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课堂
时间:2023-05-26 17:45:3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小学生家庭教育课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存在的问题
问题之一:重视不够,法制教育流于形式化。学校是学生接受法制教育的主阵地,法制教育应从小抓起。但在学校教育中,与其他课程相比,法制教育仍然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因为法制教育没有纳入教学大纲,应试教育的影子仍然挥之不去,升学率还是家长、社会以至学校自身对教育成果的评判标准,学校的法制教育由于没有硬任务、硬指标,因而也就没有明确的职责和目标,形成法制课上与不上一个样、上好上坏一个样的状况。
问题之二:形式简单,教育方法缺乏多样化。法制教育仅仅局限于校园和课堂之内。由于对法制课的重视程度和经费等原因,现在的法制教育在大多数学校里往往局限于校园之中和45分钟的课堂之内,且教学方法简单,经常是采取单一灌输的方法进行教学,缺乏直观的教育,很少有学校能把学生带出去学习,或邀请其他单位参加,最多也就是每个学期邀请有关单位作一次法制演讲,平时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尚处于理想化,不利于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制观念。
问题之三:质量不高,教师队伍缺乏专业化。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法制课教师基本上是由思想品德政治课教师兼任,个别学校是由班主任或校长兼任,其中很多教师缺少必要的法学理论和法律知识,更缺乏实践经验,仅依靠自学课本掌握一些理论知识,只能照本宣科、填鸭式教学,缺乏案例教学和课堂的灵活性。遇到实际问题,就显得束手无策,甚至解答不了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学生没有任何积极性可言,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有的学校虽然聘请了法制副校长或兼职法律教师,但因受课程安排和兼职教师时间、精力的制约,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问题之四:过于短视,家庭教育片面化。当今家庭教育潜存着一种可怕的倾向,注重实力、注重财富、注重比较和竞争,这种文化观及其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已经影响了许多家长,最为集中和典型的反映就是大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智力发展非常关注,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极为重视,忽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或者往往把希望寄托在学校,或者交给本身溺爱孩子的祖父母、外祖父母进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模式的落后、家庭教育重点的偏颇,再加上有些父母本身的法制素质不高使得本应列为第一位的家庭法制教育位置缺失。
问题之五:学生压力太大,心理教育缺失化。学校、家庭、社会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导致中小学生在心理上承担着过重的压力,特别是在学习上不能适应家庭或学校期望的孩子更是承受着成人难以想象的压力。有的孩子一直处于压抑状态,而自身又没有合理的宣泄途径,有的孩子产生抑郁心理,有的孩子滋生反抗心理,甚至报复心理。这样的孩子遇事不够冷静,做事不计后果,因为突发性事件的刺激就极容易一时冲动而造成恶果,这样的例子已屡见不鲜。
问题之六:职责不清,教育管理缺乏整体化。法制教育的责任不仅仅在学校,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配合。但目前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不能有机结合,在教育管理中由于缺乏合力大大降低了教育效果。比如对学生不在校的时间,由于学校鞭长莫及,家庭管不好,需要依靠社会环境的约束。而目前社会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各地区各不相同,有的尚处于起步阶段,有的参与较少,因为诸多因素的存在,造成法制教育脱节、死角现象突出。
可以采取的对策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搞好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预防和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它不仅是提高中小学生自身素质,确保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同时也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需要。抓好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几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加强教育效果。
对策之一:有关部门和领导要重视开展法制教育。要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减少和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各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决策部门应当把法制教育列入法制化管理轨道,及时修改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建立法制教育课程体系,让法制教育作为一个重要学科纳入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当中,把“软任务”变成“硬任务”。同时,司法、教育等部门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心理特点、接受能力、知识结构编写出统一标准、通俗易懂的法制课教材。另外,要加快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在法学院校开设一定比重的教育学科,在师范院校增加一定比重的法律课程,从而使法律专业人员能够有机会进入教师队伍,使师资队伍具有相应的法律素质,最终使现代学校法制教育具有可靠的资源保证。
对策之二:法制教育内容和形式要丰富。各学校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概念的掌握,而应注意学生法制观念的养成教育。由于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时期,理性思维比较弱,所以要注重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方法。各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动、直观的法制教育。可以通过举办文艺演出、征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模拟法庭,播放法制教育电视片、电影和专题广播,开办法制宣传园地,印发普法小册子,组织撰写读后感和编辑《法制小报》,定期召开法制主题班会,举行升国旗仪式和重大节日庆祝及重要法规颁布周年纪念活动,组织旁听司法公审大会,参观监狱,旁听有关刑事、民事、经济、行政案件的审判活动,请政法干警讲法制课,开展学生“带‘法’回家”普法实践等活动,通过生动、直观、形象的活动形式,使中小学生从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法律熏陶。
对策之三:家庭法制教育要跟上。不管社会竞争如何激烈,家长望子成龙如何心切,在家庭教育中,决不能只强调孩子的智育而忽视德育,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法治教育,让孩子学会遵守人生路上的“红绿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必需的。拔苗助长、溺爱教育、棍棒代教育、放纵教育、怂恿教育酿成的苦果已不胜枚举;一些家长不注意自身修养,恣意妄为,身教不当,导致孩子出污染污,应了“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箴言。家长必须具备现代道德观念与法治意识,了解相关的法规、增强法治意识,平时注重自身修养,对孩子的发展重视全面素质,真正担当起孩子教育的发源地作用。
对策之四:关注心灵,适时心理疏导学业的压力。同学间的交往、家庭等因素都可能导致中小学生的心理不适。家庭和学校应时时关注孩子的心灵,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合理的负面情绪宣泄途径教育,可以帮助孩子尽快摆脱不良情绪,以冷静客观的态度面对学习和他人,减少因为心理因素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给心灵留下一扇窗,吸纳新鲜空气、沐浴灿烂阳光,多一点理智和关怀,少一点冲动和责备,让我们时时关注孩子心灵。
形式化
各种原因导致了心理教育还没能真正地融合到学校的日常教育中去,没能真正地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学生对心理咨询的理解和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差,大多学生普遍以为只有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去了心理咨询,那说明心理肯定存在某方面的疾病。
再加上,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大环境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学生的文化课学习任务繁重,根本没有时间去专注心理课和自己的心理问题。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一把“遮雨伞”,心理咨询室更多的是一种摆设。
很多学校表面化、形式化现象严重,没有内化为学校的自觉行为,没有真正发挥心理教育对学生的咨询和辅导功能,更没有真正走近、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
学科化
随着心理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开展,中小学心理教育出现了一种片面追求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备考以教材和参考资料为中心;活动方案没有学生自主处理的时间和空间;选材内容生活化不够;活动过程中师生关系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认知;学生的参与性与体验性不高。
老师向学生强行灌输有关心理名词、定义、概念,强行记忆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学校机械设定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甚至是心理知识体系,纠缠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这种用学科知识传输的方式来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教学形式单一乏味,违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客观规律,势必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压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效应。
“学科化”,不利于维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提倡“课程活动化”,即通过“做中学”。让学生在活动中学,融入教师创设的各种文化情境中,身体力行、设身处地地去体验,情景交融,在体验中领悟,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应有的追求。
德育化
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德育化”现象十分严重,“德育化”即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品德教育。
虽然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许多交叉、重叠,甚至共生之处,但两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学校思想品德教育要解决的是中小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问题,是涉及学生品质的问题;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涉及的是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
实际上,中小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许多行为来源于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非道德问题。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给予干预,很容易导致行为问题,行为问题进一步的不良发展就会导致学生的品德问题,所以孩子初期的很多不良行为,例如厌学情绪、不适应、自卑、焦虑、攻击等往往是心理因素导致的。这就需要我们从心理辅导的角度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开导,反之,其效果必然适得其反,而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
医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首先表现在把“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相混淆,主要是面对个别学生开展心理疾病的咨询、辅导和治疗,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问题的矫治。其实,由于学习压力大,中小学生中出现一些常见的心理阴影和心理障碍是很正常的,如果把学生当作心理疾病的患者,这种医学化的倾向,会导致学生心理的高度紧张、焦虑,甚至压抑。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医学化”,主要表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偏重于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矫治性辅导,重视个体的矫治型辅导,用治疗取向代替预防、发展,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倾向,忽视了面向全体学生的预防性、发展性教育。其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向个别差异的同时,更要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把预防和发展性教育相结合。
实际上,心理健康教育完全不同于医学中的“诊疗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日常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增强中小学生的受挫能力、环境适应的能力,使学生更有效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被动化
当前中小学的心理教师,总是期待学生主动求助,忽视了对学生的积极主动的服务,很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其门前常可罗雀。一方面的原因是学生对心理咨询的不理解,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理辅导教师习惯于“守株待兔”,坐等学生主动前来求助,而不是积极主动走近学生,深入到学生中间,进入学生日常的生活世界。
心理咨询老师应该积极宣传心理咨询,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增进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让学生明白心理咨询不仅仅是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更多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包括学习困难、焦虑、早恋、家庭及性问题,升学和就业的选择,适应不良,行为不良,人际关系紧张等。
让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大方地走进心理咨询室,通过适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有效缓解受助者的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解除心理困扰,排除心理障碍,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自我发展。
成人化
专制型化的规训与控制,共同造就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上去。
心理健康教育的“成人化”,主要表现为心理老师习惯于用成年人的思维,成人的认知,成人的方式来解决当前的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以成人的心理感受、道德认同和价值目标来辅导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心理体验来对待当事者,忽视了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违背了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共情”和“同感”原则,容易导致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一些中小学心理教师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时,常常是借鉴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模式,这就导致了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学生实际接受能力的忽视。有些老师不顾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照搬照抄一些心理矫治的原理,结果导致行为问题未矫正,又出现了新的适应问题。
所以,心理咨询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实际,不了解学生真实的内在需求,不了解学生的“生活世界”,这样的辅导效果必然是苍白无力的,难以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世界”,更难以让学生产生“共情”与“共鸣”。
责任化
当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化”现象严重。学生心理有问题,就找心理老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全部交付于学校的心理教师,已成为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一种普遍的现象。
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心理老师的“独角戏”,忽视了全员育人,忽视了其他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全方面渗透。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在班主任的引领下,在心理老师的专业帮助下,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化”,还表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的使命和任务,忽视了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影响。殊不知,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家庭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有一定的相关性。“粗放型”的家庭教育方式,家长缺乏对学生情绪和情感等内在需求的关注,家庭亲子关系不良、代际传递等原因都是造成学生行为偏差和心理偏常的重要原因。为此,中小学心理教育要重视学校与家庭的协同共育,寻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的合作与平衡的关系。
几点破障建议
加大“心育”资源的整合力度。当前中小学学校心理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弥散,心理资源与学校其他资源相对独立,缺乏整合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为此,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精选和整合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主要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月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并整合专门学校内外部各种相关的显性的和隐形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来创设心理健康教育文化情境,并利用、优化和整合各种文本的、自然的、生活的、信息的和经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使得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从广度和深度上不断拓展空间,充分发挥它们的促进作用。
改变传统“心育”的教育方法。从心理教师的说教、教导、说服、劝诫为主,转向对学生以谈话咨询、情境模拟、小组合作、小组讨论、自我训练、角色扮演、创作、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为主等方式,从而保障学生主动参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封闭的学科性教材转向开放的文化情境转变,创设一种“非课程化”、充满文化情境式、诉诸学生生活体验和主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营造一种良好的心育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水平,完善学生人格。
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5-0146-03
据2010年11月30日的《哈尔滨日报》中的文章报道:2010年7月以黑龙江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和“96311”哈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热线为平台,由来自黑龙江省的10余名从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研究的专家,联合完成了一项对全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状况及对策的调查研究。据调查数据反映,因学业负担过重引发的心理问题咨询人数最多,学习压力导致厌学、情绪反应、失眠、焦虑等心理问题的有825人次,占咨询总人次的38.8%。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心理问题位列热点咨询问题的第二位,其中青春期教育成为热点话题。专家分析,忽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及未成年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缺乏是其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由此可见,中小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与创造的空间,更需要心理的支持和心灵的沟通。许多中小学因此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运用电话咨询、网络联系、板报宣传等多种渠道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建立学生心理健康记录档案,进行心理辅导服务,举办心理健康活动月或活动周活动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许多学校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却存在着一些显性的问题,怎样改进是目前一个值得思考的热点问题。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三个显性问题
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始的时间不长,还存在不少需要不断改进的方面,其中有三个突出的显性问题。
(一)课程开设存在随意性
目前,许多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由于课时量少,课程与教材的开发不丰富,教师上课的方式较为松散,使课堂内容单调、乏味,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有的学校每周一节心理活动课还常常被其他活动替换。这些原因导致该课程的开设不能较好的起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辅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效果。
(二)任课教师存在非专业性
一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归入一个范畴,没有深入思考和研究两者的区别与联系,甚至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看待。把心理健康教育看做学校德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认为加强德育工作就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于是没有专门设立心理健康辅导课或心理健康活动课。一些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以前或现在就是担任思想品德、社会等课程的老师,没有机会和时间参加相关的专业培训和指导,导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仍然相当匮乏,有的甚至配置专兼职的心理教师都难以做到。心理老师兼任了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辅导与咨询、心理训练等种种工作,人少任务多就不能充分满足学校心理服务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从教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既要具备扎实的心理学科专业知识,又要积累有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安排一些其他学科或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老师来做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这些勉为其难的老师既缺少心理学理论的专业知识和心理咨询的专业技术,又缺乏优质的教育教学方法,因此常常导致心理健康活动课效果欠佳和心理辅导没有成效的窘境。
(三)心理辅导存在片面性
有些学校忽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放在对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和咨询上,忽略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理解为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放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把他们当做患者,不考虑问题的成因、涉及的心理深度和有针对性地改进目标;有的用不适合中小学生的心理疾病量表来测评学生,对一些国外的量表照搬照套,不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草率得出存在偏差的结论,导致学生高度紧张,甚至引发害怕心理辅导的焦虑。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了评上示范学校,按照评选条件和要求,纷纷配备心理咨询室,然而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三个显性问题的对策
根据存在的上述三个显性问题,解决的策略如下:
(一)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渗透性
要做好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每堂心理活动课都是以相关心理学理论基础为背景知识的,针对中小学生而言这些知识并不需要以学科的直接结论和理论形态呈现出来,而是需要经过教师处理后以比较通俗化、生活化的阐释形态出现,并渗透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还必须掌握应用于实践的方法,善于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精心设计心理辅导方案和心理干预措施,调适学生亚健康和不健康心理,矫正问题心理,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除此之外,还要重视心理活动课的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首先,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和组织教学内容。任课教师可以采用谈话法、问卷法、座谈法等方式,通过与学生、教师及家长的交流和调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觉察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身心发展、学习、适应等普遍性的困惑和烦恼,以便教师课前确定教学目标,课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与疏通。其次,注重学生体验活动的过程。教师以引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身份主持课堂活动,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同伴友爱、群体活力和团队力量,促进形成健康人格,达到心理活动课的作用和目的。再次,课后适当留些思考。心理活动课需要唤起学生更多的感悟,在情感体验和情绪释放中,促进自身的心情调节和问题解决。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把课堂里悟出的道理进行正向迁移,处理好当前和其他的生活、学习困惑和问题。同时提倡学生把心理活动课后的所思所感写成心得或日记,适当的时候在小组或班组中与同学或老师进行交流。这三个关键点突出了心理活动课重体验、重感悟、重反馈的特点。
(二)增强专职教师培训的科学性
抓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是重中之重。从多个方面培养专职、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对此,可以通过菜单式培训的方式来满足教师培训的需求。首先是专业技能培训。根据中小学心理活动课或心理咨询服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与高校联合聘请经验丰富的专业心理学专家、教授,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教育实践结合,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可以同相关部门联合测试,颁发学校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从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其次是研讨式培训。通过各类主题、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多角度、多方面的就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广泛的交流、研讨,有利于学校之间和学科老师之间互相切磋、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再次是以评促教式培训。以公开课、交流课或示范课的形式,让教师们相互学习,课后由专家进行点评,从中交流教学理念、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第四是专题式培训。针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某个方面的专题或问题,邀请富有经验的专家或资深教师对专职或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进行讲解、指导,并进行互动交流和提高。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对心理辅导教师是一个艰难的心路历程。因个体差异,有的方法有效,有的未必凑效。所以,要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相关理论,掌握必要的操作程序,并做到身体力行,内外和谐,心神专一,化解隔阂,达到与孩子的真正沟通和理解。对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或开设心理活动课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势在必行,其专业性不容忽视。
(三)增强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
学校心理咨询室面向全校师生和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指导和服务。对来访的师生和家长而言,学校心理咨询室是他们获取心理指导的场所,是心理咨询教师与来访者进行面对面的以真诚为前提交流、沟通和解困的地方。心理老师与来访者就某一问题共同探讨,共同尝试,最终使来访者自己进行正确选择,从而达到促进来访者获得心理能量和健康发展的目的。
从实际和有效的角度来说,应该发挥好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首先,针对学生的常见心理障碍,为他们解决学校适应不良、轻微神经症、常见的人格缺陷等心理问题,指导学生找到原因,进行自助,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其次,提供学习心理辅导,对学习困难和有学习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学业不良的类型和学业不良的成因诊断,帮助他们了解各自的学习心理特征,从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上进行改变和调适,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提升学业水平;再次,发现心理问题较重的学生,采用个别辅导已无法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时,及时向家长或监护人沟通,不放弃,不离去,共同寻找突破口,制定心理长期辅导方案;第四,开展对学校校教学教辅人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和咨询工作,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常规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营造良好氛围;第五,做好家庭心理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家长正确认识和对待孩子成长与发展所带来的家庭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法、亲子关系的调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等问题。
心理辅导教师任重道远,在工作中既要认真耐心,又要善解人意,真正成为学生的“知心伙伴”,切实为学生排忧解难,为学生排除成长路上的心理障碍。心理辅导老师是学生的拐杖,心理咨询和训练要通过对学生的理解和帮助,从心理上增强他们自身的能量,让他们调整和改善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帮助和引导他们心理健康发展,培养积极的人格,开发自身潜能,使学生个性得到完善与发展,生活和学习更加愉悦,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The Evident Problems of the Mental Health for Students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and Targeted Strategies
WEI Pan-sh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Management,Xingyi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Xingyi,Guizhou 562400,China)
关键词: 闲暇教育 基础教育 中小学生
闲暇教育是一个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方面学科的课题,目的是提升人的闲暇生活质量,提高人的闲暇认识,培养闲暇技能,促升交往水平,增进人格健康。因此,我国基础教育需要闲暇。
一、闲暇教育
闲暇教育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利用“空闲”或“业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柏拉图把闲暇理解为“空闲”、“从活动中获得自由”、“一种自我控制的自由状态”和“休闲的状态”四个层次。亚里士多德在柏拉图的基础上对闲暇教育做了研究,他认为:“人唯独在闲暇时才有幸福可言,恰当地利用闲暇是一生做自由人的基础”,“显然应有这样一种自由的和高贵的教育”。他认为闲暇教育是使人成为自由人的关键。
中小学闲暇教育是中小学在完成学校规定的学习任务之外,完全由学生个人自由支配的空余时间去学习。中小学闲暇教育的目的是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掌握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提高闲暇生活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充分自由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二、闲暇教育的作用
1.闲暇教育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在对人的“从业”和闲暇现象研究之后,发现“人的差异在于闲暇时间”。所以课堂听课、做作业等正规学习活动固然重要,但学生在闲暇中的学习也不能忽视,而且闲暇中的学习是更加主动、自如、丰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主体性的发挥;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时身心愉悦状态的形成;闲暇有助于学生创新学习知识经验的激活;闲暇可以丰富学生创新学习的实践活动形式。
2.闲暇教育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个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育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来。”具体地说,自由时间是个人独特的社会主体得以实现的保证;是个性丰富性得以实现的保证。学生在闲暇时间里可以恢复体力和精力,从而提高课堂学习和正规活动的效率;学生在自由时间里获得独处的时间,可以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塑造。
3.闲暇教育能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落实道德行为
闲暇生活是指人们在摆脱了工作和责任之后,在自由支配的时间里自主选择的、能施展自己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一种生活方式。闲暇生活本身又存在无主—自主,消遣—创造,升华—沉沦等诸多双重属性。这些属性为闲暇生活中的道德选择提供了可能。斯金纳说:“一种文化能在多大程度上决定自身的前途,检验这种前途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看他如何处理闲暇问题。”所以,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提升,大多是通过闲暇生活中独自选择和落实完成的。
三、我国中小学生闲暇教育的现状
与发达国家中小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发展性和研究性的闲暇相比,我国中小学生的闲暇教育呈现出剥夺性、单一性、随机性和成人化的特质。
1.剥夺性的闲暇教育
我国从九十年代开始实行素质教育,提出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但由于我国特殊的经济和人口国情,我国的素质教育贯彻得不彻底,我国的教育大多还是应试教育。在严峻的升学的压力和盲目的攀比下,我国的家长和老师让学生浸泡在题海和各种补习班、奥赛班之间,剥夺了孩子的闲暇时间,这就是剥夺性的闲暇教育。
2.单一性的闲暇教育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压力巨大,成天面对大量的作业、考试和各种补习班,一旦有了一点自由时间,就开始彻底放松。所以闲暇生活贫乏、单调,没有个性化。除了闲逛、看电视、打游戏外,就是读课外书。这种闲暇教育显现出单一性。
3.随机性的闲暇
由于学校忙于提高升学率,家长忙于工作挣钱,对学生缺少正确引导,特别是对学生闲暇时间的引导,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中小学生阅读的课外书、看的电视节目基本上是按照自己的个人兴致决定,或者是受流行文化的影响。这属于随机性的闲暇。
4.成人化的闲暇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有些家长不得不在应酬的同时陪孩子,或者是不放心孩子一个人在家,索性将孩子一起带去应酬。孩子经常出入饭店、KTV甚至是酒吧等娱乐场所后,便把这种闲暇当做自己的闲暇方式,使现在孩子的闲暇成人化了。
四、我国基础教育应怎样在开展闲暇教育建设
从以上分析可得出我国闲暇教育的严峻问题在于我国中小学校、家庭和社区没有很好地把握闲暇教育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中小学生没有闲暇教育的意识,没有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更没有接受闲暇教育的时空。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基础教育应从以下方面开展闲暇教育的建设。
首先,学校要确立闲暇教育的目标,转变闲暇教育的观念,并确立闲暇教育的课程。学校实施闲暇教育的目的是加强学生闲暇素质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闲暇活动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树立积极的闲暇价值观和闲暇态度,学会有价值地、自主地进行闲暇活动的选择,从而丰富和提高其闲暇生活的质量。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的主张,认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杜威的思想提醒我们要转变闲暇教育的观念,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未来生活的预备。闲暇教育课程分为:正式课程和非正式课程。其中正式课程又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非正式课程则是指隐蔽课程。隐蔽课程,是指学校的环境、教育方式、校园文化、班级氛围、各种交往活动等。这些信息通过暗示、学生的模仿、互相感染、彼此认同、榜样学习等方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有意无意地接受这些信息,从而受到教育。
其次,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家庭中的闲暇教育对孩子的闲暇时间的利用,掌握闲暇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如家长要引导孩子学会选择对自己有意义的闲暇活动;在家庭为孩子开辟闲暇的时空;提供良好的闲暇生活条件;指导孩子和同伴一起安排闲暇活动;和孩子一起制订家庭休闲活动计划等。
第三,社区中的闲暇教育因素对孩子的闲暇教育的发展也起到重要作用。如加强社区公园绿地、艺术场馆、体育设施、科技馆、博物馆的建设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传承文化、锻炼身体、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的闲暇意识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闲暇是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自我闲暇的意义;让学生正确理解劳动、学习、闲暇之间的辩证关系,进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闲暇价值观。
第五,培养学生科学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丰富多彩的自由活动的能力,才能满足他们精神发展和享受之需要,才能使闲暇时间丰富多彩、激动人心,从而感悟闲暇的真谛。
总之,闲暇教育对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我国对的闲暇教育研究还处于起始阶段,我们应该大力研究和拓展闲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使闲暇教育更好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素质与技能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庞桂美.闲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托马斯·古德尔,杰弗瑞·戈比著.人类思想史中的休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分册).人民出版社,1972.
[4]张新平.关于闲暇教育几个问题的思考.教育研究,1987(2).
[5]李臣.活动课程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
[6]李芯茹,桂勤.面向初中生的特色英才教育计划.比较教育研究,2011(5).
上个世纪60年代,一些发达国家就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心理 健康教育。我国在众多专家和学者的努力下,从90年代逐步关 注,本世纪初开始大面积推广和应用,特别是新课程改革以来, 大量相关内容出现在基础教育课程之中,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 系日趋形成。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 讨和总结,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心理健康教 育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笔者在基层中小学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进行了积极尝试,以期为中小学教育同行有所帮助。
一、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成因
1.学校因素。农村学校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 等方面因素的制约,日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一定的弊端。 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身心;重课内教学,轻校外辅 导;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 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导致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 牢狱,把学习当苦差事。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 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手段,体罚、变相体罚学生,损伤了 学生的自尊心,使少数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个别后进生 被教师所嫌弃,因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2.家庭因素。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的氛围不利于学生心理健 康成长,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打骂,使孩子对父母望而生畏, 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 励。农村多数“留守儿童”的压抑感、委屈感陡增,心理问题 显现。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 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 孩子的危害也就显而易见了。
3.社会因素。社会意识形态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干预,是通 过社会信息作为媒介的,健康的社会信息,有助于青少年的心理 健康发展;不健康的社会信息,则会造成种种危害。在广大农 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影响青少年的不良因素比比皆 是,如封建迷信、坑蒙拐骗、打架斗殴、不良传媒、赌博陷阱等 不良因素一直在向学校教育发起挑战,也正在侵蚀中小学生的 心灵。
二、农村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
1.学习焦虑。有的学生因学习紧张,睡不着觉,产生恐惧 心理,极个别甚至有抑郁、厌世的倾向;有的学生害怕竞争而多 疑,看书时总觉得别的同学跟着自己,自己看什么别人也看什 么,生怕同学会超过自己;还有的过于自虑,觉得学习成绩不 好,对不起父母,对不起其他不读书的兄弟姐妹,更对不起老 师,因此自责、自卑,进而厌学、退学。
2.交际困惑。有的同学因性格问题在班级、宿舍与同学的 关系都很紧张,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有的同学多疑、过敏,自己 坐在教室里,总觉得背后的同学在议论自己,因而坐立不安;还 有的同学几乎不与别人交流,从不主动跟别人说话,需要同学帮 忙的时候就写张字条,老师问话时,第一句他答应,第二句勉强 应付,第三句再也不吭声。
3.情绪波动。有的学生在家不听父母的话,在学校不听老 师的话,严重时出现离家出走或者逃学等现象;有的学生常因为 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打出手,甚至伤及生命,受到法律惩 处;还有的学生由于青春期困惑,经常内心焦躁、压力剧增,失 眠、上课分心等现象频现,受恶意广告诱惑,病急乱投医、乱吃 药,导致恶性循环。
三、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探究
1.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前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逐渐 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涵。值得注意的是,在农村中小学校, 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缺失,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査表 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 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而抑郁的生活。多达30%的学 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产生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 私、嫉妒和自卑等不良心理。近年来,中小学生自杀、离家出 走的事件屡有发生,这其中,除了外部因素外,无不与学生自身 的心理脆弱、敏感、抗挫能力差等有关。因此,大力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会学生进行自我心理调 节,以缓解紧张的学习压力、人际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成为素质教育的迫切任务。
2.日常健康教育活动开展是基础。事实上,大量的研究与 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它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 因此,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教师每天大量而具体的 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只要 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鼓励教师开动脑 筋、注意积累、重视交流,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1:1常 的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会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带来巨大的促进。
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依赖于个体在真实情 境中的实际操作与体验。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成为一门说 教课,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深入生活,在实践中加以训 练、巩固。为此,我们倡导注重实践,给学生机会,让学生在 参与中真正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其中,最主要和最直接的实现 方式就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的特点,寓心理健康 教育于活动之中,不仅在活动中蕴涵、传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 知识,还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随时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 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并注重在生活中有意识 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知 识。通过这些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不仅让学生受到实实 在在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使学生体会到心理健康教育来源于生 活、实践于生活的基本道理。同时,学校还要以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为契机,端正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融洽师生关 系,创设一个使学生心情愉快的学习环境。
3.教师自身心理素质提升是关键。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 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 的教师,可以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 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 保障。学校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应将心理健 康教育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位教师都能掌握 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以利于正确地指导学生,并杜绝教育教学 过程中失误现象的出现。此外,由于激烈的升学竞争及来自社 会各方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学校要 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使教师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 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和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 教学工作中去。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 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是加强心理 健康教育的关键。
只有掌握关于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科学知识,按照科学的 规律和方法开展教育工作,处理学生日常表现出的心理行为问题 和意外事件,教师才能做到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才能真正 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如一位平时身心都很健康的学生, 由于一时的冲动偷拿了同学的钱,事后良心的自责,使他找到老 师承认了错误。但由于教师处理不当,他从此被戴上小偷的帽 子,心理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不但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出现幻 听、幻视,总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又在偷东西,最终发展到再 也无法上学,陷入心理危机。而有同样经历的另一位学生,在 承认错误的时候得到了老师的谅解,老师不但没有将事态扩大, 而且还把管理班费的任务交给了他。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积极 支持下,这位学生终于摆脱了所犯错误在心灵上留下的阴影,能 堂堂疋正地坦然处理关于钱的问题,其它方面的发展不但没受到 消极影响,反而因老师的谅解和信任所带来的自尊、自信的增强 而得到促进。
4.建立学校健康服务体系是趋向。农村学校开展心理健康 服务,缺少专业人员是一大问题。在近期内还很难配专业的心理医生,但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部门应考虑尽快培养和培训 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在上级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 服务。在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和心 理咨询热线等,定期为师生举办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 座。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 生活辅导和前途职业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 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使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 育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有些农村中小学已开设健康教育课,其中也开始涉及 心理健康的知识。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不仅仅是普及心理 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进行心理训练、心 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 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 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 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5.家长与社会力量的参与是保障。除了学校教育,学生心 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其它社会因素的制约。其中,家长是学生 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成员,家长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观念 将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和帮助。现在农村中小学生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少学过教育 学、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报道:95%的家 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5%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 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委 员会、家长学校和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 展规律,懂得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 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 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 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 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 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对“问题家庭”的学生 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 问题。
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还受到社会现象、社会舆论、影视文化 与传媒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 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全社会的任务和职责,只有得到社会的支 持和认可,才能得到真正落实。也就是说,学校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时应注重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通过各种活动与宣传,打破那 种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旧框框,帮助学生建立现 代的、科学的人才观,创设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和支持心理健康 教育的环境与氛围,使心理健康教育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一、注重内涵发展,树立大教育观,走高水平全面发展之路
1.扎实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开展“基础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立足教育发展实际,在局属各单位领导班子中继续深入开展“五抓”活动,即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项目、促发展,抓规章、建制度,抓作风、促服务,确保《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顺利实施。
2.高质量做好《教育规划纲要》开局工作。在实施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开局之年,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为契机,紧密围绕规划纲要中所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创新,大胆实践,真抓实干,高质量地完成规划纲要开局之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3.加强教育发展策略研究。依托国家、省、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区教育发展顾问团,按照优先发展、率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我区教育实际,积极实施打造现代化教育强区之路的“策略研究行动”。重点围绕在落实《教育规划纲要》过程中如何分目标、分时段、分步骤发展,如何正确处理好改革与发展、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公平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努力研究探索更高层次的教育高位发展策略和路径,为实现全区教育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
4.有效整合优质资源。进一步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与建设,全面实行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完善实施细则,形成有序流动、优化配置、资源共享的管理机制,最大程度地实现区域内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和配置的均衡。加强对台六集团化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发展模式的实践研究,积极探索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新途径。
5.依托高端资源借力发展。深化与“中国教育学会”、省教科所及有关高校的战略合作,以打造教育发展基地和实验学校为主要举措,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办好中国教育学会实验学校,借助人才与智力支撑,做好“九年一贯制”实验,争取早出成果。
6.全力推动教育区域化发展。继续努力打造“精品教育”群,以质量谋生存,以特色促发展,将学区化发展做为教育均衡化与教育精品化的融合点,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中小学以区域教育整体优势抱团发展的新格局,打造“区域教育品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注重教育公平,继续加大投入,走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7.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继续加强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开工建设徐家东山小学,加快推进中央商务区学校建设。为全区中小学教学班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黑板,完成学校监控设施的更新升级,完成学校门口全方位视频探头加装,建立安全系统监控网络。
8.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坚持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全面提升教育信息网建设水平,完成区课堂作文网域网从百兆到千兆的升级改造,全面实施区政府电子政务中心托管新机制,推进区教育信息网的功能升级。
9.全力推进教育惠民。继续严格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标准要求,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更加关注困难群众的受教育问题,进一步完善保障教育公平的各项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体系,在全区建立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扶贫助困助学体系,保障贫困家庭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全面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办学条件,加强随班就读资源教室建设与管理,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加大对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和政策倾斜力度。
10.提升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加大对公办学前教育设施的建设投入,年内完成三所公办或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招生办学;推进大连路小学幼儿园改造项目。继续规范学前教育管理,办好一批普惠性幼儿园,逐步提升公办幼儿园比例,进一步提高幼教质量。
三、注重教学效益,加强队伍建设,走质量立校之路
11.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积极探讨课程建设的有效途径,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升我区办学质量。继续深入开展“区课程建设年”活动,构建“负担轻、效益高、类别足、层次多、个性强”的课程体系,促进“三课”(课程、课堂、课题)联动。举办区地方与学校课程论坛。学期末召开“课程建设年总结会”,总结成果,推广经验。
12.全面提高教研、科研水平。坚持以科研为引领,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创新教研科研体制,完善教研员成长机制,细化基层教研组、学科组评选机制。举行“名师月论坛”、“区片优势学科教研申报展示”、“xx”读书实践工程推进活动等专题活动,打造和提炼优秀教学成果。完成区第四届“耕耘杯”课堂教学优质课比赛暨中小学开展教师说课和课堂教学项目技能大练兵活动,并做好总结、表彰、推广工作。
13.努力推进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中国教育学会区教师教育发展基地建设,依托基地努力构建具有特色的教师教育新格局。进一步完善干部教师教育的有效机制和各项培训制度。成立学科教研训基地,以学校的优势学科教研组为基点,建立学科教研训基地,整合优秀教师和教研室力量,实现教、研、训一体化。深入实施“青蓝工程”、“青优工程”、“双名工程”三大工程,统筹全区优质人才资源,有步骤地实施干部、教师成才策略,努力构建“三名”(即名师打造名学科,名学科成就名校)发展格局。
14.进一步强化师德建设。巩固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活动成果,完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教师师德修养。开展以提高教师幸福感为核心的师德建设活动,加强精神激励,以民主对话、开放日、幸福感问卷等举措,努力提高每一名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同时,夯实爱心育人的精神基础。评选优秀“师德标兵”,组织新教师宣誓仪式。继续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举办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
15.加强基层教师团队建设。推进“六组共同体”,即备课组(横向集智发展)、教研组(纵向集智发展)、课题组(行动研究)、党小组(职业素养提升)、工会组(凝聚)、年级组(跨学科发展),形成各有功能、各负其责的教师团队,实现教师队伍建设的扁平化。
四、注重学生终身发展,打造校园品牌,走素质教育之路
16.强化德育体验实践。围绕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三全”德育工作格局,实施“德育深化行动计划”。结合“教师技能大练兵”,将教师育德能力培养纳入教师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育德能力;结合书香校园评选,打造“学苑+乐苑+花园”的精品校园,优化班级育人环境,深化环境育人效能,进一步激活校园文化育人的内动力;深化“与美德同行活动”,逐步实现“七个素养提升”,即诚信与自律、感恩与责任、挫折与成功、自主与合作、赏识与自信、实践与创新,让良好素养伴随学生成长;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家庭教育,完善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体系,推行家校议事会制度,深化家庭育人工作。
17.科学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围绕区“课程建设年”系列工作,建立“轻负担高质量”教育内涵发展机制,实施“减负增效五项同步”,实现“两给”目标。即“学校工作与家长培训同步、课堂与课后同步、教师培训与学生成长同步、学法指导与学业评价同步、课程建设与课程实施同步”,实现“给孩子睡眠时间”、“给孩子活动锻炼时间”。指导学校建立《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切实做好减负增效工作,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发掘提炼并积极推广学校和教师的教改经验,扩大成功教改的受益面,向科研要质量。继续以落实课程的“三保”,课堂教学的“三课”、“三精”、“三重”,面向全体的“三生”、“三好”、“三数”,个性发展的“三有”等“八个三”为抓手,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向规范要质量。
18.全面培育学生综合能力。以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提高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质量,切实遏制青少年近视、肥胖上升趋势;继续推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全面实施,实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社会公告制度;中小学生免费体检实现全覆盖,体检建档率达到100%;继续加强体育艺术课程的执行力,广泛深入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及体育艺术2+1项目;继续加强学校“三团、两类”建设,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学习、推广第二套校园集体舞;召开艺术教育经验推介会,辐射带动全区学校艺术教育向特色发展。
19.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学校膳食委员会的作用,加大对学校食堂和配餐公司的督查力度,积极推进家长参与的学校午餐检查制度,畅通家、校、供餐企业与学校食堂的沟通渠道,以“确保食品放心、确保营养均衡、确保学生喜欢”为原则,提升中小学生午餐品质,让学生午餐“吃得安全,吃得可口,吃得健康”。
20.努力推进社区教育。争创“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深化社区教育居民自主发展协会建设、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推进数字化学习进程,在“社区小伙伴家园”品牌创建上力求有突破,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的实效,让社区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
五、注重常规工作,遵政策、抓建设、促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1.加强机关建设和行风建设。注重机关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着力加强政风、行风、学风“三风”建设,大力推进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创新型、廉洁型机关建设,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和服务效能。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依法治教,规范招生考试、教师招聘、教育收费等工作。积极发挥教育咨询热线、“民情在线”作用,建立健全服务基层、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教育问题,树立教育良好形象。
22.推进反腐倡廉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廉政预警”计划、“廉政监控”计划和“治庸”计划为主要内容的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强化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党务公开制度规定,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工作机制,规范校务公开的程序和内容。加大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力度,实行审计结果与干部使用、年度考核相结合。制定完善党风廉政责任追究办法,提高反腐倡廉的制度化水平。
23.强化教育督导职能。充分发挥好教育督导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的综合功能,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科学设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方法和督导结果的运用方式,提高教育督导的科学化水平;创新督导评价机制,坚持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激励性评价与追责性评价相结合,及时帮助学校总结、推广经验典型。创新教育督导队伍建设,聘任区教育督导专家顾问、兼职督学和人民教育督察员,健全完善督学培训制度,推进督导责任区建设;抓好省学前教育专项督导、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和市教育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保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升全区学校整体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
24.进一步抓好学校日常管理。依托“区中小学规范管理示范校”创建活动,促进和提升全区中小学日常管理、常规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以日常管理促质量,向日常管理要效益。年内开展规范管理示范校评选。
25.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预算执行工作,规范各项资金的审批流程,加强使用过程的监管,增强财政的调控职能,保证财政资金依法、安全、高效运行。强化依法监督,进一步规范单位财务行为。认真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将国家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2018年,我校高度重视学校预防教育工作,全面贯彻实施《全国青少年预防教育规划(2016-2018年)》,制定了《**学校2018年预防教育工作计划》,加强师生禁毒预防教育,积极开展预防教育“五个一”活动,保护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不断推动青少年预防教育“6·27”工程稳步推进。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为了加强对预防教育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综治安全的副校长为副组长,行政人员和各班主任任成员的学校禁毒预防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禁毒教育工作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局按照市县文件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制定2018年预防教育工作计划,并将工作计划下发到各班。
二、加强禁毒师资培训,努力提升学校预防教育工作水平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进一步提升我校教师预防教育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学校在秋季开学初开展了预防教育教师的校本培训,政教处赵**在2018年暑期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禁毒师资培训。学校还取得了城北派出所的支持,聘请副所长为校外禁毒辅导员。
三、切实落实预防教育进课堂
1、从2016年春季学期起,我校就将预防教育纳入常规课程。五、六年级每学年至少安排2课时的预防教育专题课程,并结合《品德与社会》等课程,依托《预防教育读本》及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禁毒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预防教育进课堂有效落实教学计划、师资、课时、教材等要求。
2、抓好学生预防教育第二课堂。聘请法制副校长、校外禁毒辅导员到学校开展安全、法制、禁毒等内容的法治教育讲座。
四、加强禁毒教育宣传,积极营造深厚的禁毒舆论氛围
1、利用政治学习时间、班会课、集会组织学校全体师生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中小学生预防专题教育大纲》、《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等法律法规以及的知识和危害,学生对禁毒知识的知晓率高。
2、通过张贴标语、黑板报、学校法制宣传栏等途径,进行禁毒等法制宣传教育。利用网络教室,组织学生登录“中国禁毒网”等网站,开展知识学习、了解的危害,观看禁毒专题教育片。
3、集中开展禁毒集中宣传活动。上学期围绕“6.26”国际禁毒日,下学期围绕创建预防教师示范学校工作,开展禁毒宣传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校讯通、班班通、手机微信等校园媒体,宣传防毒知识和禁毒法规,
五、扎实开展好预防教育“十个一”活动
1、禁毒动员活动。我校分别利用教师例会和国旗下讲话动员全校师生参与禁毒。
2、组织学生观看禁毒教育片,我校本年度在5月31日和9月30日分别组织师生通过网络教室观看了禁毒教育警示片。
3、上一堂禁毒专题讲座。春秋两季开学初期间,我校积极邀请法治副校长、校外禁毒辅导员走进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开展了禁毒法制教育活动。
4、开展禁毒征文比赛。6月份我校在总高年级举行了禁毒征文比赛活动,评选初一等奖3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
5、组织参观了禁毒教育基地。9月27日我校组织五六级700余名师生到职业中专参观禁毒教育基地。
6、下发了《预防教育读本》并组织学生学习。
7、9月18日举行了“远离 做阳光少年”为主题的手抄报评比活动,收到了109幅作品,评选了40幅优秀作品在操场上展出。
8、组织了一次禁毒预防教育宣誓签名活动。为进一步加强我校预防教育,9月29日利用课间操时间,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禁毒宣誓签名。
9、组织开展“依法禁毒,构建和谐”禁毒知识图片展活动。9月底,我校在操场上开展了禁毒知识图片展活动,全校师生参与。县禁毒办工作人员、县教育局领导也亲临现场,为孩子们担当解说员。
10、组织了禁毒志愿者上街宣传禁毒知识。为培养学生禁毒社会责任意识,扩大学校禁毒宣传教育影响,9月21日下午,我校组织学生禁毒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禁毒社会宣传“小手拉大手”活动。
六、有效利用社区资源,共同开展预防教育
预防教育工作必须做到学生、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事半功倍。一则学校利用家庭、社会的力量帮助学生普及拒毒、防毒知识,教育学生自觉远离,增强学生对的免疫力。同时,学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我们可通过优质资源的辐射来促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我校长期以来注重让学生带动家庭来展开预防教育,通过组织召开家会,“告家长书”等形式向全体家长发出自觉抵御的倡议,让家长配合学校,为孩子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氛围。
总之,经学校领导、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预防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要让在社会消失,任重而道远,禁毒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所以对学生的预防教育要常抓不懈,落到实处,我校将一如既往,做好学校的预防教育工作,为学生铺建一条通往成功的健康大道!
学校预防教育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禁毒办、教育部关《关于做好2018年秋季开学在校学生预防教育工作的通知》,我校在全校范围深入开展禁毒“四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大了禁毒宣传工作的力度,组织全校师生共同参与防毒禁毒的宣传防治工作,向师生宣传危害,提高全体师生预防、抵御的能力。
一、成立禁毒教育领导小组
为了加强学校禁毒教育的组织管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首先成立了由武瑾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甄海禄为副组长,其他校务委员、各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禁毒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活动。
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的预防教育的关键在于预防,在于唤起民众的自觉防范意识。相对于众多的德育主题教育,禁毒教育应该更加重视。我校将预防教育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育工作计划,通过教师大会、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多媒体对师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把禁毒教育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与学校法制教育相结合,与培养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观相结合,做到预防教育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师生了解基本常识,无人参与涉毒活动,不断增强青少年预防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
根据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学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禁毒教育活动,使学生了解的危害,预防的基本知识及禁毒政策与法律法规,确立“珍惜生命,拒绝”的意识,掌握拒绝的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要做法有:
1、每班进行了一节禁毒主题班会。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禁毒宣传教育,用活泼多样、充实的内容使学生全面认识了的种植、制成、来源及危害,学会了预防的知识技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禁毒宣传,让身边家人自觉远离。
2、各班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利用班会时间观看禁毒教育影片。让学生体验吸毒的危害,让吸毒人员的痛苦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亲眼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亲耳聆听了吸毒人员的述说,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们学生的心灵,通过这样场面,学生对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吸毒的危害有了深刻的体会。观看后让学生谈认识、谈体会、谈心得,写一份禁毒认识心得,同学们都表达了拒毒、禁毒的决心,还号召全社会共同努力打击吸、贩毒行为,让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
3、观看禁毒教育图片及相关资料。班会时间师生观看禁毒图片及资料,图片从认识种类、特点、产地、种植,吸毒后的危害、后果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展示,在图片和相关资料中全面、真实地对有了深刻地认识,在学生中形成对危害的广泛共识。
4、上禁毒教育课。学校组织班会时间进行禁毒教育。181班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并进行的危害和吸食的后果的讲解,引发了学生的共鸣,切实让学生明白的危害性。
四、拓宽宣传教育渠道,共同禁毒防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