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工程材料的发展

工程材料的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6 17:45: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工程材料的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工程材料的发展

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 材料 发展

一、国内外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状况

1.发达国家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状况

①墙体材料。发达国家由于工业和技术水平的优势以及对墙体材料产品的性能与使用要求较高,墙体材料的发展起步较早,且在短期内迅速的发展起来。纵观发达国家墙体材料的发展,总的特点是:产品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高层化;生产设备大型化、规模化;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

②土木工程涂料。土木工程涂料无公害,功能全。水乳型涂料成为建筑涂料的主流。无机高分子涂料得到快速发展。

③土木工程塑料。塑料管道因质轻,、耐腐蚀、不结垢等优点,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广泛应用于住宅建筑、工程建筑和农业中,从生产到应用技术都已成熟,已成为建筑塑料中应用量最大的品种。塑料门窗因具有气密性好、隔热、隔声、防结露等优点,在国外发展很快。塑料地板是国外应用最广泛的铺地材料。

④土木工程防水材料。发达国家屋面防水材料以改性沥青油毡和高分子卷材为主。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美、法、意、日等国家占主导地位;高分子卷材因其优良的性能和施工简便,污染少,应用量呈增长趋势,并向复合化方向发展;防水涂料以橡胶为主,并向功能性方向发展高档防水涂料生产设备正规化,除可控温度、速度和搅拌装置外,还有研磨、生产预处理、自动称量、自动灌溉等装置,设备型号功能越来越全。

2.我国土木工程材料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

①总体水平分析

我国土木工程材料就产量来说,可以称为世界大国。但无论是产品结构、产品品种、档次、质量、性能、配套水平,还是工艺,技术装备,管理水平等均与世界先进水品相差甚远,是一个“大而不强”,甚至是“大而落后”的典型产业。

土木工程装饰装修材料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较高,因此,相对与其他几类材料而言,水平较高,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很突出。

在防水材料方面,虽然国际市场上现有的主要产品国内都有生产,但先进产品的量并不大,而且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十分落后。

在保温材料方面,无论就其产品结构还是技术水平等方面的差距都很大。

②土木工程材料工业与世界先进年水平的差距

我国是墙体材料的生产大国,但又是粘土砖的生产王国,就整体而言,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主要表现在:产品落后,结构很不合理。装备陈旧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强度低、质量差。

二、土木工程材料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建筑工业发展的需要,一大批新型土木工程材料应运而生,而社会的进步、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及建筑业的发展,又对土木工程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今后一段时间内,土木工程材料将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①复合化。单一的材料往往难以满足要求,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所谓复合技术是将有机和有机、有机和无机、无机和无机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按适当的比例复合。然后经过一定的工艺条件有效地将几种材料的优良性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

②多功能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材料的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新型材料从单一功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即要求材料不仅要满足一般的使用要求,还要求兼具呼吸、电磁屏蔽、防菌、灭菌、抗静电、防射线、防水、防霉、防火、自洁智能等功能。

③节能化、绿色化。现代人们要求材料不但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还要求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环境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即绿色土木工程材料。所谓绿色土木工程材料主要是指这些材料资源能源消耗低,,大量利用地方资源和废弃资源;对环境对人体友好,能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同时,可以循环利用。

④轻质高强化。轻质主要指材料多孔、体积密度小。高强主要指材料强度不小于60MPa。

⑤工业化生产。工业化生产主要是指应用先进施工技术,采用工业化生产方式,产品规范化、系列化。这样,材料才能具有巨大市场潜力和良好发展前景。

三、土木工程材料发展的设想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上海世博会各国世博馆展示给大家的不再遥不可及,土木工程材料一定会多功能化,智能化,节能化。如中国馆的60米观景平台四周采用特制的透光型“双玻组件”太阳能电池板,用这种“双玻组件”建成的玻璃幕墙,既具有传统幕墙的功能,又能够将阳光转换成清洁电力,一举两得。

篇(2)

关键词:专业建设;内涵;金属材料工程;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92-03

专业是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实体,维持这个实体发展的基本要素是同一专业学生所组成的班集体、教师组织和实施教育所需要的经费、教室、实验室、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实习场所等,专业的设置在我国目前基本是刚性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是专业,所以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1]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本文围绕《教育规划纲要》精神,结合金属材料工程本科专业的建设实践,探讨了专业建设的内涵。

一、专业的内涵和建设着力点

“专业”指“高等学校的一个系里或中等专业学校里,根据科学分工或生产部门的分工把学业分成的门类”[2],各专业都有独立的教学计划,以体现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这里,专业的划分依据为科学分工和生产分工,所以高等学校专业的设置除符合科学的分类外,还要符合生产实际、面向市场[3]。在高等学校,专业是为学科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而设置的,其设置在国内基本是刚性的。从社会的需求来看,专业是为满足从事某类或某种社会职业必须接受的训练需要而设置的。从传授知识和人才培养的途径来看,专业指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4]。

在1988年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中[5],按照学科门类对专业做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包括人才培养规格、就业方向、主干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等,而专业的建设是围绕专业目录的基本要求制定培养方案,包括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及课外活动的要求。在本科生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基本是按培养方案实施所规定的教学环节,并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学分要求。

根据专业的定义和教育部对现行专业的介绍,专业的内涵主要包括专业的设置、师资、办学条件、教学基本建设等。从专业建设的角度看,专业内涵应主要集中在教学的基本建设方面,包括课程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课程的建设、课堂教学环节等方面。高等学校要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应该采取哪种组织方式,是专业的实质[6]。据研究表明,传统的固定模式、单一的批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专业型人才欠缺,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科研课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多目标的、动态的以及多层次的[7]。

专业内涵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难点和重点[8]。专业建设要综合考虑专业发展动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等因素,根据现实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以更好的满足《教育规划纲要》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

由于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4],人才培养则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的基本形式来实现。在专业建设中,课程体系的确定显得尤其重要。一个专业开设什么课程,才能达到该专业的要求,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关于专业所开设的课程虽然在本科专业目录中[5]做了介绍,但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多样化的趋势,课程体系既有共同的规范和标准,又充分体现多样性。

根据以上要求,在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框架下,特别强调课程为实现专业目标服务,我们建立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1)通识教育课程;(2)学科大类基础课程;(3)专业基础课程;(4)专业培养方向课程;(5)实践教学环节。

三、关于课堂教学

教学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学创新就必须课堂创新。在课堂教学创新中,要树立由钱梦农同志于1982年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主要是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指点和熏陶,而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而进行的。积极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发学生思考,实行教学互动,调动学生能动性,实现知识、技能的迁移与创新,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关于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特色

从专业内涵发展的视角来看,创新是内涵发展之源,质量是内涵发展之本,特色是内涵发展之魂。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中[9],提出在专业建设上鼓励特色的原则,相继在高等学校实施了特色专业建设。特色主要是依据本学校的办学定位来不断建设形成。作为一个本科专业,要体现特色,要不断加强内涵建设,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以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

根据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践,围绕材料学科的中心体系,通过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金属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通过专业方向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解决材料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同时保证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初步提出了本专业的特色[10]:(1)金属热处理方向;(2)金属腐蚀与控制方向;(3)金属结构的失效分析方向。通过以上专业特色方向的提出,可以充分体现我校人才培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并可有效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为国家培养出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针对专业培养方向,我们就课程体系中的选修课程,进行了创新改革,设置了和金属材料工程结合十分紧密的课程,使得人才培养更加与企业紧密结合,以适合市场对人才的要求。

五、关于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是保证人才知识储备的有效手段,也是最基本的学习。理论教学主要通过阐述、推理、演绎、归纳等方法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掌握各种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提供知识储备。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实践教学同样不能忽视,实践教学主要通过调查、实验、实训、实习的方式实行,通过以上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相互融合,应完善课程内涵的建设,引入企业工程实例和应用技术研究项目,不断丰富课程资源。

在金属材料的课程体系中,除了规定的实践教学环节外,还设置了材料科学基础开放实验课程,以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后能根据个人兴趣和想法,独立设计实验内容,并独立完成实验,强化两个课堂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赖于生产部门的分工,和金属材料的工程应用密切相关。从满足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为切入点,从提高综合训练的实践效果出发,深入领会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工程内涵,通过典型零件的热处理、油气田腐蚀知识、管道失效及完整性等工程应用课程,更好的体现注重知行统一,更符合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六、关于因材施教

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做到因材施教,因材施教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学习能力、基本素质等,有针对性的教学,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为此,可采用分层教学、走班制、导师制等多种教学形式,积极创新,不断开拓探索多种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11]。对以专业为基础的人才培养,可通过教学环节的设置来体现和实施因材施教。

课程实行必修、选修制,尤其是在专业方向课程上,必修、选修制是按因材施教原则实行的选课制度,要求选修课程的学生可分属不同特色方向。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和特长选修课程[12]。通过开放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实现个人的想法,有利学生个人的培养和发展。

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改革。由毕业设计题目的分配方式改变为学生选择教师给定的毕业设计题目,以此来推进学生以自身兴趣和将来从事的工作为基础,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其有动力去研究探索,拓宽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和储备,为人才培养打下牢固的基础。逐步实现到由学生自主选题,设计研究内容。在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已经为达到学生自主选题做了必要的准备,如自主进行实验内容设计的开放实验,与工程结合典型零件的热处理、油气田腐蚀知识、管道失效及完整性等课程,以及科技写作。

七、结束语

专业是高等教育学校实施教育的基本实体,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为保证我国人才培养的顺利发展,加强专业建设,丰富专业内涵势在必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分支,为国家金属材料工程行业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因此,加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发展,是摆在教育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有效促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应深入理解专业建设的内涵,理清建设思路,突出建设重点和特色,才能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专业的定义和高等教育的发展着眼,着重探讨了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建设,提出了专业建设的特色,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新华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07-29.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1518.

[3]杜冬云.面向市场的专业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2.

[4]潘懋元,王伟廉.高等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128.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卢晓东,陈孝戴.高等学校“专业”内涵研究[J].教育研究,2002,270(7):47.

[7]张岩峰,王孙禺.迎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体制改革研究现状综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96,(2):59.

[8]张维红,蒋林.关于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离教研究与评估),2006,(7-8):96.

[9]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Z].2007.

[10]王荣,杨爱民,张骁勇,雒设计.关于我校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的思考[J].人力资源管理,2010,(1):46.

篇(3)

【关键词】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 发展现状 趋势分析 研究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能够带动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在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当今社会中,无论是高校中还是化工企业中,都需要培养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专业人才,创新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中找寻其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于后期的工程技术研发。

1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历程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从个个单一分来的学术系统中,逐渐实现走向了科学之间的相互融合。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材料科学的应用与社会建设步伐息息相关。单一化的材料科学发展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各个材料学科之间应该实现相互交叉、渗透、移植,从细分最终走向综合化的发展。在20世纪40年代,基础科学与工程之间的相互渗透较差,固体物理学与材料工程学之间的互不融合。从60年代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能够实现交互,材料科学与材料工程之间的大部分内涵能够实现重叠,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认可[1]。

1.2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在教育界的发展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是高校教育中的重点内容,该门学科经过多变的研究与演变,衍生出中诸多的子学科。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材料学科专业演变为例,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相关的专业课程有:地质与采矿工程、采矿与冶金、冶金与材料科学等。欧美等国家将在材料教育方面的认识比较深,将很多高校中的冶金、陶瓷、电子材料等科目统称为材料,材料教学内容逐渐扩大,应用到社会建设中的诸多领域中。目前,我国重点高校相继设立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针对于化工方面的教学改革,在原设置专业的基础上,补充了非金属的工程材料的内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能够打破原专业设置的界限,加强专业间的渗透和联系,教学内容实现了更新。截止至2003年7月份,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院校占据我国的高校的总数的34%。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教学逐渐展现出了新思路[2]。

2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

2.1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中创新性人才培养

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以来社会化工企业的技术研发还远远不够,为了更好的促进化工材料科学的发展,在未来的科技社会中,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还需要与教育实现紧密结合。促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需要在高校中培养优秀的材料科学人才,与社会高精尖材料研发机构构成联动机制。对于材料科学的人才培养要求极为严格,一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好的结构力学基础,另一方面还要向学生传授学生微系统、纳系统、生物系统。同时还需要进行材料结构、性能、工艺等工程的研究,以计算机技术进行材料科学的模拟研发。高校能够为社会输送创新性的人才,是社会化工企业实现稳步发展的关键。创新性人才的能够促进化工新材料的研发,保障化工材料领域更新[3]。

2.2 化工新材料的研发

在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对于化工材料的研发技术越来越先进,我国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未来发展,需要与科技信息技术相互融合,研发出具有更多功能的化工新材料。这些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能够在传统材料的优势基础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

2.2.1 纤维材料

化工新材料“十三五”发展规划在即,很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价值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的新型材料,在社会建设中能够发挥出无线的潜力。这些新材料与传统的材料相比,在质量上更加的轻便,在性能上的更加的好,在功能上更加的强大,附加值更加的高。那么何为化工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是指一些包含高性能纤维复核材料,这些才能够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新能源及高科技产业中应用广泛,同时化工新材料在建筑、通信、机械、环保以及海洋开发中用途更大。有专家指出,全球纤产量在近十年内的长幅为3%,而高性能的纤维在全球范围内产量增长能够达到30%,也就是说,在未来的几年间是高性能纤维发展的黄金期[4]。

2.2.2 聚酰亚胺

有机高分子材料也是化工新材料的另一类,与传统的高分子材料相比,聚酰亚胺的综合性比较强,特点突出。聚酰亚胺作为一种特种工程材料,已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微电子、分离膜、纳米、液晶、激光等领域。在物理性质上,耐高温达 400℃以上,长期使用温度范围-200~300℃,熔点特征不明显。并且该种材料绝缘性能极高。通常情况下,103赫下介电常数为4.0;在化学性质上,聚酰亚胺可以被分为脂肪族、芳香族、半芳香族聚酰亚胺三种。聚酰亚胺,因其在性能和合成方面的突出特点,不论是作为结构材料或是作为功能性材料,其在微电子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工研发领域中的重点内容,提升对于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研发,能够有效的促进化工领域发展。本文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与社会发展趋势相互结合,研究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未来,需要对化工材料科学与工程教学中进行创新性人才培养,鼓励化工新材料的研发,实现科技创造未来。

参考文献:

[1]刘海定,汤爱涛,潘复生,左汝林.材料科学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材料报,2004,09:5-7.

[2]张钧林.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学科发展、现状及人才培养[J].甘肃科技,2008,15:165-168+132.

篇(4)

【关键词】机械工程;工程材料;节约措施

1前言

中国工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体现在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上,还表现为人们物质生活的充分满足。目前中国倡导可持续发展,即在满足当代人的需求的同时,不可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工业经济使得当代人的物质生活充分满足,但是对大量的资源消耗已经导致一些资源濒临灭绝,加之工业粗放式发展而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后代人的生活造成了威胁。机械工程行业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面对行业中所存在的材料浪费问题,就需要采取节约材料的有效措施,以使机械工程能够更好地推动中国经济快速而稳定地发展。

2机械工程中的材料消耗情况

2.1机械工程中的原材料消耗

在机械工程材料中,原材料所消耗的比例是很高的,在所有的工程材料中占有超过一半比例。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整个的机械工程中,通常原材料的消耗量在整个的工程成本中占有大约60%的比例,而且一些原材料是不可再生的,消耗过后就会导致该项资源的减少,甚至于濒临小时。一些工程材料虽然是可再生材料,但是,由于大量地消耗而超过了该种材料资源的可恢复周期而使得资源量降低。

2.2机械工程中钢材的消耗

在机械工程材料中,钢材的消耗量也是非常可观的。在中国的机械工程中,大约每年所消耗的钢材都会超过一百万吨。在全国工业行业中,钢材的消耗量达到了15%至25%之间。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的工业经济呈快速发展趋势,甚至一些行业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名列前茅的,但是,从钢材的使用量来看,经济发达国家的钢材使用量同等的情况下,经济发展国家对钢材的利用率是非常高的,特别是在机械工业,钢材都会被充分地利用起来,不仅降低了资源消耗,而且还降低了工程成本[1]。中国则不然,在机械工程领域中,钢材的使用量之大,而钢材的利用率占有使用量的60%。随着钢材利用率的提高,钢材的使用量就会相应地降低,材料成本也会有所降低。此外,在中国的机械工程领域中,所产出的钢材废品量是非常大的。其中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的机械工程中,对基础构建的使用周期并没有很好地规划,而导致这些基础件的使用期限短而造成资源浪费。

3机械工程中所采用节约材料措施

3.1对机械工程中的材料使用结构予以改善

机械工程中的材料节约是降低工程成本的关键。为了提高材料应用比例,就要首先将旧材料淘汰掉,鼓励机械工程建设中是用新型材料,特别是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低成本环保材料,可以根据工程需要大量使用[2]。比如,冷成形钢、高强度低合金钢等等,鼓励长钢铁厂家大量生产,以更多地投入到机械工程中。新型的模具钢和切削钢都分属于是新型的钢材料,机械工程中可以大量使用。随着各种新型材料得以应用,旧的材料救会在机械工程中逐步淘汰,由此而提高了材料使用效率,避免材料的浪费。提高材料使用效率是节约的关键,在研发新型材料的同时,还要研制一些可替代品,旨在提高材料的循环利用率,而避免对传统材料过于依赖。

3.2机械工程中要引进科技成分较高材料

机械工程中要节约材料,就要引进科技成分较高的材料。这些材料中含有高科技因子,且材料的设计和生产都符合国家规定的材料标准,其实用效率会逐步提高。技术先进的工程材料不仅生产效率高,生产和制造中都会从现行的实践应用领域的角度出发经过了高精度计算,且更为注重采用优质工艺,而且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在机械工程中使用这样的材料,就会延长材料使用周期[3]。在机械工程中,对部件的生产与制造,在锻件和铸件的比例上,都会逐渐优质化。为了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还可以对材料表面进行技术处理以避免造成浪费。

3.3机械工程中注意材料使用中的防腐处理

机械工程中,对应用材料采取节约促使,提高利用率是最好的途径,不避免材料不断地更换。应用领域中的多数材料之所以被浪费,是由于使用时间短的缘故。特别是在机械工程领域中,如果没有对材料采用有效的维护促使,就会导致材料过早地失去应有的性能而被淘汰。要对机械采取维护措施,需要直接面对的问题就是材料腐蚀问题。如果没有对材料采取防腐蚀技术,不仅会对机械工程产品的精度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还会导致产品生产时因缺乏严谨性而使得产品不符合规定标准。另外,当机械产品或者机械设备过早地老化,主要都要的因素也是腐蚀问题所引起的。这种机械材料的制作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不仅使用效率不高,还要频繁地更换,对机械工程会造成多种不良影响。机械工程实践中,机械材料的防腐蚀问题是不可小觑的。长期以来,由于机械材料的过早腐蚀而导致的损失并不仅仅在于机械材料本身,如果是机械设备的部件材料腐蚀,就会造成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4]。所以,在机械工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机械材料的防腐蚀措施,从科技研发的角度对防腐材料的成分、制作方法进行研究,积极地研制新型的具有防腐蚀效果的材料,以避免机械工程的运行由于材料腐蚀问题而使得机械设备运行周期缩短而造成浪费。

4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的进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但却要面临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问题。所以,在机械工程中,要高度重视材料节约,从而使得资源消耗量不断降低。机械工程行业的材料使用量是非常高的,而材料的利用率却很低,为了避免因此而导致材料浪费,就要采取有效的节材措施。

参考文献:

[1]李淑镜.浅谈机械工程中材料节约的途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2(23):243~435.

[2]李淑镜.浅谈机械工程中材料节约的途径[J].中国科技博览,2012(23):243~435.

[3]牛文静.浅谈机械工程实践中如何节约材料[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旬刊,2014(02):74~75.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选择;控制方法

随着人类社会建设与全球经济、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的材料也得到很大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涌进建材市场,为实现建筑工程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那么,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如何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合理的选择与有效的控制,成为施工单位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基于多年的工程管理经验,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与控制对策进行探讨,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

一.建筑工程材料的分类与选择策略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应用以下几类建筑工程材料。(1)钢材。钢材在建筑工程中,主要起到钢构、支撑建筑的作用。由于钢材在建筑工程中应用位置的不同,所以钢材也有不同的分类。但是,建筑工程所用到的钢材都必须具备以下的特点,如良好的延展性、耐磨性、耐腐蚀性、抗压性等,这样的钢材才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广泛地应用与建筑工程中,并最大化地发挥其结构支撑的作用;(2)混凝土。与钢材一样,混凝土也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材料,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混凝土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如防水、防火、保温等类型的混凝土。一般来说,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是需要按照实际需要与技术配比进行现场调配的,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特性,为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3)塑料型材。这种材料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门窗、管道等设计施工中,可以有效保证门窗、管道等设施的抗腐蚀、抗压、气密性等,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它是一种较为新型的建筑工程材料,其发展速度也较快,性能优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适应效率也越来越好。

对于以上这些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应用的主要材料,相关工作人员必须做到明确用途、使用数量、采购途径等问题,保证建筑工程材料能够适宜施工,并对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建筑工程材料的选择应该以以下策略进行。(1)调查材料生产、销售企业。要想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就要从根源上抓起。相关工作人员在对建筑工程材料进行采购过程中,必须做好调查工作,详细了解材料生产、销售企业的相关生产技术、执照、信誉度等,并以此作为材料选择的基本依据;(2)具备详细的相关材料。对于每一种建筑工程材料,采购人员都必须仔细开具相关的详细材料,如使用说明、质量配比、生产厂家、有效期等,这样才能够在发生质量问题时有证可查,进而保证材料的质量;(3)有效的质量测试。建筑工程材料采购之后,还需要技术人员对其特性进行有效的测试,如钢材的延展性、抗腐蚀性,混凝土的抗渗性、节能性,塑料型材的抗压性、耐火性、环保性等,都要进行反复地测试,以保证材料的性能能够达到建筑工程施工使用标准,进而为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奠定基础。

二.建筑工程材料质量控制的策略

根据以上的探讨,笔者总结出在选择建筑工程材料过程中,需要对材料的来源、使用性能、特殊性质等进行严格的调查与测试,并结合当前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与施工企业的成本预算情况等,合理选择性价比较高、环保性与节能性较好的建筑工程材料,进而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同时还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企业成本花费,提高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1)加强建筑材料的管理力度。建筑工程材料是施工的基础,同时也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的管理力度,以最大化地控制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应该组织专人对材料进行管理,并详细登记建筑工程材料的采购时间、数量、批次,使用用途、提料人员等数据,这样能够有效控制建筑工程材料浪费情况,控制材料的质量与使用效率;(2)使用适宜施工技术处理材料。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已经向着现代化、机械化、智能化等方面发展,施工技术也较为先进。所以,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应该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处理材料,如根据不同用途,合理配比混凝土,对钢材与塑料型材等进行合适的造型处理,这样可以降低对建筑工程材料的浪费,同时还可以保证材料质量,提高使用效率。(3)积极研发新型建筑工程材料。随着建筑工程材料研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建筑工程材料被应用到施工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以经济、环保、节能等为研究原则,积极研发新型建筑工程材料,提高材料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建筑工程材料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各项性能都在不断地提高,这对建筑工程向着现代化、多元化、智能化与环保化等方向发展是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而作为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建筑工程材料选择与控制的力度,以最大化地控制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发挥其重要建筑作用,从而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的提高。相信,随着我国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手段的不断创新,建筑工程材料必将成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促进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进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伯权,吴大川,王经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工程材料优选综合评价[J].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

[2] 严超君.运用价值工程优选建筑材料的探讨[J]. 跨世纪(学术版),2008,(08).

篇(6)

【关键词】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土木工程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确保土木工程可以长远的发展,就应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并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用可持续发展措施,进而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节约自然资源,减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土木工程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地突显出来,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土木工程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在土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工作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且工作的整体质量较低。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土木工程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对土木工程的要求,相关部门对土木工程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研究后发现很多土木工程都不符合标准,而且其质量也不达标,此种现状对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1];第二,还有部分土木工程无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仍然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从而导致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成为一句空话。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很多商家都只重视经济效益,增加了土木工程的建设数量,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资源,严重忽视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而导致我国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越来越严重;第三,还有部分商家紧跟国家号召,在建设土木工程的过程中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但由于其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导致商家采用的方法不正确,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并没有切实的落实到工程中,而且建设的土木工程质量也没有达到标准,埋下了安全隐患[2]。

二.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在土木工程中,土木材料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土木工程建设的基础。想要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应该从材料方面入手:第一,在选择土木工程材料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选择没有污染或者是污染较小,并且材料的腐蚀性以及可挥发性等都符合标准的材料,与此同时,还应该尽量减少化学技术的应用,虽然通过化学技术合成的材料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其在长久应用之后,会污染周边的空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这样就无法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选择材料的时候,应该选择质量有保证、高性能并且绿色环保的材料;第二,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购买材料的成本在整体施工成本中所占比重比较大,有部分企业领导为了节约企业资金,在购买材料的时候偷工减料,或者是购买一些质量不符合标准,并且污染性、可挥发性以及腐蚀性较强的材料,进而导致土木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若是出现质量问题,还需要进行返工,这样不仅会增加成本支出,还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无法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鉴于此种情况,建筑企业在购买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施工的实际需求,购买质量较好的材料,并在施工中合理的使用材料,避免材料的浪费[3];第三,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对土木工程材料的研究,通过不断的研究,研发出更多没有污染并且质量有保证的新材料,替代原有的一些材料,进而实现土木工程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二)土木工程设计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具有工期长、涉及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进行实际施工之前,需要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工作。在设计阶段,企业应该对设计人员提出明确的要求,设计人员在符合要求的情况下可以融入一些创新的元素,进而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具有创新性。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开展绿色设计。当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日渐突出,为了对我国的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循绿色设计原则,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土木工程和自然环境的融合,与此同时,绿色设计还可以对周边环境进行改善,促进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在设计过程中应该进行实践。有些设计人员设计出的方案虽然很有创意、美观,但其与施工的地质、地貌等条件不相符,从而导致设计不切合实际,面对这样的情况,建筑企业应该让设计人员到施工现场进行调查,在了解周边环境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工作,从而确保设计出的方案具有可行性[4];第三,设计工作应该和实际施工相符合。设计方案的目的是为施工提供依据,若是设计出的方案存在施工问题,那么就失去了开展设计工作的意义,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实际施工,设计出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才能算是成功的设计。

(三)土木工程施工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阶段共分为两阶段,一个是准备阶段,另一个是施工过程。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施工单位应根据具体的施工情况,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资源,在初步设置之后,对准备工作进行评价,查看安排是否合理,若是不合理应该及时的进行改进,与此同时,还应该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进行猜想,然后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确保施工可以顺利的进行[5]。第二,施工过程。施工水平对整体土木工程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若是想要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就必须做好相应的控制工作,比如说节约水资源、合理的使用材料,避免浪费现象的出现,当施工中发现材料污染现象的时候,应该及时地停止使用,进而确保施工阶段的可持续性发展。

(四)土木工程使用和拆除阶段的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土木工程的过程中,经常会需要建设一些临时性的工程,这些临时性的工程在发挥完作用之后,就需要进行拆除,在拆除的过程中,若是随意的进行拆除,有可能会导致污染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拆除临时性工程的时候,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在使用临时性工程的时候,应该尽可能不对其造成破坏,这样拆除的时候就可以降低破坏程度;第二,在进行拆除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拆除的质量,将一些可重复利用的材料拆除下来,以后继续进行使用;第三,在拆除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应该避免噪声污染,避免灰尘过多[6]。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想要确保其可持续发展,就应该从材料购买、设计阶段、施工前准确阶段、施工阶段以及可拆除阶段等入手,将可持续发展工作落到实处,进而在确保土木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班钊.土木工程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与探讨[J].品牌,2015(1):18-18.

[2]阿地力,艾合买提.浅谈土木工程的可持续发展[J].房地产导刊,2014(14):429-429.

[3]艾蠡.新世纪下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3(11):170-171.

[4]周鹏.新世纪下土木工程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建材发展导向(下),2014(11):69-69.

篇(7)

关键词: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231

0 引言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R凳窃谏缁岵欢戏⒄构程中产生的新型专业,为了确保我国的稳定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在1998年确定了设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其专业内容主要包括:铸造专业、焊接工艺及设备专业、塑性成型专业以及热处理专业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在设立之后迅速的改变老专业适应性不强的缺点,在原本专业的基础上按照“学以致用”的指导思想,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改变了过去专业设置过窄、培养模式单一以及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强的缺点,为国家培养出了更加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但是随着我国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以及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部门必须进一步改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求满足国家发展的要求。

1 培养目标的确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才需求变化,在人才录用方面,具有创新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强以及专业素养高的人才更加容易获得企业的录取,为了适应社会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变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必须积极的改变专业培养目标,逐渐制定出合理科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此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速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是一门工科专业,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注重人才的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大目标上,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可以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研究性人才培养,其培养目标主要是提高人才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论研究方面的能力,以此来满足国家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研究的需求;另一种是应用型人才,其培养目标是为了提高人才在材料成型及工程控制方面的实践能力,在国家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人才深入到岗位中去,通过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解决国家在这一领域应用型人才短缺的难题。

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

2.1 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目前在大部分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都是只注重学生在理论方面的进步,而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这就造成了社会中缺少大批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应用型人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院校在对学生教学过程中,要把实践环节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地位,建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把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真正融入到学生学习过程中去,让学生能够在边实践边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前进。

2.2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

目前社会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面的理论研究人才已经处于饱和状态,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过程中,要事先对社会中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调查,明确了解社会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短缺点,然后在进行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为了解决目前社会中实践性人才短缺的问题,院校可以对实验课程体系进行统筹建设,把专业的实验课分为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基础实验课,在这个步骤中,学生应该对学习的所有基础课程中的简单实验进行了解并操作;第二步是专业基础实验课,在这个步骤中,学生就要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实验进行直接的了解,初步培养出学生的专业实验操作能力;第三步是专业实验,在这个步骤中,学生要对专业中复杂的实验进行亲身操作,并进行灵活的应用,提高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实践能力。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课程体系,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进而满足社会的需求。

2.3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目前我国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方面十分缺少创新以及创业方面的人才,而这一方面人才的培养不是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满足的,因此在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过程中,院校要注重为学生构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利用实践平台开设材料成型综合实验、使用成型技术设计与制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等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的个人能力,使得学生能够依靠实践平台中学习来的知识,在材料成型及工程控制专业方面开展自己的事业,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4 注重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院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课外生活,在提高课内知识学习质量的同时,还要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定期的开展科研、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体育运动方面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课外活动获得课堂内无法传授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人素质得到全方面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社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大量的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方面的人才,但是目前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解决人才供求矛盾,教育院校要积极的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在各方面能力同步得到提高,以此更好的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付士军.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技视界,2014(07):22-2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