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8 09:20:4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职业定位分析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职业定位分析

篇(1)

【关键词】  护理质量;护理;监督;评价研究

   

基础护理工作即反映医院管理质量的优劣,同时也反映医院的护理水平,是衡量护理质量的核心和标准,尤其是新形势下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医疗纠纷频发,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变化,基础护理显得尤为重要。影响基础护理工作的主客观因素很多,虽然存在着各医院护理人员编制不足等客观原因,但主观因素在其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为了解临床护士对基础护理认识的现状,正确评价护士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以便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基础护理工作的落实,更好的服务于患者,笔者于2010年1月至4月对本院护理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院23个病区的200名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其中,中专及以下学历39名,占19.5%;大专学历95名,占47.5%;本科及以上学历66名,占33%。初级职称94名,占47%;中级职称87名,占43.5%;高级职称19名,占9.5%。

1.2  调查内容与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不记名填写方式,问卷是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根据预检结果进行修订,问卷共分3部分:(1)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学历和职称。(2)护理人员对所从事的护理职业认识的专项调查内容8项: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所从事的护理职业的认识是有差别的,其专项调查内容包括:①护士是满足患者需要的人;②护士应是人类健康的使者;③护士应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④护理职业是可以向社会做出贡献的工作;⑤护理职业是关于健康全方位进行援助的专门职业;⑥护理职业是帮助人的工作;⑦作为护士关怀体谅他人是必要的;⑧护士要负责设备、物品的保护和管理。(3)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质量认识的专项调查内容8项,由被调查护士按提供的选项进行选择,均为单项选择。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也是不同的有差别的,其专项调查内容包括:①对脑梗死患者要注意把瘫痪肢体置放功能位置以防止肢体发生挛缩畸形,②危重患者要按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防止压疮的发生。③做好患者的晨间护理,保持床单位清洁整齐,④住院患者要做好三短六洁及生活护理,⑤为危重患者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及并发症。⑥患者鼻饲后的所有物品应每日进行消毒。⑦为患者床上洗头时要注意室温和水温的调整,防止患者着凉。⑧做好尸体料理,保持尸体的良好位置,清洁干净,无液体外流。

2  调查结果

2.1  护理职业认识  在8项调查内容中,正是这样认为的:初级职称占5.32%,中级职称占81.61%,高级职称占42.10%,中专及以下学历的占71.79%,大专学历占85.26%,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6.36%。见表1。

表1  不同职称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认识态度例(%)

  项目正是这样基本是这样都不是基本不是这样完全不是这样

职称

  初级(n=94)52(55.32)34(36.17)1(1.06)6(6.39)1(1.06)

  中级(n=87)71(81.61)12(13.79)2(2.30)2(2.29)0(0.00)

  高级(n=19)8(42.10)7(36.84)0(0.00)3(15.79)1(5.27)

  合计(n=200)131(65.50)53(26.50)3(1.50)11(5.50)2(1.00)

学历正是这样基本是这样都不是基本不是这样完全不是这样

  中专及以下(n=39)20(51.28)15(38.46)2(5.12)1(2.57)1(2.57)

  大专(n=95)81(85.26)8(8.42)3(3.16)3(3.16)0(0.00)

  本科及以上(n=66)57(86.36)5(7.58)2(3.03)2(3.03)0(0.00)

  合计(n=200)158(79.00)28(14.00)7(3.50)6(3.00)3(1.50)

2.2  基础护理质量认识  在8个专项调查内容中,完全是这样认为的初级职称占55.31%,中级职称占81.60%,高级职称占42.10%,中专及以下学历占71.79%,大专学历占87.36%,本科及以上学历占48.48%。见表2。

表2  不同职称不同学历护理人员对基础护理质量认识态度例(%)

  项目正是这样基本是这样都不是基本不是这样完全不是这样

职称

  初级(n=94)52(55.31)34(36.17)1(1.06)6(6.38)1(1.06)

  中级(n=87)71(81.60)12(13.79)2(2.29)2(2.29)0(0.00)

  高级(n=19)8(42.10)7(36.84)0(0.00)3(15.78)1(5.26)

  合计(n=200)131(65.50)53(26.50)3(1.50)11(5.50)2(1.00)

学历                正是这样基本是这样都不是基本不是这样完全不是这样

  中专及以下(n=39)28(71.79)6(15.38)0(0.00)1(2.56)4(10.26)

  大专(n=95)      83(87.36)5(5.26)1(1.05)3(3.15)3(3.15)

  本科及以上(n=66)32(48.48)26(39.39)0(0.00)5(7.57)3(4.54)

  合计(n=200)136(68.00)37(56.06)1(0.50)9(4.50)10(5.00)

3  讨论

   

基础护理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准,是临床护理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全过程需要都离不开基础护理服务,尤其是近年来护患双方的价值观、需求观都在发生不同的变化,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值越来越高,但随着市场经济浪潮不断地向医院涌入,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长期枯燥乏味的重复性工作,且护理工作经常是超负荷运转,而护士的劳动价值体现,常和付出是相对不平衡的,从而造成护士身心疲惫[1],特别是高学历的护理人员,随着学历的增高对自身的价值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每天重复为患者翻身拍背等劳动,认为所学的知识无以致用,造成有些护理人员心理失衡,专业思想不牢固,对自己所从事的护理职业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导致基础护理质量下降。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态度是不同的,通过此次调查发现高学历、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认识程度是高的,但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程度是低的,大专学历、中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认识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程度是相对稳定的,也是比较高的。中专学历、初级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的程度都是偏低的,分析认为:

3.1  高学历、高职称的护士相比低职称、低学历的护士,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知识基础深厚,发展潜能大、思考问题灵活,理论知识扎实,思想成熟,对护理职业的认识程度高,并且具有远大的理想,但是当她们面对理想与现实间的反差,进取心受到挫折,找不到合适的定位,她们认为自己职称高、学历高理所应当承担一些技术含量、知识含量高的工作,如:进入管理阶层、带教、教学、科研等工作,但对于患者的生活护理,如为患者翻身、拍背、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工作应该由学历低、职称低的护理人员去做,这是本次调查中出现的高学历、高职称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认识态度不同的原因所在。

3.2  在调查中,大专学历,中级职称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态度都是相对稳定的也是比较高的,分析认为:这些护士群体是整个护理队伍中的中间力量,综合能力强,她们不仅在家庭、在工作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个群体职业素质、业务素质、沟通能力、都是比较高的,因此让我们共同关注这个重要群体,使她们在护理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带动和影响不同层次的广大护理人员,服务于细微之处,营造关心患者、尊重患者、帮助患者的良好气氛。

3.3  在调查中发现低学历、低职称的护理人员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的认识态度是比较低的,分析认为:其特点是普遍较为年轻,家庭环境优越,缺乏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和敬业精神,专业思想不稳定,不思进取,惰性严重,总想寻求待遇好,更轻松的工作,主动为患者的服务意识差,更不愿意去做患者的基础护理工作,认为基础护理可以由家属陪人负责,由于受教育层次和知识结构的限制,使她们在实际工作中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因此是此次调查中低学历、低职称对护理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对基础护理质量认识态度偏低的原因所在基础护理是一门严谨而又充满着仁爱的工作,我们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护理人员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护士由简单的完成任务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方位、全过程的护理[2],教育广大护理人员在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不忘奉献,不讲索取,自尊、自爱,使学历潜能真正转化为能力,用实际行动去赢得社会的尊重,患者的赞许、同行的承认。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目前,职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脱离市场需求忽视学生语言职业交际技能的现象,其英语教学依然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语言实践,学生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尤其是英语职业交际能力存在很大问题。而对于高职涉外护理专业的职业英语教学方面,则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国内涉外护理专业的开设时间较短,涉外护理职业英语课程的设置还一直处于探索阶段,许多院校还是沿用传统英语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是由于“对涉外护理职业英语的定位模糊,对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明确,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与培养目标及时调整与改革,课程的设置缺乏针对性和科学的规划与安排,不能满足涉外护理人才的职业需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相差甚远”[1]。以我院的涉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为例,主要是以基础英语为主,涉及职业英语方面课程的内容几乎没有。到了大二,老师在课堂上可能选择某个与医学护理有关的话题,进行口语与听力的训练,也没有采用系统的教材,全靠自己选定教材或选择授课内容,而涉外护理英语、护理英语、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都是从事涉外护理工作的护士必须学习和掌握的。

(二)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从事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的人多数是学习英语语言专业出身的,这些教师对中西护理文化的差异及护理专业知识都缺乏深入的了解,对护理专业英语与医学专业英语不熟悉,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专业术语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解释,对如何培养满足市场需要的涉外护理专业人才感到迷惑。以我院的涉外护理职业英语课程为例,主要是由院公共课部的英语教师来担任,由于他们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授课时非常吃力,而且学生的反映也不是很好。因此师资力量的不足是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中亟须解决的又一个问题。

(三)涉外护理工作的语言环境基本缺失

职业英语作为一门基础课,课时又很少,课堂上时间有限。“目前的教学最多只能提供一般的视、听教材,与涉外护理相关的针对性、专业化的教材很少,更没有涉外护理的场景教学条件,教师和学生只能在一种不透明、不直接、不专业的环境中实施教学。”[2]100学生通常是只有捧起英语课本才能看到英语,教师也没有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下了课就完全没有了英语的印记,大大降低了教学的效果,弱化了学生就业的实践能力。这是目前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又一薄弱环节,亟待解决。

(四)教学模式单一

职业英语授课教师多是英语专业出身,由于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往往沿用传统的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以词汇和语法教学为主。一节课的时间几乎都是教师在不停地讲解单词、课文、句型、练习等,即使利用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主要是课件展示性讲述,学生却仍处于很被动的地位,没有自主性。教师并没有分析现今市场对其职业的实际要求,主要采用的仍是一种以教师为主、语言导向的教学模式,未能形成职业英语课程特色。

二、市场导向下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以市场为导向就是要关注当前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以及学生毕业后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那么对于涉外护理专业来说,当前国际上需要的是一支能适应国际卫生保健需要的具有一定人文社会科学与医学基础知识以及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熟练掌握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熟悉英语语言国家文化的国际型涉外护理人才,职业英语教学应该紧扣这一要求,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解决当前职业英语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此,我们在探究涉外护理专业职业英语教学模式时,必须合理安排课程,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是以“护理的英语词汇、常用会话、中西方护理文化差异以及CGFNS(美国护士资格鉴定考试)简介为主要内容的专业课”[3],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开设的课程。通过该系列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护理英语阅读能力、听说能力,能获取国际护理信息,了解当代医学与护理学科发展的动态,并能在涉外医院实践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后,在课程设置上就要与就业需要挂钩,根据市场需求紧扣教学目标对课程的设置进行优化。首先,针对涉外护理学生的就业需要应加大学生的听说能力的培养,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作为涉外护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来培养,“英语口语课程的设置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础英语口语、护理专业英语口语和雅思英语口语。”[4]其次,“优化各学科课时的比例,突出核心课程,加强学科交叉。”[2]101我们要意识到涉外护理专业英语是一门主干课程,要优化各科目学时的比例,也要明确专业英语课程的开设是在完成公共英语教学和大部分护理专业知识之后。再次,可以将中西护理文化差异、护理专业英语写作、英语国家概况等课程纳入选修课程。最后,我们要积极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其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比如开设英语角,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聘请有出国经历的护理专业教师和外籍教师开展讲座等等。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需求的变化,涉外护理职业英语的重要性已经日渐突出,而职业英语教学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我们要根据实际需求,不断探索,勇于创新,采用适应社会所需、市场所求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应紧扣涉外护理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手段。一是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采取以学生为主导,“边学、边思考、边做、边纠正”的“护理情景式”实验教学模式。尝试将课堂搬到护理实验室,充分利用护理实验室与模拟病房创设真实的临床护理活动场景。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在课堂教学中应大量运用病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表演等手段,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将教与学巧妙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二是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过程为导向,科学设计学习任务,模拟操练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任务性教学模式。如将护理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以任务或者是项目的形式提出来让学生围绕任务与项目中的实际交流需要来不断熟悉与强化每一项操作过程中护理听力与口语的应用能力,同时教师可将语音、语法、词汇、功能、话语连贯、意思表达、风俗习惯和社会交际策略教学融入到学生的实际交流中,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全方位、整体的知识,真正做到学用统一,学以致用。三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持续关注市场动向及其对知识和人才类型的需求状况,以便进一步加强教与学及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了解需求状况及时更新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如采取操作式的教学模式来加强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等。

(三)在探索涉外护理职业英语教学模式过程中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1.师资力量的建设问题

要培养出具有英语特色的护理人才,仅靠强调学科的完整性是不够的,还要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重新构建适应“涉外护理英语”需要的课程体系。因此,教师不仅要专精一门,而且要具备本学科相关学科的知识。作为英语教师自身除了要打好坚实的英语基础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专业或行业知识的学习,培养双师素质。护理专业教师也应加强英语学习,尽量采用双语教学。学院要对专业英语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科学规划,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方式,比如聘请国外护理学专家或具有国外医院护理工作经历的人士来校讲学;也可以派出教师参加雅思英语培训、口语培训,有条件的还可以出国培训;同时还要要求担任涉外护理人才教学的英语教师多听护理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参加专业教研室的科研活动、教学研讨,实现知识和能力相融合。因此,我们也可以尝试着把担任涉外护理专业教学的英语教师划分到专业教研室,这样会更有利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协作。

2.良好语言环境的创设问题

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涉外护理人才的需求,只有让他们在课堂上亲自感受、体验各种状态下的“虚拟护理实习“,才能让学生毕业后立即进入“角色”。因此,教学必须通过高仿真的教学拟真环境、软件、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等来创设工作环境,或通过真实的岗位实践来完成。在实际教学中,首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营造英语语言氛围。利用多媒体教学,比如听录音、看英文电影,然后叫学生复述或是模仿等。其次,营造近似职场的语言场景,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利用workinpairs,readandsay,speakout,groupdiscus-sion,interview等,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说英语中来。再次,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能够巩固所学并能提高其应用能力的任务,以小组合作式等形式来完成。最后,我们还“可以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构建虚拟护理工作平台,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护理医学的场景教学,达到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要求”[2]101。

篇(3)

关键词:护士?临床实习后期?职业认同感?影响因素

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作为卫生保健体系中的护理人员,其所承担的责任也受到重视。职业态度是护士培养的重要部分,优秀的护士必须具有正确的职业态度。护士的职业认同感就是护士对本职业积极的看法以及积极的心理状态。国外对于护理职业态度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国内在护理专业思想教育方面也有一定的研究。有关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职业认同感的研究,对护理教育者、临床教学管理者的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一、对象与方法

为做好相关研究与决策,我们调查了实习10个月之后护理本科生的职业认同现状,比较实习前后的差异,分析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明确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认同感的情况;了解影响本科实习生的职业认同感的因素,为护理教育和临床带教提供参考的资料。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研究。调查表由作者在原有护士职业态度度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拟定初稿后,综合校内长期从事护理教育、护理管理、护理科研的教师的意见修改而成。对某医科大学2011级100名护理本科生采用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表围绕入学动机、职业认知等方面提出问题,对临床实习10个月以后的护理本科生下发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某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1级与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在临床实习10个月的护理本科生80人。

2.研究工具

调查表由作者在原有护士职业态度度量表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向临床实习10个月后的护理本科生下发问卷,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问卷为封闭式,从一般情况、入学方式、实习前后就业态度及影响因素等方面提出47个问题。

3.调查方法

选择某医科大学2011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频数分布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

二、结果

1.入学动机情况

3.护理本科生毕业后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对改行的态度

实习10个月之后有22.5%的学生表示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愿意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从实习前的7.5%升高到67.5%,不清楚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只占了10%。会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中,有70.37%的学生表示会改行,有18.52%的学生不清楚会不会改行,只有11.11%的学生表示不会改行。

4.影响因素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情况

(1)职业兴趣对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影响情况。

三、讨论与分析

1.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的现状

(1)刚入校时护理本科生入学动机盲目。护理本科生在刚进入学校时,“填报护理专业出自自己的意愿”一项占3.75%,大部分学生被动地听从家人意见及调剂,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是自愿填报。上述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并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也没有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专业而带有很大的盲目性。这势必影响护生的专业思想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

(2)实习前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较低。实习之前有7.5%的学生表示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有60%的学生不愿意从事护理工作,有32.5%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之后,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度本该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调查结果却相反,这说明,可能是因为专业学习过程中某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本科生对职业认同度有所降低,具体的影响因素还需进一步分析。

(3)实习10个月后护理本科生职业认同感有所提高。此时“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为67.5%,“不想从事护理专业”“不清楚是否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分别为22.5%和10%。但是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中对护理职业的认同度还是较低,有70.37%的学生表示以后有机会将考虑改行,有11.11%的学生会坚持护理工作,有18.5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是否会改行。结果表明将自己定位在护理工作上,愿意将护理工作作为职业的护理本科生的比例还是较低。从表2、表3可以看出,“想从事护理工作”“不想从事护理工作”两项,在实习前与实习10个月后两个时间点上,护理本科生前后各自的人数变化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不清楚是否会从事护理工作”,两个时间点各自的人数变化均没有显著的差异统计学意义。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实习前不想从事护理工作的学生在10个月的实习后有所增多。

2.职业认同感的因素分析

(1)兴趣是影响职业认同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兴趣可以使人产生巨大的积极性,当人们选择了与自身兴趣一致的职业后,就比较容易对这些职业产生长时间的依恋。因此,我们应积注重护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2)社会环境因素。

①就业压力的因素。本次调查显示,有47.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比较小,有48.75%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非常小。大部分学生在选择专业时,缺乏对该专业的了解,自身定位不准确。加之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与其他专业的角色差距、临床教师的负性角色榜样等,这些都使护生的角色期望不一致,职业态度不积极。学生对于满足自己需要的职业认同感会产生积极的态度,反之,则产生消极的情绪体验和态度。

②传统文化方面的因素。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社会化的大背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态度的形成。因为我国的护理工作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低学历、低技能的服务性工作;认为护理工作从属于医疗,护理教育应保持中专教育,没有必要开展高等护理教育;用人单位缺乏合理的用人机制,本科护生与专科、中专护生等同使用,这些都使其感到自我价值难以实现,因此职业态度更趋消极。

(3)态度调查表明,护生认为护理专业教师对护理职业的态度是非常积极、比较积极的分别占6.25%、41.25。教师可以产生正面影响和负面效应,可能使教师的影响作用复杂化,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四、方法及启示

1.重视培养职业兴趣

青年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兴趣形成的阶段,职业兴趣会随着经验的丰富而发展变化。社会认知职业理论认为,人们的职业兴趣是由自我效能和结果预期组成的,如果认为自己擅长某种职业,或预测从事该职业将带来积极的效应将会形成对该职业的兴趣并坚持下来。因此,护理教育者可通过鼓励并支持学生,提高护生的自我效能。同时,帮助学生获取准确的职业信息,尤其是职业发展信息,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专业信心,从而提高职业兴趣。比如现在护理的另一个发展分支――专科护士,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与技能,能弥补一般护理服务中的不足,能够丰富我国护理教育理论,促进初级卫生保健制度的实施。

2.努力满足护生的需要

学校可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帮助护生缓解就业压力;通过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满足护生爱与归属的需要。此外,教育管理者应给予护理专业足够的重视,积极关注护生;用人单位应尽快完善合理的用人制度,使护生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同时,教师应帮助护生正确认识护理专业与自身的关系。

3.充分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

教师能够影响受教育者。教师具备积极的职业态度是护生的榜样。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流露出的消极思想,误导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因此,教育管理者应重视护理专业的发展,加强教师职业素养的培训,建立护理专业的正确认知,发挥正向角色榜样作用。

五、小结

篇(4)

关键词: 护理教学 技能型中职生 职业能力

中等护理职业学校如何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原则,构建适应的教学模式,培养所需的“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需要长期研究与探索的课题。中等护理职业教育要想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针对中职护生的现状,重点抓知识、能力、素质的内在统一,从而构建新型中等护理职业教育培养模式。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对烟台护士学校2012级拟实习的548名学生进行培养需求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548份,回收有效问卷509份,占92.9%。其中男生69人,占13.6%,女生440人,占86.4%。

1.2方法。自行设计问卷,从专业态度、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就业选择四个方面进行调查,对收集数据使用Excel进行统计处理。

2.结果

2.1专业态度。虽然进入实习前期,但只有57.7%的学生认同自己的职业,很喜欢或比较喜欢护士角色,这一点与入学志愿由父母决定的缘故是有直接关系的。有45.6%的学生承认中考志愿由父母做主,只有35.4%的学生是依据自己意愿选择的专业。在选择志愿的出发点上,排在首位的原因是看其具有一技之长(46.2%),其次是工作的稳定性(28.8%)和方便自己及家人(16.5%)。基于就业压力及教育成本的考虑,约有78.3%的学生认为将来自己会从事护理工作。

2.2学习能力。结果显示,针对学生听课状态及习惯的调查结果不容乐观。能做到随堂记笔记、及时预习复习的学生仅为23.8%和17.9%,从来没有这一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比例为13.7%。课堂上仅16.9%的学生经常动脑思考,高达53.3%的学生很少或没有思考、提问的习惯,学生存在被动学习的特点。70.2%的学生认为自己考试成绩的取得主要靠考试前临时突击,说明在应对以记忆为主的医学课程考试时,课堂教学仍未摆脱“满堂灌”模式,大部分学生仍沿用死记硬背的应试方法。

2.3职业技能。在对个人能力欠缺项目的选择上,排在前两位的是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分别为32.4%和21.7%,其次为学习能力、礼仪沟通、创新能力,说明学生除了重视动手能力外,知识结构需求因就业市场的变化而呈现多元化态势。一方面,学生普遍认识到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并对操作技能实验课比较重视,76.8%的学生认为操作技能对就业竞争有大的影响,但实验中机械模仿现象比较严重,74.3%的学生有按部就班模仿老师的现象,仅有32.8%的学生遇到不懂地方会查资料或问老师。有36.4%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公众面前的讲话机会不多,有30.5%的学生认为自己与同学关系不太融洽或不融洽;有52.3%的学生在与模拟病人的沟通中不太自然和不自然;仅13.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非常强。这些都反映出由于长期以来教学导向的指引,中等护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的一线护士,学校更多关注的是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略对学生沟通交流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病人进行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造成学生整体观念、情景对话、沟通等能力比较薄弱。

2.4就业选择。74.1%的学生选择医院就业,只有4.2%的学生愿意去社区诊所,这一结果严重脱离社会需求,毕业后实际约30%的学生工作在社区诊所,说明开展针对性就业指导非常有必要。累计81.2%的学生可接受月薪2000元以下,46.7%和41.3%的学生主要靠父母亲戚和学校解决就业问题。94.8%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或有必要在校接受职业指导。以上数据显示学生缺乏对自己的正确定位,缺乏对就业市场的调研,缺乏主动就业的准备,坐等分配择业,在就业市场上明显处于劣势。学校应提早开设就业指导课,培养学生健康就业心理,树立健康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是中职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讨论

3.1调研市场,优化专业结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发展全面素质’[1],职业教育课程必须围绕就业,充分体现服务性、实践性,以需求决定目标”。[2]结合对市场调查分析的结果,根据不同用人单位对岗位人才的要求和学生意愿,我校近年来围绕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生源,在教改中做了一些探索,开设了就业班、英护班、韩语班、高职升学班、高中起点的弹性学制班等不同培养目标的护理班。尝试“窄口径、多适应、小批量、多规格”地构建专业体系,教学中始终坚持以岗位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宗旨,围绕市场需求,开发有针对性的岗位培训方案。“小批量、多规格”突出针对具体岗位的特殊性和实践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个别化教育,既能保证学生毕业后就业的基本需要,又能与高一层次教育课程相衔接。“窄口径、多适应”根据不同专业岗位要求选择“必需、够用、会用”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成绩的差异采用分层次教学,组织教师进行校内教材的删减与合并。如针对就业班学生,将原教学计划中数学、化学、物理等内容进行汇总,重点掌握将来护理岗位上可能用到的知识点,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灵活,有利于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

3.2定向培养,深化特色教学。护理专业特色是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需要,调整专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相关专业,开发新的课程和教材”[3],定向培养因充分发挥医院参与的作用、学校培养目标及教学导向,更贴近医院一线,学生实现入学与就业的同步,受到医院、学生及家长的推崇。我们通过与各级医院、养老院等取得联系,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联合办学。与北京、济南等用人单位达成协议,在了解其对合同制护士的具体业务标准和综合素质要求后,由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穿行,以专业技术标准为依托,切实加强对实验、实习、临床职业技能训练课等实践性课程的管理工作,形成以技术操作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为目标的培养特色。针对本地医院采用定期聘请护理部主任或护士长到校举行培训,学校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到医院,以集训形式完成师资准备,学校承担基础文化课与专业基础课教学,而医院承担部分临床专业课教学,学生在临床课的学习过程中已全程接触医院,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见习查房的形式强化知识点,在医院的真实环境中,在与真正病人的接触中,逐步形成专业的实践环境和氛围,获得社会工作能力、沟通交流技巧等隐性知识技能。在校期间还组织学生分别参加推拿按摩、养老护理员、美容技术、膳食与营养等技术培训,这种“非标准化”的培训方式将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直接与用人单位的需要和就业岗位挂钩,因而容易增加学生的就业筹码。

3.3突出应用,强化实践能力。学校一方面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进行硬件建设,扩大校内仿真实训的实验室建设,护理技能实验室由过去4个教室扩大为现在的16个,有效改善了实验环境。另一方面进行人员储备。借助职业技能大赛的平台,临床教师对各项操作技能编写标准化程序,进行师资和选手的选拔、培训。抓住实习前的契机,开放实验室,对实习前的学生进行统一规范化培训,最后抽签考试。实习期间强化对医院实习期间学生技能考核的监督力度,锻炼处理复杂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以满足学生就业需要和持续发展需要。而医院考录时,面向入围学生举办考前操作及面试技巧强化班,确保提升我校学生的最终上线率。

中等护理职业教育要培养素质高、能力强、上岗快、用得上的职业护士,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专业,强化实践,重点培养高技能护理人才。我校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坚持“抓教学、促就业”两条腿走路,通过优化结构、定向培养、强化实践能力等形式深化内涵管理,护士注册考试最终通过率达到90%以上,医院人事就业考试考取率则达到80%以上,有效实现了招生、教学、就业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春生.跨入新世纪的中国高等职业技术师范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7.

篇(5)

关键词:中职护校;综合素质;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4)03-031-03

护理人员素质关乎病患、医院、社会的利益,而中职护校是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培养一支热爱专业、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护理队伍成为中职护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1.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问题

1.1 中职护校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知识掌握不全面

中职护校的生源大多是中学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由于缺乏系统学习基础科学的知识,导致专业课程学习时,对专业知识难以理解,学习不透彻,技能掌握不娴熟。

1.2 中职护校学生缺乏实践锻炼,专业操作技术不娴熟

中职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加上学校提供实践机会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局限于学校教学内容,使得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低,技能操作不娴熟。

1.3 中职护校学生个性不成熟,心理素质差

中职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仍未稳定,待人处事方式和方法欠缺周全考虑,容易放纵自我,情感调控能力差,心理素质表现较差。

1.4 中职护校学生职业道德水平低

中职护校学生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经济优越,但由于家长教育的疏忽,导致学生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极大影响了专业道德的培养。

2.影响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因素

2.1 学生因素

中职护校学生专业选择相当一部分是由父母的意愿所定,学生对护理专业素质培养缺乏主体性,加上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生活富裕,养成妖生惯养的习惯,自主意识很强烈,缺乏主动关心和帮助他人的意识,同时学生社会阅历局限,对从事医学护理认识不足,不了解护理工作繁杂性和艰苦性,不能很好的处理医护、护患关系,继而产生厌倦情绪。

2.2 学校因素

护理是对不同病患提供优质专业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服务的职业,不但要求护理人员拥有过硬的专业技术,同时要求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理解他人,提高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但当前中职护校教学定位的迷失,学校注重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教育,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

2.3 社会因素

近年来,社会医患纠纷时常有报道,社会负面的信息极大影响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对自身职业的选择容易产生困惑,对护理素质培养产生抵触情绪。同时在社会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学生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尚未稳定,导致学生曲解白衣天使的职业形象和责任。

3.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策略

护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一双会护理的手,同时要怀有一颗同情的心,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娴熟的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2]。因此,中职护校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护理人才。

3.1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

良好的思想道德是护理人员必备的思想素质,是做好护理职业的基础。首先,护士应当热爱护理事业,学校应当通过报告、培训等方式宣传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水平;其次,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热心服务。护士爱岗敬业才能对本职岗位表现出高尚的职业情操,在实践护理操作中为不同的医患人员提供专业周到的服务,用爱心和热心感化病患人员,提高患者治疗的信心;其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带教老师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严谨的作风、贴心的服务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3.2 培养学生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

专业技能是学生走上岗位,实施护理的专业能力,其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术、急救技术、病情观察及书写护理文书等技能[3]。随着医学护理的不断发展,护理模式及要求不断的提高,要求护士必须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才能更好的为医患服务。首先,要求护士具备丰富的护理理论知识,由于理论知识是指导实践的基础,只有掌握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彰显专业水平。其次,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护理操作是专业理论知识的具体实践过程,熟练的专业技能是为医患人员提供专业、周到、舒心护理服务的基础。学校应当鼓励学生自觉学习相关文化知识,比如专业医学、药学、心理学等,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同时学校应当充分创造条件,通过模拟实验室、校外实习基地等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巩固专业理论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3.3 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崇高的职业道德是护士从事护理职业过程中履行的职责和遵循的道德,是护士在行业行为的规范基准。中职护校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使他们养成娇生惯养的坏习惯,不善于团结协作,不懂得尊重他人,文明礼貌素质低。由于家庭教育的疏忽,学生不热爱学习,法律知识淡薄,护理职业认识不全面不透彻,职业道德素质水平低。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职业道德、专业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条文等相关专业课程,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教育。同时学校应当通过带教老师在实践过程中以崇高的职业道德感染学生,教导学生热爱护理,忠诚服务医患,乐于奉献,遵守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崇高的职业精神。

3.4 培养学生规范的礼仪素质

我国是礼仪之邦,在各个行业领域中均存在各自的礼仪和规范,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观念意识逐渐增强,护理不但是“高技术”护理,更是“高情感”护理,在崇尚和谐的文明社会的当今,“人文关怀”“人文精神”会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独特价值。因此,护士要有规范的礼仪素质,才能为医患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学习礼仪知识,通过礼仪课程、礼仪文化报告、礼仪知识宣传等形式,为学生传输正确的礼仪知识,培养学生言行举止得体大方,着装符合护士形象,提升自身职业形象气质,增强自信心和公众信服力,以应对各种挑战。同时学校应当培养学生沟通技巧,正确处理护患之间,医护之间的关系,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通过加强学生礼仪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护士的专业形象。

3.5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护士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为医生提供优质的护理配合服务,为患者提供专业的疾病护理以及舒心的心理护理。护理工作环境嘈杂,工作任务繁重琐碎,是体力与脑力劳动相结

合的工作,同时护理工作关乎人命,稍有疏忽极有可能危及他人的生命,工作压力大,要求护士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此外护理人员还要时刻面对医患人员的要求改进护理,因此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以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面对既平凡又繁琐的护理工作。学校应当加强护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学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排除不良情绪,使得学生掌握正确处理医护和医患之间的矛盾,正确排泄不良心理压力,提高抗压能力,提高心理素质水平,学校应当通过医学心理学、护理心理学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我疏导、自我调节、自我减压等心理保健方法,学会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自我放松意识,学会在紧张环境中,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有效调节情绪,建立最佳的工作状态。

综上所述,中职护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熟练的专业技能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规范的礼仪素质,学校应当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学生各项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彭志斌.中职学校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策略[J].广东教育职教,2009,10(12):49-50.

篇(6)

关键词:麦可思;毕业生评价;护理专业

麦可思是得到公众共同认可的、具有良好公信力的中国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质量评估机构。我校连续两年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014年12月16日学校经教育厅批准为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应届毕业生半年后跟踪调研”,并组成项目团队。团队针对我校特色对本次研究模式和内容提出了相应需求和建议,提供了有效的信息采集渠道。麦可思团队作为第三方独立完成了报告数据的调查回收和各指标计算,对数据回收和指标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负责。根据麦可思公司提供的我校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本研究主要针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对连续两届护生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护理专业教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如何进行改革,切实提高护理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调研背景

为了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我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完善质量评估体系,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培养质量,提高本校服务社会和区域经济的功能,学校委托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与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实施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评估项目。麦可思负责项目的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清理、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工作。

1.2调研方法

向毕业半年后的2012届、2013届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发放答题邀请函、问卷客户端链接和帐户,答卷人回答问卷,答题时间15min~30min。毕业生人数及样本回收情况见表1。有效邮箱覆盖率表示学校提供的邮箱多大程度上覆盖了该专业毕业生总数,抽样比例则表示该专业回收样本多大程度上覆盖了该专业毕业生总数。有效邮箱数是保障足够毕业生答题的基础,而回收问卷数一方面同毕业生的母校认同度有关,一方面和调查过程中学校督促毕业生答题的力度有关。

1.3评价指标

①主要指标:包括就业率、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就业现状满意度、校友推荐度和校友满意度。其中校友推荐是指在同等分数同类型学校条件下,毕业生是否愿意推荐母校给亲戚朋友就读。推荐度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愿意推荐”的人数,分母是回答“愿意推荐”“不愿意推荐”“不确定”的总人数。校友满意度指在调查中,被调查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分为“无法评估”“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很满意”。其中“满意”“很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很不满意”“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校友满意度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分母是回答不满意范围和满意范围的总人数。②就业现状不满意原因:由被调查的已经就业的毕业生对自己目前的现状进行满意度打分,是毕业生的主观判断指标,代表着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程度。③教学满意度及改进方向:被调查的毕业生对母校的教学满意度评价分为“不好说、很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其中“满意、非常满意”属于满意的范围,“很不满意、不满意”属于不满意的范围。满意度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百分比,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回答满意范围的人数,分母是回答不满意范围和满意范围的总人数。如果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是本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则将对实习和实践环节需加强的地方做出评价。

2结果

2.1护生毕业半年后主要指标(见表2)

3讨论

3.1调研结果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半年后主要指标在专业相关度和离职率两个指标明显优于平均水平,在就业现状满意率、校友推荐度和校友满意度3个指标也高于平均水平,在就业率、平均月收入两个指标稍高于平均水平。说明我校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课程设置合理,符合目前就业需求。但2013届毕业生与2012届相比,除了平均月收入稍高以外,其余所有指标都有所下降,特别是就业现状满意率,为此,深入分析教学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改革措施,希望进一步提高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质量。

3.2存在问题分析

3.2.1职业期待与现实处境的差距

通过对就业现状不满意原因分析,排在第1位的是收入低,第2位是认为发展空间不够,其次是工作氛围和工作环境不好,还有工作压力大、经常加班等原因。说明毕业生对自身的职业规划不够明确,在校时对职业的期待较高,对护士实际工作缺乏深入了解,实习过程中由于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等工作的实施,产生失落感,引起就业现状满意率下降。

3.2.2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待进一步改革

对教学满意度总体较高,说明我校教学质量满足工作需求。但对不满意的原因分析毕业生反应最多的是无法调动学习兴趣,其次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第三是课堂上学生参与不够,还有反应教学内容陈旧、不实用,考核方式不合理等。调研结果说明目前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较单一,还是以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项目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应用很少,信息化程度不够,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很好体现。

3.2.3实践教学仍需加强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重要部分,本研究结果显示,毕业生提出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技能实训,其次是专业认知见习及毕业实习环节,说明实践教学仍需加强。

4改革探讨

4.1职业前瞻教育需要加强

加强专业教育、专业认知、就业指导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认识本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方向,都会对学生的职业期待或职业规划起重要影响。需要构建这一教育体系并对每个阶段进行评估,及时修正学生的不合理职业期待。

4.2针对毕业生就业特点,改革教学方法

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临床护理,专业相关度高达98%,因此,从护理职业特点入手,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设置课程结构。结合毕业生对教学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入手,积极调动学习兴趣,调整课程内容,增强课程的实用性,不断完善专业课程教学。进一步提高师生交流程度,及时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毕业生对核心课程的有效性评价。

4.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明确规定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为接近总学时的一半,所以高职院校应更加关注实践教学环节[1]。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只能通过实践教学来进行[2]。因此,通过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大校企合作教学力度等措施落实实践教学。

4.4加强求职服务指导,提高职业期待吻合度

毕业生初次就业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在求职阶段,有效的校园招聘和职业发展规划辅导对毕业生的职业期待吻合度有积极影响。学校可以结合毕业生就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在校生进行职业规划,同时邀请相关用人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使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与主观期待更加吻合。

4.5完善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融入校园生活,是提升学生能力和在校感受的重要途径。建议学校适当加强相关活动的扶持力度和指导,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满意度,鼓励学生更多参与其中,使更多的学生能从中受益,从而增强其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好和更有效地学习知识技能。

4.6构建全培养过程管理评价体系

毕业生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各环节进行改进。但其落实效果必须可测可评,因此,有必要构建学生培养过程的管理评价体系以方便学校对各项工作的管理。建议继续采用“第三方评价”,打破传统的以德、能、勤、绩为主线,学习成绩为出发点的学生评价体系,建立以实践技能为出发点、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纽带,促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主体有效衔接[3]。

作者:侯继丹 吴秋霞 贾婷婷 单位:江苏护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耀嵩.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价机制研究[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11,5(1):35.

篇(7)

在临床工作的男护士流失比较严重,据报道,某医院1985-2004年间共招聘了57名男护士,但至2004年底,仅有18人留在护理岗位,离岗率达到68.4%。护士离职的影响因素之一是职业发展因素,工作缺少专业实践、晋升、教育机会,医院缺乏对人才的长期培养计划和晋升机制、护理管理者管理能力低下,护士职业发展得到的支持不足,护士职业倦怠,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低,进而导致离职倾向严重。中国传统的性别角色期望认为男性应追求职业成功,所以相对于女同事,男护士的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职业发展上,他们渴望职业进步和职业成功。当职业需求不能得到满足,职业发展受到阻碍时,很多男护士会选择离开护理岗位,这是一种人力资源浪费,并将阻碍护理专业的发展。为了满足职业发展需求,并更好的发挥男性在护理事业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优势,男护士进行适当的个人职业规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便是笔者作为一名神经外科男护士的一些体会与浅见。

1男护士职业规划的意义

广义的职业规划是指员工和组织对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价、反馈和修正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把员工与组织的需要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护理人员职业规划是从医院需要的角度出发,根据组织发展对护理职业岗位需要,对组织、部门和护理人员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改进的综合过程。职业规划对员工个人而言其意义与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职业规划可以增强员工对职业环境的把握能力和对职业困境的控制能力,帮助员工协调好职业生活与家庭生活的关系,更好地实现人生目标,可以使员工实现自我价值的不断提升和超越。职业规划无论对医院还是对护士个人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合适的职业规划,是对护理从业人员最有效的激励,可引导护士自我发展,实现个人价值,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

目前医院对护士进行的组织职业生涯管理仍处于发展阶段,尤其缺乏对年轻男护士的职业指导,而护士自我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处于萌芽状态,大部分护士对职业生涯规划本身不够了解。因此有必要对护理人员,尤其是对职业发展需求强烈的男护士进行职业规划。

2男护士职业规划策略

职业规划策略是指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行动计划,一般都是具体的、可行性较强的。在确定具体的职业选择目标后,行动成了关键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主要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教育、培训、实践等方面的措施。例如,在职业素质方面,计划学习那些知识,掌握那些技能,开发那些潜能等。

2.1自我剖析与定位

自我剖析,顾名思义就是自我分析、定位,就是给自己亮出一个独特的招牌,对自己的认识分析一定要全面、客观、深刻,不回避缺点和短处,你的优势,即你所拥有的能力与潜力所在。(1)目标明确:我是否很清楚、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2)计划周详:是否制定了周详而具体的计划,并随时评估所执行的成果;(3)专业进修:我是否努力吸收专业技术和知识,永不满足;(4)认清自己:是否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全力去发挥自己的长处。那么我们护士在进行自我剖析之前,首先要知道护士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能力要求。作为一名护士,首先要有乐于助人的精神,要细心,要有亲和力,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较强的学习能力。针对这些要求,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逐一列出,找出符合职业要求的项目和不符合职业要求的项目,弄清自己要从职业中得到什么。通过自我剖析认识自身的条件,发扬优点,改正缺点,以便设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目标。

2.2职业规划目标与路线的设定

职业规划路线是指一个人选定职业后从什么方向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向专业技术方向发展,还是向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比如,一名大专学历的护士参加工作的年龄是21岁,如果她的发展方向是技术人才,那么在职称上,大致应是这样:23岁护师,28-33岁主管护师,33-38岁副主任护师,38-44岁主任护师。

2.3职业生涯规划的反馈与修正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由于对自身及护理工作都不太了解,有时可能会制订出错误的规划,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后,回顾自己的得失,自觉地总结经验教训,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修正。修订的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的重新选择、职业生涯路线和目标的选择等。

3男护士个人职业规划的具体任务

3.1掌握职业技能,学会如何工作

做好本职工作是护士的基本任务和重要责任。对新护士来说,首先就是要扎扎实实地掌握护理技能。在这个阶段,肯定要通过从事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和常规性工作才能获得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要从小事做起,事事认真,不要自恃有学历而不屑于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此外,还要克服依赖心理,不要总是希望得到高年资护士的帮助,要学会主动地开展工作。当然,也要避免因工作过于主动而显得急于求成。

3.2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知识的积累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但单纯的知识数量并不足以表明一个人真正的知识水平,人不仅要具有相当数量的知识,还必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没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就不能发挥其创造的功能。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指宝塔型和网络型两种。

3.3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

综合能力和知识面是一个单位选择人才的依据。一般来说,进入岗位的新人,首先需要培养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自我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心理调适能力、随机应变能力等。科学合理的护士职业规划,一方面为临床护士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护士对医院目标与文化的认同、护士职业素质的提高和增强医院竞争力;另一方面,为制订科学的护士培训计划提供了条件,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