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0:2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私营企业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家族管理落后,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生产效率低。
家族管理落后是大部分私营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家长式的管理,野蛮式的作风。个人经营管理,家庭合作管理和承包经营管理是个体私营企业的三大管理模式。企业竞争能力差,目标不清晰。私营企业的家长式作风和野蛮式管理,缺乏监督和约束机制。私营企业的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管理成员间相互信任。但是随着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加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而产生的封闭性和宗法性,逐步变成消极因素。导致无法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制度的形同虚设,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素质教育,专业技术教育没有落到实处,导致成本的加大,生产效率却降低。
2.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家族守法经营意识淡薄。
作为私营企业家,思维方式简单,盲目冲动,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不足,缺少现代的系统管理知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欠缺,缺乏对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等,这些都是他所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缺陷。没有良好的企业文化,受传统封建文化的影响,致使家长式管理。企业精神不明确,目标模糊。为了得到利益,费尽心思,弄虚作假。随意延长员工的工作时间,时常拖欠工资,违反《劳动法》规定,员工利益享受不到法律的保护,工人缺乏失业,养老,医疗等主要劳动保障。员工没有归属感。而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关系着企业和谐、快速、健康的发展,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便是员工对企业忠诚度的保障。劳资关系不明确,影响私营企业的稳定发展,会危及社会秩序。
二、主要对策
1.需要现代科学模式管理。
我国私营企业实行家族性管理,企业财务和资金稳定来源于内控,企业快速发展,家族性管理适应不了市场激烈的竞争,而分工明确,架构专业,作业标准,管理分级才是现代化企业科学模式管理。譬如:职能领域分工专业,管理分层级,做到统一化,标准化。抓住企业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规划。为了培育管理层对企业的忠诚,将经营权交给精英人才,满足他们的成就感与自豪感。放手用人,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和个人才智的空间和权力。私营企业要努力创造条件,尊重员工主体意识,以人为本,肯定员工在企业中起到的主体作用,使员工值得为之奋斗。留住优秀人才最有效的手段则是授权。古人云:得人者得天下,失人者失天下。新形势下,人才的重要性尤为突出。人力资源所带来的利润增长远远高于物力投资所带来的利润增长,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关键在于人才。丰富的人才资源是致胜的法宝。
2.加快产品开发。
我国私营企业依靠国内的土地和廉价劳动力推动经济增长,分析自身优势,挖掘潜力,通过新产品的开发打开新的经营品牌,经营门类和新产品,创新品牌资源,价格组合和服务开发,让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创新经营手段,体现出差异化,个性化的价值竞争。了解客户需求,科学引导消费,通过全程配送和售后服务,让顾客满意,物超所值才是我们的目标。私营企业都应该为之效力。这样必将带领企业和员工走向辉煌与成就。
3.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形象战略企划。
对于私营企业形象的企划认识不够,导致没有足够重视如视觉形象方面的战略企划,无法向消费者展示自身企业的个性特征。很多私营企业连属于自己的标志都没有,更别说系统的系统的完全执行与实施。私营企业想要长期发展,必须树立企业形象,尊重广大消费者,尊重社会,珍惜已经取得的社会成果,才会有长远的发展。而且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先天就具体和市场对接的偶然性,如社会形象不佳,这是企业明显存在的弱点。私营企业最主要的企业标志,这个就是私营企业的招牌。标志代表整个企业的含义。重视企业的先进文化建设,让企业拥有生存发展的灵魂和具备市场竞争的潜力。遇到问题不注意及时纠正,企业想更上一层楼会难上加难,这将成为你前进的阻力。
4.树立品牌意识和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品牌概念没有存在于大多数私营企业管理者的思维里。他们的管理误区就是,自认为自身企业没有达到私营企业品牌,规模又小。小孩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走路,说话。也没有一个企业刚成立就成为知名品牌。要想达到知名品牌,从小做起,加油,努力,小的私营企业也会勃发,品牌的培植,积淀和维护,慢慢成为让大众知晓,认可,忠诚的知名品牌。有些企业还会因为缺乏诚信不免遭到市场的淘汰,辉煌一时,现在却像流星一样陨落。企业更要将诚信为本作为经营理念。因为信誉扫地,就失去了消费者;没有了消费者,就此你就失去了整个市场。
三、总结
一、私营企业应重视发展战略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当今世界正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必然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能源和新产品的迅速增长。第二是企业运行本身的大变化,即现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企业提供了重组、再造企业的资源链、经营链与市场链,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无限可能性,从而使企业运行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是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了大变化。这一变化客观上要求企业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作相应的调整。第四是企业的外部环境的大变化及其竞争的加剧。这四大变化不仅为私营企业提供了巨大商机,而且使私营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充满了风险和不确定性。
在这样一个激烈动荡和瞬息万变的经营环境中,任何企业特别是私营和民营企业,要在国内和世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就要制定和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但是,我国的私营企业真正科学地制定和认真实施企业发展战略的并不多,正面临一场深刻的“战略危机”。
二、私营企业在发展战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没有企业发展战略
许多私营企业没有认识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因此也不会去研究、考虑和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样,企业就像流浪汉一样没有方向没有目标。因此,许多私营企业的成长性差,总是“长不大”。我国绝大多数的小型私营企业基本上是属于无发展战略的企业,这也是企业生命周期短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根据一些地方调查,私营企业破产率或歇业率高达10%―15%。我国进入买方市场以来,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片面追求企业“做大”“做多”“做快”,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他们或是盲目地做大项目,搞并购,扩张资本;或是不切实际地与世界500强相比,制定超高级发展速度;或是赶时髦搞所谓多元化,搞房地产,搞生物制药,搞保健品,搞环保,似乎什么都能搞,结果什么都搞不好;或搞所谓集团化,铺大摊子,摆空架子等等。比如三株集团、巨人集团和飞龙集团等公司就吃了这种“冒进战略”的苦头,几乎毁了自己。这个问题不仅在一些民企中存在,在一些民办院校中也存在。
发展战略制定上的主观主义和短视行为。制定发展战略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进行大量的市场和资源调查、论证、计算和方案设计与比较,包括对技术的可能变化,对预期市场供求的发展趋势及容量的测算,对竞争对手的战略和策略分析,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判断等等。但是,许多企业都忽略或不重视这些前期工作,往往采取静态的“大概”的“估算”,加上一厢情愿的扩张欲望,把制定发展战略简化为老总“拍板定案”的瞬间行为;或是简单地采取盲目“跟风”办法,仿效别的企业的成功战略,甚至急功近利,做出短期趋利的决策。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误导企业走向毁灭。
发展战略实施上的简单化、急躁和投机心态
有了一个好的企业发展战略,要切实实施要做大量的组织协调工作,要有相应的企业组织结构和人才结构,要投入大量的研发经费,进行艰苦的科技创造,要进行细致耐心的、长期的思想文化工作等等。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有的老总在发展战略实施上表现了强烈的急躁情绪,甚至寄希望于“一夜暴富”,难以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地发展。
三、制定私营企业发展战略的基本原则
(一)长效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较长远的谋划,考虑的是企业长期、稳定、健康的发展。现代企业许多活动,如新产品开发、市场开拓、改扩建工程、技术改造、人员培训等,往往都要跨年度,有的要持续多年才能产生效果。所以,发展战略要长远谋划,不能行为短期化。发展战略的成效也要以长远效益来衡量,短期打算或权宜之计不能称为发展战略。
(二)全局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以企业的全局为对象的,涉及的是企业的总体布局和企业发展的大问题,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果,虽然也包括企业的局部活动,但局部活动是作为总体行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出现的。这就使企业发展战略同时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综合性和系统性是指它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条件,从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方向、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到行动计划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综合性系统性的决策。
(三)竞争性原则
企业发展战略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适应能力和赢得竞争优势而制定的。因此,提升竞争力特别是核心竞争力,就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的首要目标之一。其具体表现是,密切注视市场竞争态势和企业的相对竞争地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发挥优势,克服弱点,以求在“商战”中克敌制胜,保障企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能力。
(四)动态性原则
社会经济运动的随机因素很多,这会使情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人们也不可能预见到未来的所有变化。因此,企业发展战略也需要不断地、及时地做出相应的反应与调整,要随着市场供求的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源状况的变化和经济形势、国家政策、国家建设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四、私营企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一)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的基础工作
制定一个科学正确的发展战略,要做好大量的调查、研究、测算、论证和比较选择的工作。其中包括:一是对预期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及容量的测算;二是对竞争对手的潜在供给、价格和竞争手段的分析以及可能采取的对策;三是对产品结构调整和更新换代可行性论证;四是对今后资源供应及其价格变化的测算和计量;五是对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在预期范围内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企业可能产生的影响采取的对策。弄清楚这些问题,有利于企业把握市场机遇,化解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趋利避害,加快发展。
(二)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要设计规划好以下三项工作:一是规划好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即将来企业生产什么和怎样生产好的问题,包括可能进入新领域的最佳时机和原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和延伸,未来产品群的构成,核心技术的定位以及核心竞争能力的培育;二是规划好股本结构的调整,即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和投融资战略、资本扩张及资产重组并购等问题;三是规划好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对于大型私营企业要将家族化改制为现代企业,完善决策程序和机制,建立健全企业放权与制衡、授权与监督、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广义的企业发展战略还应包括制定与上述发展战略相适应的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科技与研发战略、市场营销战略、产品品牌战略、企业文化战略和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等等。
同时,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中,要特别加强企业的创新。首先要正确理解什么是创新。创新主要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创立或创造新东西,具有原创性的东西,指过去完全没有的东西,包括知识、思想、观点、方法、技术、材料、产品、市场、制度等等;二是将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从而带来新的社会或经济效益,即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和结果。创新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方面的内容。
(三)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首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是否需要改变,如何改变,这涉及到企业产品或服务的开发方向及市场范围。其次,企业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沿着已定的方向将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标,即战略目标的确定。再次,是企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在制定发展战略时要列出多种方案以供选择。这是发展战略评价与决策的基础和前提,多个发展战略方案提出后,应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评估,以决定哪种方案最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
关键词:经济转型;政府行为规范;优惠政策供给;私营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9.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656(2007)05―0041―08
一、引 言
优惠政策和法律制度通常被看成是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许多文献着意于刻画作为政府“偏好、态度及认知水平”集中反映的政府政策所扮演的角色[1]。还有一些文献从“制定法”的层面强调了法律制度完善对私人企业产权保护的重要作用[2]。在他们看来,有关私营企业财产权的法律制度的完善程度直接决定着私营企业发展水平。
奥尔森[3]则提醒人们警惕政府所具有的进行大规模征用或罚没,以及单方面改变契约条件的能力。若政府行为受到严格规范,政府规模和行为变化的后果通常是可以预期的;相反地,当政府行为缺乏必要约束时,由于无法预期政府可信承诺的能力,私营企业产权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风险),企业投资激励会受到抑制。正如施莱佛等人[4]所指出的,一个行为受到有效约束的政府,规模扩大更多地意味着供给公共产品能力的提升,不会直接导致政府从事非生产(掠夺)性活动能力的增强,客观上是有助于企业及国家经济发展的。沿着这一思路,我们的兴趣主要在于检验政府行为与私营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判断优惠政策与法律制度在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
二、理论与假说
(一)法制、政府行为规范与企业财产权保护
熊彼特发展了一个企业家在企业成长及经济变化中发挥中心作用的理论框架。钱德勒从经济史的角度详细描述了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美国企业为应对技术和市场变化所发生的演进。在企业的演进(发展)过程中,企业家的素质和反应被视为关键性的解释变量。循着熊彼特和钱德勒的传统,赵志君和金森俊树[5]分析了中国和俄罗斯私营企业规模(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他们试图证明,私营企业规模与企业家才能之间存在密切联系,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的发展水平是由私营企业家的边际能力决定的。
如果考虑到经济转型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我们则倾向于韦伯的看法,影响企业家人力资本投资和企业家创新激励的结构性因素应更具解释力①。先进工业国家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经验证据,只有在财产权得到有效保护时,企业家才有可能对技术和市场变化带来的机会做出积极反应。
保护企业财产权的法律制度无疑是重要的,但正如张维迎和邓峰[7]所指出的那样,很久以来,知识界关于变法的讨论多从“制定法”的层面展开,具体制度层面的博弈却被忽略。保护私营企业财产权被片面理解成:在信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条件下,政府应如何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及法律。在我们看来,这种无视政府权力“双刃剑”性质的做法存在着将研究引向死胡同的风险:政策和法律的效果往往由政府官员的认知水平和业务素质来解释。
用来保护私人财产权的政府权力,同样也可能被用来掠夺私人财产。也就是说,政府对私有财产的可信承诺,是人们愿意融入社会的前提。但不受控制、不受约束的政府权力使得政府对私有财产的承诺不可信,对分散的私人投资和企业资本扩张产生了强烈抑制。如同经济关系中的委托人和人,单靠各种形式的法律条文还不能对政府行为产生足够的控制,也不足以保护委托人免受人“不良行为”的危害[8]。
白重恩等人[9]在最近一项有关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中,将法律(政策)分为法律(政策)内容和法律(政策)执行两部分,并认为中国不同省区的地方政府对法律(政策)的执行力度是不一样的。在法律保护不到位的情形下,私营企业发展起来的替代性安排(自我保护机制)对缓解企业融资困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我们想进一步说明的是,替代性安排形成和存在的根源正是因为政府行为没有受到严格规范。从长远看,私营企业自我保护机制的负面影响会非常显著:容易形成历史上所谓的,削弱法律(政策)的可执行特征,导致国家强制的“低水平均衡”,最终影响到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张维迎和柯荣柱[10]在一项跨省调查中发现,与中小企业相比,大型私营企业和地方政府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将拥有过大的权力、行为不受限制的政府视为某些现象的始作俑者是站得住脚的。法律制度(政策)可执行性特征的缺失阻碍了个人和企业去发挥企业家精神从而承担起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提高所必需的风险。根据以上的讨论,我们提出第一个需要检验的假说:
假说1 过大的政府权力、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使得政府对私营企业财产的承诺不可信,削弱了法律(政策)的可执行性特征,对私营企业发展会产生显著抑制。
(二)私营企业发展中的优惠政策因素
众所周知,不同于其他转型经济,中国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速度上的“渐进性”。在转型过程中,各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治理权是逐步解除的。在这个意义上,大量文献强调了各级政府有关“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变化对私营企业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根据我们前面的讨论,片面从数量及形式(内容规定)上强调所谓的优惠政策供给并没有多少实质性意义。例如,由于政府权力对私营企业利润的侵蚀,私营企业行为发生扭曲,使得金融机构无法准确预期私营企业行为,构成私营企业融资障碍[11],这并不能单纯通过金融政策的改进来消除。民用航空业、石油化工业中的私营企业因国有垄断企业不断排斥、挤压,处境艰难的现实,同样能够说明一再寄希望于通过政府提高优惠政策(数量和形式)的供给水平来从根本上改善私营企业发展现状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存在误区。从这一点出发,我们还需要检验本文的第二个假说:
假说2 政府优惠政策的供给水平并不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私营企业发展特征形成的主要贡献因素。
三、变量和模型的选择
(一)数据来源和变量选择
本文的分省面板数据(1996―2003)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和《中国财政年鉴》所披露的官方数据①。根据巴罗[12]的研究,如果政府受到严格监督,政府规模扩大可能会加强企业盈利能力;否则,政府规模的扩大将导致企业绩效下降。在本文中,我们使用政府规模、公检法支出比重等替代变量来刻画政府行为对私营企业发展的效应,并由此判断法律(政策)是否具有可执行特征,即转型期中国私营企业的产权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
为尽可能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私营企业发展状况,我们采用企业平均规模、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ID)和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IV)三个变量描述地区私营企业的发展水平(SC)。工业总产值和企业投资者人数主要反映了私营企业在数量、新旧企业更迭方面发生的变化;企业平均规模则可用来说明企业由小变大的趋势,通常代表了更高水平的企业发展[13]。
为避免模型中的选择性偏差,一是利用面板模型控制各地区的特点,二是采用虚拟变量。作为一个幅员辽阔并且处于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大国,中国各地区之间在自然、历史条件上的差异以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都有可能对私营企业发展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故有必要对不同地区和某些特殊经济事件的影响进行控制以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各解释变量及控制变量的说明见表1。
(二)模型的选择
本文对随时间改变效用的变量均作了滞后一期两年移动平均数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可避免各种可能性偏差,如通过对各变量的相关系数检验,各解释变量之间共线性均在可允许范围之内,各回归模型不存在异方差。为检验相关解释变量对私营企业发展的贡献,我们建立两个双向面板约束模型((1)、(2))和一个总体非约束模型(3):
因变量LN(Pit)表示i省在第t年的私营企业产值、投资者人数和平均规模的自然对数,模型包含了前文定义的所有解释变量,下标t-1表示取滞后一期的两年移动平均值α0……α10、β0……β9和γ0……γ4是待估计的参数,εit(μit、ωit)代表随机误差项。(1)式主要用于估计在给定其他变量影响的条件下,优惠政策的贡献;(2)式中的六个解释变量主要用来刻画政府行为的效应;(3)式则用来衡量优惠政策和其余六个变量对私营企业发展的总体贡献。
四、回归结果分析
本文利用Stata8.0软件对模型(1)、(2)、(3)分别进行了回归,表2、3、4报告了按工业产值、企业规模和企业投资者人数计算的回归结果。Hausman 检验结果显示:在表2、3、4中,方程(2)、(3)均是固定影响模型(FEM)优于随机影响模型(REM);对于方程(1)则是随机影响模型优于固定影响模型。
在所有回归结果中,知识产权变量系数都是不显著的。知识产权授权率对私营企业发展没有产生预期的正向作用,说明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缺乏效率,许多已颁布的法律(政策)并没有被认真执行。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行政管理变量对私营企业发展的影响在3个模型中都呈现出负相关关系,且系数绝对值较大。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每增加1%对私营企业发展带来了约11%―87%的负面影响。政府行政管理能力的变化对私营企业没有产生正向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私营企业发展。
公检法支出变量的影响在表2负的不显著,在表3和表4则是显著负相关关系。与我们的预期相反,公检法支出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比重的增加对私营企业发展似乎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一般情形下,司法效率和司法公正性的增强有助于契约执行和降低各方交易成本,
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对交易活动的制约,使私营企业能够更容易地获得银行信贷和扩展业务范围[14]。但我们所取得的客观数据无法反映效率和公正的主观判断。公检法支出比重的上升也可能意味着机构臃肿、低效率和政府司法机构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能力有所加强。
制度外收入在表3中不显著,在表2和表4呈负的相关关系。可以认为,制度外收入对私营企业发展产生了较明显的负面影响。这一发现与陈抗等人[15]用预算外收入衡量政府 “攫取之手”行为得出的结论基本吻合,比例越高,“攫取之手”行为越强。关于政府规模的影响,如我们所预期的,在所有回归结果中,政府规模均表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政府规模的扩大抑制了私营企业的发展。政府任意决策的权力不受限制,随着政府规模的扩大,监督政府的难度上升,政府从事非生产性活动的能力得到了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却没有得到显著改善。
罚没收入和行政性收费收入虽在表2和表3中均呈现出正相关关系(1%的显著性水平),但在表4却表现为负的10%显著性水平。对私营企业规模为负的显著,表明在私营企业规模由小变大的过程中随着沉淀成本增加,面对缺乏必要监督的政府行政行为,出于对政府侵权的担心,企业家资本扩张行为受到了抑制。根据上述回归结果的分析,不规范的政府行为对私营企业的负面效应比较显著,政府对私营企业产权的保护并不完全到位,客观上阻碍了私营企业的发展,即本文的假说1可以被接受。
优惠政策变量在表2和表4(各表的模型(3))中均呈现出正的不显著性,虽然在表4(模型(1))中具有5%的显著性水平,但对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的解释力不强(颁布一个单位的优惠政策仅给私营企业带来约3%的增长率,且R2值小,拟合优度不高,解释力不强),一种可能的解释是,随着市场化水平的提高,现有政策仅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直接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当政府承诺缺乏长期可信性时,优惠政策只能在短期内为私营企业主发展私营企业提供激励。由于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部门利益集团寻租,政府过分热衷于优惠政策的制定,反而有可能对私营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通过重新引入F’值,其他自变量的总体解释力明显强于优惠政策变量,相关的非约束模型均呈现5%的显著性,而优惠政策非约束模型却不显著。与规范的政府行为相比,优惠政策对私营企业发展的影响远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显著。也就是说,本文的假说2得到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东部地区,虚拟变量对私营企业工业产值和企业投资者人数具有正的显著影响;而在西部地区则呈现出负的效应。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并未像预期的那样阻碍私营企业发展。表2和表3中金融危机虚拟变量系数均呈现1%的显著性水平,与金融危机前相比,私营企业工业总产值和投资者人数在金融危机后的五年内增加了66%。金融危机前后私营企业的规模变化不大(表4中金融危机虚拟变量系数均不显著),可能是金融危机主要影响了较大规模的企业,私营企业因为规模普遍较小,行为不够规范,反而避开了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另一种可能性涉及到企业的融资方式,中国私营企业主要依赖内源性融资,外源融资比例很低。
五、结束语
黄仁宇[16]曾经形象地用一个“立”字来比喻中国社会制度结构的变迁。他认为,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国社会已成功建立起上层建筑“”和相应基层组织“_”,但中间的两个撇“ソ”字却从未真正立起来,即法制始终不能有效阻止上层对基层的侵扰,私营企业的发展环境充满不确定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们在建设法制社会,特别是在政策制定和国家立法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此同时,在规范政府行为,解决韦伯所谓的经济体制的“可预见性”问题上却进展有限。本文的计量检验结果显示,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仍然阻碍着中国私营企业向现代企业的转变。
过大的政府权力和不规范的政府行为使得政府承诺缺乏可信性,政策和法律的可执行性特征被削弱,将迫使私营企业寻求官方庇护(发展自我保护等替代性安排)。政策和法律不彰,结果就是“钱权交易”的腐败故事[13]。这显然与我们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宗旨相违背。
参考文献:
[1]RAM RATI.Government Size and Economic Growth: A New Framework and Some Evidence from Cross-Section and Time-Series Data [J]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86,(3):191-203.
[2]ROBERT E. HALL AND CHARLES I.JONES . Why Do Some Countries Produce so much More Output Per Worker than Others? [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2):84-116.
[3]奥尔森.通向经济成功的一条暗道[J] .比较,2004,(11):9-32.
[4]施莱佛等.掠夺之手[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
[5]赵志君,金森俊树.一个中国私营部门发展模型[J] .经济研究,2005,(4):97-107.
[6]麦格劳.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7]张维迎,邓峰.信息、激励与连带责任[J] .中国社会科学,2003,(3):99-112.
[8]弗鲁博顿等.新制度经济学――一个交易费用分析范式[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6.
[9]白重恩,路江涌,陶志刚.中国私营企业银行贷款的经验研究[J] .经济学(季刊),2005,(3):605-622.
[10]张维迎,柯荣住.信任及其解释――来自中国的跨省调查分析[J] .经济研究,2002,(10):59-70.
[11]张军,詹宇波.金融歧视、“腐败”与中国私人企业的增长:基于转轨的经济观察[EB/OL] .省略.cn/cn/ReadNews.asp?NewsID=20510.
[12]巴罗.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13]张维迎,周黎安,顾全林.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及其影响因素:分位回归模型的一个应用[J] .管理世界,2005,(10):94-101.
[14]孙早,刘庆岩.市场环境、企业家能力与企业绩效[J] .经济学家,2006,(4),:110-118.
[15]陈抗,ARYE L.HILLMAN,顾清扬.财政集权与地方政府行为变化――从援助之手到攫取之手[J] .经济学(季刊),2002,(1):111-129.
内容提要:党的以来,个体私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历史进程,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长足进步。个体私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步伐,它们与公有制经济相互并存,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如何进一步加强双桥区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本文试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现状、面临形势、对策措施3个方面对如何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研究对策
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大成就之一。党的后,个体私营经济“春风吹又生”开始逐步恢复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随着人们对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认识上的转变和政府的大力支持,我区私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力明显增强,领域逐渐拓宽,贡献逐年显现,已从配角升格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入wt0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客观认识双桥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现状,认真分析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抢抓机遇,趋利避害,对加快xx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区个体私营企业的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在全区的比重逐渐提高,结构趋向合理,布局进一步优化,形成了以机械加工、小五金、铸造、化工、商贸流通、能源、饮食服务、房地产开发和旅游等产业体系,发展空间不断拓宽,规模不断壮大,已成为全区经济新的增长点。截止2003年底,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到1889家(其中,规模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27户,规模在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从业人员4897人,注册资金15951万元,产业营业额达到了17209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全区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
二、我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一)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个体私营企业,在其产权制度上具有鲜明的血缘、亲缘、地缘的“三缘”特点,这就使其在管理上具有家庭化、家族化倾向。随着企业的壮大,管理的不适应就出现了,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首先,企业发展规模越来越大,管理半径越来越宽,管理层次明显增加,所需处理的事物远远超过管理者的能力负荷;其次,随着企业不断壮大,管理者知识更新远远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再次企业有了积累以后,家庭之间、创业者之间的利益矛盾加深,利益诱惑增大,特别是事先企业资产产权在自然人之间未加严格界定的条件下,磨擦加大。因而当企业发展壮大时,一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因在管理上产生漏洞而造成重大损失,甚至导致崩溃和破产。
(二)结构比重不平衡,产品科技含量低。
个体私营企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主要是给重汽配套产业),这些企业面临着自身内部的缺陷带来的挑战,如产品结构雷同、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产品技术含量低、档次低、缺少科学的经营战略等结构问题,严重制约了个体私营企业竞争能力的提升。同时因个体私营企业资金短缺,生产经营投入不足,进而致使技术创新投入不足,技术开发能力薄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后劲。尤其是制造业,产品品种单一、分散,各自为阵,质量参差不齐,规模小,除少数业主外,大多数效益不高,即使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加工企业,也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类型的企业特别少。
(三)企业信用度低,资金短缺。
个体私营企业原始资本来源主要是企业主自己的储蓄,或向亲戚朋友的借款,家底薄,积累少。而受传统观念影响,个体私营企业一般又不愿意吸纳股份,没有资本积聚和营运观念。加之部分个体私营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不讲诚信,造成了社会特别是银行对企业的不信任,致使国家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金融措施大打折扣,社会资金很难向个体私营企业流动,结果是企业即使有了好的生产经营项目,但发展资金缺乏,项目只好停留在纸面上,使个体私营企业丧失了发展商机。特别是城市金融“三乱”、农村“三金”的清理,资金问题已成为个体私营企业发展的一大阻力。
(四)企业主整体素质不高,对人才重视不够。
据调查,大多数业主文化素质偏低,他们虽然有一定的经济运作经验,但缺乏必要的现代经营管理知识,不善于理性地分析、策划市场,凡事凭经验感觉决断,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企业与企业的竞争首先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市场没有硝烟的“人才战”已经拉开序幕,许多业主在对人才使用方面的认识上具有狭隘性,缺少竞争意识,只顾眼前利益,认为拿出相当一部分钱去吸引人才,给人才以优厚的待遇,不如多买些设备,存在小富即安的意识。相当一部分业主重用其亲戚、朋友、同学为企业的管理者、销售者,排斥优秀人才,存在任人唯亲现象。加之小规模的个体私营企业,资金不雄厚,工艺技术落后,产品开发几乎为零,本身就不具备吸引大中专院校学生到企业工作的条件,影响了人才对企业的信心,致使优秀的人才不愿到个体私营企业,而企业现有人才纷纷跳槽。
(五)思想认识不到位。
表现在有些领导和同志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的性质、地位、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没有高度地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感,缺乏对“抓大放小”的全面深刻认识,没有认识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现阶段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和广阔的增长空间,没有认识到发展中区县经济与先进发达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矛盾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因此,导致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缺少长远规划、政策引导、服务扶持。
(六)政策藩篱,缺乏公平竞争。
与国有、集体以及外资企业相比,个体私营经济在许多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缺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现有的法规和政策限制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基础产业和部分普通行业,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局限在一些竞争性领域,而且从生产的原材料购买到成品的销售,也都不同程度的受到限制,相应地,其利润也就偏低和难以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在税收政策和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分配以及社会保障等方面都没有给予个体、私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相同的待遇。在此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不得不挂靠集体企业的牌子,不仅增加了行业管理的难度,而且人为地模糊了产权关系,导致个体、私营企业遇到问题无法解决,从而制约其健康发展。
(七)政出多门,缺乏协调,经济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缺乏权威的协调和检查督办机构,政出多门,政令不畅。没有有效的政策协调机构和运行机制,各有关部门各行其是,造成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管理力量分散。对于有利可图的企业,谁都想管;对无利可图的企业,谁都不想管。二是服务意识不强。辖区有个企业想建厂房和办公用房,东奔西跑半年多,有关部门只说材料不符合要求,又不具体讲哪些不符合,久拖不办,致使商机错失。三是重收费、轻管理。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存在着重收费轻管理现象,在执行公务中各收各的费,收完费就了事,以收费代管理代指导,而对业户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相互扯皮,相互推委。四是中介组织发育不全。现有的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中介组织缺乏法律规范和监督管理,个体私营企业难以得到高质量的中介服务。
三、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个体私营企业要内强素质,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1.要讲信誉。先做人,后做生意,讲究信誉,诚实经营,对用户和顾客负责,才能创造出一种吸引顾客的强磁场,才能赢得“上帝”的信赖,获得丰厚的回报。
2.增强竞争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实行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度化管理才能建立秩序,才能使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才能使企业的资源配置合理化,进而明确企业内不同组成部分各自的目标和功能、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大大提高企业的组织能力。二要抓住商机,正确决策。要把握商机,首先就要能识别商机。要识别商机(比如充分利用重汽集团扩产增量的优势),需要企业经营者具有竞争、预见、把握、塑造未来的能力,通过超越现有竞争空间,及时正确实施技术创新、优势转化、快速反应等战略决策。
3.努力吸引人才,加强培养骨干。
人才是企业实施技术进步战略的前提和基础。企业要推进技术进步,就必须加强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1)稳定企业原有的人才,要用好、用活现有人才,使其充公发挥才能,增强企业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2)有计划地吸引和引进人才,企业要制定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引进和吸收高等院校人才到企业工作,不断壮大企业技术队伍,提高技术进步,增强队伍素质。(3)综合培训人才。选派技术人员、生产骨干到相关院校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充实企业的科技人才队伍;也可采用专家讲座或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在职员工进行系统的技术业务培训,使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二)依靠科技优势,创立品牌塑造形象。
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必须进行不断技术创新,否则就有被淘汰的危险。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主要内容则是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因此,必须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从而创立自己的品牌。一是要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工作,淘汰一批严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产品和设备,大力推广技术成熟的、应用广泛、效益明显的技术。二是要加大科技投入,引进和使用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设备和先进材料,加快技术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科技含量。积极拓宽发展空间,树立品牌意识,大力扩大私营企业产品结构,推出名牌和驰名商标。三是要组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努力推动“产、学、研”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
(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要认真学习领会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清除“左”的思想束缚,根据“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全面正确认识和评价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纠正把非公有制经济视为公有制经济边角余料的“补充论”,视为解决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燃眉之急的“权宜论”和担心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会动摇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影响论”等错误认识,要以党的十六大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报告中关于个体、私营经济的论述为核心,统一思想,消除偏见,确立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地位,深刻领会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内涵,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真正把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经济工作的领导,制定加快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短、中、长期规划,并进行分解立项,实行目标管理,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四)转变职能,强化服务。
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认真履行“规划、协调、指导、服务”的职能,积极支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壮大。要变单纯的行政管理为政策引导、信息分析、组织协调、服务扶持和提供各种咨询服务,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为企业排忧解难,变“我要管”为“要我管”。一是要认真清理和废止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规定和文件。二是各职能部门要坚持依法办事,按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加强对个体私营企业的宏观管理,杜绝直接的干预、干涉和干扰。要继续改革和简化各类行政审批程序,提高服务效率。可批可不批的坚决取消审批;确需审批的,要纳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全过程服务、全方位服务。操作程序必须公开、透明,要有明确期限,不能久拖不办。三是建立健全中介服务体系。如各类科技服务机构、信息咨询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和互助组织。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私营企业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协同发展,公平竞争。
(五)拓展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环境。
1.激励个体私营经济内源融资。在市场环境不完善的情况下,要特别注意维护个体私营经济的内源融资机制,并激励其投资倾向。政府应支持个体私营经济自身组建金融中介机构,允许其金融机构的产生和营运,通过其内部相互之间的资金流动与组合来缓解资金供求矛盾。
2.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建立个人信用制度,将有利于商业银行对个体、私营企业有形及无形资产的评估,从而有利于银行对其给予贷款支持。
3.发展担保公司。政府应允许那些有实力的国有或私营企业成立担保公司,发展担保业务,使担保本身成为一种商业行为。担保公司用自己的资产作抵押为个体私营企业等进行担保,进而使其在银行取得贷款,并参照银行利息收取合理的担保费用,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4.银行应加大对个体私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由于个体私营企业的经济主体就是企业家自己,他们在借贷、资本决策方面是非常审慎的,民间资本的运营质量绝不比外资或国有资本差。据统计表明,在银行发放的贷款中,贷给个体私营企业的那部份回收率最高。因此,银行在充分考查个体私营企业经济运行情况的基础上,要放心、放胆地发贷,支持其发展壮大。
(六)建立个体私营企业孵育体系。
1.因地制宜,建设产业园区。建立工业园区要吸收外区县建立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以产业为主。如城区可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划出一定范围的土地作为工业园区,各镇(街)、各村都可结合自身优势、特点划出各自的产业园区(如城镇建工商产业区、农村建农副、牧基地)。
2.对土地实行低价预征制度。产业园区要始终坚持“规划一片、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投产一片、见效一片”。可在划定的范围内,对土地使用权实行低价预征制度,即只能在预定期限内规划合理、项目落实、资金到位,才允许进入“土地实征”阶段,杜绝炒卖地皮,避免形成对土地“圈而不用”、“开而不发”的资源浪费。
3.实行减、免税费制度。对处于创业孵化期内的个体私营企业,要以绝对优惠的政策进行扶持,依据国家税法规定能减的就减,能免的就免。对已过孵化期产业初具规模的,可在一定期限内实行带保护性的定额税。地方政府在可能权限内对处于孵化期内的企业免收各种管理费用。要真正规范收费行为,有效遏制“三乱”现象。
(七)加大“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步伐。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吸引外商参与企业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着力培育和开拓市场,是个体私营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一个重要原因。个体私营企业只有走出去抢抓机遇,走出去开拓市场,走出去招商引资,走出去寻找发展空间,才可能加快发展,双桥区经济发展也才能有更广阔的空间。通过招商引进一批区外企业和资金,围绕重汽壮大一批配套企业,通过发展培植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开发国内短缺资源,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较强实力的跨国企业。政府有关部门有义务帮助企业经营者提高对国际经贸规则的熟悉程度和运用水平,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引进来”与“走出去”是对外开放的两个轮子,两个轮子同时转起来,充分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促进我区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01,(7)。
[2]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00,(10)。
[3]盛斌.中国工业贸易保护水平与结构的估算与分析.南开学报,2002,(1)。
[4]葛顺奇.影响非洲国际吸引外资的决定因素,世界经济,1999,(10)。
[5]冼国明,杨锐.技术累积、竞争策略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经济研究.1998。
[6]李庚寅.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与政府行为的适度性.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8)。
[7]李庚寅.中小企业发展论(《21世纪亚太国家中小企业发展与支持系统研究》—中小企业亚洲论坛第四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0。
[8]李庚寅.发展中的湖北私营经济.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4。
[9]杨启先.认真搞好民营经济,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纵横,2000,(10)。
[10]乔新生.私营企业发展面临的法律制约.现代工商,2001,(7)。
为了认真贯彻省局《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支持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促进区私营个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服务全民创业,按照工商局《关于开展千名工商干部帮扶万家私营企业月月行活动的实施意见》文件的要求,分局决定于2013年在辖区范围内开展“百名工商干部帮扶千家私营企业月月行活动”。现将具体实施意见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百名工商干部帮扶千名私营企业月月行活动”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领导小组的决定做好帮扶活动的部署并指导实施;总结帮扶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汇总统计报表并负责上报;监督检查和指导帮扶活动的开展,沟通信息,交流情况;及时向领导小组反馈信息和建议。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分局监管科,尹建武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蔡敦平、刘海波同志任副主任。
二、帮扶对象
帮扶对象,为私营企业可以是有限责任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等不同企业类型。各工商所干部每人负责不少于10户辖区内的私营企业作为联系帮扶对象,分局机关各科室帮扶对象由挂靠工商所提供帮扶对象名单。
三、帮扶内容
(一)开展实地调查帮扶,了解在当前经济危机、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和经营现状,特别是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对工商部门的要求。
(二)组织召开私营企业座谈会,听取私营企业意见,了解私营企业发展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私营企业发展方向及政策导向提出建议。
(三)帮助私营企业分析、研究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能现场解决的要随时解决;对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协调有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加以解决。
(四)了解政府各项政策的落实情况,听取企业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把扶持私营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
(五)送法、送政策上门,促进私营企业对工商法律法规的了解,指导其依法经营和依法维权。
(六)对私营企业反映的属于工商职责范围内的问题,应当及时帮助协调解决。
四、帮扶方法
对确定的私营企业帮扶对象实行定点联系、跟踪服务,建立帮扶档案,做到每户私营企业一档一表,每月一走访一回填,对反映的问题,解决的情况详实登记。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此次“百名工商干部帮扶千家私营企业月月行活动”,是坚持“四个统一”,建设“三型工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省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重要举措,是落实市工商局“关于开展千名工商干部帮扶万家私营企业月月行活动”的组成部分,是完成了解掌握私营企业实际困难和需求,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私营企业解难、帮助私营企业渡过难关的有效途径。各工商所、机关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这次帮扶活动的意义。
[关键词] 私营企业 产权制度
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规定:“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设立或由自然人控股,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营利性经济组织。我国注册的私营企业主要包括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营合伙企业和私营独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私营企业在经历一段曲折、艰难的路程后,迎来了一个健康,高速、持续的新发展。十五大会议以来,私营企业已经成为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支重要力量。
一、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理论基础
1.产权
现代产权理论于20实际30年代兴起于美国。西方产权理论通过微观个体研究如何界定、安排产权结构,降低市场机制运行的社会费用,提高运行效率,改善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以科斯为主要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从产权的定义入手,以产权的界定、产权的功能、产权的交易以及产权的安排对经济活动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等为主要内容,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对产权概念已基本上以达成共识:第一,产权表面上看是人与物发生的关系,其本质是人在使用稀缺物品时所发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第二,产权不单是所有权,而是一组权利束,即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生产资料归属权即所有权具有决定意义。第三,产权作为一种社会工具或制度安排,在协调和规范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必须得到社会的强制实施,其重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2.产权制度
所谓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调节、组合和保护的制度安排。即产权的“制度化”,“制度化”就是使既有的产权关系明确化,依靠规则使人们承认和尊重,并使产权主体对自己的产权形成合理预期,使产权主体实现收益并自行承担产权损失责任。
3.企业产权制度
企业产权制度是指企业的财产制度,是产权的一种特殊形态,也是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它决定了企业治理结构和组织形式。企业产权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三种形态,即业主制产权制度、合伙制产权制度和公司制产权制度。业主制产权制度是最早出现的企业产权制度形态,合伙制产权制度是由于业主制企业的扩张而形成,但与业主制产权制度无本质区别的一种企业产权制度,其特点是企业经营风险大、投资主体承担无限责任、企业寿命期限短。
4.产权制度创新
一个成熟的产权制度至少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产权明晰;第二,产权结构合理;第三,产权可以流动。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现代的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创新,即明晰产权归属,优化产权结构,实现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有效分离,并建立多元化、开放式、流动性强的现代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私营企业制度创新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产权制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其他制度创新的成效。私营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产权制度创新。
二、私营企业产权制度的现状与特征
中国的私营企业普遍采用了家庭制产权模式,即所谓的家族制企业,私营企业中90%以上是家族制企业,而家族制企业绝大部分实行家族式管理。中国私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家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产权结构主体单一、股权高度集中。
根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对全国私营企业投资结构构成情况的调查,我国私营企业的产权高度集中,股权高度集中在主要投资者或业主个人创业者手中,绝大部分私营企业中的所有者与经营者“合二为一”,企业投资主体通常局限在家挺、家族或与家庭、家族有密切关系的亲友范围内,这种高度集中的企业产权结构,为我国私营企业创业初期积累了原始的资本。然而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严重地阻碍了企业发展,具体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资本难以流动。企业自身资本和市场资本之间缺乏流动,企业所需资本大多只能靠自身积累取得,单一的产权结构使得企业难以和其他前景好的企业重组、合并,从而实现规模经济,企业难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资本密集型方向发展。第二,缺乏优秀人才。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在生产、管理、市场等方面产生对智力资本的需求,但因产权单一较难吸引优秀人才;企业在市场开拓、技术引进等方面也较难实现有效协作;第三,企业经营风险较大。高度集中的产权结构使得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承担无限责任的风险。第四,难以形成真正意义的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我国私营企业大多数由家庭或家族中有权威的一个家长领导,大事小事一个核心家长说了算,决策往往果断、非民主化。
2、私营企业产权的封闭性与宗法性
我国私营企业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而发展起来的,市场发育尚未成熟,私营企业依然深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其产权投资主体具有封闭性与宗法性的特征。具体体现在产权主体之间的血缘、亲缘、地缘性等地超经济性质。私营企业超经济性质使得企业产权流动不得不受到家族血缘规则的支配,而不是严格地受市场交易规则的支配。(1)家企不分与家资合一的血缘性。“血缘”是以家庭血缘关系为基本纽带连结而成的,企业的资本由家族成员共同持有。企业创业初期,家庭成员在企业中的位置在相当程度上服从家庭伦理的规则,而不是服从企业的规章制度。(2)族企不分的亲缘性。“亲缘”,是指产权主体是以家族亲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也就是说是以若干个具有亲属关系的家庭或个人联合为一体,企业创业时期,借助家族亲缘网络关系,私营企业可获得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同时,依托相互间的信任,可以对企业进行较为严密的控制和更加可靠地监督。(3)地企不分的地缘性。所谓“地缘”,是指相当一部分民(私)营企业主的创业,是在所谓“离土不离乡”,或“离乡不离地”的条件下进行的,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仍未脱离自然村落,本乡本镇或本市县街道本等地方性社会网络。
3、私营企业产权的模糊性
私营企业原始产权界定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增量资产部分的产权不清晰。根据马克思生产力因素划分,生产力有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组成。我国私营企业在发展中更重视物质资本,而对增量资产中占主要部分的人力资本产权的作用有所忽视,即人力资本没有参与合理的企业利益分配。第二、私营企业与外界的产权界定不清。改革开放初期,有些私营企业,从资本的所有者经济事实看,的确是私人资本,但为了需找一把庇护伞却在法律形式上却注册为集体企业,戴上了“红帽子”。
三、我国民营企业产权制度创新路径选择
1.优化企业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
对于规模较小的私营企业,集中的产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减少监督费用,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尚不完善。较小规模的私营企业有其存在的社会环境,不能盲目的采用产权多元化结构。但对于具有规模的股份制公司或上市公司,产权过度集中易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增加企业生产经营风险。
2.明晰企业内部产权,
创业初,以三缘为特征的产权关系提高了企业成员的创业积极性,为企业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随着企业的发展,这种模糊产权关系的也要界定明晰,明确企业内部各个成员的权利和责任关系。一是从企业内部而言,首先高层领导要制定服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使得各个成员的责任和权利对等,按规章制度管理企业,而不是服从家庭内部的伦理规则。其次把产权明晰到具体的自然人,使其成为直接的、人格化的股东,这有助于减少家庭成员之间在利益分配上的摩擦,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3、开放企业产权,促进产权流动
要想私营企业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应打破产权的“三缘”性,推动资本社会化,促进产权流动。私营企业规模扩大后,要实现持续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就需要不断的追加资本。而目前我我国金融机构与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为私营企业利用社会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私用企业开始利用上市来筹集资本,上市成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转变企业发展方式、改善产业结构、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私营企业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有效改善企业产权结构,避免财产变更和继承中发生的巨大震荡。私营企业上市成功,即能得到证券市场和中介组织的有效监督,又能实现产权合理流动,达到优化配置。
参 考 文 献
[1]道格拉斯. 诺思. 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1
[2]科斯,阿尔钦,诺斯等. 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M ].上海:三联书店, 1991
[3]胡鞍钢. 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经济转型中中央与地方关系[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
[4]魏杰. 现代产权制度辨析[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西部;私营企业;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13-0117-02
随着中国多元化经济的逐步形成,私营经济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同时,却也处于“高出生与高死亡率”状态。影响西部私营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因此,加强西部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一、西部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总体来说,西部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普遍不高,对于筹资、投资、分配等财务管理活动缺少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许多高层管理人员将财务管理狭隘地理解为融资,认为有了资金则无所不能,管理思想落后,管理目标短期化,现代财务管理理念意识淡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族式”特征明显
一些私营企业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在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出了浓厚的“家族”色彩:由自家人掌管财政大权,如丈夫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者,妻子是会计或出纳,或者由亲戚或朋友做会计。这主要归结于私营企业主重经营轻管理的观念,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而只是一味地认为,企业是自己开的,责任是自己承担的,挣钱多少是自己的,与其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如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生产和销售上,无形中混淆了法人与自然人的概念与区别。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导致企业管理人员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
(二)会计信息失真
在一些西部私营企业,经营者或管理者对现代财务管理观念淡薄,他们错误地认为财务管理就是记账、算账和报账,提高企业效益要靠做业务来实现。这种观念不仅无视财务信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而且也导致了对财务人员的不重视。许多老板往往不愿高薪聘请财务专业人才,低薪聘来的大多是未经正规专业培训的,或者是缺乏理财能力和经验的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许多错误,假账、错账屡屡发生,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逃税等目的,企业经营者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编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其他会计资料,改变会计处理方法瞒报收入、乱摊成本费用,随意调整利润,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无法为财务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难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三)财务管理与核算粗放
内部牵制制度不严格。岗位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没有形成互相制约的手段。许多企业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混乱,出现只有一本总账和一本明细账,甚至制造业中没有“制造成本”这一账户。对财产物资与库存现金不经常盘点,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不核对,即使库存出现了跑、冒、滴、漏的现象也没有察觉。造成资产损失严重,使用效率较低,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了资产经营获利能力。
(四)投融资存在难度
虽然西部地区建立了较为独立的、多渠道的融资体系,但是,由于私营企业的贷款特点与银行的贷款原则相悖,致使西部私营企业往往很难获得银行贷款。融资难、担保难成为一大制约因素。尽管有些私营企业有很好的项目,但由于缺乏资金,又无正常渠道贷款,无法进行进一步的研制和开发,使企业发展停滞不前。另外,有些西部私营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他们总是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由此削弱了自身市场竞争力。
(五)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
一些私营企业缺乏完善科学的财务控制系统,企业的监督和控制主要依据人盯人的土办法,不是依据制度进行考核和评价,而是依靠裙带关系、亲属亲信老板监控,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具体表现在:现金管理不科学,或者现金闲置,没有进入到企业生产周转,导致机会成本加大。或者现金短缺,无法应对经营所需;应收账款周转速度慢,造成大量的资金占用;存货周转周期长,造成资金呆滞,这些都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另外,必要的财务分析有利于指导私营企业主或经营者决策企业的经营运作和未来发展计划。但是,私营企业尤其是小型私营企业,基本上没有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一般是凭业主的个人经验和感觉判断来进行决策。一方面是他们注重经验与实务,而轻视理论与数据分析,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多数私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也没有对会计报告进行必要财务分析的专业水平。
二、完善西部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
创建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私营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与前提。首先,政府应在信用担保、筹资融资、创业辅导、技术支持、信息咨询、市场开拓等领域对私营企业进行统一的管理和服务;其次,努力消除对私营企业的歧视和限制,引导其步入公正有序、平等竞争的发展轨迹,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为银企搭建合作的平台,解决融资难问题;最后,完善会计信息监督体系,强化监督手段,严格落实企业法人会计资料合法性、真实性应负的法律责任。
(二)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业主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财务管理活动的开展以及财务管理人员的选拔使用。因此,要用现代的财务管理理念武装业主的头脑,使其转变观念,认识到财务管理在企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营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吸引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才;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理财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提高西部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三)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建设和造就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一方面,业主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地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熟悉国家的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从而为依法做好会计工作,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环境;另一方面,对财会人员进行财会与法制知识培训。财会人员应当精通会计业务,持证上岗,严格执行会计等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
(四)设立财务会计制度
不成规矩无以成方圆,通过设立财务会计制度,力求做到有章可循。私营企业应结合本企业的实际,从财务管理体制、资金筹措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项目投资管理、产权交易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利润分配管理、内部牵制制度、财务分析、财务报告等方面,建立起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财务管理中有些问题并不复杂,关键在于“为”和“不为”,“做”与“不做”,比如有些公司出台的制度很多,但真正按制度执行的很少,因此,执行制度应做到必严。
(五)建立财务指标体系
西部私营企业应因地制宜地建立一套科学适用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企业会计数据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赢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指标进行分析评判,及时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时掌握各项财务计划和财务指标的完成情况,从而有利于业主做出正确地决策;另外,成本分析是财务指标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对影响成本的因素作出正确的分析,才能降低消耗,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上述措施的建立健全,可以为西部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营造一个和谐的内外部环境,全面提高西部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西部私营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为西部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杰.实践科学发展观 构建高效科学财务管理机制[J].安徽水利财会,2009,(3):16-17.
[2] 刘金生.现代建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J].现代财会,2006,(4):13-15.
[3] 寇建国.加强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J].公共事业财会,2009,(2):24-26.
[4] 陈定才.现代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J].德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2):26-28.
[5] 李自刚.村财务管理与经济发展探究[J].稚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11-13.
[6] 郭淑丽.私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08,(3):23-25.
[7] 李成楠.私营企业财务管理刍议[J].财会通讯,2009,(4):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