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5-26 17:45: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私募基金的投资策略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基本概况
(1)私募股权基金概念。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是指从事私人股权(非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家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运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未上市企业股权,并提供增值服务,按投资约定分享投资收益的金融工具。私募也是相对公募来讲的,是融资的两种方式,当前我们国家的基金都是通过公开募集的,叫公募基金。如果一家基金不通过公开发行,而是在私下里对特定对象募集,那就叫私募基金。(2)私募股权基金特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是20世纪以来全球金融领域最成功的创新成就之一。随着在全球的迅速崛起和壮大,私募股权基金已经成为除了证券发行和银行借贷外的第三大融资市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其主要有私募资金渠道广阔、投资方式灵活、风险大回报丰厚以及参与管理但不控制企业等特点。(3)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目前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
表1 三种组织形式比较
二、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重要性
私募股权投资对于中国金融市场乃至整体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第一,私募股权投资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快速推进中小企业的整体成长,优化国家整体产业结构。第二,私募股权投资有利于产业资源的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整合传统产业发展。第三,私募股权投资利用多元的投资组合来实现分散金融风险提升企业内涵,形成多层次的投资渠道。第四,私募股权投资为资本市场提供优质的企业资源,提升企业的素质和持续发展力,有助于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的对策
(1)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全面认识。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整体评估,包括行业产业机构、竞争结构、产品结构、行业规模、增长率、生命周期等,要想对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有较全面的了解,必须全面的认识这些内容。私募股权基金在进行投资时,应深入分析以上因素,合理的分配有限的资源。(2)充分了解被投资企业的资源能力。为了能够较好的选择私募股的投资对象,必须要分析被投企业的资源能力。一般情况下,企业的资源能力包括财力、技术、市场、人力、物力、环境和特殊资源等方面。成本管理、资本运营、供应、生产、技术能力等构成了企业的能力。另外,私募投资在选择投资对象时,还要注意考察被投资企业核心团队的管理能力的分析与研究,要深入考察管理团队的基本组成、知识结构和社会经验、创业的经历及其拥有的社会资源等内容。(3)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作为机构投资者,私募股权投资企业投资后要积极参与企业的管理,要充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来加强对公司的监管,从而取得一定的成绩。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对企业实施管理,私募股权投资企业对于被投资企业要建立一定的约束、监管机制,从而强迫性的促使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层加强对公司管理,使公司利益最大化,从而使公司有效的发展。最后,还可以考虑有丰富经验的外聘专家来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4)重视采用分阶段投资策略。分阶段投资策略具体包括:做好各阶段资金需求情况的尽职调查工作、掌握各阶段资金需求量和使用用途等信息,最后合理的分阶段投入资金。为了使付出努力的投资者能够获得更高的期望收益,分阶段投资策略比一次性投资策略更加有效。分阶段投资策略的适用对象包括有形资产比例较低、资产专业性较强的企业投资。这些企业可以通过增加投资轮数、缩短投资间隔的方式加强对被投资企业的监控。
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对企业的投资,为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还提高了融资效率提升了企业的整体形象。文章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管理进行了研究,为推进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奠定了基础。
参 考 文 献
[1]门磊.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2008,
截至2006年12月20日,世茂房地产股价从6.60港元上涨到了13.16港元。按4.14港元的进入价格计算,世茂房地产在上市前向四家海外私募股权基金每股折让33.8%而让度的大约16.0%的股份(最初的发行价为6.25港元),已经让这四支基金在半年的时间内获得了约3.2倍的投资回报。
参股内地房地产公司似乎正在成为外资私募基金的一种趋势。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以及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三大契机加快了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入驻中国的投资步伐。显而易见的是,日益深入的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内地投资环境的改善,使越来越多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成为了可能;而中国内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高速发展的国内经济,也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觊觎中国房地产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投资机会。
据清科集团研究中心2006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调查统计的数据显示,1~11月中国房地产行业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手中获得了大约23.98亿美元的投资,占据了其传统行业投资总额(56.24亿美元)的42.6%,也占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个投资总额(117.73亿美元)的20.4%。从投资案例数量看,房地产行业总计有26起投资案例,占63起传统行业投资案例总数的41.3%。
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类型来看,合计有4类基金完成了26起投资案例,分别为房地产基金、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成长基金和并购基金。其中17起投资案例是由房地产基金完成的,涉及投资金额12.75亿美元,占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在房地产行业投资总额的53.2%,超过了一半。
私募基金投资策略转向
早期涉水中国房地产市场,由于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特有的政策、模式以及关系等方面极为不熟悉,其进入的主要方式是与国内大型房地产公司成立合资项目公司搞联合开发,或者独立成立投资公司开发房地产项目。
在投资中国试水阶段,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与国内房地产企业合作开发房产项目,可以克服上述诸多不适应。因为双方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各取所需。外方资金充足,管理先进;中方既熟悉政策、法律,又熟练地掌握规则。
随着私募股权进入房地产的深入,资产收购逐渐取代联合开发和独立开发已经成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主要投资方式。考虑到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资本退出的安全性以及收益的稳定性,2005年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由原来的合资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转变为以写字楼和商铺为主的资产收购,这是他们在严格的房地产调控下为探索新的盈利模式而作出的投资策略调整。
根据国际著名地产基金管理机构盛阳地产基金战略中心的《2005中国外资地产基金生态报告》显示,2005年前两个季度大型商业资产的收购占同期投资总额接近50.0%。2005年12月21日,中国首只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广州越秀基金在香港主板市场挂牌上市,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外资收购写字楼和商铺的热潮。此时相对于资产收购模式,2005年的股权投资方式仍然处于从属地位。
参股渐变为主要手段
2006年,以参股内地房地产企业为主要特征的股权投资方式成了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最爱。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调查,2006年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参股的股权投资案例数就有14起,总额达14.54亿美元,占同期投资总额23.98亿美元的60.6%;而以写字楼和高档住宅为主的资产收购模式有8起,涉及金额8.70亿美元,比例为36.3%。较2005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参股内地房地产项目的股权投资案例有3起。譬如美林集团以3000万美元参股北京锋尚房地产公司南京锋尚项目,持股约50.0%;扬子基金1612万美元入股位于天津市和平区的天津中心项目,携手上海复地集团合作开发;花旗银行房地产基金2000万美元参股上海徐房集团共同开发徐汇区“建业里”部分公寓项目。仅此3起项目涉及的金额已高达6612万美元。 同样属于参股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投资方式还有Pre-IPO房地产企业的股权投资。这一方式成了2006年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房地产市场投资的一大亮点。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Pre-IPO房地产企业投资案例为3起, 2005年没有一起,2004年只有1起(环亚投资基金投资合富辉煌房地产,具体金额不详)。
从投资金额上看,Pre-IPO房地产企业股权投资总额约3.19亿美元。在政府方面一轮又一轮的房地产调控下,拟海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主动走出国门,恰恰就为熟悉和善于资本运作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新的投资缺口。
投资策略转变缘由
2006年,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直接参股房地产企业,取代了以前的资产收购而成了他们主要的投资方式,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171号文件令直接收购房产成本大增。2006年7月11日,建设部、商务部、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国家行政管理总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六个部委联合了171号文件,即《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其中规定“购买非自用房地产,必须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这一条就禁止了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利用海外壳公司直接收购房产的行为。
实际上,如果允许外商独立设立投资企业进行投资,则必须按照中国的相关法律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依据中国税法交纳企业所得税。此外,还规定“外商投资设立房地产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注册资本金不得低于投资总额的50.0%”,显然,171号文件提高了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直接收购房产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并且资金门槛也比以前高出了许多。 171号文件实施后,许多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改变了单纯的直接购买投资的路数,转向参股房地产企业或者参股房地产项目的股权投资策略。
第二,房地产企业上市融资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了投资机会。在包括紧缩银根在内的房地产调控下,资金过度依赖银行信贷的国内房地产企业陷入了自身资金链即将断裂的困境。在这种情形下,银行信贷以外的融资方式,例如上市融资、私募融资、信托融资等方式变得越来越普遍。2006年7月22日,银监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信托公司开办房地产贷款业务,或以投资附加回购承诺等方式间接发放房地产贷款,要严格执行“212号文”的有关规定。以集合信托资金发放房地产贷款,要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通知》使得房地产企业通过信托融资的方式难度和门槛大大提高了,信托融资的这个渠道基本堵死。
外资股权基金未来走向
由于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地产金融不发达,直接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过度依靠银行,因此地产金融发展前景深深地吸引着外资私募股权基金。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更多的外资私募股权基金将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即PE基金,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渠道募集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以期日后通过上市、并购等方式,出售所持有的股权并获利的实体或行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未上市的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可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正因为如此,在欧美发达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现状及投资市场分析
(一)发展现状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深化并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促使全球股市大跌,全球经济下滑。受其影响,2009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整体呈下降趋势。今年新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均较2008年同期有所减少。
2.私募股权投资传统行业比重加大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部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已倾向采取更加保守和谨慎的投资策略,多投向那些收益较稳定,抗风险能力较强的传统行业。从今年第一季度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是投资金额还是投资数量占比都较2008年同期有大幅增加,体现投资机构为应对当前复杂而严峻的市场变化而对投资策略做出相应改变。
3.私募股权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
2007年以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就是投资策略趋向多样化。过桥资金和对已上市公司的投资案例数明显增多。同时,来自夹层资本和重振资本的投资更是从无到有,表明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投资策略已开始呈现多元化的格局和趋势[1]。
4.相关法律法规逐渐完善
私募股权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渐成熟。在政策基本面上,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制定的《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适时推出创业板、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和民间投资领域,落实和完善促进创投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创业板市场大幕已经拉开,这更引发了本土私募基金的投资热情。
(二)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分析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出现下滑态势,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延续了去年走势,投资规模与投资金额均大幅下降。机构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多选择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抗周期性强的传统行业进行投资。目前的经济环境带给私募股权机构的是危机与机会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机构不得不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投资组合贬值以及高负债,需要通过停止投资新项目、加速出售现有资产等现金筹措手段来渡过难关。另一方面,由于资金链紧张,广大待投资企业估值下降至较低水平,金融危机的冲击同样筛选出不少优质企业,投资价值依然保持较高水平[2]。
根据ChinaVenture数据统计,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12起案例分布在7个行业。其中,制造业依然为主要投资行业,投资案例数量5起;农林牧渔业次之,有2起投资案例。在投资金额方面,农林牧渔、制造业、金融业投资金额较高,均超过1亿美元。从以上数据来看,私募股权投资总量较2008年下滑明显,且投资于传统行业的比重加大。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战略研究
(一)根据行业发展确定投资项目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私募股权的投资特点,其投资往往倾向于风险较低的项目,且偏好于后期投资。且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是影响下,行业进行不同调整,私募股权投资者要寻找有价值的项目,所以行业调研就变得具有十分意义。从不断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经济正在复苏。可见,这正是私募股权投资的绝佳机会。同时,考虑到由于我国经济政策对行业调整的影响,不同行业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进行着不同程度的产业调整。因此,在投资前对不同行业的分析研究及预测就显得必不可少。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可以基于行业现状及中国经济发展规律,参照国外经济发展历史,融入中国的现实国情来分析判断,对相关行业的预测其可能的发展未来,并对行业和国家政策主题进行从行业到企业的逐步分析从而确定有价值的投资对策,并通过业务伙伴来获得投资对象的相关资料对投资项目进行筛选。
同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着不同的行业团队,借助于其专业的投资经验和知识,可以对投资行业有充分的了解。在宏观经济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对目标行业的发展和相关特性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行业内部的市场占有份额较大的企业作为其投资对象,在此分析过程中应对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的经济技术特点进行分析来确定投资目标的有效价值。在投资产业选择上应注重长短期综合考虑,既考虑到当前的利益,又要重视该产业未来发展的潜力,以及抵抗经济波动的能力强弱,综合分析,谨慎投资。
(二)上市公司私有化投资
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全球金融市场持续低迷,这对全世界的金融市场无疑是一次信心的考验。我国的A股市场也受到一定的波及。由于我国经济刺激政策执行力度不断加强,经济刺激已经开始显现效果,从公布的数据来看,我国的股票市场已显现复苏迹象。
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允许投资证券类资产。目前,在我国上市的公司无疑是该行业中的重要力量,其企业长期价值很高。随着我国经济困境的摆脱,在相关行业复苏时这些公司应当是行业复苏的“龙头”,显然这种投资的安全性较高,同时也会由于经济的复苏而收不菲。所以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来说,上市公司私有化是一种很有利的投资战略[3]。
2014年3月,首批50家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获得私募基金牌照。随后,国务院又《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培育私募市场”的重要决定。
事实上,从2013年正式实施新《证券投资基金法》以来,国家对私募业的支持和监管力度不断加大。
尽管目前来看相关配套细则仍待完善,但业内人士认为,得到政策的认可和支持,也就意味着,长期游离于灰色地带的私募游击队终于被收编,成为“有身份”的正规军,终结了长达十年的“野蛮生长”。
“可以说,私募现在才真正构成了一个行业。”在接受《财经界》专访时,星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策略师杨玲指出,纳入监管对私募业的未来发展影响深远:一方面,政府及上下游服务链对行业的支持力度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行业在接受监管的同时有了更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将更具创新性。
好买基金向《财经界》表示,随着私募被赋予合法地位,社会公信力会大大提升,整个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出色的私募也将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资管规模更大实力雄厚的资产管理机构。
拿到身份证
事实上,从2004年首只基金的发起到“培育私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中国私募业这十年走得并不轻松。
“私募难做”是很多接受过《财经界》采访的基金经理的共同感受。
长期以来,身份的缺失,使得投资者对私募机构的信任度大大降低,合作起来顾虑重重。
更重要的是,未被纳入监管的私募业,同样得不到政府和市场应有的重视,没有上下游服务,券商、研究所没有针对私募业的服务团队,私人银行也不会对私募机构的产品线做代销,阳光私募产品发行没有自己的通道,在产品创新、后台的个性化等方面获得的支持都很有限,什么都要自己一点点做,私募根本不构成一个行业,私募机构就是处于灰色地带的边缘化公司。
受制于此,活跃在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的私募长期保持着“低调”的姿态,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今年。
3月17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在网站上公示了首批私募基金管理人名单,50家机构获得官方颁发的私募基金牌照,成为新《基金法》颁布后首批具有独立法律意义的私募基金。
相关机构预测,随着身份的转正,私募业的规模会迎来一个新的。
行业迎来利好
政策的支持,使私募业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杨玲也坦言:“当前是进入私募行业最好的时机。”
从政策支持时间表上看到,首批私募牌照发放之后,今年5月,国务院又《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共计九条三十三项重要内容中,“培育私募市场”首次被单独列出,并明确提出“按照功能监管、适度监管的原则,完善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资产管理计划、私募集合理财产品、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查询信托产品)等各类私募投资产品的监管标准”。
“纳入监管,对私募行业的发展其实非常有利。”杨玲表示,其一,工商税务、地方政府,包括行业上下游,都会有专门的团队针对私募行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其二,可以做、不可以做的事情都有了明确的界定。而且,相对于严格的公募监管,私募监管在相应的原则之外并没有条条框框的具体硬性规定,这就给予私募业很大自由发展的空间。
好买基金也认为,纳入监管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赋予私募合法地位,提升行业的社会公信力;二是促进整个行业快速发展,吸引更优秀的人才;三是让出色的私募脱颖而出,发展成为资管规模更大实力雄厚的资产管理机构。
此外,更重要的是,纳入监管还能大幅拓宽私募机构的客户范围。事实上,由于私募透明度不高且追求超额收益的特性,海外私募基金主要是机构客户。但反观我国,由于监管缺失造成的道德风险、运营风险及其他风险等风险评估欠缺,使得机构客户不敢贸然投资私募。
杨玲认为,未来,随着私募行业监管的不断完善,基金会、年金保险及财务公司等机构客户会慢慢调整投资策略,更多地关注私募行业。据她透露,星石最近已得到多家机构客户的关注。
自主发行或成主流
在新的《基金法》颁布之前,私募基金因只能借用信托、券商及基金专户渠道发行产品,充其量只是高端理财投资顾问,并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基金管理人。
以星石为例,目前该公司已有20多个私募基金产品,但都是通过信托公司或证券公司的通道发行。
事实上,这种受制于人的发行方式早已为业内所诟病,不仅使私募投资受限,也因为不菲的通道费用大大增加了私募机构的发行成本。
今年2月,随着《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的正式实施,获得基金业协会公示的私募基金终于取得可以自主发行私募产品的权力。
规定即出,私募业迅速做出新选择。记者查阅基金业协会公布的私募新发行产品备案数据发现,截至9月4日,纳入统计的528只私募基金产品分别采取自主发行、借助信托、基金子公司、资管通道、有限合伙5种方式发行。其中,私募基金公司自主发行的产品达380只,占比达71.9%,排在5种发行方式之首。
好买基金认为,考虑到自主发行在投资范围、费率结构等方面的优势,其很有可能取代通道成为主流。但好买也同时提醒投资者,在选择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时需要格外注意该基金是否有托管,对于产品要素的信息也应该进行详细的了解。
营销难度增加
总体来看,规范监管能够推动私募业的健康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竞争趋势无疑也将愈加剧烈。
好买基金认为,《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宣传的方式和途径进行了明确的限制,对于私募基金的营销势必增加了难度。此外,目前私募基金管理人越来越多,行业竞争加剧,无论对于营销还是投资长期来看都增加了挑战。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竞争反而更利于促进行业的生态发展。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少私募虽然没有竞争优势,收益平平,但由于监管的缺失也能打“马虎眼”。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正规化、信息披露透明化,私募业鱼龙混杂的现象将难以为继,只有不断修炼内功、提升业绩,才能得到投资者的青睐。
同时,随着监管的规范化,针对私募业的风险评估机制也将逐渐完善,私募会得到越来越多的高净值客户以及基金会、TOT客户、年金保险、财务公司等机构客户的青睐。
杨玲认为:“相比于原先的散户,这些客户专业能力更强,也有更为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一旦你的投资策略失误,他们很快会去寻找更加优秀的私募。”
在好买基金看来,能够经受市场考验的优秀私募机构首先应当具备一定的投研优势,即基金经理对于所投资品种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预判能力,研究团队能深入持续进行研究分析,公司的投资策略应当能够经受住牛市、熊市以及震荡市的检验,基金在控制风险的同时持续给客户创造收益。
量化对冲产品在盈利与回撤上的稳定特征,突出表现在在市场极端下跌的行情下。今年6月15日至7月3日期间,上证指数下跌接近30%。仅6月单月,私募基金逾6成收益告负,470只公募普通股票型基金中仅14只上涨,最大涨幅仅3.17%。这次股灾令公募、私募损失惨重。在一片恐慌中,量化对冲一枝独秀。私募量化对冲基金整体下跌却只有2.3%,其中约50%量化对冲基金获取正收益。
量化对冲其实是“量化”和“对冲”的结合。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对冲基金往往采用量化模型进行投资决策,两者经常交替使用,但量化基金不完全等同于对冲基金。
量化是指借助统计方法、数学模型来指导投资,其本质是定性投资的数量化实践。量化投资区别于定性投资的鲜明特征就是模型。定性投资和定量投资的具体做法有些差异。定性投资更多地依靠经验和感觉判断,定量投资更多依靠模型判断。
量化投资的最大特点是强调纪律性,即可以克服投资者主观情绪的影响。凡是通过或利用数学公式或数学模型进行投资的策略均可被纳入量化投资策略范畴。在华尔街,量化投资多指与金融工程相关的投资,而在国内多指“多因子模型分析”相关的投资及程式化交易。
与其他策略相比,量化投资由于用到了数学理念设计参与,通过捕捉市场的非有效性来获取超额的收益。而中国的市场依然有着非常强的非有效性。对投资者来说,量化投资策略能够有效避免情绪化操作。
风险对冲是对冲基金最重要的特征。投资是以风险换取收益的过程,无风险则无收益。对冲基金是一种可以用确定性的风险去换取确定性收益的基金,对冲基金的卖点就在于其收益的确定性。
与传统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理念不同,对冲基金是以最低的风险去获取最高的收益。任何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其收益与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市场。可以利用对冲工具对冲一定的市场风险,而通过承担比较确定的风险,获取稳定收益。
作为投资工具,对冲基金比其他投资工具限制少很多。一般投资工具多数甚至不允许“卖空”,而对冲基金则可采用卖空、杠杆以及期权、期货等多种衍生工具。
常见的量化对冲策略包括:股票对冲、事件驱动 、全球宏观、相对价值套利四种,任意一只对冲基金既可采取其中某一策略也可同时采取多种投资策略,目前全球使用占比最高的策略是股票多空策略,占比达32.5%。
目前私募已发行的量化对冲产品中,主要包括Alpha策略基金、量化套利基金、量化CTA基金以及宏观对冲基金四类。公募对冲基金持有的绝大部分是沪深300成分股,套保期货一般会与现货匹配,多采用低频交易CTA高频策略。
目前,国内的偏股型基金普遍采取相对收益策略,即以跑赢股指为首要目标,这使得偏股型基金净值受到股指波动的影响较大。
刚刚过去的7月,可谓是让大盘股、蓝筹股“扬眉吐气”了一把。以蓝筹股为代表的中证100指数,从7月1日的1987.47点一路涨至7月31日的2182.76点,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涨幅达9.8%。而同期创业板指数则由1360.17点跌至1311.51点,跌幅约3.7%。
受益于这波蓝筹行情,不少私募近一月取得了耀眼的收益率。比如,素来坚持投资蓝筹股的重阳,旗下多只产品近1月收益率排名靠前。投资精英之重阳B近1月收益率高达11.58%,而同期普通股票型私募的平均业绩2.94%。另外,偏爱大盘蓝筹股的景林资产、淡水泉旗下多只产品近1月收益率也都超过9%。
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 数据截至2014年8月6日
蓝筹股开启绝地反击行情
近期,沉默多时的蓝筹股终于点燃了低估值股修复的行情。A股市场上所指的蓝筹股多为业绩优良、长期稳定增长的大型传统工业股及金融股。而其实最早“蓝筹”这一概念是源于西方赌场,在三种颜色的筹码中,尤以蓝色筹码最为值钱。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蓝筹股其实是最具潜力的股票之一,只不过近年来市场一直处于存量资金博弈的行情,而蓝筹股因为其流通盘较大,市场上现有的资金很难推动蓝筹股的升值。又加之近两年创业板以及中小盘股涨幅较大,对蓝筹股有一定的资金分流作用。
不过随着资金面的逐步放松、沪港通概念的落地、经济企稳的明确,对大盘蓝筹股有一定的提振作用。蓝筹股居多的券商、煤炭、房地产、银行等板块在7月份涨幅居前,分别为16.45%、15.99%、11.84%、11.72%。涨幅如此之大,也让许多重仓蓝筹股的私募在7月份大幅跑赢私募同类平均收益率。
重阳,典型的蓝筹风格私募
事实上,7月份蓝筹风格私募之所以能够大幅超越同类平均收益率,还因为以往私募基金多配置创业板等小盘股,对于流通盘较大的蓝筹股则鲜有配置,或者说只是短期的配置。但是,仔细挖掘仍不难找出一些长期坚持挖掘优质蓝筹股的大型私募。比如重阳、淡水泉、景林等。
根据好买基金对这些私募的调研,重阳是比较明确推崇蓝筹股的私募之一,其投资理念是以被低估的价格买入优质个股,即以“白菜价格买人参”,便宜+成长性是其着重考虑的要素。选股时更为注重股票的流动性,持股上偏向于蓝筹。而且,重阳持股会在不同标的之间轮动,当原来持有的个股上涨到一定价位后,便会调仓买入其他相对仍然被低估、安全边际较高的个股。
值得注意的是,重阳目前的整体管理规模已经超过70亿。所以基金经理在选股时非常注重个股的流动性,而流通盘较大的大盘蓝筹股则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比如重阳旗下最早的一只产品重阳1号,近1年收益率达33.18%,而其从2008年成立至今更是收获了227.28%的高额收益。
淡水泉,逆向投资的典范
关于淡水泉,最突出的特点是其坚持反向投资和行业轮换的策略,并且坚持两线布局,即一方面配置以房地产龙头股为代表的大盘蓝筹,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中挖掘机会,比如重仓医药和电子板块。往往不会用过多的仓位参与市场热点,相反会常常采取“埋伏”的策略,提前布局一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比如,今年年初,当市场上绝大多数人都看空房地产股票时,淡水泉却反响加仓房地产股。而7月份地产板块的优异表现也让淡水泉旗下多只股票获得了较高的收益率。
其实,淡水泉的这种逆向投资的理念主要还是坚持价值投资,这种操作手法不仅对投研能力要求颇高,还需要管理者非常强的心理素质以及自信心,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而其近7年超越180%的收益也证明了淡水泉的逆向投资策略完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在选取逆向投资策略的私募时,也需要能耐得住寂寞,可能短期内这种产品业绩未必能跑赢同类,甚至落后垫底,但是将业绩拉长来看,淡水泉这种坚持逆向投资策略的大型私募一般都能收获不错的收益。
另外,因为目前蓝筹股市盈率远远低于创业板等中小盘个股、且估值处于被低估状态,具有一定的继续表现的机会。所以,如果投资者长期看好蓝筹风格,可以重点关注具有蓝筹基因的大型私募。而且,退一步来说,蓝筹行情是锦上添花,这些优秀的大型蓝筹风格私募即使在没有蓝筹行情的状况下,也总能挖掘出便宜且具有成长性的价值股。
关键词:私募基金 运作机制 风险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潜力巨大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我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真正意义上的私募基金发展滞后。20世纪90年代到本世纪初,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非正规私募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转为私募证券基金。
一、国外私募基金运行机制
(一)设立程序与组织结构
私募基金一般由两类合伙人组成。第一类称一般合伙人(General Partner),相当于基金经理,指的是创设基金的个人或团体。一般合伙人处理私募基金的所有交易活动及日常管理。第二类是受限合伙人(Limited Partner)。受限合伙人提供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基金的投资活动。在筹划设立私募基金时,一般合伙人通过与受限合伙人签订《合伙人协议》来规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私募基金的一般合伙人在前期准备就绪后,就可以出售基金单位了,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出售的规定非常严格,不允许私募基金进行任何的广告宣传。投资者一般通过四种方式参与投资:(1)依据上流社会的所谓可靠信息;(2)直接认识某个基金的经理人员;(3)通过其他的基金转入;(4)由投资银行、证券中介公司或投资咨询公司的特别介绍。一般合伙人向事先确定的每—个潜在的投资者送交私人募集的买卖契约文件(包括《合伙人协议》),向他们提供与有经验的投资者进行面谈的机会,或者提供投资咨询。最后,与投资者签署《合伙人协议》,吸纳投资者的资金。这样,一家私募基金便宣告成立。
(二)运作特点
1.严格限制投资者的范围
私募基金的投资者主要是一些大的机构投资者和一些富有人群,比如美国法律规定: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有资格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并且最近两年的年收均入高于20万美元,或包括配偶的收入高于30万美元,如以法人机构的名义进行投资,则净资产至少在100万美元以上。
2.封闭式的合伙基金
私募基金大多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在基金封闭期间,合伙投资人不能随意抽资,封闭期限一般为5年或10年。
3.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
私募基金基本上都是黑箱操作,投资策略高度保密,私募基金无须像公募基金一样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披露信息,私募基金的经理人在与投资者签订的协议中一般要求有极大的操作自由度,对投资组合和操作方式也不透露,外界很难获得私募基金的系统性信息。
4.主要投资于金融衍生市场,投机性强。
私募基金的背后一般没有实物资产支撑,专门在金融市场从事各种买空、卖空交易,并从中获取高额的投资收益。尽管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式不尽相同,但是私募基金大多雇用专业人士负责基金管理,采用精确的数量模型,对投资交易实行所谓的程序化投资决策管理。
二、我国私募基金风险
对比国外私募基金的运作,由于我国相关法律、政策、金融市场以及信用制度种种因素的不健全,是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面临更大的风险。
(一)法律与政策风险
私募基金是指不采用公开方式,而通过私下与特定的投资人或债务人商谈,以招标等方式筹集资金,其实质是一种私募融资。我国基金发行的主体只能是金融机构,而这样的私募基金没有合法的投资主体资格,也就是说它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出现了纠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政策处于调整和规范中,在这一过程中如果管理层对某些私募基金进行取缔或关闭,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目前私募基金的投资人主要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人富豪,一旦规范化之后,将有很大一部分灰色投资将被迫撤出,尤其是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资金会受到约束。
(二)市场风险
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段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加大了风险。在目前中国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完善甚至不存在、基金管理人素质不高的条件下,私募基金主要依靠在证券市场上“做庄”或跟庄获取收益,既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也使其面临的风险扩大。
(三)信用风险
目前私募基金的运作机制,一方面是靠管理人必须持有较高的股份(10%~30%),以进行利益捆绑,另一方面,是靠管理者良好的个人信用和盈利记录。但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任何合同都是不完备的、不充分的,任何信用都是有限度的。如果客户与管理人中的某一方不遵守合同,从而给另一方造成损失,受损的一方缺乏有效的保护手段.可能会以不规范的方式解决不规范的问题,导致出现严重的后果。
三、对于我国私募基金风险监控措施
(一)推广有限合伙型私募基金
投资者能够以有限合伙人身份投入资金并承担有限责任,而基金管理人则以少量资金介入成为普通合伙人并承担无限责任,基金管理人具体负责投入资金的运作,并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收取管理费。在资本市场中,设置有限合伙制度,建立有限合伙企业,可以解决困扰已久的不少问题。例如,由于保底分成条款引起的委托理财纠纷,在有限合伙制度下,可使所谓的扰乱金融市场秩序与保障契约自由之争成为伪问题;
(二)大力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
西方的证券监管机构之所以认为,私募基金不必像公募基金那样进行严格的信息披露和监管,主要是私募基金投资者成熟、有理性,能够承担风险,自己具备了对基金经理人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监督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