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8 09:20:2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慢性病健康档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评价对象
评价方式和流程
指标任务
备注
项目执行
健康档案(5分)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2分)
区级和机构
采用直接核分和现场评价方式:
1.根据区级常规数据监测报送情况进行直接核分。
2.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是否为有效档案,用“有效档案比”来校正区级提供的电子健康档案建档数量。
3.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数量复核误差≤5%,采用绝对值。
区级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75%
1.分值比重:直接核分0.5分,现场评价1.5分。
2.无效档案认定:无效档案指居民健康档案个人基本信息表中空项超过三项及以上的档案。
健康档案合格率(3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档案真实性及是否合格。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区级健康档案合格率≥90%
1.分值比重:现场健康档案合格率核查2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档案数直接判定为不合格档案。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6分)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情况(2分)
区级和机构
采用直接核分和现场评价方式:
1.根据区级常规数据监测报送情况进行直接核分。
2.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高血压患者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是否为有效管理档案,用有效管理档案比校正机构和区级提供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数量是否分别完成区级和市级年度分配管理任务。
3.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数量复核误差≤5%,采用绝对值。
参照市级和区级下发高血压患者管理任务的红头文件为准进行现场评价。
1.分值比重:直接核分0.5分,现场评价1.5分。
2.有效管理档案认定:有效管理档案指年内有一次及以上面对面随访记录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4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真实性及规范性。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60%
1.分值比重:现场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核查3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管理档案直接判定为不规范档案。
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6分)
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任务完成情况(2分)
区级和机构
采用直接核分和现场评价方式:
1.根据区级常规数据监测报送情况进行直接核分。
2.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是否为有效管理档案,用“有效管理档案比”来校正机构和区级提供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数量是否分别完成区级和市级年度分配管理任务。
3.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数量复核误差≤5%,采用绝对值。
参照市级和区级下发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任务的红头文件为准进行现场评价。
1.分值比重:直接核分0.5分,现场评价1.5分。
2.有效管理档案认定:有效管理档案指年内有一次及以上面对面随访记录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4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档案进行现场评价,核查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真实性及规范性。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60%
1.分值比重:现场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核查3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管理档案直接判定为不规范档案。
项目效果
健康档案应用(4分)
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4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现场抽查的健康档案(重点核查高血压、糖尿病、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档案)动态使用情况进行现场评价。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健康档案动态档案使用率≥55%
1.分值比重:现场健康档案动态使用率核查3分,复核误差核查1分。
2.不真实档案直接判定为无动态使用。
慢性病患者管理效果(4分)
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2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其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现场核实其血压控制情况。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血压控制率≥50%
1.分值比重:现场血压控制率核查1.5分,复核误差核查0.5分。
2.不真实管理档案直接判定为血压不达标。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2分)
机构抽查
采用现场评价方式:
1.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其管理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查一定数量,现场核实其血糖控制情况。
2.市区级评价结果进行复核,质量复核误差≤10%,采用绝对值。
血糖控制率≥45%
关键词: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控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肿瘤等为首的慢性疾病成为当危及生命的首要问题。开展有效的慢性病防控迫在眉睫[1]。由于基层医务人员慢病防控知识老化,没有规范的管理标准,以致慢病防控效果不佳,现迫切需要找出一条适合基层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2]。中心自2013年开始对基层社区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下设6各社区卫生服务站。
1.2方法 对医务人员岗位职责进行分工调整,对医务人员进行健康档案书写、慢性病规范管理标准的培训,每月督导、考核、纳入绩效工资等规范化管理。1年后采用规范化管理前后自身对照,对建立档案数、档案真实性、档案合格率、慢性病管理人数、规范管理率、控制率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1.3质量控制 制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书写规范,明确慢病管理标准(参照北京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手册2011版),加强医务人员培训、督导、考核并纳入绩效管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组间比较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按照《北京市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基本经费和人力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指导意见》标准,每个人工作量为6h/d×250d/年×60min/15min=6000服务当量,医生超负荷工作,药剂人员年满负荷工作,护理人员明显工作量不足,管理后护理人员加入了建立和完善居民建档、免费测血压、健康咨询指导、协助药房工作等工作,1年后医生、药剂人员工作压力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明显提高,见表1。
2.2健康档案建档率、真实性、完整性有了明显提高 2012年建档人数为347人,2013年建档人数为1047人,建档人数增加了201%;真实性由72%(20671)提高到92.80%(33278);合格率由12.63 %(3603)提高到41.74 %(14969)。
2.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规范管理人数、控制人数比较 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管理人数、规范管理人数、控制人数较前有明显改善,慢病管理人数增加了2941人,规范管理率由61%,提高到72%,慢性病控制率由65%提高到70%。其中高血压管理人数:规范前2094人,规范后4392人。规范管理人数:规范前1341人,规范后3083人。控制人数:规范前889人,规范后2186人;糖尿病管理人数:规范前895人,规范后1538人。规范管理人数:规范前503人,规范后1187人。控制人数:规范前311人,规范后806人。
3 讨论
3.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等为首的慢性疾病成为当前医疗卫生的首要问题,开展有效的慢性病防控迫在眉睫,基层社区开展慢性病规范化管理能够有效的预防慢性病的发生, 减少慢性病产生的危害。
3.2对基层社区现有人员进行合理的资源调配,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基层人员紧张问题,暂时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3]。
3.3建立慢性病规范化管理标准[4],在基层社区简单易行,很大方面提高了慢性病管理水平,适合在基层推广应用。
3.4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首先检验结果未与医生工作站对接,还不能共享检验结果;其次就是医生工作站慢病管理系统不能自动审核将不规范的档案自动清洗出来。还有全区信息化平台还未完善,全区医疗机构之间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王增武,张林峰.社区高血压非药物治疗措施的执行情况分析[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0,7:461-465.
[2]齐运鑫 .基层医院不合理用药现状对策[J].首都医药,2012,2:40-42.
[关键词] 老年慢病档案;老年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9(b)-0160-02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高、增长速度快、危害严重的慢性疾病[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已达9200万,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2]。糖尿病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另一种危害人们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3]。目前慢病的控制在社区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探讨一种有效的模式防治慢性病的发展也成了一个新的课题。为了调查老年个体化慢病档案的建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影响,笔者对本社区内7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2月~2012年2月本辖区内的1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男45例,女30例;年龄53~68岁,平均(57.4±4.8)岁;病程平均(48.9±15.3)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6例,大专11例,中专及以下学历58例。对照组男40例,女35例;年龄54~69岁,平均(56.2±4.4)岁;病程平均(50.0±17.6)个月;其中,本科以上学历8例,大专12例,中专及以下学历55例。两组患者在男女比例、年龄、病程、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经已由上级医院确诊为糖尿病,随后归入本社区管辖。
1.2 方法
观察组对糖尿病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对照组执行一般的社区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
1.3 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的内容
1.3.1 患者的基本资料 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年龄、联系电话、老年情况、宗教情况、慢病情况、病程等。
1.3.2 血糖的监测 要求老年糖尿病患者每3天快速法监测空腹血糖1次,1个月静脉抽血验空腹血糖1次,将所有监测数据录入档案,做成一个连续的动态观察曲线。
1.3.3 随访记录 每月1次随访,对老人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将随访的结果记录进档案。
1.3.4 体检记录 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将所有体检结果记录进档案。
1.3.5 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与干预工作 包括开展电化教育,糖尿病健康知识讲座,举办宣传栏、糖尿病宣传主题健康教育活动等。
1.3.6 糖尿病高危人群登记和管理 对于糖尿病严重患者,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进行高危人群登记,作为一个特别关注的档案。
1.3.7 糖尿病社区/医院双向转诊制度 对于糖尿病患者必须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这样对于患者、社区和医院均有利,严重时转诊至医院,稳定时转入社区,可以节省医疗资源,同时减轻患者的负担。
1.3.8 逐步推行“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患者自我管理为中心。制定“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让患者进行自我学习,然后定期开展研讨会,解答患者的疑问,教会患者怎么样进行自我管理。
1.4 一般的社区干预内容
包括开展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心理疏导,科学生活方式指导,规范化用药,实验室指标全方位的监测。
1.5 数据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只能检测出某一具体时间内的血糖水平,不稳定,易受到应激、进食、身体状况等相关因素的影响。HbA1c指与葡萄糖结合的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比率,测定结果以百分率表示[4]。它是临床评定糖尿病病情及治疗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更好、更稳定地反映过去6~8周内的治疗情况,是糖尿病患者一个常用的必不可少的指标,可作为长期控制糖尿病的良好监测指标[5]。
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是终身疾病,决定了社区慢病管理是一项长期、系统性的工程[6]。以往的社区干预手段主要以单一的宣传为主,整个模式比较被动,不够灵活,同时没有从患者的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所以临床效果不够明显。自社区慢性病管理实行以来,取得了比以往更好的效果,在社区慢性病管理档案的基本上,加入个体化元素,使得整个社区慢性病管理档案更加人性化,可以进行个体化指导,从患者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个体化模式强调医患双方的共同参与和患者对自身健康的责任及潜能,特别适合于糖尿病这类需要终身管理且涉及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问题的慢性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实行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以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HbA1c水平比一般的社区干预效果更加明显。
社区慢性病管理通过一些途径加以预防和控制,为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了可能性[7]。切实有效的干预措施会为慢性病的防治带来重要影响。个体化强化了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疾病的意识,获得了有关糖尿病防治的知识,健康教育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贯穿疾病的整个过程[8],提高了社区人群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健康水平,使生活质量得以提高,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生存寿命延长。个体化老年慢性病档案综合了目前的慢性病管理措施,在实行慢性病管理的同时加入个体化模式,使患者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对患者病情进行个体化监控,效果更明显。所以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建立老年个体化慢性病档案,并给予执行,可以很好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曹卫华,隋萍,侯纯荣,等.综合心理干预对提高Ⅱ型糖尿病病人遵医行为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07,20(3C):788.
[2] Yang WY,Lu JM,Weng JP,et al.Prevalence of diabetes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N Engkl J Med,2010,362(12):1090-1101.
[3] 类能俊,杜书玉,辛颖,等.糖尿病家族史对糖尿病发病及相关危险因素的影响[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8(2):4-6,13.
[4] 张阳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10):1256-1257.
[5] 汪贵姣,杨柳,王达莉.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1):7627.
[6] 曾念彬.深圳市福田区社区慢病管理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7):754-755.
[7] 李晓红.当前社区慢病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措施[J].中外医疗,2009,28(6):120.
【关键词】 慢性病; 社区健康管理; 综合防控; 策略; 效果分析
doi:10.14033/ki.cfmr.2017.5.08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5-0151-02
慢性病主要是对一类隐匿发病,且病程较长、迁延不愈的疾病的总称,常见慢性疾病有糖尿病、高血压、恶性肿瘤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其已经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据相关调查统计,截止2005年有大约61%的人死于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1-2]。且就目前我国发展趋势,本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已经给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3]。慢性病具有一定的可防控性,本研究主要针对社区健康管理用于慢性疾病的防控策略构想及其效果展开探究,详细分析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区管理的400例居民作为本次研究的调查对象,随机对其进行编号(1~400号),其中1~200号为研究组,其中男109例,女91例,年龄39~81岁,平均(58.56±4.62)岁,其中高血压16例,糖尿病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恶性肿瘤6例,其他5例;201~400号为对照组,其中男111例,女89例,年龄41~78岁,平均(59.87±4.96)岁,其中高血压17例,糖尿病2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例,恶性肿瘤8例,其他5例。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仅予以常规社区管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健康管理策略,详细内容,(1)提高社区健康管理主动性及积极性:首选应明确慢性疾病的综合防控关键,分析慢性疾病防控相关政策,并探究针对性防控策略;明确慢性疾病防控涉及的部门职责及相关部门防控工作现状,并分析期间存在的问题,从慢性病防控的特点及需求出发,按照各职能部门的大小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提高社区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通过从筹资、支付方式及激励机制和服务模式等几方面入手;同时还可参照健康管理组织运行机制,并成立社区慢性疾病防控的补偿及激励机制,提高医疗保险有效使用率,继而控制医疗费用,维持双方利益。此外,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慢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的认识,继而提高其自主性和积极性。(2)提高慢性病防控受体主动性及积极性策略:慢性病防控管理的受体除患者外,还包括其家属,不仅需要针对已经患病者进行健康管理,同时还应注意监测高危人群的情况。目前主要采用的措施,如:针对医疗报N制度进行改革,全面分析城市居民医保、城市职工医保等相关制度和规定,进一步分析慢性病门诊报销规定的可行性,制定相应计划。此外,对于受体而言,采用有效社区健康宣传及营养健康促进的方式,提倡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继而降低慢性病相关危险因素暴露。同时应详细了解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分析目前存在的优势和不足。(3)社区居民电子档案管理策略:电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是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重点,要保障所有有效电子档案的采集及管理,应建立电子档案,评估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危险因素,并追踪指导,针对患者近几年的危险因素展开讨论。根据电子档案评估结果,予以正规性管理,如,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的管理;针对健康人及高危人群应予以心理指导,并结合动态追踪结果,评价其干预效果。同时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慢性病防控策略,并予以有效处理方式,完善电子档案产生的差距。并加强社区电子档案与医疗机构之间的联系,做到资源共享,进一步使一级医疗机构在短时间内掌握患者的病情,并制定治疗计划,提高确诊率和临床疗效,同时还能有效避免患者入院后进行重复检查的项目,继而避免浪费时间和精力。(4)慢性病防控分阶段干预策略:鉴于健康人、高危人群及患者之间的护理和工作重点的不同,所以应确定干预的关键,分析总结各种技术的差异及优势与劣势,继而奠定基础,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予以控制,实现早诊断、早治疗,并根据居民的特点制定干预措施。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新发病率、疾病控制率、居民满意度及患者不良情绪等情况。焦虑、抑郁情绪采用SDS、SAS评分,0~100分,50分为临界值,分值与情绪之间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 17.0软件包对所得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新发病率及疾病控制率对比
结果显示,研究组中新发病例数为19例,新发病率为14.07%(19/135),对照组57例,新发病率为43.18%(57/132),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
2.2 两组居民满意度调查
结果显示,研究组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对比
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不良情绪显著较对照组轻,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发展为目前对人们生命安全及利益造成严重威胁的疾病,鉴于其可防控性,临床表示社区健康管理可显著提高疾病防控率[4-5]。目前对于慢性病的控制尚缺乏健康管理理念及综合干预思想,可能进一步导致慢性病产生的医疗费用较高[6-7]。国内外也有大量研究表示,很多慢性病存在相同的危险因素,如,不良的生活习惯、缺乏运动、不合理膳食等,所以可通过综合控制干预措施,降低疾病发生风险,同时减轻家庭负担,节省人力物力[8-9]。
通过本次研究结果发现,研究组通过提高慢性病防控主体、受体主动性、积极性策略,以及建立社区电子档案和分阶段合理综合防控干预等措施后,慢性病新发病例明显较对照组少,同时疾病有效控制率较对照组高,满意度比较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杨金侠,王章泽.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7):67-69.
[2]徐小明.基于社区健康管理的慢性病综合防控策略构想[J].医学信息,2015,29(19):14.
[3]戴碧茹.社区健康管理与慢性病控制分析[J].当代医学,2012,19(29):25.
[4]梁小华,李大兴.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3,34(1):55-57.
[5]梁小华,朱坤.我国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6):413-414,438.
[6]高金丽,朱吉伟,黄红儿,等.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干预效果[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1):124-125.
[7]鲍勇,孙炜.中国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主要慢性病控制现况与对策研究[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2,6(5):302-305.
[8]张璐,徐文丽,彭金陵,等.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中应用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的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7(4):556-559.
[9]杨金侠,马青连.我国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框架构建[J].中国卫生经济,2011,30(7):55-58.
1.心理健康?n案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学科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逐渐占主导地位,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影响,医生不仅要关心病人的躯体(器质性疾病),而且要关心病人的心理,老年人心理健康直接关系到身体健康。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问题更显突出。特别是离异丧偶和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问题更为突出。在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中,建等测评方法,进行心理评估,获取更多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及时发现心理问题,积极进行干预和随访。运用个案、小组及养护的专业技巧,为养老院老人提供老年人健康素质捉升、压力缓解及情绪辅导、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改善以及康娱活动等服务,帮助老人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需求,提升养员的幸福感,使其更好地融入养老院大家庭,增进大家庭和谐。
2.定期体检档案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对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二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定期进行老年人健康体检,根据体检结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下一步管理方向,全程质量控制,最后及时建立和更新健康档案。健康档案是以个人健康为核心,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的系统化文件记录,其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的生活习惯、过敏史、既往病史、诊断治疗情况、家庭病史及历次体检结果等。它可以让医生更仔细、全面、准确地了解老年人的身体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诊断治疗或指导老年人自我保健康复。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老年人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健康档案的重要意义越来越凸显。
3.慢性病管理档案
慢性病诊疗档案是老年人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年龄、吸烟情况、体质量指数、精神状况、体育锻炼等,干预或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有效地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欧盟各国实施了干预慢性病危险因子的联合行动后,慢性病死亡率减少了77%,慢性病经济负担减少了60%。老年慢性病档案包括预防、治疗、护理和随访管理的全部资料。在慢性病管理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已经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慢性病亚健康的老年人,这些老年人尚未诊断为慢性病,但其有慢性病的生活方式,站在慢性病的边缘。卫生工作人员也要给予建立健康档案,及时干预,定期随访,把相关材料整理入档。
二、老年群体健康档案的应用
1.心理慰藉关怀
有调查显示,失独老人最大的问题是心理问题。失独者在遭遇丧失唯一子女这样的恶性事件后,将经历事实的否认期、痛苦的承受期、平缓的恢复期这样一个阶段化的过程。因此需要针对不同阶段给予不同的干预,比如在否定期主要应给予足够的支持与陪伴,此时要警惕“幻觉现象”的时间和程度,如果“幻觉”出现频率超过正常范围,就属于病态模式,要注意扭转和制止。在承受期,主要是难以适应没有子女的世界,难以恢复原先正常的社会功能,比如不想出门,不想与认识的人说话等,陷入痛苦绝望的境地,此时需要重点关注包括其日常生活状态及社会交往在内的社会功能。同时,在老年心理健康当中也包括个人心理健康的原始调查问卷,评估结果,老年人心理问题及随访记录等。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有利于向老年人提供完整、迅速、便捷的医疗保健服务,有利于老年人预防和及时治疗常见病症,提高生命质量,有利于政府及相关部门及时准确获取各类疾病信息,确保居民的身体健康。
2.老年人养老和医疗保险档案
养老保险档案和医疗保险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已逐渐趋于成熟。但需要指出的是,老年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档案除了纳入全国统筹的社保档案管理中心集中管理外,还应实行和其他老年档案的集中管理,以利于全面掌握人口老龄化信息、老年人养老金及医疗保障状况,有利于分析统计老龄事业发展情况,科学制定老龄相关政策,推动养老事业长足发展。
3.个性化服务满足管理
除了养老、医疗需求外,老人还有很多个性化需求,如陪伴、法律咨询、服务社会等,养老服务机构根据老人健康档案及生活服务记录、生活服务资源信息,预测老人服务需求,并主动向老人推送个性化服务。如根据老人在一定时期服务所需和关注重点,定期向其提供陪伴购物;根据老人健康情况、个人兴趣等,为其匹配服务单位,满足其老有所为的愿望,从而使老年群体个性化服务需求得到满足。同时,社区村镇等居民基层组织。应建立老年人兴趣爱好档案,收集老年人文艺类、休闲类、运动类、益智类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档案的建立有助于基层组织分类组建老年康乐小组并开展活动,以增强老人自信心,提升老人社会参与能力,防止老人脱离社会提升其幸福指数。
关键词医保退休人员健康体检慢性病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压、糖尿病等各类慢性病逐渐增加为保障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浙江省率先开展了两年1次的参加合作医疗农民健康体检并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等健康干预工作。由于平湖市各乡镇农村社区中非农村合作医疗人员逐渐增多(主要是乡镇企业退休人员及失地农民参加医疗保险人员)以往不能参加免费的定期农民健康体检根据这一情况11年平湖市社保局拨款出专项资金、市卫生局组织各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第一次对各自辖区内这一人群中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黄姑辖区共计体检8人现将体检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黄姑辖区1个村1个居委会,医保退休人员共计体检8名男1人其中6~69岁91人7~79岁55人8~89岁65人9岁以上人。女性675人其中5~59岁1人6~69岁11人7~79岁51人8~89岁18人。
体检项目:询问病史身高体重测量血压血尿常规血液生化体格检查心电图肝胆B超。
相关标准:①高血压:根据WHO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及病史中已确诊为高血压并服药者。②糖尿病: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病史中已确诊糖尿病并用降糖药物者。③高血脂:根据“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④脂肪肝:以B超诊断为依据肝脏轻至中度肿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肝回声增强、前段细密、呈云雾状深部回声弱、稀少甚至不能显示。肝内管道分布走向不明各级分支不易显示。⑤心电图异常:诊断标准《诊断学》中标准进行(统计中不包括窦性心动过速、过缓及不齐)。
结果
检出疾病:8名体检人员中检出主要的慢性疾病依次为高血压185例(6.)高血脂症195例(7.)心电图异常5例(1.)脂肪肝1例(1.8)糖尿病8例(9.6)。
主要慢性病合并疾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9例高血压合并脂肪肝88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8例高血压同时合并脂肪肝、糖尿病17例。
男女各年龄组主要疾病检出情况:见表1。
讨论
本次体检结果显示本社区医保退休年龄人员(5岁以上)健康问题比较突出体检正常人数只有99名仅占1.5。检出疾病人数高达87.5高血压患病率占首位达6.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其中6岁及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8和李立明等报道的年农村地区6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比较接近(7.)脂肪肝、高血脂症、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也呈高发态势而且主要慢性病相互并存提示慢性代谢性疾病间存在较高的关联性。
综上所述医保退休人员的健康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各类慢性代谢性疾病呈高发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这一类不能参加农村合作医疗而无法免费享受农民健康体检的人数逐渐增多因此对这一社区常住人群开展定期体检、一并纳入农民健康档案进行一体化管理非常及时与必要应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开展健康教育促进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改变对体检发现慢性病患者开展上门随访进行健康干预和用药指导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建立并随时将信息录入健康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以提高慢性病综合防治效果全面提高辖区常住居民身体健康素质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81-8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血脂异常防治对策专题组.血脂异常防治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7,5():169.
慢性病的特点
慢性病是和急性病相对而言的,病程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现今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从病因来看,慢性病是各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其危险因素分为个人行为、环境、人类生物学和卫生保健四大类。个人行为因素则占四大类因素的第1位。对人体健康影响较大的偏离健康的行为,如嗜烟、酗酒、饮食不当、缺乏运动、滥用药物等是引起慢性病的主要病因。纠正人们这些偏离健康的行为,对防止慢性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大多以个人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为主。可通过个人的努力避免或去除,因此,慢性病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控制慢性病的发生,通过早期发现危险因素,在症状、体征出现前降低或去除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之前或临床期间采取措施,控制其发生、发展是预防慢性病的有效措施。
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大城市开展社区慢性病的防治工作,多以高血压、糖尿病等病种为主。从开展工作的实际情况看,对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减缓病程进展,起到了肯定的作用。据资料统计,全世界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如果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大约可以挽救600万人的生命。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精神状况、经济因素对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国际国内防治经验都证明,发展社区综合防治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慢性病综合防治具体措施
慢性病的社区综合防治是以预防为导向的全科医疗服务。全科医疗护理服务强调服务的连续性和综合性。全科医护人员执行预防服务的主要方式有健康教育、预防接种、筛检、周期性健康检查等。
社区慢性病的管理,就是以社区为单位,以社区内影响人们健康的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病种为目标,采取有计划的指导干预,从而降低该病的致伤、致残率,提高治愈率的一种健康工作方法,慢性病管理的实质是三级预防工作的具体落实,即疾病前的病因预防,疾病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治疗和护理,预防残疾和死亡,综合康复和护理。
健康教育:全科医护人员的责任是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通过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降低疾病危险因素水平,减少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也是一级预防的有效措施。“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健康的“四大基石”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被国际公认。慢性病管理的另一方面就是对疾病高危人群进行有侧重点的保健服务而达到防病目的,照顾范围不仅仅限于心理、行为、饮食方面,还要对其家庭生活、卫生环境、社会人际关系、合理用药、遵医行为等相关因素进行干预。在这一点上社区卫生服务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健康促进:社区慢性疾病健康促进的目标是激励全社区居民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积极参与社区健康促进规划的制定,开展疾病预防、促进健康活动。通过教育的手段改变个体和群体的行为、生活方式,降低本社区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程度。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开展社区性健康促进工作,社区医护人员在防治慢性病工作中要善于使用健康促进的工作方法,通过建议政府采取制定公共卫生政策或立法,采取行政干预、社会支持的综合方法,达到防治慢性病发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