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中生能力培养

高中生能力培养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3: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中生能力培养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中生能力培养

篇(1)

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所体现的层次是绝对不能等同于其他阶段高中生语文习作的教学的。除了高中生语文习作的技能方面的要求,高中生语文习作重要的担负学生成为具有民族精神和具有民族文化素养的人。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近30多年来,中所使用的高中生语文习作教材就达到上百种,种类繁多,导致各校间对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的形式和重视程度,以及教学的内容是不尽相同的。但是也能从中看出来有些教材是比较经典,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而且他们主编的内容各有特色,教材中所选内容也都包含了经典的或优秀的高中生语文习作文化。因此,笔者也建议相关的要重点选择这些教材作为教学内容。同时,在教学教材确定的基础上,也要做好对教材相关内容的处理,要做好教学大纲、计划,做到灵活、自由,使得课堂上的发挥空间更大,人文素养内容的定位和结合更多。

二、做好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方式的改革

(一)进一步形成浓厚的高中生语文习作学习的大环境

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的大环境,首先要在全校达成共识、学校相关主管领导和教学系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当前,高中生语文习作课时一般都压缩到很短,要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相关教学任务,还要达到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在课堂有限的授课时间之外,我们要进一步扩展,利用校园的各种环境、校园文化的体现等进行补充。教师在教学准备以及课堂教学上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课堂内外结合的课程教学设计。还要把人文素养的培养与教材中要求的内容通过校园高中生语文习作活动、各类社团活动等方式表现出来。既拓宽学生视野,又把已学的知识变为学生的实际能力

(二)课堂教学上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实施一般是不同的人采取的方式不一样,总体上来看,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所设立的教学目标和定位。脱离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教学,首先可以说是没有意义的教学,也是偏离教育规律的。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不能搞哗众取宠。而是要利用有限的高中生语文习作课堂教学时间,达到最终设立目的。二是课堂的教学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个性拓展和特长发挥。三是要做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大要积极发挥学生自身能动性,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多样的方式,通过他们积极的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逐步提升他们的能力。怎么样让学生在高中生语文习作学第一节课的教学中实现快速的进入角色,产生兴趣,对于教师来说,需要特别关注,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组织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工作,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可能会对什么样的知识感兴趣。四是运用好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过去古板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早已经不合适潮流,也起不到很好的效果。现在各都具有较好的教学条件,要积极运用好这些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设备,通过网络建立各种学习交流的信息平台。

(三)建立健全高中生语文习作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当下社会处在一个变革转型的时期,社会的文化和思想都十分积极活跃。这对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随着高中生语文习作教育教学评价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高中生语文习作教育教学评价结果愈来愈受到重视,高中生语文习作教育教学评价功能得到更大地发挥。需要运用定量方法来处理和分析评价信息,追求精确量化的倾向使高中生语文习作教育教学评价向客观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三、结语

篇(2)

一、培养创新型教师

教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关键是要更新教师观念,而理论学习是培养教师创新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清华大学进修学习;请国家一流的心理学专家培训全体教师,让每位教师都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资格;努力培养双师型、多师型教师,使每位教师都拿到了企业上岗资格证,都可以参与企业的生产项目;对课程资源进行创新设计,培养教师创新性课堂设计能力,等等。

学校还从清华大学请来“创客”专家来校讲课,从“基础创客教育理论”到“创客教育未来发展趋势”,从“基础创客工具的使用”到“创客技术的实践提升”全面覆盖,以“面授+研讨+工作坊”的形式,让教师接触最前沿的创客教育理论体系和技术实践体系。学校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实践迭代,使师资创新水平越来越成熟;通过不懈努力,将会使创新教育的种子播撒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将会实现打造一支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梦想。

二、创造创新机会,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1.抓住课堂主战场

课堂应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发挥潜能的舞台,应是点燃学生智慧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把创新的火种播撒在学生的心里。

学校本着“不求人人第一,但求人人唯一”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深挖每位学生的创新潜能。通过分层次教学、求异性教学、鼓励性教学等,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文科教学鼓励学生的观点各异,理科的解题和实验提倡过程和方法求异求新,实训教学要尝试以不同的技能解决相同的问题……从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维多维度地展开。在解题过程中,求异思维有利于学生跳出常规思维的框框,以新颖、独特、巧妙的思维方式,迅速接触问题的本质,发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对于学生的新发现和提出的新观点,教师及时给予褒奖,而且从班级到学校各个层面都应给予鼓励与褒奖。学校在教学楼大厅里经常展示学生的创新作品,以此来鼓励创新、发现人才,学生也以能够创造出新的作品和有新的创意而感到自豪。

在学校的课程中,还渗透着“清华大学青橙创客教育”理念,借助电子模块,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开发了他们的潜能。学校通过实践课程体验,让学生体会“玩中学,做中学”的乐趣与意义,让学生了解创新理念、体会创新精神、感受创新的魅力,进而用创新思维去思考问题。

2.组织创新活动

创新需要动力,也需要认可。这种动力和认可表现在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比赛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因此,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比赛和创新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使他们从成功中获取自信,学到知识,不断为自己的创新之路注入活力和新的动力。同时,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创新比赛,地点是在学校的“创想空间”。例如,2016年举办了“创想大爆炸”比赛,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成立比赛小组参加比赛,各小组均设计出了各具特色的创意作品。这使学生们的脑洞大开,他们积极活跃、战略统筹、分工合作,大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实验教学,激活学生创新思维

学校特别注重实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其动手能力,激活其创新思维。设计开放性实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无论实验成功与否,都能有收获;创新无论成与败,行动决定一切。由于实验实训对学生思维的启发、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学校严把实验实训关,应开的实验实训课必须提前做好计划,并由校长亲自检查;列在计划当中的实验实训课必须保质保量、开足开齐,让学生有较大的收获。

学校每月还会提出一些有创意的题目,激发学生去创想。如矿泉水瓶形状的创新设计、怎样让乒乓球下落得最慢……一个个题目,就是一个个创想的舞台,激发了学生探索和求知的欲望。

此外,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做学案,让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广泛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主动交流能力。

四、创设学习环境,培训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学习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等名校的“创客空间”建设,在校园黄金地段建设“创想空间”。内有高端计算机、时光隧道、机器人、无人机、创新书刊等设施设备。每个班级都有创客小组,轮流到这个奇异空间进行创想、创造和交流;教师们也有创客中心,而且有专人负责管理,一个金字塔型的创新团队在学校形成。师生每周定期在创想空间活动,进行创作,多项发明创造在此诞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起到了引领作用。

学校要求每名高中生至少要学习一门技能。由于学校是职普教结合的“C合高中”,学校的中专是“全国示范学校”,实习实训设备齐全,能为高中生提供学习技能的场所和师资。学生在学校可学到电工电子、数控加工、动漫游设计、网络设计等技能,为他们日后的创新发展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篇(3)

关键词:高中生 承挫能力 必要性 培养

所谓的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一系列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其动机不能够得到满足而产生情绪状态。高中生正处于由不成熟向成熟,由不定型向定型的成长阶段,可塑性很大。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他们在这个时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兴趣广泛、充满幻想且具有极强的模仿力,但同时,由于这个阶段的高中生也很容易因各种因素产生心理挫折感,如不及时排解这种被挫折感困扰的情绪,长期处于一种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是一蹶不振的状态,极可能影响其一生。那么,为什么要培养高中生的耐挫折能力?我们又该通过哪些方式来培养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呢?以下进行详细论述。

一、培养高中生耐挫能力的必要性

耐挫能力是个体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能够顺利克服挫折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的情绪状态的一种心理特征。目前在我国的高中生这个群体中,普遍存在着承挫能力较差的情况,尤其是城市的高中学生,他们生活在比较安逸舒适的环境当中,偶尔遇到挫折也基本上是家长代替排除,一旦在高中压力较大的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小挫折,而家长和老师未能及时发现,很多高中生就会因无法承受挫折而作出一些问题行为,甚至是酿成悲剧。

二、培养高中生的耐挫能力

对高中生耐挫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学生自身几个角度来进行,但不管是哪一个部分,都要做好对高中生的心理引导工作,为健康心理的培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并为其不良情绪的排解提供条件。

1.正视挫折

首先要引导学生敢于正视面对的一切挫折,在心理上对承受挫折做好准备。老师和家长需要从理论和生活经验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在心理上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是要登顶理想的高峰,需要踏平许多崎岖的小路,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作为高中生,必须要正确对待这些挫折,迎难直上。

另外需要引导学生面对心理挫折的时候,使他们的行为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理喻,援引一些合理的事实情况和理由来解释所遭遇的挫折,帮助减轻或者消除焦虑和困扰;替代,就是以一种目标替代遇挫的目标,主要方式有升华和补偿两种;转移,即将注意力转移到挫折之外的事情或者领域中,以减小或消除挫折的困扰;压制,控制好因挫折而造成的一系列不良情绪,但这种方式不能够真正解除身心上的困扰。

2.创造情境

首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让学生了解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其在理解他人、帮助、关心甚至是保护他人的过程中,建立起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保障高中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正常学习、和谐生活,在融洽的关系氛围中成长。

另外,要引导学生正确地去处理心理障碍。当自我理想和需求没能得到满足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给高中生们提供机会、创造条件,让他们的情绪得以宣泄。老师和家长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开诚布公地交流彼此的想法和意见,维持高中生在心理上的平衡;学校和社会应经常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释放自己的心理郁积。

3.开展心理咨询

开展正确的心理咨询,将高中生的心理、生理,思想方式、思想品德,习惯爱好以及在现实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联系在一起做总体的分析。从整体上去帮助学生解决自己认识当中所存在的无法解决或是难以摆脱的情感、心理困扰,真正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的压抑情绪,振奋其精神,使其恢复平衡的心理状态。

三、结论

当下,在高中生心理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高中生因无法承受心理挫折所带来的情绪上的抑郁和不安而发生的社会惨剧时时都有,而且这种悲剧状况还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培养高中生心理挫折的承受能力是高中教学教育过程中应尤为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晓娥,刘淑萍,赖以柱,蒋常香,李洁.高中生挫折感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09.(05).

[2]冯湖.试论青少年耐挫折能力的培养[J].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04).

篇(4)

关键词: 高中生 历史思维能力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高中历史教学中,除了学习和理解课本内容外,还要注重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历史思维能力培养能帮助学生对历史概念有准确理解,并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掌握学习历史的规律,培养再认识和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

一、历史思维能力的特点

历史思维能力指再认识和再现历史事实,对历史客体进行分析评价,对历史现象进行解释,对历史规律进行阐述和揭示的能力。历史思维能力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开放性。历史教材改革重点应放到对人类一切文明遗产的继承、对世界形式的洞察、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等方面。学生学习历史时思维能力应该是开放的,世界之博大,地球上多于两百个国家,有上千个民族,各国文化传统多种多样,国与国之间的文明应该相互交融,教师教育要面向世界,学生学习要走向国际,对于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环境能源问题、人员资源问题等应创造解决条件。

(二)辩证逻辑性。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对历史现象本质中的必然与偶然进行辩证思考,用系统方法考证历史,从历史中挖掘民族精华。

(三)求实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在古今历史、中外历史的对照中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并得到新启示,对历史的真实性进行探索和发现。在当今这样思想文化多元化的社会,对事物本身有独立思考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让学生思维有创造性,对当今社会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

二、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意义

(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让学生从传统对课本内容的学习记忆中解放出来,激发他们的自我反思意识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建立起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建立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构建自己的历史体系,所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前提。

(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以辩证逻辑思维对历史内容有正确认识,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历史观。

三、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实践

(一)培养高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首先是建立多元化教学课堂。学生学习环境质量直接决定学生学习素质好坏,历史教学过程中,应该打破传统老师说教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进行教学。比如,讲授“运动和”这一课程的时候,因为其中教学重点较多,而学生在学习中像等重点可能与其他相似教学内容混合,让学生对进行自由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讨论中感叹英雄的气节,对清朝政府的覆灭感到振奋等。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对教学内容能通过建立思维结构掌握熟悉,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另外,讲述“古代希腊、罗马政治文明”这一专题的时候,教学内容涉及太多学生非常陌生的希腊文明,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内容,让学生对这些内容进行更深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处于疲劳的理解状态,以此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与课外学习资源的有效结合,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教材内容虽然很丰富,但由于学习时间的局限性,一些有助于学生开拓历史思维的内容在教材中是没有的,需要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介补充,让学生利用这些课外史事史料拓宽自己的历史知识面。比如,可以推荐学生关注央视的《百家讲坛》,学生在观看过程中或许对其中的讲述并不能完全认同,激发学生对历史真实性的探究兴趣,从而让自己的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对历史教材内容的掌握是学习重点,学生通过各种学习资源培养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的核心。

四、结语

培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是教师的教学核心,有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思考、反思、判断的辩证逻辑能力得到培养,对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陈德康.“提问式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对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影响[J].教育探索,2001(8):57-58.

[2]梁志玲.探究性学习在培养高中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应用研究――以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Ⅱ教学为例[D].赣南师范学院,2013.

篇(5)

一、高中生独立自主能力的现状

【镜头一】“无节制的消费”

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几乎每节课的课间都会有一些学生去买零食吃,甚至有些寄宿生出现生活费“月荒”的现象。学校常规管理的制约,班主任的管理、督促、劝阻,也拦不住“购买欲疯狂”的学生。

【镜头二】“只喝饮料不喝水”

饮料的消费在学校已不再有季节的限制,部分学生只喝饮料,很少喝水。教室里有饮水机,问他为什么不喝水,答案很简单“没有杯子”。即使教导他们不要喝那么多饮料,学生最终也要买瓶矿泉水;即使囊中羞涩,找人借钱,他们仍然只喝饮料不喝水。

【镜头三】“家长打包族”

“打包族” 是冬季高中校园特有的一道风景。经常发现学生的脏衣服堆在宿舍里,问他们为什么不洗,答案是“时间太紧了”“等多了一起洗”……最终,返校日会看到家长返程的手中多了几个大包袱。

【镜头四】“考试失落客”

阶段的练习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学生阶段性知识的掌握情况,学习是不能“纸上谈兵”的。随着课改的进行,素质教育的推广,考试成了众矢之的,考试的反对声此起彼伏,最大的理由是学生考后的压力太大,心灵包袱太重,难以承受,他们成了――考试失落客!

日常生活中的镜头还有很多,由此可见现在高中生的独立自主能力状况真是令人担忧,相关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行为依赖性大,惰性强

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作为独生子女的高中生他们吃不愁、穿不忧,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们个性张扬,无忧无虑。“温房教育”导致学生处理事情的独立能力降低,性格变得飞扬跋扈,遇事过多“他责”很少“自责”。如果学生的教育让宠爱变成了溺爱,帮助变成了代办,长此以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

2.意志脆弱,缺乏韧性

高中生在意志方面的脆弱表现,与他们的行为缺点密不可分。很多高中生是家庭中的“掌上宝”,父母盼子成龙、望女成凤,虽对激励孩子的自信心有一定的作用,但有时会适得其反。 因为不切实际、不科学的期望,不考虑孩子的实际,会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鼓励他们空想,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很多高中生生活条件优越,他们几乎没有吃过苦,安逸的生活使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不平衡。没有生活的磨难,导致他们的心理成熟滞后,耐受和自我调节能力差。学习中的挫折、磨难使学生情绪容易波动,脆弱的意志力表现明显。

二、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必要性

独立自主能力是掌握科学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保障,是自我认识管理的综合要求,是学生自觉修养和自我完善的内化行为。教师的教育指导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外因。每一位创造辉煌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的人。

三、培养高中生独立自主能力的立足点

1.强化自我管理

学校是集体生活的大家庭。通过集体生活,学生互相合作,分享快乐和悲伤,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因此,在集体学习、集体生活、集体活动中,教师、家长要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会自我管理,学会独立自主解决问题。

2.学会交往

教育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遇到问题,感知挫折,才能拓展思维,实现个性的良好发展。学生只有学会交往,才能在今后人生的舞台中独当一面,才能为自身的生存奠定坚实的基础。

3.转变教育观念

篇(6)

【摘要】高中教育成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重点和难点,而深化课程改革是推动高中教育发展、学生有个性发展的主要载体。近几年大连市对高中实施的课程改革政策,致力于培养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对大连市人才培养与未来的人才输送提供智力支持,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当前大连市实施的高中创新教育政策主要面临客观环境制约、政策对象存在倾斜和政策效能部分缺失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办学思想、政策监控、改善一办学条件、教师团队素质和学生实践平台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和整合已有的教育资源,建立个性有效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大连市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增强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高中生;创新能力;政策分析

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尤其是21世纪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国内外发展的新形势日益依赖各类创新型人才的不断探索,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因此,高中创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地位日益突出。作为辽宁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建设重大战略部署中的核心城市,大连市为了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响应国家号召,制定了一系列培养高中生创新能力的教育政策,本文从政策主要内容、现状及政策不足几个方面对这些政策进行研究与探讨,并提出对策。

一、大连市现行高中创新能力教育政策主要内容

(一)优化总体高中资源

首先,在基础资源条件上,大连市加大对现有一般高中的改造力度。通过增加教学设施设备,改善办学硬件条件;健全管理体系,保证组织管理的有效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专家型”高中校长,深化课程改革,提升内涵发展质量;探索学校发展规律,提升办学品质。总体上,要扩大优质高中数量,进行大环境建设,到2013年,再创建8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使大连市省级示范性高中的数量,由目前的24所增加到32所,就读省级示范性高中的学生比例,由目前的36.4%提高到50%以上。

(二)推进高色发展

为践行“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发展理念,大连市于2011年下发了《大连市推进普通高色发展工作意见》,规划、指导全市普通高中的特色发展。内容主要涉及高中的组织管理、办学特色、课程建设、保障措施、办学成果五个方面,通过加强校本特色课程建设,丰富课程资源,构建与办学特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设立学校特色发展的支持资金,加强特色教师培训,开展特色学校评选活动,建立特色学校表彰工作机制,引导和鼓励普通高中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学校管理等方面发展特色。到2012年,所有普通高中都要设立特色项目;到2013年,25%的普通高中办学具有鲜明特色;到2015年,40%以上的普通高中办学具有鲜明特色,20%的省级示范性高中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上主要鼓励“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发展模式,大连市组建“大连市高中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对全市普通高中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宏观管理。一是加强指导工作,《大连市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工作意见》指出,要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能力;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方式和组织形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三是拓宽教育渠道,积极研发提高学生的操作实践类、体验活动类、科普拓展类和探究创新类地方课程,补充、完善和延伸学校教育功能,如丰富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四是开展拔尖人才创新培养实验,在部分学校试点,开展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学生未来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二、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的现状与政策的不足

(一)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

1、创新能力及认知水平不足

调查显示,在对创新的了解上,高中生对创新的相关知识了解的程度不容乐观。只有6.7%的人知道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举行的时间,有16.7%的同学取得过区级以上的比赛成果,有82.2%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参加过相关比赛”。其次,对知识的掌握普遍狭隘,3.3%和15.6%的同学表示知识面相对宽厚或知识面较广,然而有60%的同学选择“各学科知识有所涉猎,认识不深”,同学们的水平大部分趋于中等水平,可见现在校的高中生知识面并不够宽广。

2、创新态度有待培养

大部分同学认同创新观念的重要性,但在态度上仍旧存在对创新的不重视,同时,大部分学生期待切实的改革。首先,创新观念的重要性上,高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学培养创新人才表示“很重要”的占87.7%。对于创新大赛态度的问题上,仅有13.3%的人表示愿意参加,剩下86.7%的同学中,有47.8的同学表示感觉一般,别人参加我就参加,另有38.9%的同学选择“没什么感觉,跟我无关”。在“提高中国创新性的途径”中,有72.2%的同学选择“改善教育制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46.7%的同学认为社会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发起人。由此表明,高中生们从内心上十分想去做些创新,想把学校作为施展的舞台,可是在现有的应试教育条件下,缺乏激励环境,在此条件下,同学们将希望寄予了社会。

3、创新参与行动不积极

高中生的创新参与行为并不令人乐观。由于在特定的全日制教育模式下,其创新参与的行为往往会受到限制,形式上主要有日常个人事务的处理以及团队中的表现两个方面。首先,学生具备基本的内部问题的处理能力,普遍有创新意向。在调查中,被问到“如果有人让您去做一件以前从没做过的事,你会怎样”时,68.9%的同学对此十分感兴趣,只有4.4%的同学拒绝尝试。但他们的创新参与状况和其所在的升学制度一样,深深地烙上了考试升学的烙印,高中生们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没有别的时间投身于创新之中,加上突出的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同学很少,因此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不高,呈现创新参与的边缘状态,以小组讨论为例,只有10%的同学能够大胆发表意见,而且观点新颖。

4、创新环境略显不足

首先,环境效能是人们对自己创新参与环境影响力的主观评价,其结果进一步影响个人的创新情感,进而影响行为。调查中,有62.2%的同学表示学校只是“偶尔”会有一些创新活动,另有30%的同学表示“从来没有过”,可见学校对于科技创新活动,并没有做到足够的重视和宣传,在普遍对创新怀有向往的情况下,学校的引导责任值得思考。此外,课堂上的创新来说,效果似乎也只是差强人意,虽然有政策上的引导,但现实课堂中的创新教学仍然落实不足。当被问及老师们在上课的时候能不能引导学生思维创新时,96.7%的同学中,有62.9%的同学表示“有引导,但是做得还不够”,只有剩下27.8%的同学认为做得很好了。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政策之不足

1、政策实施的客观环境制约

大连市对于高中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从主观上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可行性,但是仍然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一是高考制度的制约,家长及社会对高考结果的高度关注,限制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二是办学条件的局限,如班额较大、教学场地不足、设施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教师缺编、社会资源有限、办学经费不足、校长的办学自有限等,也制约着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三是学校发展的科学评价标准还不完善,引领高中学校发展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个别区市县对高中教育关注不够,对学校的发展疏于管理和指导。

2、政策对象存在倾斜

大连市虽然要在宏观上加强普通高中的“优质化”,但在微观上,重点高中与一般高中的发展仍旧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由于一般高中在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方面较重点高中有着相当大的不足,因此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有效的教育改革,教学水平和整体环境自然就达不到鼓励学生进行创新的要求。相反,重点高中在各方面的优势显著,改革明显,因此便会得到更多的重视与资源的供给,最终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循环模式,是一批在一般高中里的青年人才得不到良好的培养而造成教育上的损失。

3、政策效能部分缺失

由于配套措施和体制等原因,相关政策出台后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首先是个别学校办学和教育思想不够端正,忽视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注重“知识本位”,造成教育目标的偏差。其次,教师的观念与能力欠佳。从校长到教师队伍,对课程改革的认识不到位,因此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课堂的课程教授创新引导都大打折扣。此外,对创建特色学校在认识和实践上还存在着偏差。部门学校没有将对学生的创新与个性培养落到实处,只是通过举办少部分学生参加的几次活动来造一些声势,作为特色学校的创建过程,而不是教育教学的主流过程,长期以往,将无法达到推进创新教育的目的。

三、大连市高中生创新能力培养政策之建议

(一)端正办学思想,准确设置政策监控

在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进程中,首先要端正校长的办学思想,要在在办学目标和高考目标之间寻找结合点,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寻找出路。既要兼顾学生、家长的近期利益——升学目标,又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国家的利益。因此,要进一步培养高中校长的领导力,丰富培训与经验交流活动,制定促进学校科学发展的评价体系与标准,树立优秀校长的示范典型。同时,政府应专门建立相关的教学改革评估小组,收集各个高中创新性教育发展状况,为保证政策长期有效,对教育政策实施及时的评估、监控、修改或终结。

(二)加强比例原则,改善一般高中办学条件

作为衡量区域高中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创新型拔尖人才是当前高中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各优质高中积极探索适合本校的创新型人才发展的课程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对一般高中的扶持力度,改善一般高中的办学条件。同时鼓励一般高中争取当地政府加强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加强自身的软件建设,尽快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积极向示范性高中标准靠拢,实现自身的优质化。此外,政府也应对所有高中办学条件的改善情况实行考核,并与招生计划直接挂钩。

(三)加强教科研工作,建设高素质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创新教育的质量,最终要有赖于教师的素质。调查中,只有28%左右的同学对老师课堂上创新思维的引领感到满意,多数同学持中等评价,也有3.3%的同学并不满意。因此,提高教师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各个高中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鼓励和扩展教师施教中的创新思路培养,建立有效的校本研修制度与学生课堂效果的反馈制度。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大胆的提出不同意见,营造大胆质疑,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鼓励学生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四)鼓励学生实践,提供创新途径

首先,注重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实现教师从“领导者”到“引导者”的角色转换。其次,要在制度上保证足够的实践机会。学生的创新精神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培养,更需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在大连市现有的学工、社团活动的基础上,个高中要适当增加科技实验室等创新型人才发展需要的设施设备,政府应当积极筹建“高中创新教育实践基地”相关场所,为高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服务。此外,鼓励课后的社会创新实践。无论是学校还是社会,都应担负起相关的责任:第一,学校要提供相关的实践指导,了解实践的方法,保证创新实践的完成;第二,培养良好的实践学风学校和社会要大力学生们去进行实践,对优秀者进行表彰;第三,增强良好的良好的实践宣传与帮助,提供实践机会与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李春光.自主创新能力的几个问题[J].企业党建,2006.8

[2]程晓舫,刘景平.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另类思考[J].教育与现代化,2010.12

[3]管金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安徽文学,2010.5

[4]李敏义.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教育,2007.2

篇(7)

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不断地适应这一要求,有效地提高自身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结合中学数学教学,我侧重于从如下三方面进行培养:由现象到实质,即善于舍弃事物的非本质的细节,抽取问题的实质的能力;运用字母、符号进行推广、推想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即化问题的具体提法为一般情况,进而公式化的能力.我又从如下三种途径进行实施: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章节复习和高考复习中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

通过训练使学生明确什么叫做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抽象的目标、抽象的方法,明确事物在哪一个点上“抽象”了,从而总结认识一个事物的不断抽象的过程,最终培养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

一、“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的抽象举例

在概念教学中,大量体现的是这种抽象过程.例如由数字到文字,由常量到变量,由有限到无限的抽象过程,就是中学代数教学过程的三次大的认识思维能力的飞跃.《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数学)》更是体现和突出这一特点,教师教学过程必须领会和实现这一要求.

近年来,高考中必有一道热门考题应用题,加强考核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抽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主要包括审题和联想两个步骤:所谓审题时指认真读题,弄清题设条件和所求结论的实际意义,挖掘隐含条件;所谓联想,是指联想与题目有关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通过抽象和概括建立数学模型.这个过程是比概念教学难度更大的“透过现象,抓住实质”的抽象过程,可归结为审题――转化――建模――求解――反思的解题教学模式,下面举一例说明.

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某市去年11月份曾发生流感.据资料统计,①11月1日,该市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有20人,此后,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都增加50人.由于该市医疗部门采取措施.使该种病毒的传播得到控制.②从某天起,每天的新感染者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减少30人.③到11月30日止,该市在这30日内感染该病的患者总共有8670人.④问11月几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新患者人数最多?并求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

此问题的抽象、建模、求解过程如下:

(i)阅读理解,抓住本质.留下标号划线的①②③④句,把11月1日到30日分为前n日及后第n+1日至30日止的(30-n)日两段.

(ii)局部转化,抽象建模.设从11月1日起第n日(n∈N,1≤n≤30)感染此病毒的新患者人数最多.由①从11月1日至第n日止每日感染病毒人数依次成首项a■=20,公差d=50,an=20+50(n-1)的等差数列,前n日总人数为Sn=20n■+■=25n2-5n;由②从第n+1日起至11月30日止,每日感染人数依次成首项为b■=[20+(n-1)×50]-30=50n-60,公差d'■=-30,项数为(30-n)的等差数列,后(30-n)日的总人数为T30-n=(30-n)(50n-60)+■=-65n2+2445n-14850.

(iii)整体转化,抽象建模.由③得基本等量关系,有Sn+T30-n=8670,即(25n2-5n)+(-65n2+2445n-14850)=8670,化简,得n2-61n+588=0,解得n=12,或n=49(舍去).

第12日的新患者人数为20+(12-1)×50=570.

(iv)由④作答:11月12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人数最高,且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为570人.

二、“推广与推想”抽象举例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广与推想”的抽象能力可从解题教学的“解题反思”中,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训练,有计划地变化题目的形式,举一反三,从而使他们由懂得一个问题而熟悉一类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掌握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品质.下面举一例说明.

例:式子■分母有理化的推广与推想. 显然■=■=■+■

特点:■+■与■-■互为倒数.

推广:■=■?芎■,n是非负整数;

■=■?芎■,a是非负实数;

■=■(■?芎■,a≥0且d>0.

由上面的推广,继续推想,便可解决如下问题:

(1)倘若注意到(2+■)■(2-■)■=1和■・■=■2=■.

不难有:■・■・■=1.

类似地推广开来,可有:■・■・・・■■=1.

(2)计算:log■(■+■)=log■(■-■)■=-1.

同理有:log■(■+■)=log■(■-■)■=-1(a>0).

log■(■)=1(a≥0 ,d>0且a=0时d≠1). (3)解方程:(■-■)■=(■+■)■.

由上面结论,可得(■+■)■=(■-■)■

故3x-7=-7x-3,x=■

对于 (■-■)■=(■+■)■a≥0,可仿上法解之.

三、“特殊与一般”抽象的举例

若被研究的对象很抽象或困难,一时无从下手,往往可以先将问题特殊化,或者利用图形直观观察,或者用具体数字代替字母验证;或者用有限代替无限;或者把运动问题暂时化为静止状态;或者削弱问题的某些条件限制,即从“特殊化”或“简单化”的情况下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猜想问题的普遍性结论,分析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内在联系,并在一般性状态下予以解决论证.其典型例子莫过于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例: (2012年武汉市调研试题)设a■是正数组成的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并且对所有自然数n,an与2的等差中项等于Sn与2的等比中项.

(1)写出数列a■的前三项;(2)求数列a■的通项公式(写出推证过程).

解: (1)略解前三项分别为2,6,10.

(2)解:由前三项猜想数列有通项公式a■=4n-2.

证明:(a)当n=1时, 4×1-2=2,又由(1)知a1=2,故结论成立.

(b)假设n=k (n?叟1,k∈N)有ak=4k-2成立.

由题意,■=■ ,且ak=4k-2,得2k=■,

解得Sk=2k2,又■=■,

且S■=S■+ak+1,

将Sk=2k2代入上式,得(■)=2(ak+1+2k2).

整理得a2■■-4ak+1+4-16k2=0,由于ak+1>0,解得ak+1=2+4k=4(k+1)-2,即n=k+1时,结论正确.

根据(a)(b),可知结论对一切自然数n均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