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效沟通技能

高效沟通技能精品(七篇)

时间:2023-05-25 16:52: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效沟通技能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效沟通技能

篇(1)

关键词:项目管理;团队建设;执行力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项目团队的组建

1.1、项目团队组建的意义

团队是由员工和管理层组成的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解决问题,达到共同的目标。美国篮球明星迈克尔.乔丹说过:能力可以赢得比赛,但团队才能获得冠军;孙子兵法中说“上下同欲者胜”。这都说明,为了实现团队的目标,必须通过多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1.2、建立项目管理团队

一个项目管理团队,必须要有一个有远见、善于沟通、有合作精神的项目经理。确定了项目经理后,就要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组建项目团队,物色团队成员,成员要具有多种技能组合,如技术技能、问题解决与决策能力、人际沟通技能等,团队成员之间的技能要有互补性,团队内部要形成彼此相互学习的学习型组织。针对成员的不同技能进行角色定位,明确个人的任务和责任,对于要实现的项目目标,每个团员都有清楚的认识,以项目目标为行动导向,建立起有效的项目组织机构。

2、打造高效执行力团队

项目团队建立以后,项目经理与成员之间以及各个成员之间,必须尽快从单一的个体,打造成为具有超强凝聚力、高效执行力的团队。执行力,就个人而言,就是把想干的事干成功的能力;对于项目则是将长期战略一步步落到实处的能力。执行力是项目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当项目的战略方向已经或基本确定, 这时候执行力就变得最为关键,我们所说的执行力主要是团队的执行力而非项目经理和管理者个人的执行力,团队必须是具有执行力的团队,否则就蜕变成为群体或者一盘散沙的团队。

2.1、设立清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进度表

项目目标是团队的灵魂和核心,是团队运行的核心动力,这个目标一定要可实现、可衡量、可检查,不能模棱两可,目标一旦确定,要层层分解落实,为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工作职责,制定清晰的目标计划及执行计划。

2.2、建章立制,做好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

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团队精神形成与维系的内在动力,规则是团队执行力的保障。合理的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主要包括:第一,制度严明,职责明确。有了严明的制度,团队就能有章可循,责任明确了,每个团队成员就能责无旁贷的完成职责内的工作;第二,项目经理对团队成员的合理授权。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成员的潜能;第三,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建立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的,绩效考核是对项目目标进行分解后,落实到各个团队成员个体目标,以此做为团队成员绩效考核的依据。

2.3、营造执行力文化

文化能改变人的意识从而改变人的行为,执行文化是一个项目团队的灵魂,也是团队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良好的团队执行文化,能够发挥其精神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从而不断提升团队竞争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执行文化:第一,讲求速度,提高效率。崇尚行动,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可以允许小的失误,但绝对不允许有拖、等、靠的无作为情况,要关注结果,赏罚分明;第二,注重责任导向。提倡领导问责制,出了问题找出原因并要落实到主要部门和责任人,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责任心;第三,加强团队协作,营造家园文化。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信任和关心,让每个团队成员都有主人翁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第四,提升团队认同感。大到团队的战略决策,小到工作的部署安排,可以让团队成员适当参与,共同商讨制度允许下的做法和措施,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断提升他们对团队的认知认同,最大限度地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热情。

2.4、倡导真诚沟通,发挥团队合力

有调查表明,组织内部存在的问题有70%左右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如何加强团队的沟通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第一,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可以面对面的进行语言沟通,也可以通过电话、邮件、信函等方式进行沟通;第二,掌握沟通的技巧。沟通不仅仅是说,而且包括听和理解,只有集中精力去听,积极去判断思考,才能领会对方的意思,过滤掉无用的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第三,营造良好融洽的沟通氛围。团队内部可以通过举办各种活动,来加强团队成员的良性沟通,使各成员之间能够尽量多的彼此了解, 从而使成员真正融合到团队中,不分彼此,共同努力。

2.5加强项目经理的执行力

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直接领导者,负责整个项目的计划、实施,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打造高效执行力团队,项目经理的执行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如果项目经理的执行力强,就会带动团队中的每个人去提升执行力,反之就会导致团队执行力不强。项目经理不仅要做团队执行力的塑造者,更要善于在团队的建设中做好倡导者、组织者、示范者和激励者的角色。

3、重视团队素质的可持续培养

项目团队成员来自于不同的工作岗位,所掌握的技能和能力各不相同,也不一定都是精英,组成项目团队后,项目团队成员要相互协作外,还要相互学习,不断提高团队成员各方面业务水平,可通过培训形成学习型组织,并引入竞争机制,能者上,劣者下,激发团队成员的潜能,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的团队。

结束语:

总之,执行力是团队的执行力,它是团队实现项目目标的能力,要实现项目目标没有任何捷径,只有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才能把我们的项目团队打造成为一支高效执行力的团队。

篇(2)

让对的事情持续发生

让信息高效流动起来

让组织合作顺畅进行

到如今,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时代可能在慢慢过去,随着专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产品知识体系的不断健全,职业化的产品经理在慢慢出现。产品学这一领域在未来会逐渐成为一门新的知识领域,就好比几十年前软件开发技术刚开始普及的时候一样。那时候的程序员可都是多面手,但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慢慢产生了职业化程度更高的职能划分。比如后端开发、前端开发等等。产品也是一样,从开始的人人都可做产品经理,逐渐向专业化产品经理过度。

何为专业化,也就是说必须得具备一定的核心技能。产品经理现在遍布于各行各业,对于行业背景的差异化,也导致产品经理处理问题和技能的差异化,就我个人不长的产品经验看来,如下能力是任何行业的产品经理所必须的三项核心技能。

1、让对的事情持续发生

什么叫让对的事情持续发生?在做产品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对于一个设计方案的拿捏,对于技术限制的规避,对于产品节奏与业务和市场节奏的匹配等等,这些环节中的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导致产品向前推进受阻,而产品经理很多时候扮演的都是这个问题解决者,产品经理需要时刻处于问题一线,对于随机出现的问题有快速应对能力,快速抓住问题核心本质,并给出进一步的行动方案,也就是说,产品经理在很大程度上必须是行动派。

虽说需求分析是产品的基本技能,但是需求分析是为了给行动提供最有力的理论依据,对于强执行能力的要求,是确保产品经理让对的事情持续发生的基本前提。那何谓对的事情,按照我不长的产品经验来说,就是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个可扩展的方案,也就是说当前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一个最小化的解决方案,它能解决当下最核心的问题,而且具备让这个解决方案持续优化的空间。产品思维必须是解决问题的思维,对于随时会遇到的问题,第一反应是有什么方法能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陈述问题本身或者说有哪些外部客观条件的限制。以我不长的产品经验来看,产品经理第一项核心技能就是以上这些,行动派、变通性、问题解决者。

2、让信息高效流动起来

什么叫让信息高效流动起来?都知道,产品经理有一大职责,就是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就是让信息高效流动起来,作为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如何使信息的流动在一个正确的轨道上,成为信息布道者,确保各个关键角色都能对信息有充分了解,直接决定了是否能让对的事情持续发生。而恰恰挑战就在这里,对于产品经理来说,所覆盖的沟通面很广,需要对接设计、技术、业务、市场等等,这些专业领域内的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语言系统,产品经理需要时刻切换语系,让自己能在一个正确的频率上对话很重要。

举个例子,对于“后端”一词的理解,从技术的角度说,是服务器端的意思,但是对于前线的业务和市场同学来说,“后端”可能理解的就是后勤支撑了,比如说财务或法务。可以设想这么一个场景,产品经理、程序员和业务人员开会,大家讨论问题,用到各自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产品经理这个翻译,那基本就属于一场失败的沟通。所以,对于产品经理来说,交叉学科知识的获取很重要,无需过精,但需了解,产品经理是合作促进者,这样才能起到信息中轴的作用。从BOSS到执行层,每一层产品经理都会接触到,对于信息的流程高效起来,产品就会高效起来,整个组织就会高效起来。以我不长的产品经验来看,产品经理第二项核心技能就是以上这些,信息布道者、信息中轴、合作促进者。

3、让组织合作顺畅进行

什么叫让组织合作顺畅进行?公司是以合作的方式组织起来的,有各个职能部门的相互配合才形成合力推动公司向前发展。组织内合作的顺畅进行不会自动发生,需要有推动者,而产品经理就是这个先锋。特别是对于现在的互联网公司,这种类型的组织形态已经与传统企业的组织形态有了很大差别,更多的互联网公司不再是层层设级,而是趋向于扁平化管理,从BOSS到推动者到执行层三层架构可能是如今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组织形态。

篇(3)

关键词:高校;课堂教学;沟通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91-02

高等学校以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己任,课堂作为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是组织教学的核心场所。现代教学观念下,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的互动过程,而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课堂沟通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识、消除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沟通障碍能实现知识、技能在师生间的良好“传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砝码”,也是现代管理思想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延伸。

一、沟通与沟通过程模型

“秋,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中“沟通”原意“开沟以使两水相通”。现在,沟通是指发送者与接受者之间以语言、文字、符号等形式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1]。发送者发送信息的目的在于,利用各种渠道获取详尽的反馈信息。

信息(思想、情感、知识、技能)从发送者(教师)那里进行完全和准确地传达,同时信息接收者(学生)会按照信息发送者期望的方式去理解信息的含义,这便是有效的课堂沟通。班级授课制提供给我们利用更少时间与资源实现高效沟通的机会,即将授课对象作为整体一起沟通比单独与每个授课对象进行沟通要高效,但信息内容的准确传达远比信息传递的速度要重要和关键。因此,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沟通才是实现教学目标更高效的途径。

(1)发送者将要发送内容(思想、情感、知识、技能)编制(encode)成信息;

(2)利用不同的渠道(语言、非语言、书面、电子形式等)进行信息的传递(transmit);

(3)信息接收者感知沟通并对信息的含义进行解码(decode)。

首先,传递渠道包括演讲、正式讨论等语言传达形式,面部表情、语调等非语言传达形式,信函、报告等书面传达形式以及电子邮件、PPT等电子形式;其次,噪声(noise)可能影响和干扰沟通的每一个阶段,有效沟通的实现也是最大程度克服各种噪音的过程;最后,课堂管理者要充分利用反馈(feedback)信息研判信息得到理解的程度以及对其产生的影响。

二、高校师生课堂教学沟通方式的定位

高等学校培养阶段是学生价值观、专业技能、思维方式等塑造与养成的关键时期,其课堂教学内容专业化、职业化方向明显,教学方法多样化,要求我们对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进行准确、全面的定位。

(一)正式的人际沟通

从沟通途径、沟通主体方面,课堂教学中师生进行沟通是依据国家教育制度规章明文规定的原则进行的,它在沟通对象、时间及内容上都是经过严密地教学设计,是清晰可辨的,信息流也有其特定的方向。教师需面对多个学生,但归根到底还是人和人之间的信息与情感的相互传递过程,属人际沟通[3]。

(二)深层的双向沟通

从沟通程度、沟通反馈方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学传递出的信息包含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深层沟通内容,对学生传达的信息意在引导学生产生专业、职业的深层认知[4]。教师应综合利用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等获得反馈信息以改进沟通和教学。

(三)言语与非言语沟通的结合

从沟通信息载体方面。教学法离不开最直接讲授,诸如演讲、讨论等口头沟通和讲义、PPT等的书面沟通,使课堂教学综合简便易行、亲切高效、组织严密、条理清晰的众多语言沟通的优势。教师在教学中借助表情、手势等身体语言,声音、语调、语速等副语言,以及“言传身教”的物体操纵等非语言沟通增强教学效果。

三、高校师生课堂教学沟通的障碍

从沟通过程模型来看,信息从发出到接收、再到反馈,犹如翻越崇山峻岭、横跨行地江河,其中并非畅通无阻,各种障碍阻碍有效沟通。沟通障碍是指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受到语言或其他的干扰,致使信息产生歪曲、失真或丢失,最终影响沟通预期效果的各种因素[5]。沟通障碍存在于沟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既包括信息的发送、接收,编码及解码,还有信息传输渠道、噪音干扰和反馈过程之中。因此,高校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障碍如下。

(一)沟通途径与主体

1.沟通目标不明确,信息内容不确定。教师发送信息的前置条件是能确定沟通目标,使信息接收者明了沟通目的所在,教学重点、难点有所突出,让确定的信息传递到学生的“接收器”上。教学内容都有“突出点”,但是个别教师碍于教学经验的限制,未能使此类“重点”传达到接收者的耳中。

2.沟通主体地位失衡。社会学研究认为,认得角色一经形成,其行为模式就会变得明确且相对固定。传统师生关系中“师道尊严”观念备受抨击,但现代教育中潜在规则还是尊师为一,教师对学生“俯视”使沟通差异固存,双方对自身角色地位的固化认识阻碍有效沟通[6]。课堂中,随处可见的是教师在黑板上“比比划划”,学生低头在手机上“写写画画”。

(二)沟通程度与反馈

1.知觉的“选择性”,沟通内容浅薄。当接收者接收到的信息与其原本的期望产生矛盾时,就出现所谓的“选择性倾听”(selective listening)作用,他会屏蔽信息或者曲解其含义以使其更加符合预期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中得到对其行为绩效不佳的反馈后,可能会主动“拒绝”接收此信息。同样,发送者在传递信息时也会进行“过滤”(filtering),隐瞒消极信息[7]。师生间的沟通会因各自的“趋避性”,导致沟通内容浮于形式,缺乏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深入沟通,更不用说关心对方的长足发展。

2.忽视反馈与互动,信息传递受阻。反馈信息的作用在于接收者通过信息告知发送者已收到信息,并揭示理解的程度。课堂中缺少了提问、互动,教师重复发出相似信息,导致资源浪费和信息失效、新的信息无法发送,甚至使其理解错误信息,产生严重后果。

(三)信息载体

1.语言表达不清,信息失真。现代课堂要求教师利用口头或书面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和意图。如果教师在课堂中,方言严重、口齿不清,或是条理紊乱、语速太快都会影响信息的表达效果。个别教师PPT讲义“文档化”严重,课堂教学中读文档,讲义不考虑授课效果、缺少必要的教学设计,这都会导致信息的失真。

2.非语言沟通缺失,沟通方式单一。“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揭示了非语言沟通技巧运用的妙处。许多研究证明教师缺乏沟通技能会影响课堂沟通,在沟通技巧运用方面,52.1%的教师经常借助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表达情感,76.7%的教师会有意识地运用语音、语调和语速来表示强调[8]。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好语音、语调、表情、手势等对提高沟通效果同样重要。

四、消除师生课堂教学沟通障碍的对策

(一)明确课堂沟通目标,重塑沟通信赖

1.通过补充课堂教学的详尽细节和背景资料,使教师发出的信息具有明确性与完整性,受教育者明白其间的重点与难点,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为确保传出信息和个人行动保持一致,教学中教师应恪守“言必信行必果”,保持信息能够得到清晰传递。例如,告知过学生随时可以提问,但课堂中学生提问却表现出让人感到屈尊或专心做其他事,这样的“行”传递出的是与“言”相去甚远的信息。

3.“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只有教师拥有充分的“专家”意见是才能让接收者通过获取信息产生信赖,并且照顾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重视学生差异性,增强沟通互动与反馈

教学活动之前,期望确定教学对象的共同点就需要先假定其存在的差异性,包括性别、文化、沟通风格差异,做出相应的教学规划;课堂中增加讨论、提问等互动环节,倾听学生要表达的真实观点,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中考核、期末考试等确定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利用此信息指导以后的教学。

(三)提升语言表达水平,增强利用多渠道载体沟通的能力

1.简化语言,准确表达沟通的真实意图。教学中连篇的学术术语和复杂的修辞会令受教育者产生困扰,用通俗的语言将教学内容合理的表达出来,并能设身处地地与学生自身经历联系起来,可以增强沟通的效果。

2.恰当捕捉和利用非语言暗示。有研究证明,人际沟通所传递的信息中,近93%的含义是通过非语言暗示获得的[9]。当语言表达与非语言表达产生矛盾时,面部表情、手势、姿势、眼神等所提供的信息要更加准确。

3.重视和关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美国洲际新教师评估和支持协会就把教育技术的运用作为课堂探究、合作以及支持性的沟通策略之一。教育技术可以对教学过程和资源进一步优化,实现沟通方式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建民.管理的沟通与实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8:1.

[2][7][9][美]菲利普・L・亨塞克;王汀汀,何训,陈晔译.管

理技能与方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68,70,73.

[3][4]王磊.管理沟通[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

7,5.

[5]车文博.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

出版社,2001:181.

篇(4)

职业能力基因工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20世纪70年代,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等将体外重组的DNA分子导入大肠杆菌中进行复制,从此拉开了基因工程的序幕。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基因操作技术的不断突破,使人类数千年来的梦想正在逐一变成现实。蓬勃发展的基因工程在工业、农业、医药、国防、能源和环保等诸多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基因操作技术》是高等院校生物技术类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我国政府明确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然而,传统《基因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缺陷,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高职院校又不能简单地把本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和教材体系照搬过来,因而必须对其进行符合高职教育发展实际的改革。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以就业为导向,强调教育教学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新时期的高职教育教学承载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的任务。在这些方面,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显然力不从心,构建基于职业能力的《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已经势在必行。

高效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的课堂。2010年以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以《基因操作技术》课程为高效课堂建设的试点,探索高效课堂建设的路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职《基因操作技术》课程的高效课堂建设,对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其他核心课程以及其他生物相关专业的课程建设来说,可起到示范作用,具备推广性。

一、高职《基因工程》课程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以往选用的教材强调学术体系的完整性

传统的《基因工程》课程,大多选用了本科院校使用的教材,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基因工程》课程历史沿革为例,来看这类教材的特征与缺陷。2005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开设了《分子生物学》课程,选用教材是朱玉贤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2009年,课程名称更改为《基因工程》,选用教材是高勤学主编的《基因操作技术》。这些教材大多注重专业学术体系的完整性,理论性过强,并不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2.教学模式以传递――接受式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系统知识、培养基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学生的记忆能力、推理能力及间接经验在掌握知识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的主讲人和组织者,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这种模式虽然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的信息,培养学生的纪律性和抽象思维能力,但是学生对接受的信息很难真正地理解,培养的人格单一化、模式化,不利于创新性、分析性学生的发展,不利于培养的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作业类型停留在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的层次

传统《基因工程》课程的作业常常是一些概念记忆、原理与方法理解,或者操作基本步骤描述类的题目,学生答题时往往照着教材依葫芦画瓢即可完成。即使是面对案例分析类题目,学生也仅仅只是依据教材做简单分析,缺乏对案例的实际了解和严密思考,更不具备查阅资料、检索文献、自主探究的能力。

4.考核方式以期末考试为主

传统《基因工程》课程考核以期末考试为主,以平时考核为辅,重在结果性评价。虽然期末试卷涵盖教材知识要点全面,题型丰富,但是这种应试教育常用的一考定“终身”的评价方法只注重结果考评而忽视了过程评价,难以反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素质和能力的改变。

传统《基因工程》课程教学的优点在于,教学目标明确,学术体系完整性强,教师教学组织容易等。但是,从现代高职教育承担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使命来看,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是有着不能忽视的缺陷。

二、学生学习传统《基因工程》课程的情况分析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往往太过理论化,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未能结合,学生学习难度大、感觉枯燥乏味;而且,教学实验安排大多是孤立的,在技术上不具有连贯性和系统性,不能将技能训练与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学生学完之后不知如何运用、不知课程学习与未来职业有何联系,常常感到茫然。

(二)学习方式很被动

传统的《基因工程》课程教学模式为传递――接受式,过分强调教师的权威性与主导作用,扼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学生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只是个被动的接受者,不知道教学活动的意图,更不会参与到教学设计中来,存在明显的事不关己态度。

(三)学习缺乏探究精神

由于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教师“传道”“授业”与“解惑”的作用,未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扼制了学生对问题的发散性思维。学生过分依赖教师,思维活动存在惰性,容易养成惰性学习习惯,不需问、不爱问、不敢问、不想问,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探究精神。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被束缚,不会主动探究,不会大胆创新,学习的原动力――兴趣丧失。

(四)学习忽视团队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学生倾听,师生互动很少,生生互动甚少,教师更多的关注的是学生个人思考,学生相互讨论、合作探究的时间很少,教学忽视了团队合作的作用。学生也习惯了“单兵作战”,不善交流,缺乏沟通交际能力,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能顺应现今职场的要求。

三、高职《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构建与探索

(一)《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构建的基本理念

1.“设计导向”的职教观

遵循“设计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指导思想,《基因操作技术》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课程教学内容的取舍和内容排序遵循职业性原则,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在开发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不仅具有技术适应能力,而且要有能力“本着对社会、经济和环境负责的态度,参与设计和创造未来的技术和劳动世界”。

2.过程导向的课程观

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是从生产基因工程产品职业工作出发选择课程内容及安排教学顺序。课程要回归社会职业,建设以岗位典型工作过程逻辑为中心的行动体系课程,强调的是获取自我建构的隐性知识――过程性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经验)和“怎么做更好”(策略)的问题。从学生接受知识的过程看,知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实践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并回到实践中去。

3.行动导向的教学观

本课程教学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评估”这一行动过程序列;在基于职业情境的项目中,通过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和实践知识,主动建构真正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相统一。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从完成具体项目着手,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4.能力本位的质量观

本课程的目标是职业能力开发,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学生在个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从初学者到基因工程产品生产岗位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学生要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岗位人”和“职业人”,更要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和能参与中外合作的“国际人”。学生不仅要获得就业实用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更要获得内化的职业能力,在今后变动的职业生涯中有能力不断获得新的职业技能和职业资格,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5.终身学习的教育观

本课程要把学生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而教师从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是《基因操作技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协调人。重视学生的学习权,使“教学”向“学习”转换。改变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适应生物技术产业的不断更新,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基因操作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本课程旨在培养生物技术企业基因工程产品生产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核酸的分离与纯化、目的基因的克隆、DNA体外重组、目的基因的表达与鉴定等能力。

1.知识目标

(1)熟悉基因工程的发展简史和基因概念的发展;

(2)熟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

(3)熟悉基因操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过程;

(4)掌握核酸的分离纯化、目的基因的克隆、DNA体外重组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与鉴定等技术的原理与方法。

2.职业技能目标

(1)能够根据核酸的来源与性质,选择合适的分离纯化方法;

(2)能够依据目的基因的序列特征,设计PCR反应条件和反应程序,并会正确操作PCR仪;

(3)会根据目的基因的特征和用途,选择合适的DNA体外重组的方法,并会进行重组子的筛选与鉴定;

(4)能进行目的基因的表达与鉴定操作。

3.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和团队协调能力;

(2)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3)具有良好的安全、环保和节能意识;

(4)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4.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求

课程结束后,能达到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要求,须取得“基因工程产品工”职业资格证书。

(三)《基因操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本课程以基因操作的基本过程为主线设计了5个教学项目(图1),以基因工程产品工工作任务为载体,针对企业岗位需求,选取教学内容。教学项目的设计以岗位任职要求为依据,并将相关的理论知识分解融入到各个项目之中(图2)。

2.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传统的《基因工程》课程的教学中,常有的问题是:学生基础较差,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的投入没有得到理想的回报,专业课程的教学不能满足就业的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投入没有取得高效的回报,难以取得长期的、延伸的效果。基于这种情况,建设高职专业课高效课堂迫在眉睫。

2010年以来,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在基于职业能力的《基因操作技术》课程高效课堂的构建中不断探索,针对本校专业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符合自身教育教学需求的教材,适当降低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与职业岗位要求的紧密结合,凸显基因操作的基本过程这一主线,加强应用性与实践性。同时,变传统的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为参与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在解决职业实际问题时具有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估的能力。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明确指出,最高效的学习方式是“向其他人传授,对所学内容的立即运用(学习效果为90%)”。在小组团队合作中,通过全员参与,锻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基因操作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比较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与展示等。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能力为本位、面向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本课程设置的实训项目大多是具有一定复杂度的,学生难于单独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这便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机会。设计的项目由笔者承担的湖北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嗜水气单胞菌菌蜕的制备及其对黄鳝的口服免疫研究》(2010CHB02701)改造而成。

实施过程中依据班级人数情况和学院设备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同学需要相互配合,在实验环境中尝试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将知识技能整合到实际中)。然后,让每组推举一名同学讲解方案,主要讲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实验结果。最后由教师点评每组的方案,对于优秀且快速的方案给与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方案指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要求改进。学生在相互配合中体会了到团队的力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要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岗位人”和“职业人”,更要成为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和能参与中外合作的“国际人”。具体实施步骤,如图3所示。

(2)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

在课堂中,针对教学内容讲授的重点、难点收集典型案例,设计了课堂思考题,通过启发、提问,对学生循循善诱,体现了课堂教学主体的转变,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自主搜索资料,自行组织讨论,自主完成任务,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扎实,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让学生在“做中学”,建构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适应生物技术产业的不断更新,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图4所示。

(3)比较教学法

比较教学法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自动手,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推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学员从事物表面现象找出本质差异的分析能力。正确运用比较法,可以帮助学员分清概念,提高分析水平,获得规律性认识。比较教学法一改“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变单向教学为互动教学。它不仅为学员提供了思考、查找资料的机会,更给学生创造了参与讨论的学习条件,使学生在热烈、活泼的互动学习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介绍完转录的基本过程之后,让学生对比之前学习复制的基本过程,找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制作比较关键点的卡片,这种卡片的好处在于清晰明了,可视性强,便于分类调整。学生利用卡片进行展示,变教师枯燥的讲解为学生热情的参与。再如,每次实训课之前,我都会对上次实训做个小结,把全班各个小组的结果做个比较展示,通过小组间的差异展示,启发学生思考,进而锻炼他们探究问题的能力。

学生在这种发现式学习过程中学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发现式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实践提升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高职院校技能训练课中。《基因操作技术》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在团队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与合作意识,使用互动型角色扮演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可使学生有效沟通,分工协作,各司其职,达成目标。

例如,在课程第一堂课上介绍课程教学内容时,给学习小组提供生物技术公司销售代表的名片,学生在阅读名片上有关公司服务内容的信息后,模拟销售代表给其他小组(模拟客户代表)介绍该公司的服务项目。学生在活动之后归纳出服务内容的类型,进而提炼出满足岗位需求的学习内容,也就是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再如,让学生收集与本门课程相关的企业招聘信息,以PPT的形式模拟企业招聘人员,介绍公司概况、招聘岗位及岗位任职要求。

(四)《基因操作技术》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基因操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结合学院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我们对《基因操作技术》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探索式的改革,着重过程性考核,以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培养有较好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高素质生物技术技能型人才,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3,4]。在进行本课程考核评价的时候,总体上要把握导向性、多元性和贯穿性三个原则。导向性即过程评价的作用在于发展学生而不是甄别学生的优劣,评价不仅是对这一阶段学习活动的反馈,更是下一阶段学习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多元性即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考勤、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贯穿性即过程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对学生的评价从教学过程开始阶段、进行阶段、发展阶段、总结阶段,都要有针对性、关键性的评价跟随。

本课程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平时考核)、实训操作考核和课程论文考核三部分构成,课程总体考核评价如表1所示。

四、结语

高职高效课堂的建设,顺应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把高效课堂建设与具体的《基因操作技术》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高效课堂建设的具体目标。高职《基因操作技术》课程的高效课堂建设,对生物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可起到借鉴作用。教育有时候是潜移默化的,即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唯有教师的有效引导,才能让学生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效率最大化,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才能让效益最优化。

参考文献:

[1]邹晓燕.高职院校高效课堂构建探析[J].职教论坛,2013,(17):30-31.

[2]韦平和,彭加平.高职基因工程项目化教学的探索[J].药学教育,2012,28(6):32-35.

[3]黄秀梅,王雅英,叶子坚.基因工程综合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01):117-120.

篇(5)

关键词:移动;高效;客户经理团队;集团客户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170-03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集团客户是公司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增长点,移动集团客户经理在市场的推广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移动集团客户经理直接维系着公司和集团客户之间的关系,对于业务的拓展和推广的作用更加直接。而打造一支高效的客户经理团队,在公司高速、健康的运行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权威教授斯蒂芬·罗宾斯提出成为一支高效团队,应该具有以下8个基本特征[1]:一是明确的目标;二是相关的技能;三是相互间信任;四是共同的诺言;五是良好的沟通;六是谈判的技能;七是合适的领导;八是内部与外部的支持。

二、客户经理团队现状

集团客户市场虽然信息化收入不断增长,但是客户经理队伍由于自身的素质和技能不同,营销理念也在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统一,仍以各自的工作方式进行重复的日常销售、服务工作,目前已呈现出不同层级的客户经理:

1.第一级:初级客户经理(绝大数新入职客户经理)。目的:希望生存下去并憧憬能在目前岗位上有所发展。注意力:仅限于对产品本身优劣性的了解。客户关系:临时的,不经意的。价值:提品和服务的选项,让客户做选择题。

2.第二级:传统客户经理(大部分老客户经理)目的:对客户进行有规律的狂轰,尤其在提单截止前一周。注意力:能够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待产品。客户关系:能够被客户逐渐产生信任。价值:为客户的应用提供一套解决方案。

3.第三级:有竞争力的客户经理(小部分优秀的客户经理队长)目的:希望能够拥有客户的一个部门,并产生一连串的单。注意力:在产品和客户之外,还注视竞争对手的情况。客户关系:建立起互惠的关系但仍然可能被取代。价值:能够为客户带来具体的生意上的贡献。

4.第四级:关系经理人(极少数卓越的客户经理)目的:能够对客户购买产生集中式的影响力,而且能创造需求。注意力:能够看到客户的客户,并且帮助客户战胜其竞争对手。客户关系:彼此是共生的关系,相互依靠。价值:对客户的战略发展做出了具体的贡献。很显然,现有的客户经理团队是由不同层级的客户经理组成的,现有的工作方式、任务、环境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一是团队需要整合大量的知识;二是团队建设复杂,需要客户经理共有的愿景、文化、信仰等整合为一体,要有共同的价值观;三是团队的任务繁重,客户经理的知识、学历、能力要全面,需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四是团队要和其他支撑部门有高度的互动性、配合型,要有内部营销的意识。

三、如何打造高效团队

针对目前客户经理团队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客户经理就建设高效型团队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以下几点措施。

1.作流程,明晰岗位职责。先要明确客户经理岗位职责,让客户经理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再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制定一套明确有效的、适合客户经理的工作程序;其次根据客户需求做好拜访前准备,然后在拜访中记录客户提出的实际需求和顾虑,最后总结拜访心得并跟进解决拜访中客户提出的问题。

2.1+1+1>3,打造协作型团队。从工作职能上看,客户经理工作是介于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双重性工作,客户经理自身能力也会参差不齐。因此,要明确团队各成员的角色,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公关+拓展+服务”模式,互相支持共创佳绩。从专业技能上看,集团客户经理承担了多种产品的单一销售和整体销售,以及不同行业的产品应用。因此,在团队内部应建立自有的行业经理和产品经理。这样如果团队其他成员在这些方面有什么疑问,都可以找他咨询。

3.AB角体系。据客户经理在团队中担任的不同角色和工作分工,建议团队成员内部结队,互为AB角。AB两角均能独立完成对方服务工作。

A角和B角要经常沟通,熟悉彼此的重要客户资料和相关业务资料,B角为A角的补充,正常情况下由A角承担本职工作。A角和B角不同时休假,当A角有事短期离岗时,B角要主动把工作承担起来,除了承担自己工作职责外,还要需承担A角的本职工作,保证客户服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导入共有OA系统管理,建立统一沟通渠道。强团队沟通,有助于协作一致和经验共享,是团队建设的有效手段和必要方式。在团队沟通渠道的建设上,一方面通过客户经理的工作例会、政策传达会、学习会、培训会等,另一方面建议团队进行客户信息管理、信息收集等日常内部工作时,可以适当采取一些协作方式,通过共有OA工作管理,以“团队目标”作为“个人目标”,轮班处理OA邮件,实现团队工作统一管理化。

5.以渔,打造学习型团队。目前客户经理培训上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岗位认识、集团产品知识、专业技能等。另外在日常工作中,队长应遵循“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的原则带好团队。首先,要培训客户经理的自我学习能力,自学新型营销方式、做法,并能在工作中加以运用。其次,要向客户经理灌输正确的营销理论。客户经理若没有理论为依据,就像无头苍蝇,四处乱撞。第三,要针对营销工作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团队通过情景模拟训练有效地提高客户经理的销售技能,增强客户经理销售信心,提升团队绩效。

6.营销团队结构,适应市场特殊需求。队合力大小来源于团队的营销结构是否随市场的需求而优化,是否适应市场。对客户经理团队而言,目前客户经理的分工虽很明确,但在团队的协作上却有所欠缺。例如,互为AB角的客户经理一同拜访集团客户时,往往是和同一个部门联系人会面,这样大大降低了团队效率,同时也无法了解客户其他部门的需求。因此,当出现团队共同拜访的情况下,团队的营销结构应优化为“散开拜访”,打通各个部门的关系,全方面的掌握集团客户的情况。

四、结论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团队经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所谓团队就是相互合作,达成某种成果的一群人。在简单组成的一群人中,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活动,目标也各不相同,而在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都是有共同目标的,他们互相依赖、互相支持,共同承担责任、分享成果。[2]综上,针对如何打造高效的客户经理团队,提出以下几点举措。

1.经理团队要形成合力,客户经理要认同团队的目标且两者的目标要趋于一致。团队目标除了销售业绩、服务指标外,还要建立团队带有激励性的共同愿景,作为团队工作的原动力。

2.清晰的工作流程,畅通的工作渠道,同时还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并配以相适应的绩效考核体系,用以约束客户经理的工作言行和督促工作进度,促使团队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3.团队沟通,建设团队互动的沟通渠道。如客户经理的每日工作例会、政策传达会、学习会、培训会等形式,从而真正了解客户经理的想法。

4.科学的培训计划,提高营销团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一、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语文在于信息的沟通交流,传情达意都离不开语文这一载体。生活中捕捉到的信息与思想成为课堂教学鲜活的事例,借以烘托课堂教学感知层面,并附以有效记忆,有利于学生从小发现和借鉴前人生存的本领和一脉相传的诸多技能。例如,小学一年级第一册语文园地六中的《小兔运南瓜》的案例。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由于缺少生存的经验,并不清楚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和技能,无法对比、总结哪一种方法最省力高效。如果先让学生回到家里寻求帮助,并实践后再进行教学,学生的认知讨论就会非常活跃。这一事实说明:学生成功的实践经验辅助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让那些不积极实践的学生间接获取了生存的本领和技能。这比教师单纯的说教更让他们信服。

二、在生活中体验语境

语境是语言交流的综合氛围,如语情、语言、语意、语感以及综合思辨后的口语交际都需要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逐渐的认知、积累并有效训练。而个性的发展则要求来自环境与实践活动的有效沟通。教学中把课本知识分解转化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体验生活乐趣的同时,附以好奇激趣的天性,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用语文。如低年级学习《菜园里》这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制图片并配以相关词语,学生既识了字又了解了各种蔬菜的色、形、味,同时又训练了相关的美术技巧,一举多得。学生既愿意做又乐于学。在这个基础上可以通过读一读、说一说、开火车拓展延伸等游戏活动使知识汇入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中去,加深体验,总结提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在教学交流中学习语文

篇(7)

关键词:班组长;团队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5-0259-02

21世纪的事业将是团队事业,在这个时代单单凭借个人的力量已经很难取得成就。一个单位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拥有一支有着很强向心力、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一批能够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鼓励、互相合作的员工,这样的单位才能不断前进与壮大。星巴克在短短的二十余年时间内,从西雅图街头的一家小咖啡馆,以平均每年新增四百多家的速度迅速繁衍和壮大发展,目前已遍布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拥有8300家连锁店。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高效团队文化建设是其至关重要的手段,也是其不可替代的竞争力根本。高效团队文化建设,离不开优秀的团队领导者。船闸的班组是船闸的基层团队,对船闸又好又快科学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组长作为班组的“最高领导”,要将班组打造成成功团队,必须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凝炼,建设高效的团队文化。

一、增强自身提升素质,凸现核心领导作用

军队中有一句话叫“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是说领导者对于团队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组作为一个最基层的团队,“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应人事既具体又琐碎,管理得好就能成为一个充满战斗力的团体,管理不力的话就会一盘散沙,死气沉沉。因此,班组长必须要具备通观全局,审视度势,带领团队走向成功的智慧,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团队成员的信任,才能众望所归,所有工作也才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班组长一般是从员工中提拔起来的,因此具有“工人”的特性,对实际操作很熟悉,甚至是专业能手,但班组长的职能最重要的是组织和管理员工,使他们能充分地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因此班组长并不需要太强的工作技能,而应从各个方面提升素质,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团队的凝聚力。班组长要以身作则,严守信用,说到做到,令出法随,在团队中确立足够的威信。威信是领导者与被领导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契约是建立在品格、才能相互充分信任的基础上的,有了这种契约,不仅便于规章制度的落实、便于正常工作秩序的建立,而且也利于高品味团体文化的建设。班组长在管理上应“依法不依人”,严格执行制度,这是一个团队形成力量的重要手段。古人讲“慈不掌兵”,如果心慈手软,不敢严格要求,不敢施行纪律,团队必然会变成各行其是的一盘散沙。另外,没有严格的纪律,邪气得不到遏制,正气得不到扶植,文化的建设与重塑就会成为空谈。班组长应有奉献精神,为了事业的成功,甘愿做出牺牲,这对成员将产生十分强大的感召力,让他们时刻看到胜利的曙光。班组长还应具有一定的独到的看问题的眼光,勇于开拓创新,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班组长有两件事要特别注意,尽量不做或少做。一是不要轻易指责犯错的班组成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生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团队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也是如此。当发现错误的时候,班组长不要对班组成员大加指责,而应全力帮助犯错的班组成员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避免再次发生同样的错误,让他明白成功和失败不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整个团队的事情。二是不能因害怕承担而推卸责任。承担是一种魄力,也是一种胸襟。作为一个领导者,班组长不能只对班组的成功负责,面对失误,班组长更应该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方法,这样才能鼓励每个班组成员自由地、积极地、尽情地工作,为班组贡献他们的每一份力量。班组长的优秀素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团队的实践中,逐步认识和提高的。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非常聪明,但需要团队的每位成员都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将团队精心制定的战略理解、把握、吃透,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下去,将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落到实处,这就需要班组长充分发挥他的核心领导作用。如果将班组长的素质比做大树,那么,团队就是这颗大树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土壤。

二、加强沟通促进协调,凝炼团队协作精神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是提高团队整体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首要条件。“世上没有完美的个人,却有完美的团队。”每个人只有把自己融入到团队中才能获得更高的自信及更好的发展机会。一切成功的合作,都源自于良好而默契的沟通,经常进行及时而有效的生产信息的反馈、沟通与协调,促进部门间的相互了解与团结的同时,也可使班组成员自觉达成工作共识,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与力量,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由于团队成员之间会在价值观、性格、以及处世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于是团队成员之间难免就会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局面,甚至会出现敌视、对抗等各种情形。班组长就必须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以一颗仁爱之心将自己融入到团队之中,关心成员生活,体察成员疾苦,努力做好团队沟通与协调工作,引导团队成员调整心态以及准确定位角色,并将其个人目标与工作目标结合起来,这样他们才能明确知道自己要做的事,以及如何去做,团队才能建设出高效文化。团队成员也会因为对团队所采用的信息技术系统不熟悉而与技术系统之间产生不协调。这就要求班组长必须帮助团队成员熟悉工作环境,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术,才能利于团队目标的及时完成。团队及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与其他部门各关系人之间也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与冲突,班组长也应做好这方面的沟通协调工作,为团队争取更充足的资源、争取更好的环境,并与相关部门不断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促进团队工作目标的实现。

三、合理分工明确职责,推进团队目标达成

要建设高效团队文化,将一个传统的班组打造成一个成功的团队,这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团队内部应该如何进行分工、不同的团队角色应承担什么样的职责、履行什么样的权力等问题都直接制约着团队运行,因此,班组长应该让内部各个成员明确各自的岗位职责,建立有效的团队成员工作标准,制订需要达成的团队共同目标,增强团队成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他们朝着共同的方向齐心努力。班组长可以通过深入分析团队成员的自我认识和基本的价值观,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以及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等,最后设法让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团队价值观,并建立起团队运行的各项规则。班组长应该以团队的任务为导向,帮助每个团队成员明确团队的目标以及行动计划,并树立阶段性里程碑,以便于团队成员清楚地看到任务目标,从而产生建设团队的无限激情。班组长还应做好因势利导工作,这是团队成功的关键。从团队任务的启动到团队遇到困难或障碍时,班组长都应带领团队把握时机来进行分析与解决;当团队面对内、外部冲突时,或者应在什么时机什么地点取得什么资源支持等,班组长都必须因势利导。班组长还要懂得灵活授权给团队成员。这既能显示班组长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能给予团队成员以学习和成长的空间,更可以奠定团队信任的基础。我们知道,每个人就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班组长授权给团队成员,有利于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因为富于挑战性的任务,不仅能使他们不断地拓展和开发自己的知识技能与创造的潜力,而且每一项任务的成功,都能使他们由衷地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从而更积极参与团队文化建设工作。此外,班组长灵活授权给团队成员,有利于团队的及时决策。具体表现为,团队成员能在自己的授权范围内进行及时决策来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班组长也可以将工作重点由内逐步转向关键点控制、目标控制和过程监控等外部控制,从而保障团队的成功高效运作。