主题(例如,课堂合作学习)、教师所处的角色(例如,主讲教师/课堂观察者)以及课堂观察视角确定反思对象及反思内容。反思内容是指教师对反思对象(课堂情境、课堂关键事件、教学活动、行动反思过程等)感触最深的问题。个人反思成果一般通过撰写教育叙事(例如,反思日志、课堂关键事件和数字故事等),叙述行动中或行动后反思过程及其结果。集体反思活动的任务设计则是根据反思主题及其团队成员个人反思对象和内容,确定团队共同关注的问题,其成果往往是团队协同撰写的集体反思报告。在设计教学反思活动任务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原则1:教学反思推理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杜威指出,只有当个体面临着一个他需要去解决的真问题并且寻求以一种理性的方式去解决那个问题的时候,真正的反思性实践才会发生。[24]因此,无论是个人反思还是集体反思,反思活动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反思问题设计上来,即围绕反思主题、对象情境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反思问题设计。
原则2:集体反思活动任务的设计以团队成员个人反思活动任务设计为基础。
{2}反思活动策略设计
反思策略是指有助于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方法、技巧的总称。[25]在线实践社区的反思一体化反思活动设计的策略主要是在反思活动中整合不同反思方法的子活动,建立子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共同促进教师教学反思水平的提高。在设计教学反思活动策略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原则1: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中不同环节子活动的反思内容之间建立延续性,有利于对某一主题的反思逐渐深入。例如,集体反思内容应是在多位成员个人反思内容基础上的提炼和挖掘,具有延续性。
原则2: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中运用的不同反思方法之间应具有互补性。例如,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活动之间相互影响,具有互补关系。一方面,集体反思中高质量的反思对话往往建立在个人反思基础上。另一方面,集体反思中通过成员之间交流研讨对教学问题认识,从而有助于教师吸纳他人观点,开拓反思思路。
{3}活动分工设计
教师在线实践社区活动主要以参与式合作学习活动为主,角色分工是合作学习活动的基础,因此根据活动任务,清晰划分每位参与活动成员的角色和职责,能促进成员主动积极参与活动。在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的角色分工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原则1: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中,活动角色主要包括课堂被观察者(反思案例主讲教师)、课堂观察者,他们的合作有利于将行动中反思与行动后反思有机融合,提高教学反思效果。
原则2: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中所包含的各个子活动有自己不同的角色,每个子活动的角色分工设计要统筹考虑,有利于教师在各个环节子活动中的工作具有连续性。例如,教师在个人反思活动中的课堂观察分工应在集体反思陈述和协同撰写反思报告工作中体现其延续性。
{4}反思工具设计
反思工具是反思活动的重要资源,其主要包括反思支架、反思模板、反思日志范例等。其作用是引导教师的反思过程,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能力。在设计教学反思活动工具时要充分考虑以下原则。
原则1:反思工具作为一种重要的反思活动资源,应重视其动态生成性。反思工具的生成途径分为原始资源和再生资源,前者是在线助学者在理论研究基础上设计的,作为反思进程的参考指南,引导教师对反思问题进行推敲。后者是在反思活动中生成的大量优秀反思日志等范例,以及在此基础上抽取的反思活动模板,属于反思活动的生成性资源。
原则2: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要设计和利用连接线上线下活动的纽带工具。例如,课堂观察工具使线下课堂中数据得到收集、处理和分析,为线上课后反思提供依据,是典型的线下课堂与在线实践社区的纽带工具。
{5}反思活动评价设计
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反思活动的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它们是反思活动改进的基础,是反思活动设计成果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为提高教师教学反思质量,许多学者提出了教学反思评价标准。例如,Sparks-Langer 等提出七级教学反思水平[26]。Hatton和Smith提出了四级反思水平的划分方法[27]。本研究采用Sparks-Langer提出的七级教学反思水平评价标准。水平一:没有描述性的语言,对事件不会解释。水平二:用简单的话对教学事件进行描述。水平三:用教育学的术语给事件贴上标签。水平四:用传统的、具有个人偏好的语言对教学事件作解释。水平五:用似乎合理的教育规律或理论进行解释。水平六:作解释时考虑到各种背景因素。水平七:进行解释时考虑到了道德、伦理、政治等方面的因素。
三、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
反思活动模式的应用及实证研究
1. 同侪反思活动设计
在线实践社区的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围绕提升教师教学反思水平,解决教学实践问题这一核心目标,综合运用多种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方法,在反思活动设计中将个人和集体反思活动融合为一体。同侪反思活动设计是在线实践社区的反思方法一体化活动设计模式的应用。它通过教师在线实践社区营造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双向平行沟通的对话机制,以课堂教学实践问题解决为导向,反思团队成员轮流作为被观察者和观察者,被观察者进行线下真实课堂教学,需要面对复杂的教学情境有意识地进行行动反思,生成课堂视频案例,并课后进行行动后反思。反思团队的观察者从不同视角在线观察和分析课堂视频案例,对课堂问题诊断、分析和反思。在个人反思基础上,反思团队开展集体反思,通过分享和研讨每个成员对课堂问题的认识,帮助被观察者诊断、分析和解决课堂问题,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实践性知识。同侪反思活动设计见表1。
表1说明:
①角色分工:同侪反思活动角色分为观察者、被观察者和活动主持者三种角色。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由成员轮流担任,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本着身份平等,互惠互利精神参与活动。主持人由助学者或成员担任,在活动组织、分工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②反思方法:观察者和被观察者在每轮活动中都要进行个人反思活动。个人反思常常借助课堂观察方法,观察者在课堂观察时选择不同的课堂观察视角和方法分析课堂,个人反思则根据所观察的课堂信息进行反思;在个人反思过程中可运用多种教育叙事,如课堂关键事件叙事、反思日志、数字化故事、微课程等叙事方法,叙述反思过程,分享自己的反思成果。例如,被观察者借助课堂关键事件回顾行动中反思,促进行动后反思对行动中反思的反思。集体反思需要反思团队主持人采用问题单法,围绕反思主题不断抛出系列问题,引导团队成员基于个人反思基础上进行,在试图回答问题过程中进行交流、讨论、头脑风暴,使集体反思逐步深入。
③活动工具:在教学反思活动中助学者需要提供一些反思工具。例如,用于线下课堂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为线上课后反思提供依据的课堂观察和分析工具、确保反思质量的反思支架和反思报告模板等。
④反思活动评价方法:对于反思活动的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任务是跟踪反思过程信息,通过对个人反思日志成果、交流帖等进行内容分析,诊断活动进程中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反思活动。总结性评价是在教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反思活动后,对阶段性反思成果水平进行总结性评价。
2. 同侪反思活动的实证研究
基于同侪反思活动设计,我们组织广西的八个县的初中教师在在线实践社区支持平台上开展为期三个月的同侪反思活动,共有217名教师分26个反思团队参与了这次活动,收集了教师个人反思报告、集体反思报告等数据。
(1)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这次反思活动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和研究,主要研究方法见表2。
(2)数据分析与讨论
{1}同侪反思活动中团队成员个人反思水平与团队集体反思水平关系的分析
本研究参照Sparks-Langer 等提出七级教学反思水平作为反思报告的评价标准,对26个反思团队的217名教师在同侪反思活动中生成的个人反思报告和集体反思报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和评价,并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检验团队成员个人平均反思水平与团队集体反思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其分析结果见表3。
表2 本研究的实证研究方法
表3 同侪反思活动中团队成员个人平均反思水平
与集体反思水平关系的回归分析
从表3的回归分析结果看,调整后的相关系数R2为0.596,说明方程中自变量能解释因变量变化的59.6%。检验整个模型回归效果的F统计量为37.852,F值显著性概率值为0.000,说明模型总体回归效果显著,回归方程有意义。通过t检验的分析结果还表明,团队个人平均反思水平对团队集体反思水平在0.01显著性水平上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回归方程表明,团队成员个人平均反思水平增加1个单位,团队集体反思水平增加0.782个单位。以上都说明同侪反思活动中,团队成员个人反思水平越高,越有利于团队集体反思水平的提升。
{2}同侪反思活动对不同群体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影响
在持续三个月的同侪反思活动中,参与活动的教师每个月上传个人教学反思报告。本研究对教师三次上传的个人反思报告进行了内容分析,并就同侪反思活动对三个教师群体(成熟教师(教龄10年以上)、胜任教师(教龄在3年到10年)和新手教师(教龄在3年以内))的教学反思水平变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如图3所示。
图3 同侪反思活动对三个群体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的影响
由图3可见,三个教师群体通过同侪反思活动,教学反思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手教师提高最快,成熟教师反思水平高于其他两个群体教师。同时该图也体现出,经过同侪反思活动,在七个等级教学反思水平的衡量标准中,三个群体教师的平均反思水平接近等级4,说明三个群体教师的教学反思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四、研究结论
1. 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能够促进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活动相互促进
通过对在线实践社区的同侪反思活动的数据收集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同侪反思活动中团队成员个体反思水平对团队集体反思水平具有显著影响。反过来,团队集体反思水平提升,无疑会对参与集体反思的教师个体的反思提供引领和示范作用,也为教师之间交流反思过程和观点提供机会,有利于提升教师个体反思水平。因此,教师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有利于个人反思活动和集体反思活动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
2. 在线实践社区多元反思方法一体化反思活动模式能够对各教师群体的反思能力有促进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反思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运用,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很多教师的青睐。但是,一些教师不知反思什么,不知如何反思,无法下手,
影响了反思的深度。本人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体会。
一、反思要以具体的教学活动为基础
教学反思离不开具体的对象,这个对象必须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实情境中发生的“原生态”教学事实,是在特定时空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各种因素构成的教学场景和教学细节。这些场景和细节可以是教师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还可以直接来自于实际的课堂观察或课堂经历,也可以是通过录像、录音等手段所保存下来的教学记录,或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教学实录。但不管是哪种方式,都应当主动、具体地再现当时的教学情境。
二、反思要选好恰当的“切入点”
教学活动是一种由多个要素在特定条件下整合而成的连续性活动。这些活动具有先后的顺序,我们反思时不可能从课的开始持续到课的结束,也不可能反思到课堂的方方面面。为此,只有选取合适的“切入点”,从教学活动的局部入手,
以“分析”的方式加以把握,逐步深入。
“切入点”可以是教学中的某一段落环节,如准备活动、提高技能阶段等;也可以是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方面,如教学难点的突破、教师示范讲解、学生技能展示等;可以是预设与生成、目标与效果、老师与学生等关系的思考;也可以是教学中令人佩服的“随机应变”;也可以是给人留下遗憾的“败笔”等等。选取“切入点”的过程,是对教学事实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反思主题的提炼过程。
三、反思需要教师的知识基础
事实上,实践中的教师基于新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理念,以及个人对教育事件的反思,已日渐成为生产知识的主体。“教育生活以知识为基础,教师以拥有知识为前提;教师与其他知识丰富者相区别之处,在于教师具有自己的实践知识”。教师知识已成为教师职业构成的基本元素,且理性表达了他们的教育生活:
1 教师知识包含教师个人的教学目的。教师作为一个育人育己的职业,在对自身知识管理与构建的过程中,教学目的通常融入到他们个人的知识结构之中。
2 教师知识体现教师的职业特点。针对不同的教学情景,教师必须在个人知识的基础上作出创造性的回答,以彰显职业的创造性和复杂性。
3 教师知识凸显教师对自身知识的管理。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培养人才,现代教育更要求教师必须拥有能适应现实与未来需要的知识与素质。因此,教师必须借助实践经验、在注重动态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反思。
四、反思需要教师的实践知识
教师实践知识本身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从教学反思的视角,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类:
1 如何理解教育的知识。“知识’是一种行动的工具,具有实践性和能动性”。什么是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好”教育的标准又是什么?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师职业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业?学生应该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思考、诠释上述问题时往往通过自身的实践知识,并且以个人的教育信念表现出来。
2 认识自我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包括教师的自我概念、自我评估、自我教学效能感以及在对自我认识进行调节时体现出来的知识。在教学中认识自我的过程,主要体现为教师运用“自我”进行教学,了解自己知识结构的特点和教学风格,善于扬长避短,适度发展,并能从错误中获取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3 与学生相处的知识。在教学中,诸如教师关注学生、恰当地回应学生的质疑等,必须以实践知识来表现。同时,教师在与学生交往时也会努力表达与人相处时的一些实践知识。比如,对待学生如何做到公平、公正,如何尊重他人等。
4 教学机趣。教学机趣是教师教学机智、机敏与个人天趣、风趣的结合,它不是一种按步骤、分阶段的逻辑认识过程,也不是简单的感觉或无意识的行为。而是教师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的即兴发挥,在一瞬间把握事物的本质。教学机趣本身是富有创造性的实践知识,是教师个人知识与教学情境达成的一种默契,是教师通过教学反思生成实践知识的主要形式,也是帮助教师有效克服理论与实践分离的个人知识。
5 理解理论知识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科内容、学科教学法、教育学理论的理解,对整合了上述领域的教学学科知识的把握,将原理知识运用到教学中的具体策略(如比喻和类推),对所教科目及其目标的了解和理解,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安排,对教学活动的规划和实施,对教学方法和技术的采用,对特殊案例的处理,选择学生评估的标准和手段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6-264-02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杜威认为,“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高级思维能力,处于教师发展研究的中心位置”。笔者认为,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云技术的发展和各种社交手段的流行,信息技术在教学反思过程中也能起到独特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在教学反思中的作用
1、增加反思参与者的开放度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通过集体反思,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超脱自我意识,打破思维定势、突破思维局限,认识并改变自己,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然而,现代社会充满了信任危机,人们思想趋于保守和固步自封,每个人心理上都习惯于彼此设防。事实上,在公开课后,我们习惯听到的是各种赞许,或许真诚、或许无关痛痒,期待中的指出不足却犹抱琵琶半遮面,参与反思的个人和组织的开放度束缚了教学反思的深入开展,从而影响集体反思成果。开放的网络能够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当我们勇于将课堂视频或音频资料借助优酷等视频分享网站进行共享,当我们将反思的成果通过微博等途径进行传播,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专业社交圈中的同行,或者热心人士能够毫无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无需在评价的过程中考虑评价所带来的后果,保证个人和组织在反思中的开放度。在真诚和开放的氛围中,教学反思不断深入,反过来又促进了教学反思气氛的活跃,形成良性互动。
2、丰富了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是一个再认识、再思考的过程,具体可以通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等方法达成,而信息技术为教学反思的进行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博客使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基于用户关系进行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当博客与教育结合产生教育博客,成为教育的一个工具,使得教师能够在一个操作便捷、开放的空间里记录教育随笔、心得或者反思,分享教学过程中的思维成果;也能够基于各种终端,随时随地获得他人的经验心得。微博更是以其简短的特性,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能够更快地进行回复,实现有效交流。
3、拓展了教学反思共同体
基于摆脱自我意识束缚的需求,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倾向寻找一个共同体,借助集体的思维成果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各方面资源的限制,这个临时形成的共同体往往局限于同事或少数同行之间,交流的空间非常有限。
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够很好地克服时空限制。基于微博、微信等能现代通讯技术建立的个人社区,能够方便用户通过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甚至是普通的智能终端进行随时随地的交流。个人社区内,成员可以是同事、同行,也可以是家长、学生,甚至是关心教育事业的其他行业的热心人士。同事、同行能够给出专业的建议,家长、学生能够直接提供需求的方向,而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能够站在不同的视角,提供富有创造性的思考方向。借助信息技术,在一个开放、积极的社区内,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参与,扩大教学反思共同体,既能够实践教学相长,也很好地体现集体智慧的含义。
4、为教学反思提供素材
教学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组或者重构的过程,借助丰富的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方便、真实地保存经验载体,为重复经历相同的经验过程提供了可能。例如,借助普通的智能终端,就可以方便地进行教学片断的录制,不仅能够很好地记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各种行为和教学策略的运用,同时也能够毫无保留地记录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引导过程中的反应。真实地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课堂行为,避免人脑记忆失真的不利影响。而wifi网络的接入,使得用户可以方便、低成本地进行视频保存,也为视频实时分享提供了便捷通道。借助百度云技术或视频分享网站进行视频保存,然后分享到个人博客或者微博上,一个微教学的交流个人社区便初步建立起来,不仅为教学反思的进行提供了素材,也使得教学反思中的精细化分析提供了可能。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反思运用中的不足
1、相关应用的普及程度较低
教育博客没有时间、空间等限制,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可交流性,成为教师记录教学反思成果、分享教学经验的良好平台。但有调查发现,由于缺乏相关的使用知识和兴趣,以及没有时间及时对博客进行更新,使得在教师群体中开博率并不高。事实上,由于出于自我保护意识,或者其他一些原因,乐于基于网络来分享个人教学经历的教师并不具备普遍性,远未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研究氛围。即使正在使用相关技术的教师,能够将其专门应用到教学实践或反思中的也不多见。因此,也就限制了信息技术在教学反思中的价值体现。
2、各种社区中教师参与积极性不高
以较为著名的教育博客社区“苏州教育博客”为例,即使阅读数上万的博文,回复数多数在个位数徘徊,甚至是零回复。很多情况下,我们习惯了内容的获取,而忽略了内容的生产;习惯进行口头上几句简单的评价,而不愿在数字社区中深入参与讨论。各种社区俨然成为查阅资料获取信息的工具,失去了社区本应有的理性、交流的精髓。
3、缺乏相应的专业化应用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多数信息技术的出现并不以体现其教育价值为目标,这也就决定了有些应用在教学实践中并不十分方便,甚至没有合适的应用。例如,基于安卓的个人智能终端已经相当普及,基于该生态系统的各种应用也层出不穷。但目前为止,却没有一款专门服务于教师教学交流的典型的应用,而借助其他社交app又容易存在一些需求上的不足。有局部的调查发现,33.3%的教师表示浏览教育博客时,其中的博文没有分类,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也无法找到所需的文章。这无形当中影响了教师参与交流的积极性。
信息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等特征,这也正好契合了教学反思开放性的理想追求。以博客、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应用,优酷、土豆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百度云和金山云为代表的网络存储技术,以及各种流行的个人终端,为教学反思的进行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鼓励和技术支持的基础上,能够对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顾小清.信息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方法.电化教育研究,2005.2.
[3] 林 雯.浅谈3G技术在显微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生物学教学,2013.1.
“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实践、反思、研究三位一体,反思贯穿着整个教师专业发展之路。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的“想一想”,主要是一个不断的实践研究的过程,是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更深层次的对话。
【关键词】自修 实践 反思 研究 反省 内省 认知 批判 评价 升华 普遍法则 镜像反思 职业孤独 自我超越 科教兴国 民族复兴 个性差异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就曾经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有“扣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说法和论述,这说明早在古代,人们就充分认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事实上,反思一词本身就含有反省内省之义,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批判性思维,即通过对当前认识的审视、分析来洞察其事物的本质。
自从教书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思索得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不断的学习积累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的反思。特别是职中的老师必需更认真地去思考学生素质与所学知识的关系。
1.认识教学反思的含义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反思不简单是教学经验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一般说在教师专业能力训练中有以下三种反思:
1.1 教学前的反思。这是在教学设计准备阶段进行的反思,这种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1.2 教学中的反思。即在教学中及时、自觉地反思,使教学能以高质高效地进行。
1.3 教学后的反思。这种反思力求使经验理论化,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教师逐渐形成自我反思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教师的反思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方面:①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②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③教师的陈述,既教师讲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它包括教师提出的问题,用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写作、交谈的方式,用来解释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的解释系统。
2.认识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舒尔曼曾说:“对于专业人员来说,最难的问题不是应用新的理论知识,而是从经验中学习。学术对于专业工作是必要的,但又是远不够的。因此,专业人员必须培养从经验中学习和对自己的实践加以思考的能力。
自我反思是建立教师反思系统的首要环节,也是对德育、教学、生活、课程资源开发等的对象展开反思的必要前提。教师自我反思能力则是教师的自我反思得以进行的立脚点,它始于教师对自我的挑战,终于教师对自我的超越。一般说来认识反思对教师专业的重要性可以参看看以下两点。
2.1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纲要的颁布集中反映了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对教师专业化提出的要求。教师专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不断提高我国教师专业化水平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现实需要。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社会进步,使中国教育及其对于教师需求的重点从量的扩展转向了质的提高。
2.2 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国实施素质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教师迫切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适应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观念;提高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将理论转化为方法的能力,适应综合性教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性教学的新要求;提高将学科知识、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有机整合的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增强理解学生和促进学生道德、学识和个性全面发展的综合水平。
3.认识教学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与发展的意义
从“普通人”变成“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即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所说:“教师专业化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教学反思对于教师专业成长有重要意义。首先,教师计划自己的活动,通过“活动中的反思”观察所发生的行为,就好像自己是局外人,借此来理解自己的行为与学生的反应之间的动态的因果联系。而后,教师又进行“对于活动的反思”和“为活动反思”,分析所发生的事件,并得出用以指导以后决策的结论。如此更替,成为连续的过程。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具有双重角色:既是演员,又是戏剧批评家。反思成为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它们两者之间相互沟通的桥梁。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基于反思的自我学习过程:问题,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经验,了解你自己的思想与行为(包括潜意识);学习,包括实践与理论的学习;反思,获得新认识。教师的教学反思,形成习惯并且将反思的结果自觉地运用于教学之中,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职业的成熟度有重要意义。
4.认识教学反思的方式及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课程师资培训中教学反思具有双重功能,教学反思既是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训练方式又是对培训成果的评价和展示的方式。新课程师资培训可以有各种方式,但在新课程师资培训,可以重点应采取“自修――反思”的培训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自我进修、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这种培训方式强调自修后的“反思”,反思的实质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教师的责任心,使教师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升到新的高度。所谓的高度,一、指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二、指教师要有前瞻的理念与高深学识。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一个人一贫如洗,对别人绝对不可能慷慨解囊,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的人同样也不能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在“自修――反思”培训方式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亲自体验、强调案例分析、强调参与――分享、强调教学诊断、强调合作交流等能调动广大教师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是教师在“职业中学”教学实践中领悟的培训方式。
5.积极培养正确的反思方式
教师应当怎样在专业能力训练中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呢?以下四种反思的方式可以借鉴:
5.1 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体会,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5.2 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5.3 实际讨论。来自不同学校、年级组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办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其他学校所共享。
5.4 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于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6.积极培养教师自我反思能力、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贯穿教师职业生涯的始终,需要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觉地进行培养与训练。在教师职业生涯的漫长历程中,会遇到不同的专业问题,所以教师培养自我反思能力的途径与方法,就必须遵循针对性、时效性和可操作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每位教师个人的职业生命力不同,职业生涯的发展路线不同,所以,每位教师培养与训练所需经历的时间,也会因为个人的差异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6.1 积极进行自我反省、形成反思习惯。孔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可见身为思想家与教育家的孔子在 2000 多年前就已经养成了每天进行反思的良好习惯。我们今天的教师要养成反思习惯,应该从具体的自我反省开始。这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逐步养成反思的习惯。
6.2 积极进行目标导引、在反思中成长。专业发展是一个终生的、整体的、全面的、持续的过程,它涉及到个人、组织、外在环境等错综复杂的因素,教师要善于分析和审视各种因素,并学会据此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确立发展目标,引导自身的专业成长。
6.3 认真记录关键事件、在镜像中反思。经常记录自己认为对自己专业发展影响较大的关键事件,以此作为反思主观自我的客观镜像,不仅可以为事后回顾、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历程提供基本的原始素材,而且叙述过程本身就是对自己过去的教育教学经历予以归纳、概括、反思、评价和再理解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更加清晰地看到自我成长的轨迹和内在专业结构的发展过程,进而为能够更好地实行专业发展的自控和调节奠定基础。对教师个人后续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6.4 开展同伴交流、走出职业孤独。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加强与同事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走出教师职业的孤独状态,也是教师进行自我反思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反思者从别人身上折射或反射出自身的问题,从而得到顿悟、启发的反思方法。
园本培训是立足本园基础,结合本园课程、教师、幼儿及社区环境开展培训,主要是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现在许多幼儿园都开展了园本培训,在园本培训中反思这个环节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反思型教师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幼儿教师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在提高专业水平以及幼儿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基于园本培训研究教师的反思能力,分析目前园本培训中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现状, 给出培养和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 反思能力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求具备各种能力,才艺、管理能力等等,而反思能力在教学中是最重要的一种能力,不仅对幼儿对教师本身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反思能力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园本培训则是幼儿教师反思能力培养和提高的一种重要途径[1]。在园本培训的基础下,教师会更加积极,并根据他人和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结合培训内容来总结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问题。
但是目前国内幼儿园的园本培训在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现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园本培训中,许多教师只是在同事之间交流经验、反思结果。此外,幼儿园的琐碎事情比较多,教师的工作量大,负担重,参与培训的精力有限,则反思意识和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而最重要的是,许多教师对园本培训的认知和心态存在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园本培训是幼儿园开展职后教育的一种形式,将反思和交流理解为对教学工作中的不满或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作一个宣泄。许多教师明白在园本培训中能够获得别人的经验理论,或者其他教师提出的问题与方案与他本身的经验相似,就直接接受别人的成果,在培训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师本身方面,园本培训的效果和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并没有达到,从而流于形式,没有良好的反思氛围,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则受到限制。
2.园本培训没有达到提高教师反思能力的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园本培训存在着问题。我国幼儿园的发展没有我国小学到大学那样完备的体制,因此在园本培训的制定方面没有一个好的实践方向指引[2]。园本培训计划和目标都是根据每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由幼儿园教师制定,培训计划各具特色。但是,在制定过程中,幼儿教师具有个体差异性,培训内容多为理论性,实际操作性不强。培训计划存在不系统不专业的问题,而这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都会有一定的影响。除园本培训计划缺乏系统化外,还缺少专家或园本培训带头人的专业引导。没有专家引导,在园本培训中导致的结果是,幼儿教师的经验交流及反思存在抓不住要点的现象,没有提点性的意见。
因此,在园本培训下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式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事情,本文结合实际给出以下几个方法建议:
一、创造反思的条件和机会
在园本培训时,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请专业幼儿讲师来幼儿园开讲座、幼儿园与幼儿园之间进行园本培训的合作等等,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使教师能在参与园本培训中体会到个人、集体以及有专业人员引领反思的好处,给教师学习观摩、研讨反思创造一个机会和平台。此外,在简短园本培训时注重时间的把握,确保教师有足够的精力与其他教师交流经验,教师就有更多值得反思的问题,最终形成一个反思的习惯。
二、树立反思意识
园本培训时,培训者在培训前腰强调培训意识,将教师接受培训的被动位置转为主动位置,发挥教师主体地位去研究反思教学中的问题。教师要做的则是加强自身的学习,切实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从而树立反思意识,将教育理念转为教育思想、教育行动。例如,幼儿教师在教学的当天遇到孩子午休效果不佳的问题,培训者可以及时开展一个简短的园本培训,在培训中给教师3至5分钟时间思考有关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午休这一问题,并进行案例举例反思,最后总结中再次强调教师树立反思意识非常重要。
三、营造反思氛围
氛围对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也需要一个良好的反思氛围。有研究指出,反思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个群体智慧的结晶,它需要群体的帮助。而反思能力的提高有力教师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幼儿园在园本培训中也要注意教师反思氛围的营造。例如,在培训中,培训者专门设定教师反思时间,并要求得出反思结果。教师进行随机分组讨论,讨论结果以发言形式呈现或以书面形式呈现。最终达到教师之间共同探讨、共同解决,经验得以有效传播的效果。在每个人都反思的情境下,形成浓厚的反思氛围,教师的反思能力得以逐渐提升。
四、 进行反思训练
在园本培训中,教师通过培训总结经验,逐渐培养反思能力。而反思能力的提高则需要不断地训练。培训者在每节培训课上,加入反思环节,形成一个反思模式,除去教师经历的幼儿教育问题,另外提出假设性问题训练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管提出什么方案,培训者都予以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进行了反思训练。幼儿教师从培训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通过学习他人的经验,并和他人进行交流,从而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幼儿教师的工作虽然繁忙,但是定期空出时间进行思考进行总结远比重复教学中的错误要好。多反思,有利于在现实教育问题的解决。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进行园本培训时多看别的教师怎么做,多和别的教师说一说幼儿教学时的问题,加强自身的理论知识,修养并在实践中多进行操练,进一步实现幼儿园的发展。
【结 语】
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在园本培训中非常重要,它关系着幼儿教育的质量。就反思能力的提升,除了,外在的园本培训的制度氛围等,最主要的还是要靠幼儿教师自己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在园本教研中提升幼儿教师的实践智慧【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9
我校本着“以人为本专业化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确立教师在学校办学中的主体地位,树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理念,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工作的幸福指数。
例如去年教师节,学校领导班子一大清早就站在学校门口迎接老师,给每位教师送上一束鲜花和一张贺卡。特别是这张贺卡,是我因人而异、花费了一番心思写成的,在送上祝福与问候的同时,结合他的工作情况或赞美其敬业精神,或肯定其教学创新,或称赞其教育智慧,让老师们感到付出的点滴汗水都被学校领导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再如,我校推出了“情绪假”,即教师身体不适导致心情烦躁或因家中有事情绪焦虑时,可申请调课,也可请半天假,以“给心情放个假”。“情绪假”让人放松心情,调节情绪,能以更好的精神状态从事工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同时也有利于融洽干群感情,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悄然生长。
建立一种机制――发展性评价管理机制
对教师的评价应做到三个“关注”,即关注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双向互动。基于这一理念,我校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即“五项指标,三个结合,三个版块”。 “五项指标”包括职业理想、教育观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教学行为,这是评价内容;“三个结合”, 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这是评价方式;“三个版块”,即第一块是“现在在哪里?”,指教师在群体坐标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带有安置性或诊断性;第二块是“可到哪里去?”,即指出“最近发展区”,带有导向性或启发性;第三块是“怎样到达那里?”,即今后发展的步骤、条件和方法,带有发展性和激励性,这是评价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教师不断反思,不断调整自己,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关注教师的发展是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
搭建一个立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提高教师专业化程度
(一)加强各种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校本培训,增添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
国学经典是我校校本培训的特色。为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书香校园,提升教师的文化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陶冶高雅的情操,“品读国学经典,提升自身素养”教师培训活动自2006年就正式启动了,规定了必读书目,并定期进行考核。
2.专家引领,关注教师成长的专业化程度
我校一直坚持“请进来”指导,“走出去”学习的做法。学校先后邀请了多位专家型教师来校上示范课、作专题讲座,请市教研室教研员来校指导教师的业务成长,请兄弟学校的同行们来校经验交流,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常常提供广大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的机会。
(二)教科研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这里所说的教科研一体化是指:站在教师既是教研者,又是科研者角度上,把教师的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融为一体,让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在具体实践中和在研究的目标上互补,在内容上一致,在方法上协调,在管理上统一,从而实现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而课题就成为了教研和科研的一体化的纽带,成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载体。
(三)分层培养,教师成长引导精细化
我校在进行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中,始终将教师的分层培养作为一个研究的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专业发展”的原则,根据处于不同发展时期教师的特点和需求,精心研究,对不同教师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实施了教师分层培养,获得了令人欣喜的效果。
(四)教学反思,承载教师专业化成长
为让教师学会反思、乐于反思,我校总结出教学反思的几个有效途径:①把自己作为学生设身处地来反思教学;②通过同行中的榜样教师的教学行为来反思教学;③通过教师对自己教学回顾来反思教学;④通过学生的意见反馈来反思教学;⑤通过教学效果来反思教学。学校为教师反思性教学提供制度保障、理论引领与支持,建立反思性教学制度。
(五)个人成长档案,记录教师专业成长足迹
教师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条件和特点,确定个人专业发展需求方向,制订个人发展目标和发展计划,并以年级组、学科组为主,对教师个人发展计划的执行过程进行监控,对教师个人发展情况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