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课外文学常识

课外文学常识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8 09:20:3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课外文学常识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课外文学常识

篇(1)

一、注重朗读,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的字、词、句的组合与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增强其语感,从而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朗读方法有多种,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但我认为,在教学中范读、默读、朗读、齐读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范读,文言句读与今有别,教师须几经领读,使学生学会断句,掌握音节停顿方法,方能使学生读顺、读懂原文。否则,就会造成错误的理解。教师范读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使学生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范读之后,再进行其他方式的朗读,这是其他任何教学活动所不能取代的一种训练。古人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朱自清先生曾说:“我可还主张中学生应该诵读相当分量的文言文,特别是所谓古文,乃至古书……这是古典的训练,文化的教育。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至少必得经过古典的训练,才称其为一个受教育的中国人。”多读熟读也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的重要方法。学生只有熟读背诵,加深了理解,积累了知识,形成了语感,才能充分发挥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积累方法,培养迁移能力

语文大师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注重传授方法。只有在课内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和古代文化常识,掌握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文言句式等,才能举一反三,为课外文言文阅读得高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注意积累课内文言文中出现过的实词

(1)迁移法。是将学习过的课内文言文中的常见词的含义加以记忆、积累,在遇到课外文言选段中相同的词时,直接将其含义迁移过来的方法,它是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最基本的一种技巧。

(2)组词联想法。在单音节词的前或后加词,组成双音节词,再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如“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一句中“利”的解释是“利益,好处”。

(3)词性转换法。虽然初中阶段并不强调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词性,但学生要对此有一定的意识。如:名词转换为动词,形容词转换为动词,名词转换为状语等,了解词性的转换,对于更好地疏通文义还是很有必要的。

(4)通假寻义法。在本义和引申义解释不通的情况下,试着找通假关系,从而解释出符合语境的意思。通假字往往声音相同或相近。

如“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中,“趣”同“趋”,解释为“疾走”,引申为“争取或追逐”。

2.注意归纳一些常见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初中阶段文言文中出现频率高的文言虚词并不多,烟台中考主要考查“之、其、而、以、于”5个文言虚词,掌握它们的基本用法,有助于阅读课外文言文。建议师生在复习中列表加以归纳,每一个虚词有哪几种用法,列出课文中的例句,一目了然。掌握了它们的常见用法,对于课文文言文出现的虚词,也就不难理解了。

3.注意归纳一些常用的文言句式

文言文中的许多句子有固定的句式或句型,只要学生熟练掌握,句意的疏通问题将迎刃而解。常用的文言句式有以下几种:

判断句:用于表示判断的词常有“……者,……也”“……者”

“……也”等。

疑问句:疑问代词(谁、何、安、焉)等,疑问语气词(乎、耶、

邪)等。

被动句:被动词(于、为、为……所)等。

否定句:否定词(不、未、非、无、否)等。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数量词后置等。

4.做好练习题,强化知识重点,训练迁移能力

要巩固所学内容,就得多练习。练习的设题要灵活多变,要突出每篇文章的特点,要尽量符合中考的设题要求。如:古诗词理解性默写,解释单字要练习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当中的不同含义,文言文翻译是练习古今异义词的差异,增、删、调、补、换等句子的不同译法。

5.要持之以恒,养成习惯

篇(2)

一、明确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学习什么?

(一)明确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的内容。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并解读。

1、识记文言文中的字音字形。

2、借助课内掌握的文言词句的知识,解决课外文言短文中涉及的相关问题。如词义、句意等。

3、在初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言文的中心,把握文段的主旨,创造性地回答相关问题。

(二)明确初中文言文学习的能力解读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3、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5、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欣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评价,对文章某一方面提出看法或疑问。

二、具体怎样学呢?

(一)我认为积累重在文化常识的了解和名句名段名篇的记诵。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叶圣陶先生针对文言文学习的特殊性,曾经说过:“习文言,必先熟读若千篇,勉强记住不算,要能自然成诵才行。”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非常重要。

中考文言文默写题型主要有两种:(1)识记填空题;(2)理解填空题。识记填空题一般给上句要求续下句,或给下句要求填上句。这类试题测试的是机械记忆,考生只要能熟练背诵,不写错别字就能解答。

文言文背诵在升学考试中是以默写的形式来考查的,评分要求很严格,整句中错一字就不得分,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和学习中,除了准确地背诵之外,还要在能准确无误地默写上多下功夫,即在动口的同时也要重视动手,避免因写错字而失分。

(二)我认为认读重在对重点字词句基本含义的了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都能在课文中找到根据,也就是说,课外文言文的考点仍是课内知识以及建立在课内学习基础上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初中学生要想具有“借助注解与工具书读懂文言文和理解其内容的能力”,关键是要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字词及常见句式的知识,所以学习文言文应该重视对字词句的基本含义的了解和积累。

所谓基本含义这里有两层意思,从字词的角度说,任何一个字都有它的本义与引申义,学习文言文应重视常见实词的本义及主要引申义的认读。积累这一类知识,有助于提高我们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也是文言文学习的目标之一。

从句的角度说,把握基本含义的意思是理解句子表达的主要内容。初中学生认读文言文语句,不必拘泥于语法句式等知识,也不必拘泥于字字落实,能把握句子的主要意思,能用现代汉语阐述句子的基本内容即可。

(三)我认为文言文学习最重要的是积累。文言文古诗词等需要多读、多记,只有量的积累,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在不断地学习、整理、归纳和反思中,我们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

在文言文词的认读中,更要注意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的积累。比如,文言课文中有些词语的意义,由于时代的发展,在现代汉语中发生了变化,认读时要注意这些词的古今词义的差别,绝不能用今义去释古义。古汉语中,还有一种我们称之为“通假字”的现象,即古人用此字来代彼字,通假字的读音和词义,一般都同于假借的字,如“卧右膝, 诎右臂支船”中的“诎”同“屈”,解释为“弯曲”,学习文言文时,要重视这类通假现象的认读。

篇(3)

俗话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这句诗我多年前就已经烂熟于心了,可是直到今天我才真正的体会到了它的真实含义。我从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就开始喜欢上了读书。

开始的时候是各种各样的绘本,后来是五花八门的少儿读物和中外文学名著。我一直引以为豪,认为自己差不多可以算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了。我还时不时地在各种场合不失时机的显山露水,开始各种显摆和炫耀。我爸甚至还为我开了一个快手帐号直播,这更助长了我的骄傲气焰。然而,在参加阜阳千言万序书店举办的小记者知识竞赛中,我却经历了人生的第一次“滑铁卢”。

由于我平时涉猎最多的都是文学类书籍,不幸的是,竞赛的题目有一大半却是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除了那些我耳熟能详的文学类题目我能够立即想到正确答案以外,大多数时间我却成了一个听众。我俨然变成了一个局外人。

作为参赛选手,那种尴尬真的难以言表。我红着脸,面带羡慕,听着其他选手的滔滔不绝,看着他们的神采飞扬,我恨不能找个大点的书缝变身一缕书香钻进去。我偷偷地瞄了一眼观众席上一直在认真地在用快手为我直播的爸爸,他面无表情。

?我终于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骄傲自满。以后课外阅读一定要广泛涉猎开阔视野。比如竞赛中的一题:请问斑马是白色条纹的黑马还是黑色条纹的白马?朋友们,你们知道答案吗?今天我对“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悟真的特别深刻啊!

篇(4)

对于语文课来讲,预习相当重要,特别是古文学习,如果你能在预习阶段就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将文章中出现的重要语法知识归纳出来,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语文学习三步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学习三步法一、课本同步学习

相对于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在难度上直接对接高考,要求识记的知识量也大大增加。很多高一的学生因捉摸不透初高中的区别,没有重视这一阶段的学习特点,致使整个高一就在浑浑噩噩中悄然而去,而许多知识点的遗漏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因此,针对高一的学生要先进行课本知识的同步学习,确保从一开始就打好基础,不要出现任何知识上的漏洞。但同步学习不意味着没有侧重。有些学校老师已经讲过的知识可以简单回顾,重点学习不会的、遗漏的、不明白的,把不会的知识学会了,遗漏的知识填补了,不明白的知识搞明白了,基础也算得上真正夯实了。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时,我们要做的绝不是仅仅会翻译文章,而是识记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并通过分析这篇文言文,也要穿插文言语法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其将来独立分析课外文言文。

二、高考知识衔接

当下北京高考语文的趋势是出题灵活化,考查的范围也越来越宽泛,而高一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时机。

1.古代诗歌

高一并未涉及到古代诗歌的考查,仅仅是现代诗歌。对现代诗歌进行分析时,可以进行古代诗歌分析方法的迁移。比如课本必修一第一单元是四首现代诗歌,即《沁园春·长沙》《雨巷》《再别康桥》《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一要做的不仅仅是了解现代诗歌的赏析方法,感受诗歌的意象和意境美,而是将这一知识点迁移到古代诗歌的赏析上,甚至是补充词和词牌名的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面。

2.记叙文

高中阶段对记叙文的要求有了新的提升,并且自从2015年高考语文改革后,当年的高考作文《假如我和英雄生活一天》便要求学生写成记叙文的文体。可实际情况是,现在很多高中生的记叙文水平仍停留在初中阶段。一方面是因为高一时学校的老师没怎么讲过记叙文,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二后学生将重心倾斜到议论文的写作上,对记叙文便有所忽略了。

因为,在高一的同步课程中要侧重于记叙文水平的提升,使其达到高考的要求。

3.文学常识

如今高考语文改革之后,在文学常识方面对学生的要求绝不仅仅是将一部文学作品的作者和简介对应匹配,而是考查学生是否真正具有文学素养。一部文学作品,不仅要了解他的作者、主题、情节、思想内涵,还要真正有所启示,有所领悟。高一的学生尚有充裕的时间来阅读文学著作,此时就可以用文学作品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4.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不同于文学常识,涵盖了文学常识。中小学21条改革意见中明确表示,语文涉及的范围也包括历史、地理等知识。这说明补充文化常识势在必行。对文化常识的补充也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增加文化底蕴,对其写作文、理解阅读等都有所裨益。

三、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很多高中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分析问题的能力、领悟答题方法的能力和主动拓宽知识面的能力。单纯地看书做题使得成绩一直没有起色。有些学生高三时才发现自己知道的作文素材寥寥可数,有的学生高三时才意识到积累的文学常识太少,有的学生高三时也明白自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其等到高三时才觉得“无力回天”,倒不如从高一就开始培养自身的学习能力。

高一语文学习方法及步骤1、制定计划

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主动预习

强调课前的预习,是学会主动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习的初始阶段。―般的预习要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一是要对课文或下一课所学的内容及层次有大致的了解:

二是要巩围复习旧知识,理解新知识,能把新旧知识进行粗层次的有机联系:

三是要找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和自己感到费解的地方,尤其对那些似是而非、似曾相识的知识要特别引起注意:

四是要了解课文后面的练习,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做记号,等老师授课时注意听讲或提出。预习实际上是听课前在思想上、心理上及知识上的准备。

3、做好上课准备

课堂学习的准备工作主要有几个方面:

(1)确立明确的课堂学习目标。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课堂学习有很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2)调适良好的心理状态。一要有旺盛的求知欲:二要有乐观的学习情绪;三要有积极的思维定向。

(3)做好身体上的准备,为了保证有饱满的精神投入到课堂学习。

(4)准备好学习用具,同时注意把课桌整理得井井有条,以免课桌上东西零乱而影响你的学习情绪。

4、专心上课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上好课、听好课是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途径。课堂学习是一顼艰苦的脑力劳动,只有讲究策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行之有效的课堂学习策略主要有:(1)抓住老师的思路,(2)抓住关键内容,(3)积极思维,学思结合。(4)珍惜课上学习时间,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5〉注意课堂小结。总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眼到、手到、心到。只有在课堂上达到对老师所讲内容的最基本的消化吸收,才有可能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打好基石出。

5、及时复习

复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语文复习必须要主动,可以运用以下几种具体方法:(1)系统整理,(2)独立作业,(3)分析错误,(4)系统小结。

6、课外学习

(1)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有利于促进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

(2)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和身体锻炼。

(3)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练结合,脑手并用。

(4)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怎样才能提高语文成绩1.背字典。

不是在开玩笑,本人10年前亲自使用过,效果超乎想像!当然,发明这个方法的不是我,是已故名家钱钟书老先生;

2.每天坚持写一段200字的豆腐块,没必要要求字字珠玑,主要是你可以通过这种方法知道你的脑子里缺少哪些词汇;

3.多看一些伟人传记。

不仅能起到励志的效果,对于丰富作文的内容和给文章加彩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即使暂时看不懂也要每天都读几篇文言文。

读文言文最需要的是语感,经常的接触对于语感的培养大有好处;

5.读文言文的时候一定要用文言文去理解文言文,不要一上来就用汉语去理解文章。

学着用古人的思想理解古人的文章(此方法同样适用于英语学习);

6.没事的时候多参加一些成语接龙等的游戏;

7.每天早上起来,哪怕是走走路,新鲜的空气也会让你的思想生活更加丰富;

8.偶尔做首诗,不好不要紧,要紧的是你可以知道你的词汇到底够不够,哪方面的词汇量不够;

9.尽量不要在你的作文中用到网络语言;

篇(5)

好读书的习惯,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爱读书的意识,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要做到这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行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除了学生小时候受家庭的影响以外,就要靠我们上阅读课的教师引领学生在书海中邀游,做到“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

在给小学低年级上阅读课时,我在选择图书上要注重“绘本阅读”的图书,因为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纯文字阅读的局限。因为绘本图书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尤其适合小学低段的孩子阅读。绘本阅读开辟了孩子课外阅读的空间,让孩子快乐阅读。在低年级段还可以开展“亲子共读”,开展“读书大王”、“故事会”、“童谣朗诵会”等读书活动,还可以把有些故事编成儿童剧演出,以此来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从而养成好读书的习惯。

小学中段的学生上阅读课时,在选择图书和内容上要丰富多彩,如童话故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科学常识等书,根据各班学生不同特性、兴趣、个性有选择地读书,让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教师还应该从课外阅读课的形式上多下工夫,经常开展“读书小报”、“读书笔记”、“书香家庭”、“成语天地”等不同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通过各种活动,为学生创设表现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读书的成功喜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从而养成好读

书的习惯。

篇(6)

培养学生中医思维大学语文是面向非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课程,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显然,开设大学语文课程旨在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从而推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具备中医思维方式是中医院校大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中医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应在保证教育部高教司规定的大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对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当然,通过大学语文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并不意味着要在大学语文课上讲授中医理论。中医药文化根植于祖国传统文化,而中医思维也源于祖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独特认识。所以,大学语文课要通过讲授传统文化知识、涵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精神来达到培养医学生中医思维的目的。实践证明,传统文化素养的深厚程度决定着学生对中医理论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在头脑中建立中医思维。纵观学校所设立的各种课程,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精神方面责无旁贷。笔者对选修大学语文的194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其中79.4%学生选修大学语文的目的是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培养良好人文素养,13.4%的学生选修目的是陶冶情操,只有3.6%的学生选修的目的是学习语文常识。52.6%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对促进医学专业课程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45.9%的学生认为有促进作用,只有1.5%学生认为没有作用。通过调查及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选修大学语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人文修养,并通过提升人文修养来提升自己对传统中医理论的理解能力。

2中医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

突出祖国传统文化目前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品种数量丰富,既有教育部规划教材,又有各行业各学校的特色教材。从教材来看,目前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古今中外文学作品选讲。而讲授的内容主要为作者事迹、代表作品、所选篇目的创作背景、内容赏析等。所选篇目有些与高中重复,而讲授内容或思路与高中相差不大,所以也有人说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有66%的同学对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最感兴趣,有87.1%的同学认为大学语文课应突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独特思维方面的内容。调查结果反映出学生在高中时期打下的传统文化基础不扎实、在大学学习中医药知识时面临困难迫切希望补课的心理。那么,中医院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应是什么呢?首先,古汉语知识不是重点。虽然学生在阅读古代医学书籍时会遇到很多语言上的困难,但这个问题由《医古文》课来解决。第二,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应突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选讲,其中包括富有文学价值的传统历史作品和哲学作品。尤其是语言优美的传统哲学作品,这些作品中所蕴涵的哲理和思辨精神与中医理论的思维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讲授过程中应打破“高四语文”的传统模式,首先要结合中国文化发展史对中国传统文学发展史进行一个简单的概述,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讲到具体篇目时学生就可以以俯视的眼光对其进行定位,而不被作品所淹没。第三,在讲解具体作品时,要注重挖掘作品内涵的传统文化精神,而不仅仅是其文学价值。大学语文的“文”既可以理解为“文学”,更可以理解为“文化”“人文”,不能仅注重作品的艺术特色、写作技巧、人物形象塑造等文学性内容,更应突出作品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3中医院校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

篇(7)

关键词: 文言文 阅读 命题 学习策略

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经典,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必不可少的“大餐”。结合各地的中考命题特征,我们不难察觉,该题型的总体趋势是“稳中有变,重心外移”,即命题涉及的考点、题型、题量以及试题总分值,与前两年比起来在大致保持稳定的情况下略有变化,文本取材重心呈“立足课内,向课外转移”的趋势。

1.命题的考查要点

1.1 考点增多,题型丰富。

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考查中衍生出一些相对固定的考点,有考查学生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与应用的,如:理解实词的意义、把握虚词的用法、翻译文言语句、朗读节奏停顿以及重要语句背默等;有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分析及价值取向的,如:提取概括、感受体悟、评价赏析、拓展迁移等。这些考点,将会继续保持。

文言文阅读的题型主要有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和综述题等,不过,选择题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主观表达题逐年增加。选择题大多用来考查“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文本写作特色赏析评价”等对初中生来说是难度较大的考点。

1.2题量适中,分值稳中有升。

2006年中考,文言文阅读题量最少的为3条,如广州卷;最多的6条,如福州卷。2007年中考,题量最少的也为3条,如广东卷;最多的为7条,如福州、成都和南宁卷。从统计数据看,2005年文言文阅读平均题量为5.3条左右,2006年则为4.8条左右。因此,笔者预测,中考文言文阅读平均题量将会稳定在5条左右。

2005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最高的为26分,如武汉卷;最少的仅8分,如哈尔滨、河南卷;全部统计对象平均分值约为14.1分。2006年,最高分值为22分,如浙江、兰州卷;最低分值为8分,如广东卷;全部统计对象平均分值约为13.9分。近几年文言文阅读试题平均总分值稳定在14分左右,与语文教育界重视并加强文言文教与学的呼声相合拍。

1.3选材考究,重视内外结合。

课内文言文取材时普遍重视考查新课标推荐的必背16篇文言文,尤其青睐课内经典名篇,如《〈孟子〉二章》(2005年被8省市选用),《岳阳楼记》(2006年被5省市选用)。课外文言文大多篇幅短小,语言浅易,文体以人物传记、寓言故事或小议论文为主。内容上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古代名臣良将事迹,表现官员的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或刚直抗上、执法如山等正直品行和从政治军的才干等;第二类为古人事亲至孝、诚信待人事迹,体现和弘扬民族文化及传统美德。预计近几年中考仍将会遵循这些特点来选材命题。

2.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

2.1 依据文本,狠“背”放“活”,由“内”而“外”,强化掌握文言知识点。

我们在教授文言文阅读时,不难发觉,尽管初中文言文涉及的知识面相当宽,但统观六册课本,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一部分知识是需要牢固掌握的课内知识,亦即人们常说的“死”知识。如课内实词、虚词的积累、课内文言文名篇(段)的积累、文言文常识的积累、课文涉及成语的积累等。对这些,可以采用抓“死”出“活”的复习方法:对各种“死”知识进行归类整理,运用比较法和分析法进行记忆,并通过各种练习,学会运用。能记忆,就抓住了“死”;会运用,就出了“活”。

虽说文言文命题取材的重心将逐渐由课内向课外转移,但是,即使阅读材料取之于课外,题点还是在课内。因此,我们必须抓“内”联“外”,注重转移。可以从已确定的每一个知识点、能力点扩展到课外,增补适当的复习内容。所增补的内容可以是和课内知识点、能力点同类的,也可以是延伸的,或异类的。如学习了蒲松龄的《狼》,可以扩展其《狼三则》;学习了《与朱元思书》,可以增读《黄生借书说》等等。通过同类的、延伸的和异类的课外内容的增补,就可加强对课内知识点、能力点的记忆、理解和灵活运用,达到“取法于课内,决胜于课外”的目的。

2.2 利用文言文知识“点”,引出复习“面”,让学生能够做到“熟能生巧”。

文言文教学应该使各种知识和能力得到主次分明、难易得当的梳理,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训练,就会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控制性和准确性。如,对于“古今异义”这个知识点来说,可生发出来的“面”应是词义的转移、词义范围的变化等。再如,以文言虚词为例,其“面”上的“而”就是一个小的知识点,由它生发出来的小“面”则应是表并列、表顺接、表修饰等几种。当然,抓“点”一定要准,带“面”则不要太宽。

“我亦无他,唯手熟尔”,熟能生巧,孰能使我们文言文阅读的分数“锦上添花”。要抓“生”致“熟”就必须注重综合,练得精,练得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练课内的难点和重点。课内文言文,繁难之处和要害之处,通过“练”弄懂了,掌握了,其浅显之处、次要之处也会迎刃而解。二是练多样化的题型。必须广采精选各种格式的题型,练以致熟。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题型的变化,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三是练答题的准确与规范等,即使是开放性的试题,也不能不着边际地乱来。

2.3 背诵经典名言语段,阅读对比,深入理解文言文的思想灵魂。

我们通过观察近几年来的文言文阅读命题特征、趋势,不难发现有两点:(1) “单一课内型”语段考查少;(2) “课外型”依然走俏。这种阅读理解的“考点”涉及两种:一种是课内、课外各取一段进行综合比较;另一种是单一课外命题。此种选材做法便于形成“内”“外”齐放的局面,既能有效地检阅学生课内文言文学习情况,又能考查学生对浅易课外文言文的自主阅读能力,因此,将会被更多的地区所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