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电子市场现状

电子市场现状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3: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子市场现状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电子市场现状

篇(1)

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凡是参与调查的消费者,都有机会参加最后的幸运抽奖活动,奖品价值1000元。

回信请邮寄: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路66号赛迪大厦17层 曹红丽(100044)

请在9月底将回信寄到。

调查问卷

被调查人信息

填表人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 __________________ Email:

地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一、请回答以下问题:(答案可多选)

1.您一般在电子市场购买哪类产品:(请在选中项前的中划勾)

A、整机 台式PC 笔记本 PC服务器

B、外设 显示器 打印机 扫描仪 投影机 UPS

C、数码产品 数码相机 闪盘 PDA MP3 录音笔 电子图书

D、零配件 主板 光驱 声卡 CPU 刻录机

E、网络终端 路由器 交换机 网卡 Modem

F、软件 管理软件 游戏娱乐 系统程序 工具软件

教育教学 图文处理

H、其它(请注明)

2. 请列出您购买电子产品主要选择的当地三家电子卖场

电子卖场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卖场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电子卖场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请为所在卖场打分

您最信赖的电子卖场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分标准:5分表示“非常满意”; 4分表示“满意”; 3分表示“一般”;

2分表示“不满意”; 1分表示“非常不满意”

三、请提出您的建议:

1、 对您经常逛的卖场有什么建议?

2、 您认为什么样的卖场会更加吸引您?

篇(2)

【关键词】电子银行 渠道 营销

一、电子银行营销的现状及渠道

由银行通过网络、电话、手机等日常生活中方便且能经常接触到的途径,来提供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系统即为电子银行。其主要功能即为转账在内的服务,是从事金融业和线上金融活动的基础。在电子银行营销中,客户只需通过互联网、手机、电话灯简单易得的方式,就可办理相关的各种银行业务。同时电子银行也可通过上述方式提供客户所需的各种有价值的金融信息。现阶段,进行大量线上交易的电子银行主要有以下三种营销渠道:

1.网络营销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逐渐步入数字化时代,直接结果就是网络的普及,网民的增加,互联网已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民通过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进行沟通,这位银行服务的电子营销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基础和群众保证,因此电子银行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网络营销。它在适应市场、采集市场客户信息、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方面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2.电话营销

作为电子银行营销的另一种常用途径,电话营销成为其发展的必由之路。与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不同,电话营销的接收人群更为广泛,使银行有较大的客户群基础。同时电话营销可以使银行更容易的与客户进行沟通交流,更便捷的传达客户的反馈,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要。

3.手机银行

在网络和电话营销迅猛发展之际,手机银行的营销途径也起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电子银行发展的未来。银行可通过手机向客户提供关于新产品和服务的信息,同时客户通过手机向银行反馈信息,这就使得提示、了解、反馈三位一体,促进了电子银行营销的发展。但目前,手机银行的营销方式还处于探索和推广时期,大多时间仅提供单纯的广告和信息提示,没有上升到渠道的高度,手机银行营销方式还处于起步阶段。

二、电子银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内电子银行也迅猛发展,但由于起步较晚,技术部成熟等原因,电子银行营销也存在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市场不成熟,欠缺发展环境

由于目前,国内电子市场存在不公平竞争现象,同时电子市场基础设施不完善,国内信用评价机构水平较弱,政府社会监管机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电子市场发展环境欠佳。同时由于,线上交易普及程度较低,消费者认知度较差,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国内电子市场发展不成熟。

2.营销管理认识不全面,营销行为有偏差

国内电子银行在营销理念上,没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准则。在营销行为上,错把营销当推销,零星的进行广告等宣传的公关策略。这是目前众多国有银行所存在的问题,这点需要在电子化的营销中得到改善,众多相似的银行产品特别是网上银行产品的存在使银行的信用和品牌显得尤为重要。

3.电子产品研发能力较弱

网络科研技术作为电子银行的基础,其研发能力更是决定了电子银行营销成败的关键。目前,国内电子银行营销被简单定位为柜台交易的替代,一般仅仅满足客户汇款、存款的单一需求,电子产品研发能力低,网络科研技术较弱,同时,由于研发成本较高,银行着重短期利益对其重视不足,阻碍了电子银行业的发展。

三、电子银行业务营销策略建议

随经济社会的发展,电子银行营销方式为银行带来了客户和收益,成为目前及未来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有上述分析可知,目前国内的电子银行营销还存在相应的问题,如何把电子营销管理提升为高层次的服务,我们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着手:首先电子银行要立足与现有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高层次的产品和服务,树立品牌意识,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深度开发。第二,改变营销观念,健全营销管理制度。真正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围绕客户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同时结合个部门特色,实行联合营销。最后,细分交易市场,根据客户需要,确定营销目标,培植优良客户群。同时健全营销机制,加强对电子营销内容认知度的普及,改变消费者对以往电子营销的传统观念。

参考文献:

[1]孙森.《网上银行》[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2

[2]卢泰宏,杨晓燕.《互联网营销教程》[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10

[3]范文峰,张长建.《银行营销》[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4 P255-P308 [4]吴秋强.《创新服务,增强后劲—浅谈发展网上银行的必然趋势、引进与咨询》[R],2002.3

[5][美]菲利普·柯特勒《营销管理》[M](第十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篇(3)

关键词:云商务空间 产业集群 转型升级 全息管理法 建筑九宫Agent分形模型

引言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的商务模式,在全球引发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阶段。电子商务作为中国最具活力的经济活动之一,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0%;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跃居全球第一,总额超过2万亿元,同比增长57.2%,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

随着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代市场竞争的关键手段。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推动世界经济进入全球化状态,电子商务整合了商务活动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消费流。在横向电子商务的基础上,学术界又提出第二代电子商务的概念――纵向电子商务。董天胜(2004)认为,纵向型网站(又称纵向电子商务市场)指提供某一类产品及相关产品(互补产品)的一系列服务(从网上交流到广告、网上拍卖、网上交易等)的网站。相比较横向型网站,该类网站的优势在于产品的互补性(在一个汽车网站不仅可买到汽车,还可以买到汽车零件,甚至汽车保险)和购物的便捷性,顾客在这一类网站中可以实现一步到位的采购,因而顾客的平均滞留时间较长。

那么,纵向电子商务理论基础是什么呢?与纵向产业链各个角度结合以后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华伦・雷奇(2003)在其专著《电子市场―B2B电子商务的成功策略》中用十一章的篇幅从全球电子市场的发展、电子市场的商务策略、经营模式以及经营者观念上的改变,全面地论述了成功经营电子市场的策略。陈子辰、熊励和梅益(2006)在《协同商务理论与模式》一书中,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协同论思想、和谐体系与主体模型为方法对象,以开发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原型系统为目标,系统地论述了协同商务的基本理论、模型方法、关键技术应用模式。认为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务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过去一对一链状型供需商务模式,转变到现在多对多的网络型协同商务模式,协同商务是电子商务发展的高级阶段。

随着网络时代的飞速发展,转瞬间,世界现已进入了“云移大物智”时代。

“云”即云计算技术,云计算技术(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计算也是从网格计算发展而来的,张润彤和樊宁(2006)在其专著《网格就是商务》中从经济、商务、管理、应用等角度研究网格计算技术,提出并初步研究网格计算环境下的电子商务新模式―网格商务。

“移”即移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就是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体。移动商务是指通过宽带信息网采用手机、PDA、掌上电脑等手持移动终端从事的商务活动。与传统通过电脑(台式PC、笔记本电脑)平台开展的电子商务相比,拥有更为广泛的用户基础。

“大”即大数据(big data),“大数据”在互联网行业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互联网公司在日常运营中生成、累积的用户网络行为数据。这些数据的规模是如此庞大,以至于不能用G或T来衡量。

“物”即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智”即智慧城市,智慧城市是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的各行各业之中的基于知识社会下一代创新(创新2.0)的城市信息化高级形态。智慧城市基于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大数据、社交网络、Fab Lab、Living Lab、综合集成法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营造有利于创新涌现的生态,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

“云移大物智”时代背景下的传统产业智慧化及现有理论分析

目前,基于博弈论、建模、模块化等方面的产业集群理论已经普遍存在,但在“云移大物智”时代下的传统产业如何实现智慧化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这对促进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升级、对于推动产业经济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篇(4)

目前,全球汽车市场发展迅猛。在国外,平均每辆车上的电子装置占整车成本的20―25%,一些豪华轿车可以装有48个微处理器,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50%以上。由于欧、美、日、德汽车整车产业非常发达,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最旺盛,是全球主要汽车电子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世界市场规模分别达到1240和1340亿美元,年增长率保持在8%左右,增速保持在整车市场增速的2.5倍左右。2006年,我国汽车需求达到600万辆(其中轿车400万辆),汽车电子产品价值按25―30%折算,市场规模大约达到2500―3000亿元,并将保持持续的增长趋势。

随着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电子的价值含量迅速提高,未来的汽车电子产品中,围绕安全、节能、环保、舒适和娱乐等方面的元器件及其安全与防盗需求的增加、机械系统与电子系统之间的转换以及动力方面性能的提高,都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经济规模效应,成为支持汽车工业发展的一门相对独立的新兴支柱产业。同时,跨国汽车电子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维持并增强自身产品的竞争力,也为开辟和占领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运用全球择优配套体系实现全球汽车电子产业的区域转移。由于拥有庞大的劳动力资源,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将成为此次转移的重点区域,我国大力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已刻不容缓。

一、中国汽车电子产业的现状及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持续发展的中国汽车产业是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展的直接保障,随着国产汽车产品升级步伐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和普及已成为汽车产品升级的主要手段和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基本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预计2008―2009年,中国汽车电子产业规模将达到1434.1亿元人民币。

中国汽车电子产业正在积蓄力量,以区域为单位形成产业集聚, 实现产业链优势互补和整合来降低综合成本,形成一批汽车电子骨干企业。吉林省计划到2010年,把长春建成国内最大、国际知名的汽车电子生产、出口、交易基地;湖北省计划以“一个产业带、两个产业园区、一个信息平台”为基础,做大汽车电子产业;天津市计划发展成为国内领先、国际有重要影响的汽车电子产业园。

(一)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存在的主要障碍

一是国内轿车厂大多是合资企业,其所生产的轿车多是外方设计的,外方掌握技术决策权,使用的电子产品都是外方的配套厂商提供的产品,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很难进入其配套体系。由于汽车电子产品与整车的配套相关性很高,新兴的中国电子企业要上规模,很难走出合资经营模式,且容易被整车厂控制,这严重影响了国内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

二是电子产品更新周期比汽车短得多,两者发展的不同步使得汽车制造商难以及时采用新型汽车电子产品。

三是国内汽车电子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能力不足,形不成规模效应,在市场开拓、产品销售、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存在差距,使我国汽车电子产品成本高、可靠性差,致使国内产品难以与国外产品相抗衡。

四是各地汽车电子企业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体系,汽车电子行业缺乏配套能力。由于缺乏整车的需求牵引,汽车电子制造商不得不自行研发产品的功能性样机,才到整车厂接受测试,通过测试之后才寻求配套厂家。

五是汽车电子企业在开展研发和产品产业化方面比较少而且力量单薄,数量和资源投入还达不到一定规模。对国际标准体系的要求了解不够,由于测试次数少和费用高的原因,产品经受的测试时间比较短,在稳定性和安全性上难以达到国际标准的要求。

(二)我国发展汽车电子产业具有的内在和外在优势

1.市场优势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内汽车电子产业增速迅猛,基本保持年均35%的增长速度,巨大的规模效应开始显现。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大容量和市场需求多层次的特征,对反映这个市场的所有相关信息,对这个市场的消费群体以及特殊的文化背景、消费习惯、体制政策、法律法规,我国的企业比国外的企业更容易了解,拥有本土市场优势。只要充分发挥熟悉国内市场的优势,针对市场的特色,推出符合需求的产品,我国汽车电子生产企业就能生存和发展壮大。

2.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成本在未来20―30年内将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全球汽车整车成本构成中,工资约占汽车价格的7―10%,且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工资增长速度超过了劳动生产率增长的速度。低成本的劳动力使得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将在海外拥有一定的价格优势;同时,它也会促进汽车电子产品的出口。国际汽车巨头如福特、通用增加对中国的采购,年采购额已接近10亿美元。国际汽车零部件厂商如美国的德尔福、日本的电装、德国的博世等一大批世界级汽车零部件巨头,已纷纷将汽车电子的生产基地向中国转移,以降低成本。

3.后发优势

目前,我国已引进了多种轿车和发动机技术,在不同程度上都装有先进的电子产品,如电子喷射装置、防抱死制动系统等。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组织技术力量对这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逐步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车电子产品;同时可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增强开发能力,缩短我国在汽车上应用电子技术的过程。

二、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发展模式和对策分析

根据世界汽车电子产业的总体发展模式以及主要汽车生产国汽车品牌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基本发展模式主要分为三类:自主开放型发展模式、共同经营型发展模式、外资主导型发展模式。传统汽车生产及汽车电子产品的发达国家基本上均是自主开放模式。作为后起之秀的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墨西哥、西班牙则是按外资主导型、共同经营型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但引进的均是国外品牌,没有属于自己的民族品牌。日本和韩国,作为汽车工业的后起国,先引进,接着推行自主开放模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创造了汽车业界的神话。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已日臻成熟,在自身宏观环境优势、市场优势、劳动力资源优势、一定程度的技术优势等条件下,发展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应在现有的国内主要几个汽车生产基地按外资主导型、共同经营型或两者兼而有之的模式来发展我国的汽车电子产业, 发挥自身优势, 培育起属于自己的专业人才、建立起专业的研发中心、自主的生产厂商等,推动全面技术和产品提升,达到自主开发、生产、销售。

(一)国家实施汽车电子产业化专项,把汽车电子产业规划和促进汽车电子应用政策统一纳入专项体系,培育汽车电子产业

汽车电子是一项涉及汽车、电子、计算机等诸多工业的系统工程,要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相配套,相关产业要相互协调。从总体上说,汽车电子化是信息化的组成部分,在国家信息化总体规划框架下,由信息产业部门联合汽车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和行业专家,通过对我国汽车电子的市场调研,根据我国汽车需求市场情况和未来电子技术与汽车制造技术融合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 调控和管理汽车电子市场,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汽车电子产品的研究与开发以及新技术的引进,关键技术突破点和重点产品研究开发方向等。

(二)制定鼓励政策,用贴现贷款方式,支持企业技术改造

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应对汽车电子技术研究开发、汽车电子发展专项的项目进行详细论证。国家在财政、金融、税收、外贸和政府采购等方面,重点支持一批汽车电子产业化工程和技术改造;成立汽车电子与控制工程研究中心,重点是进行电子控制单元软硬件的研究,这部分内容国外公司是不会技术转让的;吸引国内外中小型电子企业,从事高性能车用传感器、车用电子控制执行器的引进、开发和生产;利用国外著名IC企业,进行车用高性能CPU的OEM设计制造;组织或创建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集成企业等。

(三)培育骨干汽车电子企业,推动汽车企业和电子企业的合作,加快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为国产汽车电子产品创造市场空间

汽车电子产业在走向专业化和市场秩序等方面亟待规范、实现良好的运转。应该加强各类工业应用电子产品的专业管理,加强相关标准建设,可尝试将原附属于各汽车企业的电子部门或公司剥离出来,通过联合、上市重组等方式,形成专业化、规模化汽车电子骨干企业。鼓励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以获取相应的技术介入汽车电子领域。汽车电子行业要抓住跨国公司及建立全球对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的机遇,突破原有集团、部门、属地的界限,加快与国际跨国公司的交流、合作,发挥比较优势,开拓汽车电子产业的美好未来。

(四)在产业布局上,应结合汽车工业布局、汽车电子产业状况、电子信息产业较发达地区、汽车电子研发实力较强的院校和研究所、高科技人才培养和聚集地区等因素综合考虑

篇(5)

关键词:产业集聚 电子商务 核心企业 电子市场

产业集聚就是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同类企业,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业,高密度地聚集在一起。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从国内国外各类产业的发展可以观察到这样的趋势:就同类产品而言,采取产业集聚方式的那些地方的竞争力,显著地强于没有采取这种方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其他地区的企业向产业集聚地区转移的势头。

从目前产业集聚的发展道路来看,主要有两种类型:创新型集聚和低成本集聚。创新型集聚的成功例子是欧洲的一些产业区,以创新、高质量、功能灵活和工作环境良好为特征,并在良好的法规制度下企业自觉地发展合作关系;企业成员通过相互合作、相互学习,通过交互式作用过程,其创新的基础和条件优于单个企业,并形成了一种不断创新的路径依赖。产业集聚对创新的贡献在于同行业之间的非正式交流,这种非正式的交流通过不同公司员工之间的接触、沟通,使不同的思想在交流中相互碰撞产生创新火花。低成本集聚则主要在发展中国家,以廉价原料、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为主要特征。在多数情况下,虽然企业处于同一地域,但很少合作,也很少进行交流和信息共享,相互之间信任度较低,并时有恶性竞争出现。事实上,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理上产生集聚,有利于促进企业区域分工,使企业能及时得到本行业竞争所需要的信息,更稳定更有效率地得到供应商的服务,在区域内容易寻找配套的产品和服务,并以较低价格从政府以及其它公共机构获得公共物品或服务,这些都有利于区域内的企业降低成本,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效益,并使企业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

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企业参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程度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在多种资源的交流、知识的共享、交易方式多样化等方面在不断改善,不断刺激创新,随着创新速率的不断加快,产业集聚的重要性也越来越突出。产业集聚通过产业网络的建设和完善,降低成本和促进创新,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作为发展中国家,产业集聚对我国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至关重要,但如果仅依赖着廉价的劳动力和资源,这种竞争力十分脆弱,只有形成生产活动的集聚,形成与本地社会文化相融合的产业集聚,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学习,有利于产业集聚进入良性循环。目前看来,我国已有不少地区和企业走上了产业集聚的道路,但要从低成本集聚向创新型集聚升级,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下是影响着企业创新能力和参与产业分工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与此同时,在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的重要途径。从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发展来看,众多的企业已参与到电子商务的热潮中,并体会到电子商务给企业带来的种种好处。在产业集聚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应发挥其作用,实现企业借力于产业集聚与电子商务的双重优势,努力提升竞争力。

产业集聚中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以浙江为例,目前浙江省的特色产业集聚主要以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如服装、纺织、化纤、五金等,这些产业虽然仍是以传统产业内容为主的,但目前浙江出现的一批颇具规模的行业网站,如中国纺织网、中国包装网、中国化纤信息网等却在国内的相关行业中具有较强的优势,而且在亚洲甚至全球都有一定影响力。这些行业网站大多能立足所在区域的特色行业,将本区域及相邻区域的供应商汇集在一起,通过网络寻找更多的客户。应该说这些具有行业背景的电子商务网站从建立之初就立足于为行业内客户服务,对行业内电子市场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

但从产业集聚区内的成员企业对电子商务应用的现状来看,目前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各企业信息化水平和电子商务应用水平差距悬殊

随着近年来企业自身信息化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互联网所提供的高效快捷的信息传递手段,各类企业在信息化和电子商务方面的投入逐年增大,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对信息化和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盲目跟风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些技术含量较低的行业以及这些行业中的中小企业中尤其明显。目前绝大多数企业仍处于电子商务应用的初级阶段,仅限于将电子商务视为信息的平台,并未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结合起来。

核心企业在规划电子商务应用时忽视中小企业

大企业或核心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较多考虑企业自身的应用,主要基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而中小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尚处于试验阶段,处于产业集聚区域中的企业多数由于其自身的产品特点,很少参与B2C电子商务,而更多的是要加入B2B电子商务,那些行业中的领头企业在规划企业电子商务时并未将这些中小企业的需要考虑在内。

政府及行业在制定规划时存在欠缺。在行业相对集中的区域,虽然有政府或行业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起到推动作用,但政府或行业在倡导各级各类企业参与电子商务时也并未充分考虑相互之间的互通性,在对建立行业内或区域内企业间协同共享的信息网络方面并未进行良好规划,在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尚未形成有利于各行各业共同使用的安全信息平台,缺乏对企业信息化的政策支持以及法律完善。

电子商务在推动产业集聚中的作用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新生的产业组织形式,其核心是建立在社会化(外部化)和网络化基础上的竞争合作机制和新型专业化分工体系。因此,应该加强企业间的前向和后向联系,鼓励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按照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化分工协作,大力提倡发展产业链经济,并围绕主导产业链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通过以上手段,可以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提高整个产业的抗外部干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走向融合发展。而电子商务所具有种种特性有利于产业集聚的进一步发展。

利用电子商务带动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的变化

由于大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较为完善,有着良好的作业标准,在推行电子商务的过程中相对比较顺利,应用也比较深入。而中小企业由于缺乏科学化管理理念,企业内部结构显得相对混乱,不能彻底实施企业自身信息化,而电子商务则给这些企业带来了竞争压力。

随着电子商务应用普遍性的不断提高,现阶段的软件产品已日益人性化,对企业而言,企业要顺利地开展电子商务,人的观念与素质才是决定因素。因此,中小企业必须从观念上用学习的态度完整地了解现实,以观念的改变和人员素质的提高来契合电子商务的发展。

利用电子商务扩大核心企业引领作用

对于产业集聚中的核心企业而言,由于本身拥有着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已有的众多实力雄厚的生产商和供应商,从而可以使该企业所建立的网上市场具有众多的成员和很好的发展前景,并吸引着一些新成员的不断加入,一旦在这个网上市场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后,其成员要想转移其他网上市场的代价将是非常高昂的,这样有助于核心企业在网上市场巩固其已有地位。

另外,核心企业由于其在行业中所处地位的特殊性,往往也是某些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推行者,如果能利用企业自身在电子商务应用方面的优势来推进标准在行业内的执行,这对巩固核心企业的领导地位极其有利。

利用电子商务增强企业间的融合

对于已经存在的行业电子商务网站而言,如何将自己的网站建成行业成员都愿意参加的“俱乐部”,即网上虚拟社区,对产业集聚区域内企业的融合十分有利。

从传统的企业间交易来看,绝大多数的企业在交易时更多会考虑相互之间的信任,这种信任关系会突破企业之间交易可能存在的阻碍,尤其是对那些处于产业中下游的中小企业而言,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弱,所以在进行交易时更多是基于企业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而从目前通过网络进行的企业间的交易来看,绝大部分也是在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发生的。如果能通过虚拟社区强化企业之间的信任,建立起企业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信誉,这对产业链合作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

利用电子商务解决企业信息的不对称

由于行业内企业规模的不同,所掌握的关于市场、产品等方面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由此会导致“柠檬问题”(即由于信息不对称使交易方做出不利选择而导致整个市场产品质量下降的可能性),这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的平稳运作。如果能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所具备的信息实时共享的特性,通过行业电子商务网站本行业最新的市场动态等信息,就有助于产业内的所有企业都能及时获得市场、合作伙伴、竞争对手等多方面的资料,有利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

产业集聚推动电子商务深入应用的措施

在电子商务对产业集聚的发展发挥着应有作用的同时,产业集聚也应有效推动产业内企业电子商务的深入应用。

建立具有产业背景的网上电子市场

该模式的电子市场的出现会给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对于每个在电子商务中单打独斗的企业来说,所引起的影响会更大。虽然对每个企业来说,如果他们能够与有产业背景的电子市场共同协作,他们的效率将会更高,同时他们的销售费用也将大大降低。这两种表面上看似相互竞争的模式完全能共同合作,在发展各自市场的同时又能相互支持对方。

发挥核心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中的主导作用

在产业集聚中,核心企业的先导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如果能有效地培植先导性企业,通过它对其他企业及配套企业的进入产业起到直接的示范性和产生凝聚力,从而对产业集聚的形成产生带动作用。目前有一部分在产业内居于核心地位的企业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电子商务系统,如果能结合产业内中小企业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开放系统的部分功能,实现与产业内企业的信息和知识的共享,这对提高中小企业参与产业分工和合作的热情是十分有利的,同时降低了中小企业介入电子商务的门槛。

加强社会网络和中间组织建设

建立在市场化或外部化基础上发达的社会网络,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基础。为此,要支持和鼓励产业集群内的信息服务组织和网络的建设,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减少企业由于独自搜集信息造成的成本浪费和信息的不完全性。同时,要加强有利于生产者和市场互动的公共机构和交流手段的建设,鼓励企业和大学或者科研院所的合作,支持建立为生产者提供技术培训、技术支持和市场信息的本地公共机构。此外,要加快信息咨询服务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公共信息平台。对此,可以由政府部门或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介入,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方式,并与政府公用数据平台对接,实现产业内信息服务和知识提供的低成本。

参考文献

篇(6)

2011SPCA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欣强俞总探讨资讯产品的变化及PCB产业的因应

本刊特对其演讲进行整理,为更多正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提供建议

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上游PCB产业受下游终端消费电子市场的变化是需要做出相应的转型和升级方能盈利生存的。本次2011 SPCA产业发展论坛邀请欣强俞金炉总经理探讨资讯产品的变化及PCB产业的因应,在座皆获益匪浅。本刊特对其演讲进行整理,为更多正处于转型期的企业提供建议。

近年来,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电子产业更新换代速度惊人,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终端消费电子市场的变化引发产业链震荡及企业兴衰,处于其中的PCB产业概莫能外,因此,把握市场趋势、及时转型升级成为企业决定未来战略、寻求基业长青的重要环节。为此,2011 SPCA产业发展论坛特邀欣强电子俞金炉总经理演讲,与业界一起探讨《资讯产品的变化与PCB产业之因应》,为各企业家在升级和转型这条道路上提供建议,并指引方向。

一、全球PCB产业现状与中国PCB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PCB产业现状

PCB产业在整个电子制造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电子产业的发展速度与技术水准。目前,全球PCB产业产值占电子组件产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以上,2010年的产值规模达510亿美元。同时,由于其在电子基础产业中的独特地位,也是当代电子组件业中最活跃的产业,线路板在整个电子组件产值中的比例呈现加重趋势,虽然随整机产品品种结构的调整,线路板在单台最终产品中的所需面积虽逐渐减小,但由于精度和复杂度的提高,在整机成本中的PCB价值比重反而有所增加,是电子组件产业发展的主要支柱。在电子组件产业中,PCB产业的产量规模仅次于半导体产业,随着PCB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重要性还在进一步提高。

根据prismark2010年11月做的一项调查,2008年至2009年的经济危机引爆经济衰退,汽车、通讯、计算机、医疗、航空等领域均呈现负增长状态,作为产业链中的自然现象,PCB产业的衰退远超电子制造业。这场经济危机到2010年基本恢复,并有很大的成长。当时业界对PCB未来的增长率信心满满,不过事实印证了prismark的预估,2011年增长普遍放缓,各行业成长值都不高。在世界范围内,只有中国的PCB产值增长较快,同时中国也是少数在平稳中增长的国家,是最具成长性的PCB市场。

中国PCB产业发展趋势

产业转移成就了中国PCB产业的大国地位,其中最重要的动力来源于成本和应用产业链两方面。在成本优势方面,中国在劳动力、土地、水电、资源和政策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下游产业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全球整机制造转移中国,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PCB是各种电子产品主要配套产品,产业链涉及到电子产品方方面面,无论是消费类家电产品还是工业类整机,如计算机、通信设备、汽车,以及国防工业均离不开PCB。

然而,近年来国内PCB产业发展环境在发生变化。中国政府出于对环境保护的考虑,正在限制4层以下的低端产品,鼓励HDI等高端产品。另一方面,下游产品的需求推动产业本身的发展,随着资讯产品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其对上游PCB的要求也越来越严苛。比如,平板电脑的增长率远远高于小笔记本电脑特别是传统笔记本电脑、中低智能型手机将逐渐取代高阶功能手机,对PCB的线度、内层开窗、电镀的要求越来越高,PCB制程也要做相应调整,但高端PCB(HDI等)技术、设备、工艺等要求很高,资金投入也大(如水平PTH/电镀需3千万人民币、垂直连续电镀VCP需上千万、激光成相LDI需5百万投入),且进入壁垒较高,扩产周期较长,在中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促进PCB向高端产品发展。中国PCB产能快速扩张,产值不断增大,产品向高端发展,整体来看,中国的PCB厂商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二、 资讯产品的日新月异与产业链企业的兴衰

从苹果的奇迹看资讯产品的变化趋势

2010年5月26日,苹果公司以2213.6亿美元的市值,一举超越了微软公司,成为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公司。在《商业周刊》评选出的“世界最有创新力的50强公司”中,苹果公司排名第一。苹果,2011第一财季,营收为267.4亿美元,同比增长71%,净利润为60亿美元(超过微软净利润54亿美元),同比上升78%。苹果(中国),2011年第一财季的业务营收为26亿美元,同比增长4倍,已经接近去年全年(30亿美元)。2011年6月3日,苹果的市值超过3175亿美元,这是苹果市值首次超过微软和英特尔股票市值之和。微软的股票市值是2015.9亿美元,英特尔的股票市值是1152.1亿美元。2003年初,苹果公司的市值也不过60亿美元左右。然而在短短的7年内,苹果公司市值飙升近40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商业奇迹。苹果之所以能够缔造传奇,除了乔布斯无与伦比的个人魅力,更要归功于苹果的创新。

苹果创造的奇迹带领PCB产业再跃一层台阶。一般功能型手机内部PCB板采用1+2+1的HDI设计,中阶和高阶的智能型手机采用2+2+2和3+2+3设计,分别使用4层和6层HDI。另外,iPad1是1+8+1,iPad2是3+4+3,一共使用6层HDI,即Any-Layer HDI,将厚度降到仅有0.88公分,iPad1厚度为1.34公分。新款iPad能够较上一代薄型化1/3,最主要原因是HDI由原先传统多阶板进化为Any-Layer,且Any-Layer上钻孔密度更高,然因孔径过小,在进行全通孔必须以雷钻取代机钻。未来的iPhone5会仿效iPad2再轻薄化,全雷钻制程将持续发展。苹果智能型手机及平板电脑产品带动HDI板需求增加。苹果iPhone4和iPad2采用的Any Layer HDI将引发行业热潮,预计未来Any Layer HDI将在越来越多的高端手机、平板电脑中得到应用。现在Any-Layer HDI在智能型手机的渗透率已经逐渐提高,而今年将独领的平板电脑,估计有将近80%以上的机种都采用HDI设计。 单双面、一般多层线路板已远远达不到当代资讯产品变化的要求,下游电子产品的变化致使PCB厂家纷纷有意往HDI和Any Layer进军。而高阶HDI制程进阶Any layer门槛较高,量产规模约需五亿投入,交期更是长达一到两年,而且当设备安排妥当后,市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又不能完全预料到,所以,俞总强调,由于PCB制程的公开、统一性,且技术要求高、制程长,注定了PCB企业要赢取利润就要努力改变长制程中的附加值。

市场需求推动PCB产业向高端变革

从PCB的层数和发展方向来分,将PCB产业分为单面板、双面板、常规多层板、挠性板、HDI(高密度互联)板、封装基板等6个主要细分产品。从产品生命周期“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等4个周期维度来看,其中单面板、双面板由于不适合目前电子产品短小轻薄的应用趋势,正处于衰退期,其产值比例逐渐减少,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在本土已经很少生产该类产品,不少大厂已经明确表示不再接单双面板。

常规多层板和HDI属于成熟期的产品,工艺能力日益成熟,产品附加值较高,是目前大多主要PCB厂全力主攻的方向,但由于目前技术尚未成熟,未能实现大量厂家大批量生产,属于成长期的产品,但由于其具有比刚性板更适应于数码类产品的特性,挠性板的成长性很高,是各个大厂未来的发展方向。

IC所用的封装基板,无论是研发还是制造在电子产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比较成熟,但在国内还处于技术探索阶段,但随着跨国电子巨头不断将IC研发机构迁到中国,以及中国自身IC研发和制作水平的提高,封装基板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是具有远见大厂的发展方向。

中国的硬板(单面板、双面板、多层板、HDI板)所占比重达83.8%,其中多层板占最大比重,其次软板以15.6%的比重居次。由于供过于求的压力,多数厂商进入价格战,产值成长低于预期。HDI板在大厂持续扩充产能的情况下,2005年的产值大幅成长达4成之多,比重达到13.6%,以往的主流单双面板逐年递减。

高密多层、挠性PCB特别是Any Layer成为电路板行业发展中的亮点。为了顺应电子产品的多功能化、小型化、轻量化的发展趋势,下一代电子系统对PCB的要求是高密度、高集成、封装化、微细化、多层化。HDI板、挠性板、IC封装板(BGA、CSP)等PCB品种将成为主要增长点。

通讯用产品是中国PCB主流应用领域,比重占7成。其中在市场需求升温及主要大厂持续加码扩产情况下,手机板以19.3%居首位,市场规模小的光电板市场多由日、台商主导,其商的重心为硬板,日本厂商主要供应软板。

三、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众所周知,下游消费电子的变化直接关系到上游PCB产业的兴衰。从传统的笔记本电脑、小型笔记本电脑到平板电脑,从传统的手机到智能手机等这些终端消费电子的变化,直接导致PCB从传统的单、双面板,到如今的多层板、HDI高密度板。PCB产业的发展与市场资讯产品的变化息息相关。企业只有对市场敏锐,同时根据市场及时转型升级才能求得永续发展。

为了让在座企业家们更直观的体会PCB在升级及转型期的敏感性,俞总特意列举了近30年间一些企业经营、转型的例子,分析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供企业家们在应变时参考。

诺基亚的衰落与三星的崛起

说起手机无人不知诺基亚,但是,当年手机界的老大诺基亚如今怎么在短短三年时间衰落了呢?诺基亚在手机设计、无线应用和营销渠道上都有自己的优势,但面对市场的变化,诺基亚不够敏锐,或者说当他们洞察到市场需求已改变时,还来不及应付就被反应敏锐的对手赶超了。当诺基亚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时是否觉察到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手机发展到现在,绝对不仅仅只是一个通讯工具,对于市场来说,手机的通话质量等早已不是关注的重点,用户体验和拓展功能越来越被关注。诺基亚的Symbian让用户知道手机可以变得智能,手机可以做得更多,当时诺基亚抓住了用户对手机拓展功能的需求,所以那时它登上了手机王座,同样的道理,今天的诺基亚也是因为没抓住市场而失败。而当初一直落后于诺基亚的三星,早早地瞄准市场,机会一来自然而然就成功了。

美国《商业周刊》的数据显示:三星2004年已经上升到22名,仅以1位之差排在索尼之后,成为亚洲第二大品牌。2009年还落后诺基亚10%,2010年5月跃居欧洲第一,同年6月市占率荣登全球第一的宝座。三星在短短两三年内超Nokia,从欧洲第一跃升全球第一,这绝不仅仅是一个偶然。三星迅速地把握到了市场变化的脉搏。一方面,在国际消费电子巨头面前,三星利用自己固有的“低价”传统市场观念,冲出模拟电子时代,一步跨到数字时代;另一方面,在与发展中国家厂商争市场时,又巧妙地化劣势为优势,将高额的制造成本转化为“质优价高”的概念向市场灌输,从而提升自己的品牌品质。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三星得以成功的又一法宝。虽然,大家都认识到,类似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将是未来IT消费的主力军,但与其它巨头相比,三星进军这类市场的力度却要大得多。以中国为例,在市场上,我们几乎可以看到三星的全线产品和最新产品,从数码产品到家电产品,从MP3到微波炉,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三星瞄准市场,推出的产品能很快取得高市占率。中国,已成为了三星最大的市场之一,三星也在全力开发着这类的市场。因为三星知道,自己的鸟兽战略,只有在类似中国这样的市场中,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威力。通过三星的飞跃,俞总送给企业家们一句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企业转型成败的核心――市场

成立于1970年代的十美电子,当时为台湾个人电脑主板PCB的最大供应商,1999年初上市,却在2003年倒闭。2001年十美电子盲目投资光电板及锡球新产品,且扩张速度过快,最终由于光电板涨缩管控不如对手而被客户要求退货退款,关门倒闭。同样成立于1970年代的耀文电子,1995年获批成功上市,并成为全台五大PCB厂之一,客户包括Compaq,2000年投入封装载板,在客户群逐渐退入内陆的时候还在台大面积扩厂,最终承载不了累计亏损的84亿,2003年以破产告终。跟耀文电子相似的是佳鼎电子。佳鼎电子在90年代上市以来迅速扩大厂能,当时的客户包括ATI、Motorora、Asus、IBM、HP等。但好景不长,当其1999在台湾及苏州分别设立新厂,厂能加大数倍时,恰逢客户大举迁厂大陆,厂能闲置,每年的利润呈现净亏状态,承受不了巨大亏损的佳鼎终于在2009退出PCB,改投液晶面板组装。

俞总通过这些案例给在座传递了一个理念:不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情况盲目扩张、开发的企业通常会得不偿失。

当然,有失败的也有成功的例子。庆生电子,2000年以前是主机板及周边PCB供应商,在客户大量迁移大陆时,选择固守台湾,根据市场及自身力量不再扩充,但适时更新设备,且走少量多样路线,2005~2010营收值由人民币1.8亿增加至2.3亿,EPS由-0.41增至4.87元,是保守经营的典范。俞总在演讲别提到了健鼎,称之为成长获利王也毫不为过。台湾健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1年,于2002年上市,主要从事PCB的生产,产品销往国内外,位列全球PCB制造企业前四名,内存条全球第一名,液晶显示器PCB全球第一名,2010大陆PCB营业额百强第一,成长速度为台湾PCB企业第一名,每年增长30%以上,是能提供世界级制程及技术给全球客户的著名印刷电路板厂商。健鼎发展至今,从桃园、平镇到无锡工业园的建立,其扩充方式并不是靠盲目并购其他工厂,而是针对市场综合自身情况自行扩张。当然,企业的发展永远离不开严谨的管理,健鼎科技(无锡)总经理邱总带领管理层,借助先进的管理经验,印发了“新市民之家手册”,8500名员工管理的井井有条。依托先进、严谨的管理,公司将发展为全球PCB制造中心,健鼎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健鼎严谨的管理模式和自我扩充方式值得PCB企业深思,也是俞总和很多PCB企业家努力的方向。

“The BCG Matrix”矩阵图

篇(7)

以电视机为主的传统意义上的世界消费电子市场2009年因受金融风暴影响而发生下降,据市调公司IHS iSuppli报告,2010年即获得可喜反弹,比上年增长了8%,达到2714亿美元,但近年受宏观经济低迷、市场趋于饱和、价格下跌等等影响,2011年增速又回旧下行,略增3.2%,预计今年更加不如,将仅增1.4%,达到2801亿美元。展望未来3年,尽管世界消费电子出货量还可从2012年的11.3亿台增长到2015年的11.8亿台,而受价格影响,同期销售额却几乎停步不前,仅可怜兮兮地微增0.1%,达2945亿美元。可见传统意义上的消费电子市场确实已达到了饱和的境界,难有作为,产品利润微薄,电子书只以成本价甩卖,根本无利可图,数字相框、数码相机、MP3、台式和便携游戏机等情形仿佛,也好不了多少,人们不得不重寻出路。

目前见到的另一种思考方法就是扩大消费电子产品范畴,把智能手机、移动PC、平板电脑等都包括进来,这不仅大大地提高了消费电子的销售额,而且增长率也提升不少。IHS iSuppli公司有这种想法,StrategyAnalytics市调公司更是这样做了。它在7月发表的最新报告中,把台式PC、笔记本电脑等统统放了进去(图1),换句话说,凡属personal(个人)应用的电子产品都算。这样,2012年的世界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就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电子设备的牵引下将比去年增长5%,达到近7900亿美元。扩大以后,相比传统消费电子市场(2800亿美元)提高了近两倍。而且由图可见,世界消费电子产品的出货量自2008年起到2016年将一直保持上升的势头,其间的年均增长率达13.3%。这样的做法好不好,合理不合理?从市场发展和产品应用看不无道理,愿闻识者高见。

图1 世界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单位:10亿台)

消费电子王国—日本的衰落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废墟中迅速站起来的日本,电子工业曾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电子公司曾经是日本经济实力的象征。索尼公司引进了美国晶体管技术,从而研制成的晶体管收音机横扫世界市场,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先后称霸世界,索尼发明的随身听以及日本首推的电子计算器、电子手表都是时尚青年的最爱。人类刚踏上21世纪的2001年元旦,夏普公司在世界上又率先推出了首款液晶平板电视机――AQUOS,把显像管电视机留在了20世纪,引领世界迈入了平板电视新时代。消费类电子产品不断推动着日本电子工业的前进,成为日本电子界的骄傲,日本被誉为“消费电子王国”,令世界电子业界不禁又妒又羡。日本电子产品商海扬威,宛若市场大鳄,横行无忌,王者通吃。云波诡谲,事易世变,平板电视迅起速落,在互联网、移动电子产品崛起的大潮冲击下,固守平板电视业的日本电子公司盲目扩业增产(导致利润缩水,甚至不得不亏损求售),没有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迷失了方向,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2011年公司年报显示,日本主要消费电子产品企业几乎全面亏损,其中三巨头――索尼、松下和夏普都受电视的拖累而产生巨亏。据报道,截至2012年3月的2011财年,松下亏损92.6亿美元,索尼55.5亿美元,夏普45.7亿美元。日本公司大量裁员、领导接连更迭,恨不能把电视这个烫手山芋尽快摔掉,“say sayonara to TV manufacturing”,可又不知何处是前程?

一说日本败在智能手机手里,盛极一时的日本电子业巨头们把宝都押在了电视机上,错过了智能手机的发展时机,如今只能无奈地袖手旁观,眼看着别人赚大钱。智能手机已占有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的中心地位,不仅增长强劲,而且还挤占了数码相机、便携式游戏机和其它一些重要的日本电子产品。苹果和三星两家今年一季度即占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的54%左右,而索尼、松下、夏普、富士通等合计所占份额也不过8%。当然,日本消费电子衰落的原因不止一个,简而言之,大约有日元升值、东部大地震、创新后劲不足、产品重硬轻软、竞争对手崛起、泰国洪灾、欧债危机,等等。日本消费电子业的辉煌兴起和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电视机业的现状和出路

著名消费电子市场调研公司NPD Display今年3月报告,世界电视机市场自2004年开始以来到2011年的7年中首见衰退,2011年世界电视机出货量下降了0.3%,计2.48亿台,该公司7月最新报告又称,2012年世界电视机出货量再见下滑,又减1.4%,计2.45亿台。图2告诉我们,世界电视机出货量两年连续衰退,可自2013年后将大致可保持增长的势头,据推算,2012~2016年间将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成长,届时可望达到2.76亿台。全球电视机需求趋软,原因之一是很多地区经济不稳定,消费者节约开支,摁紧钱包;二是尽管在中国、亚太、拉美、东欧、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市场,2012年电视机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8%,与2011年持平,但未能抵消已完成平板电视转换的发达国家的需求减少;三是供应商保利惜售,放慢降价速度,预计平均售价今年仅下降4%,比不上前两年分别下降了10%和6%,势将影响销售。

在各类电视机中,液晶电视的增幅虽从2011年的7%将放缓到今年的5%,达2.16亿台,是唯一持续增长的产品,其2012年出货量所占市场份额将达88%左右,比去年增长6个百分点,预计2015年登顶,可达97%。5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电视机出货量所占份额将继续增长,预计今年将达7.7%,2015年可望达到10%。LED背光液晶电视机因价格下降、且可节能(在中国也受到政策鼓励),故其2012年市场占有率即将从上年的45%大幅上升到69%。等离子电视则由于主力机种竞争力削弱,2012年所占市场份额已减少到仅占5%,未来几年还将继续下降。伦敦奥运会尽管开得精彩,遗憾的是对3D电视等新技术没有带来什么促进作用,而用iPad和智能手机等来观看电视转播的却大有人在。

图2 世界电视机市场(单位:百万台)

我国虽为全球第一大平面电视机市场,但是竞争很激烈,众多本土品牌厂商和几乎全部的国际大厂在同一片土地上厮杀。今年更受产品供过于求、通胀压力、成本激增、政府刺激计划逐步淡出等因素的困扰,1~5月彩电市场量额齐跌,液晶电视内销量为1470万台,同比下降12.9%,销售额516.4亿元,同比下降19.9%。预计全年电视机零售量将达4191万台,同比仅微增0.1%,有说中国电视机市场已到转型期,今后将开发OLED电视、3D电视和智能电视等新市场。

新型电视一瞥

OLED电视

OLED显示屏是自发光技术,不像液晶显示必须背光,明显改善了图像显示,它具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色域宽、视角广、应用温度范围宽及能耗低等特性,并能制成可挠式或透明显示器,OLED的特长就是集中了液晶、PDP和CRT三种主流显示的优点,被称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看好。根据NPD DisplaySearch市调公司的报告,OLED TV起步于2012年,或将上市11万台,2013年产量可上升到近60万台,2014年超过150万台,2015年再翻一番,近370万台,2017年超过1千万台,2018可望达到1800万台的规模。

图3 世界AMOLED 电视市场(单位:千台)

风起云涌的智能手机市场,为OLED显示屏首先打开了应用的大门,IHS iSuppli预测,2014年用于手机等的小尺寸OLED面板出货量将达到1.84亿个。目前OLED面板市场被三星垄断,市场占有率达到了98%,“木秀于林,风必摧之”,LG是率先向三星挑战的企业,也是三星最大的竞争对手。但LG走的是大尺寸电视的道路,5月率先在欧洲推出了55英寸的OLED电视,三星岂甘落后,也悄悄了一款同样尺寸的OLED电视,事实上是韩系公司领跑着这项新产业。日本企业当然也不可能视而不见,索尼与松下携手共同研发新一代OLED显示技术,索尼并将采购三星的OLED面板装配在其明年上市的新电视产品,松下也有意自产OLED面板,夏普也在投入OLED技术的研发。其它厂商如友达光电(AUO)、新奇美(CMI)、彩虹(IRICO)、天马(Tianma)与京东方(BOE)等也相继跟进。总归一句话,OLED电视上市已到了“读秒”之时。

OLED电视当下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成本过高,平均售价8000美元,几乎是一台普通液晶电视的十倍。据称,只要OLED电视价格降至液晶电视的1.3-1.4倍,消费者就有可能转而选购OLED电视。业内人士表示,近年彩电市场变化极其迅速,液晶电视取代显像管电视仅仅用了10年,乐观估计,未来三五年内OLED电视或有望成为市场主流。

3D电视

自从索尼喊出“2010年索尼要将3D电视带入家庭”的口号,掲开了“3D元年”的序幕,应该说,3D电视倒是未来电视的真革命,确也引起了各国各大厂的重视。欧美日已有几十个3D电视频道在播出,中国央视首个3D电视试验频道已于2012年元旦开始播出,北京电视台、SMG、广西电视台及天津电视台也先后开始了3D试播实验。但3D电视机终因技术、内容和价格等难解的问题发展并不如人意,2011年各大厂商竭力吆喝了一阵,2012年纵有奥林匹克这等大事,却也并未推动3D电视多少发展。据市调公司DisplaySearch发表的数据,2011年世界3D电视出货量还不到2500万台,价值约近30亿美元,预期2018年可望超过2亿台,达到200亿美元。

三星公司堪称3D电视的领头羊,当然不会放弃3D电视的,但据报道,近期却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智能电视的应用开发上。3D电视往何处去? 根据最新资讯,似乎发展重点转向了裸眼3D电视和一种称为各个角度都能显示的自由视点电视(FTV:Free viewpoint TV),说有可能在今后几年推广开来。东芝公司正领先推动裸眼3D电视的前进,2010年以来相继在本土销售20英寸和12英寸的裸眼3D电视机,并在2011年发表了55英寸的大屏裸眼3D电视。据说索尼公司也成功开发出了10英寸和24英寸的裸眼3D电视。

智能电视

看电视只能在电视机上看已成过去,人们追求的是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想用什么看就用什么看,收视行为正在改变。继平板电脑、手机实现智能化之后,接下来走向智能化的产品无疑便是电视机。日本即将于2012年10月2日~6日举办的CEATEC JAPAN(日本先进信息电子综合展览会),其主题便是数字家电智能化。对于传统电视机,电视台拥有极大的主控权,它播什么只能看什么,观众顶多转台,不看便拉倒。转向智能电视后,观众不仅可以随时选择观看的内容,且能和内容互动,在内容多元化下将发展出许多个性化服务,从而迈向分众化、个性化和社群化的电视新时代,人们必须用全新的思维来对待新一代电视的发展。

消费电子智能化将产生巨大的影响,也为消费电子制造商带来巨大的商机。据市调公司NPD DisplaySearch的最新报告,世界智能电视发展很快,2012年第一季度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智能电视市场,出货量超过300万台,其次为西欧,260万台,北美第三,约170万台。据称,智能电视渗透率现已占全球电视总出货量的20%,日本最高,占36%,中国30%,西欧也超过29%,北美18%,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智能电视渗透率均已在10%以上(图4),说明不仅发达国家,即使发展中地区对智能电视也表现出了颇强的兴趣。

图4 2012年1季世界各地智能电视的出货量及渗透率(单位:千台)

但现在电子业界对智能电视的定义有差,各打各的旗号,联网电视、云电视、iTV、社区电视(social TV)等等不一而足,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智能电视,并无统一的认识。从另一方面看,过去电视产品技术发展的重点几乎都放在面板技术上,但随着智能电视的兴起,软件服务日见重要,因而不仅传统电视厂商,一些重要IT厂商也看准时机,相继参入,谷歌、苹果、微软以及联想都积极攻掠智能电视市场,争食市场大饼,尤其是苹果发表了iTV,更加激起千层浪,显示出智能电视将成为未来电视的发展动向。

要将今日的电视升级为智能电视看起来并不难,就是加一个缩小版的上网本电路板模块即可,但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回事了。“看电视”与“用电脑”是怎么一回事,大家习以为常,再熟悉不过,但要把这两件事弄到一起,问题就大了,智能电视不是简单地等于电视机加电脑,在电脑上看电视和把电视用作电脑绝不能混同起来,必须分清主次,有所侧重,否则将弄成一锅粥,莫知所从。为此,台湾近日还举办了“第一届智能媒体论坛”,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一起来界定智能电视、共商技术对策和如何开拓商机。电视究竟如何联网?电视、网络、手机、平板电脑怎样有机结合?搞清了商机无穷,拎不清便如盲人瞎马,有夜半临池之危,不可不引起我们深度警觉。

眼下开发智能电视,在技术层面上碰到的首要关键问题是人机界面,功能远远不足的简单遥控器必得扔掉,可在电视机前放一个键盘和鼠标也不像话,放在哪里,人们如何把客厅的电视当作电脑来运作,还能像往常那样坐在沙发上轻松地欣赏电视吗? 当前业界提出的解决方法有三:语音识别(Speech Recognition),手势识别 (Gesture Recognition)和动作感应(Motion Sensing),可每种方式还均有其优点和缺点,并不成熟。总而言之,本来电视归电视,电脑归电脑,泾渭分明,人们习惯。可智能电视把它当电视看也扩大不到国外频道去,国家播放制式不同,运营商切身利益有关;把它当电脑用在家里放在哪儿,而且至今还有人在提究竟有没有这样搞的必要?近来也广泛流传着一句话,多功能电子产品常用的功能也就占20%,那又何必花冤枉钱去买那些闲置的功能呢?

消费电子未来发展方向种种

消费电子无可争辩地已成世界电子业发展主流,也成为有关咨询机构的关注焦点,报道不少。据全球领先的著名管理及信息技术咨询机构Accenture日前对19种消费电子产品使用状况进行调查后发表的报告认为,今后可望强势成长的市场有三:(一)移动电子设备的电视化。据调查,中、法、印、日、美等国通过电视进行视听的人数2009年尚占71%,2011年已急降到48%,原因是很多人都改用了PC、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同时,未来计划购买电视机的人数比例也在下降。说消费电子厂商今后要改变思维,应实施所谓Superstack(“超量”)的经营模式,即销售要使硬件、软件、半导体芯片、应用、用户服务等强有力地密切结合,就像今天智能手机已经做的那样。(二)市场成长机遇在新兴国家。众所周知,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等先进终端在新兴国家(中国、巴西、南非、印度等)比发达国家(美、日、德、法)卖得更好,它们认为平板电脑比笔记本电脑更先进、更便于携带,且可个人/公务两用,愿意掏钱,中国平板电脑的普及率已达27%,是世界最高的,预计1年内中、巴、印的普及率都属最高的国家。(三)寄希望于18~34岁的年轻一代。他们喜好采用新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对附带的服务及应用软件有强烈的需求。他们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主要消费人群,据调查过去12个月内,每周下载1次应用软件的人数比例,35岁以上的占44%,而年轻一代则超过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