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6 13:42: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我也是生活的主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我曾经一直这样认为:在生活中,只有父母、老师等才是生活的主角。他们给予了我们帮助,给予了我们关爱,所以当初的我,就把他们作为了生活的主角。
随着时光的匆匆溜走,我们也在慢慢地长大,我渐渐地觉得自己在生活中也有一个位置。当受到老师表扬时,同学们都会为我高兴;当受到严厉批评时,同学们都会来安慰我,并且鼓励我。我觉得那时的我真的也是一个主角,不,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主角。
在家庭中,我们是主角,在学校里,我们仍然是主角。无论什么地方,如果缺少了我们这些小主角,我相信,那种地方是悲凉的、恐怖的。就比如说,如果是一场大型演奏会,其中有一人没来,那你想想,这场大型演奏会还能演奏下去吗?也许这个例子的范围比较大,那我们就来举一个小一些的例子吧!就说学校举行歌唱比赛,如果一个班级没有了指挥人和领唱的人,那其他的同学不就是白费心思吗?
家长对我寄望很高,希望我做一个有用的人。我从小是一个很能干的小女孩,例如,在我6岁那年,我参加“万家乐”少儿歌唱比赛,取得了最佳台风奖;从幼儿园 开始跳舞到现在都是主角,而且成绩优秀,这些都是我的能干。
但是我觉得我并不是最能干的地方,我觉得自己最能干是能帮妈妈忙。最近,妈妈开了一间烧烤店,我每逢放假都会从中午一点钟帮妈妈工作到凌晨三点多。你们一定以为我在撒谎吧。哪里有那么多工作呀?才不是呢,烧烤店才多工作呢。要穿鸡翅膀、鸡腿,又要穿八爪鱼、尤鱼,还要穿鱼丸、香肠。这还不止呢。我还要帮忙洗青瓜、茄瓜、玉米,帮忙切鸡爪、海带,工作可多呢!但是,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辛苦,因为我这样做既可以增强我的厨艺、刀法,又可以让我锻炼眼力和手的灵活性,还可以分担一下妈妈的工作,真是一举多得啊!
我的好朋友常常对我说:“你家里那么富有,你干嘛自讨苦吃呢?在家里吃东西、玩电脑,不是更舒服吗?”于是我便对她说:“是,我家境是好,但是父母赚钱很辛苦的,我们有空就要帮帮他们,再说,你是双亲家庭,而我却是单亲家庭,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听了后,说也要帮家人工作。
每次演讲结束之后,有三个问题被问得最多:“第一,你觉得你成功的最大因素是什么?第二,你的公司去年的营业额是多少?第三,你们公司现在招人吗?麻烦给一个发简历的邮箱吧。”而最有趣的是,所有演讲的题目中一定包含着“梦想”这两个字。
从那时候开始,我对“梦想”这个词产生了怀疑。
现在,当我打开电视,听到最多的词也是“梦想”。一个又一个年轻人说:“音乐是我的生命,我不能没有它,所以我来了。”意思是:“我想红”。台下的评委问:“你的梦想是什么?”台上的选手说:“唱歌给更多的人听。”意思还是:“我想红”。
成为明星是梦想,成为冠军是梦想,答对五道题打败了四个人闯过三关也是梦想。我们多容易被词汇迷惑啊,自从“梦想”这个词被滥用,它指代的内容就是:有朝一日,“大鸣大放,路人皆知”。如果马丁·路德·金活在当今中国,他会不会说:“我有一个梦想……不过跟大家都差不多……”
我去台湾时,大街小巷宣传的是一部台湾本土电影,叫作《世界第一麦方》,大意是说,作为主角的年轻人有着坎坷的童年,经过不断的奋斗和挫折,终于成为世界面包冠军。“做最好的厨子”,“开计程车也能有很棒的未来”,这是台湾现在对年轻人的励志教育。
我在台湾时见到一个报社的社长,他说他的儿子读了台湾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哈佛读了经济专业,又去伯克利修了EMBA。等到全部的学位修完之后,他的儿子对他说:“爸,我该念的书都念完了,我不欠你的啦。现在,我要去实现我的梦想了。”按照我们的猜测,他儿子应该去创业才对,结果,那个年轻人现在成了一名很优秀的西餐厨师。
“做世界上最好吃的面包”也能被称为梦想;高学历的年轻人去做饭,他的父亲很为这种选择骄傲……这种种的命题,我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承认:或许这些才是正常的,而不正常的是我们自己。
我们长久以来习惯了只承认一种“成功”,而否定其他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否定了自己的内心。
我们长久以来以他人的目光来审视自己,以他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去听来自“过来人”的每一句规劝和告诫。
我们长久以来,都陷入对他人光鲜生活的羡慕中,想走他人走过的路,到达他人所在的地方。
我们长久以来忽视的一个简单的真理是:每个人选择的路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
我同意顾城的话:“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地呈现在你面前,这和你的憧憬无关。就像你是一棵苹果树,你憧憬结其他果子,但是你还是诚实地结出苹果一样。”
一个彻底诚实的人,即使在黑夜中也健步如飞,因为他的内心只有一种声音,他人的劝诫、世俗的虚荣、生活的诱惑、权力的胁迫,这一切都无法入耳入心。当一个人有所追寻时,他只会看到他所追寻的东西。
坚定地成为自己,同时关心他人的命运。学会爱这个世界,但要随时准备好与之抗争。这就是我每日对自己说的。
零帕族
零帕族始现于名为《零帕族联盟语录征集令》的帖子,一出现就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
“零”即为“0”,“帕”则是压力的衡量单位,所谓“零帕”就是没有压力。零帕族也就是指栖身于现代社会各种角色,承载于来自生活及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仍能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来面对的人群。
零帕先锋
苏苏,女,25岁,公司职员。蜗居在都市合租房里,每日挤公交地铁上下班,独自一人的漂泊生活却让这个女孩乐呵呵地宣称自己是个名副其实的“零帕人”。
因为父母都有工作,苏苏没有养家的负担,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只身来到大城市。给自己三到五年的时间锻炼自己,希望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学习,并且寻找可以为之奋斗的目标。
没有男友,不考虑婚姻,于是在房价飞涨的今天,只关注其发展形势,不强求自己现在就买。苏苏也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小房子,但她希望是在时机成熟时,有了能力后,不让房子成为负担的情况下再出手。而此时对于刚进入社会不久的她老说,开心地在租来的小屋里过着简单快乐的小生活才是更有价值的。坚持学习,坚持做义工,坚持在闲暇时间与朋友穿梭于大街小巷,寻找美食美景,发现生活的美好。
不怕被质疑
有人说,“零帕族”这个族群是比较理想化的人,家庭环境应该都很不错,在成长过程中也没有受到过什么压力。成年后也不需要承担养家的重任,因此活得自我,活得随意。
也有人说,“零帕族”忽视了现实生活的种种艰辛,否认压力,逃避压力,是种鸵鸟心态。
“零帕人”对此并不同意。因为在这个社会上,完全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而化压力为无形,化压力为动力正是“零帕族”保持阳光心态的秘诀。而“零帕族”也不局限于某一年龄阶层的人群,所有不畏工作、家庭、社会之压力,保持豁然心态的人都可以加入这个队伍。
工作生活不要“帕”
据《中国白领健康调查研究报告》显示,国内近九成白领存在不同程度的亚健康问题,超过九成的白领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近八成白领6个月内发生过抑郁的状况,而6%白领的压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某报社工作的小新和同事正在“零帕”的道路上快乐前行着。每当写稿等工作遭遇压力困难的时候,一个人发了牢骚,办公室众人皆安慰、鼓励之。报社领导也非常关注员工健康,购置了羽毛球、毽子、五子棋等娱乐休闲用品,让大家闲暇时间离开电脑,活动活动筋骨,抖擞抖擞精神。此举深受员工喜爱。下班后,独自一人无聊时,小新便会约上两三好友逛商场,看电影,彼此唠叨些轻松有趣的话题,相互鼓励,一起憧憬美好的生活。
谁说“零帕族”没有压力?但是这种同事朋友间相互减压,彼此鼓励的感觉会让压力慢慢淡去,留在心底的是一份小小的温暖与感动,正是这些生活的点滴构成了美好。
零帕减压受肯定
零帕族的流行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众多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也纷纷表示,能以“零帕”的心态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这种价值取向是值得肯定的。
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我们面对的困难有时候是我们暂时没有能力所解决的,一味地消极对待或是急切地想找一个办法都是不可取的,长期背负压力,大脑高度紧张会引发各种身体、心理疾病,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好的影响。
记得邓亚萍说过,一切从现在开始都不晚。零帕族们正是抱着这种随时“从零开始”的心态,不拒绝压力,不推卸责任,而是积极快乐地去做每一件事情,不怕失败,大不了重新来过。
如何成为零帕族
培养良好的心态
永远保持一颗平常心,不攀比,不嫉妒,只做自己。
制定现实可行的小目标与大目标,根据需要随时调整,一直努力。
客观评价事情,评价别人,清楚地认识自己,坚持自省。
学习排解压力
适当通过聊天、运动等宣泄压力,进行自我调节。
当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最好先放一放,休息娱乐一下,回来可能会做得更好。
当与人产生要发生争吵时,最好先离开,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想想是不是自己太冲动了。
当感觉悲伤难过的时候,最好先不要想,转移注意力去做另外的事情,过后会感觉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证足够的睡眠,保证好的睡眠质量。
坚持阅读,坚持运动。
小链接
零帕族经典语录
我的生活我做主。
快乐工作,享受生活。
生活要新鲜,快乐要保鲜。
没房没车,享受财务自由。
不怕奚落,我什么奴都不是。
压力走开,挡不住我快乐的路。
姥姥,您不会想到您疼爱的这个女孩会与您分别这么久吧,您不会想到当她离开了您就很少再回去吧,您不会想到当她长大之后就只能那样无能为力的沉默着思念吧,您不会想到当她再看到您时您黑白斑驳的发丝早已让她看不清岁月留下的沧桑,您不会想到您迟迟转身的背影让她疼痛的在夜里挣扎难眠,您不会想到当她握住您的手时,半晌无语却不再孤独,不再寂寞,当抚摸着那些粗糙,任何分离的日子都让她感到辛酸和苦楚,而此刻,这样的痛会无休止的蔓延到她生命的尽头,您不会想到,您忘不了的那个誓言到最后还是没有实现,您不会想到,几年后的她再次回乡,您竟没有认出在您膝下长大的这个女孩,您不会想到您静默的离世时,她依然没有珍惜,依然奔波着与幸福背道而驰,她甚至不在您的身边,甚至没有再见上一眼那曾经给予她莫大温暖的脸庞,甚至在一个星期之后,在您的灵魂都消散之后,她才听到您的死讯,而这死讯却是被别人不经意间提起,她仓皇的逃出,伪装决堤的悲伤,沉痛的噩耗在那样淡然的气氛下,让她压抑的眼前发黑。
记得有一年回去,您的眼睛涩的厉害,在小卖铺里买一块钱的油摸,我硬生生的把仅有的一百块钱塞在您的手里,我也是个俗人,我也觉得给您钱您就会幸福。当我停留了三天,在您落寞的目光里匆匆离开后,我在口袋里摸到了我塞给您的那一百块钱,我,一时仓皇。
您很天真,常常在外面被人骗,人家用两个铜镯子就换了您一对银耳环,世界太黑暗,您看不到,您始终生活在那个您臆想中的完美的世界里,您始终保持着您的纯净。您会因为上当而伤心,只简单的因为物不有所值。您喜欢什么都和人家说,您对这个世界没有任何怀疑,您相信所有的人,觉得世界上没有坏人,您像孩子一样,您的心里没有像我一样苟且于世的法则。现在呢?在那个世界,应该比这里干净,您还习惯么?没有亲人会孤单么?没有人保护您,您不会受伤吧?我正追随着您,一天天,一年年向您的世界奔跑。人家说天上一天地上一年,是真的吧?如果是,那您就不会寂寞多久了。在哪里还会掉眼泪么,哭过之后眼睛还会疼么?夜里您可以来陪陪我么,再和我一起睡一晚,一晚就好,我抱不住您,看看也好,真的。我一直相信这个世界上是有灵魂的,来见见您这个不孝的孙女好不好?曾经给您的那个誓言支持我去努力,可如今,这一切不过成了我独自演绎的悲剧。您的身体一向很好的,可是,怎么会这么突然,怎么会,这么匆忙?记得去年二舅还说您在雨里跑得很快,大家都笑您的可爱。可是才一年,才一年,您让我怎么接受,让我怎么承担这份悲痛?
稍有闲暇,我就会幻想我的未来,可每一个未来里您都是我的主角,那么现在,那些未来又有什么意义?一直告诉自己活着要去珍惜,可是我错过了最珍贵的爱,那么现在,我还要去珍惜什么呢?我还能去珍惜什么呢?
您陪我度过了我最让人厌烦的年龄,然后离去,悄然隐退,那个时候不懂得离别,只知道分开会难过,那个时候不懂得思念,只知道会常常想起,那个时候不懂得爱,只知道把好吃的往您嘴里塞,只知道把好玩的往您手里塞,那个时候不懂得生与死到底有多远,那个时候不懂得悲伤,因为至少可以大声的哭泣。那以后我们便常常分离,可依然可以盼望重逢,即使短暂,也依然有企盼。我不知道以后艰难的生活我要依靠什么去度过,没有了这片阳光,我要怎么去度过那遥遥无期的黑夜。
当一个我深爱的生命从我身边瞬间消失的时候,我身体里全部的幸福就这么被一滴不剩的抽走,剩下一个没有灵魂的皮囊。我还没有完成我的誓言,我还没有给过您幸福,为什么?这么快就丢下我,这么快就让我忍受这种痛。也许这么复杂的世界根本就不适合简单的你,也许这也是一种解脱,可是再怎么样,我也还想再抱着您睡觉,再听您给我讲那些你生活的琐事,我还想再看着你在繁华的宴席上偷偷地藏一个香蕉,等到没人的时候塞给我。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在一片金黄的玉米堆上,您坐在那里撇玉米,我走过去和您一起,直到有了困意,然后意味着睡去,可这真的只能是幻想,永远不能实现的幻想。那片玉米堆还在,只是物是人非,已没什么可以值得我再去留恋,唯有大片空白的记忆,迷失了方向的追悔。
姥姥,如果您的灵魂真的还在,今天晚上来找我吧,不管会流多少泪,我也渴望和您重逢。
死亡
愚人节刚过,25岁的青望走了。这个浙江女孩两年前患上了肺癌。虽然在“红袖添香”网上,她留下了6部小说,并拥有几千万的点击量,然而对大神林立的网文江湖而言,她远算不上名人,只有少数人对“青望”这个笔名留有模糊的印象。
她去世之后,同在一家网站驻站的寂月皎皎在微博上发言感叹,说应“少熬夜多运动”,引来了几位同行的共鸣,然而却迅速演化成一场风波。
开始有人不断转载微博,青望的死亡也被认为是“写书累死”。甚至有长者以此为例,劝这些年轻人们迷途知返。在一些人的想象中,网络就是一群蜗居在出租屋内的失业少年,啃着馒头吃着泡面,编一些难人大雅之堂的故事,并幻想着出人头地一夜暴富。
寂月皎皎为此愤懑难平,她在微博上反复纠正人们的误读。
她认为,这种误解源于公众对网络写作的陌生。这也是众多网络的同感。纵横中文网的知名方想从大学时开始写书,6年来写了3部书,拥有数百万读者,然而人行之初,同学们却认为他的想法很荒诞。
“那时候我读大四,在寝室里写小说,写完却不愿给同寝的兄弟看,因为他们都忙着找工作,知道我在写书后还反过来劝我,让我放弃,觉得我的理想很稀奇。”即便在成名之后,参加高中同学会时,方想也不愿介绍自己的职业,“能不说就不说,不然就会被问很多哭笑不得的问题”。
“就像当初的武侠小说一样。也许10年后再看我们,会好一些。”在方想和寂月皎皎眼里,他们所从事的不过是一份普通职业,生活规律与否因人而异,青望之死只是个例,熬夜甚或早逝,发生在网络中的概率也未必比其他行业更高。
挣扎
比误解更让人难以承受的是生活的压力。2008年7月,当时只是业余写作的寂月皎皎获得了“2008全球华文武侠小说大赛”亚军,去香港领奖时还得到倪匡夸赞。
然而,当她回到江苏老家时,却被炒了鱿鱼,老板认为她不专心工作。她索性开始专职写作,但她的月收入却连续三个月没有过干。她压力很大,在家闷头写,不停地掉头发。
罗亮(化名)也曾短暂地与青望做过同事。在几家大型书站开写新书不理想后,他跑到“红袖添香”网,注册了个女性化的笔名,“红袖女作家很多,当时以为女作家能吸引更多粉丝,不过大家还是看故事的,写不好没人记得你名字”。
两年前,罗亮从东北林业大学毕业,他不愿回老家县城当公务员,也不愿去公司过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他在哈尔滨一个老小区租了个房间,试图成为一名职业。
他在纵横和起点等多家网站用不同马甲写过书,累计超过十本,但往往每个故事只写一个开头,写了几万字便抛弃。网文圈内管这叫做“挖坑”。一个作者倘若写出吸引人的开头,围观的读者们便会“跳入坑中”,每天盼着更新。然而倘若作者江郎才尽,或者长久断更,这些读者便会在坑中“套牢”。小说的谜团戛然而止,故事的悬念终生无解,愤怒的读者便会称为“太监”,“写着写着,下面就没有了”。
这样的例子在网文界很常见。罗亮并不接受太监的名号,“那些书写着写着就感觉没前途了,更新下去是自己找罪,换个名字从头开始,”在高中时,他曾在废纸背后写武侠小说,并受同学追捧,这也是长久以来他最大的信心支撑,“我有写故事的能力,总有一天我也是大神”。
罗亮选写的类型是“凡人流”小说。这类小说特点是主角永远是乡下少年,意外求仙,因有作弊法门而修为一日千里。主角不停升级寻宝杀人越货,从不吃亏,最后天下无敌。
他租住的房间窗外是一处工地,每日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他守在电脑前不断码字。
工地上的吊塔,被他拿来写成仙人守卫的镇妖塔。一日工地传出巨响,书中的山门上空便传来雷霆霹雳。他觉得这样写很好玩,有时候书中缺配角,想不出来样子。他便趴窗观察工人。
在小说里,他便是一个幻想世界的主宰。他喜欢读者的赞誉,虽然寥寥无几。在幻想世界之外,他是一个标准宅男,不看书报,甚少聚会?“租房的电视好久没打开了,上面都落灰了”。唯一的外界消息来源是qq弹出新闻以及微博。
在青望离开一段日子后,他才在微博上看到消息。读了一些评论后,他也有过短暂的放弃念头,“也许我写到死也没人知道”。
规则
纵横中文网的负责人之一段伟正苦恼于现有的编辑人手不够用,因为编辑每人每天打开收件箱便有数百份的投稿,虽然一个月下来,能够达到纸面签约水准的寥寥无几。
他收到的投稿中,最年轻的作者只有12岁,“写的是玄幻,很多地方都是模仿名作”。在纵横,小作者很多,他们没有身份证,为此纵横还专门设立了特殊的签约程序。
截至201 1年底,仅盛大文学旗下六家原创文学网站就拥有近160万名,日更新字数6000万字。这是个由无数方块字排列组合的世界,浩如烟海。它旗下的编辑曾向记者透露,一本网络小说要想脱颖而出,首先一定要开门见山,最快速度告诉读者主角的身份和长处。其次就是主角的命运一定要向上发展,最后就是主角不能得过分,要平滑上升,而不能一飞冲天,不留余地。
一、散文的“自我”性。
散文是创造主体性在文本表面上表现得最为强烈的一种体裁,文本的“自我性”是散文的一个基本的审美特征。文本中的作者必须是一个绝对真实的“自我“,“自我”成为散文主体的审美对象。绝大多数的散文总是让作者这个“我”直接出现在文本中间,“我”必须在散文中出场。或者以“我”为中心叙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或者面对一景一物而引出“我”的缕缕情思、绵绵絮语,从而宣泄、抒写“自我”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与哲理感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的散文名篇。在这些作品中,“我”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即使极少出现“我”的散文,作者的“自我”也往往活跃于文本的背后。不管是百草园、三味书屋也好,还是荷塘月色也好,始终都是作者眼中、心中的景物,始终以作者的眼睛与诗心去看、去体味。因为作者这个“我”直接出现在文本当中,所以散文一般都是以第一人称“我”展开叙事,故散文文本叙事结构,或由“我”的所见所闻的物理时空顺序来进行组织,或由“我”的意识流动的心理时空顺序来予以安排,总之文本叙事因此而显出整体性的“自我”言说与“自我”书写,自始至终充盈着作者浓郁的主观心理色彩。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散文追求的是一种“有我”之境,而非“无我”。
外在显露的“自我”性这一特征,使散文在文本上与小说、戏剧和影视剧本划清了自己的界限。相比较而言,小说、戏剧、影视剧本往往是通过人物之间思想性格的冲突、各类人物命运的发展以及情节故事的展开,来间接地表现小说家和剧作家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感想。“我”是不直接出场的,即使出场也是非常隐蔽的,往往是借助于作品中的人物事件来表达作家的主观情感。作家的主观性是隐蔽在人物与故事的背后,而且对优秀的作品来说,越隐蔽越好。也正是在这一方面,显示了它们与散文外在显露的“自我”性迥然有别的基本特征。在诗歌中,作者自我也是很少直接出现在文本当中的,往往是借助于景物、意象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散文的非虚构性。
散文是非虚构性的文学,这是由散文的审美特质所规定的。文学是可以而且应该虚构的,而散文却是不容虚构的文学“另类”。
散文题材内容的质料多种多样,有作者直接从客观生活中采撷的真人真事,有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片断、生活细节以及主观的内心体验,有间接从书本、报纸、杂志、影视等媒体中获取的材料,但是,不管怎样这些题材都要求是真实可靠、确凿无疑的,尤其是,作家叙写自己的见闻、亲身的经历以及那些借以抒写内心思想与情感的客观诸多事物,都应该绝对真实,是真实生活的真实“再现”。真实是散文的生命。在散文中,作者要绝对真实地抒写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并且绝对真实地抒写自己的内心体验和对客观事物的感悟与思考。散文中的真情实感不是浅薄的、虚假的、做作的情,而必须是作者内心世界的真实外现,必须是充满“个性”的真情。
这种非虚构性,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散文文化基因的一种继承,从《左传》、《战国策》到《史记》、《汉书》,其中不乏很多文史结合的美文,这些文章均是历史实事的真实记录。也正是这个原因,形成了我们民族长期以来的审美习惯与心理定势,读者总是把散文当作历史来读,当作作家(或他人)真实的生活史、个人史、心灵史来认识和评价。读者相信散文是抒写真实的,他们期待从散文作家叙说的真人实事中获取“真”的感悟、“善”的诚信、和“美”的愉悦。因此,散文题材的非虚构性,是这种文体焕发思想力量与艺术魅力的一个关键性的基本特征。正是在这一点上,它与虚构性的小说、诗歌、戏剧、影视剧本等文学体裁,显示了题材上质的区别。小说历来强调其虚构性,往往是杂取众人众事而合成为一;戏剧、影视剧本的虚构性也比较突出。诗更是强调大胆的想象与夸张,也允许虚构与概括,追求避实就虚的空灵,常给人以“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的美感。如果散文在题材上半实半虚、半真半假,甚至整个地虚构人物、杜撰事件、细节,那将不可思议,等于从根本上取消了散文的生命力与散文的审美原则。
三、散文的“随”性,即无技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