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0:3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社会建设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思路
基金项目:秦皇岛市社科联2013年社会科学重点应用性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6116)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5日
一、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能力、提高服务效率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劳动保障部门增强管理手段、提高办事效率。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劳动保障宏观决策的完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及时提供政策参数,为科学地进行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进一步深化劳动保障服务功能的需要。通过劳动保障信息网络,搭建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将劳动保障业务向基层延伸,依托街道(社区)开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为劳动者提供信息查询、政策咨询等服务。
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建设的要求
2011年6月,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我国“十二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部署,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要求,紧紧围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心工作,突出社会保障一卡通这一重点;加强各业务领域之间、业务与技术之间的融合;推动管理服务对象以城镇职工为主向全体城乡居民转变,系统建设以本地为主向全国联网协同转变,系统功能从支持经办为主向全面支持经办、服务、监督、决策转变;实现服务人群、业务领域、系统功能、网络结点的全覆盖,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再上新的台阶。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未来几年做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关键是在“广、高、融、深、通”五个字上下功夫。“广”是要在业务、人群、网络方面进一步拓展系统应用范围;“高”是要根据提高社保统筹层次和开展跨地区业务的需要,进一步将数据向高层级集中部署,形成部、省、市三级数据中心统筹管理业务信息的分布格局;“融”是要突出各应用系统在业务之间、区域之间、与外部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深”是要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实效,着力发掘其在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实用价值;“通”是要按照全面发卡、广泛用卡、创新卡管理应用模式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一卡通”目标任务。
2011年8月,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在沧州召开,会上张瑞书明确提出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一安排部署,紧紧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中心工作,以保证重点政策落实为主线,以推进社会“一卡通”为重点,集中建设覆盖全省、联通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统一网络平台,集中构建统一、高效、安全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应用支撑平台,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能力和服务社会的水平,赢得“十二五”信息化工作的“开门红”。
三、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自启动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基本建成了网络基础平台,实现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与县(市、区)、街道社区的网络连接;二是创造性地建成基于SOA架构的信息交换平台,在不打破原有业务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实现系统整合、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三是率先在全省开展社会保障卡应用工作,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进程。
相比来说尚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数据中心在全市集中、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方面的差距,社会保险各险种、劳动就业等业务还分别拥有自己的数据库,区县相关数据尚未集中;二是网络系统横向上与政府、公安、工商、民政等相关部门的连接还需要扩展,网络安全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三是应用系统建设在切实实现“统收分支”业务流程方面,在符合部省三层系统架构要求方面,在信息与基金安全防护方面,在社会保障卡应用方面,在基金监管方面,在对新出台政策及管理要求的支持方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在决策支持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距,现有应用系统无法满足管理及业务经办需求,已成为工作开展的瓶颈,迫切需要解决。
四、秦皇岛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思路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趋势,按照国家、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要求,参照省内外先进经验,结合秦皇岛市社会保险管理、业务经办及公共服务实际需求,提出如下社会保险信息化建设研究思路:
(一)一体化建设思想。整合建立秦皇岛市一体化的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单位基本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为一体化数据库中的基本信息,通过社会保险各险种的业务整合、数据共享,实现联动协同管理。1、管理一体化。坚持“以人为本、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思路;以“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惠泽一生”为核心。2、服务一体化。提供一站式的统一征缴平台;提供一门式网上服务,实现全业务的统一办理、统一核算和统一稽查;开展多元化的便捷服务;建立覆盖市、区县、乡镇、社区的服务体系。3、技术一体化、数据资源一体化;人员“一人一档”、单位“一户一档”;信息流、资金流和档案流三位一体;应用实现一体化;融合社会保险各险种各类应用;支持市、区县、乡镇、社区各项业务;平台设计一体化。
(二)业务流程梳理与优化。根据国家、省、市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失业保险市级统筹等相关政策要求,结合秦皇岛市机构设置整合实际情况,需要对现有业务经办流程进行梳理并进行优化。原社会保险相关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经办部分是各自独立的,实现 “一体化整合”势必对原来的经办方式、业务流程形成冲击。原来的信息孤岛如何有机地联合起来,不仅要建立统一的资源数据库,保证数据统一入口,同时还要考虑不同系统之间的业务关联和数据关联,相关的业务环节要能够通过业务流程互动起来。
(三)数据中心整合建设。按照部省金保工程有关规范、标准和要求,在建设金保工程统一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坚持“同人、同城、同库”的建设目标,根据社会保险、劳动就业、人事人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整合方案,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整合工作,实现全市主机、网络、数据、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化人才和资金等资源的统一,实现集中管理和应用。加快推进市级数据中心与各部门、各业务经办机构的联网工作,加快向县区、街道、社区、乡镇及农村的延伸工作,确保实现各级经办机构间的网络有效连通,为拓展联网应用,实现异地业务经办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社会保障卡应用。社会保障卡发行与管理是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秦皇岛市需要根据部省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规范、标准和要求,制定社会保障卡系统建设方案,争取财政支持、寻求市场运作与合作筹集资金,建立社会保障卡管理中心,制定社会保障卡管理与服务业务流程,从医疗保险业务入手逐步向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等领域扩展社会保障卡应用范围,实现与社会保险、就业服务、人事人才等业务的有效衔接,实现社会保障卡跨业务、跨部门、跨地区的业务应用,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业务的基础信息统一入口。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策略
社会保障是维持低收入公民生存的重要手段,也是劳动者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疾病时基本生活的重要保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社会公共福利水平的必然要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行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也不断发展,推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利于维护人们的利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信息化能够使人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接受服务,这对改善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有一定裨益。在现阶段,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发展。
1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是我国社会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必要性,只有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才能推动社会保障更快更好地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历史较长、覆盖面广的特点,在科技发展和知识经济盛行的当今时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要密切结合国情,与时俱进,建立较为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这就要求社会保障制度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运用高新技术来加强自身的信息化建设。第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提升各地区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加强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协调各地区的社会保障工作,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与共享,为人们提供更便捷和精准的服务,加强社会保障的信息化建设还可以简化各部门工作流程,从而提高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第三,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对国家社保管理系统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政府加强调控和监管,有利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制定和实行,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推动力。
2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2.1社会保障信息化制度不够系统
目前,信息化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尽管在软硬件的设计开发与实际应用上有所进益,但仍然缺乏系统化的管理制度。我国社会保障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网络覆盖面具有一定局限性,这表现在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联网比较复杂,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难以轻松实现,完备的信息化网络难以形成,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计算机网络的规范化、统一化管理,也给信息化社会保障制度的快速发展设置了阻碍。
2.2社会保障信息化流程不够规范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流程还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规范,建立流程规范有利于社会保障相关工作人员更加清晰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也有利于使权利人在合法范围内享受自身应有权利和更多福利待遇,这对提高社会保障信息化各个工作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流程呈现出复杂的特点,这不利于社会保障信息化的高效建设。
2.3社会保障卡管理不够完善
如何有效管理社会保障卡是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将第二代身份证、银行卡和社会保障卡统一管理有利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这样的方式为管理人员的工作增添了难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社会保障卡可能出现信息错误、难以读取、保管不当、信息泄露等问题,这为持卡人的个人信息安全埋下隐患,如果社会保障卡的信息录入不准确,还会为持卡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如何实现信息录入准确、办卡补卡简单、卡内信息安全的管理是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难题。
2.4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不够健全
在建设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的过程中,要注重基础设计和各层数据的管理与共享,从理论设计、实际开发和技术操作等方面考察资源数据库的实用性,目前,我国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还不够健全,在资源整合与共享、数据库日常维护和复杂数据的处理上比较薄弱,这不仅降低了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的信息质量,还减缓了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3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3.1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制度系统化建设
社会保障信息化制度应该向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一方面,要确定长期目标并进行规划,科学合理地运用现有软硬件设施和人力、物力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社会保障系统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另一方面,要建立合理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化技术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管理技术水平。此外,要使社会保障信息化制度更加系统化,就要建立相应的监察制度,保证资金的合理运用。
3.2规范社会保障信息化流程
要加快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就应该对其业务流程加以规范,从而使各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国民享受到国家的福利政策,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对不必要的劳动进行整合,使各部门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和标准规范,建立统一标准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秩序,以此来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3.3完善社会保障卡的管理
社会保障卡的管理必须要统一标准规范,在实际业务操作和工作流程中,各部门应该统一技术标准,使社会保障卡能够得到安全有效的利用,这既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标准规范,在每个工作环节都投入精力,强化责任意识,又要求参保人员提高对社会保障卡的重视程度,认真使用和保管自己的社会保障卡。此外,有关部门应该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如社会保障卡的加密、锁定、挂失和更换管理等[2],这有利于为参保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4健全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
资源数据库建设是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环节,只有功能完备、内容丰富的资源数据库才能支撑社会保障信息化更好地发展,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加大对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信息收集与处理的工作力度,对冗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并建立统一的资源描述标准,从而提高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的信息质量,促进数据交换与资源共享。
4结论
社会保障信息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在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但只要积极采取措施,如加强社会保障信息化制度系统化建设、规范社会保障信息化流程、完善社会保障卡的管理、健全社会保障资源数据库等,就能够推动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更快更好地发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
作者:张慧燕 单位:黑龙江省八五二农场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申论文章开头之设问型
设问就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设问除了能引起注意外,还能启发读者思考。如果你想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激发阅卷老师的阅读兴趣,你可在文章开头设置疑问,留下悬念,引人遐想,启人深思,设问之后马上给出答案,很快的使阅卷者跟随你的思路,进入文章。
经典开头九:2008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蓝图》
浙江在新的起点上,怎样发展、如何谋求更高水平的发展?答案就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它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科学解答了新世纪、新时期“如何谋求发展”的课题,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必须遵循的发展蓝图,浙江要进一步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的国内、国际竞争中保持已经取得的先进地位,就要按照十七大蓝图中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目标。
经典开头十:2008年浙江省各级机关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
参考例文:《政府如何促进社会公平》
政府应该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改革开放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已初现成效。我国GDP总量目前位居世界前列,经济增长迅速。但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因贫富分化引发的自愿及财富分配不均、资源享用机会不公平等等矛盾日益突出,这些“不公平”的问题应如何解决?社会呼吁一个公平、和谐的社会。社会的不公比不富更能破坏人们的幸福。不公,人心就不稳,人心不稳则易乱,能否妥善解决社会的“不公平”问题,直接关系着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完善并实施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政府行为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特色专业;专业建设;专业定位
进行特色专业建设,是高校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教育转化过程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战略手段,本文以高等教育理论为基础,结合我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探讨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的一般过程,从特色专业建设主要任务、优化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和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等环节阐述国家特色专业建设应注重的若干问题。
一、特色专业建设主要任务
特色专业建设的首要问题就是要明确什么是特色专业?就是未来希望能够把我校的一些专业能够建成学校的品牌,提到兰州交通大学很多人就会想起电气工程专业,另外希望能够培养和造就一批从事该行业的优秀人才,扩大学校和专业的知名度。主要应该完成三大任务:第一,专业建设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第二,如何使学校乃至西北地区、乃至全国、专业的布局更加优化合理;第三,形成有利于人才培养提高的专业建设机制。
要完成这些主要任务,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第一,优化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问题;第二,课程和教材建设问题;第三,实验室建设问题;第四,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第五,教学管理问题。
我院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采用统一总体规划、统一资源配置、统一质量监控等“三统”方案,采用定任务、定方向、定完成时间等“三定”措施,从上述五个方面开展特色专业建设工作。
二、优化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特色专业的建设,本质就是克服高校专业建设同构化、同质化倾向,促进学校特色专业发展的过程。作为原有的铁路高校,如何体现“服务交通、面向铁路”的专业特色就成为我校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所在,所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均以此为出发点。
我校从2008年开始,一直围绕特色专业的建设问题,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多方面进行研讨,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工作:第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第二,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运用比较科学和先进的专业教育教学思想;第三,建立吸收用人部门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一种长效机制;第四,充分发挥产、学、研在人才培养中的协调作用。
为此,修订了电气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面向交通、服务铁路的特色,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三、课程和教材建设问题
课程建设,尤其是核心课程的建设问题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利用与用人单位的良好合作关系,积极采纳有效建议
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充分结合各铁路局、地铁公司、工程单位的意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从课程设置、方案制定等方面体现铁路特色,保证培养人才在有一定特色的基础上能够发挥用武之地。
(二)教学内容
1.积极结合学科发展前沿,鼓励教师开始反映社会需求和学科发展的新课程
2.将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引入课堂
(三)教材建设
1.课堂教学尽可能选择国家级规划教材,保证高质量教材进课堂
2.制高水平教材及专著,体现学科特色
3.开展双语教学,吸收国际先进经验
(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向能力培养为主,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方面的工作,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明白电气工程专业主要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问题应采取哪些方法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思考能力。
1.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的内容是复杂,除传统的室内实验教学外,还包括校外实习基地建立及创新试验的环节,我校实践教学建设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创新试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采用教授、教师、研究生三级辅导实验体制;第二,开展项目教学,鼓励课题进实验课堂;第三,有效改善实验条件;第四,有效开放实验资源;第五,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办学模式;第六,拓宽实践教学渠道。
2.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没有合格的师资队伍就无法建设特色专业,所以高校应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在人才引进上向特色专业建设倾斜、在人员配备上向特色专业靠拢、在人才培养上向特色专业侧重,以此保持该专业特色,吸引部分优秀研究生留校任教,补充实验和科研队伍,利用各类有利条件进行专业教师专业能力及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此外,从生产一线聘请少数兼职教师,提高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引进人才、完善师资队伍结构;第二,鼓励教师开展科研,“教”和“科”相互结合;第三,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兼职教授、补充师资队伍;第四,设立师资队伍培训中心,全面提高教师能力。
(五)教学管理问题
教学管理问题的改革涉及多个方面,我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工作:
1.制定了核心课程、专业主干课程课程负责人制度,由副教授或博士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课程负责人,赋予一定的权力,负责课程建设
2.建立主干课程教学内容讨论制度,采用教师集体讨论和学生参与讨论等方式
3.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保障,鼓励教师参与教学
4.设立大学生创新试验基金,推动学生参与科研创新等试验活动
5.配合专业建设,建立教学管理体系质量评价和评估机制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已取得了丰硕成果,目前我校电气工程专业以办学特色鲜明、人才培养计划特色突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践教学条件完善、毕业生深受欢迎等方面的突出特点,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参考文献:
很多高三文科生多会认为政治简单,但是在做文综试卷时政治的分数总是不高,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大部分同学会将其归类为“马虎”,但是一次可以叫马虎。那出现了两次。三次之后你还会这么想吗?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各位同学没有一个好的答题技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高考政治答题技巧总结高考政治答题技巧—选择题
高考政治选择题有两种题型,即:单项选择题与不定项选择题,再做单项选择题时,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这就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读题的认真程度,各位同学在读题是一定要把握注意题中的易混题眼,认真读题。很多同学在看到“错误”“不正确的”这类字眼是很容易会略他们前面的修饰词,或者是将遗漏掉他们中的某个字,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认真,仔细。
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每道题有一个或多个答案需要选择,很多同学在做时想要将答案全部选出来,这种思维方式是不对的,在做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时我们不一定要将每一道题的全部选项都回答出来,但是一定要做到不选错误的选项,因为这样即使没有将答案全部选出来,也会得到一部分分数,但是切忌不可以将高考政治不定项选择题当做是单选题去做。
高考政治答题技巧—主观题
高考政治主观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四种。在高考政治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将题意理解透彻,清楚设问方向与答题要求。在草稿纸或者是脑海中将所涉及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并安排好答题顺序。高考政治填空题没有什么疑问,只需要将书本中的知识点用专业术语回答出来即可,但是其他几类问题则有一部分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回答高考政治简答题、分析说明题和论述题时,有可能涉及到材料阅读,我们应仔细阅读材料,将材料进行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将所对应的知识点在脑海中回忆出来,然后在进行全面具体的回答。在回答图表材料时。要对标题、时间、栏目、内容以及下面的注释进行“全方位”阅读。以保证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在面对那些开放性小题时要根据理论基础进行具有创意性的回答,切忌不可随意叙述,没有根据。
高考政治另一个得分的关键点在于各位同学答题的规范性,试卷给评卷老师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同学要尽可能的保证自己试卷的整洁,更合理分配答案的书写方式。在遇到可以用专业术语回答的问题时用专业术语进行回答。
二.高考政治九大大题题型大题技巧1“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2“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
3“为什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4“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从国家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履行国家职能和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方面回答
从党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党的领导方式和党的建设角度回答;
从公民的角度回答时:要注意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及其关系的处理角度回答。
从哲学角度回答怎样做的问题,一般要侧重于方法论,原理不用过多表述,但一定要结合实际问题来谈,要体现哲学的思想与方法的要求。
5“意义或影响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有“积极影响”“经济意义”“政治意义”“经济政治意义”等
【解题技巧】一般意义类主观题回答的角度和术语可以归纳如下:
一、经济意义
描述国内经济意义
1、(有利于)调动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等),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
3、(有利于)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4、(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5、(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促进经济合作交流,实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经济互补;增强竞争力
6、(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巩固基础地位;产业化经营,促进结构调整,增产增收,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描述对外经济意义
1、(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竞争力;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收引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周边)环境。
2、(有利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二、政治意义
对国家的政治意义
国内有关活动
1、(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人民负责);
2、(有利于)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法治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3、(有利于)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高综合国力,构建和谐社会
对外交往活动
1、对我国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国际形象;
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国家安全;进一步对外开放,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利益。
2、对地区,世界的意义:(有利于)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
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维护共同利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对党的政治意义
(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基础);保持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三、思想文化意义
(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保证,;发扬爱国主义,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素质,以德治国。
6“认识(评价)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然后要求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技巧】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小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
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依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回答时先原理,后结合材料要全面,辩证要站在自身的角度、态度要鲜明。
7“启示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是以某些典型的事件,事例为背景,要求谈谈该事例、事件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的启示,其形式一般是“这给了我们哪些启示”或“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等,重点是考查考生能否从提供的材料中悟出道理,强调回答问题要有针对性。
【解题技巧】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一般应从两方面考虑:一是材料说明的道理,二是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办。一般情况下,偏重于回答“怎么办”,答题时格式应为“原理+材料说明的道理或者是原理+应该怎么办”。
答案一般写明原理或知识点,做到观点材料的结合即可,不必详细展开去分析。
8“依据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主要是分析党和政府解决某问题的措施的经济学、哲学、或政治学依据。一般来说其设问主要有:第一,确定某知识范围,要求分析或说明材料对应的某方面的理论依据;第二,未确定某范围,要求从不同角度分析其理论依据。
【解题技巧】答案构成:(1)未限定某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
(2)若限定了角度,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
9“图表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图表式论述题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图表的形式常见的有表格式、坐标式、饼状式、柱状式、曲线式)、注释”三部分组成。设问通常是由2~3个小问组成。常见的设问方式有:
1、表一、表二分别(或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2、表一、表二有何内在联系;
3、请你谈谈对表格所反映现象的认识,或问如何解决材料中的问题。
【解题技巧】审题要先审设问,后审材料(图表),这样可以增强材料的目的性。
审设问要注意:
1、宏观把握设问之间的关系。
设问之间的关系:一种是并列关系,各小题围绕中心相对独立;一种是递进关系,层层深入,其基本顺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微观具体分析设问要求。
第一问:一般问的是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时要特别注意看清题目问的是图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还是“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答案不仅要写出图表反映的表面现象(即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实现有定量到定性的转换),还应指出这一现象所包含的深层次信息,和隐藏的信息及本质性问题。
第二问:一般问的是表1和表2有何联系,这些联系主要包括四种情况:
(1)原因和结果的关系(2)一分为二的关系(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前后相继的关系 。其中又以(1)(2)较为常见。
第三问:一般要求结合图表、文字谈认识。一般做认识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是什么”“为什么”“有何意义和后果”“怎么办”。在答题时要注意将材料和教材原理结合起来,避免材料和原理“两张皮”
审图表要注意:
1、读图表的标题。
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
2、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
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如有个较大的增长或减少),横向比较来说明两者的差距。
3、读表注(备注)。
>> 试论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重构 浅析我国企业诚信的缺失及危害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缺失原因分析 从“三鹿毒奶粉”事件看我国企业诚信缺失与治理对策 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的缺失与治理对策 我国企业品牌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与对策探讨 浅析我国企业诚信建设 试论当前我国企业的诚信缺失及其规制 我国企业经营诚信缺失的原因探析 略论我国企业诚信的缺失及其重塑 当前我国企业诚信文化缺失及建设策略研究 浅谈我国企业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企业诚信缺失与重构 我国企业诚信制度体系建设及政府责任探讨 浅议我国政务诚信的缺失与重建 略论我国企业的诚信营销 影响我国企业诚信建设因素分析 诚信道德缺失与诚信社会构建研究 我国会计“诚信”缺失研究 社会诚信的缺失与构建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09-03.
[2]刘光明,牛志松企业诚信缺失与重构|J],人民论坛,2012(2).
[3]邵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诚信建设问题研究[J],山东农业管理干部学院报,2011(3).
[4]杨发达,诚信“黑名单”让失信者无处遁形[EB/OU].http:///cjsp/dp/201308/t2325385.htm,2013-08-06.
观察思考题从2006年在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第一次出现,就因其具有开放性、创新性、时代性、综合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河南省思想品德中考的一种固定题型。
观察思考题,亦可称为材料分析题,是就社会生活中某些现象或热点问题,给出一组或多组材料,设置一个或多个问题,要求學生阅读背景材料,运用所學知识,结合材料内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分析问题,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主观性试题。
二、特点分析
观察思考题的背景材料一般围绕最近一年来国内外时政热点或學生身边生活化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件,内容新颖,取材广泛。观察思考题的背景材料,既有文字材料,又有图表、漫画等。这些背景材料各有优点:文字材料语言表述精致、优美;图表、漫画生动活泼,形象直观。鲜活的材料选取不仅贯彻了新课程命题理念,而且符合學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很好地体现了思想品德课的學科特征。这样选取材料的目的在于引起學生对社会、对生活、对自身的关注和思考,触动學生的心灵,激发其对人性美的思考,激发其生活热情,使其形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价值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为适应社会、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观察思考题的问题设置具有以下特点。其一,综合性强,重能力考查。观察思考题一般将相关知识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进行考查,考查的知识点数量比较多、跨度比较大,这就需要學生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整理能力、迁移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开放性强,体现人文性。如2012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试卷中的一些设问:“请分析上述现象带来的危害”、“怎样才能真正杜绝上述现象,请你出谋划策”、“治病的药反而成了致病的药,原因何在”、“怎样才能让治病的药不再致病”,这些开放性的设问,给學生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发挥个性的空间、展示能力的平台,打开了學生思维的大门,让學生人人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充分体现了对學生的人文关怀。其三,思想性强,彰显德育功能。无论是要求探讨原因,分析危害、影响、目的,还是要求展示成绩、分析如何做等,所有这些设问都贯彻了课改三维目标,积极传递着一个信息:对初中學生进行最后一次品德教育。
观察思考题的答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鼓励學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一些开放性试题在教材中没有现成答案,在解题时學生应根据自己的分析理解,归纳出与所學知识相吻合的、符合题意的答案。
三、解法点拨
要想解答好观察思考题,要注意对知识的归纳、整理,使之形成一个脉络体系,一旦需要,信手拈来,还要掌握科學有效的解题方法.提升做题能力。一般来说,在解答观察思考题时可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學会审题,明白意图。审好题是正确解答观察思考题的前提,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學会审材料,认真阅渎材料内容,抓住关键词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转换成相关學科术语和内容,找出材料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做到心中有数,为答题做准备;另一方面要學会审设问,搞清问题指向,明白设问意图。在审设问时,可以使用以下方法:(1)对于比较复杂的设问要學会筛选信息,先把比较长的无效信息剔除,使设问简单化。如2011年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B卷观察思考题第10题中的第(2)问:“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打造国人精神家园。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在这里,“传承华夏历史文明,打造国人精神家园。面对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机遇”就是无效信息,剔除后就剩下“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开启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新征程”,这样就把设问简单化了。(2)弄清设问意图。再复杂的设问也无非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设置问题的,所以在解题时我们要通过关键词语弄清该从哪个角度思考组织答案。如在解答上面设问时,通过“我们靠哪些精神动力”可知道答题的角度是“是什么”。(3)找出关键词,明确答题的具体要求。如在解答上面设问时,通过关键词语“精神动力”,可知道该问最终是让考生写出中原崛起有哪些精神动力。至此,一个复杂的设问就变得非常简单、明了,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掌握审题技巧,提升解题能力。
第二步,回归教材,整理知识。解题时,在通过审材料抓住关键的切入点后,应立即回归教材,找准教材中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此时不要忙于下笔,应先进行归纳整理,对联系到的教材知识点进行比较、筛选,选取贴近材料、符合题意的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组织整理成科學正确全面的答案,并注意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步,多元思维,“对症下药”。在组织观察思考题的答案时一定要发散思维,从多角度来组织答案,做到答案多元化、“形散而神不散”。比如,对于谈启示、感想、体会、认识、看法等设问,答题时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来组织答案;对于言行或现象评析类设问,答题时也可以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条线,“是什么”即判断言行或现象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即分析言行或现象对错的原因,“怎么办”即指出与错误言行对应的正确做法是什么等。总之,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分析问题,才会有新的见解,才会形成全面而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