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6 17:45:3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制造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篇(1)

【关键词】材料加工;计算机模拟;现状;未来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产业中,制造业占据着重要地位,与我国综合国力提升有着密切联系。对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充分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情况,有利于推动制造技术进步,促进我国材料加工技术未来发展与国际接轨。

一、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的现状

现代化建设中,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加工的应用,成为了先进制造技术的额重要标志,使材料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对于提高制造技术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材料加工主要是指钢材、铸铁和铝合金等材料的加工,通过锻造、焊接和铸造加工等加工方法生产成所需产品,以保证企业的生产量。在进行材料加工产品的检测时,要对形状精度、结构情况、曲面和表面质量等严格检查,由于产品质量受到温度、加工技术、工序和生产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材料加工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具有一定难度。

由于制造系统具有复杂、繁多的组成结构,因此,制造业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其中,包括产品设计、市场定位、产品生产、产品销售等,与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是制造业不断发展的产物,根据材料加工的实际情况,设计合适的加工工序,提高企业生产力,使制造业生产加工技术得到不断优化。

在实际制造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可以按照生产要求和客户需求,对产品进行设计、工艺规划、性能分析等,从而实现材料加工的虚拟化生产,使产品的研发时间减少、成本降低、生产周期变短,给材料加工产品生产质量不断提高提供可靠保障。在制造业的未来发展中,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将成为重要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对于推动材料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具有重要影响。

二、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

材料加工已经逐渐从宏观模拟向着微观模拟方向发展,进一步了解材料结构的微型结构,才可以确定更有效的加工工序,提高材料加工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数量不断增长,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因此,新世纪的制造业发展中,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的未来发展趋势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高精度和高效的三维有限元模拟

现代化建设中,制造业产品所需的生产加工技术要求越来越高,以有限元法作为素质模拟技术的核心,可以对产品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所受的应力、等,进行详细分析,还可以对产品进行快速的卸载和重装,计算出产品成型后的性能和使用效果,从而避免质量问题和使用安全问题出现,给企业长远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但是,实际制作加工过程中,运用二维进行材料生产过程的全面分析,已经不能满足计算量大、数据繁多、变化速度快等情况,使三维模拟分析成为了必然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运行速度和并行计算模式等方面的不断研发,高精度和高效的三维有限元模拟在材料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应用,并推出相关软件,如A NSYS和LS-DYNA3D等,使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计算精度得到了很大提高,给材料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提供了可靠保障。

(二)建立复杂、综合的模拟系统

在产品加工成形的过程中,需要按照生产要求和市场需求对产品进行相关参数设置,以满足产品成形后的各种形态和规格,反向模拟技术的运用,使材料加工设计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以及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应用,使产品设计得到不断优化。因此,建立复杂、综合的模拟系统,可以解决材料加工中存在很多问题,在材料的锻造、焊接、热处理等操作过程中,掌控全面的影响因素,对温度、晶粒变化、变形量、工具形状等进行及时调整,并建立相关数学模型,便于更好的进行材料加工过程的研究,提高计算机模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三)材料微观模拟技术

在进行成分较多的材料加工时,需要根据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工具和设置相对应的工艺参数,以保证加工产品的生产质量,提高产品的适用性。一般情况下,相关工艺参数的控制主要是指材料流动的顺序、热处理条件和产品保质方法等,因此,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材料加工的微观模拟,防止材料内部出现裂缝、变质等情况,从而保证加工产品的生产质量。在实际生产加工中,运用材料微观模拟技术,可以对材料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等进行分析,了解螺旋位错源结构、堆积-阻碍结构、界面结构等,并结合动力学知识进行研究,给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模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依据。

(四)新模拟技术的研发

对于单一的材料加工来说,计算机模拟所包含的相关参数、物理量、数据、设计工序等比较简单,产品的质量可以得到有效保障。近年来,材料加工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已经朝着集成化、系统化发展,可以对材料加工的环境进行分析、对相关数据和大小进行高效化管理,同时,根据相关加工要求和设计需要,得出最优化的方案,使产品的生产质量和使用性能得到最大化提高。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制造业所需要生产的产品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新模拟技术的研发已成为了材料加工过程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尤其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的无网格数值方法的发展,使函数变得更加连续、灵活,大大提高了计算机模拟处理相关问题的工作效率,保证了产品加工的精度,给制造业未来长远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推广,不断提高材料加工产品质量,促进产品数量不断增长,推动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升,才能保证企业生产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时兰翠.木质材料加工过程碳储量变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

[2]薛明.SPHD钢CSP热轧过程计算机模拟[D].武汉科技大学,2012.

[3]丹.计算机模拟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1,07:191-192.

[4]马付建.超声辅助加工系统研发及其在复合材料加工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13.

作者简介:

房园(1993-),本科在读,大连理工大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倪宇飞(1993-),本科在读,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篇(2)

摘要: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打造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呈现出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信息技

>> 我国机械制造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浅谈宽松货币政策给我国影响及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 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试论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现代机械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浅析 浅谈我国机械制造技术及发展趋势 简论我国机械制造业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我国液晶显示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论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及干预政策 我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趋势及政策完善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 发展趋势及政策展望 我国酒精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产业政策及发展趋势 我国煤炭产业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我国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及趋势 我国档案管理智能化发展趋势研究 我国煤矿安全培训体系构建及发展趋势探讨 浅析我国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广告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年3月11日。⑤马岩:《发展潜力巨大智能制造亟待构建统一标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7年2月13日。⑥刘垠:《二一七,科技任务清单“连连看”》,《科技日报》2017年3月6日。⑦杨帅:《我国产业融合创新发展趋势及其政策支持体系》,《中州学刊》2016年第4期。⑧左世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世界制造技术与装备市场》2014年第3期。⑨孙立:《工业大数据对智慧云制造的推动与创新》,《科技管理研究》2016年第13期。

Abstract:At present, China is in the crucial stage of quickly building a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showing th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industries, 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consumers. China′s current finance, taxation, innovation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olicies had been unabl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y ecosystem. The future should be guided by the concept of manufacturing service system,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policy support system with the integration of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 as the goal, and with the market mechanism as the core.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trend; policy constraint; policy support system

篇(3)

经济的发展带动着社会不断进步,社会的发展也推动者机械化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已经成为机械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升机械制造自动化的推进,实现其对社会的优势,加大对社会的贡献,也是一个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与发展空间的最佳途径。机械制造行业必须要对其自动化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与评估,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走向与发展重点,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

一、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是在之前的传统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是,其与传统技术也不尽相同,具有比传统技术更具优势的特点,也具有自身的特色。其自动化技术的特点表现如下。

(一)具有综合化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相比较传统技术,综合化特点更为显着。其不仅在提高产品的使用率方面得到了提升,同时在运用机械进行产品加工之前的调查、产品加工之后的服务方面得到了提升,其自动化已经贯穿于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达到调查、生产、供销、服务一体化的水平,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二)具有系统化的特点

机械制造自动化建立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的应用基础上而产生的,其将计算机技术、感应技术、自动化技术相融合,让各项技术均结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通过系统的控制达到所需要完成的目标,其系统化的特点非常明显。机械制造自动化需要高科技信息技术为支撑点,同时结合传统生产制造技术,将两者在系统中进行优化,提高其在实践操作中的性能。

(三)具有一体化的特点

企业在面临市场激烈的竞争的情况下,想要获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优势,仅仅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只是一个方面,其同样要对自身的业务空间进行拓展,形成产、供、销、售后一体化的经营模式。机械制造自动化则可以对此问题进行有效解决,让企业所涉及的经营范围更加广泛。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还能够对产品质量进行自我监督与控制,在系统应用的范围内进行综合管理,保证了企业时间成本的节约,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资金成本的压缩三方面的有机结合。

二、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企业要进行发展,对于新技术的应用必不可少,同样对于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需要进行准确掌控,从而决定自身企业的发展沿着市场的需求前进,保证企业的发展适应人们的需要。因此,对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有效评估就成为必须。只有对其发展趋势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让企业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地位。

(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相融合

智能化与自动化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对于机械自动化方面也同样如此,其也是机械自动化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目前,机械制造行业也在系统中不断融入更加智能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的运行方式,使其操作更加自动化,能够极大的节约人力成本的投入。比如,建立人机之间的互动模式,增加人机之间的对话操作,在系统可操作的基础上,建立人类思想指令操作模式,让机械能够依照人的意志进行设备运行。并且,机械自动化还建立了自检模式,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自动停止运行或者自动进入检修系统。随着科技学技术的进步,多核CPU、高频CPU以及RICS芯片也被应用到系统中,将智能化操作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让其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多媒体的综合运用

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也将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当前情况下,多媒体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甚至成为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将多媒体应用到机械制造自动化中,能够让人们更加形象、直观地看到机械操作的全过程,对于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多媒体与机械制造的结合是将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声像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显示屏幕将技术操作的过程进行展示,并配以相应的声音、图像的内容信息,让整个产品制造过程更加具有可控性。多媒体与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结合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的支出,给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低的成本条件,实现企业的效率最大化,这不仅是各个企业所希望看到的,同样也是各个企业所必然需要的,将会受到企业极大的欢迎。

(三)低碳节能发展趋势

随着国家所提倡的低碳节能概念的提出,各行各业都在寻找积极有效的方法促进低碳节能社会的实现。机械制造行业同样需要对低碳节能社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促进我国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证我国经济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机械制造自动化强调运用更加低消耗的材料进行生产,强调在技术应用的基础上追求低损耗高产出,建立绿色的发展环境。同时,机械制造自动化对生产工艺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建立从产品生产、包装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发展,建立一系列的绿色发展模式,为构建和谐的生态环境提供基础,进行创新研究。并且,机械制造自动化还对产品的回收利用寻找新出路,增加废旧产品回收力度,从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篇(4)

《中国外商投资发展报告(2015)》围绕今年的主题“国际规则变迁下的外商投资”,回顾了2014年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的基本情况,围绕国际国内投资规则的变迁、自贸试验区与FDI、FDI与新常态、“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与FDI、外资与反垄断以及农业、制造业、服务业领域的FDI等问题展开论述。

报告显示,2014年,在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额较大幅度下降的环境下,我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微幅增长,成为全球吸收FDI最多的国家。尽管如此,制造业实际使用FDI数量连续第三年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呈扩大态势。同时,我国FDI环境竞争力排名相对下降。FDI被OFDI超越,成为直接投资净流出国。外商投资企业是否撤离我国市场问题备受关注。另外,自贸试验区外资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中美、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将对吸引FDI产生正向影响,而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吸引FDI创造了新机遇。

会上,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下降现象引发了现场专家的热议。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认为,由于全球价值链面临重构,中国承接制造业全球转移速度放缓,同时我国劳动力、土地、环保、资源等成本的全面上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因素,导致外商投资企业撤离现象出现。

篇(5)

【关键词】对外加工贸易 发展趋势 制造业

一、前言

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

由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无论是在劳动力成本还是原材料成本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要想实现快速稳定增长,就要依托国内有利形势,努力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确保对外加工贸易稳步增长。具体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

受到劳动力成本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影响,对外加工贸易如果不改变过度依赖低成本的发展策略,未来发展中将难以实现全面增长。为此,对外加工贸易应根据国内经济形势,适时的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调整,确保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展。基于这一认识和现实发展需求,对外加工贸易在未来发展中,将会在产业结构上进行全面优化,无论是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成本,还是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成本,都会得到持续降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将会得到有效支持和拉动,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也将得到全面提高。

(二)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增加资本比例,提高投资额度,对整个产业进行优化和重构是十分必要的。在这一手段的支持下,对外加工贸易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倾斜,将在整体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上有所提高,最终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对外加工贸易都是出口贸易的主要拉动力,增加对外加工贸易的资本投入,不但会为对外加工贸易产业结构优化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同时也会给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全面增加资本比例,将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其发展水平将会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改变单一的依靠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要竞争优势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例,增加技术投资,强化技术实力并提高技术竞争力,使对外加工贸易能够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

基于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只有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加工贸易才能摆脱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依赖,最终使对外加工贸易在整体发展水平上能够得到持续提高。因此,在未来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上有所侧重,最终达到提高对外加工贸易发展质量的目的,为对外加工贸易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要想改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局面,并有效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就要努力实现国内采购,并向国内价值链延伸,通过这些具体而有效的措施,推动对外加工贸易朝着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综合目前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经验,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是对外加工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国内采购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具有重要意义。如果不能及时培育和发展中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发展中国家的加工贸易只得止步于劳动密集型阶段。

基于这一需求,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国内采购力度,降低采购成本

为了进一步降低对外加工贸易成本,并促进国内经济发展,未来我国对外加工将加大原材料的国内采购力度,并有效降低采购成本,使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更加显著,达到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的目的。

在对外加工贸易中,原材料成本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重要因素。为了实现成本的可控和持续降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会在原材料采购上向国内倾斜,并做到先国内后国外,在同等质量和同等价格的前提下以及在同等质量国内价格偏低时候,优先采购国内产品,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提高对外加工贸易效益的目的。

(二)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通过采取国内采购的方式,对外加工贸易的原材料采购将向国内倾斜,国内价值链延伸也将得以实现。在这一状态下,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整体价值和整体效益上获得全面提高,并对国内经济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满足国内经济发展需要。

鉴于对外加工贸易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通过国内采购,使得对外加工贸易的国内价值链得到了有效延伸,对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和满足对外加工贸易发展需要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实现国内价值链延伸,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综合效益。

四、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得全面发展

随着国际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当前国际上加工贸易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生产领域,流通领域的竞争越来越重要。

对于我国对外加工贸易而言,物流配送既是对外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对外加工贸易整体效益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一认识,我国对外加工贸易将在物流配送上获得较大的支持,整个物流配送效率和物流配送速度都将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快速发展:

(一)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将进一步降低

随着我国交通建设的投入越来越大,国内的的物流配送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对对外加工贸易的促进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在对外加工贸易中,物流配送成本占有一定比例,物流配送成本占比越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总体成本就越高,其综合效益也就越低。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成本将会得到持续压缩,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效益将会逐渐提升,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也将会走上健康之路。因此,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成本进一步降低将成为重要趋势。

(二)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随着国内交通能力的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会越来越高,对对外加工贸易将会有直接的促进作用。除了要降低物流配送成本之外,如何提高物流配送效率,也关系到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质量和水平。从国家目前对待对外加工贸易的态度来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并建立全面有效的物流配送系统,对促进对外加工贸易发展和提高企业发展效益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这一认识,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效率将持续提高。

(三)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大型化的港口和机场,在物流配送渠道建设上的投入将越来越大,物流配送渠道也将更加畅通。拥有了完备的物流配送渠道之后,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将获得更多的保障,对物流配送而言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积极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的物流配送渠道将更加畅通。

五、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我国制造业发展中,对外加工贸易是制造业创造外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形式。但是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整体变化,对外加工贸易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有效发展对外加工贸易,并提高对外加工贸易的整体发质量,是我国对外贸易和制造业的重要发展内容。结合国内当前形势,对外加工贸易将在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实现国内采购和国内价值链延伸以及在物流配送商上得全面发展。因此,正确分析我国对外加工贸易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徐豪,刘敏.中国制造加工业的国际竞争力[J].经济问题探索,2006.

[2]张鲁青.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3]程永林.区域整合、制度绩效与利益协调[D].暨南大学,2007.

[4]蔡玉贞.生产者服务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7.

篇(6)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高科技技术;发展现状;趋势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9.038

1 C械制造工艺的重大作用与意义

机械制造往往是国家经济实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与技术支撑,是国家发展和地位上升的坚强后盾。而机械制造工艺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里程碑,在人类向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起到的巨大作用是其他领域难以企及的。机械制造工艺,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幸福指数的提升,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机械制造工艺的兴旺发展,是人类幸福安康的物质与技术柱础。机械制造工艺是社会物质丰富、商品云集,工具制作,交通运输等一切行业发展、壮大的基础,谁占领了机械制造工艺的制高点,谁就赢得了竞争中的主动权和占领市场的先机。

2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港口制造工艺,取得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为港口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更好的促进港口建设,寻找发现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对港口未来建设,对助推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的升级换代,对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和谐发展都意义非常。近年来,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行业有了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十分落后主要体现在:

2.1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的管理,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体制上,其管理方式、方法囿于习惯的束缚没有采取更为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而,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模式的基础上,已经开始运用现代化的新思维、新科学、新技术、普遍利用电子计算机管理模式。然,当前我国只有一小部分大型的现代企业采取了电子计算机辅助管理技术,大部分港口机械制造工艺企业依旧还在经验管理运行的阶段。

2.2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方法存在落伍的境地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在现代管理制度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采取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机械制造的设计参数、信息数据甚至执行标准进行不断的更新。所采用的是现代化设计思维模式、全新的设计方法。普遍利用电子计算机的特殊功能对机械制造工艺予以辅助设计,这种新技术(英语简称为CAD)。许多发达国家的大型骨干企业也已运用无图纸化的设计与生产模式,极大地取得占领市场的优势。然,国内利用采用CAD新的技术企业属于凤毛麟角。

2.3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处在落伍的劣势

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加工工艺处于严重的劣势状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2.3.1 在新技术采用方面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早已普遍采取精密、 精细甚至微细等加工方法,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西方国家在机械制造加工上开始尝纳米、激光、电磁、复合、塑加等更新的加工工艺技术。然,国内企业对这方面的加工技术几乎没有什么普及率。许多新技术还在研发、学习摸索中。

2.3.2 在自动化程度与精细管理方面

西方工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广泛采用现代的数控机床、产品加工制造中心以及柔性制造单元、电子计算机集成制造体系。基本上达到了机械工艺制造的自动、智能、集成化。而,国内仍然处在单机制造的自动化、刚性自动化的初始落后阶段,我国制造企业鲜有柔性制造单元等系统在生产中使用,其精细化管理更是空白一片。

3 机械制造工艺未来发展的趋势

3.1 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械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是机械制造工艺行业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机械制造全自动化技术,对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与品质,对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对提高产品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对节俭生产成本、提高劳动者的人身安全系数,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其自动化技术在中现代的机械制造工艺生产过程中有了很大的改善,产品的加工质量与产品的功能品质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港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自动化是当今世界机械制造业的主题追求,更是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发展的方向和未来。

3.2 向着全球化方向发展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机械制造业市场的竞争都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果,机械制造企业不能站在全球的高度,站在发展的角度看清机械制造业竞争的最大优势、最核心的竞争力,任何一个企业都会被世界发展的浪潮席卷,在革新技术的大浪中被湮灭。

3.3 向着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机械制造自动化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它的出现和普及推动了该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为机械制造业和其核心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向着集成化发展方向提供了基础和可能。机械制造工艺分散的加工模式也已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壮大急迫要求,企业在没有发展前途的窘迫尴尬的情况下不得不不约而同向机械制造自动化和集成化的方向演变。以保持制造业本身的特质和固有的连续与规模性。虽然当前,机械制造的集成化数字化重点还只是针对零件或小规模、一次性加工任务,然,机械制造向着集成化数字化方向发展的脚步无人可挡。

4 结论

机械制造工艺属于机械制造的技术核心,当前我国港口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先进成分还太少,仍然处在发展的阶段。因此,探索研究港口机械制造工艺如何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处于世界的领跑位置,对推动港口机械制造工艺的进步,为我国港口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祁卡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J].煤炭高等教育,2001(03).

[2]刘震.先进机械制造工艺的技术发展趋势[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2(03).

篇(7)

关键词:战略规划;行业研究;减变速机行业;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4-0161-02

一、行业研究的定义

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的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发展趋势,为企业自身的战略规划或行业投资者的投资战略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通常企业都是在微观市场的经济环境中进行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行为,容易被眼前的一些暂时发生的假象所迷惑,出现对未来的局势看不清甚至误判的情况。而行业研究可以帮助企业拨云见日,了解竞争格局和行业运行、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帮助企业制定出符合内外部环境的战略发展大计,赢得未来的竞争先机。

减变速机是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于降低速度,增大扭矩的传动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国防、宇航、交通、建筑、冶金、建材、矿山等领域。减变速机行业属于通用机械行业中的一个子行业。

二、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一)减变速行业发展的宏观环境研究

1.经济因素。全球经济不断回暖,主要经济体均处于回升状态,但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逐步退出和经济内生动力尚未稳固,未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不确定性依然很强,增速预计保持在2.4%~3.1%左右。国民经济生产总值连续平稳增长和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保障通用机械行业的稳定发展,通用机械行业整体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而中国通用机械行业的整体发展和国际产业的转移,是推动减变速机的发展。

2.政策影响因素。政策方面的积极因素有随着国家政策鼓励建材下乡政策,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和保障性租房政策缓解市场因房地产调控造成的对建材需求增长的担忧,为建材行业带来利好,而建材行业的利好直接影响了上游机械行业与减变速机行业的发展。

3.社会发展因素。国家从金融危机以来,一直延续与消费相关的刺激政策,而城市化发展趋势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促进了消费增量,使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加,增速加大,这些都促进了与人们生活质量提高有关的行业的发展,减变速行业即是其一。

4.技术进步因素。随着产业结构的更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中国行业未来发展的支柱,装备制造业需要全面升级,推动节能减排装备、新能源装备进入高增长轨道。

(二)减变速行业发展微观研究

1.行业发展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始,中国开始引进成套设备,具体有武汉钢铁1 700mm轧机中的通用和轧钢机减速机的引进;英国23 000kW燃气轮机发电机组负荷齿轮箱的引进;30万t/a合成氨中的高速齿轮装置的引进。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有了独立制造高速重载设备的能力,比较典型的是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和郑州机械研究所等四单位联合美国费城齿轮公司引进全套高速重载齿轮设计制造技术,通过弹性变形和热变形修形等高速重载齿轮的共性技术作了突破性的研究,成功完善了理论和产品的规范制造。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独立开发低速重载设备的历程,如最大功率已达4 000kW的水泥磨传动齿轮箱的开发和制造。现在已发展到硬齿面、模块化、高精度与机电一体化的减变速机。国内的减变速机正在向中高端转移,进行进口替代。从产品结构来看,减变速机四大系列产品中,无级减速机已经进入衰退期,摆线和涡轮蜗杆减速机处于成熟期,齿轮仍处在成长期中。

2.行业规模。2007年全球工业传动行业年销售额约为250亿欧元,年均增长幅度约为2.5%,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工业传动行业实现196亿欧元销售额。中国从2003年以来,减变速机产量持续稳定增长,除了2009年因金融危机略微下滑,预计2010年达到530万台,复合增长率21.75%,而齿轮是工业传动的发展趋势,固定资产累计快速增长,销售额持续高速发展。

从行业战略群体定位分析,产品价格和技术水平成为行业内企业群体定位的两个最显著特征,形成了SEW等外资企业群、中国高速传动等全国一流企业群、东力传动等全国性企业群、星光传动等区域性企业群。减变速行业的集中度不够,前十位企业占比仅40%,SEW占有率最高,也只有11%。减变速机价值链中,减变速机生产与零部件对毛利的分割差异不大,低于配套厂和整机生产厂,原材料对毛利的分割最大,达到40%。研发的投入占总价值的1%,研发价值分布到生产的各个环节中。

3.行业竞争状况。从波特竞争结构分析看,减变速机产业链的上游关键零部件的制约较大,原材料价格影响较大,而下游对中低端产品议价能力强,需求的影响较大;中低端减速器进入门槛低,市场对产品的技术与品质要求不高,潜在进入者较多。国内甚至国际上特定的行业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配套主机厂利用自己现有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资源,研发出自己行业内所用的减变速机,如振华港机、太重、大起等;整体而言,减变速机具有不可替代性,是难以替代的配套,而变频器节能、稳定的变速功能正在被市场广泛接受,伺服系统模件、紧凑的特点提高了机器的灵活性,两者都成为机械减速的潜在部分替代品。

4.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减变速行业的下游行业的发展驱动着该行业的发展,其下游行业有陶瓷行业、玻璃行业、木工行业、食品饮料行业、新能源行业和节能减排行业等。国民经济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国际产业转移和通用机械行业发展是推动减变速机行业整体发展的关键驱动因素;房地产开发与投资是陶瓷、玻璃和木工行业的主要驱动因素,国民经济增长推动食品、饮料包装行业发展,国家低碳经济和节能环保政策推动新能源和节能减排行业的发展。

具体来说,建筑陶瓷受房地产和基础投资影响大,出口价格和数量在2008年、2009年也同步上升,陶机市场基本上呈正比变化,行业集中度低,仍未进入成熟有序的竞争阶段;在玻璃行业,行业产能过剩,长期增长空间不大,平板玻璃作为建材行业的子行业,其产量与房地产投资开发力度基本上同方向变化;木工行业已经是较为成熟的传统制造业,2000―2009年随着商品房销量的上升,全国木地板产量稳步上升;食品饮料行业整体处于快速增长期,经济增长、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和城市化进程将继续推动行业的增长,食品饮料包装机械行业集中度高,业内龙头企业积极寻求合作伙伴,提高设备技术能力,扩大市场规模;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国家对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和扶持将带来能源结构的巨大变化,同时为相关上游产业创造快速成长机会,其中包括装备行业,风电、核电等电力重型机械行业的资金投入大,技术壁垒高;还有节能减排行业,中国在哥本哈根会议上的减排承诺,要求国家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进行资源税改革,高能耗行业受很大影响,未来的固废及水务处理投入增长迅速。

从整个行业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来看,行业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较大,首先是下游行业总体发展看好,国家鼓励的战略性新兴行业是企业未来发展应关注的重点;其次是行业集中度不高,虽然低端市场竞争激烈,但存在行业升级转型及进口替代的重大机遇。

(三)减变速机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1.代表着传动技术发展的高效传动重载的小型化齿轮和变频、伺服变速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在变频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发挥了变频变速和机械变速各自的优势,增大了系统的变速比;在变频许可的时候,采用变频变速,有利于节能和效率,超过变频能力范围时,配合机械变速,从而实现变速比和控制的灵活性;在伺服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伺服电动机的伺服变速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传统机械传动中的变速机构,只有当伺服电机的转速范围满足不了系统要求时,才通过传动装置变速。

2.优秀企业近几年引入先进设备,完善供应链,持续扩大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行业集中度加大的发展趋势。SEW通过独资与合资形式,在2001―2007年之间,先后斥资3亿欧元建成了除天津之外的另外两个制造中心(江苏和天津)和5个组装中心(广州、西安、沈阳、武汉和苏州),从而完善了供应链,同时加大了产能;形成了年产高端减速机40万台、电机30万台和变频器两万台的生产能力,目前产值国内第一;中国高速传动2007年香港上市,全球融资,融资额的90%投资于产品研发、厂房和机器的持续建设;收购与绝对控股上游零配件厂江苏宏晟。现在厂房与机器资产相比上市时的情况,增加了375%;公司的销售每年以103%的速度增长,2009年达到惊人的56亿元。

3.模块化、集约式的设计与生产,提高产能与稳定产品品质的发展趋势。这种方式有如下好处:一是集中设计和制造的这些零部件构成特有的模块组合体系,这些零部件可以完成上千万种组合,在这些组合中,客户基本能为自己的传动要求找到一种理想的解决方式;二是绝大部分零部件都可进行大规模制造,从而减少为满足客户差异化要求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三是由于可以大批量生产,零部件与产品的一致性得到了保证,产品品质与传统生产方式相比得到提升;四是通过这种方式,大规模定制化生产方式得以实现。

4.行业合作形式逐渐成型,签订合资成立子公司、战略合作协议和投资并购成为行业内的主要合作模式的发展趋势。中国高速传动收购上游企业江苏宏盛重工业集团,并先后与GE WIND、ALSTOM、ZF CHINA以及下游船舶企业展开合作,不但完善了上下游的供应链,还顺利进入了新兴领域,拓展了自身市场;东力传动收购上游电机厂,并与郑州机械研究所、浙江运达等企业展开合作研发与制造,强化了自己的研发队伍建设,完善了供应链;江苏泰隆与意大利布雷维尼合资生产工程用行星齿轮减速机,与哈工大合作开发高精减速机的关键技术。

总之,根据对以上个案的减变速机行业的行业研究,我们从行业宏观环境、行业微观发展状况以及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对一具体的行业进行了全面了解,为行业内的众多企业进行发展战略规划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外部依据。

参考文献:

[1]林汉川,邱红.中小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